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9473U -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 Google Patents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9473U
CN217039473U CN202123250567.9U CN202123250567U CN217039473U CN 217039473 U CN217039473 U CN 217039473U CN 202123250567 U CN202123250567 U CN 202123250567U CN 217039473 U CN217039473 U CN 217039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frame
plate
folding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05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505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9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9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9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包括座板、靠背、靠枕、腿板和脚板,靠背与靠枕之间以及座板与腿板之间分别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角度调节关节进行铰接,座板与靠背之间通过一对折叠关节铰接,单个折叠关节分别由一个角度调节关节以及与所述角度调节关节一端铰接的第一折叠臂组成,腿板与脚板之间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反向折叠关节铰接,单个反向折叠关节分别由一个反向角度调节关节以及与所述反向角度调节关节一端铰接的第二折叠臂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各角度调节关节和反向角度调节关节的挡位来实现折叠床各部位的角度调节和折叠,同时设有稳定可靠、可折叠的支撑机构实现折叠床整体以及用户的支撑。

Description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背景技术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
现有的折叠床样式繁多,由于折叠床需要采用折叠设计,其在角度调节(角度调节指的是折叠床的靠枕、靠背以及其他部位的角度调节)的设计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折叠床是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如果不能自由调节折叠床各部位的角度,就难以适应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折叠床各部位的角度不能自由调节,难以适应用户各种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在各部位之间分别设置有挡位铰链,通过调节挡位铰链的挡位来对各部位进行角度调节,并通过挡位铰链来实现对用户进行承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包括:
用于支承用户臀部的座板;
与所述座板第一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背部的靠背;
与所述靠背第一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头部的靠枕;
与所述座板第二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大腿的腿板;
与所述腿板第二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小腿和脚的脚板;
所述靠背与靠枕之间以及所述座板与腿板之间分别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角度调节关节进行铰接;
所述座板与靠背之间通过一对折叠关节铰接,单个所述折叠关节分别由一个角度调节关节以及与所述角度调节关节一端铰接的第一折叠臂组成,单个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自由端分别与靠背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腿板与脚板之间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反向折叠关节铰接,单个所述反向折叠关节分别由一个反向角度调节关节以及与所述反向角度调节关节一端铰接的第二折叠臂组成,单个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自由端分别与脚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板由座板架以及座板架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组成;
所述靠背由靠背架以及靠背架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组成;
所述靠枕由靠枕架以及靠枕架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组成;
所述腿板由腿板架以及腿板架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组成;
所述脚板由脚板架以及脚板架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组成;
所述座板架、靠背架、靠枕架、腿板架以及脚板架分别包括沿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路横梁、沿折叠床宽度方向上平行设置并分别与两路横梁端部固定连接的两路纵梁以及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路纵梁中部的一路中间梁,两路横梁、两路纵梁以及一路中间梁形成有日字型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单个所述角度调节关节包括:
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设有开口向上且内部中空的第一凸轮;
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内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第一凸轮的连接端设有开口向上且内部中空的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外缘均匀设有多个挡位轮齿;
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内,且与挡位轮齿相配合的棘爪,所述棘爪转动装配在第二销轴上,其上设有限位台阶、自由端设有与挡位轮齿配合的卡口;
套装于第二销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具有两个延伸端,其中一个延伸端固定在第一凸轮内、另一端通过限位台阶进行限位;
