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9142U -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9142U
CN217039142U CN202122946621.7U CN202122946621U CN217039142U CN 217039142 U CN217039142 U CN 217039142U CN 202122946621 U CN202122946621 U CN 202122946621U CN 217039142 U CN217039142 U CN 217039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button
watch
fold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66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直聪
陈俊宇
金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66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9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9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9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折叠表扣和传感器,第一表带内设置有电连接线,第一表带的一端用于与表盘连接,电连接线的一端用于与表盘内的电路电连接,第二表带的一端也与表盘连接,且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对称设置在表盘的两侧,折叠表扣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连接;传感器可以设置折叠表扣背离表盘的一侧,传感器可以与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本申请中的表带结构,由于折叠表扣上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可以经过电连接线传递至表盘的电路中,以提高穿戴设备以及表带结构的功能性。

Description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表扣主要作用是将手表保持固定在佩戴者手腕上,在传统机械手表中,表扣均为机械锁紧形式,可分为双按双开、单按双开等蝴蝶扣形式,表带通常采用钢珠带;在智能手表中,除了继承传统机械表扣外,还衍生出更个性化、运动化表带形式,比如尼龙表带魔术贴回环粘合、氟胶表带凸钉固定、磁吸搭扣、松紧带收紧等新形式的手表佩戴形式。
但是,目前表扣的功能比较单一,仅是用于将手表固定,无法满足智能手表多功能性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带结构,使得折叠表扣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可以经过电连接线传递至表盘的电路中,以提高智能手表的功能性,由于传感器设置在折叠表扣上,也提高了表带结构的功能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表带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折叠表扣和传感器,第一表带内设置有电连接线,第一表带的一端用于与表盘连接,电连接线的一端用于与表盘内的电路电连接,第二表带的一端也与表盘连接,且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对称设置在表盘的两侧,折叠表扣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连接,以用于使表盘固定;传感器可以设置折叠表扣背离表盘的一侧,传感器可以与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此种设置方式中,电连接线可以穿过第一表带将设置于折叠表扣背离表盘一侧的传感器与表盘内的电路连接,以使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信息、环境信息或者配合的健康信息等信息可以通过电连接线传递至表盘的电路中,以使表盘能够显示出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从而使表盘能够显示出表盘本身不能够检测的信息,拓展了表盘的功能;另外,由于传感器设置在折叠表扣上,进而也提高了表带结构的功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带的材质可以为高分子弹性材料,第一表带的材质也可以为尼龙编织带材料;当第一表带的材质可以为高分子弹性材料时,第一表带内可以设置有穿线通道,电连接线可以穿过该通道与表盘电路以及传感器连接,为了降低电连接线穿过通道时,受到拉力的损害,可以在该穿线通道内的设置有柔性层,其中,柔性层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表带以及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当第一表带的材质也可以为尼龙编织带材料时,通道在第一表带编织的过程中形成,其中,形成的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表带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保证电连接线在通过该通道穿过第一表带时,电连接线的两端能够便捷的与表盘内的电路以及传感器电连接,且尼龙编织带材料无弹性,在长度方向受拉时几乎无形变产生,进而保证电连接线在穿过通道时,不会受到拉力的损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折叠表扣可以包括折叠组件和表扣,其中,折叠组件可转地连接于表扣,且折叠组件可以通过锁紧结构固定于表扣朝向表盘的一侧;表扣与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连接,折叠组件与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连接,传感器连接于表扣背离表盘的一侧。其中,将传感器设置在背离表盘的一侧,可以更好的接触人体其他的部位或者与外部环境接触,方便传感器的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表扣可以包括表扣外壳、支撑架和压紧件,表扣外壳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孔,支撑架环绕于第一开孔的周向,电连接线穿过第一开孔与传感器连接,压紧件设置于支撑架,以将电连接线压紧。