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7746U -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 Google Patents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7746U
CN217047746U CN202220352167.4U CN202220352167U CN217047746U CN 217047746 U CN217047746 U CN 217047746U CN 202220352167 U CN202220352167 U CN 202220352167U CN 217047746 U CN217047746 U CN 217047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units
adjacent
substrate
structural
reinforc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521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usichua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usichua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usichua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usichua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521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7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7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7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3D结构单元,以及在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设有的加强壁;其中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与加强壁之间共同形成Z状结构体。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整体芯层结构的力学特性。

Description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连续生产的中空结构气泡板、蜂窝板的中间芯层结构由于客观技术限制而导致的力学性能不佳问题。具体为:现有技术的中空结构的热塑性的塑料板材,由中间的中空结构3D芯层,上表层以及下表层形成三明治结构,组成一个具有力学强度的整体板材,其中间芯层的力学结构强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的中空结构气泡板多为单一的且每个单元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的立体几何结构,为一次成型,受到模具结构的制约,其用来衔接两侧表层的芯壁往往分隔的间距较大,形成中间未有支撑筋的空腔,影响最终的力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芯层结构,以解决优化芯层结构的力学性能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以解决优化板材整体的力学性能效率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芯层结构,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3D结构单元,以及在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设有的加强壁;其中
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与加强壁之间共同形成Z状结构体。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3D结构单元均为基板和成型在该基板上的沿直线排列的多个3D结构体。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3D结构体由基板朝向加强壁的端面成型为凸起状结构;以及
每个3D结构体由基板背离加强壁的端面成型为凹孔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远离基板的端面共面。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间隔相邻的3D结构单元包括的基板共面;以及
每间隔相邻的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远离基板的端面共面。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3D结构体均为圆锥台结构;以及
所述圆锥台结构远离基板的端面的面积小于该圆锥台结构与基板一体相连的端面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分别包括的基板呈平行分布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3D结构单元的基板与加强壁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的外侧壁适于被每相邻的两个加强壁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板材,包括:所述的芯层结构和分别设于芯层结构的顶端和底端的面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通过加强壁来形成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的加强连接,形成一排排的加强棱结构,从而形成对多个3D结构单元的排列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加强效应,且通过加强壁来形成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的靠拢效应,从而有效减小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在水平排列状态下形成的孔隙大小,从而使得整体的芯层结构的力学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之前的状态对应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之前的状态对应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之前的状态对应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之前的状态对应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后的状态对应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后的状态对应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后的状态对应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后的状态对应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后的状态对应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层结构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进行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在靠拢成型加工后的状态对应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D结构体1、加强壁2、基板3、面板5、衔接筋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层结构,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3D结构单元,以及在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设有的加强壁2;其中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与加强壁2之间共同形成Z状结构体。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制成本实施例的芯层结构的多个3D结构单元和在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的加强壁2的原材料可以为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材料、金属薄片、纸张等。
结合附图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每个3D结构单元均为基板3和成型在该基板3上的沿直线排列的多个3D结构体1。优选的情况,基板3和多个3D结构体1一体成型,且考虑到加工生产的便捷性,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均由模具上具有相同形状尺寸的3D结构制成,也就是说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成型为相同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到有效降低整体的芯层结构的材料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每个3D结构体1由基板3朝向加强壁2的端面成型为凸起状结构;以及每个3D结构体1由基板3背离加强壁2的端面成型为凹孔状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的这种结构相比实心体的3D结构体1来说具有空心腔体,因此具有用料有效减少的优点,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原料成本。
