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9241U -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 Google Patents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9241U
CN217039241U CN202123178634.0U CN202123178634U CN217039241U CN 217039241 U CN217039241 U CN 217039241U CN 202123178634 U CN202123178634 U CN 202123178634U CN 217039241 U CN217039241 U CN 217039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assembly
rotating shaft
main bod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86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86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9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9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9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包括至少具有一连接口的主体,至少一具有至少一连接端的驱动组件;盘状第一清洁组件,第一清洁组件的第一面耦合于驱动组件连接端,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清洁组件相对主体转动;柱体状第二清洁组件,第二清洁组件的第一端耦合于驱动组件连接端,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二清洁组件相对主体滚动;第二清洁组件的第二端耦合于主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在具有一种清洁刷子的清洁模式和具有两种清洁刷子的清洁模式之间灵活切换,能灵活应用于多种复杂清洁场景,能对待清洁部进行高效地清洁,能避免用户在清洁过程中由于更换清洁刷子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

Description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对门、窗、桌子、椅子或墙壁等待清洁基座的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带动拖把或抹布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这种方式不仅会增强人们的劳动强度,使人们对清洁工作产生疲惫感,还容易发生待清洁面清洁的不够干净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对门、窗、桌子、椅子或墙壁等待清洁基座的待清洁面进行自动清洁的清洁器具,但此类智能家用清洁电器存在缺陷,例如:
现有技术中的清洁器通常仅仅有一种清洁刷子模式,并且即使有两种类型的清洁刷子,则会通过更换清洁刷子类型的方法进行设计,这种设计给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用户在需要同时用两种清洁刷子或切换清洁刷子时,只能通过频繁拆装的方式来实现,难以应用于多种复杂的清洁场景。
比如在复杂的应用场景时,使用者有可能需要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清洁刷子,但是只能通过不停的更换清洁刷子来进行清洁,这种不停地更换方式则会造成用于在清洁时时间上的巨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清洁器具,包括:
至少具有一连接口的主体;
至少一具有至少一连接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设于所述主体内且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被配置为垂直对应设于所述主体连接口方向;
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盘状第一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的第一面耦合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相对所述主体转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的第二面上被配置为设有第一清洁作用部;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柱体状第二清洁组件,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第一端耦合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相对所述主体滚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第二端耦合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外壁被配置为设有第二清洁作用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包括转刷,所述转刷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部;
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滚刷,所述滚刷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洁作用部的水平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清洁作用部的水平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夹角包括0度至180度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驱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转动;
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内具有容纳腔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嵌套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洁组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齿轮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驱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内具有容纳腔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齿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嵌套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洁组件。
清洁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清洁器具,还包括电路组件;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手持清洁刷,包括上述所述的清洁器具且包括上述所述的清洁系统,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主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能够在具有一种清洁刷子的清洁模式和具有两种清洁刷子的清洁模式之间灵活切换,能够灵活应用于多种复杂清洁场景,能够对待清洁部进行高效地清洁,能够避免用户在清洁过程中由于更换清洁刷子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清洁器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第一清洁组件与主体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
图2是实施例1中清洁器具的第二结构示意图(第一清洁组件与主体之间不可拆卸连接);
图3是实施例2中清洁器具的第三结构示意图(第一清洁组件与主体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
图4是实施例2中清洁器具的第四结构示意图(第一清洁组件与主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主体;2-驱动组件;3-第一清洁组件;4-第二清洁组件;5-主体的侧部;6-主体的底部;9-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容纳腔体;14-凹槽;15-第一转轴单元;16-第二转轴单元;17-嵌套组件;18-电路组件;19-电源;20-电线;21-开关部;22-手持部;23-齿轮组件;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转轴;301-第一面;302-第二面;303-第一清洁作用部;401-第一端;402-第二端;403-第二清洁作用部;404-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清洁器具,包括:
