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3845U -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3845U
CN217063845U CN202220525861.1U CN202220525861U CN217063845U CN 217063845 U CN217063845 U CN 217063845U CN 202220525861 U CN202220525861 U CN 202220525861U CN 217063845 U CN217063845 U CN 217063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pushing
housing
limi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258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258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3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3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3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壳体结构应用于具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壳体结构包括机壳和遮挡结构,机壳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安装摄像模组,机壳上设有用于供摄像模组进光的透光结构,容置腔中设有推动结构,推动结构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容置腔发生运动。遮挡结构可活动设于容置腔中,遮挡结构用于在推动结构的推动下相对容置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遮挡或开放透光结构。其中,第一位置为遮挡结构开放透光结构的位置,第二位置为遮挡结构遮挡透光结构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在实现对摄像模组进行遮挡和开放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壳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设备多配备摄像模组以实现摄像功能。当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处于不工作状态时,摄像模组可能会泄露用户的隐私。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在电子设备对应摄像模组的位置设置遮挡结构,遮挡结构一部分位于壳体结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壳体结构外部,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壳体结构上开设连通于壳体结构内部与外部的结构,可能会导致壳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壳体结构的密封性,从而导致壳体结构对其内部其他部件的保护作用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在实现对摄像模组进行遮挡和开放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壳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应用于具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安装所述摄像模组,所述机壳设有用于供所述摄像模组透光的透光结构,所述容置腔中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容置腔发生运动;以及
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可活动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遮挡结构用于在所述推动结构的推动下相对所述容置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遮挡或开放所述透光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遮挡结构开放所述透光结构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遮挡结构遮挡所述透光结构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中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以对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弹性限位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容置腔发生相对运动,或,
所述推动结构包括第一推动部件和第二推动部件,所述第一推动部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推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推动部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二推动部件以推动所述遮挡结构相对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连接端、自由端以及变形部,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遮挡结构设置,所述变形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变形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使所述自由端推动所述遮挡结构相对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结构为两个,沿所述遮挡结构的运动方向上,两个所述推动结构分别位于所述遮挡结构的两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推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对应所述推动结构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在外力作用时挤压所述推动结构,以使所述遮挡结构相对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透光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设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遮挡结构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
所述第二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限位结构和第四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进行限位,所述第四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部和延伸部,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或开放所述透光结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推动结构的方向延伸;
所述遮挡部上设有透光孔,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透光孔对应所述透光结构设置,以开放所述透光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模组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结构的所述容置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该壳体结构通过在机壳的容置腔内设置推动结构和遮挡结构,推动结构可以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容置腔发生运动,从而推动所述遮挡结构相对容置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遮挡或开放用于供摄像模组进光的透光结构。此时,由于推动结构与遮挡结构均位于机壳的内部,即不需要在壳体结构上开设额外的连通结构,从而在实现对摄像模组的遮挡或开放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壳体结构的结构强度。
