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2686U -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2686U
CN217082686U CN202220058036.5U CN202220058036U CN217082686U CN 217082686 U CN217082686 U CN 217082686U CN 202220058036 U CN202220058036 U CN 202220058036U CN 217082686 U CN217082686 U CN 217082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ystem
energy
support frame
insulation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80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吉田
张光峰
陈学远
张仲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engb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engb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engb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engbo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80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2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2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2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安装罩、内衬组件、支撑架和安装板,支撑架的顶部焊接有壳体,壳体的两侧安装有安装罩,安装罩的内部安装有石墨烯板,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组件,内衬组件内安装有保温箱,保温箱内部的底部两侧安装有防水箱,防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磁铁,磁铁的外侧环绕安装有电磁线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磁铁的外侧安装有电磁线圈,能够通过电磁线圈通电后与磁铁配合形成电磁场,进而利用强磁场对装置内部的水进行磁化,使得水进入装置内部后生成磁化水,利用磁化水对钙镁离子进行改性,以降低水垢的产生程度,防止水垢对热量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上进行工业加工时,为了对工业品进行加工,经常会需要对设备内部进行供热,传统的供热系统采用水作为热量的载体进行热量的传输,进而可以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因此,为了方便对设备进行供热,我们提出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2204710U公开了一种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热泵机,所述热泵机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冷媒流道和水流道,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同轴换热器。
现有的供热系统存在的缺陷是:
1、现有的供热系统在对水流进行加热时,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钙镁离子在长期受热的情况下,金属离子会产生氧化,从而在装置的内壁上形成钙化物,俗称水垢,水垢会在热水和电热管之间形成阻隔,进而降低了装置的热传导效率,增加了装置的耗电量;
2、现有的供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装置的内部会积累大量的热量,并且装置的外侧在户外环境下暴晒时,装置外侧的热量会传递至装置的内部,从而使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受到高温的影响而降低性能,进而加速了电子设备的老化,降低了装置的耐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包括安装罩、内衬组件、支撑架和安装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焊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安装有安装罩,所述安装罩的内部安装有石墨烯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内安装有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内部的底部两侧安装有防水箱,所述防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的外侧环绕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保温箱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电热管,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延伸出壳体顶部的电缆管,所述电缆管的一端安装有电流变送器。
使用本技术方案中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时,通过风力发电机借助风能进行发电,进而对蓄电池充电,同时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充电后,利用蓄电池对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用电,利用电流变送器对电热管传输电流,使电热管通电发热对保温箱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使水温上升至沸点后产生高温水蒸气从排气管排出,同时电磁线圈通电后与磁铁配合形成电磁场,利用电磁场对水进行磁化,使保温箱内部的水转性为磁化水,进而降低保温箱内部水垢的产生程度。
优选的,所述安装罩的一侧安装有四组三角架,且三角架的一侧安装有光伏板。三角架可以对光伏板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保证了光伏板的安装稳定性,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保温箱的底部设有排污口,且保温箱的顶部设有三组通孔。排污口可以是保温箱内部的污水排出,以便于对保温箱中的水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两侧安装有电池箱,且电池箱的内部安装有四组蓄电池,支撑架的底部焊接有支架,且支撑架内部的顶部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电池箱可以对蓄电池进行防护,从而避免蓄电池进水或者受到碰撞而损坏,蓄电池可以存储电量,以便于对电能进行储存,进而可以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电量对装置进行供电,支架可以对装置的底部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增加装置安装的稳定性,电磁阀可以开关,进而对装置内部的污水排放进行控制,排污管可以与排污口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引导污水从装置的内部排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且壳体的顶部远离进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进水管可以外接水管,从而对装置的内部注入清水,排气管可以将装置内部的高温水蒸气排出,从而利用水蒸气对热量进行传递,以便于对其他设备进行供热。
优选的,所述电流变送器的外侧安装有电气箱,且电气箱的顶部安装有风力发电机。电气箱可以对电流变送器进行防护,进而避免电流变送器遇水损坏,风力发电机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对蓄电池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磁铁的外侧安装有电磁线圈,能够通过电磁线圈通电后与磁铁配合形成电磁场,进而利用强磁场对装置内部的水进行磁化,使得水进入装置内部后生成磁化水,利用磁化水对钙镁离子进行改性,以降低水垢的产生程度,防止水垢对热量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罩的内部安装有石墨烯板,能够通过石墨烯板对壳体的两侧形成散热面板,从而可以使壳体外侧的热量自然排出,避免外部的热量对装置外部的电子元件造成影响,保证了电子设备在自然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罩;101、石墨烯板;102、三角架;103、光伏板;2、内衬组件;201、保温箱;202、防水箱;203、排污口;204、磁铁;205、电磁线圈;3、支撑架;301、电池箱;302、蓄电池;303、支架;304、排污管;305、电磁阀;4、壳体;401、进水管;402、排气管;5、安装板;501、风力发电机;502、电气箱;503、电流变送器;504、电缆管;505、温度传感器;506、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包括安装罩1、内衬组件2、支撑架3和安装板5,支撑架3的顶部焊接有壳体4,壳体4的两侧安装有安装罩1,安装罩1的内部安装有石墨烯板101,壳体4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组件2,内衬组件2内安装有保温箱201,保温箱201内部的底部两侧安装有防水箱202,防水箱202的内部安装有磁铁204,磁铁204的外侧环绕安装有电磁线圈205,保温箱201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部安装有电热管506,安装板5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05,安装板5的一侧安装有延伸出壳体4顶部的电缆管504,电缆管504的一端安装有电流变送器503。
