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140U -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2140U
CN217022140U CN202122822519.6U CN202122822519U CN217022140U CN 217022140 U CN217022140 U CN 217022140U CN 202122822519 U CN202122822519 U CN 202122822519U CN 217022140 U CN217022140 U CN 217022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plate
plate body
energy absorption
automobile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25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25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2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2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2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汽车车门护板包括护板本体和若干吸能块。若干吸能块设置于护板本体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及至少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有吸能块。吸能块包括抵接部和设置在抵接部周侧的若干支臂。若干支臂背对于抵接部的一端对接于护板本体。其中,抵接部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支臂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及在外力撤销后,支臂恢复形变,以带动抵接部回复至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通过在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置若干吸能块,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员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

Description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护板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门护板的结构形式不断得到改进,其在具备装饰作用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防侧碰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基于盆骨位于整个脊柱的最下方位置,其上面连接脊柱,下面连接腿部,相当于人体的一个中转站,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旦盆骨出现问题,则会引起身体诸多症状,轻则腰酸背痛,重则瘫痪,无法正常行走甚至坐立。然而,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汽车的门护板没有专门针对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进行防侧碰设计,如此,汽车一旦发生侧碰,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驾驶员的盆骨位置受到损伤,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当然,市场上还存在部分汽车是通过在门护板上粘接例如塑胶或橡胶材质制作的块状结构来用于减振吸能,然而,其实际所能起到的效果不佳。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如何有效对车门护板进行改进,以降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通过在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置若干吸能块,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员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护板,包括:
护板本体;
若干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及
至少所述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有所述吸能块;
所述吸能块包括抵接部和设置在所述抵接部周侧的若干支臂;
若干所述支臂背对于所述抵接部的一端对接于所述护板本体;
其中,所述抵接部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支臂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及在外力撤销后,所述支臂恢复形变,以带动所述抵接部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专利中,通过在护板本体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且至少在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置若干吸能块,以对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从而大大降低其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进一步地,吸能块采用抵接部和若干支臂相配合的设计,抵接部用于直接承受外力的撞击,从而带动支臂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力量进行有效吸收,从而大大缓解驾驶员所承受的撞击力度,进而起到保护作用。且当外力撤销后,支臂恢复形变,以带动抵接部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循环使用,确保其能够持续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若干所述吸能块的抵接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能块的抵接部呈四边形片状结构;及
所述吸能块的支臂数量为四个,且分设于所述抵接部的四角处。
进一步优选地,每两相邻的所述支臂之间形成一形变间隙;
当所述支臂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时,所述形变间隙用于提供所述支臂横向延伸的路径,且两相邻的所述支臂在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时不相抵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呈镂空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臂和所述抵接部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支臂和所述护板本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能块由带有微弹力的塑料材质制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有三个呈线性分布的所述吸能块。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护板本体上的地图袋;
所述地图袋和所述护板本体一体成型;及
所述地图袋和所述护板本体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及
三个呈线性分布的所述吸能块沿所述地图袋的边缘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包括:
汽车车门外板;
汽车车门框架;及
上述的汽车车门护板;
所述汽车车门外板和所述汽车车门护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汽车车门框架的相对两侧;及所述汽车车门护板位于所述汽车车门外板朝向于驾驶室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专利中,通过在护板本体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且至少在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置若干吸能块,以对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从而大大降低其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进一步地,吸能块采用抵接部和若干支臂相配合的设计,抵接部用于直接承受外力的撞击,从而带动支臂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力量进行有效吸收,从而大大缓解驾驶员所承受的撞击力度,进而起到保护作用。且当外力撤销后,支臂恢复形变,以带动抵接部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循环使用,确保其能够持续起到防护作用。
