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2708U -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2708U
CN217062708U CN202220723934.8U CN202220723934U CN217062708U CN 217062708 U CN217062708 U CN 217062708U CN 202220723934 U CN202220723934 U CN 202220723934U CN 217062708 U CN217062708 U CN 217062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lamping block
electric meter
clamp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39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雁梅
胡芬
谭威明
高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Guangdong Huijie Digit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Guangdong Huijie Digit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Guangdong Huijie Digit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39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2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2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2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包括:电表线夹,所述电表线夹包括第一静夹头、第一夹块和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静夹头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静夹头的前壁面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并与所述第一夹块连接;电缆线夹,所述电缆线夹包括第二静夹头、第二夹块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静夹头与所述第二静夹头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静夹头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静夹头的前壁面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并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表线夹连接器能够实现电表入户接线,并且能够解决接线不牢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解决电表入户接线问题,施工人员通常直接将电表线缠绕在电缆上,但此种接线方式容易导致接线不牢固,若发生断线,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损失,也给维修、抢修人员带来大量的工作。
现有的电表线夹连接器能够将电缆和电表线固定在电表线夹连接器上而实现电表接线,但是大部分电表线夹连接器存在夹持不够牢固、容易松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包括:
电表线夹,所述电表线夹包括第一静夹头、第一夹块和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静夹头中空形成左右两端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静夹头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块的后端面和第一腔体的后壁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表线的电表线夹持腔,所述第一静夹头的上壁面设有电表线口,所述电表线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静夹头的前壁面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并与所述第一夹块连接;
电缆线夹,所述电缆线夹包括第二静夹头、第二夹块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静夹头与所述第二静夹头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静夹头中空形成左右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面设有电缆线口,所述电缆线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静夹头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后壁面和第二夹块的后端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缆的电缆夹持腔,所述第二静夹头的前壁面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并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电表线从电表线口进入第一腔体,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第一调节杆使第一夹块在第一腔体内滑动,从而使第一静夹头和第一夹块共同夹持电表线,并且,通过第一调节杆调节电表线夹持腔的大小,能够让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表线。电缆从电缆线口进入第二腔体,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第二调节杆使第二夹块在第二腔体内滑动,从而使第二静夹头与第二夹块共同夹持电缆,通过第二调节杆调节电缆夹持腔的大小,能够让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缆。由于第一静夹头和第二静夹头导电连接,当电缆线夹夹持电缆并且电表线夹夹持电表线时,能够使电缆与电表线通电,实现电表入户接线。
由于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轨道,能够避免第一夹块从第一腔体内移出,第二腔体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轨道,能够避免第二夹块从第二腔体内移出,无需另外设置防止第一夹块与第一腔体脱离以及防止第二夹块与第二腔体脱离的部件;并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起到导向限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在施以夹持作用时发生左右晃动而导致出现接触不良、夹持效果较差的问题。而且,在调节第一调节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从腔体的左右两端开口直观地看到电表线是否伸入到第一腔体内,也能够清楚电表线的位置状态,避免电表线安装不牢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道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前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夹块前端至后端的距离;所述第二轨道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前壁面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夹块前端至后端的距离,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调节杆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夹块能够向前移动并与第一轨道脱离,从而能够脱出第一腔体,方便施工人员对第一夹块进行更换;第二夹块能够向前移动并与第二轨道脱离,从而能够脱出第二腔体,方便施工人员对第二夹块进行更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块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贯穿于所述第一夹块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后端设有第一圆环凸台,所述第一圆环凸台与所述第一卡口卡接;所述第二夹块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贯穿于所述第二夹块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后端设有第二圆环凸台,所述第二圆环凸台与所述第二卡口卡接。