同轴转动装配于第一销轴上且位于第二凸轮内部的解锁片,所述解锁片包括同心且首尾相接的第一扇形和第二扇形,所述第一扇形的外径小于第二扇形的外径,所述第二扇形的外径小于挡位轮齿的齿根圆外径,所述第一扇形和第二扇形的相接处形成有第一到位台阶和第二到位台阶,所述第二扇形的外缘上设有用于将棘爪顶起并使棘爪与挡位轮齿脱离的凸起,所述第二凸轮内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到位台阶和第二到位台阶配合的到位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座板与靠背之间、所述腿板与脚板之间还分别设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由过渡梁以及设置于过渡梁顶面上的条形床板组成;
所述座板与靠背之间的过渡梁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折叠关节的第二连接臂上;
所述腿板与脚板之间的过渡梁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反向折叠关节上。
进一步地,所述座板架、靠背架、靠枕架、腿板架和脚板架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承重的支撑座,单个所述支撑座为上大下小的大小头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相对于所述座板架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H型支撑腿,单个所述第一 H支撑腿的两个顶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销转动装配在座板架的两个纵梁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销与座板架的中间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H支撑腿的高度;
相对于所述靠背架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支撑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腿分别通过安装座与靠背架远离座板一侧的纵梁活动连接,单个所述第一支撑腿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销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腿顶端的位置设有与安装座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腿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设置于所述脚板架上的脚板支撑组件,所述脚板支撑组件包括相对于脚板架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安装架以及两顶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销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架上的第二H型支撑腿,单个所述安装架两端分别与脚板架的两个纵梁内侧固定连接,其中部设有向下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超出脚板架,所述第二H 型支撑腿的两顶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销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架的凸起部上,靠近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两顶端的位置设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20°的钝角,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的两底端之间设有一对辊轴;
相对于所述座板架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支撑组件,单个所述主支撑组件分别包括:
沿折叠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座板架的两路纵梁上的安装梁,所述安装梁远离座板架的中间梁的一侧设有挡板;
打开状态下向靠背一侧延伸的第一承重梁,所述第一承重梁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销转动装配在安装梁上,所述第一承重梁的长度小于安装梁与座板架的中间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承重梁上设有工字型限位座,所述工字型限位座上设有卡槽,所述挡板远离第一承重梁的一侧设有与工字型限位座相配合的锁止销;
顶端通过第五连接销转动装配在第一承重梁自由端的第二支撑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顶端的位置设有与第一承重梁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支撑腿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固定安装于安装梁上并向腿板延伸的第二承重梁;
顶端通过第六连接销转动装配在第二承重梁自由端的第三支撑腿,靠近所述第三支撑腿顶端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承重梁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三支撑腿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安装架与第二H型支撑腿之间、单个所述第一承重梁与对应的第二支撑腿之间、单个所述第二承重梁与对应的第三支撑腿之间分别设有斜支撑;
单个所述斜支撑一端设有安装孔、另一端设有条形孔;
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的两竖腿上分别设有与斜支撑对应的第一限位销,安装架与第二H型支撑腿之间的斜支撑,其设有安装孔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销转动装配在安装架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一限位销上;
单个所述第二支撑腿的中部设有与斜支撑对应的第二限位销,第一承重梁与对应第二支撑腿之间的斜支撑,其设有安装孔的一端通过第二定位销转动装配在第一承重梁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二限位销上;
单个所述第三支撑腿的中部设有与斜支撑对应的第三限位销,第二承重梁与对应第三支撑腿之间的斜支撑,其设有安装孔的一端通过第三定位销转动装配在第二承重梁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三限位销上;
所述第一限位销、第二限位销以及第三限位销上分别套装有用于对斜支撑进行锁死的L型锁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H型支撑腿、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以及第三支撑腿的底端分别设有用于微调折叠床高度的脚垫。
进一步地,单个所述第二承重梁上还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电脑桌安装座,所述电脑桌安装座上于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安装销,两个所述安装销之间设有一个锁止孔。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电脑桌安装座上还安装有可升降式的电脑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靠背与靠枕之间以及座板与腿板之间分别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角度调节关节进行铰接、座板与靠背之间通过一对折叠关节铰接、腿板与脚板之间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反向折叠关节铰接,各部位之间分别通过调节挡位铰链的挡位实现角度调节和折叠,同时设有可靠性高、可折叠的支撑机构实现折叠床整体以及用户的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折叠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折叠床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折叠床的仰视图,
