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0492U -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0492U
CN217060492U CN202220019836.6U CN202220019836U CN217060492U CN 217060492 U CN217060492 U CN 217060492U CN 202220019836 U CN202220019836 U CN 202220019836U CN 217060492 U CN217060492 U CN 217060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reflector
support rod
cross
end part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98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98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0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0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0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角反射器;第一支撑杆连接于底座,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第二端部设置于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第二支撑杆连接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且第二支撑杆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位于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之间;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设置有角反射器,各角反射器均设置有反射口且各反射口的朝向一致;本申请的雷达标定工装,不需要旋转或移动无人机,操作简单快捷且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位置标定领域,尤其设置一种雷达标定工装及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无人运动平台,无论是规则道路上的智能驾驶车辆、非结构化道路上的无人机,还是室内场景中的移动机器人,使用雷达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感知和识别,提高其环境认知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雷达能够感知周围目标的状态信息,以在短时间内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提高驾驶安全性,在安装无人机雷达时,其对整机布置的角度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在安装前向雷达时,一般要求前向雷达位于无人机的中轴线,且需要将雷达准确安装至预设的高度和俯仰角度。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前向雷达进行安装和标定时,需要对雷达进行多次旋转和移动,标定作业尤为繁琐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以缓解标定作业繁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标定工装,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角反射器。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之间。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设置有所述角反射器,各所述角反射器均设置有反射口且各所述反射口的朝向一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隔设置;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等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标定工装还包括十字支架,所述十字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十字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十字支架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支架,所述第二插孔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支撑杆插接于所述第二插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角反射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角反射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十字插头,所述十字插头与所述角反射器一一对应,各所述角反射器均通过各自对应的十字插头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各所述十字插头均包括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所述第三插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插头,所述第四插孔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插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插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适配,所述第三插孔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插接;所述第四插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适配,所述第四插孔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插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十字插头的第三插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阻尼结构,使得所述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可沿第一支撑杆滑动或固定;各所述十字插头的第四插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阻尼结构,使得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可沿第二支撑杆滑动或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相对应的所述角反射器和十字插头中,所述角反射器的反射口背离所述十字插头设置,所述角反射器呈锥状,沿所述角反射器到所述十字插头的方向,所述角反射器的反射口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横截面积为所述反射口沿垂直于所述角反射器到所述十字插头方向的截面面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角反射器的表面均设置有抛光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方面,本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雷达标定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雷达标定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标定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且第二端部位于