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7203U -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7203U
CN217037203U CN202123416043.2U CN202123416043U CN217037203U CN 217037203 U CN217037203 U CN 217037203U CN 202123416043 U CN202123416043 U CN 202123416043U CN 217037203 U CN217037203 U CN 217037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hase modulator
waveguide
modulator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60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仁德
陶俊
唐世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umc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tumc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umc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tumc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60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7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7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7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其包括第一至第四相位调制器、光分束器和偏振合束器。光分束器的第一和第二分束端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波导与偏振合束器的第一和第二输入端形成连接。第一和第二相位调制器形成于第一波导上,第三和第四相位调制器形成于第二波导上,以分别提供相位调制,其中,第四相位调制器上的调制相位恒为零。由此在片上编码器中实现对称光路的同时,允许减少偏振编码所需要的最大驱动电压和不同电平的个数,从而降低驱动电路的复杂性,且无需额外设置监测和补偿单元,由此实现一种光路对称、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的片上编码器。

Description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量子保密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背景技术
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由于量子不可克隆和测不准原理,其为一种理论可证明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体系。
量子密钥分发往往涉及复杂的光信号编码和解码过程,目前往往是基于传统光纤器件的组合来实现所需要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其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
偏振编码方案是主流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之一,其主要是借助基于相位调制的偏振编码过程来实现,即:对于偏振态分别为|H>和|V>的两个分量光,通过相位调制在两个分量光之间形成相位差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11
则两个分量经矢量合成后将会形成偏振态为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12
的偏振光信号。由此可见,可以通过相位调制器调节输入光信号的两个分量之间的相位差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13
在光信号上实现所需要的偏振编码。
目前,主流的偏振编码器是借助光纤器件和保偏相位调制器的组合实现的,其体积一般较大,成本较高。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光学芯片上实现光信号编码和解码的解决方案,由此提供了一种实现小体积、低成本和高稳定量子密钥分发设备的重要解决思路。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硅基集成的偏振调制装置,其通过偏振分束器、偏振合束器和硅基移相器来实现。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基于硅基集成芯片的偏振编码QKD系统,其中仍由分束器、偏振旋转合束器和硅基移相器构建偏振编码器,相比图1所示结构,增加了一级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用于调节进入图2中以附图标记3和4示出的光路中的光功率比例。
片上编码器的偏振调制是基于相位调节实现的,输出光偏振态可以写成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21
其与所调制的相位差相关。目前硅基相位调制器的半波电压(实现π相移所需的驱动电压)一般较大。对于量子密钥分发而言,一般至少需要使用4个偏振态进行编码,例如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22
时,编码器输出|+>;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23
时,编码器输出|R>;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24
时,编码器输出|->;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25
时,编码器输出|L>。为此,最大驱动电压往往需要达到1.5倍的半波电压,并且还需要可以实现在4个不同电平(0、0.5倍的半波电压、半波电压和1.5倍的半波电压)之间的高速切换。
如此,对驱动电路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使用复杂的方案和昂贵的器件,甚至无法实现。并且,随着驱动电压的升高,往往需要使用到功率放大器等器件。在量子密钥分发中需要4电平时,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不同的工作点,最终输出的驱动电压受到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引入较大的编码误差,这往往就要求设计监测和补偿单元来进行补偿,但这种监测和补偿单元的技术复杂度和成本均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片上编码器,其中通过组合使用成对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分量传输波导上的四个相位调制器,可以实现对称光路的同时,减少编码所需要的最大驱动电压和需要切换的不同电平个数,从而显著降低驱动电路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提高高低温稳定性,且无需使用监测和补偿单元,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同时不会明显增加片上编码器的体积和成本。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可以包括光分束器、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第四相位调制器和偏振合束器;
所述光分束器的第一分束端通过第一波导与所述偏振合束器的第一输入端形成连接,第二分束端通过第二波导与所述偏振合束器的第二输入端形成连接;
所述第一和第二相位调制器形成于所述第一波导上,其中,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一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31
的相位调制,所述第二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二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32
的相位调制;
所述第三和第四相位调制器形成于所述第二波导上,其中,所述第三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三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33
的相位调制,所述第四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四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34
的相位调制,且所述第四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37
恒为零。
进一步地,由所述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和第四相位组成的相位组合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36
选自相位组集合[(0,0,0,0),(0,π/2,0,0),(π/2,π/2,0,0),(0,0,π/2,0)]。
进一步地,所述光分束器的输入端连接输入波导,且所述偏振合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波导。
优选地,所述光分束器为多模干涉仪或定向耦合器。
优选地,所述偏振合束器为二维光栅。
优选地,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和第四相位调制器是基于等离子色散效应原理形成的。其中,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和第四相位调制器可以为载流子沉积型、载流子注入型或载流子耗尽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第四相位调制器、光分束器、偏振合束器、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为硅材质。
优选地,所述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为硅材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来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硅基集成的偏振调制器;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基于硅基集成芯片的QKD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的一种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下面的实施例以举例的方式提供,以便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给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的一种示例。
如图3所示,片上编码器包括光分束器200,偏振合束器400,以及设于光分束器200和偏振合束器400之间的第一相位调制器301、第二相位调制器302、第三相位调制器303和第四相位调制器304。
光分束器200具有输入端、第一分束端和第二分束端。其中,输入波导100连接光分束器200的输入端,以将输入光信号输入至光分束器200;输入光信号在光分束器200中分束形成第一和第二分量,第一和第二分量分别从光分束器200的第一和第二分束端输出。
光分束器200的第一分束端通过第一波导连接偏振合束器400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分束端通过第二波导连接偏振合束器400的第二输入端,由此允许将第一和第二分量传输至偏振合束器400。
偏振合束器400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分量进行偏振合束,形成偏振光信号,并通过与其输出端连接的输出波导500将偏振光信号向外输出。
