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2767U -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2767U
CN217012767U CN202122559096.3U CN202122559096U CN217012767U CN 217012767 U CN217012767 U CN 217012767U CN 202122559096 U CN202122559096 U CN 202122559096U CN 217012767 U CN217012767 U CN 217012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hell
magnetic body
housing
heat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90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吉俊
钱轶霆
陈超
黄柳铭
张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90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2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2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2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其中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按键机构,壳体包括内套壳和外套壳,按键机构包括外按键部和内按键部,外套壳和内套壳分别设有沿第一安装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按键部至少部分嵌于第二穿孔内,外套壳套设于内套壳外部,外按键部沿第一安装方向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与内按键部对接,按键机构构成防止外套壳脱离所述内套壳的销锁结构。采用销锁式按键设计,能够在安装完成后实现壳体的锁紧,起到辅助安装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打胶操作,取消打胶保压时间,提升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们都意识到传统卷烟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称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产品。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卷烟烟丝没有燃烧,让使用者获得体验同时减少了有害物吸入。加热卷烟器具作为小型电子设备,外壳需要紧固安装,本传统的外壳紧固安装方式例如为粘胶,或者设计连接结构较为复杂的外壳固定,生产复杂。另外,烟具的外壳易被拆卸,会增加烟具日常维护的不确定性。用户随意拆卸,会导致当需要将烟具返厂维修时,维修部不确定外壳内部的损坏是产品质量本身的问题,还是由于用户肆意拆卸导致的损坏,从而增加售后难度,使得售后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按键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内套壳和外套壳,所述按键机构包括外按键部和内按键部,所述外套壳和所述内套壳分别设有沿第一安装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内按键部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外套壳套设于所述内套壳外部,所述外按键部沿所述第一安装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内按键部对接,所述按键机构构成防止所述外套壳脱离所述内套壳的销锁结构。
采用销锁式按键设计,能够在安装完成后实现壳体的锁紧,起到辅助安装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打胶操作,取消打胶保压时间,提升产线上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选地,所述外套壳沿第二安装方向套设于所述内套壳,所述第一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方向不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方向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方向。
可选地,所述内按键部的端面一部分由所述内套壳内侧覆盖,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穿孔露出。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沿所述第一安装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壳体或所述内按键部卡接,以防止所述外按键部从所述外套壳脱出。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具有用于卡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壳体或所述内按键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匹配的第二卡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内按键部相接,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开口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勾,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与卡勾匹配的沟槽,所述卡勾为弹性壁卡勾。