至少具有一连接口404的主体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主体1优选包括3个连接口404,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包括3个连接口404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1也可以包括1个、2个或4个等连接口404;
至少一具有至少一连接端的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被配置为设于主体1内且驱动组件2连接端被配置为垂直对应设于主体1连接口方向;
具有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2的盘状第一清洁组件3,第一清洁组件3的第一面301被配置为耦合于驱动组件2连接端,用于带动第一清洁组件3相对主体1滚动;第一清洁组件3的第二面302上被配置为设有第一清洁作用部303;
具有第一端401和第二端402的柱体状第二清洁组件4,第二清洁组件4的第一端401被配置为耦合于驱动组件2连接端,用于带动第二清洁组件4相对主体1转动;第二清洁组件4的第二端402被配置为耦合于主体1上;第二清洁组件4的外部被配置为设有第二清洁作用部40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洁组件3的数量优选为1组,第二清洁组件4的数量优选为1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清洁组件3的数量为1组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清洁组件3的数量可以是2组、3组或4组等;第二清洁组件4的数量为1组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清洁组件4的数量可以是2组、3组或4组等。第一清洁组件3优选用于对外部待清洁基座的第一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第二清洁组件4优选用于对外部待清洁基座的第二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外部待清洁基座优选包括门、窗、桌子、椅子或墙壁等待清洁基座,外部待清洁基座的的第一待清洁面可以是门的侧面,外部待清洁基座的第二待清洁面可以是门的正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待清洁面与第二待清洁面之间优选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待清洁面与第二待清洁面之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待清洁面与第二待清洁面之间也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能够在具有一种清洁组件的清洁模式和具有两种清洁组件的清洁模式之间灵活切换,能够灵活应用于多种复杂清洁场景,能够对待清洁部进行高效地清洁,能够避免用户在清洁过程中由于更换清洁组件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洁组件3包括转刷,转刷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侧部5,用于清洁外部的待清洁基座的第一待清洁面,第二清洁组件4包括滚刷,滚刷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底部6,用于清洁外部的待清洁基座的第二待清洁面。
可见,第一清洁组件3为盘状转刷时,其盘状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圆形转刷,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勒洛三角形、四边形等其它形状。并且,该转刷上的第一面301上设有与驱动组件2互相配合对应连接的耦合部件3011,例如:当驱动组件2上的连接端为正六边形柱体时,则对应的转刷第一面301上可以为具有正六边形凹槽的耦合部件3011,从而实现将转刷耦合于驱动组件2的目的,以达到转刷随着驱动组件2的转动而转动的效果,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的形状耦合或其它的耦合方式。其中,转刷的第二面302上布局有相应的柔性条状物,该柔性条状物可以为实心柔性条状物,还可以为空心柔性条状物,其可以布满整个第二面302,从而被配置为第一清洁作用部303与待清洁区域互相摩擦实现清洁待清洁区域的目的。该柔性条状物可以与第二面302具有预设夹角,可以为15度至90度之间,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是90度。同时,可以预见,转刷的第二面302可以布局有多种不同的软硬程度的混合柔性条状物,以更好地适应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并且,应当理解,该柔性条状物可以为植入方式紧嵌于第二面302。
应当理解,第二清洁组件4为柱状体滚刷时,其柱状体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圆柱形柱状体,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四边形、八边形等其它形状。并且,该滚刷上的第一端401上设有与驱动组件2互相配合对应连接的耦合部件4011,例如,当驱动组件2上的连接端为正六边形柱体时,则对应的转刷第一端401上可以为具有正六边形凹槽的耦合部件4011,从而实现将转刷耦合于驱动组件2的目的,以达到转刷随着驱动组件2的转动而转动的效果,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的形状耦合或其它的耦合方式。其中,滚刷的第二端402为嵌入主体1上,从而实现滚刷相对于主体1发生转动。并且第二清洁组件4的外部上布局有相应的柔性条状物,该柔性条状物可以为实心柔性条状物,还可以为空心柔性条状物,其可以布满整个第二清洁组件4的外部,从而被配置为第二清洁作用部403与待清洁区域互相摩擦实现清洁待清洁区域的目的。该柔性条状物可以与第二清洁组件4的外部具有预设夹角,可以为5度至90度之间,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是90度。同时,可以预见,滚刷的第二端402可以布局有多种不同的软硬程度的混合柔性条状物,以更好地适应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并且,应当理解,该柔性条状物可以为植入方式紧嵌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外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中,第一清洁组件3上的耦合部件3011和第二清洁组件4上的耦合部件4011为相同的耦合部件,但是还可以为不相同的两种耦合部件,具体表现在可以为耦合部件的形状不同或者耦合的方式不同。
应当可以预见,第一清洁组件3的滚刷沿驱动组件2转动一圈时有效横截面积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转刷沿驱动组件2转动一圈时的有效清洁面积。当第一清洁组件3的滚刷沿驱动组件2转动一圈时有效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转刷沿驱动组件2转动一圈时的有效清洁面积时,则比较适合应用于待清洁面积均为较大的场景;当第一清洁组件3的滚刷沿驱动组件2转动一圈时有效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转刷沿驱动组件2转动一圈时的有效清洁面积时,则比较适合应用于待清洁面积较大差距的场景,如清洁门的正反面时,可以采用第一清洁组件3的滚刷,而清洁门框时,由于其可能存在较多的狭小缝隙区域,因此,可以采用第二清洁组件4的转刷。
具体地,转刷优选相对外部待清洁面转动,滚刷优选相对外部待清洁面滚动。转刷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侧部5,能够用于清洁门、窗、桌子、椅子或墙壁等待清洁基座的第一待清洁面,例如清洁门的侧面,滚刷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的底部6,能够用于清洁门、窗、桌子、椅子或墙壁等待清洁基座的第二待清洁面,例如门的正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洁作用部303的水平方向相对第二清洁作用部403的水平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具体地,第一清洁作用部303的朝向与第二清洁作用部403的朝向优选不同,即第一清洁作用部303的水平方向与第二清洁作用部403的水平方向优选不同,第一清洁作用部303的水平方向与第二清洁作用部403的水平方向之间优选互相垂直。
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包括0度至180度之间。
