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7169U -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7169U
CN217067169U CN202120876530.8U CN202120876530U CN217067169U CN 217067169 U CN217067169 U CN 217067169U CN 202120876530 U CN202120876530 U CN 202120876530U CN 217067169 U CN217067169 U CN 217067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flow
drainage tube
intelligent
drain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65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海军
马吉成
韩国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8765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7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7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7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盒、引流管、放置板、防堵塞机构、限流机构、流速检测机构、储液瓶、液位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中,引流盒的上端内侧开设有限流腔;引流管的下端沿限流腔的侧壁延伸至引流盒内;放置板设置于引流盒中部;防堵塞机构套设于引流管的上端;限流机构设置于限流流速检测机构设置于引流盒内;储液瓶设置于放置板上,其顶端与流速检测机构密封连接;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储液瓶内侧的底端;控制器设分别与限流机构、流速检测机构以及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引流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对引流管内流速进行智能控制,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其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对肿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引流装置对患者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
现有的引流装置并没有自动调节引流速度和自动停止引流的结构,所以在医护人员使用引流装置对患者体内积液进行引流时,医护人员需要在一旁一直观察引流装置的引流速度和引流装置的引流量,从而会为医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入液口插入患者体内也易被堵塞,无法将体内的积液进行排出,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对患者治疗的难度,因此亟需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包括:
引流盒,所述引流盒的上端内侧开设有限流腔;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端沿所述限流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引流盒内,其上端延伸至所述引流盒的上方,且其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引流孔;
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设置于所述引流盒中部;
防堵塞机构,所述防堵塞机构套设于所述引流管的上端,且上端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引流孔相对应的第二引流孔;
限流机构,所述限流机构设置于所述限流腔内,并与所述引流管相对应布置,用于调节所述引流管的流通能力;
流速检测机构,所述流速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引流盒内,且与所述引流管下端口上下对应布置,用于检测所述引流管内积液的流动速度;
储液瓶,所述储液瓶设置于所述放置板上,其顶端与所述流速检测机构密封连接;
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液瓶内侧的底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上端,且分别与所述限流机构、流速检测机构以及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还包括:
采液管,所述采液管设置于所述储液瓶底端外侧,且连通所述储液瓶。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还包括: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采液管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还包括:
两夹持板,两所述夹持板对应设置于所述采液管的两侧;
两夹子,两所述夹子对应设置于两所述夹持板的底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还包括: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引流盒的顶端,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
两防堵弧形板,两所述防堵弧形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的上端两侧,并分别通过若干连接块与所述引流管固定连接,且其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引流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所述防堵塞机构还包括:
防堵圈,所述防堵圈套设于所述引流管的顶端,其两侧分别与两所述防堵弧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所述限流机构包括:
椭圆板,所述椭圆板设置于所述限流腔内,并与所述限流腔侧壁的所述引流管相对应布置;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限流腔内,其输出轴与所述椭圆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所述限流机构还包括:
两滚轮,两所述滚轮对称设置于所述椭圆板的两长轴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所述流速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筒,所述检测筒的底端与所述储液瓶开口端密封连接;
带若干扇叶的检测轴,所述带若干扇叶的检测轴通过连接轴设置于所述检测筒的内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引流管一侧的所述扇叶与所述引流管上下对应布置;