可选地,所述内按键部还包括第一导光组件,所述第一导光组件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一导光部,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与壳体内的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通过贯穿所述内按键部相互间隔,所述外按键部设有多个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导光部透光的透光孔。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还包括第二导光组件,所述第二导光组件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二导光部,多个所述第二导光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光部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光传递至对应的所述透光孔。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与所述内按键部无间隙连接,使得所述外按键部与所述内按键部同步运动。
可选地,所述无间隙连接为磁性连接、紧配连接、卡勾连接或点胶连接。
可选地,所述按键机构还包括相吸的内磁性体、外磁性体,所述内磁性体固定于所述内按键部,所述外磁性体固定于所述外按键部,通过所述内磁性体和所述外磁性体相接,使得所述外按键部与所述内按键部对接。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外套壳的外表面最大凸出高度不超过0.5mm,最大下陷深度不超过2mm。
可选地,所述外按键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套壳的外表面基本持平。
可选地,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外壳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通道封堵组件,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具有塞入端的通道,所述通道封堵组件包括端塞,所述端塞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端塞自所述前端从所述塞入端塞入所述通道,所述后端靠近所述塞入端外,所述端塞上设有第一磁性体,所述通道上设有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一磁性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磁性体极性相同,在所述端塞插入所述通道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磁性体远离所述塞入端并越过所述第二磁性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道封堵组件在端塞装入和拆出时都能感受到推动力,使用方便。
可选地,所述端塞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通道内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与第一螺纹部啮合的啮合部,以供所述端塞旋入和旋出。
可选地,沿轴向上所述第一螺纹部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后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端塞自所述前端从所述塞入端塞入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一螺纹部旋入所述啮合部的起始位置处,所述第一磁性体在轴向上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距离所述塞入端比所述第二磁性体距离所述塞入端更近,在所述第一螺纹部完全旋入所述啮合部的终点位置处,所述第一磁性体在轴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塞入端比所述第二磁性体距离所述塞入端更远。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所述端塞的外周壁上设有所述第一磁性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体在轴向位置相同且朝向外侧极性相同,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体极性相同,位于所述通道的内周壁上且轴向位置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部为外螺纹,所述啮合部为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部和啮合部为双头螺纹或多头螺纹。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纹部为局部螺纹,所述啮合部为全螺纹。
可选地,所述端塞与所述通道之间设置有导气间隙,以供气流流通。
可选地,所述端塞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导气间隙。
可选地,所述通道能够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通道封堵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封堵组件的设置,利用端塞对通道封堵,同时,能对通道内的容纳物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通道包括烟仓,所述烟仓能够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烟仓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轴向和径向,所述烟仓沿所述轴向延伸并直通所述壳体外部,沿所述轴向上,所述烟仓在所述径向上的尺寸相同。
