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2500U -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82500U CN217082500U CN202220568022.8U CN202220568022U CN217082500U CN 217082500 U CN217082500 U CN 217082500U CN 202220568022 U CN202220568022 U CN 202220568022U CN 217082500 U CN217082500 U CN 2170825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heat conduction
- manger plate
- steam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一体的发热管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挡水导热筋组件,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内壁密封并与外壳内壁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孔,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进水口到蒸汽孔的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流道。流入所述外壳内的水流在高温加热以及在密封的导流通道形成的压力作用下迅速汽化并从所述发热体的蒸汽孔喷出,化汽效果优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蒸汽发生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热效率低,化汽不良产生滴水,有时需要二次加热才能获得完全蒸汽的效果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一体的发热管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挡水导热筋组件,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内壁密封并与外壳内壁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孔,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进水口到蒸汽孔的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管呈M形。
作为优选,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与所述外壳内壁围合形成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两个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汽孔连通,且两个导流通道以所述发热管的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槽体以及安装所述槽体槽口处的端盖,所述槽体内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将所述槽体内部分隔为换热区和过渡区,且所述挡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换热区和所述过渡区的过孔,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安装在所述槽体的槽底壁上并与所述端盖密封接触,且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分布在所述换热区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端盖上并与所述换热区连通,所述蒸汽孔设置在所述槽体侧壁上并与所述过渡区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孔包括主蒸汽孔和设置在所述主蒸汽孔两侧的次蒸汽孔,且所述主蒸汽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次蒸汽孔的截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靠近所述槽体内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端盖密封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包括基座、第一挡水导热筋和第二挡水导热筋,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水导热筋安装在所述槽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和所述基座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多个伸入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换热件。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换热柱。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柱呈四棱台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导流通道使得水流在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中循环流动,延长了水流在所述外壳内的流动时间,同时提高了水流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的换热面积,以使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给水流,水流在高温加热以及在密封的导流通道形成的压力下迅速汽化并从所述发热体的蒸汽孔中喷出,化汽效果优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槽体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槽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槽体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槽体内水流化汽路线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槽体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槽体内水流化汽路线图之二。
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为:
1、外壳;11、进水口;12、蒸汽孔;121、主蒸汽孔;122、次蒸汽孔;13、槽体;14、端盖;15、挡板;2、发热管;3、挡水导热筋组件;31、基座;32、第一挡水导热筋;33、第二挡水导热筋;4、换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3,提出本申请的实施例1,实施例1所述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与所述外壳1一体的发热管2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挡水导热筋组件3,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与所述外壳1相对的两侧内壁密封并与外壳1内壁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11和蒸汽孔12,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进水口11到蒸汽孔12的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流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发热管2通过压铸与所述外壳1一体成型,通过将发热管2与所述外壳1压铸在一起,以使发热管2通电后能将热量全部传递至所述外壳1,所述外壳1再通过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将热量迅速传递至水流;
所述导流通道使得水流在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中循环流动,延长了水流在所述外壳1内的流动时间,同时提高了水流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的换热面积,以使热量快速高效的传递给水流,水流在高温加热以及密封的导流通道形成的压力下迅速汽化并从所述发热体的蒸汽孔12中喷出,化汽效果优良。
具体地,所述发热管2呈M形,呈M形的发热管2与外壳1接触的面积更大,有利于减小外壳1所需体积,有利于提高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发热效率,有利于减小所述蒸汽发生装置所需体积。
基于上述内容,进一步地,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与所述外壳1内壁围合形成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两个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1和所述蒸汽孔12连通,且两个导流通道以所述发热管2的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所述发热管2呈M形,两个所述导流通道分布在对称分布在所述发热管2的两侧,以使所述外壳1内的水流在所述发热管2处充分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孔12包括主蒸汽孔121和设置在所述主蒸汽孔121两侧的次蒸汽孔122,且所述主蒸汽孔12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次蒸汽孔122的截面积。
所述次蒸汽孔122的横截面积较小,可提高所述导流通道内的压力,使得产生的蒸汽更多的从所述主蒸汽孔121泄出。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外壳1包括槽体13以及安装所述槽体13槽口处的端盖14,所述槽体13内设有挡板15,且所述挡板15将所述槽体13内部分隔为换热区和过渡区,且所述挡板15上设有连通所述换热区和所述过渡区的过孔,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安装在所述槽体13的槽底壁上并与所述端盖14密封接触,且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分布在所述换热区内,所述进水口11设置在所述端盖14上并与所述换热区连通,所述蒸汽孔12设置在所述槽体13侧壁上并与所述过渡区内部连通。
