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7841U - 新风调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风调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7841U
CN217057841U CN202122537329.XU CN202122537329U CN217057841U CN 217057841 U CN217057841 U CN 217057841U CN 202122537329 U CN202122537329 U CN 202122537329U CN 217057841 U CN217057841 U CN 217057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fresh air
indoor
mo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73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学敏
张恒
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73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7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7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7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其包括机体、换热器组件以及可移动除湿组,机体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内送风口之间形成有新风通道,室内回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可移动除湿组包括驱动部,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第一吸附部以及第二吸附部,夏季通过吸附部将室外水分析出后输送到室内,并通过排风将室内多余的水分带走;冬季将室内水分保留,并通过新风带入到室内;第一吸附部以及第二吸附部通过驱动部不断进行位置互换,重复利用,减少了供水及排水管路的排布,节约能源,避免了漏水的风险。

Description

新风调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室内湿度也被作为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判断标准,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对于一套新的房屋,可供选择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室内外换风的新风系统、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系统、调节室内湿度的除湿系统等等,过多的管路设计不仅安装难度大,而且增加了设计和施工成本,也给后续的维修带来了麻烦。
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破坏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在夏季时,常规空调器采用冷凝除湿方式进行除湿,冷水温度须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造成了能源利用品位上的浪费,甚至有些场合还需要对空气进行再热处理,这就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冬季空气干燥,需要额外的加湿供水管路,来对室内空气加湿,使得管路的排布更加复杂,不利于安装和维护。
针对室内湿度调节,目前行业内加湿的解决方案有湿膜加湿,蒸汽加湿等,基本上都是需要提供供水系统才能实现,供水需要有供水管路及控制阀门等,结构复杂,且有漏水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调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室内湿度调节装置中,供水管路及控制阀门结构复杂,存在漏水等风险,传统的除湿方式造成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其包括:
机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形成有新风通道,所述室内回风口以及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排风通道之间通过分隔部分隔;
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形成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在所述排风通道内;
可移动除湿组,其包括驱动部,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部上的第一吸附部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部上的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均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吸附部以及所述第二吸附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均为齿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的排布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分隔部,且分别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内形成有送风机,所述排风通道内形成有排风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送风口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室内送风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热交换器,其形成在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排风通道交汇处,流经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不接触热交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旁通阀,用于控制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气流是否经过所述热交换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在新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内均设置有用于吸附水分的第一吸附部以及第二吸附部,夏季通过排风将室内多余的水分带走,冬季将室内水分保留,并通过新风带入到室内,第一吸附部以及第二吸附部通过驱动部不断进行位置互换,重复利用,减少了供水及排水管路的排布,节约能源,避免了漏水的风险。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新风调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夏季除湿或冬季加湿气体流通示意图之一;
图3是第一移动部及第二移动部运动示意图;
图4是夏季除湿或冬季加湿气体流通示意图之二;
图中,
100、机体;
101、室外进风口;
102、室内送风口;
103、室内回风口;
104、室外排风口;
110、排风机;
120、送风机;
130、分隔部;
210、第一换热器;
220、第二换热器;
310、第一移动部;
311、第一吸附部;
320、第二移动部;
321、第二吸附部;
330、驱动部;
410、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
420、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
430、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
440、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500、热交换器;
510、旁通阀;
600、压缩机;
700、四通阀;
800、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具体包括机体100、形成在机体100内的换热器组件以及可移动除湿组,换热器组件外连压缩机600,用于向换热器组件中输送制冷剂。
具体的,机体100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101、室外排风口104、室内送风口102以及室内回风口103,室外进风口101以及室外排风口104位于室外侧,室内送风口102以及室内回风口103位于室内侧,室外进风口101以及室内送风口102之间形成有新风通道,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到室内,室内回风口103以及室外排风口104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用于将室内污风排出室外。