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便于电连接线固定在表扣中,且还可以使电连接线快捷的与传感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表带能够便捷稳定的连接与第一容纳腔中,在第一容纳腔内还设置有连接件、定位柱以及定位板,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板设置于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远离第一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连接件可以穿过定位板以及定位孔与定位柱连接,以将第一表带固定连接于表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传感器和表扣外壳短路失效,表带结构还可以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于传感器与表扣外壳之间,绝缘层上设有用于电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孔,在保证了传感器与表扣外壳之间的绝缘,还可保证电连接线能够与传感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使,表扣外壳可以为绝缘陶瓷材料,传感器可以为导电陶瓷材料,此时,第一通孔即设置于表扣外壳朝向传感器的一侧,即第一通孔与第一开孔重合;或者,表扣外壳为导电材料,传感器朝向表扣外壳的一侧为绝缘陶瓷材料,传感器背离表扣外壳的一侧导电陶瓷材料,传感器朝向表扣外壳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线穿过的第二通孔,此时,第二通孔可以与第一开孔对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主轴;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连接于主轴,第一叠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表扣,第二折叠板的第一侧上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表带的限位柱,第二折叠板的第二侧设置有用于与锁紧结构配合的锁紧柱;第一折叠板上设有用于锁紧柱穿过的过孔,第二折叠板的第一侧远离主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表带的限位架。当折叠组件进行折叠时,第一折叠板可以向表扣朝向表盘的一侧转动,第二折叠板可以绕主轴向第一折叠板背离表扣的一侧转动,使位于第二折叠板上的锁紧柱可以穿过过孔与锁紧结构配合,以使折叠组件固定,此时,第二表带可以穿过设置在第二折叠板上的限位架,使第二表带相对于第二折叠板固定,且在第二表带上还设置有沿第二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调节孔,调节孔可以与限位柱配合,以使调节第二表带的长度,保证佩戴者的舒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使锁紧结构能够便捷的设置在表扣外壳中,表扣外壳还可以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锁紧结构设置于第二容纳腔,锁紧结构的第一按钮的一端延伸至凸出于第二开孔,锁紧结构的第二按钮的一端伸至凸出于第三开孔,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同时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凸出于表扣外壳的外侧的部分,可以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锁紧柱的空间,以使锁紧柱固定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之间,或使锁紧柱脱离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锁紧结构还可以包括按钮外壳和弹性件;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均设置按钮外壳中,第一按钮具有第一开槽,第二按钮也具有第二开槽,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开槽中,第二按钮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开槽中,且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开口相反,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开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按钮外壳上设置用于锁紧柱穿过的第三通孔,且当折叠组件锁紧于表扣时,可以按动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位于表扣外壳的外侧的部分,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与第二按钮的另一端将可以锁紧柱夹住,并通过弹性件将锁紧柱夹紧,且当折叠组件脱离表扣时,也可以按动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位于表扣外壳的外侧的部分,使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与第二按钮的另一端之间的空间增加,使折叠组件可以脱离缩锁紧结构。
为了提高将折叠组件固定的稳定性,第一按钮的另一端朝向第二按钮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第二按钮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按钮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出部,锁紧柱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配合的凸台,以使折叠组件在锁紧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之间时,稳定性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远离主轴的一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垂直于第一折叠板,且转动连接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表扣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按钮外壳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对应的第二定位槽,转动连接板穿过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转轴穿过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以及位于按钮外壳内的第四通孔,以使第一折叠板相对于表扣转动。此种的设置方式中,第一折叠板能够便捷的连接到表扣上,可以简化整个装置的安装过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表盘和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的表带结构,表带结构与表盘连接,表带结构可以将表盘固定在手腕上,由于表带结构上设置有传感器,且传感器可以通过第一表带内的电连接线与表盘内的电路连接,这样,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信号信息、环境信息或者配合的健康信息等信息传递至表盘,并在表盘中显示,在不调节表盘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智能手表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a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第一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3的装配图;