可选地,所述烟仓通过多段端接延伸形成,所述多段包括发热仓和与发热仓内径相等的延伸仓,所述延伸仓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仓的一端沿轴向对齐连接,所述延伸仓的另一端直通所述壳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延伸仓包括延伸管和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延伸管和所述发热仓之间的隔热管,所述隔热管沿所述轴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热仓和所述延伸管端接连通。
可选地,所述延伸管沿所述轴向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仓的上端端接连通,另一端延伸并连通至所述壳体的顶部,以供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上端盖送入。
可选地,所述隔热管构成下端盖,与所述上端盖共同夹持所述发热仓。
可选地,所述端塞用于从所述壳体底部塞入所述延伸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烟仓,所述烟仓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并具有轴向和径向,所述烟仓通过多段端接延伸形成,所述烟仓沿所述轴向延伸并直通所述壳体外部,沿所述轴向上,所述烟仓在所述径向上的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烟仓采用直通式通道的方式,解决了卫生死角问题,在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烟仓内部的残留物可以采用工具贯穿烟仓内部通道的方式来清理,操作方便。多段端接延伸形成的通道能够有效隔热,减少热量从通道延伸传递。
可选地,所述多段包括发热仓和与发热仓内径相等的延伸仓,所述延伸仓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仓的一端沿轴向对齐连接,所述延伸仓的另一端直通所述壳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延伸仓包括延伸管和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延伸管和所述发热仓之间的隔热管,所述隔热管沿所述轴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热仓和所述延伸管端接连通。
可选地,所述延伸管沿所述轴向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隔热管内壁材质的比热容大于所述发热仓内壁材质的比热容。
可选地,所述隔热管内壁材质选自PEEK、聚酰亚胺、陶瓷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仓的上端端接连通,另一端延伸并连通至所述壳体的顶部,以供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上端盖送入。
可选地,所述隔热管构成下端盖,与所述上端盖共同夹持所述发热仓。
可选地,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端塞,所述端塞可拆卸,用于从所述壳体底部塞入所述烟仓。
可选地,在所述径向上,所述端塞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烟仓之间设置导气间隙,以供气流流通。
可选地,所述端塞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导气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烟仓和隔热组件,所述烟仓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二次隔热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套壳和外套壳,所述第一隔热件套设于所述烟仓外周,所述二次隔热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外周,并嵌设于所述内套壳内,所述外套壳套设于所述内套壳外周,所述外套壳的内壁与所述内套壳的外壁之间存在第一隔热间隙。
采用上述的隔热组件结合了五部分结构实现了隔热,分别是第一隔热件、二次隔热件、内套壳、外套壳以及第一隔热间隙,能够在不明显增加烟具体积的情况下发挥隔热的作用,相比于单纯采用空气隔热或者单纯采用刚性隔热件隔热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隔热保温效果更加优异。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内壁与所述烟仓的外壁之间存在第二隔热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间隙沿轴向的两端封闭。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沿轴向相对的两端与所述烟仓之间设有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间隙厚度为0.2-1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间隙厚度为0.1-10mm。
可选地,所述内套壳外壁上或所述外套壳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点结构,用于所述内套壳与所述外套壳接触限位。
可选地,所述凸点结构为2个及以上。
可选地,所述内套壳外壁具有四个面,该四个面上均设有所述凸点结构,或者所述外套壳的内壁具有四个面,内壁的四个面上均设有所述凸点结构。
可选地,所述凸点结构为条状或点状,每个凸点结构与所述外套壳的接触面积不小于 0.5mm2
可选地,所述内套壳包括前内套壳和后内套壳,所述前内套壳和所述后内套壳对接形成腔体,用于容纳并夹持所述烟仓以及所述壳体内的其余组件。
可选地,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满足以下(1)~(4)条件中的一种或几种:
(1)所述第一隔热件材质为PEEK或不锈钢;
(2)所述二次隔热件的材质为PEEK或不锈钢;
(3)所述内套壳的材质为ABS、PC、PEEK中的一种或多种;