基于实施例一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风力发电机501借助风能进行发电,进而对蓄电池302充电,同时光伏板103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302充电后,利用蓄电池302对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用电,利用电流变送器503对电热管506传输电流,使电热管506通电发热对保温箱201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使水温上升至沸点后产生高温水蒸气从排气管402排出,同时电磁线圈205通电后与磁铁204配合形成电磁场,利用电磁场对水进行磁化,使保温箱201内部的水转性为磁化水,进而降低保温箱201内部水垢的产生程度。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罩1的一侧安装有四组三角架102,且三角架102的一侧安装有光伏板103,保温箱20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203,且保温箱201的顶部设有三组通孔,支撑架3的内部两侧安装有电池箱301,且电池箱301的内部安装有四组蓄电池302,支撑架3的底部焊接有支架303,且支撑架3内部的顶部安装有电磁阀305,电磁阀305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304,壳体4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401,且壳体4的顶部远离进水管401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402,电流变送器503的外侧安装有电气箱502,且电气箱502的顶部安装有风力发电机501。
本实施例中,三角架102可以对光伏板103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保证了光伏板103的安装稳定性,光伏板103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对蓄电池302进行充电,排污口203可以是保温箱201内部的污水排出,以便于对保温箱201中的水进行更换,电池箱301可以对蓄电池302进行防护,从而避免蓄电池302进水或者受到碰撞而损坏,蓄电池302可以存储电量,以便于对电能进行储存,进而可以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电量对装置进行供电,支架303可以对装置的底部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增加装置安装的稳定性,电磁阀305可以开关,进而对装置内部的污水排放进行控制,排污管304可以与排污口203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引导污水从装置的内部排出,进水管401可以外接水管,从而对装置的内部注入清水,排气管402可以将装置内部的高温水蒸气排出,从而利用水蒸气对热量进行传递,以便于对其他设备进行供热,电气箱502可以对电流变送器503进行防护,进而避免电流变送器503遇水损坏,风力发电机501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对蓄电池302充电。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Claims (6)

1.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包括安装罩(1)、内衬组件(2)、支撑架(3)和安装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焊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的两侧安装有安装罩(1),所述安装罩(1)的内部安装有石墨烯板(101),所述壳体(4)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组件(2),所述内衬组件(2)内安装有保温箱(201),所述保温箱(201)内部的底部两侧安装有防水箱(202),所述防水箱(202)的内部安装有磁铁(204),所述磁铁(204)的外侧环绕安装有电磁线圈(205),所述保温箱(201)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底部安装有电热管(506),所述安装板(5)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05),所述安装板(5)的一侧安装有延伸出壳体(4)顶部的电缆管(504),所述电缆管(504)的一端安装有电流变送器(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罩(1)的一侧安装有四组三角架(102),且三角架(102)的一侧安装有光伏板(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20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203),且保温箱(201)的顶部设有三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的内部两侧安装有电池箱(301),且电池箱(301)的内部安装有四组蓄电池(302),支撑架(3)的底部焊接有支架(303),且支撑架(3)内部的顶部安装有电磁阀(305),电磁阀(305)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3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401),且壳体(4)的顶部远离进水管(401)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4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变送器(503)的外侧安装有电气箱(502),且电气箱(502)的顶部安装有风力发电机(501)。
CN202220058036.5U 2022-01-11 2022-01-11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Active CN217082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8036.5U CN217082686U (zh) 2022-01-11 2022-01-11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8036.5U CN217082686U (zh) 2022-01-11 2022-01-11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2686U true CN217082686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8036.5U Active CN217082686U (zh) 2022-01-11 2022-01-11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2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08662U (zh) 一种风能驱动高速旋转涡流制热系统
CN217082686U (zh) 多种新能源组合式节能供热系统
CN201629690U (zh) 一种光伏组件、微型变流器、半导体制冷器的组合装置
CN116558343A (zh) 一种主被动可控式磁涡流制热器
CN215571323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装置
CN202250716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13692875U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2898830U (zh) 一种永磁变频空压机节能装置
CN210036312U (zh) 一种新型中频钢壳熔炉
CN2856787Y (zh) 电磁波水暖加热器
CN208369459U (zh) 一种光伏储能微电网变流器冷却系统
CN201865743U (zh) 一种节能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温控系统
CN202503424U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水冷装置
CN203771743U (zh) 阳台壁挂光伏、光热一体机系统
CN206041825U (zh) 一种矿用隔爆逆变器防结露水冷装置
CN206111582U (zh) 一种恒压供水系统的太阳能水泵
CN214148127U (zh) 太阳能加热和变频电磁感应加热结合的双联供机组
CN102664513A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水冷装置
CN205160430U (zh) 一种光电和光热两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12431020U (zh) 一种固体蓄热机组
CN203813648U (zh) 一种煤矿通风机变频器
CN21203282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干式变压器
CN216009967U (zh) 一种物联网型天然气管道电磁换热器
CN215600441U (zh) 一种家用光伏发电蓄电池恒温装置
CN217036516U (zh) 一种可使柜式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温度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