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8287U - 一种沥青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8287U
CN217078287U CN202220963068.XU CN202220963068U CN217078287U CN 217078287 U CN217078287 U CN 217078287U CN 202220963068 U CN202220963068 U CN 202220963068U CN 217078287 U CN217078287 U CN 217078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asphalt
inlet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30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帅帅
姜洪磊
许文亮
李经伟
王晓明
石文刚
赵先亮
王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630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8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8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8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加热器,包括内部装有导热油的油箱(7)、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7)的出油口(N2)和进油口连通的导油管、设置于冷态沥青上方的沥青入口管(11),所述沥青入口管(11)的进口与热态沥青源连通,所述沥青入口管(11)的出口可向冷态沥青喷射热态沥青,所述导油管进入冷态沥青中对其加热。该沥青加热器采用动态加热与静态加热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高沥青加热器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沥青加热器。
背景技术
沥青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业品,普遍的用于道路摊铺,建筑防水处理等领域。沥青在低温或者常温下通常呈半固态或固态,需要使用时则要将其加热液化,然后进行施工作业。
现有技术中,在一些临时使用或者使用量小的现场往往需要可移动式的加热装置,然而现有的沥青加热装置普遍存在加热效率不高,加热速度慢、能量浪费严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沥青加热效率不高,加热速度慢、能量浪费严重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加热器,该沥青加热器采用动态加热与静态加热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高沥青加热器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加热器,包括内部装有导热油的油箱、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的导油管、设置于冷态沥青上方的沥青入口管,所述沥青入口管的进口与热态沥青源连通,所述沥青入口管的出口可向冷态沥青喷射热态沥青,所述导油管进入冷态沥青中对其加热。
可选地,还包括下端进口能够插于冷态沥青中的沥青出口管,所述沥青出口管的上端出口与所述沥青入口管的进口之间连接有循环泵。
可选地,所述导油管包括加热管和换热管,所述加热管位于底层,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油箱之间,所述加热管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出油口和所述加热管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加热管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包括下层管、中层管和上层管,所述下层管的进油口与所述中层管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下层管的出油口与所述上层管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中层管的进油口与所述换热管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上层管的出油口与所述换热管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沥青切入板,所述沥青切入板包括两个切入边,两个所述切入边的下端相连接且具有三角尖角,上端固定于所述下层管下部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U型管,多个所述U型管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排列,相邻所述U型管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
多个所述U型管的管径大小由内向外依次增大。
可选地,所述油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油箱分割为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的进油口与热导热油源连通,所述进油腔的出油口与所述导油管的总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腔的进油口与所述导油管的总出油口连通,所述出油腔的出油口与冷导热油源连通;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防短路挡管。
可选地,还包括若干个上下分布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具有通孔,所述换热管套装在所述通孔中。
可选地,还包括拉杆和多节套装于所述拉杆上的定距管,所述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油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具有套装孔,所述套装孔套装于所述拉杆上且所述折流板夹于两节所述定距管之间,最下端所述折流板抵接于所述定距管的端面上且通过螺母紧固;
