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7637U - 烟机 - Google Patents

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7637U
CN217057637U CN202122384602.XU CN202122384602U CN217057637U CN 217057637 U CN217057637 U CN 217057637U CN 202122384602 U CN202122384602 U CN 202122384602U CN 217057637 U CN217057637 U CN 217057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heat dissipation
smoke exhaust
heat
sm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46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兆军
吴剑
周枢
张聪
秦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46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7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7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7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烟机。烟机包括:壳体,限定出制冷风道和排烟风道;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排烟风道内,驱动烟气在所述排烟风道内流动;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制冷风道内,驱动气流在所述制冷风道内流动;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制冷风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热端和冷端,所述制冷风道内的气流流经所述冷端;散热模块,一端与所述热端相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排烟通道内或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外侧。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用于制冷,热端设有散热装置散热,散热装置经过多级散热和排烟风道内的气流的作用,散热装置内的介质能够快速有效降温,使得烟机同时具有吸油烟和制冷的作用。

Description

烟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家庭中厨房的空间较为狭小,而且拥挤。人们在烹饪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灶具,这势必会使厨房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整个厨房室内空间温度升高,使得厨房环境的舒适性下降,尤其是夏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烹饪会热得苦不堪言,从而影响烹饪的心情,大大降低菜肴的口味,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现有技术中,有的烟机设有制冷装置,使得烟机在具有抽油烟的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制冷的作用。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烟机的制冷效果一般,如何能够提高烟机的制冷效果,提高厨房用户烹饪时的体验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机,以解决如何能够提高烟机的制冷效果,提高厨房用户烹饪时的体验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机,烟机包括:壳体,限定出制冷风道和排烟风道;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排烟风道内,驱动烟气在所述排烟风道内流动;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制冷风道内,驱动气流在所述制冷风道内流动;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制冷风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热端和冷端,所述制冷风道内的气流流经所述冷端;散热模块,一端与所述热端相贴合,另一端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或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外侧。
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装置,多个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所述一端,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相贴合;第二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相连通,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或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装置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相连通的介质流路,所述介质流路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管路,每一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对设置;第三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之间。
可选地,沿所述排烟风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管路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烟机还包括:驱动装置,连通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之间,以驱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内的介质流动。