图5为实施例1折叠床各部位之间呈一定角度的躺椅状态示意图,
图6为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爆炸图,
图8为棘爪10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解锁片107的正视图,
图10为棘爪105对挡位轮齿1032形成单向限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凸起1075将棘爪105使棘爪105脱离挡位轮齿1032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到位凸台1033将解锁片107挡住,使棘爪105即将脱离凸起1075时的临界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折叠关节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反向折叠关节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内部各部件形成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折叠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折叠床展开状态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单个主支撑组件74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斜支撑75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折叠床各部位之间呈一定角度的躺椅状态示意图,
图22是在图21的基础上增加了可升降式电脑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座板1,座板架11,条形床板10,靠背2,靠背架21,靠枕3,靠枕架31,腿板4,腿板架41,脚板5,脚板架51,角度调节关节100,第一连接臂101,第一凸轮1011,第一销轴102,第二连接臂103,第二凸轮1031,挡位轮齿1032,到位凸台1033,第二销轴104,棘爪105,限位台阶1051,卡口1052,扭簧106,解锁片107,第一扇形1071,第二扇形1072,第一到位台阶1073,第二到位台阶1074,凸起1075,折叠关节200,第一折叠臂201,反向折叠关节300,第二折叠臂301,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过渡板6,过渡梁61,支撑腿机构7,第一H型支撑腿71,第一支撑腿72,安装座721,第一限位板722,脚板支撑组件73,安装架731,凸起部7311,第二H型支撑腿732,第一限位销7321,第二限位板733,主支撑组件74,安装梁741,挡板7411,第一承重梁742,工字型限位座743,锁止销744,第二支撑腿745,第三限位板7451,第二限位销7452,第二承重梁746,第三支撑腿747,第四限位板7471,第三限位销7472,第一连接销701,第二连接销702,第三连接销703,第四连接销704,第五连接销705,第六连接销706,斜支撑75,安装孔751,条形孔752,L型锁片76,第一定位销801,第二定位销802,第三定位销803,脚垫8,电脑桌安装座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包括座板1、靠背2、靠枕3、腿板4和脚板5,其中:
座板1用于支承用户臀部,由座板架11以及座板架1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折叠床的长度方向指的是折叠床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方向,优选的是,如图3和图4,座板架11包括沿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路横梁、沿折叠床宽度方向上平行设置并分别与两路横梁端部固定连接的两路纵梁以及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路纵梁中部的一路中间梁,两路横梁、两路纵梁以及一路中间梁形成有日字型框架结构;
靠背2与座板1的第一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背部,靠背2由靠背架21以及靠背架21顶部、于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而靠背架 21的结构与座板架11的结构相同;
靠枕3与靠背2的第一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头部,靠枕3由靠枕架31以及靠枕架3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同样,靠枕架31具有与座板架11相同的结构;
腿板4与座板1的第二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大腿,腿板4由腿板架41以及腿板架4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同样,腿板架41具有与座板架11相同的结构;
脚板5与腿板4的第二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小腿和脚,脚板5由脚板架51以及脚板架5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同样,脚板架51具有与座板架11相同的结构;
靠背2与靠枕3之间以及座板1与腿板4之间分别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角度调节关节100进行铰接,带挡位的角度调节关节100可以对展开状态下,折叠床的座板1与腿板4以及靠背2与靠枕3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具体的:
如图6至图9,单个角度调节关节100包括第一连接臂101、第二连接臂103、棘爪105、扭簧106和解锁片107,其中:
第一连接臂101的一端设有开口向上且内部中空的第一凸轮1011;
第二连接臂103通过第一销轴102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1011内,第二连接臂103与第一凸轮1011的连接端设有开口向上且内部中空的第二凸轮1031,也就是说,第二凸轮1031通过第一销轴102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1011内,在第二凸轮1031的外缘上均匀设有多个挡位轮齿1032;
棘爪105通过第二销轴104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1011内,棘爪105转动装配在第二销轴104上,如图8,棘爪105上设有限位台阶1051、自由端设有与挡位轮齿1032配合的卡口1052;