此外,将推动结构和遮挡结构全部设于壳体结构内部,还可以提高壳体结构的密封性能,能够对推动结构、遮挡结构以及壳体结构内部的其他结构进行更好地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向的一种(推动结构包括弹性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沿A向的另一种(推动结构包括第一推动部件、第二推动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结构(省略第二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结构(省略第一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遮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机壳;10、容置腔;101、透光结构;11、推动结构;111、弹性部件;112、第一推动部件;113、第二推动部件;11a、连接端;11b、自由端;11c、变形部;11d、第一倾斜面;11e、第二倾斜面;12、第一壳体;121、第一面;122、第一内壁面;12a、第一凹槽;13、第二壳体;131、第二面;14、第一限位结构;15、滑动连接部;151、第一卡勾;1511、第一表面;152、第二卡勾;1521、第二表面;153、导向面;154、凸台;155、加强结构;16、第三限位结构;17、第四限位结构;18、凸部;19、定位槽;2、遮挡结构;21、第二限位结构;22、遮挡部;221、透光孔;222、滑槽;23、延伸部;100、壳体结构;2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结合图1至图3,本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100,该壳体结构100应用于具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具体地,该壳体结构100包括机壳1和遮挡结构2,机壳1具有用于安装摄像模组的容置腔10,在机壳1上设有用于供摄像模组进光的透光结构101。且在容置腔10内设有推动结构11,该推动结构1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相对容置腔10运动,以推动可活动设于容置腔10中的遮挡结构2,使得遮挡结构2相对容置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遮挡或开放透光结构101。其中第一位置为遮挡结构2开放透光结构101的位置,第二位置为遮挡结构2遮挡透光结构101的位置。即通过将遮挡结构2和推动结构11同时设置于机壳1内部,可以避免在机壳1上额外开设用于连通机壳1内部和外部的连通结构,如通孔、凹槽等,从而避免上述结构对壳体结构100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提高壳体结构100的密封性,从而能够防止环境中的灰尘、水汽等进入壳体结构100内部,进而实现对壳体结构100内部的其他结构,如摄像模组、电路板等进行保护。
此外,由于推动结构11和遮挡结构2均位于机壳1的容置腔10内部,推动结构11和遮挡结构2不会影响壳体结构100的外观,以实现推动结构11和遮挡结构2的隐藏式设计。更进一步地,位于容置腔10内的推动结构11和遮挡结构2会受到来自机壳1的保护,以避免推动结构11和遮挡结构2在机壳1受到磕碰、撞击时会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从而提高推动结构11和遮挡结构2的可靠性。
上述推动结构11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可以是指推动结构1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置的改变,也可以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使得其部分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且驱动推动结构11发生运动的外力可以为手动施加的,或者是电动施加的。例如,驱动推动结构11发生运动的外力为手动施加时,可以通过用户按压机壳的对应于推动结构11的位置实现。而当采用电动施加方式时,则可通过在机壳内部设置电动驱动机构,例如电机、气缸等,利用电机、气缸等产生动力,实现驱动推动结构11在容置腔中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在透光结构101主要用于供摄像模组实现透光,因此,该透光结构101可为开设于机壳的透光结构101,此时,该透光结构101应与容置腔连通,从而摄像模组可通过该透光结构101实现透光。或者,该透光结构101也可为对应于该摄像模组设置的局部透光的透光片材,此时,该透光结构101可采用在机壳的对应于摄像模组的位置设置为透光材料,以实现摄像模组可通过透光材料实现透光。
由于在机壳1内形成容置腔10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可以通过在机壳1内开槽形成上述容置腔10,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机壳1内部形成容置腔10,还可以通过将机壳1分体设置成多个壳体,利用多个壳体围合连接形成容置腔10,在本实施例中对容置腔10的具体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且为了便于对壳体结构100进行理解,以下将以机壳1为分体设置的方式对机壳1以及其他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12连接形成容置腔10,且第一壳体12具有位于容置腔10中的第一面121,第二壳体13具有位于容置腔10中的第二面131,第一面121与第二面131相对设置,即第一面121和第二面131可以形成容置腔10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且第一面121和第二面131可以分位于机壳1的厚度方向(即如图3中的Y方向)上的两侧,且第一壳体12具有位于机壳1的高度方向(即如5中的Z方向)上的第一内壁面122,即形成为容置腔10的另一个内壁面。
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为分体设置,为了便于遮挡结构2、摄像模组以及推动结构11在容置腔10中的安装与连接,可以将推动结构11设于第一面121,而推动结构11则可连接于第二面131,从而可使得推动结构11与遮挡结构2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进而在组装时,可以分别通过将推动结构11安装于第一壳体12、将遮挡结构2安装于第二壳体13,再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连接,以便于机壳1的组装,有利于提高机壳1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便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对遮挡结构2的推动作用,一种实施方式中,推动结构11可以包括弹性部件111,该弹性部件11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相对容置腔10发生运动,从而推动遮挡结构2相对容置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弹性部件111包括连接端11a、自由端11b以及变形部11c,变形部11c位于连接端11a和自由端11b之间,连接端11a连接于第一面121,此时变形部11c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后可以使得自由端11b推动遮挡结构2相对容置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由于弹性部件111的弹性变形可以自行恢复,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遮挡结构2进行移动之后还能够自行复位,从而不需要再额外设置复位结构,以方便下一次的推动操作,进而简化机壳1内部结构的设计,有助于实现机壳1的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变形部11c为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曲型弹性件,当容置腔10中的空间有限时,上述弹性部件111的自由端11b和变形部11c可以为同一结构,即变形部11c在变形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遮挡结构2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简化机壳1内部的结构设计,并有助于实现机壳1的小型化。