新风通道内形成有送风机120,排风通道内形成有排风机110,用于对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新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之间通过分隔部130分隔;避免新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之间连通,造成新风和污风混合。
新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交汇处还设置有热交换器500,流经新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内的气流在热交换器500内进行不接触热交换,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换热器组件具体包括第一换热器210以及第二换热器220,第一换热器210形成在新风通道内,第二换热器220形成在排风通道内;第一换热器210以及第二换热器220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800,压缩机600通过四通阀700与第一换热器210以及第二换热器220连接,压缩机600输出的制冷剂输送到其中一个换热器内,经过该换热器换热后,从电子膨胀阀800输送到另一换热器中,最后输送回压缩机600内,完成制冷剂的一个循环。
可移动除湿组包括驱动部330,第一移动部310、第二移动部320、固定在第一移动部310上的第一吸附部311以及固定在第二移动部320上的第二吸附部321,第一移动部310以及第二移动部320均与驱动部330连接,在驱动部330的驱动下,第一吸附部311以及第二吸附部321在第一换热器210以及第二换热器220之间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部330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齿轮,第一移动部310以及第二移动部320均为齿条。
第一移动部310以及第二移动部320的排布方向均垂直于分隔部130,且分别位于传动齿轮的两侧,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第一移动部310以及第二移动部320在第一换热器210以及第二换热器220之间移动。
在排风通道内,热交换器500的输入端设置有旁通阀510,用于控制排风通道内的气流是否经过热交换器500。
为了检测相关位置的温湿度,以便于及时的更换第一吸附部311和第二吸附部321的位置,室内送风口102以及第一换热器210之间设置有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410,第二换热器220以及室外进风口101之间设置有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430,室内送风口以及第二换热器220之间设置有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420,热交换器500以及第二换热器220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40。
为了防止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第一吸附部311和第二吸附部321处混风的问题,第一吸附部311和第二吸附部321的上下两端密封,室外新风或者室内污风只能从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的左右两侧通过(上下和左右针对图1中的视图方向)。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对该是申请所涉及的相关结构及运行状态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夏季除湿状态下,第一换热器210做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20做冷凝器,此时,室外新风从室外进风口101输送到新风通道内,在送风机120的作用下,在新风通道内流动,室外新风在热交换器500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随后到达第一换热器210内,被第一换热器210冷却后,室外新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出来,被位于第一换热器210内的第一吸附部311吸收,之后经过降温除湿之后的室外新风从室内送风口102进入室内。
室内污风从室内回风口103进入到排风通道内,在排风机110的作用下,沿着排风通道流动,经过第二换热器220的时候,吸收第二换热器220的热量,使得室内污风的温度上升,经过第二吸附部321的时候,第二吸附部321中的水分受热蒸发析出,随着室内污风流出,经过热交换器500与室外新风换热后,从室外排风口104排出;或者不经过热交换器500,直接从旁通阀510输送到室外排风口104。
下面,将对是否经过热交换器500进行详细说明:
室内污风在排风通道内流动过程中,在经过热交换器500之前,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40检测此时室内污风的温度T1,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430感应室外进风口101处室外新风的温度T2。
当T1>T2的时候,此时,说明经过第二换热器220换热后的室内污风的温度高于室外新风的温度,则无需经过热交换器500换热,直接开启旁通阀510,室内污风经过旁通阀510后从室外排风口104排出。
当T1≤T2的时候,此时,说明经过第二换热器220换热后的室内污风的温度低于室外新风的温度,室内污风经过热交换器500换热,为室外新风换热,提高能源利用,随后从室外排风口104排出。
该状态下,由压缩机60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四通阀700进入第二换热器220,在第二换热器220中将热量释放给室内空气,然后在经过电子膨胀阀800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再进入第一换热器210,在第一换热器210中吸收室外新风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经过四通阀700,最后回到压缩机600,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410检测第一换热器210与室内送风口102之间的湿度S1,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430检测第二换热器220与室外进风口101之间的湿度S2。
当S1<S2的时候,说明室外新风含湿量经过第一换热器210和位于第一换热器210中的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后下降,说明第一换热器210中的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正在吸收水分,尚未达到饱和;同时送风机120和排风机110均以设定风量运行。
当检测当S1≥S2的时候时,第一换热器210内的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饱和。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吸附部311饱和后,驱动部330启动,同时送风机120和排风机110均以最小转速运行(目的是通过降低风量减小吸附材料移动过程中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混风的问题),驱动部330驱动第一吸附部311以及第二吸附部321换位,干燥状态的第二吸附部321位于第一换热器210内,第二吸附部321继续吸附水蒸气,第一吸附部311位于排风通道内,将内部水气蒸发。
第二吸附部321在第一换热器210内的吸湿过程与第一吸附部311类似,第一吸附部311在第二换热器220内的水分蒸发过程与第二吸附部321类似,再次不做赘述。
同样的,当第二吸附部321即将饱和,驱动部330反向驱动第一吸附部311和第二吸附部321;同时送风机120和排风机110均以最小转速运行;再次将第一吸附部311和第二吸附部321换位,重复利用。
冬季保湿过程:
四通阀700换向,第一换热器210做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20做蒸发器,位于第一换热器210中的第一吸附部311为室内空气加湿,室外新风由室外进风口101进入新风通道内,在热交换器500内与室内空气换热,然后到达第一换热器210,被第一换热器210加热温度升高,紧接着经过第一吸附部311时,第一吸附部311内的水分受热后释放出来,并混入室外新风中,因此室外新风被加湿,最后由送风机120和室内送风口102送入房间。
室内污风由室内回风口103进入排风通道,经过第二换热器220时被冷却降温,由于空气被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出来,紧接着经过第二吸附部321时,冷凝出来的水分被吸附在第二吸附部321内;室内污风在排风通道内流动过程中,在经过热交换器500之前,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40检测此时室内污风的温度T1,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430感应室外进风口101处室外新风的温度T2。