扭簧106套装在第二销轴104上,扭簧106具有两个延伸端,其中一个延伸端固定在第一凸轮1011内、另一端通过限位台阶1051进行限位,在扭簧106 的作用下,棘爪105的卡口1052抵住其中一个挡位轮齿1032,实现对第二凸轮 1031进行单向限位,从而对整个第二连接臂103进行限位,以图10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臂101固定不动,棘爪105位于第二凸轮1031的左侧,并于第二凸轮1031的左下方对其中一个挡位轮齿1032进行限位,使得第二连接臂103 只能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则会被棘爪105卡住,进而实现对第二连接臂103 的单向限位,具体的,逆时针转动时,挡位轮齿1032会向下顶出棘爪105,在扭簧106回弹力的作用下,棘爪105会回弹对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挡位轮齿 1032进行限位,由于棘爪105是于第二凸轮1031的左下方对其中一个挡位轮齿 1032进行限位的,棘爪105的长度明显大于第二销轴104到第二凸轮1031的水平距离,因此,如果第二连接臂103顺时针转动,挡位轮齿1032无法向上顶出棘爪105,而棘爪105也无法向上通过第二销轴104与第二凸轮1031之间的间隙,会被卡住;
整个角度调节关节100通过棘爪105和挡位轮齿1032的配合实现承重,通过调整棘爪105与不同的挡位轮齿1032啮合来实现角度调节关节100的挡位调节,不同的挡位下,第一连接臂101与第二连接臂103之间的角度不同,通过调节角度调节关节100的挡位实现座板1与腿板4以及靠背2与靠枕3之间的角度调节;
解锁片107同轴转动装配于第一销轴102上且位于第二凸轮1031的内部,用于解锁棘爪105对挡位轮齿1032的限位锁定;
如图9,解锁片107包括同心且首尾相接的第一扇形1071和第二扇形1072,第一扇形1071的外径小于第二扇形1072的外径,第二扇形1072的外径小于挡位轮齿1032的齿根圆外径,这样使得在转动过程中外径较大的第二扇形1072 无法对棘爪105形成干涉;
第一扇形1071和第二扇形1072的相接处形成有第一到位台阶1073和第二到位台阶1074,第二扇形1072的外缘上设有与卡口1052对应的、用于将棘爪 105顶起使之与挡位轮齿1032脱离的凸起1075,第二凸轮1031内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到位台阶1073和第二到位台阶1074配合的到位凸台1033;
还是以图10为例进行说明,具体使用时过程中,凸起1075未卡入卡口1052 内时,棘爪105能正常对第二连接臂103进行限位,当第二连接臂103逆时针转动至最后一个挡位时(即棘爪105对顺时针方向上的最后一个挡位轮齿1032限位时),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一到位台阶1073被到位凸台1033挡住,伴随第二连接臂103的继续转动,棘爪105与顺时针方向上最后一个挡位轮齿1032脱离后,在扭簧106回弹力和凸起1075的共同作用下,棘爪105顶起来被解锁片107 的凸起1075顶起来并卡入棘爪105端部的卡口1052内,使得棘爪105与挡位轮齿1032脱离,就不能形成棘爪105对第二连接臂103的限位锁定了,实现了角度调节关节100的解锁,如图11,解锁状态下的第二连接臂103即可顺时针转动,使角度调节关节100复位至初始状态,在第二连接臂103顺时针转动过程中,解锁片107的凸起1075始终与棘爪105端部的卡口1052形成配合,当转动至到位凸台1033将第二到位台阶1074挡住后,如图12,继续转动,凸起1075会向下顶出卡口1052,在扭簧106回弹力的作用下,棘爪105端部的卡口1052就会再次与顺时针方向上第一个挡位轮齿1032形成配合,实现棘爪105对挡位轮齿 1032的限位锁定;
具体应用时,靠背2与靠枕3之间的两个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第一连接臂101 固定在靠背架21的横梁上、第二连接臂103固定在靠枕架31的横梁上;
座板1与腿板4之间的两个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第一连接臂101固定在座板架11的横梁上、第二连接臂103固定在腿板架41的横梁上;
座板1与靠背2之间通过一对折叠关节200铰接,如图13,单个折叠关节200分别由一个角度调节关节100以及与角度调节关节100一端铰接的第一折叠臂201组成,单个第一折叠臂201的自由端分别与靠背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折叠臂201 应该与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第二连接臂103自由端部铰接,设置第一折叠臂201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靠背2的正面(设有若干条形床板10的一面)能够向座板1的正面 (设有若干条形床板10的一面)进行折叠,如果没有第一折叠臂201,靠背2向座板1进行折叠时,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结构会对折叠角度存在较大的限制,有了第一折叠臂201,就能通过折叠关节200的两次折叠(角度调节关节100的一次折叠、第一折叠臂201的二次折叠),使座板1与靠背2折叠在一起,具体的,折叠关节200 的第一连接臂101固定在座板架11的横梁上、第二连接臂103固定在靠背架21的横梁上;
腿板4与脚板5之间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反向折叠关节300铰接,如图14 和图15,单个反向折叠关节300分别由一个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以及与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一端铰接的第二折叠臂301组成,单个第二折叠臂301的自由端分别与脚板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结构与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结构类似,不同的在于,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第二连接臂103与第一凸轮1011 的连接端设有的第二凸轮1031是开口向下的中空结构(即将角度调节关节100的第二连接臂103倒装于第一连接臂101即可),然后棘爪105的位置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以图14为例说明,图10中的棘爪105是于第二凸轮1031的左下方与挡位轮齿 1032形成配合,而图14的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棘爪105则需将棘爪105调整至于第二凸轮1031的左上方与挡位轮齿1032形成配合;
第二折叠臂301与第二连接臂103的自由端铰接,设置第二折叠臂301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脚板5的背面(设有脚板架51的一面)能够向腿板4的背面(设有腿板架41的一面)进行折叠,如果没有第二折叠臂301,脚板5向腿板4进行折叠时,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结构也对折叠角度存在较大的限制,有了第二折叠臂301,就能通过反向折叠关节300的两次折叠(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一次折叠、第二折叠臂301的二次折叠),使腿板4与脚板5折叠在一起;
另外,由于座板1与靠背2之间设有第一折叠臂201,腿板4与脚板5之间设有第二折叠臂301,可能造成座板1与靠背2之间以及腿板4与脚板5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因此,在座板1与靠背2之间以及腿板4与脚板5之间还分别设有一个过渡板6,过渡板6由过渡梁61以及设置于过渡梁61顶面上的条形床板10组成,座板1与靠背 2之间的过渡梁6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折叠关节200的第二连接臂103上,腿板4 与脚板5之间的过渡梁6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反向折叠关节300的第二连接臂103 上;