图5为图3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3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图9d为图9c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表扣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一种局部爆炸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表扣外壳与传感器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的爆炸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表扣外壳与传感器连接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图14a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锁紧结构装配于表扣外壳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锁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图17中锁紧结构的按钮外壳的俯视图;
图18b为图17中锁紧结构的第一按钮、第二按钮以及弹性件配合的俯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紧结构装配于表扣外壳的爆炸图;
图20为图17的C-C的剖视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结构中的折叠组件通过锁紧柱锁紧于表扣中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表带;10-电连接线;11-通道;12-柔性层;13-定位孔;2-第二表带;20-调节孔;3-折叠表扣;30-折叠组件;300-第一折叠板;301-第二折叠板;302-主轴;303-限位柱;304-锁紧柱;3040-凸台;305-过孔;306-限位架;307-连接板;308-转轴;31-表扣;310-表扣外壳;3101-第一容纳腔;3102-定位柱;3103-第二容纳腔;3104-第二开孔;3105-第三开孔;3106-第一定位槽;311-支撑架;312-压紧件;313-定位板;32-锁紧结构;320-第一按钮;3200-第一开槽;3201-第一限位槽;3202-第一凸出部;321-第二按钮;3210-第二开槽;3211-第二凸出部;322-按钮外壳;3220-第三通孔;3221-第二定位槽;323-弹性件;4-传感器;40-第一层;41-第二层;5-绝缘层;50-第一通孔;6-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随着智能手表的不断发展,智能手表的功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而随着手表功能的增加,智能手表内就需要不断的增加传感器等器件,进而导致智能手表的内部空间不断的减小,从而会影响智能手表功能的多样性。而目前的智能手表的表扣以及表带仅仅起到将智能手表固定的作用,无法提高智能手表的多功能性。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表带结构,在兼顾固定智能手表时,还可以在折叠表扣上设置有传感器,以提高智能手表的功能性。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参照图1,穿戴设备包括表盘6和表带结构,表盘6与表带结构连接,其中,由于表带结构上设置有传感器4,且传感器4可以通过第一表带1内的电连接线与表盘6内的电路连接,这样,传感器4可以将检测到信号信息、环境信息或者配合的健康信息等信息传递至表盘6,并在表盘6中显示,在不调节表盘6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智能手表的功能性。
参照图2a至图2c,表带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表带1、第二表带2、折叠表扣3和传感器4,第一表带1的一端和第二表带2的一端连接于表盘的两侧,第一表带1的另一端和第二表带2的另一端均与折叠表扣3连接,以使表盘能够固定在佩戴者手腕,其中,第一表带1内设置有电连接线10,电连接线10的一端用于与表盘中的电路连接,电连接线10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折叠表扣3背离表盘或手腕一侧的传感器4电连接。传感器4检测到的信号信息、环境信息或者配合的健康信息等信息可以通过电连接线10传递至表盘的电路中,表盘可以将传感器4检测的信息显示,以便于配合者观察,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调整传感器4的类型,且传感器4设置于折叠表扣3上,在不调整表盘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了智能手表的功能性,另外,也提高了表带结构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电连接线可以为线缆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简称FPC)。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表带可以为高分子弹性材料,第一表带1也可以为尼龙编织带材料。当第一表带1为尼龙编织带材料时,参照图3至图6,第一表带1内可以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线10穿过的通道11,且通道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表带1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便于电连接线10穿过通道。
当第一表带1为尼龙编织带时,在第一表带1内穿设电连接线10的步骤包括:
编织第一表带1时可以选用无弹性柔软纱线材质编织,且在第一表带1中间编织出穿线通道11;
电连接线10穿入上述编织的第一表带1的通道11中完成组装;
由于纱线无弹性,在长度方向受拉时几乎无形变产生,从而保护了第一表带11内部电连接线不受拉力,进而提升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
当第一表带1为高分子弹性材料时,第一表带1可以由氟胶或硅橡胶等材料制备,参照图3和图4,第一表带1内可以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线10穿过的通道11,且通道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表带11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便于电连接线0穿过通道;更具体的,参照图7和图8,在通道11的侧壁可以嵌入柔性层12,柔性层1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表带1的延伸方向相同;柔性层12的设置可以使第一表带1在长度方向收拉伸后的形变量忽略不计,且还可以保证第一表带11柔软的可弯曲性,保证设置在通道11内的电连接线不受到拉力的损害。
高分子弹性材料成型的第一表带11中内置电连接线10的步骤可以包括:
在成型高分子弹性体的第一表带1时,在第一表带1内部可以放置柔性抗拉材质,并在第一表带1中间成型出穿线通道11;
电连接线10通过上述通道11穿入成型的第一表带1中进行组装。
采用先成型第一表带1,且在第一表带11中形成穿线通道1后穿入电连接线10的方式中,电连接线10不用再第一表带1成型时放入磨具中经受高温高压的过程,可以提高第一表带1内设置电连接线10产品的良率。