(4)所述外套壳的材质选自铝合金、锌合金、PC、ABS、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烟仓通过多段端接延伸形成,所述多段包括发热仓和与发热仓内径相等的延伸仓,所述延伸仓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仓的一端沿轴向对齐连接,所述延伸仓的另一端直通所述壳体外部。
可选地,所述延伸仓包括延伸管和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延伸管和所述发热仓之间的隔热管,所述隔热管沿所述轴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热仓和所述延伸管端接连通。
可选地,所述延伸管沿所述轴向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仓的上端端接连通,另一端延伸并连通至所述壳体的顶部,以供气溶胶产生基质从所述上端盖送入。
可选地,所述隔热管构成下端盖,与所述上端盖共同夹持所述发热仓。
可选地,所述发热仓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隔热件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隔热间隙,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在周向上位于所述发热仓和所述第一隔热件之间,并通过密封件封堵所述第二隔热间隙的在轴向上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硅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和所述二次隔热件套设在所述发热仓的外周,所述延伸仓相对于所述第一隔热件和所述二次隔热件沿轴向伸出。
可选地,所述延伸仓位于所述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端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端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通道封堵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D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端塞装入通道过程的示意图;
图5A~图5D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端塞从通道拆出过程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气溶胶发生装置底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包含烟仓和真空隔热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包含烟仓和真空隔热件的爆炸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包含烟仓和部分隔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气溶胶发生装置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按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按键机构后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气溶胶发生装置剖面示意图二;
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气溶胶发生装置外壳组件安装示意图一;
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气溶胶发生装置外壳组件安装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端塞1,前端11,后端12,第一磁性体13,第一螺纹部14,导气间隙15,削面16,烟仓2,塞入端21,第二磁性体22,啮合部23,发热仓24,延伸仓25,延伸管251,隔热管252,上端盖26,壳体3,内套壳31,外套壳32,第一隔热间隙33,凸点结构34,前内套壳311,后内套壳312,第一穿孔35,第二穿孔36,第一外套壳321,第二外套壳 322,真空隔热件41,二次隔热件42,第二隔热间隙43,第二密封件44,第二密封件45,发热仓上定位套46,下端盖护套47,电路板51,电池52,电池固定棉53,内按键部61,外按键部62,卡勾63,沟槽64,开口端621,第一导光组件65,第一导光部651,透光孔622,穿孔611,第二导光组件66,第二导光部661,外磁性体623,内磁性体612,烟支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高”、“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轴向”、“周向”、“径向”等方向示意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任意部件。“轴向”对应装置以及内部部件中的延伸方向,“周向”对应装置以及内部部件外周或内周方向,“径向”相对于“轴向”而言,与“轴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指的是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时能够释放出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为固体或液体。例如,液体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包含水、溶剂、乙醇、植物提取物和天然或人工调味剂。气溶胶产生基质还可以是糊状材料、包括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多孔材料小袋或例如与胶凝剂或粘剂混合的松散烟草,其可包含丙三醇等常见雾化剂。或者,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包括含烟草材料或非烟草材料,也可以即含有烟草材料也含有非烟草材料,非烟草材料例如可通过加热或不加热的方式挥发的香料。气溶胶产生基质中还包括雾化剂,例如甘油或丙二醇。