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2434U - 柱状电池 - Google Patents

柱状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2434U
CN217062434U CN202220848745.3U CN202220848745U CN217062434U CN 217062434 U CN217062434 U CN 217062434U CN 202220848745 U CN202220848745 U CN 202220848745U CN 217062434 U CN217062434 U CN 217062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tab
connecting piece
positive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487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士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487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2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2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2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柱状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圆柱状电池多为两端出极耳的方式,导致电芯的有效高度方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柱以及卷芯组件,卷芯组件安装于壳体内,卷芯组件在靠近正极柱的一端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正极柱和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正极耳和负极耳均设置成环形且沿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正极耳或负极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将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增加了电芯的有效空间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电芯的制作难度,提高电芯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成多圈环状分布,优化了极耳分布,减小了电芯内阻。

Description

柱状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柱状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综合续航里程也越来越焦虑,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能够增加纯电动汽车的综合续航里程,解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组成部件,需要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来满足电动车行驶里程的提升,因此,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将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以圆柱状电池为例,现有的圆柱电池为两端出极耳方式,极耳占据一定空间,导致电芯的有效高度方向利用率不高,而且制造过程要进行上下两端焊接过程,制造过程复杂。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现有的柱状电池为两端出极耳的方式,导致电芯的有效高度方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状电池,该柱状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柱,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部;以及卷芯组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卷芯组件在靠近所述正极柱的一端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设置成环形且沿所述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所述正极耳或所述负极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一负极耳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负极耳内侧的第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第一负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之间。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柱状电池还包括负极连接件,所述第一负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均通过所述负极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一负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成环状结构且其外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二负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内侧;以及第三连接片,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电性连接。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片也设置成环状结构。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周向外沿设置有竖向翻边,所述竖向翻边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连接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连接件还包括绝缘保护片,所述绝缘保护片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片上,以避免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正极耳电性连接。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柱状电池还包括正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耳通过所述正极连接件与所述正极柱电性连接。
在上述柱状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连接件包括环形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片上的连接耳,所述环形片与所述正极耳电性连接,所述连接耳与所述正极柱电性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柱,其安装于壳体的端部;以及卷芯组件,其安装于壳体内,卷芯组件在靠近正极柱的一端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正极柱和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正极耳和负极耳均设置成环形且沿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正极耳或负极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通过将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卷芯组件的同侧,能够提高电芯的有效空间利用率,使得极片活性物质增加,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芯的制造难度,提高了电芯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将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成多圈环状分布的形式,能够减小电子从正极耳流向负极耳的流程,因此能够最大程度上优化极耳分布,减小电芯整体内阻,同时,环状分布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能够防止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相互交叠而造成短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耳包括第一负极耳以及设置于第一负极耳内侧的第二负极耳,正极耳位于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成三圈环状分布的形式,能够优化极耳分布,减小电芯的内阻,同时也不会增加电池的制造难度,避免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还包括负极连接件,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均通过负极连接件与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负极连接件来实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壁的连接稳定性。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其与第一负极耳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片设置成环状结构且其外沿与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片,其与第二负极耳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片位于第一连接片的内侧;以及第三连接片,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电性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使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分别与环状分布的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电性连接,从而便于将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方面,与圆片状连接片相比,将第一连接片设置成环状结构能够降低负极连接件的重量,从而降低电芯的重量。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片也设置成环状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将第二连接片也设置成状结构,进一步降低了负极连接件的重量,从而降低电芯的重量。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片的周向外沿设置有竖向翻边,竖向翻边与壳体的内壁焊接。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竖向翻边将第一连接片与壳体的内壁焊接,增大了第一连接片与壳体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片与壳体的内壁的连接更加牢固。