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3623U -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3623U
CN217033623U CN202123318996.5U CN202123318996U CN217033623U CN 217033623 U CN217033623 U CN 217033623U CN 202123318996 U CN202123318996 U CN 202123318996U CN 217033623 U CN217033623 U CN 217033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oil mist
receiver
detection chamber
mist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89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ianya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ianya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ianya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ianya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189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3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3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3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包括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气流送入管,所述抽气泵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室,所述检测室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检测室和两组第一检测室。该装置在外界气流入口上设置有送风机,外界气流的进入方式改为由送风机送入,从而保证第一检测室内部气压高于测量通道的气压,从而可以避免待检测气流进入第一检测室,避免油雾脏污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在第二检测室内设置有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配合检测外界气流的浓度,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的测量数据与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对比,可以消除外界气流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装置测量示数更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柴油机曲轴箱爆炸对于船舶安全威胁极大,不仅会给船舶公司带来巨大的的经济损失,往往还会造成船员的重大伤亡;造成采油机曲轴箱爆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柴油机运动部件发生故障,在曲轴箱中形成了高温使得润滑油汽化产生油雾,伴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油雾不断积累,一旦温度上升到油雾的闪点最终导致爆炸;由于局部高温的产生可以是多种原因造成,用热源监测的方法很难全面周到的防止灾难的发生,而曲轴箱在发生爆炸前,必然有一个油雾积累的过程,因而对油雾浓度的监测是防止曲轴箱爆炸更有效的办法。
现有对油雾浓度监测的装置是利用光学方法,利用一组红外发射装置发出红外线,在其相对位置设置一组红外吸收感应装置接收对射光,通过接受光线检测待测气体的油雾浓度,但是这个过程中,长期使用后,油雾会附着在两组探头的表面,导致测量效果失准,为了避免需要经常清洁探头,现有方法是在检测探头处通入外界新鲜空气,形成一道空气幕墙,阻隔油雾接触探头,但是现有方式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外界新鲜空气是由检测室内部负压吸入,无法保证探头附近的气压高于待检测气流附近的气压,油雾虽然会被吸入的新鲜空气阻隔,当仍存在一部分油雾附着在探头上;其次,吸入的外界空气虽然由过滤装置过滤,但是无法保证其为洁净气流,不洁净的气流形成的空气幕墙,会使得探头检测的油雾浓度产生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气流送入管,所述抽气泵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室,所述检测室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检测室和两组第一检测室,所述第二检测室的入口端设置有外界气流入口,所述外界气流入口上设置有送风机,所述第二检测室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第二发射器与第二接收器,所述第二检测室的出口端与第一检测室连通,两组第一检测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所述检测室的后侧开设有检测气流入口,所述检测室的前侧设置有总气流出口,所述检测气流入口与总气流出口之间形成测量通道,两组第一检测室均与测量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射器与第一接收器相对设置,且第一发射器与第一接收器之间无遮挡。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射器与第一发射器均为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第二接收器与第一接收器均与红外接收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射器与第一接收器的一侧均设置有吸尘板。
优选的,所述吸尘板卡接固定在第一检测室的内部,所述吸尘板上设置若干组吸尘孔。
优选的,所述外界气流入口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检测气流入口与检测气流送入管连通,所述检测气流送入管与采样器连接,所述采样器设置在曲轴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总气流出口与抽气泵连通。
优选的,所述检测室为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外界气流入口上设置有送风机,外界气流的进入方式改为由送风机送入,从而保证第一检测室内部气压高于测量通道的气压,从而可以避免待检测气流进入第一检测室,避免油雾脏污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
2.在第二检测室内设置有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配合检测外界气流的浓度,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的测量数据与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对比,可以消除外界气流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装置测量示数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检测气流送入管;2、检测室;3、抽气泵;4、吸尘板;5、测量通道;6、检测气流入口;7、第一接收器;8、第二发射器;9、第二接收器;10、第二检测室;11、总气流出口;12、外界气流入口;13、送风机;14、第一检测室;15、第一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抽气泵3,抽气泵3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气流送入管1,抽气泵3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室2,检测室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检测室10和两组第一检测室14,第二检测室10的入口端设置有外界气流入口12,外界气流入口12上设置有送风机13,第二检测室10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第二发射器8与第二接收器9,第二检测室10的出口端与第一检测室14连通,两组第一检测室1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检测室2的后侧开设有检测气流入口6,检测室2的前侧设置有总气流出口11,检测气流入口6与总气流出口11之间形成测量通道5,两组第一检测室14均与测量通道5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发射器15与第一接收器7相对设置,且第一发射器15与第一接收器7之间无遮挡。
通过该技术方案,第一发射器15发出检测红外线,由第一接收器7接收完成检测,这个过程中,检测光线需要通过测量通道5,测量通道5内为检测气流入口6送入的待检测气流。