可选地,所述烟机还包括: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所述排烟风道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到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烟机还包括: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制冷风道内,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壁段和第二壁段,沿所述制冷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壁段向下倾斜;散热翅片,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其中,所述散热翅片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均设于所述第一壁段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制冷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或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并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壁段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段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并低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壁段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
可选地,所述排烟风道设有进烟口;所述烟机还包括吸烟面板,所述吸烟面板设有吸烟口,所述吸烟口与所述进烟口相连通;其中,所述吸烟面板与所述排烟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吸烟口收入所述排烟风道内或伸出至所述排烟风道外。
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水冷散热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烟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风机位于排烟风道内,驱动烟气经排烟风道排出,使烟机具有吸油烟的作用,第二风机位于制冷风道内,驱动气流在制冷风道内流动,使烟机还具有制冷的作用,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制冷风道内,利用其冷端产生的冷量制冷,制冷风道内的气流与冷端换热,温度降低,然后第二风机驱动温度降低的冷气流流出制冷风道,冷气流进入厨房内,降低厨房温度,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用于制冷,热端设有散热装置散热,散热装置再通过排风通道进行散热,经过多级散热和排烟风道内的气流的作用,散热装置内的介质能够快速有效降温,然后回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散热,循环流动,提高了热端的散热效率,节省了能源,热端散热效率提高,能够保证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的制冷效果,最终提高烟机的制冷效果,而且,烟机同时具有吸油烟和制冷的作用,不需要在厨房额外放置制冷装置,本实施例的烟机占用空间较少,适用性强。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制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烟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烟机;20、壳体;201、制冷风道;2011、第二风机;2012、半导体制冷片;2013、散热模块;2014、第一散热装置;2015、第二散热装置; 2016、连通管;2017、散热翅片;2018、进风口;2019、出风口;202、排烟风道;2021、第一侧壁;2022、第二侧壁;30、第一安装板;40、第二安装板;401、第一壁段;402、第二壁段;403、排水口;50、进烟腔;501、前面板;502、后面板;503、油杯;504、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机10,烟机10包括壳体20,壳体20限定排烟风道202;烟机10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位于排烟风道202内,第一风机能够驱动烟气在排烟风道202内流动。
烟机10的壳体20限定出排烟风道202,排烟风道202设有进烟口和排烟口,进烟口连通灶具上方,排烟口与外界相连通,第一风机位于排烟风道202内,第一风机工作时,能够驱动气流从进烟口流向排烟口,进而使烟机10具有吸油烟的作用。
图2中箭头表示排烟风道202内烟气的流动方向。
可选地,如图2所示,壳体20还限定出制冷风道201,烟机10还包括第二风机2011、半导体制冷片2012和散热装置,第二风机2011能够驱动气流在制冷风道201内流动,半导体制冷片2012位于制冷风道201内,半导体制冷片2012包括热端和冷端,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流经冷端,沿制冷风道20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冷端和第二风机2011依次设置,或者,沿制冷风道20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风机2011和冷端依次设置;散热装置的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相贴合,散热装置的另一端设于排烟风道202内或设于排烟风道202外侧。
图3中箭头表示制冷风道20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
散热装置的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相贴合,指的是:散热装置的一端可以贴在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也可以靠近半导体制冷片 2012的热端。
制冷风道201设有进风口2018和出风口2019,第二风机2011位于制冷风道201内,驱动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从进风口2018流向出风口2019,半导体制冷片2012位于制冷风道201内,其冷端能够与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能够降低制冷风道201内气流的温度,使气流变为冷气流,最终在第二风机2011的驱动下经出风口2019流入厨房内,而半导体制冷片2012工作时,冷端产生冷量,热端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正常工作,其热端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内部的介质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换热,降低热端的温度,另一方面,散热装置内的介质与热端换热后再与排烟风道202内的气流进行换热,利用排烟风道202内第一风机产生的气流散热,或者散热装置内的介质与热端换热后再与排烟风道202的侧壁或外界空气进行换热,降低介质的温度,降温后的介质可以循环流到热端继续与热端进行换热,这样,通过多级散热,使散热装置内的介质快速降温,介质循环流动,不仅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了热端的散热效果,保证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正常工作,进而提高半导体制冷片2012冷端的制冷效果,最终提高了烟机10的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工作原理为珀耳帖效应,指的是当有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因此,半导体制冷片2012 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接通电源后,半导体制冷片2012一端产生电子空穴对,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向外界吸热,称为冷端;另一端因电子空穴对复合,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并向环境放热,称为热端。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散热模块2013包括多个散热装置,多个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装置2014和第二散热装置2015,第一散热装置2014 位于散热模块2013的一端,并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相贴合;第二散热装置2015位于散热模块2013的另一端,与第一散热装置2013相连通,设于排烟风道202内或设于排烟风道202的外侧。