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正极连接件包括环形片以及设置在环形片上的连接耳,环形片与正极耳电性连接,连接耳与正极柱电性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正极连接件设置成环形片和连接耳的形式,便于使环形片与正极耳连接,使连接耳与正极柱连接,同时环形片能够降低正极连接件的重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电芯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组件的正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组件的负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21、正极极片;211、正极耳;22、负极极片;221、负极耳;2211、第一负极耳;2212、第二负极耳;23、卷芯中心孔;3、负极连接件;31、第一连接片;311、竖向翻边;32、第二连接片;33、第三连接片;331、绝缘保护片;4、正极连接件;41、环形片;42、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各个部件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绘制的,但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虽然下面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结合圆柱状电池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其他的类型的柱状电池,例如方形柱状电池等,这种对适用对象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上”、“下”、“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包括壳体1、卷芯组件以及安装于壳体1的端部的正极柱(图中未示出),卷芯组件安装于壳体1内,卷芯组件在靠近正极柱的一端设置有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分别与正极柱和壳体1的内壁电性连接,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均设置成环形且沿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正极耳211或负极耳2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通过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在卷芯组件的同侧,能够提高电芯的有效空间利用率,使得极片活性物质增加,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芯的制造难度,提高了电芯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成多圈环状分布的形式,使得电子从正极耳211流向负极耳221的路径变小,而电子的流经路径与内阻成正比,因此,这种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的分布形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优化极耳分布,减小电芯整体内阻,同时,环状分布的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能够防止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之间相互交叠而造成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负极耳22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将正极耳211的数量设置成一个,或者,也可以将正极耳21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将负极耳221的数量设置成一个,再或者,还可以同时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的数量均设置成两个,等等,这种对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的具体设置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耳221的数量为两个,正极耳211的数量为一个,负极耳221包括第一负极耳2211以及设置于第一负极耳2211内侧的第二负极耳2212,正极耳211位于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之间。
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成三圈环状分布的形式,与相同电芯直径且由一个正极耳211和一个负极耳221形成的两圈环状分布的形式相比,电子从正极耳211流向负极耳221的路径为从正极耳211到第一负极耳2211之间的距离或从正极耳211到第二负极耳2212之间的距离,因此电子的流经路径更短,内阻更小,因此,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成多圈环状分布的形式能够优化极耳分布,减小电芯的内阻。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的设置数量并不限于上述介绍的形式,例如,还可以将正极耳211的数量设置成多个,其中,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沿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或者,也可以将负极耳221的数量设置成多个,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沿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再或者,也可以同时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的数量均设置成多个,多个正极耳211和多个负极耳221沿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并接着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组件的正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组件的负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卷芯组件包括正极极片21和负极极片22,正极极片21的中央设置有正极耳211,负极极片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正极耳211与正极极片21电性连接,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分别与负极极片22电性连接,卷芯组件是由正极极片21、隔膜、负极极片22、隔膜依次叠放卷绕形成,卷绕之后的正极耳211、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呈三圈环状极耳分布,其中,第二负极耳2212位于第一负极耳2211的内侧,正极耳211位于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之间,卷绕之后在卷芯组件的中央形成卷芯中心孔23(如图1和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成分别与正极极片21和负极极片22焊接,或者,也可以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成分别由正极极片21和负极极片22模切形成,再或者,还可以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中的一部分设置成分别与正极极片21和负极极片22焊接,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中的另一部分设置成分别是由正极极片21和负极极片22模切形成,等等,这种对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的形成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将正极耳211和负极耳221设置成分别由正极极片21和负极极片22模切形成。
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提高正极耳211与正极极片21以及负极耳221与负极极片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正极耳211或负极耳221在焊接时因焊接不牢而影响电芯的质量。
继续参阅图1,并接着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柱状电池还包括负极连接件3,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均通过负极连接件3与壳体1的内壁电性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负极连接件3来实现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负极耳221与壳体1的内壁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负极连接件3设置成圆形连接片,或者,也可以将负极连接件3设置成环状连接片,或者,还可以将负极连接件3设置成其它可能的形式,等等,这种对负极连接件3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片31、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内侧的第二连接片32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的第三连接片33,其中,第一连接片31与第一负极耳2211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片31设置成环状结构且其外沿与壳体1的内壁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片32与第二负极耳2212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片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电性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使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分别与环状分布的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电性连接,从而便于将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与壳体1的内壁连接;另一方面,与圆片状连接片相比,将第一连接片31设置成环状结构能够降低负极连接件3的重量,从而降低电芯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焊接,或者,也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一体成型,再或者,也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一端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中的一个焊接,另一端设置成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中的另一个一体成型,等等,这种对第三连接片33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一体成型。
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提高第三连接片33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负极连接件3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连接片32设置成圆片结构,或者,也可以将第二连接片32设置成环状结构,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二连接片32设置成弧形结构,等等,这种对第二连接片3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将第二连接片32也设置成环状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置,将第二连接片32也设置成环状结构,相比于圆片结构进一步降低了负极连接件3的重量,从而降低电芯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将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设置成分别与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相适应的环状结构,从而便于使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分别与第一负极耳2211和第二负极耳2212进行电性连接,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继续参阅图1和图5,并接着参阅图6,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片31的周向外沿设置有竖向翻边311,竖向翻边311与壳体1的内壁激光焊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竖向翻边311将第一连接片31与壳体1的内壁焊接,增大了第一连接片31与壳体1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片31与壳体1的内壁的连接更加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竖向翻边311设置成片状结构,或者,也可以将竖向翻边311设置成块状结构,等等,这种对竖向翻边311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6所示,将竖向翻边311设置成片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竖向翻边311可以是朝向卷芯组件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此时,竖向翻边311与第一连接片31之间形成L型结构,再或者,竖向翻边311还可以是同时朝向卷芯组件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此时,竖向翻边311与第一连接片31之间形成T型结构,等等,这种对竖向翻边311的具体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6所示,竖向翻边311朝卷芯组件的顶端设置,竖向翻边311与第一连接片31之间形成L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竖向翻边311设置成与第一连接片31焊接,或者,也可以将竖向翻边311设置成与第一连接片31一体成型,等等,这种对竖向翻边311与第一连接片31的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将竖向翻边311设置成与第一连接片31一体成型。