还包括管板,所述油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管板上,所述管板上具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的过孔,所述管板上螺纹孔,所述拉杆的上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油箱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固定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油箱、导油管和沥青入口管。热的导热油进入油箱,导油管的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导热油从油箱流经导油管,导油管进入冷态沥青中,导油管对冷态沥青进行加热。换热之后的导热油回流至油箱中,油箱中的冷导热油进入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以此循环进入油箱。沥青入口管设置于冷态沥青的上方,沥青入口管的进口与热态沥青源连通,沥青入口管的出口朝向冷态沥青,沥青入口管的出口可向冷态沥青喷射热态沥青。
首先将导热油加热到预订温度,然后将导热油从进油口进入沥青加热器,此时导油管内充满热态导热油,当导油管插入冷态沥青中后,热态导热油对沥青起到加热作用。导油管在沥青加热器停留一段时间后,最上层的沥青开始熔化,此时沥青加热器开始缓慢下降,油箱的底面与沥青最上层液面平齐后,停留设定时间。停留一段时间后,使热态沥青源与沥青入口管接通,热态沥青通过沥青入口管,热态沥青喷射在冷态沥青上,起到动态混合的作用,对冷态沥青进行切割,同时小块的冷态沥青和流动性好的热态沥青混合进行热量交换,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加热时间,从而提供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可选地,沥青入口管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冷态沥青的四周,可以解决一般加热器不能有效加热储罐四周,导致沥青存流量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用于集装箱的冷态沥青加热,导油管构成静态加热部分,沥青入口管动态加热部分,所使用的加热介质是导热油和热态沥青,采用动态加热与静态加热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高沥青加热器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处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图4为沥青切入板的示意图;
图5为折流板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U型管、2-螺母、3-拉杆、4-定距管、5-折流板、6-管板、7-油箱、8-顶板、9-沥青出口管、10-连接管、11-沥青入口管、12-90度弯头、13-180度弯头、14-加热管、15-支撑筋、16-隔板、17-沥青切入板、18-防短路挡管、N1-油箱的进油口;N2-油箱的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沥青加热器,该沥青加热器采用动态加热与静态加热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高沥青加热器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B处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图;图4为沥青切入板的示意图;图5为折流板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包括内部装有导热油的油箱7、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与油箱7的出油口N2和进油口连通的导油管、设置于冷态沥青上方的沥青入口管11,沥青入口管11的进口与热态沥青源连通,沥青入口管11的出口可向冷态沥青喷射热态沥青,导油管进入冷态沥青中对其加热。
上述结构中,沥青加热器包括油箱7、导油管和沥青入口管11。热的导热油进入油箱7,导油管的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与油箱7的出油口N2和进油口连通,导热油从油箱7流经导油管,导油管进入冷态沥青中,导油管对冷态沥青进行加热。换热之后的导热油回流至油箱7中,油箱7中的冷导热油进入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以此循环进入油箱7。
沥青入口管11设置于冷态沥青的上方,沥青入口管11的进口与热态沥青源连通,沥青入口管11的出口朝向冷态沥青,沥青入口管11的出口可向冷态沥青喷射热态沥青。
在一种实施例中,首先将导热油加热到预订温度,然后将导热油从进油口进入沥青加热器,此时导油管内充满热态导热油,当导油管插入冷态沥青中后,热态导热油对沥青起到加热作用。
导油管在沥青加热器停留一段时间后,最上层的沥青开始熔化,此时沥青加热器开始缓慢下降,油箱7的底面与沥青最上层液面平齐后,停留设定时间,比如15-30分钟。
停留一段时间后,使热态沥青源与沥青入口管11接通,热态沥青通过沥青入口管11,热态沥青喷射在冷态沥青上,起到动态混合的作用,对冷态沥青进行切割,同时小块的冷态沥青和流动性好的热态沥青混合进行热量交换,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加热时间,从而提供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可选地,沥青入口管11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冷态沥青的四周,可以解决一般加热器不能有效加热储罐四周,导致沥青存流量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用于集装箱的冷态沥青加热,导油管构成静态加热部分,沥青入口管11动态加热部分,所使用的加热介质是导热油和热态沥青,采用动态加热与静态加热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高沥青加热器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沥青出口管9和循环泵,使用时,沥青出口管9的下端进口插于冷态沥青中,沥青出口管9的上端出口与沥青入口管11的进口之间通过循环泵连接,也就是沥青出口管9道和沥青入口管11道均与外部循环泵相接,其中沥青出口管9道接循环泵的入口管道,沥青入口管11道接循环泵的出口,热态沥青通过沥青出口管9进入循环泵,经过增压的热态沥青进入沥青入口管11,被导热油加热后的热态沥青通过循环泵进行自循环,加速沥青的热量交换;热态沥青取材方便,易于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导油管包括加热管14和换热管,加热管14位于底层,换热管位于加热管14和油箱7之间,加热管14沿水平方向设置,换热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换热管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油箱7的出油口N2和加热管14的进油口连通,加热管14的出油口与油箱7的进油口N1连通。
