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4261U -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4261U
CN217034261U CN202123174377.3U CN202123174377U CN217034261U CN 217034261 U CN217034261 U CN 217034261U CN 202123174377 U CN202123174377 U CN 202123174377U CN 217034261 U CN217034261 U CN 217034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s
beidou
host module
radar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43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永清
王福达
葛舒辉
王亚龙
董吉友
刘世江
刘军
王树茂
姚高乐
阚伟岭
章有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iying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NAVIGATION MARK DIVISION OF BEIHAI NAVIGATION ENSURE CENTER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iying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NAVIGATION MARK DIVISION OF BEIHAI NAVIGATION ENSURE CENTER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iying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NAVIGATION MARK DIVISION OF BEIHAI NAVIGATION ENSURE CENTER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iying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43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4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4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4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所述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方设有微波通信天线、北斗通信天线和AIS通信天线;所述转接板下方设有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北斗主机模块和AIS主机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内置三种通信天线,信号传输互不干扰,实现了莫尔斯码定位和AIS航标定位两种无线电航标定位方式,定位更加准确,通过AIS通信和北斗通信配合实现对雷达应答器遥测遥控,大大降低巡检成本和难度,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导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和AIS(Automatic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背景技术
海上航行安全一直是世界海运重点关注的问题,雷达应答器是一种在接收雷达信号后发射出特定编码信号的导航装置,通常设置在浮标或孤岛上,它是船舶遇险通信的重要设备,但现有的雷达应答器只能向船舶回应信号,管理人员并不能获知雷达应答器自身的状态信息,如果雷达应答器发生故障会给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带来隐患,通常管理人员会定期对雷达应答器进行巡检,但巡检成本高,难度大;并且现有的雷达应答器采用单一的莫尔斯码定位方式,准确度低,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国际国内海上运输量增大,船舶密集,航道拥挤,已不能满足现代精确导航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相关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方设有微波通信天线、北斗通信天线和AIS通信天线;所述转接板下方设有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北斗主机模块和AIS主机模块,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电连接,所述北斗主机模块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所述AIS主机模块和所述北斗通信天线电连接,所述AIS主机模块和所述AIS通信天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还包括:第一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电连接;第二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与所述北斗主机模块和所述AIS主机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北斗主机模块上设有RS485接口和第一RS422接口;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上设有第二RS422接口;所述AIS主机模块上设有第三RS422接口;所述第一RS422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RS422接口和所述第三RS422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通信天线和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通过波导连接器电连接;所述AIS通信天线和所述AIS主机模块通过SMA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北斗通信天线和所述北斗主机模块通过MCX连接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包括:微波收发单元,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电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微波收发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收发单元包括电连接的A/D转化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模数转换器)、上下变频器、中频放大器和滤波器。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通信天线包括X波段天线和S波段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AIS主机模块包括电连接的第一中央处理器、信号生成器和信号放大器。