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减少负极连接件3的加工工序,从而提高电芯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直条形结构,或者,也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弧形结构,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其它可能的形状,等等,这种对第三连接片33的具体设置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5所示,将第三连接片33设置成直条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的数量设置成两个,或者,也可以将第三连接片33的数量设置成多个,等等,这种对第三连接片33的具体设置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5所示,将第三连接片33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第三连接片33沿第一连接片31的周向间隔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片33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的内侧,且沿第一连接片31的内侧周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连接件3还包括绝缘保护片331,绝缘保护片331设置于第三连接片33上,以避免第三连接片33与正极耳211电性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在第三连接片33上设置绝缘保护片331,能够防止第三连接片33与正极耳211电性连接而造成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绝缘保护片331设置成与第三连接片33的下方固定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绝缘保护片331包裹在第三连接片33的外部,等等,这种对绝缘保护片331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绝缘保护片331包裹在第三连接片33的外部,以避免第三连接片33与正极耳211电性连接。
继续参阅图1,并接着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连接件4包括环形片41以及设置在环形片41上的连接耳42,环形片41与正极耳211电性连接,连接耳42与正极柱电性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正极连接件4设置成环形片41和连接耳42的形式,便于使环形片41与正极耳211连接,使连接耳42与正极柱连接,同时环形片41能够降低正极连接件4的重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电芯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正极连接件4设置成环形片41与连接耳42的形式,例如,还可以将正极连接件4设置成圆形片与连接耳42的形式,等等,这种对正极连接件4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连接耳42设置成与环形片41焊接,或者,也可以将连接耳42设置成与环形片41一体成型,等等,这种对连接耳42与环形片41的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将连接耳42设置成与环形片41一体成型。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耳42与环形片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正极连接件4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连接耳42从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穿出,穿出后的连接耳42与柱状电池的正极柱焊接。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正极柱,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部;以及
卷芯组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卷芯组件在靠近所述正极柱的一端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设置成环形且沿所述卷芯组件的径向间隔分布,所述正极耳或所述负极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一负极耳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负极耳内侧的第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位于所述第一负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电池还包括负极连接件,所述第一负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均通过所述负极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一负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成环状结构且其外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电性连接;
第二连接片,其与所述第二负极耳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内侧;以及
第三连接片,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也设置成环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周向外沿设置有竖向翻边,所述竖向翻边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周向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件还包括绝缘保护片,所述绝缘保护片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片上,以避免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正极耳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电池还包括正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耳通过所述正极连接件与所述正极柱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件包括环形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片上的连接耳,所述环形片与所述正极耳电性连接,所述连接耳与所述正极柱电性连接。
CN202220848745.3U 2022-04-13 2022-04-13 柱状电池 Active CN217062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8745.3U CN217062434U (zh) 2022-04-13 2022-04-13 柱状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8745.3U CN217062434U (zh) 2022-04-13 2022-04-13 柱状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2434U true CN217062434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1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48745.3U Active CN217062434U (zh) 2022-04-13 2022-04-13 柱状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24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54569A1 (en) * 2022-10-13 2024-04-17 CALB Group Co., Ltd. Cylindrical batter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54569A1 (en) * 2022-10-13 2024-04-17 CALB Group Co., Ltd. Cylindrical batter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9123U (zh) 纽扣电池
CN217062434U (zh) 柱状电池
CN217062311U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锂离子电池和车辆
CN216720022U (zh) 一种高安全高倍率圆柱型电池
CN116031463A (zh) 一种卷绕式圆柱型电池极组的制备方法及电池极组
CN111725552A (zh) 纽扣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H08171930A (ja) 電 池
CN213936468U (zh) 一种极片、电芯以及电池
CN219203434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5603004B (zh) 连接片的设计方法、连接片、储能装备以及用电设备
CN218215609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219086100U (zh) 圆柱电池及电池组
CN114628863A (zh) 柱状电池
WO2023001030A1 (zh) 圆柱电池和车辆
CN215771249U (zh) 锂离子电池及包含该锂离子电池的车辆
CN213959041U (zh) 一种单侧出极耳的电芯
CN114421001A (zh) 一种高安全高倍率圆柱型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CN11140367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9747633U (zh) 二次电池
CN218448161U (zh) 圆柱电池
CN213483913U (zh) 一种圆形锂电池的电芯
JPH0312213Y2 (zh)
CN220456450U (zh) 圆柱电池、电池装置
CN221176296U (zh) 卷绕电芯、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1080074U (zh) 一种卷绕电芯及卷绕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