优选地,第一清洁作用部303的水平方向与第二清洁作用部403的水平方向之间的预设夹角包括0度、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或180度等,其中第一清洁作用部303的水平方向与第二清洁作用部403的水平方向之间的预设夹角优选为90度。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电机9通过第一转轴11驱动第一清洁组件3转动,第二电机10通过第二转轴12驱动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驱动组件2优选具有1个连接端,即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1并通过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第二电机10传动连接第二转轴12并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时:
主体1内具有容纳腔体13,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均位于容纳腔体13内,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即第一转轴11与第一清洁组件3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或第一清洁组件3与第一转轴11和第一电机9之间均为不可拆卸连接,第一转轴11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的一端优选位于容纳腔体13外,第一转轴11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优选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1并通过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
主体的底部6包括凹槽14,第二清洁组件4嵌设在凹槽14内,第二转轴12可以是2个转轴单元,每个转轴单元位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两侧,第二电机10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单元;第二转轴12也可以直接穿设在第二清洁组件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2优选是2个转轴单元,分别为第一转轴单元15和第二转轴单元16,第一转轴单元15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一转轴单元15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第一转轴单元15用于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第二转轴单元16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二转轴单元16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一端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于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单元16并通过第二转轴单元16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同时第一转轴单元15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
主体1内具有容纳腔体13,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均设置在容纳腔体13内,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即第一清洁组件3与第一转轴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一转轴11设置在容纳腔体13内,第一转轴1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电机9,第一转轴11的另一端通过嵌套组件17转动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嵌套组件17与第一清洁组件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嵌套组件17与第一清洁组件3之间优选为固定连接,嵌套组件17与第一转轴11之间优选为可拆卸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通过嵌套组件17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转轴11。第一电机9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并通过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嵌套组件17、通过嵌套组件17带动第一清洁组件3转动。具体地,嵌套组件17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近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并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嵌套组件17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内并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一转轴11上。
主体的底部6包括凹槽14,第二清洁组件4嵌设在凹槽14内,第二转轴12可以是2个转轴单元,每个转轴单元位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两侧,第二电机10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单元;第二转轴12也可以直接穿设在第二清洁组件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2优选是2个转轴单元,分别为第一转轴单元15和第二转轴单元16,第一转轴单元15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一转轴单元15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第一转轴单元15用于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第二转轴单元16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二转轴单元16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一端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于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单元16并通过第二转轴单元16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同时第一转轴单元15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清洁系统,包括上述的清洁器具,还包括电路组件18,电路组件18设置在主体1上,并电连接驱动组件2。具体地,电路组件18包括电源19、电线20和开关部21,电源19通过电线20电连接于驱动组件2,开关部21用于启动驱动组件2、或用于控制驱动组件2停止运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时,开关部21可以是包括一个开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启动、或控制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停止运行;开关部21也可以是包括2个开关,分别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电源19通过电线20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第一开关用于启动或关闭第一电机9,第二开关用于启动或关闭第二电机10。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实现单独控制。当需要第一清洁组件3工作时,可通过第一开关启动第一清洁组件3、通过第二开关控制第二清洁组件4停止运作;当需要第二清洁组件4工作时,可通过第二开关启动第二清洁组件4、通过第一开关控制第一清洁组件3停止运作;当需要第一清洁组件3和第二清洁组件4均工作时,可通过第一开关启动第一清洁组件3、通过第二开关启动第二清洁组件4;能够便于用户的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手持清洁刷,包括上述的清洁器具且包括上述的清洁系统,还包括手持部22,手持部22连接主体1,手持部22能够便于用户手持,方便地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优选地,手持部22可以是与主体1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和主体1构成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手持部22优选与主体1构成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开关优选设置在手持部22上。