气溶胶产生基质还可以包括额外添加的成分,例如尼古丁或香料提取物。对于固体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形成烟弹或者烟支的结构容纳于烟具中,进一步制成加热卷烟的形式,其还会包含烟草基质部分和滤嘴部分。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通道封堵组件,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具有塞入端的通道,通道封堵组件包括端塞1。通道例如可以为气道、储存通道。本实施例中,通道例如为用于储存烟支7的烟仓2。烟仓2具有塞入端21,端塞 1具有前端11和后端12,端塞1塞入烟仓2的方向为自其前端11从塞入端21塞入烟仓2,后端12朝向塞入端21外设置。也即,端塞1塞入到位后,后端12相对于前端11更朝向烟仓2外设置。本实施例中从后端12到前端11的方向与端塞1的轴向一致,轴向例如图 3中的x方向,轴向也与端塞1的装入方向一致。端塞1上设有第一磁性体13,通道上设有第二磁性体22。第一磁性体13和第二磁性体22极性相同,在端塞1插入通道的过程中,第一磁性体13远离塞入端21并在轴向上越过第二磁性体22。从而,在端塞1塞入通道的初始阶段,端塞会受到一定的排斥力,随着塞入的深入,第一磁性体13在轴向上越过第二磁性体22后,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之间的排斥力会将端塞1推入通道中。而在取出端塞1时,通道封堵组件会具有自动弹出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前端11和后端12之间,端塞1上设有第一磁性体13,具体地,在端塞 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磁性体13,第一磁性体1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磁性体13为多个时,其设置位置在端塞1的轴向上相同,也即多个第一磁性体13在轴向上不发生错位,可以理解,当端塞为柱形时,多个第一磁性体13位于同一圆周线上。烟仓2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磁性体22,第二磁性体22可以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二磁性体22为多个时,其设置位置在烟仓2的轴向位置相同,也即多个第二磁性体22在轴向上不发生错位。可以理解,当烟仓为柱形时,多个第二磁性体22位于烟仓的同一内圆周线上。
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磁性体极性不同,相应地,多个第二磁性体极性不同,但第一磁性体与通道内对应的第二磁性体极性相同。例如,第一磁性体为两个,分别为S级和N级,那么可在通道中设置两个第二磁性体,分别为S级和N级,用户以特定方位塞入端塞,S级第一磁性体与S级第二磁性体对应,N级第一磁性体与N级第二磁性体对应,随着塞入的深入,端塞仍然会先受到推出的排斥力,再受到推入的推进力。
优选地,多个第一磁性体13朝向外侧极性相同,由于第一磁性体13是固定在端塞1的外壁上,因此第一磁性体13朝外极性相同即可,例如都为S级。多个第二磁性体22相互极性相同,由于第二磁性体22是固定在烟仓2的内壁上,因此相互之间极性相同即可例如都为S级。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体13相对于第二磁性体22极性相同,例如都为S级,或者都为N级。本实施例中,在轴向上,第一磁性体13与后端12的距离大于第二磁性体 22与塞入端21的距离。
参考图4A~4D,通过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端塞1和通道中结构的设置,用户在将端塞1 装入烟仓2时,由于第一磁性体13和第二形体22极性相同,在刚装入阶段,端塞会受到如图4B所示的向右的磁场力,与装入方向相反,属于排斥力;随着第一磁性体13逐渐靠近第二磁性体22,直到第一磁性体13越过第二磁性体22后逐渐远离第二磁性体22和塞入端21时,第一磁性体13会受到如图4D所示的向左方向的磁场力,此时磁场力与装入方向相同,用户会感受到一种推进力促进端塞1装入到位。
参考图5A~5D,用户在拆卸端塞1时,端塞1上的第一磁性体13首先受到如图5A所示的向左方向的磁场力,与拆出方向相反;随着第一磁性体13逐渐靠近第二磁性体22,直到第一磁性体13越过第二磁性体22后逐渐远离第二磁性体22并靠近塞入端21时,第一磁性体13会受到如图5C所示的向右方向的磁场力,此时磁场力与拆出方向相同,用户会感受一种推进力促进端塞1拆出。
例如,当第二磁性体22设置在通道的内壁上时,设置第一磁性体13与后端12的距离大于第二磁性体22与塞入端21的距离,在端塞1塞入烟仓2到位后,第一磁性体13 已经越过第二磁性体22并位于相对于第二磁性体22更远离塞入端21的位置,也即相比于第二磁性体22位于烟仓2的更内部,从而在端塞1塞入到位后,端塞1始终受到第二磁性体22向烟仓内部的推力。这种向烟仓2内部的推力一方面在用户塞入端塞1时能够感受到推进力,另一方面也能在端塞1塞入后利用磁场力保持端塞1位于烟仓2内部不脱离。
进一步地,端塞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部14,在烟仓2内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与第一螺纹部14啮合的啮合部23,从而在端塞1装入烟仓2中时,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端塞 1旋入或旋出烟仓2,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14位于第一磁性体13和后端12之间。在端塞1部分装入烟仓2中后,到达第一螺纹部14和啮合部23啮合的起始位置,之后用户再进行旋入即可完成端塞1的安装。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端塞1自其前端11从塞入端21塞入烟仓2,随着装入进行,第一螺纹部14到达旋入啮合部23的起始位置处,此时第一磁性体13在轴向上位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距离塞入端21比第二磁性体22距离塞入端21更近,也即第一磁性体13还在逐渐靠近第二磁性体22,并未越过第二磁性体22。此时用户开始进行旋紧动作,在第一螺纹部14完全旋入啮合部23的终点位置处,也即已完成旋紧动作时,第一磁性体13 在轴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距离塞入端21比第二磁性体22距离塞入端21更远,意味着第一磁性体13已经越过第二磁性体22,也即图4D中的状态。