由于第一卡口贯穿于第一夹块的左右两端,当第一夹块移动到与第一轨道脱离的位置后,驱使第一夹块往左或往右移动,促使第一圆环凸台从第一卡口的左侧或右侧脱离,从而方便第一夹块与第一调节杆分离,并能够从第一腔体的左侧或右侧脱离第一腔体;第二卡口贯穿于第二夹块的左右两端,当第二夹块移动到与第二轨道脱离的位置后,驱使第二夹块往左或往右移动,促使第二圆环凸台从第二卡口的左侧或右侧脱离,从而方便第二夹块与第二调节杆分离,并能够从第二腔体的左侧或右侧脱离第二腔体。如此设置,让电表线夹连接器的安装和拆卸更为方便,也有利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维修和更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块的后端面呈波浪形,所述第一腔体的后壁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夹块的后端面吻合。如此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夹块以及第一静夹头与电表线的接触面积,增加夹持能力,并且能够增加电表线夹连接器的过流能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腔体的后壁面为向后凹陷的弧面,所述第二夹块的后端面为向前凹陷的弧面,所述电缆夹持腔的内壁面设有锯齿结构。第二腔体的后壁面与第二夹块的后端面共同夹持电缆,设置为弧面,能够增加与电缆外壁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能力,并且,在电缆夹持腔的内壁面设置锯齿结构,能够避免电缆与电表线夹连接器的相对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静夹头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弧面,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电缆夹持腔的下方。设置凸块,能够增加第二静夹头与电缆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电缆弯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表线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表线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设置多个电表线口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表线,增加电表线夹连接器的适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表线夹连接器还包括保护罩和前端盖,所述保护罩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接并共同形成朝前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电表线夹和所述电缆线夹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前端盖与所述下壳体铰接并与所述上壳体卡接,所述前端盖覆盖于所述容置腔的前端,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电表线口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上壳体设有上半环,所述下壳体设有下半环,所述上半环与所述下半环扣合并活动连接,所述上半环的下壁面和所述下半环的上壁面共同限定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电缆夹持腔连通。设置保护罩和前端盖,能够对电表线夹和电缆线夹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非专业人士触碰带电的电表线夹和电缆线夹而发生触电事故,当需要进行电表接线工作时,施工人员打开前端盖便能够对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进行调节,操作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的外壁面设有第三轨道,所述上半环与所述第三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上半环设有卡槽,所述下半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上半环和下半环通过卡块和卡槽卡接,而且,上半环与上壳体滑动连接,当需要连接电缆时,施工人员需要将卡块与卡槽分离,并将上半环向上移动,使电缆线口露出,操作方便,而且,非专业人士不容易打开上半环和下半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电表线夹连接器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上壳体滑动连接并能遮挡所述观察口。设置观察口,施工人员能够从观察口观察到电表线伸入到电表线夹持腔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电表线是否有弯折等现象,并且确保电表线伸入到电表线夹持腔中的适当深度,保证电表线的夹持稳定;而设置挡板,在非接线工作时覆盖于观察口,能够对容置腔内的部件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表线夹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静夹头及第二静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罩及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静夹头;110、第一腔体;120、第一轨道;130、第一调节孔;140、电表线口;200、第一夹块;210、第一卡口;300、第一调节杆;310、第一圆环凸台;400、第二静夹头;410、第二腔体;420、第二轨道;430、第二调节孔;440、电缆线口;450、凸块;500、第二夹块;510、第二卡口;600、第二调节杆;610、第二圆环凸台;700、保护罩;710、上壳体;711、第一通孔;712、上半环;713、第三轨道;714、观察口;715、挡板;720、下壳体;721、下半环;722、第二通孔;800、前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包括电表线夹和电缆线夹。可以理解的是,电表线夹用于夹持电表线,电缆线夹用于夹持电缆,电表线夹和电缆线夹导电连接,当电表线被电表线夹夹持,并且电缆被电缆线夹夹持时,被夹持的电表线与电缆通电,从而能够实现电表入户。
在本实施例中,电表线夹包括第一静夹头100、第一夹块200和第一调节杆300,第一静夹头100中空形成左右两端开口的第一腔体110,第一夹块200与第一腔体110的内壁面滑动连接,第一夹块200的后端面和第一腔体110的后壁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表线的电表线夹持腔,第一夹块200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一卡口210,第一卡口210贯穿于第一夹块200的左右两端,第一静夹头100的上壁面设有电表线口140,电表线口140与第一腔体110连通,第一静夹头100的前壁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30,第一调节孔130与第一腔体110连通,第一调节杆300穿设于第一调节孔130并与第一夹块200连接。
第一静夹头100设置有第一轨道120,第一轨道120与第一腔体110的内壁面连接,第一夹块200与第一轨道120滑动连接。由于第一轨道120的限制作用,第一夹块200无法从第一腔体110的左右两端脱落,在第一调节杆300的驱动下,第一夹块200能够沿第一轨道120前后移动,以夹紧或松开电表线。
电缆线夹包括第二静夹头400、第二夹块500和第二调节杆600,第二静夹头400中空形成左右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410,第二腔体410的上端面设有电缆线口440,电缆线口440与第二腔体410连通,第二夹块500与第二腔体410滑动连接。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和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缆的电缆夹持腔,第二静夹头400的前壁面设有第二调节孔430,第二调节孔430与第二腔体410连通,第二调节杆600穿设于第二调节孔430内并与第二夹块500连接。
第二静夹头400设有第二轨道420,第二轨道420与第二腔体410的内壁面连接,第二夹块500与第二轨道420滑动连接。由于第二轨道420的限制作用,第二夹块500无法从第二腔体410的左右两端脱落,在第二调节杆600的驱动下,第二夹块500能够沿第二轨道420前后移动,以夹紧或松开电缆。