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由导热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与所述槽体13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14靠近所述槽体13内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端盖14密封接触,所述端盖14通过螺钉或铆接固定在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实现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组装。
参照附图所示,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上设有铆盖,所述端盖14铆接固定在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上。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多个伸入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换热件4。
水流在导流通道内与所述换热件4充分接触进而换热,有利于提高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换热效率。
所述换热件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换热柱,以使水流能流入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柱之间进而充分换热,有利于提高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柱呈四棱台形。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包括基座31、第一挡水导热筋32和第二挡水导热筋33,所述基座31安装在所述挡板15上,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与所述外壳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水导热筋33安装在所述槽体13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和所述基座31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基座31、第一挡水导热筋32和第二挡水导热筋33与所述槽体13通过压铸一体成型。
参照附图4-5中所示,所述基座31呈条状,且所述基座垂直安装在所述挡板15上;
参照附图6-7中所示,所述基座31呈T形,所述基座31的竖直段垂直安装在所述挡板15上,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安装在基座31的水平段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和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与所述外壳(1)一体的发热管(2)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挡水导热筋组件(3),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与所述外壳(1)相对的两侧内壁密封并与外壳(1)的内壁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11)和蒸汽孔(12),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个沿着从所述进水口(11)到蒸汽孔(12)的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呈M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与所述外壳(1)内壁围合形成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两个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1)和所述蒸汽孔(12)连通,且两个导流通道以所述发热管(2)的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槽体(13)以及安装所述槽体(13)槽口处的端盖(14),所述槽体(13)内设有挡板(15),且所述挡板(15)将所述槽体(13)内部分隔为换热区和过渡区,且所述挡板(15)上设有连通所述换热区和所述过渡区的过孔,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安装在所述槽体(13)的槽底壁上并与所述端盖(14)密封接触,且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分布在所述换热区内,所述进水口(11)设置在所述端盖(14)上并与所述换热区连通,所述蒸汽孔(12)设置在所述槽体(13)侧壁上并与所述过渡区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孔(12)包括主蒸汽孔(121)和设置在所述主蒸汽孔(121)两侧的次蒸汽孔(122),且所述主蒸汽孔(12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次蒸汽孔(122)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4)靠近所述槽体(13)内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端盖(14)密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导热筋组件(3)包括基座(31)、第一挡水导热筋(32)和第二挡水导热筋(33),所述基座(31)安装在所述挡板(15)上,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与所述外壳(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水导热筋(33)安装在所述槽体(13)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挡水导热筋(32)和所述基座(31)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多个伸入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换热件(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换热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柱呈四棱台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68022.8U CN217082500U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68022.8U CN217082500U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82500U true CN217082500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55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68022.8U Active CN217082500U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82500U (zh) |
-
2022
- 2022-03-15 CN CN202220568022.8U patent/CN2170825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64784A (zh) | 混合散热的电池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和散热方法 | |
CN109585727B (zh) | 电池箱体 | |
CN217082500U (zh) | 一种内循环高效蒸汽发生装置 | |
CN221239666U (zh) | 电池模组、包含环形电池的模组及用电设备 | |
CN210640339U (zh) | 一种电池水冷板结构 | |
WO2024087801A1 (zh) |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 | |
CN107093781B (zh) | 电池模组 | |
CN217507466U (zh) | 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浸没电池包箱体 | |
CN216288614U (zh) | 一种带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包 | |
CN214848773U (zh) | 液冷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0321330U (zh) | 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 |
CN212132901U (zh) | 换热板组与换热器 | |
CN221841918U (zh) | 液冷结构及电池模组 | |
CN219873726U (zh) | 电池箱体和电池 | |
CN212461877U (zh) | 一种锂电池用散热箱 | |
CN212380464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 |
CN215213671U (zh) | 水箱散热器 | |
CN216600580U (zh) | 电源散热器及电源模块 | |
CN218241970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包 | |
CN219778978U (zh) | 一种圆柱电池水冷板及电池模组 | |
CN217754070U (zh) | 一种混风装置以及船用空调系统 | |
CN218827418U (zh) | 电池冷却管、电池冷却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21827976U (zh) | 一种水冷板流道结构 | |
CN220856683U (zh) |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包含环形电池的模组、底盘及车辆 | |
CN216928765U (zh) | 电池包的外壳和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