2、本专利中,护板本体为一整体结构,相比较于现有的上下分体式结构而言,整体式构造能够有效规避现有技术中上、下本体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间隙问题、无法控制面差的问题及上、下本体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吸能块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吸能块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吸能块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车门护板1;护板本体11;卡扣111;喇叭安装工位112;盆骨区域113;吸能块12;抵接部121;通孔1211;支臂122;形变间隙1221;地图袋13;加强筋1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护板1,包括护板本体11和若干吸能块12。若干吸能块12设置于护板本体11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及至少护板本体11 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有吸能块12。吸能块12包括抵接部121 和设置在抵接部121周侧的若干支臂122。若干支臂122背对于抵接部121的一端对接于护板本体11。其中,抵接部121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支臂122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及在外力撤销后,支臂122恢复形变,以带动抵接部121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护板本体11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且至少在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置若干吸能块12,以对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从而大大降低其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进一步地,吸能块 12采用抵接部121和若干支臂122相配合的设计,抵接部121用于直接承受外力的撞击,从而带动支臂122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力量进行有效吸收,从而大大缓解驾驶员所承受的撞击力度,进而起到保护作用。且当外力撤销后,支臂122恢复形变,以带动抵接部121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循环使用,确保其能够持续起到防护作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具体可包括一汽车车门外板、一汽车车门框架及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供的汽车车门护板 1。其中,汽车车门外板和汽车车门护板1分别安装于汽车车门框架的相对两侧,及汽车车门护板1位于汽车车门外板朝向于驾驶室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汽车车门外板、汽车车门框架及汽车车门护板1共同组成汽车车门总成。且汽车车门框架在整个汽车车门中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因此优选用刚度较高、硬度较大的金属材质制作。汽车车门外板作为驾驶员的第一道安全保障,因此其可优选用例如铝合金材质或钢材质等金属钣金件制作,以提高车门总成整体的抗撞击性能,但并不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汽车车门外板和汽车车门护板1可通过扣接和/或螺钉锁接的方式安装于汽车车门框架,以提高三者结合成汽车车门总成后的整体性能。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4,可在护板本体11的四周边缘设置若干卡扣111,并且在汽车车门框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相适配的扣位,通过卡扣 111和扣位的对接配合,以实现将护板本体11安装于汽车车门框架。当然。两者还可通过螺丝锁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在此不作过多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护板本体11可选用具有微弹力的塑料材质制作,以提高其整体的抗撞击性能,并且节约成本和降低汽车车门总成的自重,便于驾驶员或者乘客轻松开启或关闭汽车车门总成。
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护板本体11为一整体结构,相比较于现有的上下分体式结构而言,整体式构造能够有效规避现有技术中上、下本体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间隙问题、无法控制面差的问题及上、下本体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开裂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4,护板本体11上设有一地图袋13,地图袋13广泛用于对车内物品的收纳,以保持车内整体的洁净度及美观度。作为优选,护板本体11和地图袋13可为一体注塑成型式设计,具体为通过将护板本体11被选中的区域朝向汽车车门外板方向延伸,以形成一呈凹状的置物空间。作为优选,地图袋13朝向汽车车门外板方向的一端边缘设有和护板本体11连接的加强筋131,以提高地图袋13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固性,且同时提高了地图袋13的防撞击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图袋13可优选为邻近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置,如此,地图袋13和护板本体11的边缘之间可形成一正对于驾驶员盆骨位置的盆骨区域113。本实施例中,至少应在盆骨区域113设置若干吸能块 12,以对驾驶员盆骨位置进行有效防护,从而可大大降低其盆骨位置受到损伤的概率。更值得一提的是,盆骨区域113可呈和驾驶员的盆骨侧边相适配的条形结构,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防护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若干吸能块12之间的构造可不相同,也即是说,任一吸能块12所涉及的构造可根据其安装位置的具体轮廓作适应性设计,如此,可确保若干吸能块12能够填充于盆骨区域113的全部位置,从而提高防护面积。当然,若干吸能块12的抵接部121均可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可确保吸能块12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多个抵接部121能够共同承受撞击力,从而有效缓解驾驶员所受到的撞击力。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示例,参见图1至图4,吸能块12的抵接部121可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四边形片状结构,及吸能块 12的支臂122数量为四个,且分设于抵接部121的四角处。当抵接部121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支臂122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及在外力撤销后,支臂122恢复形变,以带动抵接部121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可有效确保吸能块12能够循环使用,确保其能够持续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护板本体11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可设有三个呈线性分布的吸能块12,且三个呈线性分布的吸能块12能够沿地图袋 13的边缘延伸设置,但并不限于此。
当然,抵接部121也可呈规则或不规则的三角板结构或者其它任意构造,在此不作任何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定,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4,每两相邻的支臂122之间形成一形变间隙1221。其中,当支臂122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时,形变间隙1221用于提供支臂122横向延伸的路径,且两相邻的支臂122在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时不相抵触,如此可有效避免支臂122之间在形变过程中互相干涉,从而影响其性能。