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同轴设置于所述检测轴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通过在引流管顶端设置有防堵塞机构,能够避免引流管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的进液口发生堵塞,增强了该智能引流装置的实用性;
(2)通过在控制器通过流速检测机构检测到引流管内的积液的流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调节限流机构以降低引流管内积液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对引流管内积液流动速度的自动调节;
(3)通过在储液瓶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从而能够检测储液瓶内积液的液位值,在控制器检测到储液瓶内的液位值达到液位阈值的情况下,能够控制限流机构封堵引流管,以停止对患者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
(4)本实用新型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情况下,对引流管内流速进行智能控制,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管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管和防堵塞机构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管和防堵塞机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盒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盒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管和流速检测机构的装配图;
图8为图7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储液瓶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引流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引流盒;2、限流腔;3、引流管;4、第一引流孔;5、放置板;6、防堵塞机构;7、第二引流孔;8、限流机构;9、流速检测机构;10、储液瓶;11、液位传感器;12、控制器;13、采液管;14、电磁阀;15、夹持板;16、夹子;17、报警器;18、防堵弧形板;19、连接块;20、防堵圈;21、椭圆板;22、电机;23、滚轮;24、检测筒;25、扇叶;26、检测轴;27、转速传感器;28、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引流盒1、引流管3、放置板5、防堵塞机构6、限流机构8、流速检测机构9、储液瓶10、液位传感器11以及控制器12。
如图5所示,引流盒1的上端内侧开设有限流腔2,用于安装限流机构8、放置储液瓶10。
其中,引流盒1可以设置为方形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圆形结构,优选地,引流盒1设置为方形结构。
如图1~2、4所示,引流管3的下端沿限流腔2的侧壁延伸至引流盒1内,其上端延伸至引流盒1的上方,且其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引流孔4,用于将患者体内的积液引流到外部。
引流管3的顶端设置为半球形,以避免在引流管3进行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下,对患者造成伤害。
如图1所示,放置板5设置于引流盒1的中部,用于放置储液瓶10以及控制器12。
其中,放置板5可以可拆卸设置于引流盒1的中部,也可以固定设置于引流盒1的中部。
防堵塞机构6套设于引流管3的上端,且上端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引流孔4相对应的第二引流孔7,用于增加引流管3上端的防堵塞能力,避免引流管3上端发生堵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防堵塞机构6包括两防堵弧形板18。
两防堵弧形板18对称设置于引流管3的上端两侧,并分别通过若干连接块 19与引流管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引流孔7,用于增加智能引流装置的防堵塞能力。
其中,防堵弧形板18的内侧壁与引流管3上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防堵腔,用于在防堵弧形板18上的第二引流孔7堵塞的情况下,患者体内的积液能够通过防堵腔进入到引流管3上设置的若干第一引流孔4内,从而增强了引流管3的防堵塞能力。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防堵腔内进入过多的堵塞物,该防堵塞机构还包括防堵圈20,防堵圈20套设于引流管3的顶端,两侧分别与两防堵弧形板18固定连接,用于封堵封堵腔上端,避免堵塞物进入防堵腔以堵塞防堵腔。
如图5所示,限流机构8设置于限流腔2内,并与引流管3相对应布置,用于调节引流管3的流通能力。
具体地,在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较快导致患者感到不适的情况下,限流机构8可以挤压引流管3外侧壁以降低引流管3的流通能力。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不需要通过引流管3引流患者体内的积液的情况下,限流机构8能够挤压引流管3外侧壁,以使引流管3内端的两侧壁相抵接,以堵塞引流管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限流机构8包括椭圆板21和电机22。
椭圆板21设置于限流腔2内,并与限流腔2侧壁的引流管3相对应布置,用于在转动以使自身的长轴端挤压引流管3,使引流管3内端的两侧壁相抵接,以降低引流管3的流通能力。
电机22设置于限流腔2内,其输出轴与椭圆板2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且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用于在控制器12的驱动下带动椭圆板21转动以对引流管3进行挤压。
具体地,在引流管3内流速较快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电机22工作以带动椭圆板21转动,在椭圆板21的长轴端挤压引流管3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在需要引流管3停止对患者体内的积液进行引流的情况下,电机22带动椭圆板21转动以使引流管3内端的两侧壁相抵接以停止引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流机构8还包括两滚轮23,两滚轮23对称设置于椭圆板21的两长轴侧,用于避免椭圆板21与引流管3之间的摩擦力对引流管 3造成的损害。
如图1所示,流速检测机构9设置于引流盒1内,且与引流管3下端口上下对应布置,用于检测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
具体地,在流速检测机构9检测到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限流机构8对引流管3进行限流,以降低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