本实用新型的座板1与靠背2之间的角度调节关节100设有4个挡位,腿板4与脚板5之间的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设有5个挡位,座板1与腿板4之间以及靠背2 与靠枕3之间的角度调节关节100设有2个挡位,需要说明的是,各角度调节关节 100以及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挡位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定,通过改变第二凸轮1031上挡位轮齿1032的数量、第一扇形1071的圆心角角度以及凸起1075 的位置来实现,具体不做限定;
实施例1铰接在一起的座板1、靠背2、靠枕3、腿板4以及脚板5,通过靠背2 和靠枕3的正面向座板1的正面折叠、脚板5的背面向腿板4和座板1的背面折叠形成如图1的折叠结构,展开即可形成如图2供用户平躺的床体结构,还可以通过调节各角度调节关节100和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角度形成如图5的躺椅结构,实施例1未设支撑腿结构,可以直接放置于地面使用,但为了支撑稳定,可以在座板架11、靠背架21、靠枕架31、腿板架41和脚板架51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承重的支撑座,单个支撑座分别为上大下小的大小头结构,通过若干支撑座对整个折叠床进行支撑稳定性更好;
同时,在对脚板5的角度进行调节时,脚板5的尾端是始终与地面接触来形成支撑的,在调节过程中,与地面存在一定的摩擦,因此,在脚板架51远离尾端(远离腿板4的一端)的纵梁上设有一对辊轮来减小摩擦,从而减少磨损;
实施例2
参考图16至图22,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基础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整个折叠床的支撑腿机构7,如图16,支撑腿机构7包括一对第一H型支撑腿71、一对第一支撑腿72、脚板支撑组件73以及两个主支撑组件74,其中:
如图17,两个第一H型支撑腿71相对于座板架1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单个第一H型支撑腿71的两个顶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销701转动装配在座板架11 的两个纵梁内侧,第一H型支撑腿71以第一连接销701为转轴进行折叠和打开,第一H型支撑腿71向座板架11中间梁的方向转动时为折叠,反之为打开,第一连接销701与座板架11的中间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H型支撑腿71的高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两个第一H型支撑腿71向座板架11中部折叠时,与座板架11的中间梁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如图17,两个第一支撑腿72相对于靠背架2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腿72分别通过安装座721与靠背架21远离座板1一侧的纵梁活动连接,单个第一支撑腿72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销702转动装配在安装座721上,靠近第一支撑腿72顶端的位置设有与安装座721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一限位板722,第一支撑腿72以第二连接销702为转轴进行折叠和打开,第一支撑腿72向另一侧的纵梁转动时为折叠,反之为打开,完全打开时第一限位板722会抵在安装座721上实现对第一支撑腿72的限位,通过设定第一限位板722与第一支撑腿72顶端之间的距离来限定第一支撑腿72的打开角度,优选,第一支撑腿72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17,脚板支撑组件73设置于脚板架51上,包括相对于脚板架5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安装架731以及两顶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销703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架731上的第二H型支撑腿732,单个安装架731两端分别与脚板架 51的两个纵梁内侧固定连接,安装架731中间设有向下的凸起部7311,并应超出脚板架51,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两顶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销703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架731的凸起部7311上,实际安装位置应该位于凸起部7311靠近脚板架51尾部纵梁的一侧,第二H型支撑腿732两顶端的位置设有与凸起部7311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二限位板733,第二H型支撑腿732以两个第三连接销703为转轴进行折叠和打开,向远离脚板架51尾部纵梁的方向转动为折叠,反之为打开,完全打开时,第二限位板733会抵住凸起部7311上实现对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限位,同样是通过设定第二限位板733与第二H 型支撑腿732顶端之间的距离来限定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打开角度,第二H 型支撑腿732的打开角度可以适当大一些,优选以不大于120°的钝角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第二H型支撑腿732打开状态下,在对脚板5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底端始终与地面接触来形成支撑,在角度调节过程中,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底端与地面存在一定的摩擦,因此,在第二H型支撑腿 732的两底端之间同样设有一对辊轮来减小摩擦,以减少磨损;
如图17至图19,两个主支撑组件74相对于座板架1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单个主支撑组件74分别包括安装梁741、第一承重梁742、第二支撑腿745、第二承重梁746和第三支撑腿747,其中:
安装梁741沿折叠床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座板架11的两路纵梁上,安装梁741远离座板架11的中间梁的一侧设有挡板7411;
第一承重梁742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销704转动装配在安装梁741上,其在打开状态下向靠背2一侧延伸,第一承重梁742以第四连接销704为转轴进行折叠和打开,第一承重梁742向内转动为折叠,向外转动则为打开,完全打开时,第一承重梁742会被挡板7411挡住,第一承重梁742的长度应小于安装梁741 与座板架11的中间梁之间的距离,这样避免了第一承重梁742在向内折叠时不会与座板架11的中间梁发生干涉;
如图18和图19,第一承重梁742上设有工字型限位座743,工字型限位座 743上设有卡槽,挡板7411远离第一承重梁742的一侧设有与工字型限位座743 相配合的锁止销744,当第一承重梁742完全打开时,再通过将锁止销744卡进工字型限位座743的卡槽内实现对第一承重梁742的限位锁定,锁止销744为常见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第二支撑腿745的顶端通过第五连接销705转动装配在第一承重梁742自由端,靠近第二支撑腿745顶端的位置设有与第一承重梁742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三限位板7451,第二支撑腿745以第五连接销705为转轴进行折叠和打开,第二支撑腿745向靠近第一承重梁742的方向转动时为折叠,反之为打开,第二支撑腿745能够与第一承重梁742折叠在一起,完全打开时,第三限位板7451会抵在第一承重梁742上实现对第二支撑腿745的限位,通过设定第三限位板7451与第二支撑腿745顶端之间的距离来限定第二支撑腿745 的打开角度,优选,第二支撑腿745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承重梁746不需要进行折叠,将其固定安装于安装梁741 上,其向腿板4方向延伸;