第一散热装置2014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相贴合,指的是第一散热装置2014可以贴在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也可以靠近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
第一散热装置2014和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设置,一方面,形成了多级散热,提高散热装置对热端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散热装置的安装和连接更加灵活,第一散热装置2014设于热端,其形状和尺寸容易受到限制,通过第二散热装置2015,可以将第一散热装置2014内的介质传递到其他位置进行再次散热,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多个散热模块2013首尾依次连通,介质可以在多个散热模块2013循环流动。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散热装置2014与第二散热装置2015之间通过连通管2016相连通。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散热装置2015之间相互连通。
可选地,散热模块2013包括水冷散热装置。
水作为散热装置内的介质,一方面,水的成本较低,来源方便,而且使用安全,即时泄露也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水可以作为换热介质,有效地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进行换热。
可选地,第一散热装置2014可以为水箱,第二散热装置2015可以为水冷板或水箱等。
可选地,第二散热装置2015构造有与第一散热装置2014相连通的介质流路,介质流路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管路,每一管路均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第一管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相对设置;第三管路,连接在第一管路的出口和第二管路的入口之间。
多条管路的设置,增加了第二散热装置2015与排烟风道20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散热装置2014的散热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散热装置2014 的散热面积。
第一散热装置2014与设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热端,位置固定,使得第一散热装置2014的安装位置和尺寸容易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散热效果大于或等于第一散热装置2014的散热效果,能够加快散热装置内的介质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沿排烟风道202内烟气的流动方向,多个管路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排烟风道202内的气流流动时,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气流的温度逐渐降低,多个管路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以理解为:第二散热装置2015 的管路随着排烟风道202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密度逐渐增加,这样设置,排烟风道202内的上游气流温度较高,此处的管路之间的距离较大,管路的密度较小,能够提高此处管路内介质的换热效果,而排烟风道202中下游的气流温度较低,此处的管路之间距离较小,管路的密度较大,能够增加管路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烟机10还包括驱动装置504,驱动装置504连通在第一散热装置2014与第二散热装置2015之间,以驱动第一散热装置2014和第二散热装置2015内的介质流动。
驱动装置504能够驱动介质在第一散热装置2014和第二散热装置2015 之间流动,第一散热装置2014内的介质在驱动装置504的驱动作用下流入第二散热装置2015内,也能驱动第二散热装置2015内的介质在驱动装置 504的驱动作用下流入第一散热装置2014内,进而实现散热装置内介质的循环流动。
可选地,介质流路的入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出口的高度。
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介质流路的入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出口的高度,介质经入口流入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管路后,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从出口再流出,回到第一散热装置2014内,能够节省能耗。
可选地,烟机1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30,第一安装板30设于排烟风道 202内;排烟风道202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2021和第二侧壁2022;第二侧壁2022与第一侧壁2021相对设置,第一侧壁2021和第二侧壁2022位于第一安装板30的两侧;其中,第一安装板30到第一侧壁2021的距离小于第一安装板30到第二侧壁2022的距离,第二散热装置2015设于排烟风道202的情况下,第二散热装置2015设于第一安装板30朝向第一侧壁2021 的一侧。
第一安装板30用于将第二散热装置2015安装在排烟风道202内,便于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散热,第二散热装置2015靠近第一侧壁2021设置,不会对排烟风道202内烟气的流动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排烟风道202的第一侧壁2021的温度相比于排烟风道202中心的温度较低,第二散热装置 2015靠近第一侧壁2021设置,有利于第二散热装置2015的快速散热。
可选地,第二散热装置2015贴合在第一侧壁2021,可以理解为:第二散热装置2015可以贴在第一侧壁2021上,也可以靠近第一侧壁2021设置。
可选地,第一安装板30也可以设于排烟风道202的外侧,第二散热装置2015设于第一安装板30,第一安装板30便于安装第二散热装置2015。
可选地,烟机1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40和散热翅片2017,第二安装板 40设于制冷风道201内,且第二安装板4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壁段401和第二壁段402,沿制冷风道20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壁段401向下倾斜;散热翅片2017设于半导体制冷片2012的冷端;其中,散热翅片2017和半导体制冷片2012均设于第一壁段401的上表面。