其中,在引流管3内的积液流动到流速检测机构9上之后,积液可以穿过流速检测机构9进入到储液瓶10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流速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筒24、带若干扇叶25的检测轴26和转速传感器27。
检测筒24的底端与储液瓶10开口端密封连接,用于安装检测轴26和转速传感器27,并避免引流管3流出的积液迸溅到检测筒24外部。
其中,检测筒24可以设置为方形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圆环形结构。
带若干扇叶25的检测轴26通过连接轴28设置于检测筒24的内侧壁上,且靠近引流管3一侧的扇叶25与引流管3上下对应布置,用于在引流管3内的积液流动到扇叶25上的情况下,发生转动。
其中,检测轴26与连接轴28转动连接。
转速传感器27同轴设置于检测轴26上,并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检测轴26的转动速度,以测量引流管3内的积液的流动速度。
其中,因为引流管3内的积液的流动速度与检测轴26的转动速度呈正相关,从而能够通过检测轴26的转动速度测量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
具体地,在引流管3内的积液流动到扇叶25上的情况下,扇叶25带动检测轴26进行转动,然后转速传感器27测量检测轴26的转动速度,在转动速度达到速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该转动速度发送到控制器12。
如图1所示,储液瓶10设置于放置板5上,其顶端与流速检测机构9密封连接,其用于接收并存储引流管3内流出的积液。
其中,储液瓶10开口横截面的形状与检测筒24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以便于对储液瓶10开口与检测筒24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
如图9所示,液位传感器11设置于储液瓶10内侧的底端,用于检测储液瓶 10内积液的液位值。
如图1所示,控制器12设置于放置板5的上端,且与限流机构8、流速检测机构9以及液位传感器11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流速检测机构9检测的转动速度或液位传感器11检测的储液瓶10的液位值控制限流机构8进行工作。
具体地,在控制器12通过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储液瓶10内的液位值达到预设液位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电机22转动,以使椭圆板21转动挤压引流管3,使引流管3停止对患者进行引流;在控制器12通过转速传感器27检测到的转动速度达到第一转动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电机22转动,以使椭圆板21转动挤压引流管3,以降低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在控制器12通过转速传感器27检测到的转动速度达到第二转动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电机22转动,以使椭圆板21的长轴侧远离引流管3,以增加引流管3的引流能力;在控制器12通过转速传感器27检测到的转动速度趋近于零的情况下,且控制器12通过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储液瓶10内的液位值未达到预设液位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电机22高度转动,以不断挤压引流管3,并在引流管3内形成脉冲式负压环境,以抽取患者体内的积液。其中,第一转动速度阈值用于指示引流管3内积液流动速度过快为患者带来不适,第二转动速度阈值用于指示引流管3内积液流动速度过慢不能快速引流患者体内的积液,在转速传感器27检测到转动速度趋近于零且储液瓶10内的液位值未达到预设液位值的情况下,说明引流管3内发生堵塞。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储液瓶10内的积液引流到引流袋内,如图10~11所示,智能引流装置还包括采液管13,采液管13设置于储液瓶10底端外侧,且连通储液瓶10。
其中,采液管13的出口端设置有密封盖,用于对采液管13进行密封,以防止储液瓶10内的积液流到外部。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采液管13的通断进行自动控制,智能引流装置还包括电磁阀14,电磁阀14设置于采液管13上,且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
具体地,在需要将储液瓶10内的积液引流到引流袋内的情况下,可以开启电磁阀14以使采液管13和储液瓶10相连通,进而使储液瓶10内的积液引流到引流袋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储液瓶10内的液位值达到预设液位值且采液管13与引流袋连接的情况下,控制器12可以控制开启电磁阀 14,使积液自动流动到引流袋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盒1底端设置有储液槽,用于放置引流袋,也能够盛放从引流袋内溢出的积液,避免积液流动到引流盒1外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引流袋进行夹持固定,如图11所示,该智能引流装置还包括两夹持板15和两夹子16。
两夹持板15对应设置于采液管13的两侧,用于安装夹子16。
两夹子16对应设置于两夹持板15的底端,用于在将采液管13伸入到引流袋的情况下,夹持引流袋,避免引流袋发生倾倒。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智能引流装置还包括报警器17,报警器17设置于引流盒1顶端,且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用于在储液瓶10内积液达到预设液位值或转速传感器27检测到检测轴26的转动速度为零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息以提醒医护人员对引流管3进行维护或对储液瓶10内的积液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将引流管3的上方插入患者体内,然后控制器12通过流速检测机构9检测到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达到第一流动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限流机构8挤压引流管3以降低引流管3 内积液的流动速度,在控制器12检测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达到第二流动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控制限流机构8释放引流管3以增加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在控制器12通过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输液瓶内的液位值达到预设液位值的情况下,控制器12可以控制开启电磁阀14以将储液瓶10内的积液引流到引流袋内。