第三支撑腿747的顶端通过第六连接销706转动装配在第二承重梁746的延伸端,靠近第三支撑腿747顶端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承重梁746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四限位板7471,第三支撑腿747以第六连接销706为转轴进行折叠和打开,第三支撑腿747向靠近第二承重梁746的方向转动为折叠,反之为打开,第三支撑腿747能够与第二承重梁746折叠在一起,完全打开时,第四限位板7471 会抵在第二承重梁746上实现对第三支撑腿747的限位,通过设定第四限位板7471 与第三支撑腿747顶端之间的距离来限定第三支撑腿747的打开角度,优选,第三支撑腿747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需要说明的,第一H型支撑腿71完全打开时,会被第一承重梁742和第二承重梁746给抵住,如图17,从而实现对第一H型支撑腿71的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安装架731与第二H型支撑腿732之间、单个第一承重梁742与对应的第二支撑腿745之间、单个第二承重梁746与对应的第三支撑腿747之间还分别设有斜支撑75,如图17和图19,通过设置的斜支撑 75来进一步增加折叠床的支撑稳定性,具体的:
如图20,单个斜支撑75一端设有安装孔751、另一端设有条形孔752;
如图17,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两竖腿上分别设有与斜支撑75对应的第一限位销7321,安装架731与第二H型支撑腿732之间的斜支撑75,其设有安装孔751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销801转动装配在安装架731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一限位销7321上,第一限位销7321套装有用于对斜支撑75进行锁死的L型锁片76,L型锁片76具有两个折边,L型锁片76的一个折边套装在第一限位销 7321上并且位于第二H型支撑腿732与斜支撑75之间,L型锁片76的第二个折边向外突出与斜支撑75形成配合,第二H型支撑腿732折叠收起时,L型锁片76向外突出的折边与斜支撑75平行,斜支撑75在条形孔752、第一定位销 801和第一限位销7321的配合下能够折叠至第二H型支撑腿732与安装架731 之间,第二H型支撑腿732打开时,第一限位销7321被条形孔752的端部抵住,再旋转L型锁片76使其向外突出的折边刚好将斜支撑75的端部卡住进行限位,使斜支撑75无法再于条形孔752长度方向上滑动,从而实现斜支撑75对第二H 型支撑腿732的限位锁定,提高支撑稳定性;
如图19,单个第二支撑腿745的中部设有与斜支撑75对应的第二限位销7452,第一承重梁742与对应第二支撑腿745之间同样设有用来对第二支撑腿745进行限位的斜支撑75,该斜支撑75设有安装孔751的一端通过第二定位销802转动装配在第一承重梁742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二限位销7452上,同样配套设有一个与该斜支撑75进行配合的L型锁片76,L型锁片76套装于第二定位销 802,具体的,参照第一定位销801上L型锁片76的安装形式;
如图19,单个第三支撑腿747的中部设有与斜支撑75对应的第三限位销7472,第二承重梁746与对应第三支撑腿747之间同样设有用来对第三支撑腿747进行限位的斜支撑75,斜支撑75设有安装孔751的一端通过第三定位销803转动装配在第二承重梁746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三限位销7472上,同样配套设有一个与该斜支撑75进行配合的L型锁片76,L型锁片76套装于第三定位销803,具体的,参照第一定位销801上L型锁片76的安装形式。
另外,在第一H型支撑腿71、第一支撑腿72、第二支撑腿745以及第三支撑腿 747的底端分别设有用于微调折叠床高度的脚垫8,如图17,其目的是为了应对在略有不平的地面使用折叠床的情况,具体的,脚垫8由底垫、调节螺栓和限位螺母组成,底垫套装于调节螺栓的螺杆上,其中心设有内径略大于调节螺栓的螺杆,且小于调节螺栓螺帽的通孔,并通过螺纹装配在调节螺栓的螺杆上的限位螺母进行限位,调节螺栓分别螺纹装配在第一H型支撑腿71、第一支撑腿72、第二支撑腿745以及第三支撑腿747的底端,通过拧动调节螺栓即可调节底垫的高度。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中多出了用于支撑的支撑腿机构7,所增加支撑腿机构7的各部分能够折叠隐藏在相应的位置,对整个折叠床的折叠并未带来影响,用户需要使用折叠床时,先将折叠的腿板4、靠背2和靠枕3打开,形成实施例1 供用户平躺的床体结构,然后依次打开两个主支撑组件74的第一承重梁742、第二支撑腿745、第三支撑腿747,两个第一H型支撑腿71、两个第一支撑腿72,最后打开脚板支撑组件73的第二H型支撑腿732,形成带有支撑的床体结构,同样时通过调节各角度调节关节100和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角度来调节各部位的角度,形成如图3的躺椅结构。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单个第二承重梁746上分别设置一个向外延伸的电脑桌安装座9,如图21,电脑桌安装座9上于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安装销,两个安装销之间设有一个锁止孔,设置电脑桌安装座9是为了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上设置一个能安装如图22的可升降式的电脑桌,电脑桌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的折叠床在作为如图5的躺椅使用时,还应在主板两侧设有类似于实施例2中可折叠的第一承重梁742来平衡支撑,以免用户使用时,脚板5翘起,具体的,可以直接采用可折叠的第一承重梁742作为实施例1的平衡支撑结构。
实施例2通过将支撑腿机构7折叠隐藏后,按照实施例1的折叠方式即可形成如图1的折叠结构,展开即可形成如图16供用户平躺的床体结构,通过调节各角度调节关节100和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的角度形成如图21的躺椅结构。
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应与适合的床垫配合使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承用户臀部的座板(1);
与所述座板(1)第一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背部的靠背(2);
与所述靠背(2)第一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头部的靠枕(3);
与所述座板(1)第二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大腿的腿板(4);
与所述腿板(4)第二端铰接、用于支承用户小腿和脚的脚板(5);
所述靠背(2)与靠枕(3)之间以及所述座板(1)与腿板(4)之间分别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角度调节关节(100)进行铰接;