第二安装板40位于制冷风道201内,对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第一壁段401向下倾斜,一方面,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制冷风道201的通流面积逐渐增加,增加了气流在制冷风道201内的停留时间,也增加了气流与冷端模块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了气流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气流经进风口2018进入风道,沿第一壁段401流动,第一壁段401 向下倾斜,对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使得气流在制冷风道201内的流动更加顺畅,而且增加了气流在制冷风道201内的流动路径,进而增加了气流在制冷风道201内的停留时间。
可选地,制冷风道201设有进风口2018,第一壁段401的一端与进风口2018相连通。
沿制冷风道20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壁段401向下倾斜,散热翅片2017和半导体制冷片2012均设于第一壁段401的上表面,可以理解为:制冷模块倾斜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散热翅片2017和半导体制冷片 2012靠近进风口2018处,可以与流入制冷风道201的气流及时进行热交换,进而增加制冷风道201内冷气流的量,增加整个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的降温效果,冷端模块工作时,散热翅片2017的外表面会产生冷凝水,散热翅片2017倾斜设置,冷凝水可以沿第一壁段401的倾斜方向,流动到底部,再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冷凝水的处理问题。
可选地,进风口2018设于壳体20的顶壁,或者设于壳体20的侧壁并朝上倾斜,以使壳体20上方的空气进入制冷风道201内,由于壳体20下方靠近灶具,气流温度较高,而壳体20上方的气流温度较低,因此,壳体 20上方的气流通过进风口2018进入制冷风道201内,使得进入制冷风道 201的气流温度较低,以降低制冷风道201内各部件的能耗,节省烟机10的能耗。
可选地,第二安装板40还设有排水口403,排水口403设于第一壁段401的最低处。
排水口403位于第一壁段401的最低处,散热翅片2017的冷凝水沿第一壁段401的倾斜方向流动时,可以经排水口403排出风道。
可选地,制冷风道201的底壁设有排出口,排出口与排水口403相对应并相连通,以使制冷风道201内的水可以彻底排出。
可选地,制冷风道201内进行清洗时,制冷风道201内的水也可以经过排水口403排出,第一壁段401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清洗后的水可以经排水口403排出。
可选地,排水口403设有开关,可以打开或关闭排水口403,制冷风道 201需要进行清洗时,关闭排水口403,避免水流出,清洗完成后,打开排水口403,可以将水排出。
可选地,制冷风道201还设有出风口2019,出风口2019设于壳体20 的顶壁,或设于壳体20的侧壁并向上倾斜;第一壁段401的一端与进风口 2018相连通,第一壁段401的另一端与第二壁段40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壁段402的另一端与出风口2019相连通并低于出风口2019,沿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壁段402朝向出风口2019倾斜。
出风口2019设于壳体20的顶壁或者设于壳体20的侧壁并向上倾斜,使得制冷风道201的内的气流向上出风,流出出风口2019后,由于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为冷气流,冷气流向下运动,进而在烟机10的一侧形成冷风幕,冷风幕能够保护用户的皮肤不受油烟损害,还能有效地为用户降温。
可选地,第二风机2011与第二壁段402相对应,第二壁段402呈弧形,且弧形的开口朝向第二风机2011。
第二壁段402呈弧形,可以减缓气流在第二壁段402的流动速度,进而使得气流可以在第一壁段401的引流作用下缓和地流出出风口2019,弧形的开口朝向第二风机2011,第二壁段402能够对避让第二风机2011,便于第二风机2011的安装。
可选地,第二风机2011可以为贯流风机、长筒式风机等。
可选地,第二壁段402呈弧形,弧形开口朝向壳体20的顶壁,以使制冷风道201内的气流能够更加顺畅地向上流动。
可选地,出风口2019与烟机10的壳体20的前端的距离小于出风口2019 与壳体20的后端的距离,从而使制冷烟机10的出风能够向烟机10的前方出风。
可选地,烟机还包括吸烟面板,吸烟面板设有吸烟口,吸烟口与进烟口相连通;其中,吸烟面板与排烟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以使吸烟口可收入排烟风道202内或伸出至排烟风道202外。
在实际使用中,烟机10处于关机状态时,吸烟面板上升至收入排烟风道202内,能够节省烟机10占用的空间,烟机10开机时,吸烟面板下降,伸出至排烟风道202下侧,吸烟面板的吸烟口露出,可以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吸入进烟腔50内。
可选地,吸烟面板与排烟风道202的侧壁活动连接、转动连接等。
可选地,烟机10还包括电动升降装置,设于吸烟面板,能够控制吸烟面板在排烟风道202内升降。
可选地,壳体20还限定出进烟腔50,进烟腔50与排烟风道202相连通,其中,进烟腔50的腔壁包括前面板501和后面板502,前面板501形成吸烟面板,其中,吸烟口设于前面板501,厨具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能够经吸烟口进入进烟腔50然后进入排烟风道202内排出。
可选地,进烟腔20的腔壁与排烟风道202的侧壁活动连接,比如可以为滑动连接、转动连接等。
在实际应用中,进烟腔50可升降的设于排烟风道202内,可以理解为:进烟腔50可以收入排烟风道202内,也可以伸出至排烟风道202的外侧。
在实际使用中,烟机10处于关机状态时,进烟腔50上升至收入排烟风道202内,能够节省烟机10占用的空间,烟机10开机时,进烟腔50下降,伸出至排烟风道202下侧,前面板501的吸烟口露出,可以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吸入进烟腔50内。
可选地,烟机10还包括电动升降装置,设于进烟腔50,能够控制进烟腔50在排烟风道202内升降。
可选地,进烟腔50还设有油杯503,油杯503设于进烟腔50的下端。
可选地,油杯503与排水口403通过水管相连通,制冷风道201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口403和水管排入油杯503中,便于处理。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出制冷风道和排烟风道;
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排烟风道内,驱动烟气在所述排烟风道内流动;
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制冷风道内,驱动气流在所述制冷风道内流动;
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制冷风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所述制冷风道内的气流流经所述冷端;
散热模块,一端与所述热端相贴合,另一端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或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装置,多个散热装置包括:
