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6719U -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6719U
CN217036719U CN202220553924.4U CN202220553924U CN217036719U CN 217036719 U CN217036719 U CN 217036719U CN 202220553924 U CN202220553924 U CN 202220553924U CN 217036719 U CN217036719 U CN 217036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part
tail pipe
support tube
extrusion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39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l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39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6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6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6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其中,所述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包括:包括: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内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尾管本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一安装位;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穿过所述第一凸部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之中;并且所述支撑管可与所述挤压件活动抵接;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活动抵接,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以使支撑管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及尺寸小型化。

Description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终端设备的绝缘防护,根据电压等级不同可为内锥插拔式终端。内锥插拔式终端使得安装现场更加简单、工厂测试软件更加经济安全。插拔式结构使得花在GIS和变压器上复杂的气体处理以及绝缘油处理工作成为历史。内锥插拔式终端的中间接头作为尾管装置是将两端电缆连成一体的,尾管装置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保证电气信号传输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产品。
但是,现有的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结构稳定性差,适配范围较低,且整体结构较大,形状不规则,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制造难度和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旨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包括:
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内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尾管本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一安装位;
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
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穿过所述第一凸部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之中;并且所述支撑管可与所述挤压件活动抵接;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活动抵接,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以使支撑管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挤压件为弹性挤压件,所述弹性挤压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所述挤压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管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部选用至少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管水平方向的中心轴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跨越区和至少一个限位区,所述跨越区上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凸部穿过所述第一槽口且使所述支撑管限位连接在所述限位区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的底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顶部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凸部限位活动连接;
和/或,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管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三侧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位处于所述尾管本体的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尾管本体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均与所述支撑管、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尾管本体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侧板,所述第一限位侧板上凸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内设有第一安装孔。
优选的,一种内锥终端,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撑管对挤压件在第一安装位的挤压力的作用同时使得挤压件对第一支撑管的反作用力的促进,从而使得支撑管更加快速地与尾管本体装配;通过挤压件和支撑管以及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紧凑装配作用下使得尾管装置在保障承受外界压力不变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在一定程度下使尾管装置的尺寸缩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一实施例的尾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一实施例的尾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尾管本体 11 安装凸部
111 第一安装孔 12 第一内腔
13 第一凸部 131 第一槽口
14 第一接口 15 第一限位侧板
16 第一安装位 2 支撑管
20 第二内腔 21 支撑管本体
22 第三凸部 23 第二凸部
3 挤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包括:
尾管本体1,所述尾管本体1内设有第一凸部13;所述尾管本体1内设有第一内腔12;所述第一内腔12内设有第一安装位16;
挤压件3,所述挤压件3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12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16上;
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穿过所述第一凸部13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12之中;并且所述支撑管1可与所述挤压件3活动抵接;所述支撑管2上设有第二凸部23,所述第二凸部23的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3活动抵接,所述第二凸部23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凸部13抵接,以使支撑管2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腔12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撑管对挤压件在第一安装位的挤压力的作用同时使得挤压件对第一支撑管的反作用力的促进,从而使得支撑管更加快速地与尾管本体装配;通过挤压件和支撑管以及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紧凑装配作用下使得尾管装置在保障承受外界压力不变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在一定程度下使尾管装置的尺寸缩小。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挤压件3为弹性挤压件,所述弹性挤压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16上,所述挤压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管2活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管2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16与所述第一凸部13之间。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挤压件为材料为弹簧的挤压件;通过弹簧的弹性外力作用可以使得支撑管2中两侧挤压紧贴连接在第一凸部与第一安装位之间,在保障安装稳定性的前提下再提高了安装拆卸的灵活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部23选用至少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支撑管2的外侧壁上。
所述第二凸部23为由所述尾管本体1水平方向的外部朝向中心轴凸延伸的凸部;即第二凸部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管2水平方向的中心轴方向垂直。