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代表在端塞1装入过程中第一磁性体13与第二磁性体 22相遇之前和相遇之后的位置,而在第一磁性体13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是装入过程受到磁场力由阻力变成推进力的过程,阻力逐渐变大,在第一磁性体13与第二磁性体22相遇后,变成推进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是通过旋紧螺纹完成的,因此不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阻碍力,旋入过程也较为方便,完全旋入后,端塞1会受到推入力,用户会感受到端塞1推入到位的感觉。
利用上述实施例,在进行端塞1拆出时,首先用户通过旋转端塞进行旋出动作,从而让第一磁性体13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这一过程中端塞1会受到与拆出方向相反的阻力,且阻力逐渐变大,在第一磁性体13和第二磁性体22相遇后才会变成推进拆出的推进力,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是通过旋出动作完成的,因此不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阻碍力,而到旋转动作结束后,此时端塞1已经受到的是与拆出方向一致的推进力了,相当于提醒用户旋转动作已经结束,可以直接将端塞1拔出。同时在拔出时端塞1也会存在自动弹出的效果。
因此,上述实施例的设置会让用户进行端塞和装入和拆出动作中更加便捷。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14的螺距大于或等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谓螺距为转动一圈推进的轴向距离,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螺纹部14的螺距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而用户在转动端塞一圈或者不到一圈的时候就完成了将第一磁性体1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了第二位置,相比于旋转几圈的动作来完成这一移动过程会更加简便,使用舒适。
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要满足第二磁性体22 在轴向上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即可。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位置设置为端塞1装入过程中第一磁性体13与第二磁性体22即将相遇的位置,参考图4B,也即图4B中第一磁性体13的左端与第二磁性体22的右端相接的位置,第二位置设置为第二磁性体13刚要离开第二磁性体22的位置,参考图4C,也就图4C中第一磁性体13的左端与第二磁性体 22的左端在径向上完全重合的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刚好是第二磁性体22在轴向剖面的投影长度,结合上述实施例,可将螺纹螺距P设置为P≥第二磁性体轴向剖面投影长度。
上述实施例中,当螺纹连接有松动时,磁场力的作用还能保证将端塞1推入烟仓2到位而不脱离。端塞1与通道之间存在机械锁紧结构,能够限制端塞向通道外部退出的自由度。该锁紧结构具有往复运动的可拆卸性。并且使用非变形锁紧接触形式,防止多次拆卸后产生磨损导致锁紧性能下降。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体个数可以为多个,优选为2~4个,沿横截面等角度分布。当第一磁性体个数为2个时,可在端塞的两侧对称排列。相应地,优选第二磁性体的设置个数与第一磁性体的个数相同,设置位置和分布也与第一磁性体的相对应。第一磁性体的安装方式例如可以为卡接、紧配、粘接、二次注塑等方式分别紧固组装在端塞上。第二磁性体在通道内的安装方式也可采用上述方式与通道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为外螺纹,啮合部为内螺纹。进一步地,第一螺纹部和啮合部为双头螺纹或多头螺纹。更进一步地,第一螺纹部为局部螺纹,所述啮合部为全螺纹。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参考图11,端塞1与通道之间设置有导气间隙15。具体地,例如图1中所指示的位置,将端塞1的侧壁沿轴向削去一部分,形成削面16,从而端塞1塞入烟仓2后,与烟仓之间存在导气间隙15,以便气流从导气间隙流通,贯穿整个烟仓2的轴向。图1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气流通过导气间隙15的流通方向。进一步地,端塞1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上述导气间隙15,外周壁的其余部分与烟仓2密封连接,例如图 6中,除导气间隙15外的其它圆周部分为密封状态,从而防止烟仓2中的冷凝液和残留物掉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通道封堵组件,其中封堵组件中的通道作为气溶胶发生装置中的烟仓,能够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从而,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端塞,能够在需要对烟仓进行清理时拆出端塞进行清洁,而在使用时装入端塞,从而对烟仓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例如烟支进行限位。
