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3689U -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3689U
CN217063689U CN202220273892.2U CN202220273892U CN217063689U CN 217063689 U CN217063689 U CN 217063689U CN 202220273892 U CN202220273892 U CN 202220273892U CN 217063689 U CN217063689 U CN 217063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resistor
field effect
control module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738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济运
沈聪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738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3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3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3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电路领域。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复位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复位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三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复位模块用于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输出复位信号以使复位电路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有效地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中常常设置有复位功能,但在日常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容易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复位电路,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位电路,能够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复位电路的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复位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复位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复位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复位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输出复位信号以使所述复位电路进行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位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复位电路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来控制复位模块的工作状态,且当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模块才输出复位信号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复位,从而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源,第一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按键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源、第二输入端、第三电阻、第二按键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芯片;
所述复位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复位芯片用于输出所述复位信号以使所述复位电路进行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PMOS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复位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复位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位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复位装置采用上述的复位电路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来控制复位模块的工作状态,且当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模块才输出复位信号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复位,从而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复位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的复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来控制复位模块的工作状态,且当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模块才输出复位信号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复位,从而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位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复位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控制模块;110、第一场效应管;120、第一电源;130、第一输入端;200、第二控制模块;210、第二场效应管;220、第二电源;230、第二输入端;300、第三控制模块;310、三极管;320、第三输入端;400、复位模块;410、复位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目前,大多数电子产品都设置有复位功能,在触发复位功能的多种方式中,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开设特定孔位来设置复位按键,然后通过按下复位按键来触发复位功能,但这种方式需要开设特定孔位,而开设孔位需要额外设计模具,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开设孔位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外观;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增加复位按键,然后通过按下复位按键来触发复位功能,但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增加按键,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同时容易误触复位按键,且由于复位按键的使用率较低,占用了空间但资源利用率较低;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多个按键的组合操作方式来实现复位功能,但这种方式会占用拓展功能的资源,同时也存在容易误触按键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位电路,能够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并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0、第二控制模块200、第三控制模块300和复位模块400;第一控制模块10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110,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源极连接复位模块400;第二控制模块200包括第二场效应管210,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源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漏极;第三控制模块300包括三极管310,三极管310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漏极,三极管310的发射极接地;复位模块400用于第一场效应管110、第二场效应管210和三极管310处于导通状态时输出复位信号以使复位电路进行复位。具体地,在第一控制模块100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按键K1,当第一按键K1被按下时,第一场效应管110才处于导通状态;在第二控制模块200中还可以包括第二按键K2,当第二按键K2被按下时,第二场效应管210才处于导通状态;而第三控制模块300设置有充电口,只有当电子产品处于充电状态时,三极管310才导通。即只有当第一按键K1和第二按键K2都被按下,且电子产品处于充电状态时,才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性能,且不需增加按键或开设孔位,降低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第一电源120、第一输入端130、第一电阻R1、第一按键K1和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120,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130、第一按键K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栅极;第一按键K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130、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栅极,第一按键K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栅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按键K1的第一端和第一输入端130,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一输入端130用于输入第一按键K1的按键信号,当第一按键K1未被按下时,在第一电阻R1的上拉作用下,第一电容C1处于充电状态,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栅极为高电平状态,即第一场效应管110不导通;当第一按键K1被按下时,第一电容C1处于放电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电,第一场效应管110的VGS达到导通阈值,此时第一场效应管110导通。