上述结构中,加热管14用于加热底部靠近底板的沥青,负责加热器下落过程中将冷态结块的沥青熔化的作用。换热管中的导热油加热中上部的沥青,加热范围较大,能够对不同深度的沥青进行加热,保证沥青在整个竖直面上温度基本一致,防止出现靠近导热管的近处沥青焦化但是远离导热管的远处沥青还没有达到加热温度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加热管14包括下层管、中层管和上层管,下层管的进油口与中层管的出油口连通,下层管的出油口与上层管的进油口连通,中层管的进油口与换热管的出油口连通,上层管的出油口与换热管的进油口连通。
上述结构中,加热管14为异型管,包括多个分层,比如包括下层管、中层管和上层管三层,包括但不限于三层,还可以是一层、两层、多层。加热管14的厚度较厚,体积较大,进入沥青后固定较为稳定,不易翻转;热沥青的深度较深,加热范围较广泛。
可选地,每层加热管14层蜿蜒蛇形,进一步地,相邻层之间的加热管14蜿蜒盘旋方向相垂直,覆盖面积较大,也就是对沥青的加热面积较大,提高沥青加热器加热效率。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沥青切入板17,沥青切入板17包括两个切入边,两个切入边的下端相连接,连接处具有三角尖角,比如两个切入边呈90度,可选地,切入边具有刀刃。两个切入边的上端分别固定于下层管下部两侧外壁上,可选地,切入边与管壁通过焊接固定,固定较为牢固、结实,连接强度较高。
沥青切入板17较为锋利,在加热器下降过程中,沥青切割板会将冷态的沥青靠沥青加热器的自重进行切割,有利于加热器下沉时将固态沥青推至两边,加热器能够快速的下降,缩短下降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优选,换热管包括多个U型管1,U型管1可通过90度弯头12或者180度弯头13连接。多个U型管1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排列,相邻U型管1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在水平面上U型管1的横向覆盖面积较大,加热范围较大;并且通过油箱7对导热油进行分配,沥青可以通过U型管1之间的间隙进入内部加热,提高沥青加热效率。
可选地,多个U型管1的管径大小由内向外依次增大,能够起到同一水平面内沥青的温度基本一致,防止出现近处沥青焦化但是外侧沥青还没有达到加热温度的情况,在水平面上使沥青加热更加均匀。
可选地,下层管与中层管之间、上层管与最外侧U型管1之间以及U型管1之间的间隙处均设置有支撑筋15,将多层加热管14和多个U型管1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导油管整体稳定性。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油箱7内设置有隔板16,隔板16将油箱7分割为进油腔和出油腔,进油腔的进油口与热导热油源连通,进油腔的出油口与导油管的总进油口连通,出油腔的进油口与导油管的总出油口连通,出油腔的出油口与冷导热油源连通,隔板16将油箱7中热态和冷台热介质导热油分开,扩大换热面积,均匀分配每根换热管内介质的流量。
可选地,隔板16上设置有防短路挡管18,隔板16上具有开槽,防短路挡管18插入开槽内,当进油腔或者出油腔中没有导热油时,将防短路挡管18从开槽中抽出,两个腔体连通,导热油进入没有导热油的腔体,防止进油腔或者出油腔没有导热油导致沥青加热器短路,保证导热油流动顺畅。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若干个折流板5,若干个折流板5上下分布且固定,折流板5上具有通孔,换热管套装在通孔中。在导油管下降过程中,折流板5将改变热态沥青的流向,使热态沥青将四周扩散,增大热态沥青的流动距离,以此缩短冷态沥青的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拉杆3和多节定距管4,定距管4套装于拉杆3上。拉杆3的上端与油箱7的底面固定连接,最上端定距管4的顶面顶于油箱7的底面。折流板5具有套装孔,套装孔套装于拉杆3上且折流板5夹于两节定距管4之间,也就是定距管4和折流板5依次套装于拉杆3上,定距管4的长度就是两块折流板5的距离,通过定距管4来确定和调整折流板5的位置,连接方便,定位准确。最下端折流板5抵接于定距管4的端面上且通过螺母2紧固,螺母2连接于拉杆3的距离可调,方便调整折流板5与油箱7的距离,使用范围较广。
可选地,还包括管板6,油箱7的下端固定在管板6上,管板6支撑油箱7,提高油箱7的固定强度。管板6上具有与换热管相对应的过孔,以便换热管与油箱7的进油口N1和出油口连通,具体换热管与油箱7的进油口N1和出油口可通过焊接连接,连接牢靠,强度较高,密封性较好。
管板6上螺纹孔,拉杆3的上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拉杆3和管板6为可拆卸连接,可根据集装箱的尺寸更换不同长度的拉杆3。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油箱7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上部固定有顶板8,顶板8上固定有吊耳,沥青加热器可以移动运输,连接管10可加长吊耳和油箱7的距离,更易吊装沥青加热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沥青加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装有导热油的油箱(7)、总进油口和总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7)的出油口(N2)和进油口连通的导油管、设置于冷态沥青上方的沥青入口管(11),所述沥青入口管(11)的进口与热态沥青源连通,所述沥青入口管(11)的出口可向冷态沥青喷射热态沥青,所述导油管进入冷态沥青中对其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端进口能够插于冷态沥青中的沥青出口管(9),所述沥青出口管(9)的上端出口与所述沥青入口管(11)的进口之间连接有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包括加热管(14)和换热管,所述加热管(14)位于底层,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加热管(14)和所述油箱(7)之间,所述加热管(14)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7)的出油口(N2)和所述加热管(14)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加热管(14)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7)的进油口(N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4)包括下层管、中层管和上层管,所述下层管的进油口与所述中层管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下层管的出油口与所述上层管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中层管的进油口与所述换热管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上层管的出油口与所述换热管的进油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沥青切入板(17),所述沥青切入板(17)包括两个切入边,两个所述切入边的下端相连接且具有三角尖角,上端固定于所述下层管下部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U型管(1),多个所述U型管(1)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排列,相邻所述U型管(1)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