且值得一提的是,抵接部121可呈镂空设置,也即是可在抵接部121的中间位置开设一贯通的通孔1211,该通孔1211可利于撞击力量从抵接部121的四周边缘散发,避免力量过于集中其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支臂122可和抵接部121一体成型,如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两者在配合过程中结构的稳固性。当然,支臂122也可和护板本体11一体成型,也能够起到两者对接的稳固性。当然,支臂122和抵接部 121之间或者支臂122和护板本体11之间也可采用胶粘的方式实现固定,如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艺上的难度,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吸能块12也可由带有微弹力的,且和护板本体11同样的塑料材质制作,但并不限于此。
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护板本体11上还开设有一喇叭安装工位112,且该喇叭安装工位112和盆骨区域113分别设置于护板本体11 的相对两侧,且喇叭安装工位112朝向于汽车车门总成的前端设置,盆骨区域 113朝向于汽车车门总成的后端设置,但并不限于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板本体;
若干吸能块,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背对于驾驶室的一侧;及
至少所述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有所述吸能块;
所述吸能块包括抵接部和设置在所述抵接部周侧的若干支臂;
若干所述支臂背对于所述抵接部的一端对接于所述护板本体;
其中,所述抵接部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所述支臂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及在外力撤销后,所述支臂恢复形变,以带动所述抵接部回复至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吸能块的抵接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块的抵接部呈四边形片状结构;及
所述吸能块的支臂数量为四个,且分设于所述抵接部的四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每两相邻的所述支臂之间形成一形变间隙;
当所述支臂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时,所述形变间隙用于提供所述支臂横向延伸的路径,且两相邻的所述支臂在处于最大形变状态时不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呈镂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臂和所述抵接部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支臂和所述护板本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块由带有微弹力的塑料材质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板本体对应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盆骨位置设有三个呈线性分布的所述吸能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护板本体上的地图袋;
所述地图袋和所述护板本体一体成型;及
所述地图袋和所述护板本体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及
三个呈线性分布的所述吸能块沿所述地图袋的边缘延伸设置。
10.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车车门外板;
汽车车门框架;及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护板;
所述汽车车门外板和所述汽车车门护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汽车车门框架的相对两侧;及所述汽车车门护板位于所述汽车车门外板朝向于驾驶室的一侧。
CN202122822519.6U 2021-11-17 2021-11-17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Active CN217022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2519.6U CN217022140U (zh) 2021-11-17 2021-11-17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2519.6U CN217022140U (zh) 2021-11-17 2021-11-17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2140U true CN217022140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3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2519.6U Active CN217022140U (zh) 2021-11-17 2021-11-17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2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8115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floor
US20090065277A1 (en) Vehicle Hood Assembly with Rippled Cushion Support
US20110115241A1 (en) Motor vehicle front assembly comprising a front bumper shield bearing means for attaching at least one piec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of the motor vehicle
US20110156414A1 (en) Bumpe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end portion of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and motor vehicle
US20090315346A1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extension
EP2599668A2 (en) Crash box for a vehicle
EP1384629A2 (en) Bump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7022140U (zh) 汽车车门护板及汽车车门总成
KR20110055257A (ko) 저속 충돌시 수리비 절감을 위한 범퍼 레일
EP1604869A1 (en) Bumper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EP0967124B1 (en) Shock absorbing material
KR101714200B1 (ko) 차량 언더바디 구조체
US20230030279A1 (en) Vehicle frame with integral impact mitigation features
CN108944755A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保险杠的结构组件
CN112590700B (zh) 一种集成式多级缓冲汽车下护板装置及防护方法
CN211809872U (zh) 汽车前盖的支架结构
EP4126639B1 (en) A vehicle comprising a collision protection structure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CN205202931U (zh) 一种预应力汽车保险杠
JPH0761298A (ja) バンパー構造
CN219969612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防撞梁
CN214451341U (zh) 发动机盖内板前部加强板及汽车
CN111971221B (zh) 电动四轮车
CN218703515U (zh) 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08791143A (zh) 一种缓冲减震组合式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