CN217087854U -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7854U
CN217087854U CN202122765554.9U CN202122765554U CN217087854U CN 217087854 U CN217087854 U CN 217087854U CN 202122765554 U CN202122765554 U CN 202122765554U CN 217087854 U CN217087854 U CN 217087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connector
sided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module
wi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55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少攀
崇锋
李炬
贺佳佳
孟祥飞
陈杰
韩季君
张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Yellow River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Qinghai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Yellow River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Qinghai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Yellow River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Qinghai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Yellow River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55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7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7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7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所述双面光伏组件包括设置在背面的分体式接线盒,所述布线结构包括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的两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和连接在所述导电线缆上的连接器,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开设有导线孔,所述导电线缆从所述导线孔穿出;其中一个双面光伏组件的连接器与另一个双面光伏组件的连接器相互连接,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位于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所述布线结构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装配于所述间隙处,所述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线结构,解决了连接器对光伏组件受光面的阻挡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光伏发电技术中,都会在光伏组件上设置接线盒,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同时接线盒可以将光伏组件串联,增大电压和电流,通常将接线盒设置在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交汇处,接线盒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但是用于连接接线盒的连接器通常直接悬挂在光伏组件的表面,遮挡了光伏组件的受光区域,影响了发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以解决连接器对光伏组件受光面的阻挡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所述双面光伏组件包括设置在背面的分体式接线盒,所述布线结构包括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的两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和连接在所述导电线缆上的连接器,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开设有导线孔,所述导电线缆从所述导线孔穿出;其中一个双面光伏组件的连接器与另一个双面光伏组件的连接器相互连接,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位于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
所述布线结构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装配于所述间隙处,所述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中。
优选地,多个所述分体式接线盒与所述导线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地,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的其中一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上的连接器为MC4公头连接器,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的另一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上的连接器为MC4母头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套筒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穿设在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螺钉。
优选地,所述套筒为中空圆台状结构;所述活动块为具有容纳腔的中空圆柱形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套筒滑动接触的侧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螺钉底部可旋转至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套筒上开设有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在双面光伏组件背面上设置分体式接线盒,双面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开设导线孔,分体式接线盒两端的导电线缆分别穿过导线孔与相邻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分体式接线盒连接,并且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位于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由此避免了连接器对光线的遮挡,提高光线利用率。另外,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防护装置,将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放置于防护装置中,对连接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相互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1a、1b。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1b包括边框4以及设置在背面的分体式接线盒2,所述布线结构包括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两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21和连接在所述导电线缆21上的连接器3a、3b,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1b的边框4上开设有导线孔41,所述导电线缆21从所述导线孔41穿出。
将所述两个双面光伏组件1a、1b相互连接时,其中一个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的所述连接器3a与另一个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b的所述连接器3b相互连接,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3a和3b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和1b之间的间隙处5。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布线结构还包括防护装置6,所述防护装置6装配于所述间隙处5中,所述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3a和3b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6中。
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在双面光伏组件背面上设置分体式接线盒,双面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开设导线孔,分体式接线盒两端的导电线缆分别穿过导线孔与相邻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分体式接线盒连接,并且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位于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由此避免了连接器对光线的遮挡,提高光线利用率。另外,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防护装置,将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放置于防护装置中,对连接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与所述导线孔3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其中一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21上的连接器3a为MC4公头连接器,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另一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21上的连接器3b为MC4母头连接器,所述MC4公头连接器和MC4母头连接器相互连接,可使得相邻的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和1b串联。