进一步的,第二发射器8与第一发射器15均为红外发射装置,第二接收器9与第一接收器7均与红外接收装置。
通过该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配合检测气流入口6送入的待检测气流的油雾浓度,第二发射器8和第二接收器9配合检测外界气流入口12送入的外界气流的浓度,利用第二发射器8和第二接收器9的数据可以补偿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的检测数据,使得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的测量数据更准确。
进一步的,第一发射器15与第一接收器7的一侧均设置有吸尘板4。
进一步的,吸尘板4卡接固定在第一检测室14的内部,吸尘板4上设置若干组吸尘孔。
通过该技术方案,利用吸尘板4可以一定程度吸附外界空气送入的的灰尘,保证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的洁净。
进一步的,外界气流入口1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过滤装置。
通过该技术方案,过滤装置有利于吸收外界气流中的灰尘,使得进入的外界气流更加洁净。
进一步的,检测气流入口6与检测气流送入管1连通,检测气流送入管1与采样器连接,采样器设置在曲轴箱内部。
通过该技术方案,检测气流入口6内的气流为曲轴箱内部气流,通过监测该气流的浓度可以获得曲轴箱内部油雾浓度数据,避免曲轴箱内部油雾浓度过高产生爆炸。
进一步的,总气流出口11与抽气泵3连通。
通过该技术方案,外界气流和待检测气流进入后均由抽气泵3泵送送出。
进一步的,检测室2为密封结构。
通过该技术方案,检测过程需要保证检测室2不收其他因素影响。
进一步的,第二检测室1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
通过该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监测送入的外界气流的温度和流速,并对最终数据做相应的温度补偿和流速补偿。
工作原理:将原本方式中,在外界气流入口12上设置有送风机13,外界气流的进入方式改为由送风机13送入,送风机13送风进入第二检测室10和第一检测室14,从而保证第一检测室14内部气压高于测量通道5的气压,从而可以避免待检测气流进入第一检测室14,从而避免油雾脏污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同时在第二检测室10内设置有第二发射器8和第二接收器9,第二发射器8和第二接收器9配合检测外界气流入口12送入的外界气流的浓度,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的测量数据与第二发射器8和第二接收器9对比计算,可以消除外界气流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装置测量示数更准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包括抽气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3)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气流送入管(1),所述抽气泵(3)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室(2),所述检测室(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检测室(10)和两组第一检测室(14),所述第二检测室(10)的入口端设置有外界气流入口(12),所述外界气流入口(12)上设置有送风机(13),所述第二检测室(10)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第二发射器(8)与第二接收器(9),所述第二检测室(10)的出口端与第一检测室(14)连通,两组第一检测室(1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发射器(15)和第一接收器(7),所述检测室(2)的后侧开设有检测气流入口(6),所述检测室(2)的前侧设置有总气流出口(11),所述检测气流入口(6)与总气流出口(11)之间形成测量通道(5),两组第一检测室(14)均与测量通道(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器(15)与第一接收器(7)相对设置,且第一发射器(15)与第一接收器(7)之间无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器(8)与第一发射器(15)均为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第二接收器(9)与第一接收器(7)均与红外接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器(15)与第一接收器(7)的一侧均设置有吸尘板(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板(4)卡接固定在第一检测室(14)的内部,所述吸尘板(4)上设置若干组吸尘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界气流入口(1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过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气流入口(6)与检测气流送入管(1)连通,所述检测气流送入管(1)与采样器连接,所述采样器设置在曲轴箱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流出口(11)与抽气泵(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室(2)为密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室(1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
CN202123318996.5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Active CN217033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8996.5U CN217033623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8996.5U CN217033623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3623U true CN217033623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8996.5U Active CN217033623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3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33623U (zh) 一种船舶油雾浓度感应装置
CN109164027A (zh) 空气过滤器性能测试系统
CN205939575U (zh) 可吸入颗粒物检测装置
CN109655387B (zh) 一种用于在建筑监理现场的粉尘监测装置
CN208171543U (zh) 一种用于检测吸尘器管气密性的装置
CN110132810A (zh) 一种pm2.5浓度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218824213U (zh) 一种精确产烟量测量装置
CN216208401U (zh) 一种洁净室无尘检测装置
CN211753343U (zh) 一种隧道用过滤装置
CN211402059U (zh) 一种环境监理用空气粉尘现场监测装置
CN216622072U (zh) 一种粉尘检测装置及皮带机
CN210003576U (zh) 一种滤网检测设备和风机系统
CN114965197A (zh) 一种β射线法与电荷法相结合的大气颗粒物监测装置
CN210894273U (zh) 一种手持式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CN211235116U (zh) 一体式烟尘烟气多功能采样管
CN210293990U (zh) 一种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
CN209167069U (zh) 空气过滤器性能测试装置
CN111721679A (zh) 柴油机多通道油雾浓度检测装置
CN110850038A (zh) 一种负压抽吸式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CN220584158U (zh) 一种便携式气体分析设备
CN212646402U (zh) 油烟检测装置及油烟检测系统
CN216621790U (zh) 一种实时监测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效率的监测装置
CN215493031U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滤材性能检测装置
CN215065656U (zh) 一种适用于火灾探测预警的吸气式感烟空气过滤装置
CN205835428U (zh) 无尘室循环过滤装置、无尘室及手套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