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中,手持部22为一具有弧形凹坑设计,从而方便使用者握紧主体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能够在具有一种清洁刷子的清洁模式和具有两种清洁刷子的清洁模式之间灵活切换,能够灵活应用于多种复杂清洁场景,能够对待清洁部进行高效地清洁,能够避免用户在清洁过程中由于更换清洁刷子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齿轮组件23、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驱动组件2优选具有2个连接端,即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齿轮组件23通过第一转轴11驱动第一清洁组件3转动、并通过第二转轴12驱动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齿轮组件23、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时:
主体1内具有容纳腔体13,第一电机9和齿轮组件23均位于容纳腔体13内,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即第一转轴11与第一清洁组件3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或第一清洁组件3与第一转轴11和齿轮组件23之间均为不可拆卸连接。第一转轴11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的一端优选位于容纳腔体13外,第一转轴11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优选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齿轮组件23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的一端,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齿轮组件2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并通过第一电机9的传动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清洁组件3转动。
主体的底部6包括凹槽14,第二清洁组件4嵌设在凹槽14内,第二转轴12可以是2个转轴单元,每个转轴单元位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两侧,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使齿轮组件23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单元;第二转轴12也可以直接穿设在第二清洁组件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2优选是2个转轴单元,分别为第一转轴单元15和第二转轴单元16,第一转轴单元15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一转轴单元15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另一端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齿轮组件23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第二转轴单元16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二转轴单元16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第二转轴单元16用于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齿轮组件2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单元15、并通过第一电机9的传动带动第一转轴单元15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同时第二转轴单元16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齿轮组件23、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
主体1内具有容纳腔体13,第一电机9和齿轮组件23均设置在容纳腔体13内,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即第一清洁组件3与第一转轴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一转轴11设置在容纳腔体13内,第一转轴11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转动连接齿轮组件23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的一端,第一转轴11的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的一端通过嵌套组件17转动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嵌套组件17与第一清洁组件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嵌套组件17与第一清洁组件3之间优选为固定连接,嵌套组件17与第一转轴11之间优选为可拆卸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通过嵌套组件17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转轴11。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齿轮组件2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并通过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嵌套组件17、通过嵌套组件17带动第一清洁组件3转动。具体地,嵌套组件17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近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并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嵌套组件17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内并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一转轴11上。
主体的底部6包括凹槽14,第二清洁组件4嵌设在凹槽14内,第二转轴12可以是2个转轴单元,每个转轴单元位于第二清洁组件4的两侧,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使齿轮组件23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单元;第二转轴12也可以直接穿设在第二清洁组件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2优选是2个转轴单元,分别为第一转轴单元15和第二转轴单元16,第一转轴单元15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第二清洁组件4,第一转轴单元15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另一端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齿轮组件23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第二转轴单元16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体13外即位于凹槽14内,并转动连接第二清洁组件4,第二转轴单元16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第二转轴单元16用于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第一电机9传动连接齿轮组件23,齿轮组件2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单元15、并通过第一电机9的传动带动第一转轴单元15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同时第二转轴单元16辅助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