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防护装置6包括套筒7和活动块8,所述活动块8穿设在所述套筒7内并与所述套筒7滑动连接;所述套筒7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螺钉9。将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3a和3b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6中,防止所述连接器3a和3b的连接部位受到雨水的侵蚀以及阳光的暴晒,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套筒7为中空圆台状结构;所述活动块8为具有容纳腔81的中空圆柱形状结构。将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3a和3b放置于所述容纳腔81内,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3a和3b可随着所述活动块8在所述套筒7内滑动,当相邻的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和1b上的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所述导电线缆21需要水平拉直移动时,放置于所述容纳腔81内的所述连接器3a和3b可在所述套筒7内滑动,或者当所述导电线缆21过长,可将所述导电线缆21放置于所述容纳腔81内。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块8与所述套筒7滑动接触的侧面上开设有滑槽82,所述套筒7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82相匹配的滑块71,所述滑块71能够对所述活动块8在所述套筒7内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活动块8滑出所述套筒7。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螺钉9底部可旋转至所述滑槽82内,所述螺钉9用做锁紧件。本实施例中,图3中的所述螺钉9是松开状态,图4中的所述螺钉9是拧紧状态,当所述螺钉9处于松开状态时,所述螺钉9无法接触所述滑槽82,所述活动块8可在所述套筒7内滑动;当所述螺钉9处于拧紧状态时,所述螺钉9底部可旋转至所述滑槽82内,使得所述活动块8对所述套筒7起到挤压作用,从而使得所述活动块8无法在所述套筒7滑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套筒7上开设有螺纹孔72,通过螺纹孔72可将所述防护装置6固定在相邻的所述双面光伏组件1a和1b其中一个的边框4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在双面光伏组件背面上设置分体式接线盒,双面光伏组件的边框上开设导线孔,分体式接线盒两端的导电线缆分别穿过导线孔与相邻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分体式接线盒连接,并且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位于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由此避免了连接器对光线的遮挡,提高光线利用率。另外,相邻的两个双面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防护装置,将相互连接后的连接器放置于防护装置中,对连接器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双面光伏组件(1a)和第二双面光伏组件(1b),所述第一双面光伏组件(1a)和第二双面光伏组件(1b)分别包括设置在背面的分体式接线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结构包括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两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21)和连接在所述导电线缆(21)上的第一连接器(3a)和第二连接器(3b),所述第一双面光伏组件(1a)和第二双面光伏组件(1b)的边框(4)上开设有导线孔(41),所述导电线缆(21)从所述导线孔(41)穿出;
其中,第一双面光伏组件(1a)的第一连接器(3a)与第二双面光伏组件(1b)的第二连接器(3b)相互连接,相互连接后的第一连接器(3a)和第二连接器(3b)位于相邻的第一双面光伏组件(1a)和第二双面光伏组件(1b)之间的间隙处(5);
所述布线结构还包括防护装置(6),所述防护装置(6)装配于所述间隙处(5),所述相互连接后的第一连接器(3a)和第二连接器(3b)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与所述导线孔(4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其中一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21)上的第一连接器(3a)为MC4公头连接器,从所述分体式接线盒(2)的另一端连接出的导电线缆(21)上的第二连接器(3b)为MC4母头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6)包括套筒(7)和活动块(8),所述活动块(8)穿设在所述套筒(7)内并与所述套筒(7)滑动连接;所述套筒(7)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螺钉(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为中空圆台状结构;所述活动块(8)为具有容纳腔(81)的中空圆柱形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8)与所述套筒(7)滑动接触的侧面上开设有滑槽(82),所述套筒(7)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82)相匹配的滑块(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9)底部可旋转至所述滑槽(82)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上开设有螺纹孔(72)。
CN202122765554.9U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Active CN217087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5554.9U CN217087854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5554.9U CN217087854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7854U true CN217087854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38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5554.9U Active CN217087854U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7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5162A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CN217087854U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CN201623296U (zh) 一种插座
CN203134740U (zh) 保险管连接器
CN214901606U (zh) 一种可调节式安装光伏优化器
CN213661562U (zh) 一种卡接式光伏接线盒
CN206627668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用分纤箱
CN206541967U (zh) 一种具有电能传输及灵活取电功能的母排
CN21074507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CN111710741A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215183985U (zh) 一种双倍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排列结构
CN213243056U (zh) 一种电源分支转接箱
CN104852684A (zh) 一种光伏组件连接器
CN217282867U (zh) 一种光伏系统用直流汇流母线
CN219018767U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CN219760957U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CN219420716U (zh)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布线结构
CN209402475U (zh) 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16085590U (zh) 一种高导电性能的连接器
CN219514040U (zh) 一种能够减少遮挡的光伏接线盒装结构
CN214068931U (zh) 一种多芯电缆连接器
CN21698080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高精度动力模组并联片
CN218677744U (zh) 一种带usb的插座
CN211320472U (zh) 一种光伏光热电站连接器
CN221041664U (zh) 一种pdu插座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