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之间,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垂直设置,这就使得第二端部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角反射器;标定时,雷达可首先与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对应,再通过调整其余四个角反射器与第二端部的角发射器的距离来获得雷达的上下方位角及左右方位角,不需要旋转或移动无人机,操作简单快捷且可靠性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雷达标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雷达标定工装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十字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角反射器与十字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角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底座;11、第一支撑块;12、第二支撑块;13、螺纹孔;
20、第一支撑杆;
30、第二支撑杆;
40、角反射器;41、第一角反射器;42、第二角反射器;43、第三角反射器;44、第四角反射器;45、第五角反射器;411、反射口;
50、十字支架;51、第一插孔;52、第二插孔;53、卡接凸起;
60、十字插头;61、第三插孔;62、第四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无人机上通常会装有多个雷达,以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例如在无人机的前向、腹部及顶部设置雷达,以无人机的前向雷达为例,雷达的轴向需要与无人机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为保证雷达与无人机的一致性,这就需要对无人机和雷达进行标定;雷达具有一个扫描范围,即雷达的扫描范围具有左右方位角及上下方位角,这就需要通过旋转无人机以检测雷达的左右方位角及上下方位角,但对于体积或质量较大的无人机,其旋转或移动尤为不便,标定左右尤为繁琐。
为缓解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标定工装,请参照图1,该雷达标定工装包括底座10、第一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30和角反射器40。第一支撑杆20连接于底座10,第一支撑杆20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第二端部设置于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均未在图中示出);第二支撑杆30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0的第二端部且第二支撑杆30垂直于第一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未在图中示出),第一支撑杆20的第二端部位于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之间;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设置有角反射器40,各角反射器40均设置有反射口411且各反射口411的朝向一致。
对于上述底座10,请参照图1和图2,底座10用于支撑整个雷达标定工装,底座10包括第一支撑块11和第二支撑块12,第一支撑块11的外形轮廓可设置为圆盘状,第二支撑块12的外形轮廓可设置为矩形状,第一支撑块11设置在第二支撑块12的顶面且两个支撑块同轴设置,为提高雷达标定工装的整体强度,第一支撑块11可与第二支撑块12一体成型设置。底座10上开设有螺纹孔13,螺纹孔13贯穿第一支撑块11和第二支撑块12,在标定时,需要将雷达标定工装固定在地面或平台上,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螺接于上述螺纹孔13的螺钉将底座10固定于地面或平台上。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第一支撑块11设置为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支撑块12的顶面,转动轴线为第一支撑块11自身的轴线,当第一支撑杆20连接于第一支撑块11时,则在第一支撑块11可带动第一支撑杆20转动,以便于调整雷达标定工装的朝向;当雷达标定工装的位置调整好时,则可以固定第一支撑块11和第二支撑块12,第一支撑块11和第二支撑块12之间可设置阻尼结构,以便于使得第一支撑块11可在第二支撑块12上旋转或固定,也可直接通过螺钉锁附的方式将第一支撑块11固定于第二支撑块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角反射器40具有开口,上述雷达标定工装的朝向即为角反射器40的开口朝向。
对于上述第一支撑杆20,请参照图1,第一支撑杆20连接于底座10的顶面且第一支撑杆20垂直于底座10的顶面,可以理解,底座10的顶面即为第一支撑块11的顶面。为便于底座10稳定支撑第一支撑杆20,第一支撑杆20可设置为与底座10的轴线重合。请参照图1和图3,第一支撑杆20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第二端部位于第一支撑杆20的中间,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0的上下两端。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均可用于安装角反射器40,当底座10的第一支撑块11与第二支撑块12一体成型时,也可将第一支撑杆20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10上,转动轴线为第一支撑杆20的轴线,以便于调整第一支撑杆20上的角反射器40。
对于上述第二支撑杆30,请参照图1和图3,第二支撑杆30与第一支撑杆20连接,且第二支撑杆30与第一支撑杆20垂直设置。第二支撑杆30包括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左右两端,第二支撑杆30的中部则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0的第二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可用于安装角反射器40。
对于上述角反射器40,雷达反射器又名角反射器40,它是通过金属板材根椐不同用途做成的不同规格的雷达波反射器。当雷达电磁波扫描到角反射器40后,电磁波会在金属角上产生折射放大,产生很强的回波信号,在雷达的屏幕上出现很强的回波目标。请参照图1和图3,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设置有角反射器40,各角反射器40均设置有反射口411且各反射口411的朝向一致,各角反射器40可同一个方向反射雷达的电磁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且第二端部位于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之间,第一支撑杆20与第二支撑杆30垂直设置,这就使得第二端部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角反射器40;标定时,雷达可首先与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对应,再通过调整其余四个角反射器与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的距离来获得雷达的上下方位角及左右方位角,不需要旋转或移动无人机,操作简单快捷且可靠性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3,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沿第一支撑杆20等间隔设置;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沿第二支撑杆30等间隔设置。