此外,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芯层结构中的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远离基板3的端面共面。再者来说,每间隔相邻的3D结构单元包括的基板3共面;以及每间隔相邻的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远离基板3的端面共面。
接下来结合附图举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来说,每个3D结构体1均为圆锥台结构;以及圆锥台结构远离基板3的端面的面积小于该圆锥台结构与基板3一体相连的端面的面积。当然对于本实施例的3D结构体1来说,也可以是采用其它形状的结构体,甚至是异形结构体,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本实施例附图仅仅以圆锥台结构为例来举例说明。
此处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整体的芯层结构加工生产过程中,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可绕着基板3与加强壁2之间形成的衔接筋6旋转,从而实现加强壁2与相邻的3D结构单元之间的靠拢成型。即通过加强壁2的旋转连接,可以将相邻的3D结构单元进行多个3D结构单元排列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使得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互相靠拢,连续的多个3D结构单元连续不断的进行相同的旋转动作后,最终可得到成形态的芯层结构。
另外,还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分别包括的基板3呈平行分布结构。在此基础上,在靠拢成型加工后,3D结构单元的基板3与加强壁2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可选的情况,从便于加工成型的角度考虑,此处3D结构单元的基板3与加强壁2形成的夹角为30~88°,在此角度范围内,可以通过加强壁2来形成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的靠拢效应。
具体的,对于加强壁2形成的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的靠拢情况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的外侧壁适于被每相邻的两个加强壁2夹紧;第二种是,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的外侧壁与相邻的加强壁2呈靠拢配合,但是不直接产生直接抵靠接触。综上,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加强壁2的旋转连接,均可使得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互相靠拢,从而有效减小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在水平排列状态下形成的孔隙大小,从而提高整体的芯层结构的力学性能。
最后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于分布在同一个加强壁2两侧的两个3D结构单元来说,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如图5至图8所示,其分别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可以相对于加强壁2呈一一对应排布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当加强壁2形成对于3D结构体1的夹紧时,分布在同一个加强壁2两侧的两个3D结构单元分别包括的3D结构体1即隔着加强壁2形成一对一的抵靠配合的关系。还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如图9和图10所示,其分别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1可以相对于加强壁2呈一一交叉排布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当加强壁2形成对于3D结构体1的夹紧时,分布在同一个加强壁2两侧的两个3D结构单元分别包括的3D结构体1即隔着加强壁2形成一对一的交错配合的关系。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1所示,在实施例1的芯层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材,包括:实施例1的芯层结构和分别设于芯层结构的顶端和底端的面板5,即由芯层结构和该芯层结构顶端和底端的面板5共同形成三明治形状的一体架构,从而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3D结构单元,以及在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之间设有的加强壁;其中
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与加强壁之间共同形成Z状结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3D结构单元均为基板和成型在该基板上的沿直线排列的多个3D结构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3D结构体由基板朝向加强壁的端面成型为凸起状结构;以及
每个3D结构体由基板背离加强壁的端面成型为凹孔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远离基板的端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间隔相邻的3D结构单元包括的基板共面;以及
每间隔相邻的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远离基板的端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3D结构体均为圆锥台结构;以及
所述圆锥台结构远离基板的端面的面积小于该圆锥台结构与基板一体相连的端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3D结构单元分别包括的基板呈平行分布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结构单元的基板与加强壁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3D结构单元包括的多个3D结构体的外侧壁适于被每相邻的两个加强壁夹紧。
10.一种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芯层结构和分别设于芯层结构的顶端和底端的面板。
CN202220352167.4U 2022-02-22 2022-02-22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Active CN217047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2167.4U CN217047746U (zh) 2022-02-22 2022-02-22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2167.4U CN217047746U (zh) 2022-02-22 2022-02-22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7746U true CN217047746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7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52167.4U Active CN217047746U (zh) 2022-02-22 2022-02-22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7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75917A1 (en) Curved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5563B (zh) 六边四面体构架结构
CN1332857C (zh) 附把手合成树脂瓶
CN112677362A (zh) 格栅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成型用预成型体及其成型方法
CN217047746U (zh) 芯层结构及使用该芯层结构的板材
KR20060007934A (ko) 금속판을 이용한 3차원 트러스 중간층을 가진 샌드위치 판재의 제조방법
CN209738315U (zh)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复合材料模具
CN208230669U (zh) 一种渐变段钢管压制辅助装置
CN206392637U (zh)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CN105881718B (zh) 一种制砖模具的模芯组件及模框组件
CN211806834U (zh) 一种可调外径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模具的结构
CN111186498A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车厢侧板
CN101907419A (zh) 冷却塔淋水填料片
CN112519371A (zh) 一种新型高热塑性pp超厚板材及其加工方法
CN2832511Y (zh) 蜂窝复合板芯板
CN220219954U (zh) 一种耐冲击的轻量化蜂窝复合板
CN213829490U (zh)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其边模
CN218873299U (zh) 一种防错位挤压模具
CN210363284U (zh) 一种导流罩、车用空调及客车
CN217993722U (zh) 一种竹制家居产品生产用多层复合竹板
CN218731300U (zh) 电池装置
CN205171990U (zh) 一种中空塑料建筑模板
CN201810872U (zh) 一种板材折制的阀门支架
CN213768545U (zh) 一种普快列车模压玻璃钢中顶板结构
CN218149001U (zh) 玻纤增强型聚氨酯泡沫复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