参照图9a至图9d,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折叠表扣3可以包括折叠组件30和表扣31,折叠组件30可转地连接于表扣31,且折叠组件30上的锁紧柱304可以与锁紧结构32配合,以使折叠组件30固定于表扣31朝向所述表盘的一侧;其中,表扣31与第一表带1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表带1中的电连接线10也穿过表扣31与传感器4连接,折叠组件30与第二表带2的另一端连接,当表带结构要脱离手腕时,折叠组件30中的锁紧柱30与锁紧结构32脱离,折叠组件30可以相对于表扣31转动,以使表带结构脱离手腕,反之,当表带结构要固定于手腕时,折叠组件30转动至表扣31朝向手腕的一侧,折叠组件30中的锁紧柱304与锁紧结构32配合,使折叠组件30固定于表扣31,以使表带结构套设在手腕上。另外,传感器4可以连接在表扣31背离表盘的一侧,以使传感器的检测功能不与表盘内的传感器4的检测功能冲突,且更便于传感器4进行检测。
继续参照图10、图11和图12,表扣具体可以包括表扣外壳310、支撑架311和压紧件312,表扣外壳310可以包括第一容纳腔3101,第一容纳腔3101的底壁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孔,支撑架311环绕于第一开孔的周向,第一表带10朝向第一容纳腔310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13,且在第一表带10朝向第一容纳腔3101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支撑架311配合的凹陷,第一表带10通过定位孔13与第一容纳腔3101中的定位柱3102配合,电连接线10穿过凹槽以及第一开孔,且电连接线10还可以穿过设置在表扣外壳310与传感器4之间的绝缘层5,以使电连接线10与传感器4电连接;其中,当电连接线10与传感器4电连接之后,压紧件312可以与支撑架311配合,以使电连接线10的位置固定,保证电连接线10可以与传感器4保持电连接的状态;而为了使第一表带10能够稳定的连接在第一容纳腔3101中,在压紧件312将电连接线10压紧之后,可以通过定位板313与第一表带10上的定位孔13以及定位柱3102配合,以提高第一表带10与表扣外壳310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电连接线10能够便捷的穿过绝缘层5,可以在绝缘层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0;另外,为了降低表扣外壳310的高度,可以在第一容纳腔3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槽,以使定位板313在将第一表带10固定时,定位板3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3101中。另外,绝缘层5的设置,可以防止传感器4于表扣外壳310之间出现短路失效的问题产生。
表扣外壳310和传感器4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参照图13a和图13b,表扣外壳310可以为绝缘陶瓷材料,传感器4可以为导电陶瓷材料,此时,绝缘层与表扣外壳310一体,表扣外壳310可以实现绝缘层的作用,在装配的过程中,传感器4直接设置在表扣外壳310背离手腕或者表盘的一侧即可。
参照图14a和图14b,表扣外壳可以为导电材料,传感器4朝向表扣外壳310的一侧为绝缘陶瓷材料,传感器4背离表扣外壳310的一侧导电陶瓷材料,且在传感器4朝向表扣外壳310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线穿过的第二通孔。即当传感器4由绝缘陶瓷材料和导电陶瓷组成时,传感器4可以包括第一层40和第二层41,第一层41为绝缘陶瓷材料层,第一层41即为绝缘层,第二通孔即设置在第一层上,第二层为导电陶瓷材料层,在装配的过程中,传感器4直接设置在表扣外壳310背离手腕或者表盘的一侧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5,折叠组件30可以包括第一折叠板300、第二折叠板301和主轴302;第一折叠板300和第二折叠板301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连接于主轴302,第一叠板3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表扣,第二折叠板301的第一侧上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表带2的限位柱303,第二折叠板301的第二侧设置有用于与锁紧结构配合的锁紧柱304;其中,第一折叠板300上还设有用于锁紧柱304穿过的过孔305。当折叠组件进行折叠时,第一折叠板300向表扣朝向表盘的一侧转动,第二折叠板301绕主轴302向第一折叠板300背离表扣的一侧转动,使位于第二折叠板301上的锁紧柱304穿过过孔305与锁紧结构配合,以使折叠组件固定,此时,第二表带2可以穿过设置在第二折叠板301上的限位架,使第二表带2相对于第二折叠板301固定,且在第二表带2上还设置有沿第二表带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调节孔20,调节孔20可以与限位柱303配合,以使调节第二表带2的长度,保证佩戴者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使第一折叠板300转动连接于表扣上时,第一折叠板300远离主轴302的一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板307,转动连接板307可以垂直于第一折叠板300,且转动连接板307上设置有第四通孔3070;表扣外壳3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3106,按钮外壳322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3106对应的第二定位槽3221,转动连接板可以穿述第一定位槽3106和所述第二定位槽3221;此时,转轴308可以穿过第一容纳腔3101-的侧壁以及位于按钮外壳322内的第四通孔3070,以将第一折叠板300固定于表扣,且使第一折叠板300能够相对表扣转动。
参照图16至图19,所述表扣还包括锁紧结构32;表扣外壳310还包括第二容纳腔3103,锁紧结构32设置在第二容纳腔3103中,第二容纳腔310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孔3104和第三开孔3105;锁紧结构32可以包括第一按钮320、第二按钮321、按钮外壳322和弹性件323,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均设置按钮外壳322中,第一按钮320的一端延伸至凸出于第二开孔3104,第二按钮321的一端伸至凸出于第三开孔3105,而为使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之间能够相对移动,第一按钮320可以具有第一开槽3200,第二按钮321可以具有第二开槽3210,第一开槽3200和第二开槽3210的开口方向可以相反,第一按钮320的另一端(远离第二开孔3104的一端)位于第二开槽3210中,第二按钮321的另一端(远离第三开孔3105的一端)位于第一开槽3200中,第一按钮32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开槽3210中的部分)上设有第一限位槽3201,第二开槽32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3200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弹性件32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20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在折叠组件通过锁紧结构32锁紧于表扣时,可以按压第一按钮320凸出于第二开孔3104的一端(即暴露于按钮外壳322外侧的一端)、以及按压第二按钮321凸出于第三开孔3105的一端(即暴露于按钮外壳322外侧的一端),以使第一按钮320的另一端在第二开槽3210中移动,第二按钮321的另一端在第一开槽3200中移动,进而在第一按钮320的另一端与第二按钮32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用于夹紧锁紧柱的空间。