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按键K1的第一端和第一输入端130,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场效应管110的栅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二电阻R2能够限制流经第一按键K1的电流大小,从而达到保护第一按键K1的作用。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00还包括第二电源220、第二输入端230、第三电阻R3、第二按键K2和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220,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输入端230、第二按键K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栅极;第二按键K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输入端230、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栅极,第二按键K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栅极、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按键K2的第一端和第二输入端230,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二输入端230用于输入第二按键K2的按键信号,当第二按键K2未被按下时,在第三电阻R3的上拉作用下,第二电容C2处于充电状态,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栅极为高电平状态,即第二场效应管210不导通;当第二按键K2被按下时,第二电容C2处于放电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电,第二场效应管210的VGS达到导通阈值,此时第二场效应管210导通。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200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按键K2的第一端和第二输入端230,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场效应管210的栅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四电阻R4能够限制流经第二按键K2的电流大小,从而达到保护第二按键K2的作用。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控制模块300还包括第三输入端320和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输入端320,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310的基极。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三输入端320为充电口,当有USB插入时,三极管310的基极有电流,此时三极管310导通。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USB信号包括5V电压信号。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模块400包括复位芯片410;复位芯片410连接第一场效应管110,复位芯片410用于输出复位信号以使复位电路进行复位。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当第一按键K1和第二按键K2被按下,且有USB充电信号输入电路时,复位芯片410的复位引脚处于低电平状态,此时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110为PMOS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场效应管110和第二场效应管210包括但不限于PMOS管和NMOS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或第二电容C2)充电或放电到某一电压值所需要的时间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表示:
Figure BDA0003500024830000061
其中,v0表示第一电容C1的初始电压值,v1表示第一电容C1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vt表示t时刻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值,R表示第二电阻R2的阻值,C表示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
假设第一场效应管110的导通阈值为vgs(th),则由公式可知,通过改变第二电阻R2的阻值或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可以改变第一电容C1的放电速度,从而使得第一场效应管110延时导通,进而延时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示的复位电路。
这种复位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复位电路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100、第二控制模块200和第三控制模块300来控制复位模块400的工作状态,且当第一场效应管110、第二场效应管210和三极管310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模块400才输出复位信号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复位,从而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复位装置。
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复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100、第二控制模块200和第三控制模块300来控制复位模块400的工作状态,且当第一场效应管110、第二场效应管210和三极管310处于导通状态时,复位模块400才输出复位信号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复位,从而避免误触发电子产品的复位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复位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复位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复位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输出复位信号以使所述复位电路进行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源,第一输入端、第一电阻、第一按键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源、第二输入端、第三电阻、第二按键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芯片;
所述复位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复位芯片用于输出所述复位信号以使所述复位电路进行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PMOS管。
9.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位装置。
CN202220273892.2U 2022-02-10 2022-02-10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063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3892.2U CN217063689U (zh) 2022-02-10 2022-02-10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3892.2U CN217063689U (zh) 2022-02-10 2022-02-10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3689U true CN217063689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73892.2U Active CN217063689U (zh) 2022-02-10 2022-02-10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3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20339B1 (en) Key press detecting circuit
CN203734639U (zh) 电子设备及其防静电复位电路
CN210725272U (zh) 耳机充电盒
CN217063689U (zh) 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180986U (zh) 一种复位触发电路及耳机
CN210578476U (zh) 一种实现二键合一功能的电路
CN111934666A (zh) 一种兼有系统唤醒功能和特定功能的按键电路
CN209462355U (zh) 延时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6052683U (zh) 一种mcu长按复位防灾电路
CN114325481B (zh) 断电时长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998033U (zh) 一种延时复位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便携式终端
CN212484136U (zh) 分时复用电路及tws设备
CN103164008A (zh) Cmos密码清除电路
CN102096454A (zh) 开关机电路
CN219834113U (zh) 一种通过硬件实现单个按键长短按不同功能的电路
CN112527133A (zh) 触控笔
CN210093197U (zh) 单按键电路和智能设备
CN211979469U (zh) 一种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模组
CN211577843U (zh) 复位电路及通信电子设备
CN216086604U (zh) 复位电路及具有其的耳机
CN216388011U (zh) 一种复位电路和使用内置电池供电的终端设备
CN218335989U (zh) 开机控制电路及通信模组
CN216118769U (zh) Type-C接口电路及具有其的智能终端设备
CN218450072U (zh) 基于按键的脉冲信号产生电路及电子产品
CN218679021U (zh) 一种组合开关电路、智能模块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