此外,防堵塞机构6内侧与引流管3外侧壁形成防堵腔,从而在防堵塞机构 6上的第二引流孔7内堵塞的情况下,患者体内的积液能够通过防堵腔流动到引流管3上的第一引流孔4内,从而增强了引流管3的防堵塞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盒(1),所述引流盒(1)的上端内侧开设有限流腔(2);
引流管(3),所述引流管(3)的下端沿所述限流腔(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引流盒(1)内,其上端延伸至所述引流盒(1)的上方,且其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引流孔(4);
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设置于所述引流盒(1)中部;
防堵塞机构(6),所述防堵塞机构(6)套设于所述引流管(3)的上端,且其上端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引流孔(4)相对应的第二引流孔(7);
限流机构(8),所述限流机构(8)设置于所述限流腔(2)内,并与所述引流管(3)相对应布置,用于调节所述引流管(3)的流通能力;
流速检测机构(9),所述流速检测机构(9)设置于所述引流盒(1)内,且与所述引流管(3)下端口上下对应布置,用于检测所述引流管(3)内积液的流动速度;
储液瓶(10),所述储液瓶(10)设置于所述放置板(5)上,其顶端与所述流速检测机构(9)密封连接;
液位传感器(11),所述液位传感器(11)设置于所述储液瓶(10)内侧的底端;
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设置于所述放置板(5)的上端,且分别与所述限流机构(8)、流速检测机构(9)以及液位传感器(1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液管(13),所述采液管(13)设置于所述储液瓶(10)底端外侧,且连通所述储液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设置于所述采液管(13)上,且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夹持板(15),两所述夹持板(15)对应设置于所述采液管(13)的两侧;
两夹子(16),两所述夹子(16)对应设置于两所述夹持板(15)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警器(17),所述报警器(17)设置于所述引流盒(1)的顶端,并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机构(6)包括:
两防堵弧形板(18),两所述防堵弧形板(18)对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3)的上端两侧,并分别通过若干连接块(19)与所述引流管(3)固定连接,且其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引流孔(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机构(6)还包括:
防堵圈(20),所述防堵圈(20)套设于所述引流管(3)的顶端,其两侧分别与两所述防堵弧形板(18)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机构(8)包括:
椭圆板(21),所述椭圆板(21)设置于所述限流腔(2)内,并与所述限流腔(2)侧壁的所述引流管(3)相对应布置;
电机(22),所述电机(22)设置于所述限流腔(2)内,其输出轴与所述椭圆板(2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机构(8)还包括:
两滚轮(23),两所述滚轮(23)对称设置于所述椭圆板(21)的两长轴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检测机构(9)包括:
检测筒(24),所述检测筒(24)的底端与所述储液瓶(10)开口端密封连接;
带若干扇叶(25)的检测轴(26),所述带若干扇叶(25)的检测轴(26)通过连接轴(28)设置于所述检测筒(24)的内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引流管(3)一侧的所述扇叶(25)与所述引流管(3)上下对应布置;
转速传感器(27),所述转速传感器(27)同轴设置于所述检测轴(26)上,并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
CN202120876530.8U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Active CN217067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6530.8U CN217067169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6530.8U CN217067169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7169U true CN21706716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498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6530.8U Active CN217067169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7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67169U (zh) 一种肿瘤内科用智能引流装置
CN108478901A (zh) 一种智能输液监控设备
CN209204221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114642776A (zh) 一种医用三腔引流管的智能冲洗及低负压引流装置
CN211327225U (zh) 一种胸腔积液防堵塞引流器
CN215608054U (zh) 一种可进行流量调节的引流袋结构
CN215351008U (zh) 一种可自动停止的智能引流装置
CN212038401U (zh) 一种医用脑室外引流导管
CN217697188U (zh) 一种化疗药物配置盒
CN209575400U (zh) 一种可自动换液的重力式多路输液器
CN217660897U (zh) 一种乳腺癌手术用负压吸引器
CN210355408U (zh) 一种肿瘤内科化疗护理装置
CN214318728U (zh) 一种抗反流负压装置引流球
CN211022606U (zh) 一种便携式具有酒精杀毒功能的肿瘤检测仪
CN218552798U (zh) 一种腹膜透析装置
CN215537090U (zh) 一种胸腔引流用微导管与引流管的连接装置
CN215230706U (zh) 一种肝胆科术后引流护理装置
CN213551954U (zh) 一种尿收集装置的连接件及其配合的集尿杯
CN213284680U (zh) 一种新型引流瓶
CN214969838U (zh) 使用人工气道患者的痰液收集装置
CN219090501U (zh) 膀胱冲洗装置
CN215607963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集尿袋
CN217548678U (zh) 一种自动换液输液器
CN215082988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CN221904994U (zh) 一种痰培养用采集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