第一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所述一端,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相贴合;
第二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散热模块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相连通,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或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装置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相连通的介质流路,所述介质流路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管路,每一所述管路包括:
第一管路,沿水平方向延伸;
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对设置;
第三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排烟风道内烟气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管路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连通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之间,以驱动介质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内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
所述排烟风道的侧壁包括:
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到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到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于所述排烟风道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制冷风道内,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壁段和第二壁段,沿所述制冷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壁段向下倾斜;
散热翅片,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
其中,所述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第一壁段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或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并向上倾斜;
所述第一壁段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段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并低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制冷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壁段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烟风道设有进烟口;
所述烟机还包括吸烟面板,所述吸烟面板设有吸烟口,所述吸烟口与所述进烟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吸烟面板与所述排烟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吸烟口收入所述排烟风道内或伸出至所述排烟风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水冷散热装置。
CN202122384602.XU 2021-09-29 2021-09-29 烟机 Active CN217057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4602.XU CN217057637U (zh) 2021-09-29 2021-09-29 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4602.XU CN217057637U (zh) 2021-09-29 2021-09-29 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7637U true CN217057637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4602.XU Active CN217057637U (zh) 2021-09-29 2021-09-29 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7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818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105402788A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217057637U (zh) 烟机
JP353936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168853U (ja) 簡易型クーラー
CN216409065U (zh) 用于烟机的制冷装置和烟机
CN110848765A (zh) 抽屉式微波炉
CN110887095B (zh) 吸油烟机
CN211695025U (zh) 抽屉式微波炉
JP2004006558A (ja)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
CN216409064U (zh) 用于油烟机的制冷装置和油烟机
CN220931277U (zh) 制冷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8210802U (zh) 一种中频电炉导流装置
CN219222574U (zh) 具有制冷功能的集成灶
CN216409063U (zh) 用于油烟机的制冷模块和油烟机
JPH06147727A (ja) 冷凍機構を備えた装置の吸・排気方法およびその構造
JP2007040671A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組み込み式冷蔵庫
CN217884274U (zh) 一种基于风冷的散热防尘plc控制柜
CN217161729U (zh) 烹饪电器及其风道组件
CN218583323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气净化集成灶
CN216409062U (zh) 用于油烟机的制冷装置和油烟机
CN219068797U (zh) 变频设备、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5724365U (zh) 制冷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JP394548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9414882U (zh) 具有制冷功能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