所述座板(1)与靠背(2)之间通过一对折叠关节(200)铰接,单个所述折叠关节(200)分别由一个角度调节关节(100)以及与所述角度调节关节(100)一端铰接的第一折叠臂(201)组成,单个所述第一折叠臂(201)的自由端分别与靠背(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腿板(4)与脚板(5)之间通过一对带有多个挡位的反向折叠关节(300)铰接,单个所述反向折叠关节(300)分别由一个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以及与所述反向角度调节关节(400)一端铰接的第二折叠臂(301)组成,单个所述第二折叠臂(301)的自由端分别与脚板(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板(1)由座板架(11)以及座板架(1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
所述靠背(2)由靠背架(21)以及靠背架(2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
所述靠枕(3)由靠枕架(31)以及靠枕架(3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
所述腿板(4)由腿板架(41)以及腿板架(4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
所述脚板(5)由脚板架(51)以及脚板架(51)顶部、于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的若干条形床板(10)组成;
所述座板架(11)、靠背架(21)、靠枕架(31)、腿板架(41)以及脚板架(51)分别包括沿折叠床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的两路横梁、沿折叠床宽度方向上平行设置并分别与两路横梁端部固定连接的两路纵梁以及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路纵梁中部的一路中间梁,两路横梁、两路纵梁以及一路中间梁形成有日字型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角度调节关节(100)包括:
第一连接臂(101),所述第一连接臂(101)的一端设有开口向上且内部中空的第一凸轮(1011);
通过第一销轴(102)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1011)内的第二连接臂(103),所述第二连接臂(103)与第一凸轮(1011)的连接端设有开口向上且内部中空的第二凸轮(1031),所述第二凸轮(1031)的外缘均匀设有多个挡位轮齿(1032);
通过第二销轴(104)转动装配在第一凸轮(1011)内,且与挡位轮齿(1032)相配合的棘爪(105),所述棘爪(105)转动装配在第二销轴(104)上,其上设有限位台阶(1051)、自由端设有与挡位轮齿(1032)配合的卡口(1052);
套装于第二销轴(104)上的扭簧(106),所述扭簧(106)具有两个延伸端,其中一个延伸端固定在第一凸轮(1011)内、另一端通过限位台阶(1051)进行限位;
同轴转动装配于第一销轴(102)上且位于第二凸轮(1031)内部的解锁片(107),所述解锁片(107)包括同心且首尾相接的第一扇形(1071)和第二扇形(1072),所述第一扇形(1071)的外径小于第二扇形(1072)的外径,所述第二扇形(1072)的外径小于挡位轮齿(1032)的齿根圆外径,所述第一扇形(1071)和第二扇形(1072)的相接处形成有第一到位台阶(1073)和第二到位台阶(1074),所述第二扇形(1072)的外缘上设有用于将棘爪(105)顶起并使棘爪(105)与挡位轮齿1032脱离的凸起(1075),所述第二凸轮(1031)内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到位台阶(1073)和第二到位台阶(1074)配合的到位凸台(10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与靠背(2)之间、所述腿板(4)与脚板(5)之间还分别设有过渡板(6),所述过渡板(6)由过渡梁(61)以及设置于过渡梁(61)顶面上的条形床板(10)组成;
所述座板(1)与靠背(2)之间的过渡梁(6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折叠关节(200)的第二连接臂(103)上;
所述腿板(4)与脚板(5)之间的过渡梁(6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反向折叠关节(3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架(11)、靠背架(21)、靠枕架(31)、腿板架(41)和脚板架(51)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用于承重的支撑座,单个所述支撑座为上大下小的大小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腿机构(7),所述支撑腿机构(7)包括:
相对于所述座板架(1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H型支撑腿(71),单个所述第一H型支撑腿(71)的两个顶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销(701)转动装配在座板架(11)的两个纵梁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销(701)与座板架(11)的中间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H型支撑腿(71)的高度;
相对于所述靠背架(2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支撑腿(7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腿(72)分别通过安装座(721)与靠背架(21)远离座板(1)一侧的纵梁活动连接,单个所述第一支撑腿(72)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销(702)转动装配在安装座(721)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腿(72)顶端的位置设有与安装座(721)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一限位板(722),所述第一支撑腿(72)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设置于所述脚板架(51)上的脚板支撑组件(73),所述脚板支撑组件(73)包括相对于脚板架(5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一对安装架(731)以及两顶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销(703)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架(731)上的第二H型支撑腿(732),单个所述安装架(731)两端分别与脚板架(51)的两个纵梁内侧固定连接,其中部设有向下的凸起部(7311),所述凸起部(7311)超出脚板架(51),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两顶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销(703)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架(731)的凸起部(7311)上,靠近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732)两顶端的位置设有与凸起部(7311)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二限位板(733),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20°的钝角,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两底端之间设有一对辊轴;