此种方式总,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的部分外露,便于操作,当需要锁紧柱脱离时,可以继续按压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以进一步的压缩弹性件,使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之间的空间增加,以使锁紧柱脱离于锁紧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锁紧柱进入到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之间,可以在按钮外壳32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3220,以便于锁紧柱穿过按钮外壳322与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配合。
图20为图17的C-C的剖视图,图21为折叠组件通过锁紧柱锁紧于表扣中的部分剖视图,参照图18b、图20和图21,为了提高第一按钮320以及第二按钮321将锁紧柱固定的锁紧效果,在第一按钮320的另一端朝向第二按钮321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3202,第二按钮321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按钮3202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出部3211,第一凸出部3202和第二凸出部3211可以与锁紧柱304上的凸台3040配合,以使锁紧柱304在与第一按钮320以及第二按钮321配合时,第一按钮320和第二按钮321能够提更好的锁紧效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内设有电连接线,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用于与表盘连接,所述电连接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表盘内的电路电连接;
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表盘连接,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设置于所述表盘的两侧;
折叠表扣,所述折叠表扣与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连接;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位于所述折叠表扣背离所述表盘的一侧,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为高分子弹性材料、或为尼龙编织带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内设置有用于所述电连接线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表带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表带为高分子弹性材料时,沿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通道内嵌入柔性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表扣包括折叠组件和表扣,其中,所述折叠组件可转地连接于所述表扣,且折叠组件通过锁紧结构固定于所述表扣朝向所述表盘的一侧;
所述表扣与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表扣背离所述表盘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包括表扣外壳、支撑架和压紧件,所述表扣外壳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支撑架环绕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周向,所述电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压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以将所述电连接线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还设置有连接件、定位柱以及定位板,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定位板以及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配合,以将所述第一表带固定于所述表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结构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表扣外壳之间,所述绝缘层上设有用于电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外壳为绝缘陶瓷材料,所述传感器为导电陶瓷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外壳为导电材料,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表扣外壳的一侧为绝缘陶瓷材料,所述传感器背离所述表扣外壳的一侧导电陶瓷材料,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表扣外壳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线穿过的第二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主轴;
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叠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表扣,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一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表带的限位柱,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二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锁紧结构配合的锁紧柱;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板上设有用于所述锁紧柱穿过的过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一侧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表带的限位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外壳还包括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