为便于说明,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命名为第一角反射器41,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命名为第二角反射器42,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命名为第三角反射器43,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命名为第四角反射器44,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命名为第五角反射器45。
请参照图3,在标定时,雷达会首先与中间的第二角反射器42对应,其第二角反射器42的轴线与雷达的轴线一致,以第二角反射器42为基准,第一角反射器41和第三角反射器43为上下对称,第四角反射器44和第五角反射器45为左右对称;调整时,第一角反射器41和第三角反射器43需要同时进行调整且需保证调整的距离一致;同样,第四角反射器44和第五角反射器45也需要进行同时调整,即第一角反射器41、第二角反射器42、第三角反射器43需等间隔设置,第四角反射器44、第二角反射器42、第五角反射器45也需等间隔设置。可以理解,若等间距调整第一角反射器41和第三角反射器43,但只有第一角反射器41或第三角反射器43检测到雷达的无线电磁波,则说明第二角反射器42没有与雷达的轴线一致,这就需要重新调整第二角反射器42。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4,雷达标定工装还包括十字支架50,十字支架50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0的第二端部,第二支撑杆30通过十字支架50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0。本实施例中,十字支架50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杆20和第二支撑杆30,具体的,十字支架50设置有第一插孔51和第二插孔52,第一插孔51沿第一方向贯穿十字支架50,第二插孔52沿第二方向贯穿十字支架50,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方向即为Y方向,第二方形即为X方向,第一支撑杆20插接于第一插孔51,第二支撑杆30插接于第二插孔52。
第一插孔51可设置为与第二插孔52不连通,即第一支撑杆20可设置为一个整体,第二支撑杆30也可设置为一个整体,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一支撑杆20插接于第一插孔51,将第二支撑杆30插接于第二插孔52即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孔51也可设置为与第二插孔52连通,此时,第一支撑杆20和第二支撑杆30均为分体式,第一支撑杆20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均未在图中示出),一个第一连接杆从上端插接于第一插孔51,另一个第一连接杆从下端插接于第一插孔51;第二支撑杆30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均未在图中标出),一个第二连接杆从左端插接于第二插孔52,另一个第二连接杆从右端插接于第二插孔52。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支撑杆20上的角反射器40与第一支撑杆20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30上的角反射器40与第二支撑杆30可拆卸连接。角反射器40可通过螺钉连接,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两个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5,还包括十字插头60,十字插头60与角反射器40一一对应,各角反射器40均通过各自对应的十字插头60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0或第二支撑杆30。各十字插头60均包括第三插孔61和第四插孔62,第三插孔61沿第一方向贯穿十字插头60,第四插孔62沿第二方向贯穿十字插头60;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即为图5中的Y方向,第二方向即为图5中的X方向。第三插孔61与第一支撑杆20相适配,第三插孔61用于与第一支撑杆20插接;第四插孔62与第二支撑杆30相适配,第四插孔62用于与第二支撑杆30插接。
各十字插头60的第三插孔6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阻尼结构,使得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40和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40可沿第一支撑杆20滑动或固定;各十字插头60的第四插孔6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阻尼结构,使得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40和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40可沿第二支撑杆30滑动或固定。
以第三角反射器43为例,安装时,第三角反射器43连接于一个十字插头60,将该十字插头60的第三插孔61对准第一支撑杆20,从第一支撑杆20的上方,将该十字插头60套设在第一支撑杆20即可,由于第三插孔61内设置有第一阻尼结构,十字插头60可沿第一支撑杆20滑动或固定,以便于调整第三角反射器43与第二角反射器42的间距;拆卸时,将该十字插头60向上移动,直至脱离第一支撑杆2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若存在上述十字支架50,则需要将第二角反射器42连接的十字插头60连接于十字支架50,具体的,可在十字支架50上设置卡接凸起53,在第二角反射器42的十字插头60上设置卡接孔,通过卡接凸起53与卡接孔的配合,使得第二角反的十字插头60连接于十字支架50。若不存在上述十字支架50,则直接将第一支撑杆20和第二支撑杆30插接于第二角反射器42的两个插孔即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5和6,相对应的角反射器40和十字插头60中,角反射器40的反射口411背离十字插头60设置,角反射器40呈锥状,沿角反射器40到十字插头60的方向,角反射器40的反射口4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其中,横截面积为反射口411沿垂直于角反射器40到十字插头60方向的截面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角反射器40包括三个侧边,三个侧边均为等腰三角形状,三个侧边共同围合成锥状的角反射器40。角反射器40还可设置为包括四个侧边,四个侧边均为等腰梯形,该四个侧边共同围合成锥状的角反射器40。可以理解的是,角反射器40的外形轮廓还可设置为其他锥状,例如六角形、八角形或多角形。将角反射器40设置为锥状,以便于将雷达的无线电磁波集中反射,从而提高回波信号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各角反射器40的表面均设置有抛光层。角反射器40可选用不锈钢板通过钣金折弯后再焊接而成,且对其表面进行电抛光处理以形成抛光层,可以满足室外工作环境下的曝晒、雨淋、潮湿等工作环境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雷达标定系统,包括如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标定时,将雷达标定工装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并固定好无人机的雷达,雷达与电脑连接,打开电脑的上位机软件,把第二角反射器42调节为与雷达等高且在雷达的轴线上,再读取软件上的雷达信息,并用激光发射器确认第二角反射器42和雷达的轴线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第二角反射器42与雷达的实际位置信息与软件读取的信息调整雷达,直到雷达与第二角反射器42的实际位置信息与软件读取的信息一致即可。需要注意,检测雷达的方位角时,其它四个角反射器40都以中间的第二角反射器42为基准,上下或左右对称调整,且调整范围需要在雷达的角度分辨率范围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之间;
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之间;