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对于长度不同的烟支,现有的加热烟具都需要做适应性改进,即一种烟具匹配一种长度的烟支。而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端塞的设置,对于较长的烟支,可使用成较短的端塞,而对于较短的烟支,替换成较短的端塞即可,而不需要替换整个烟具。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不替换端塞的方式,而是采用伸缩式端塞,可通过调整端塞的长度来适应不同长度的烟支,例如通过在端塞上设置螺纹配合调整端塞的长度,或者利用弹性件卡接配合等。
参考图7-10,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壳体3和位于壳体3内的烟仓2,烟仓2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并通过多段端接延伸形成,烟仓2具有轴向和径向,轴向例如图7中的x方向,径向垂直于轴向,例如图7中的y方向。烟仓2沿轴向延伸并直通壳体3外部,沿上述轴向上,烟仓2在径向上的尺寸相同。也即,整个烟仓2不存在内径改变的部分,在轴向上等径延伸。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烟仓设置为存在变径的部分而构成对容纳其中的烟支的限位,然而这种变径设置会造成卫生死角,不易清理。本实用新型的烟仓2内径不变,整个烟仓2从上到下直通,连通到壳体3外部,相应地,底部设置端塞1起到对烟支的限位作用,同时对烟仓2进行适当封堵,避免烟灰等残留物掉落。
烟仓2通过多段端接延伸形成,也即该多段相互独立断开而非一体成型,多段通过端部连接形成连通,并且该多段的内径相同,不会改变整体形成的烟仓的内径,通过多段端接延伸的形式能够起到热量阻隔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多段包括发热仓24和与发热仓内径相等的延伸仓25,延伸仓25的一端与发热仓24的一端沿轴向对齐连接,延伸仓25的另一端直通壳体3外部。
通过发热仓24与延伸仓25端接设置,相比于发热仓与延伸仓一体成型设置,可有效减少发热仓24中的热量向延伸仓25传递,一方面避免延伸仓25过热,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发热仓24中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延伸仓25包括延伸管251和沿轴向位于延伸管251和发热仓24之间的隔热管252,隔热管252沿轴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于发热仓24和延伸管251端接连通。发热仓24、隔热管252和延伸管251连通形成直线管道,组成烟仓2,烟仓2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棱柱形。通过隔热管252和延伸管251端接,使得传热路径再次从发热仓24到隔热管252再到延伸管251截断两次,进一步降低了热量的传递。
在上述实施例中,延伸管251沿轴向延伸至壳体3的底部,从而整个烟仓2延伸到壳体3的底部。这样,整个烟仓2通过周壁与壳体3内的其它部件(例如电路板、电池等) 完全隔绝,从而在气溶胶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烟仓2内形成的烟灰、冷凝液或烟草残留物等只会通过烟仓2底部落到壳体3的外部,而不会落入到壳体3内的其它部件中造成腐蚀。端塞1位于壳体3底部,自延伸管251塞入且可拆卸。在端塞1的侧壁上与壳体3和烟仓2之间设置导气间隙15,以供气流流通。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隔热管252内壁材质的比热容大于发热仓24内壁材质的比热容。发热仓24作为对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的部件,其内壁材质导热性较好,例如发热仓24可以为金属管,其内壁例如可为铝、不锈钢、坡莫合金、铜等材料,发热仓24外壁含有发热层,可为电阻发热网/丝、厚膜发热层或其他发热镀层,发热仓内壁光滑,进一步可呈直线管道。隔热管252内壁材质与发热仓24内壁材质不同,隔热管252比热容更大,使得延伸管251吸收的热量更少,延伸管251的温度更低,一方面避免延伸管251温度更高导致壳体3底部温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发热仓24的热量损失。具体地,隔热管内壁材质选自PEEK、聚酰亚胺、陶瓷或包胶处理中的一种,这些材料属于耐高温材料。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上端盖26,上端盖26的一端与发热仓24 的上端端接连通,另一端延伸并连通至壳体3的顶部,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从上端盖26送入到发热仓24内而被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滤嘴端可从上端盖26伸出以供用户抽吸。本实施例中,隔热管252构成下端盖,与上端盖26共同夹持发热仓24。并且,上端盖26 和下端盖的材质选自PEEK、聚酰亚胺、陶瓷或包胶处理中的一种,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
参考图7-1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烟仓2和隔热组件,烟仓2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二次隔热件42和壳体3,其中第一隔热件例如为真空隔热件41。壳体3既充当了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包装部分,也起到了隔热的作用。进一步地,壳体3包括内套壳31和外套壳32。如图7和图8所示,真空隔热件41套设于烟仓2外周,二次隔热件42套设于真空隔热件外周,二次隔热件42 嵌设于内套壳31内,相当于也会被内套壳31包裹隔热。外套壳32套设于内套壳31外周,并与内套壳31之间存在第一隔热间隙33。如图6中所示,外套壳32整体包裹内套壳31,外套壳32内壁与内套壳31外壁之间存在第一隔热间隙33。
现有的对于烟具的隔热方式会将壳体做的体积较大,让壳体与发热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厚的空气层,从而实现与热量的有效阻隔。本实用新型追求在满足气溶胶发生装置小型化的同时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另外,简化安装方式、不过度增加烟具结构复杂性,也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改进方向。