可选地,上述弹性部件111可以为橡胶材质的弹片、也可以是金属材质的弹片,且弹性部件111与第一面121的连接可以采用胶接、焊接或者是一体成型形成,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弹性部件111的材质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对弹性部件111的具体材质、与第一面121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该弹性部件111还可采用一端连接于第一面121,另一端朝向遮挡结构2延伸并朝向第二面131翘起的弹片结构。当弹片受到外力作用时,朝向第二面131翘起的一端受力变形下压以与遮挡结构2接触,以推动遮挡结构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除了上述推动结构11包括弹性部件111的方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推动结构11包括第一推动部件112和第二推动部件113,第一推动部件112具有第一倾斜面11d,第二推动部件113具有与第一倾斜面11d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11e,第二倾斜面11e连接于第一倾斜面11d。当有外力作用于机壳1的表面(例如用户按压机壳1的表面)时,机壳1可以将外力传递给第一推动部件112,以使得第一推动部件11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以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倾斜面11d和第二倾斜面11e将动力传递至第二推动部件113,从而通过第二推动部件113推动遮挡结构2相对容置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推动结构11的具体结构形式除了上述给出的两种实施方式外,还可以是四杆机构或滑杆凸轮机构,本实施例提供的两种实施方式仅是一种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对推动结构1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推动遮挡结构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再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可以在沿遮挡结构2的运动方向(即如图3中的X方向)上,在遮挡结构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推动结构11,即一个推动结构11可以实现将遮挡结构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另一个推动结构11可以实现将遮挡结构2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对透光结构101进行遮挡和开放的操作,从而提高遮挡结构2和推动结构11的操作便利性。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遮挡结构2在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能够保持在该位置处,在容置腔10中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4,在遮挡结构2上对应于第一限位结构14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1,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21的配合将遮挡结构2限制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从而防止机壳1发生晃动或磕碰时,遮挡结构2在容置腔10内的位置不受控制的情况。
可选地,该第一限位结构可设置于第一内壁面12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4、第二限位结构2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面121以及遮挡结构2的相对第一面121的一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限位结构14、第二限位结构21的具体形式、具体位置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14可以为弹性限位部件,如弹性凸起,此时,第二限位结构21可以为对应于弹性凸起设置的凹陷部,当遮挡结构2发生移动时,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4的弹性变形,以进入或脱离第二限位结构21中实现对遮挡结构2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限位作用。
或者,第二限位结构21可以为弹性限位部件,如弹性凸起,此时,第一限位结构14可以为对应于弹性凸起设置的凹陷部,当遮挡结构2发生移动时,可以通过第二限位结构21的弹性变形,以进入或脱离第一限位结构14中实现对遮挡结构2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限位作用。
亦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4、第二限位结构21可以均为弹性限位结构,如第一限位结构14位弹性凸起,第二限位结构21可以为弹性凹陷部。此时,由于弹性凸起与弹性凹陷部均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更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使得弹性凸起进入或脱离弹性凹陷部内,进而便于推动遮挡结构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施例以该第一限位结构14为凹陷部,而第二限位结构21为弹性凸起部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遮挡部22件需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可以分别对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各设置一个凹陷部,此时无论遮挡结构2位于第一位置还是位于第二位置,均能够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4、第二限位结构21进行限位。
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14、第二限位结构21除了可以包括凹陷部和弹性凸起部外,还可以在凹陷部的边缘设置过渡部,如在凹陷部的外周设置具有过渡作用的倾斜面或弧面等,以便于弹性凸起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更顺畅进入或离开凹陷部。同时还可以在弹性凸起部中部设置中空部,以方便弹性凸起部发生形变,从而便于遮挡结构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请结合图6、图7,由于在遮挡结构2与位于第一面121的推动结构11之间还设有摄像模组,为了能够便于推动结构11对遮挡结构2进行推动,遮挡结构2包括遮挡部22和延伸部23,遮挡部22用于遮挡或开放透光结构101,延伸部23自遮挡部22朝向推动结构11的方向延伸,延伸部23用于在推动结构11的推动下相对容置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遮挡或开放透光结构101。即,通过延伸部23的设计,可以缩短推动结构11与遮挡结构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推动结构11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能够及时接触延伸部23,并推动延伸部23,以带动遮挡部22对透光结构101进行遮挡或开放。