相对于所述座板架(11)的中间梁对称设置的两个主支撑组件(74),单个所述主支撑组件(74)分别包括:
沿折叠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座板架(11)的两路纵梁上的安装梁(741),所述安装梁(741)远离座板架(11)的中间梁的一侧设有挡板(7411),
打开状态下向靠背(2)一侧延伸的第一承重梁(742),所述第一承重梁(742)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销(704)转动装配在安装梁(741)上,所述第一承重梁(742)的长度小于安装梁(741)与座板架(11)的中间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承重梁(742)上设有工字型限位座(743),所述工字型限位座(743)上设有卡槽,所述挡板(7411)远离第一承重梁(742)的一侧设有与工字型限位座(743)相配合的锁止销(744);
顶端通过第五连接销(705)转动装配在第一承重梁(742)自由端的第二支撑腿(745),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745)顶端的位置设有与第一承重梁(742)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三限位板(7451),所述第二支撑腿(745)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固定安装于安装梁(741)上并向腿板(4)延伸的第二承重梁(746);
顶端通过第六连接销(706)转动装配在第二承重梁(746)自由端的第三支撑腿(747),靠近所述第三支撑腿(747)顶端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承重梁(746)相配合、用于对其打开角度进行限制的第四限位板(7471),所述第三支撑腿(747)的打开角度为不大于100°的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架(731)与第二H型支撑腿(732)之间、单个所述第一承重梁(742)与对应的第二支撑腿(745)之间、单个所述第二承重梁(746)与对应的第三支撑腿(747)之间分别设有斜支撑(75);
单个所述斜支撑(75)一端设有安装孔(751)、另一端设有条形孔(752);
所述第二H型支撑腿(732)的两竖腿上分别设有与斜支撑(75)对应的第一限位销(7321),安装架(731)与第二H型支撑腿(732)之间的斜支撑(75),其设有安装孔(751)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销(801)转动装配在安装架(731)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一限位销(7321)上;
单个所述第二支撑腿(745)的中部设有与斜支撑(75)对应的第二限位销(7452),第一承重梁(742)与对应第二支撑腿(745)之间的斜支撑(75),其设有安装孔(751)的一端通过第二定位销(802)转动装配在第一承重梁(742)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二限位销(7452)上;
单个所述第三支撑腿(747)的中部设有与斜支撑(75)对应的第三限位销(7472),第二承重梁(746)与对应第三支撑腿(747)之间的斜支撑(75),其设有安装孔(751)的一端通过第三定位销(803)转动装配在第二承重梁(746)上、另一端滑动装配在第三限位销(7472)上;
所述第一限位销(7321)、第二限位销(7452)以及第三限位销(7472)上分别套装有用于对斜支撑(75)进行锁死的L型锁片(7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支撑腿(71)、第一支撑腿(72)、第二支撑腿(745)以及第三支撑腿(747)的底端分别设有用于微调折叠床高度的脚垫(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第二承重梁(746)上还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电脑桌安装座(9),所述电脑桌安装座(9)上于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安装销,两个所述安装销之间设有一个锁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脑桌安装座(9)上还安装有可升降式的电脑桌。
CN202123250567.9U 2021-12-22 2021-12-22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Active CN217039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0567.9U CN217039473U (zh) 2021-12-22 2021-12-22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0567.9U CN217039473U (zh) 2021-12-22 2021-12-22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9473U true CN217039473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0567.9U Active CN217039473U (zh) 2021-12-22 2021-12-22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9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7939B2 (en) Folding table with increased seating space
US4167288A (en) TV Chair with double pillow case and two-step ottoman
US5899525A (en) Foldable chair frame
CN217039473U (zh)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US11470958B2 (en) Folding table with increased seating space
CN108323976B (zh) 一种便携式椅垫及一种椅子
US6820629B2 (en) Leg assembly for a canopy
CN210520537U (zh) 一种方便生产和使用的休闲椅
CN114010000A (zh) 多部位角度可调式折叠床
US2560679A (en) Multiuse folding table
CN213487538U (zh) 一种桌板折叠机构
CN212995535U (zh) 一种具有脚托板的座椅
CN209846601U (zh) 一种折叠后可站立的折叠躺椅
CN210581727U (zh) 一种折叠躺椅
CN210581732U (zh) 折叠躺椅
CN208755452U (zh) 一种陪护椅
CN213097005U (zh) 一种坐躺两用收展椅
CN213550478U (zh) 一种床头护眼升降折叠学习桌椅
CN219594114U (zh) 一种午休式座椅
CN219307275U (zh)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
CN216534375U (zh) 一种新型活动课桌椅
CN220860253U (zh) 一种折叠轮椅
CN219556741U (zh) 一种折叠式午休课椅
CN219331118U (zh) 一种可平躺的多功能椅
CN220458965U (zh) 一种折叠关节结构以及折叠椅和折叠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