角反射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第五端部均设置有所述角反射器,各所述角反射器均设置有反射口且各所述反射口的朝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隔设置;
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第二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等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标定工装还包括十字支架,所述十字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十字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支架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支架,所述第二插孔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支撑杆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支撑杆插接于所述第二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角反射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角反射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十字插头,所述十字插头与所述角反射器一一对应,各所述角反射器均通过各自对应的十字插头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
各所述十字插头均包括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所述第三插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插头,所述第四插孔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十字插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三插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适配,所述第三插孔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插接;所述第四插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适配,所述第四插孔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十字插头的第三插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阻尼结构,使得所述第一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三端部的角反射器可沿第一支撑杆滑动或固定;
各所述十字插头的第四插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阻尼结构,使得所述第四端部的角反射器和第五端部的角反射器可沿第二支撑杆滑动或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所述角反射器和十字插头中,所述角反射器的反射口背离所述十字插头设置,所述角反射器呈锥状,沿所述角反射器到所述十字插头的方向,所述角反射器的反射口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横截面积为所述反射口沿垂直于所述角反射器到所述十字插头方向的截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雷达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角反射器的表面均设置有抛光层。
10.一种雷达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雷达标定工装。
CN202220019836.6U 2022-01-05 2022-01-05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Active CN217060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9836.6U CN217060492U (zh) 2022-01-05 2022-01-05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9836.6U CN217060492U (zh) 2022-01-05 2022-01-05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0492U true CN217060492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9836.6U Active CN217060492U (zh) 2022-01-05 2022-01-05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04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4502A (zh) * 2022-10-10 2022-12-20 武汉大学 一种公路边坡InSAR形变测量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4502A (zh) * 2022-10-10 2022-12-20 武汉大学 一种公路边坡InSAR形变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5494502B (zh) * 2022-10-10 2024-05-14 武汉大学 一种公路边坡InSAR形变测量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60492U (zh)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CN105958216B (zh) 一种共形天线阵列
US20230393246A1 (en) A lidar system
CN112213720A (zh) 一种雷达探测装置和雷达探测系统
CN110770596A (zh) 一种雷达性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740806B (zh) 一种三面角反射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18749U (zh) 一种环境大气颗粒物监测用颗粒物激光雷达
CN108400440A (zh) 一种适用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宽角度天线罩及天线装置
CN2687858Y (zh) 一种用于天线安装的定向装置
CN113242981A (zh) 所追踪对象的极化轴线衰减和抗交叉极化天线定向组件
CN217561714U (zh) 标定工装及联合标定系统
CN215834700U (zh) 一种机场通讯信号接收天线
CN213903788U (zh) 一种雷达探测装置和雷达探测系统
CN212828136U (zh) 旋转式雷达底座以及雷达检测装置
CN212848823U (zh) 用于雷达传感器的天线罩、雷达传感器
CN214669587U (zh) 一种盲区预警雷达以及盲区预警系统
CN112201953B (zh) 卫星通信系统和/或导航系统天线
CN210092343U (zh) 一种新型微带馈电的uwb天线
CN219086239U (zh) 一种楼宇天线
CN217278927U (zh) 雷达标定工装及雷达标定系统
CN218471332U (zh) 可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相机标定装置
CN210166503U (zh) 一种顶装一发多收测速测距雷达
CN219989123U (zh) 雷达支撑架和车辆
CN216410090U (zh) 测量系统及其棱镜组件
CN22018870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雷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5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No. 1001, Zhiyuan Road, B1 9.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