具体地,遮挡部22可以为薄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以便于在容置腔10的有限空间中,实现对透光结构101的遮挡,当然,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该遮挡部22也可以为块状结构,从而提高遮挡部22的结构强度。此外,延伸部23可以为连接于遮挡部22的薄板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以便于为其他结构的设置预留更多的空间,同时还可以减轻遮挡结构2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地,在遮挡部22上设有透光孔221,当遮挡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透光孔221对应于透光结构101,以便于开放透光结构101。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遮挡结构2进行支撑,可以通过在第二面131上设置滑动连接部15,以使得遮挡部22可滑动连接于滑动连接部15,进而使得遮挡部22可以沿机壳1的宽度方向(如图6中的X方向)的移动,即实现遮挡部2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方向的移动,还可以防止遮挡部22发生沿机壳1高度方向(如图6中的Z方向)上的错位移动,进而实现对遮挡部22在沿机壳1高度方向上的支撑。
可选地,上述滑动连接部15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勾151、第二卡勾152,遮挡部22可滑动连接于第一卡勾151和第二卡勾152,通过卡勾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遮挡部22脱离滑动连接部15,从而更好地将遮挡结构2安装于第二面13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连接部15也可为滑轨结构,如在第二面131上沿遮挡结构2的运动方向设置滑轨,并使得遮挡部22连接于滑轨,从而使得遮挡结构2可以沿滑轨进行滑动,同时滑轨也能够对遮挡结构2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卡勾151的背离第二面131的一侧与第二卡勾152的背离第二面131的一侧在沿机壳1高度方向(如图6中的Z方向)上的距离,通常要小于遮挡部22在沿机壳1高度方向(如图6中的Z方向)上的尺寸才能有效防止遮挡部22脱离于第一卡勾151和第二卡勾152,但是这样的设计在将遮挡部22安装于第一卡勾151、第二卡勾152时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定义第一卡勾151的背离第二面131的一侧为第一表面1511,第二卡勾152的背离第二面131的一侧为第二表面1521,在第一表面1511、第二表面1521上分别设有朝向第二面131的导向面153,该导向面153能够在遮挡部22安装于第一卡勾151、第二卡勾152之间时,对遮挡部22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遮挡部22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面153可以为朝向第二面131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朝向第二面131的弧面,在本实施例中对导向面153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当遮挡结构2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1,且第二限位结构21设置于朝向第一内壁面122的位置时,第二卡勾152与遮挡部22的连接可能受到影响。基于此,可以在遮挡部22上设置滑槽222,以使得第二卡勾152可滑动连接于滑槽222,从而配合第一卡勾151实现对遮挡部22的支撑。此外,滑槽222的设置还可以对遮挡部2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遮挡部22沿滑槽222的方向进行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卡勾152的背离第一卡勾151的一侧面会与滑槽222的内壁面相接触,当遮挡部22相对第二卡勾152发生移动时,第二卡勾152与滑槽222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可能会导致推动结构11不容易推动遮挡结构2。基于此,可在第二卡勾152的背离第一卡勾151的一侧面设置凸台154,该凸台154的表面积小于该第二卡勾152的背离第一卡勾151的一侧面的表面积,从而可以通过凸台154可滑动连接于滑槽222,即通过凸台154减小第二卡勾152与滑槽2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第二卡勾152与滑槽222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对遮挡结构2进行推动。
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沿机壳1的高度方向上(即如图6中的Z方向所示),该第一卡勾151位于第二卡勾152的下方,因此,第一卡勾151也承受了较大一部分的遮挡结构2的重力,为了防止第一卡勾151发生变形,而导致遮挡部22从第一卡勾151与第二卡勾152之间脱落,可以在第一卡勾151的背离第二卡勾152的一侧面设置加强结构155,该加强结构155连接于第一卡勾151和第二面131,以对第一卡勾151进行支撑。具体地,加强结构155可以为连接于第二面131与第一卡勾151之间的加强筋、加强肋板等,在本实施例中对加强结构155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对遮挡结构2进行限位,在第二面131上还设有第三限位结构16和第四限位结构17,第三限位结构16、第四限位结构17分别用于对遮挡结构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时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三限位结构16、第四限位结构17可以是相互朝向的L型限位凸起,L型限位凸起在对遮挡部22实现在沿机壳1宽度方向(如图6中的X方向)即,遮挡结构2的移动方向上的限位,还能够实现对遮挡部22在在沿机壳1高度方向(如图6中的Z方向)上的支撑,从而减轻第一卡勾151、第二卡勾152的压力。
由于推动结构11与遮挡结构2均位于机壳1的内部,在对推动结构11施加外力时,需要通过对机壳1施加外力,再将外力传递给推动结构11。因此,为了便于将外力作用于推动结构11,在第二面131对应推动结构11的位置设有凸部18,该凸部18用于在外力作用时挤压推动结构11,以使得遮挡结构2相对容置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遮挡或开放透光结构101。
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在机壳1内设置遮挡结构2、推动结构11以及其他相关结构之后,需要容置腔10的空间相较于原来只设置摄像模组的空间要更大。基于此,可在第二面131上设有定位槽19,以在不改变机壳1原有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定位槽19扩大容置腔10中的容置空间,并将遮挡结构2、第一卡勾151、第二卡勾152、第三限位结构16、第四限位结构17以及凸部18设置于定位槽19中,从而便于遮挡结构2以及其他相关结构在容置腔10中的设置,进而实现壳体结构100的小型化设计。相应地,也可以通过在第一面121上开设凹槽,以用于容纳摄像模组等结构,从而进一步实现壳体结构100的小型化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19的深度及定位槽19的大小可以根据容置腔10内各个结构的尺寸以及第二壳体13自身的材料厚度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壳体结构100,通过在机壳1的容置腔10中设置遮挡结构2和推动结构11,以对为摄像模组提供透光作用的透光结构101的遮挡或开放,以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摄像模组时,对摄像模组进行遮挡,从而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同时,由于遮挡结构2和推动结构11均设于机壳1内部,因此不需要在机壳1上开设额外的通孔或凹槽结构,在实现遮挡结构2、推动结构11的隐藏式设计的同时,能够避免对机壳1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还能够避免对机壳1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以更好地对机壳1内部的其他结构进行保护。