当T1>T2的时候,此时,说明经过第二换热器220换热后的室内污风的温度高于室外新风的温度,室内污风经过热交换器500换热,为室外新风换热,提高能源利用,随后从室外排风口104排出。
当T1≤T2的时候,此时,说明经过第二换热器220换热后的室内污风的温度低于室外新风的温度,则无需经过热交换器500换热,直接开启旁通阀510,室内污风经过旁通阀510后从室外排风口104排出。
该工况下,制冷剂刘流通过程为:由压缩机60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四通阀700进入第一换热器210,在中将热量释放给室外新风,然后在经过电子膨胀阀800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再进入第二换热器220,在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经过四通阀700,最后回到压缩机600,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同样的,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410检测第一换热器210与室内送风口102之间的湿度S1,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430检测从室外进风口101输入的室外空气湿度S2,当S1>S2的时候,说明室外新风含湿量经过第一换热器210和位于第一换热器210中的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后增加,说明第一换热器210中的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正在加湿,送风机120和排风机110均以设定风量运行。
当检测当S1≤S2的时候时,第一换热器210内的第一吸附部311或第二吸附部321饱和。
第一吸附部311饱和后,驱动部330启动,同时送风机120和排风机110均以最小转速运行(目的是通过降低风量减小吸附材料移动过程中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混风的问题),驱动部330驱动第一吸附部311以及第二吸附部321换位,吸收有水分的第二吸附部321移动到第一换热器210内,第二吸附部321对室外新风进行加湿处理,第一吸附部311移动到排风通道内,将吸收室内污风的水蒸气。
第二吸附部321在第一换热器210内的吸湿过程与第一吸附部311类似,第一吸附部311在第二换热器220内的水分蒸发过程与第二吸附部321类似,再次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形成有新风通道,所述室内回风口以及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排风通道之间通过分隔部分隔;
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形成在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在所述排风通道内;
可移动除湿组,其包括驱动部,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部上的第一吸附部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部上的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均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吸附部以及所述第二吸附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均为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的排布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分隔部,且分别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通道内形成有送风机,所述排风通道内形成有排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送风口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外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室内回风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温湿度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热交换器,其形成在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排风通道交汇处,流经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不接触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旁通阀,用于控制所述排风通道内的气流是否经过所述热交换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CN202122537329.XU 2021-10-21 2021-10-21 新风调湿装置 Active CN217057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7329.XU CN217057841U (zh) 2021-10-21 2021-10-21 新风调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7329.XU CN217057841U (zh) 2021-10-21 2021-10-21 新风调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7841U true CN21705784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5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7329.XU Active CN217057841U (zh) 2021-10-21 2021-10-21 新风调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7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5404B (zh)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71017A (zh) 新风处理机组
CN113883595A (zh) 新风调湿装置
CN110748974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7082837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JP2002081688A (ja) 換気装置
CN112229002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28861A (zh) 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177289U (zh) 一种热泵型双级蒸发热回收新风机组
WO2018076461A1 (zh)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12229003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057841U (zh) 新风调湿装置
KR100728590B1 (ko) 절전형 고효율 히트펌프 환기장치
CN215597592U (zh) 空调器
CN203036900U (zh) 一种热泵除湿机
KR102257513B1 (ko) 가습모드로 전환 될 수 있는 전외기 공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6293959A (zh) 带全热交换器的热泵热回收型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0425368U (zh)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
CN207299324U (zh)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17785385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778530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111981581B (zh) 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
CN215446665U (zh) 空调器
CN21960725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20707537U (zh) 一种吸附除湿增效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