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锁紧结构的第一按钮的一端延伸至凸出于所述第二开孔,所述锁紧结构的第二按钮的一端伸至凸出于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锁紧柱固定于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之间,或使所述锁紧柱脱离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按钮外壳和弹性件;
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均设置所述按钮外壳中,所述第一按钮具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二按钮具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开槽中,所述第二按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开槽中,且所述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开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所述按钮外壳上设置用于所述锁紧柱穿过的第三通孔,且当所述折叠组件锁紧于所述表扣时,所述第一按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钮的另一端将所述锁紧柱夹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按钮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按钮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按钮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锁紧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的凸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板,所述转动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叠板,且所述转动连接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
所述表扣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按钮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转动连接板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
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以及位于所述按钮外壳内的第四通孔,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板相对于所述表扣转动。
17.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盘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结构,所述表盘与所述表带结构连接。
CN202122946621.7U 2021-11-26 2021-11-26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039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6621.7U CN217039142U (zh) 2021-11-26 2021-11-26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6621.7U CN217039142U (zh) 2021-11-26 2021-11-26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9142U true CN217039142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6621.7U Active CN217039142U (zh) 2021-11-26 2021-11-26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9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9532C (zh) 带有设置电连接装置的腕带的便携式仪器
US4586827A (en) Information system
US7513019B2 (en) Fastening mechanisms maintain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among fastened components
TWI511682B (zh) 可攜式模組堆疊裝置
PT1788932E (pt) Fita de pulso ou outro tipo de fita tendo uma antena regulável para utilização com um leitor de sensor
CN103099609B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US925918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H11177250A (ja) 電子機器
CN112394632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6849236B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CN210672321U (zh) 表带、具有扬声器的表带、智能手表
CN217039142U (zh) 表带结构及穿戴设备
CN114665300A (zh) 母卡扣连接器以及相关装置和方法
KR101534302B1 (ko) 스마트 와치
CN113558626A (zh) 用于智能服装的信号处理装置、穿戴衣
KR101176419B1 (ko) 디지털 의류용 전자모듈 접속 구조
CN111671211B (zh) 智能穿戴设备佩戴组件和智能穿戴设备
CN212661272U (zh) 表带、功能模块及手表
CN111972790A (zh) 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手环表带
CN216535303U (zh) 用于智能服装的信号处理装置、穿戴衣
CN112467412B (zh) 连接器
CN109171050B (zh) 一种智能互动音乐童装及其互动方法
CN113412992B (zh) 穿戴设备
CN214759537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09858956U (zh) 一种将腕表与充电宝连接的卡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