进一步地,所述北斗主机模块包括电连接的第二中央处理器和北斗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管系统,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地面航管中心,设有北斗指挥机和AIS服务器,所述北斗指挥机与所述北斗通信天线无线连接,所述AIS服务器与所述AIS通信天线无线连接;船只,设有雷达和AIS终端,所述雷达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无线连接,所述AIS终端与所述AIS通信天线无线连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内置三种通信天线,信号传输互不干扰;实现了莫尔斯码定位和AIS航标定位两种无线电航标定位方式,定位更加准确;在保留传统手工拨码功能基础上,通过AIS通信和北斗通信配合实现对雷达应答器的状态监控,大大降低巡检成本和难度,安全性能高。
通过设置北斗主机模块与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和AIS主机模块电连接,可以获取雷达应答器、北斗和AIS的状态信息,通过北斗通信天线将状态信息传输给地面航管中心的北斗指挥机,可以监测雷达应答器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降低巡检成本。
通过AIS主机模块和北斗主机模块电连接,可以获取雷达应答器、北斗和AIS的状态信息,通过AIS通信天线将包含状态信息的6号电文传输给地面航管中心的AIS服务器,也可监测雷达应答器的状态。
AIS通信与北斗通信配合工作,信息互为备份,在北斗通信受到干扰时,可以利用AIS通信传递信息,在AIS通信受到干扰时,可以利用北斗通信传递信息,保证信息传递效果。
微波通信天线和雷达无线连接,向过往船只提供莫尔斯码位置信息,AIS通信天线和AIS终端无线连接,向过往船只提供包含AIS航标位置信息的21号电文,为船只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
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替代单片机,实现雷达应答器信息数字化处理,有效的提升了信号处理能力和数据发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机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航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航管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转接板;
3、微波通信天线;3-1、波导连接器;3-2、X波段天线;3-3、S波段天线;
4、北斗通信天线;4-1、MCX连接器;5、AIS通信天线;5-1、SMA连接器;
6、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1、第二RS422接口;6-2、微波收发单元;6-3、信号处理单元;6-4、A/D转化器;6-5、上下变频器;6-6、中频放大器;6-7、滤波器;
7、北斗主机模块;7-1、RS485接口;7-2、第一RS422接口;7-3、第二中央处理器;7-4、北斗通信模块;
8、AIS主机模块;8-1、第三RS422接口;8-2、第一中央处理器;8-3、信号生成器;8-4、信号放大器;
9、第一电源;10、第二电源;11、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12、地面航管中心;12-1、北斗指挥机;12-2、AIS服务器;13、船只;13-1、雷达;13-2、AIS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海上航行安全一直是世界海运重点关注的问题,雷达应答器是一种在接收雷达信号后发射出特定编码信号的导航装置,通常设置在浮标或孤岛上,它与船用雷达配合使用,是改善雷达目标识别能力而工作在航海雷达频段内的接收/发射设备。当雷达应答器被询问雷达触发时,它能自动地发射出在询问雷达显示器上显示的特征编码,以便提供雷达目标的距离、方位和识别信息,是船舶遇险通信的重要设备。
现有的雷达应答器只能向船舶回应信号,而管理人员并不能获知雷达应答器自身的状态信息,如果雷达应答器发生故障,例如雷达应答器的电池通常能供电3-4天,如果供电不足雷达应答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若不能及时恢复会给海上船舶航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通常管理人员会定期对雷达应答器进行巡检,而雷达应答器一般装在浮标或孤岛上面难以接近,派遣船只前往雷达应答器的位置后,管理人员再拿出电脑与雷达应答器的RS485接口连接进行状态查看,导致巡检成本高,难度大,容易引发危险事故。
并且现有的雷达应答器通常采用单一的莫尔斯码定位方式,准确度低,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国际国内海上运输量增大,船舶密集,航道拥挤,已不能满足现代精确导航的要求。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考虑对雷达应答器进行远程监控,并且考虑利用北斗通信和AIS通信配合使用,解决信号传输干扰问题,确保信号传输效果;对于船只定位在保留莫尔斯码定位基础上增设AIS航标定位,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服务。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图1-5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转接板2,所述转接板2上方设有微波通信天线3、北斗通信天线4和AIS通信天线5;所述转接板2下方设有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北斗主机模块7和AIS主机模块8,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3电连接,所述北斗主机模块7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所述AIS主机模块8和所述北斗通信天线4电连接,所述AIS主机模块8和所述AIS通信天线5电连接。