多个所述U型管(1)的管径大小由内向外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7)内设置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所述油箱(7)分割为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的进油口与热导热油源连通,所述进油腔的出油口与所述导油管的总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腔的进油口与所述导油管的总出油口连通,所述出油腔的出油口与冷导热油源连通;
所述隔板(16)上设置有防短路挡管(18)。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上下分布的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上具有通孔,所述换热管套装在所述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3)和多节套装于所述拉杆(3)上的定距管(4),所述拉杆(3)的上端与所述油箱(7)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5)具有套装孔,所述套装孔套装于所述拉杆(3)上且所述折流板(5)夹于两节所述定距管(4)之间,最下端所述折流板(5)抵接于所述定距管(4)的端面上且通过螺母(2)紧固;
还包括管板(6),所述油箱(7)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管板(6)上,所述管板(6)上具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的过孔,所述管板(6)上螺纹孔,所述拉杆(3)的上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沥青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7)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上部固定有顶板(8),所述顶板(8)上固定有吊耳。
CN202220963068.X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沥青加热器 Active CN217078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3068.XU CN217078287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沥青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3068.XU CN217078287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沥青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8287U true CN217078287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3068.XU Active CN217078287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沥青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8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338B (zh) 一种相变蓄热装置
CN201059666Y (zh) 高效温度分层式蓄热水箱
CN107144158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换热的紧凑式换热器
CN102788523A (zh) 一种多支冷水管多通道吸热敞口式连通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968607B (zh)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CN202692789U (zh) 太阳能中温蓄能装置
CN217078287U (zh) 一种沥青加热器
CN110319729B (zh) 基于仿生堆叠三维构型的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204651432U (zh) 一种口琴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水室连接结构
CN207006962U (zh) 相变蓄热装置
CN203224161U (zh) 一种储热装置
CN210119034U (zh) 一种土壤热源热泵热交换管路
CN115854764A (zh) 一种一体化翅片管相变储热换热器
CN200972268Y (zh) 循环交换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3557726A (zh) 暖气多管导热壳管储水承压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8567586U (zh) 一种壳管换热器用均液器及壳管换热器
CN202942655U (zh) 可拆式高效升膜板式蒸发器
CN205976027U (zh) 相变保温结构
CN206970535U (zh) 一种高效节能沥青脱桶装置
CN207146924U (zh) 一种换热件
CN207439207U (zh) 一种相变水蓄冷布水装置
CN208372312U (zh) 一种激光治疗仪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11316575U (zh) 一种液固混合蓄热电加热锅炉
CN211552545U (zh) 核电系统用焊接式板式热交换器
CN217169556U (zh) 一种注塑机用防漏胶热流道安装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