第一和第二相位调制器301、302形成于第一波导上,第三和第四相位调制器303、304形成于第二波导上,由此在片上编码器中实现对称的光路结构。
在第一波导上,第一相位调制器301可以在第一分量上调制第一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1
第二相位调制器302可以在第一分量上调制第二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2
同时,在第二波导上,第三相位调制器303可以在第二分量上调制第三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11
第四相位调制器304可以在第二分量上调制第四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4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5
为实现偏振编码方案所需要的四种偏振态|+>、|R>、|->和|L>,需要在第一和第二分量之间形成0、π/2、π和3π/2的相位差。
表一示出了为实现偏振编码所需要的四种偏振态,第一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6
第二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7
第三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8
和第四相位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9
的优选相位组合。
Figure BDA00034511517300000510
(表一)
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片上编码器中,通过分别在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第一分量的第一波导光路上设置两个相位调制器,同时还在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第二分量的第二波导光路上设置两个相位调制器,可以在实现片上编码器中光路对称性的同时,降低编码所需要的最大驱动电压(从1.5倍的半波电压减小至0.5倍的半波电压),以及减少各相位调制器上需要切换的电平个数(从4个减少至2个),由此可以显著降低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减少驱动电路控制过程的复杂性。片上编码器需要更低的驱动电压,更容易实现,高低温稳定性好,无需进行复杂的监测和补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编码器是在片上实现,增加相位调制器的数量并不会明显增加成本和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示例中,输入波导100、光分束器200、第一相位调制器301、第二相位调制器302、第三相位调制器303、第四相位调制器304、偏振合束器400、输出波导500及第一和第二波导可以借助硅材料来制备形成。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相位调制器可以是基于等离子色散效应原理形成的。进一步地,这些相位调制器可以是载流子沉积型、载流子注入型或者载流子耗尽型。
优选地,光分束器200可以为多模干涉仪或者定向耦合器。
优选地,偏振合束器400可以为偏振旋转合束器,例如二维光栅。
尽管前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并不会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造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组合、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其包括光分束器、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第四相位调制器和偏振合束器;
所述光分束器的第一分束端通过第一波导与所述偏振合束器的第一输入端形成连接,第二分束端通过第二波导与所述偏振合束器的第二输入端形成连接;
所述第一和第二相位调制器形成于所述第一波导上,其中,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一相位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1
的相位调制,所述第二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二相位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2
的相位调制;
所述第三和第四相位调制器形成于所述第二波导上,其中,所述第三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三相位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3
的相位调制,所述第四相位调制器被设置用于提供第四相位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4
的相位调制,且所述第四相位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5
恒为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由所述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和第四相位组成的相位组合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6
Figure FDA0003451151720000017
选自相位组集合[(0,0,0,0),(0,π/2,0,0),(π/2,π/2,0,0),(0,0,π/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所述光分束器的输入端连接输入波导,且所述偏振合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波导。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所述光分束器为多模干涉仪或定向耦合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所述偏振合束器为二维光栅。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和第四相位调制器是基于等离子色散效应原理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和第四相位调制器为载流子沉积型、载流子注入型或载流子耗尽型。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器、第二相位调制器、第三相位调制器、第四相位调制器、光分束器、偏振合束器、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为硅材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上编码器,其中,所述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为硅材质。
CN202123416043.2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Active CN217037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6043.2U CN21703720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6043.2U CN21703720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7203U true CN217037203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6043.2U Active CN21703720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72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1212A (zh) * 2023-10-25 2023-11-24 赛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芯片的任意偏振模式发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1212A (zh) * 2023-10-25 2023-11-24 赛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芯片的任意偏振模式发生器
CN117111212B (zh) * 2023-10-25 2024-01-12 赛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芯片的任意偏振模式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70298B2 (ja) 差分4位相偏移変調方式に対応した光受信器および光受信方法
US9851615B2 (en) Optical modulator
US7873286B2 (en) Optical receiv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larization demultiplexing, PMD compensation, and DXPSK demodulation
US20100202785A1 (e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US5069520A (en) High-speed modulator of the polarization of an optical carrier
US8488979B2 (en) Multi-level polarization multi-level phase modulator
US10645474B2 (en) Reduced crosstalk photonic switch
US9104085B2 (en) Method for modulating a carrier light wave
CN110166233B (zh) 一种片上编码器
US7873284B2 (e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of optical carriers
Tanemura et al. Compact InP Stokes-vector modulator and receiver circuits for short-reach direct-detection optical links
US9223184B2 (en) Optical modulator
CN217037203U (zh) 一种光路对称的片上编码器
CN108847936A (zh) 基于PLC和LiNbO3的混合集成量子相位编码与解码系统
US11128382B2 (en) Multi-modulation-format compatible high-speed laser signal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6353398B2 (ja) 光変調回路
CN218276718U (zh) 光芯片、延时差可调的不等臂干涉仪芯片模块及时间相位编码芯片
CN217546071U (zh) 基于iq光调制器的量子密钥分发相位编码装置及系统
CN116418406A (zh) 一种衰减均衡的片上编码器及方法
CN116418494A (zh) 一种低驱动电压的片上编码器和编码方法
CN208797959U (zh) 基于PLC和LiNbO3的混合集成量子相位编码与解码系统
CN114465668A (zh) 应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片上系统的相位调制单元
CN110752880B (zh) 用于光通信的偏振编码方法及装置
Xiang et al. Simultaneous multi-channel RZ-OOK/DPSK to NRZ-OOK/DPSK format conversion based on integrated delay interferometers and arrayed-waveguide grating
CN116418493A (zh) 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偏振编码芯片及编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