将北斗通信、AIS通信和微波通信集成在壳体1内,防水效果好,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转接板2上方设置微波通信天线3、北斗通信天线4和AIS通信天线5,三种天线设置在同一轴面上,解决了安装困难问题,微波通信天线3收发的信号频率在9.4GHz;AIS通信天线5收发的信号频率在161.975MHz;北斗通信天线4收发的信号频率在1.6GHz,三种通信信号频率上互不干扰。
在转接板2下方设置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北斗主机模块7和AIS主机模块8,安装方便,降低主机模块对信号传输的空间干扰,保证了装置的可靠运行。
设置微波通信天线3用于接收来往船只13雷达13-1的扫描信息,并向船只13的雷达13-1发出雷达应答器的位置信息,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会判断扫描信息是否是干扰信号、是否是船用雷达发出信号、雷达信号所使用的量程、该信号是否是从副瓣输入等,如果发现信号不是从副瓣输入,而且也是船用雷达信号时,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会回复一个相应雷达13-1所使用量程的应答信号,信号中包含该雷达应答器的位置信息,使得船只13明确位置。
微波通信天线3和雷达13-1无线连接,向过往船只13提供莫尔斯码位置信息,AIS通信天线5和AIS终端13-2无线连接,向过往船只13广播包含AIS航标位置信息的21号电文,为船只13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
通过设置北斗主机模块7与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和AIS主机模块8电连接,北斗主机模块7可以按照30s的周期持续获取雷达应答器的状态信息、北斗自身的状态信息,AIS的状态信息并进行融合打包,再通过北斗通信天线4将状态信息传输给地面航管中心12的北斗指挥机12-1,实现远程监测雷达应答器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降低巡检成本。
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流信息、电压信息、故障信息和编码信息等,地面航管中心12接收到故障信息后可以向北斗通信天线4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雷达应答器的远程控制。
并且雷达应答器的设置信息(如北斗及AIS的上传周期,雷达应答器输出码字,雷达应答器的工作时间及休眠时间等)除了在出厂的时候进行设置外,还可以通过地面航管中心12的北斗指挥机12-1将信息通过卫星传至雷达应答器进行设置。
通过AIS主机模块8和北斗主机模块7电连接,可以获取雷达应答器的状态信息、北斗的状态信息,AIS自身的状态信息,通过AIS通信天线5将状态信息传输给地面航管中心12的AIS服务器12-2,也可远程监测雷达应答器的状态,地面航管中心12接收到故障信息后也可以向AIS通信天线5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雷达应答器的远程控制。
AIS通信与北斗通信配合工作,信息互为备份,在北斗通信受到干扰时,可以利用AIS通信传递信息,而在AIS通信受到干扰时,可以利用北斗通信传递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传递效果。
该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结构简单,通过AIS通信和北斗通信配合实现远程监控雷达应答器,管理人员不需要实地巡检获取雷达应答器的状态信息,大大降低巡检成本和难度,安全性能高,三种通信方式独立工作、信息共享、互不干扰,整体性能满足IP66标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还包括:第一电源9,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底部,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电连接;第二电源10,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底部,与所述北斗主机模块7和所述AIS主机模块8电连接。
第一电源9向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提供7-36V的直流电压,第二电源10向北斗主机模块7和AIS主机模块8提供12V的直流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9和第二电源10电连接,并通过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控制电流电压转换,减少供电接线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北斗主机模块7上设有RS485接口7-1和第一RS422接口7-2;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上设有第二RS422接口6-1;所述AIS主机模块8上设有第三RS422接口8-1。
第一RS422接口7-2和第二RS422接口6-1电连接,第一RS422接口7-2和第三RS422接口8-1电连接,使北斗主机模块7成为信息传递中心,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北斗主机模块7和AIS主机模块8的信息互通;当北斗主机模块7接收到北斗指挥机12-1发出的控制指令后,可以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和AIS主机模块8执行控制程序;当AIS主机模块8接收到AIS服务器12-2的控制指令后,可以发送给北斗主机模块7执行控制程序,北斗主机模块7将控制指令发送给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执行控制程序。
北斗主机模块7通过RS485接口7-1可以连接雷达应答器外部的电脑,以便传递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微波通信天线3和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通过波导连接器3-1电连接;所述AIS通信天线5和所述AIS主机模块8通过SMA连接器5-1电连接;所述北斗通信天线4和所述北斗主机模块7通过MCX连接器4-1电连接。
波导连接器3-1在微波通信天线3和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之间提供电连接,型号为WR10-W1;SMA连接器5-1在AIS通信天线5和AIS主机模块8之间提供电连接,型号为SMA-K-M12;MCX连接器4-1在北斗通信天线4和北斗主机模块7之间提供电连接,型号为MCX-KS-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各个主机模块之间的连接示意图,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包括:微波收发单元6-2,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3电连接;信号处理单元6-3,与所述微波收发单元6-2电连接。