请参阅图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200,该电子设备200包括摄像模组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壳体结构100,摄像模组设于容置腔10内。具有上述壳体结构100的电子设备200,能够实现对摄像模组的遮挡和开放,从而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具有摄像模组的电子产品,在本实施例中对电子设备不作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应用于具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安装所述摄像模组,所述机壳设有用于供所述摄像模组透光的透光结构,所述容置腔中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容置腔发生运动;以及
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可活动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遮挡结构用于在所述推动结构的推动下相对所述容置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遮挡或开放所述透光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遮挡结构开放所述透光结构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遮挡结构遮挡所述透光结构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中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以对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弹性限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容置腔发生相对运动,或,
所述推动结构包括第一推动部件和第二推动部件,所述第一推动部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推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推动部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二推动部件以推动所述遮挡结构相对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连接端、自由端以及变形部,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遮挡结构设置,所述变形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变形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使所述自由端推动所述遮挡结构相对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为两个,沿所述遮挡结构的运动方向上,两个所述推动结构分别位于所述遮挡结构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推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对应所述推动结构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在外力作用时挤压所述推动结构,以使所述遮挡结构相对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设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遮挡结构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
所述第二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限位结构和第四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进行限位,所述第四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遮挡结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部和延伸部,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或开放所述透光结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推动结构的方向延伸;
所述遮挡部上设有透光孔,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透光孔对应所述透光结构设置,以开放所述透光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结构的所述容置腔内。
CN202220525861.1U 2022-03-11 2022-03-11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063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5861.1U CN217063845U (zh) 2022-03-11 2022-03-11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5861.1U CN217063845U (zh) 2022-03-11 2022-03-11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3845U true CN217063845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25861.1U Active CN217063845U (zh) 2022-03-11 2022-03-11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3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8207U (zh) 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US7981539B2 (en) Battery connector including a hous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 terminals, and a stopping element
CN211828564U (zh) 电子设备
CN111262601B (zh) 电子设备
CN1083909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195015A (zh) 电池盖组件及具有电池盖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2163894U (zh) 电子设备
CN117014534A (zh) 电子设备
CN217063845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406056U (zh) 电子设备
CN102148100B (zh) 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7840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4795265B2 (ja) スライド式小型電子機器
US7744413B2 (en) Metal module housing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12117684A1 (ja) 電子機器
JP4071875B2 (ja) 携帯電話機の内蔵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CN209897468U (zh) 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1924805A (zh) 移动设备
CN215989464U (zh) Fpc电连接器
CN215069749U (zh) 指纹按键组合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87325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3883226A1 (en) Butt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95514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426599U (zh) 轻触式按键单元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