具体地,齿轮组件23优选为双齿轮结构,齿轮组件23具体包括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和第三转轴26,第一齿轮24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设置,第二齿轮25靠近第二清洁组件4设置,第一电机9通过第三转轴26传动连接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当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时,第一转轴11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优选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第一齿轮24;第一转轴单元15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另一端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5。当第一清洁组件3与主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第一转轴11距离第一清洁组件3较远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24,第一转轴11的靠近第一清洁组件3的一端通过嵌套组件17转动连接第一清洁组件3;第一转轴单元15距离第二清洁组件4较远的另一端穿设在容纳腔体13内并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5。
而实施例1中,驱动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电机9通过第一转轴11驱动第一清洁组件3转动,第二电机10通过第二转轴12驱动第二清洁组件4转动。
故与本实施例有所区别。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具有一连接口的主体;
至少一具有至少一连接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设于所述主体内且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被配置为垂直对应设于所述主体连接口方向;
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盘状第一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的第一面耦合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相对所述主体转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的第二面上被配置为设有第一清洁作用部;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柱体状第二清洁组件,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第一端耦合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相对所述主体滚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第二端耦合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外壁被配置为设有第二清洁作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包括转刷,所述转刷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部;
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滚刷,所述滚刷被配置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清洁作用部的水平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清洁作用部的水平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夹角包括0度至18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驱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转动;
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具有容纳腔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嵌套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齿轮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驱动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驱动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具有容纳腔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齿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嵌套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清洁组件。
9.清洁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路组件;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10.手持清洁刷,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器具且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主体。
CN202123178634.0U 2021-12-16 2021-12-16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Active CN217039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8634.0U CN217039241U (zh) 2021-12-16 2021-12-16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8634.0U CN217039241U (zh) 2021-12-16 2021-12-16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9241U true CN21703924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8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8634.0U Active CN217039241U (zh) 2021-12-16 2021-12-16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9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39241U (zh) 清洁器具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和手持清洁刷
CN110710773A (zh) 一种具有镜片自动清洗功能的眼镜盒
CN103917192B (zh) 电动牙刷
JP3200922U (ja) 万能電動ブラシ
CN212168326U (zh) 一种用于手机清洗消毒的装置
CN210790436U (zh) 一种用于配电柜外壳的手持式打磨设备
CN214638843U (zh) 一种解冻池用快捷清洗装置
CN109926370A (zh) 一种烙铁头自动擦洗装置
KR100760645B1 (ko) 청소용 걸레 밀대
CN208491980U (zh) 一种自动扫刷拖一体机
CN107334425B (zh) 一种用于商场内的摆动清洁设备
CN210044170U (zh) 一种电动牙刷
CN206261113U (zh) 一种双头电动鞋刷
CN108042232B (zh) 一种双轴电动牙刷及其工作方法
CN209919498U (zh) 一种手用磨削工具
CN220695122U (zh) 皮肤清洁装置
CN216165858U (zh) 一种电动清洁刷
CN2460038Y (zh) 全自动鞋底清洗机
CN214678152U (zh) 一种智能鞋柜用的自动擦鞋箱
CN218045006U (zh) 一种滚刷驱动电路及应用其的清洁装置
WO2019074448A3 (en) Filter cleaner for coffee machine filters
CN216932963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8009609U (zh) 清洁系统、清洁设备
CN214906468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清洁头的新型电动拖把
CN214711118U (zh) 一种医院感染管理用洗手池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