如此设置,能够将电缆和电表线固定在电表线夹连接器上,实现电表接线入户。在第一调节杆300的驱动下,第一夹块200能够沿第一轨道120向后移动,第一夹块200与第一腔体110的后壁面的共同作用,能够夹紧电表线且不易松脱;而在第二调节杆600的驱动下,第二夹块500能够沿第二轨道420向后移动,第二夹块500与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的共同作用,能够夹紧电缆且不易松脱。另外,由于第一腔体110的左右两端开口,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能够很直观地看到电表线伸入到第一腔体110的位置,保证了电表线与第一夹块200及第一静夹头100的接触,进一步地避免电表线松脱。由于设置有第一轨道120和第二轨道420,第一夹块200不易从第一腔体110内脱出,第二夹块500不易从第二腔体410内脱出,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20的前端与第一腔体110的前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夹块200前端面至后端面的距离,第二轨道420的前端与第二腔体410的前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夹块500前端面至后端面的距离,第一夹块200与第一调节杆30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夹块500与第二调节杆600可拆卸地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夹块200能够拆离第一腔体110,第二夹块500能够拆离第二腔体410,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地更换损坏的第一夹块200和第二夹块500,保证第一夹块200和第二夹块500的夹持能力。具体地,第一夹块200能够向前移动到达第一轨道120前端的位置并与第一轨道120脱离,与第一调节杆300拆离后,第一夹块200能够从第一腔体110的左侧或右侧取出;第二夹块500能够向前移动到达第二轨道420的前端的位置并与第二轨道420脱离,与第二调节杆600拆离后,第二夹块500能够从第二腔体410的左侧或右侧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块200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第一调节杆30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夹块500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第二调节杆60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第一夹块200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一卡口210,第一卡口210贯穿于第一夹块200的左右两端面,第一调节杆300的后端设有第一圆环凸台310,第一圆环凸台310与第一卡口210卡接;第二夹块500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二卡口510,第二卡口510贯穿于第二夹块500的左右两端面,第二调节杆600的后端设有第二圆环凸台610,第二圆环凸台610与第二卡口510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口210和第二卡口510的横截面形状呈T形。第一调节杆300和第二调节杆600设有螺纹段,第一调节孔130和第二调节孔430为螺孔,螺纹段与螺孔适配连接。
如此设置,当第一调节杆300驱使第一夹块200到达第一轨道120的前端,使第一夹块200与第一轨道120脱离时,第一夹块200能够直接从第一腔体110的左侧或右侧脱出,而无需先将第一调节杆300与第一夹块200分离,节省了拆卸第一夹块200的步骤;当第二调节杆600驱使第二夹块500到达第二轨道420的前端,使第二夹块500与第二轨道420脱离时,第二夹块500能够直接从第二腔体410的左侧或右侧脱出,而无需先将第二调节杆600与第二夹块500分离,节省了拆卸第二夹块500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块200的后端面呈波浪形,第一腔体110的后壁面的形状与第一夹块200的后端面吻合,如此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夹块200以及第一静夹头100与电表线的接触面积,增加过流能力,并且能够提高第一夹块200以及第一静夹头100对电表线的夹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为向后凹陷的弧面,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为向前凹陷的弧面,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和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缆的电缆夹持腔,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和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均设有锯齿结构。由于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及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均是弧面,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及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共同夹持电缆,能够增加与电缆外壁面的接触面积,而且,由于电缆夹持腔的内壁面设有锯齿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对电缆的夹持能力,防止电表线夹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沿电缆的延伸方向移动,具有良好的定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静夹头400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均设有凸块450,凸块450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弧面,凸块450位于电缆夹持腔的下方,当第二腔体410的后壁面及第二夹块500的后端面夹持电缆时,凸块450能够起到支撑电缆的作用,增加第二静夹头400与电缆的接触面积,避免电缆弯折,使得夹持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表线口140设有多个,多个电表线口140分别与第一腔体11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孔径大小不同的电表线口140,能够伸入不同规格的电表线,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表线夹连接器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表线夹连接器还包括保护罩700和前端盖800,保护罩700包括上壳体710和下壳体720,上壳体710与下壳体720卡接并共同形成朝前开口的容置腔,电表线夹和电缆线夹位于容置腔内,前端盖800与下壳体720铰接并与上壳体710卡接,前端盖800覆盖于容置腔的前端,上壳体710的上端面设有电表线口140对应的第一通孔711,第一通孔711与容置腔连通,上壳体710设有上半环712,下壳体720对应设置有下半环721,上半环712与下半环721扣合并活动连接,上半环712的下壁面和下半环721的上壁面共同限定形成第二通孔722,第二通孔722与电缆夹持腔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罩700和前端盖800均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当前端盖800与上壳体710分离并露出容置腔的前端时,施工人员能够将工具伸进容置腔内并能够旋动第一调节杆300和第二调节杆600,实现对电表线和电缆的夹持。
并且,由于上半环712与下半环721活动连接,当上半环712与下半环721分离时能够将电缆夹持腔的上方露出,让电缆更容易地放置到电缆夹持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710的外壁面设有第三轨道713,上半环712与第三轨道713滑动连接,上半环712设有卡槽,下半环721设有卡块,卡块与卡槽卡接。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接线时,先将卡块与卡槽分离,再移动上半环712,使上半环712沿第三轨道713向上滑动,使得上半环712与下半环721分离。如此设置,能够避免非专业人士随意触碰电表线夹连接器而发生触电的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71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置有观察口714,观察口714与容置腔连通,电表线夹连接器还包括挡板715,挡板715与上壳体710滑动连接并能够遮挡观察口714。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71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置有第四轨道,挡板715与第四轨道滑动连接,挡板715能够覆盖于观察口714。如此设置,施工人员能够从观察口714看到置于容置腔内的电表线夹,在接线的过程中,打开挡板715使得观察口714表露出来,施工人员能够直观地看到电表线夹持腔内的电表线的状况,确保电表线伸入到电表线夹持腔内的适当深度,进而保证了电表线的夹持稳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表线夹,所述电表线夹包括第一静夹头、第一夹块和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静夹头中空形成左右两端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静夹头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块的后端面和第一腔体的后壁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表线的电表线夹持腔,所述第一静夹头的上壁面设有电表线口,所述电表线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静夹头的前壁面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并与所述第一夹块连接;