微波收发单元6-2用于对信号进行上下变频、模数转换、增益控制和滤波等工作;信号处理单元6-3用于控制信号接收、处理、延时、输出、对雷达应答器自身状态监控以及与外部数据进行交互,信号处理单元6-3可以采用FPGA芯片,型号为XC7K410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还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与雷达应答器的蓝牙通信模块建立连接,实现遥测遥控雷达应答器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6电连接,当雷达应答器工作状态正常时,状态指示灯闪烁;当雷达应答器工作状态异常时,状态指示灯熄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微波收发单元6-2包括电连接的A/D转化器6-4、上下变频器6-5、中频放大器6-6和滤波器6-7。
A/D转化器6-4用于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型号可以为AD9288BSTZ。
上下变频器6-5用于对中频的信号进行上下变频,在发出信号时需要将中频变换为上行频率,在接收信号时需要将中频变换为下行频率,上下变频器6-5型号可以为584-ADRF6650ACPZ。
中频放大器6-6用于放大信号的功率,型号可以为DIP-8。
滤波器6-7用于筛选特定频率的信号,型号可以为LF43L0865H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微波通信天线3包括X波段天线3-2和S波段天线3-3。
X波段天线3-2收发的信号频率为9300-9500MHz,S波段天线3-3收发的信号频率为2900-3100MHz,可以实现对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覆盖,兼容磁控管雷达、调频连续波体制雷达和脉冲压缩体制雷达的雷达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AIS主机模块8包括电连接的第一中央处理器8-2、信号生成器8-3和信号放大器8-4。
第一中央处理器8-2用于控制信号生成器8-3生成需要传递的信息,第一中央处理器8-2可以采用FPGA芯片,型号为XC7K410T。
传递的信息包括21号电文和6号电文,21号电文用于播发航标名称、航标位置和航标类型等信息,6号电文主要应用于对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
信号生成器8-3与第一中央处理器8-2电连接,信号生成器8-3可以采用DDS芯片,型号为AD9850。
信号放大器8-4与信号生成器8-3和AIS通信天线5电连接,信号放大器8-4用于增强信号功率,型号可以为LT1990AIS8,放大后的信号通过AIS通信天线5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北斗主机模块7包括电连接的第二中央处理器7-3和北斗通信模块7-4。
第二中央处理器7-3用于控制北斗通信模块7-4生成需要传递的信息,第二中央处理器7-3可以采用FPGA芯片,型号为XC7K410T。
北斗通信模块7-4与第二中央处理器7-3和北斗通信天线4电连接,北斗通信模块7-4型号可以为TM0558,北斗通信模块7-4生成的信号通过北斗通信天线4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编制雷达应答器通信规约,实现雷达应答器的数字通信,与地面航管中心12进行数据对接、协议解析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航管系统,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如图1至图3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11;地面航管中心12,设有北斗指挥机12-1和AIS服务器12-2,所述北斗指挥机12-1与所述北斗通信天线4无线连接,所述AIS服务器12-2与所述AIS通信天线5无线连接;船只13,设有雷达13-1和AIS终端13-2,所述雷达13-1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3无线连接,所述AIS终端13-2与所述AIS通信天线5无线连接。
北斗通信天线4用于向北斗指挥机12-1发出雷达应答器打包的状态信息,AIS通信天线5用于向AIS服务器12-2发出雷达应答器打包的状态信息,地面航管中心12将状态信息导入内网进行状态上报,并可以向雷达应答器下发控制指令实现远程控制。
微波通信天线3和雷达13-1无线连接,向过往船只13提供莫尔斯码位置信息,AIS通信天线5和AIS终端13-2无线连接,向过往船只13提供包含AIS航标位置信息的21号电文,为船只13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方设有微波通信天线、北斗通信天线和AIS通信天线;所述转接板下方设有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北斗主机模块和AIS主机模块,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电连接,所述北斗主机模块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所述AIS主机模块和所述北斗通信天线电连接,所述AIS主机模块和所述AIS通信天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电连接;
第二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与所述北斗主机模块和所述AIS主机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主机模块上设有RS485接口和第一RS422接口;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上设有第二RS422接口;所述AIS主机模块上设有第三RS422接口;所述第一RS422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RS422接口和所述第三RS422接口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和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通过波导连接器电连接;所述AIS通信天线和所述AIS主机模块通过SMA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北斗通信天线和所述北斗主机模块通过MCX连接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应答器主机模块包括:
微波收发单元,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电连接;
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微波收发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收发单元包括电连接的A/D转化器、上下变频器、中频放大器和滤波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包括X波段天线和S波段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IS主机模块包括电连接的第一中央处理器、信号生成器和信号放大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主机模块包括电连接的第二中央处理器和北斗通信模块。
10.一种航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
地面航管中心,设有北斗指挥机和AIS服务器,所述北斗指挥机与所述北斗通信天线无线连接,所述AIS服务器与所述AIS通信天线无线连接;
船只,设有雷达和AIS终端,所述雷达与所述微波通信天线无线连接,所述AIS终端与所述AIS通信天线无线连接。
CN202123174377.3U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Active CN217034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4377.3U CN217034261U (zh)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4377.3U CN217034261U (zh)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4261U true CN217034261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4377.3U Active CN217034261U (zh) 2021-12-15 2021-12-15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42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6478A (zh) * 2023-02-08 2023-03-21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集群指挥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757055A (zh) * 2023-08-11 2023-09-15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浮标平台的多雷达船舶感知网络布设优化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6478A (zh) * 2023-02-08 2023-03-21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集群指挥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826478B (zh) * 2023-02-08 2023-05-12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集群指挥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757055A (zh) * 2023-08-11 2023-09-15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浮标平台的多雷达船舶感知网络布设优化方法
CN116757055B (zh) * 2023-08-11 2024-02-06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浮标平台的多雷达船舶感知网络布设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34261U (zh) 基于北斗和ais融合数据通信的雷达应答器及航管系统
CN108289276B (zh) 室分天线及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2143516B (zh)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检测系统
CN104504936A (zh) 一种低成本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方法和装置
US11765559B2 (en)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components with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monitors
JP5456380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無線端末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給電方法
CN217034236U (zh) 基于北斗通信的双波段雷达应答器
CN215121076U (zh) 一种船舶远程网络通信对讲系统
CN115865116B (zh) 一种无人装备综合通导一体化系统及设备
US11139849B2 (en) Antenna module
CN109873740A (zh) 一种机械摆动雷达数据通信系统
CN218601460U (zh) 易拆装的数字化多功能雷达应答器
CN211152216U (zh) 一种定位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3794749A (zh) 用于配电网状态监测的通信设备及系统
CN203352807U (zh) 矿用本安型无线移动终端
CN210899631U (zh)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vsat天线远程控制系统
CN101547049A (zh) 一种室内外微波收发通信监控方法及其通信监控系统
CN110677745A (zh) 配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10839932U (zh) 配电装置和系统
CN216122748U (zh) 一种基于“北斗+4g”的远程抄表终端
CN109819425A (zh) V频段高速数传近场通信系统
CN210839931U (zh) 配电装置和系统
CN221078845U (zh) 一种绝缘子本体裂纹监测装置
CN220234978U (zh) 天基物联网终端装置
CN216751798U (zh) 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