其中,第一凸部13内设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用于安装所述支撑管2。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13为环形凸部,所述支撑管2穿过所述环形凸部的内环孔且与所述挤压件3活动连接;通过环形凸部与第一安装位的相向限位作用下可以实现对支撑管的高度方向的相向限位,从而可以实现对支撑管的快速限位安装,进而可以提高安装稳定性以及拆卸装配的灵活性。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2上设有第三凸部22,所述第三凸部22的底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顶部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凸部限位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管2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第三凸部22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凸部23的第三侧面连接。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三凸部22为由支撑管2水平方向的中心轴朝向外部凸延伸的凸部;通过凸延伸的第三凸部的第一、二侧面的限位活动连接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支撑管能够更加灵活地装配在第一内腔之中,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尺寸小型化;同时还通过第三凸部作为主要承受挤压反作用力的部件可以使得支撑管的挤压磨损程度大大降低,提高其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凸部13上设有至少一个跨越区和至少一个限位区,所述跨越区上设有第一槽口131;所述第二凸部23穿过所述第一槽口131且使所述支撑管2限位连接在所述限位区的下方。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跨越区和限位区均为四个,并且跨越区和限位区呈相互交错的环状分布;通过跨越区和限位区的设置可以使得支撑管更加灵活地穿入至第一内腔中且更加稳定地安装在限位区,再进一步地提高结构的紧凑程度,使得尺寸小型化。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管2上设有第二凸部23,所述第二凸部23可跨越穿过所述第一槽口131,并且所述第二凸部23可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凸部13的所述限位区上;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凸部23连接在所述第三凸部22的外侧壁上并且呈环形阵列式分布;第二凸部23为由支撑管2水平方向的中心轴朝向外部凸延伸的凸部;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凸部23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槽口131的宽度;通过凸延伸的凸部可以快速地从第一限位凹槽的内部跨越穿过,然后通过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支撑管使得第二凸部移动至限位区的下方,通过挤压件的挤压作用下,从而实现支撑管的装配。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支撑管2上还包括支撑管本体21,所述支撑管本体21内设有第二内腔20;所述第三凸部22连接在所述支撑管本体2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凸部23连接在所述第三凸部22的外侧壁上。
组装方法:
先将压缩弹簧装入至尾管内;再将支撑管放入压缩弹簧中,然后在支撑管借助外力将支衬管压缩弹簧,压缩时注意将支撑管上的“梅花状凸起”处对准尾管壳内的“梅花状凹陷”处,使压缩弹簧变形直至支衬管上的边缘凸起低于尾管壳内。然后旋转支撑管使支撑管上的“凸起”处与尾管壳内法兰边缘的“凹陷”处错开。最后去除外力作用,组装完成。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位处于所述尾管本体1的内底部;通过将设置在内底部的第一安装位可以使得支撑管位于第一内腔中的结构能够通过挤压件更加稳定性卡紧在尾管本体的内部,避免发生过多的晃动,从而可以保障内锥终端安装界面的外接压力不变,并且还可以有效地缩短尾管本体的长度,实现了尺寸小型化。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尾管本体1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接口14,所述第一接口14均与所述第二内腔20、所述第一内腔12连通。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尾管本体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侧板15,所述第一限位侧板15上凸设有安装凸部11,所述安装凸部11内设有第一安装孔111;通过第一限位侧板以及其安装凸部和第一安装孔可以使得尾管装置更加灵活地与外部件(内锥套管)连接,避免外部件直接与尾管本体装配,降低相互之间的损耗,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内锥终端,该内锥终端包括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该锥终端的尾管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内锥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内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尾管本体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一安装位;
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
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穿过所述第一凸部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之中;并且所述支撑管可与所述挤压件活动抵接;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活动抵接,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凸部抵接,以使支撑管限位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为弹性挤压件,所述弹性挤压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位上,所述挤压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管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选用至少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管水平方向的中心轴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跨越区和至少一个限位区,所述跨越区上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凸部穿过所述第一槽口且使所述支撑管限位连接在所述限位区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的底面用于与所述挤压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顶部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凸部限位活动连接;
和/或,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管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第三凸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三侧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处于所述尾管本体的内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本体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均与所述支撑管、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本体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侧板,所述第一限位侧板上凸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内设有第一安装孔。
10.一种内锥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
CN202220553924.4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Active CN217036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3924.4U CN21703671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3924.4U CN21703671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6719U true CN217036719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3924.4U Active CN21703671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6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36719U (zh)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CN114530816A (zh) 一种内锥终端的尾管装置及内锥终端
CN110534939B (zh) 连接器组件
CN113131298B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2201979B (zh) 一种汽车以太网外导体装置及连接器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208862211U (zh) 一种大电流电连接器直式接线端子
JPH088547Y2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215772373U (zh) 一种低压线束通用护套
CN218958047U (zh) 一体式pcb板连接器
CN219226672U (zh) 一种利用毛纽扣接触的多通道板与板连接装置
CN220895888U (zh) 连接器及逆变器
CN219998513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接线端子
CN212114031U (zh) 一种连接紧固型连接器内导体
CN217641851U (zh) 电连接模组及电连接器
CN215772469U (zh) 一种绝缘间隔棒
CN211428435U (zh) 电连接器
CN220341533U (zh) 一种非对称鱼眼端子
CN218300489U (zh) 一种固定连接插头的电机接线板及车用电机
CN219419628U (zh)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
CN217823628U (zh) 一种sbma-smp射频同轴转接器
CN218958128U (zh) 一种超微矩形连接器
CN219203512U (zh) 一种插座开关的导线安装结构
CN214204175U (zh) 一种线缆接触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456207U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