电缆线夹,所述电缆线夹包括第二静夹头、第二夹块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静夹头与所述第二静夹头导电连接,所述第二静夹头中空形成左右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面设有电缆线口,所述电缆线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静夹头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后壁面和第二夹块的后端面共同形成用于夹持电缆的电缆夹持腔,所述第二静夹头的前壁面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并与所述第二夹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前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夹块前端至后端的距离;所述第二轨道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前壁面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夹块前端至后端的距离,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调节杆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贯穿于所述第一夹块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后端设有第一圆环凸台,所述第一圆环凸台与所述第一卡口卡接;所述第二夹块设有向前开口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贯穿于所述第二夹块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后端设有第二圆环凸台,所述第二圆环凸台与所述第二卡口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的后端面呈波浪形,所述第一腔体的后壁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夹块的后端面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后壁面为向后凹陷的弧面,所述第二夹块的后端面为向前凹陷的弧面,所述电缆夹持腔的内壁面设有锯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夹头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弧面,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电缆夹持腔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表线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表线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表线夹连接器还包括保护罩和前端盖,所述保护罩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卡接并共同形成朝前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电表线夹和所述电缆线夹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前端盖与所述下壳体铰接并与所述上壳体卡接,所述前端盖覆盖于所述容置腔的前端,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电表线口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上壳体设有上半环,所述下壳体设有下半环,所述上半环与所述下半环扣合并活动连接,所述上半环的下壁面和所述下半环的上壁面共同限定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电缆夹持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外壁面设有第三轨道,所述上半环与所述第三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上半环设有卡槽,所述下半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表线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电表线夹连接器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上壳体滑动连接并能遮挡所述观察口。
CN202220723934.8U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Active CN217062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3934.8U CN217062708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3934.8U CN217062708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2708U true CN217062708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3934.8U Active CN217062708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2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6480B1 (ko) 가공배전선 고정을 위한 클램핑기구
EP3573206B1 (en) Self-locking cable fastening holder
CN205921336U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箱
US3838383A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disengagement of electrical cord from wall outlet
CN210053151U (zh) 一种网络工程用分线盒
CN217062708U (zh) 一种电表线夹连接器
CN106972291B (zh) 一种插接式电表接线夹
CN206432668U (zh) U型线夹街码
CN111541196B (zh) 一种线夹自动安装工具
CN211002686U (zh) 一种便于锁定线缆的锁线线夹
CN211530713U (zh) 一种通用橡套软电缆用新型连接件
CN209561467U (zh) 一种电力工具的高效供电电池包
CN106711901A (zh) 一种u型线夹街码
CN209748332U (zh) 一种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7740429U (zh) 免维护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
CN218005196U (zh) 防护盖、电源罩壳以及锂电池
CN106041837B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18040590U (zh) 基于mpp电力电缆保护管封堵装置
CN219678044U (zh) 一种绝缘放线架
CN217114857U (zh) 一种用于架空线缆的验电接地装置
CN212085440U (zh) 一种便于内部排线的照明配电箱
CN209801389U (zh) 一种三防灯端盖
CN217114832U (zh) 一种电表接线夹
CN218276004U (zh) 一种架空线路防护装置
CN108899668B (zh) 一种穿刺线夹带电接火装置及其卡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