为此,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结合了五部分结构实现隔热。(1)真空隔热件 41包裹在烟仓2的外周,真空隔热件41内部为真空状态,能够起到优异的隔热效果;(2)在真空隔热件41外由二次隔热件42包裹,进一步增强了隔热作用;(3)利用壳体自身结构特点,将用于固定壳体3内各组件的内套壳也作为隔热组件之一对烟仓2、真空隔热件 41、二次隔热件42进行包裹;(4)壳体3最外层的外套壳32本身仍然能起到隔热效果; (5)在外套壳32和内套壳31之间设置第一隔热间隙,也即空气层的作用也能作为良好的隔热体。经实践证明,相比于单纯采用空气层作为隔热层或者全部采用刚性隔热件层层嵌套进行隔热的方式,本实施例将真空隔热、刚性隔热件隔热以及空气层隔热相结合的方式,在同等隔热体积下能够获得更好的隔热效果。相比于单纯依靠增大空气隔热层后者单纯增加隔热件嵌套数量的隔热方式,本实施例的隔热组件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更加方便。
现有的烟具中会在壳体使用支架来对壳体内部的组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可利用内套壳实现对组件的固定,同时包裹式的设计能够对烟仓的热量进行阻隔,实现内部电池和电路板部分与烟仓2分隔开,一举多得。而如果单纯只增加包裹烟仓的隔热件个数的方式来进行隔热,会使得烟仓一侧的体积较大,另一侧有过多的空间不被使用,使得整个烟具内部组件分布不均,结构不够紧凑。
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隔热效果优异,探究其原因,重点在于结合了上述五部分结构,让热量的传导路径不连续。具体来说,来自烟仓的热量需先经过真空隔热件,透过真空结构之后再经过二次隔热件和内套壳的阻隔,由于二次隔热件与真空隔热件、以及内套壳与二次隔热件之间是断开而非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热量的传递不连续,之后,内套壳和外套壳之间的空气层作为另一种传递介质进一步降低热量的传递效率,最后被外套壳阻隔,阻挡了大部分热量的传递。五部分结构的结合,使得热量传递的介质不连续,多次变化的传递介质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强化了隔热效果,延缓了外套壳表面温度上升的速度。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7,真空隔热件41的内壁与烟仓2的外壁之间存在第二隔热间隙43,也即在真空隔热件41与烟仓2之间设置空气层进行热量阻隔。更进一步地,第二隔热间隙43沿轴向的两端封闭,如此,第二隔热间隙43作为空气层,空气在其中流动减少,避免大量空气的流通带走烟仓2中的热量,减少热量损失。本实施例中对第二隔热间隙43两端的封闭可以是将两端的开口做适当封堵,以减少空气的流通,优选是将第二隔热间隙43的两端进行完全封闭,即密封状态,使得空气无法在第二隔热间隙43内流通。完全密封的第二隔热间隙43既能起到隔热的作用,也能起到对烟仓保温的作用。具体地,可在真空隔热件41沿轴向相对的两端与烟仓2设置密封件,例如如图7所示,设置第一密封件44封堵第二隔热间隙43的上端口,设置第二密封件45封堵第二隔热间隙43的下端口。
上述实施例的隔热组件的设置,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体积无需较大也能实现优异的隔热效果。传统的烟具中空气层的厚度较大,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热间隙厚度可在0.1-10mm,第二隔热间隙厚度可在0.2-10mm,并且第一隔热间隙和第二隔热间隙的尺寸在上述范围内也能确保隔热效果。优选地,第一隔热间隙厚度在0.2-5mm,第二隔热间隙厚度在0.3-6mm。
上述第一隔热间隙33的实现是通过外套壳32套在内套壳31的外周,并且使外套壳32的容积大于内套壳31的体积来形成的。进一步地,内套壳外壁上或外套壳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点结构,从而实现内套壳和外套壳之间接触限位。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内套壳31在外壁上设有多个凸点结构34,作为触点,以供外套壳32接触限位。通过凸点结构 34的设置,能够限制内套壳31在外套壳32空间内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自由度,形成稳定的装配位置。另外,也由于凸点结构34保证了内套壳31和外套壳32之间保留有第一隔热间隙33。考虑到接触定位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凸点结构可以为2个,或者2个以上,进一步为4个及以上。内套壳31外壁的四个面上或者外套壳内壁的四个面上均可选择性地设置凸点结构,可选择在内套壳外壁的其中两个面或多个面上设置凸点结构,优选在内套壳31外壁的四个面上均分布有凸点结构34。或者,还可以在外套壳的内壁的四个面上都设置有凸点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凸点结构34为条状或点状,每个凸点结构34与外套壳32的接触面积不小于0.5mm2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内套壳31包括前内套壳311和后内套壳312,前内套壳311和后内套壳312对接形成腔体,用于容纳并夹持烟仓以及壳体内的其余组件。内套壳31是内部元件的安装基础,用于容纳烟仓2以及其余组件,其余组件例如为真空隔热件41、二次隔热件42,电路板51、内按键部61、电池52、电池固定泡棉53等部件。内套壳31锁紧后,内部的所有部件均能够完全限制自由度,做到完全定位。
内套壳31对烟仓2形成包裹安装,并形成一个整体装入外套壳32内,外套壳32与内套壳31通过凸点结构34触点接触后,内套壳31受到外套壳32内壁的约束作用,受到安装夹持压紧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安装间隙的一致性,排除因为材料热胀冷缩和加工工艺应力导致间隙不一致问题。内套壳31和外套壳32在装配完成后,凸点结构起到锁紧组装关系的作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真空隔热件和二次隔热件的材质优选为耐高温的隔热材料,例如可以为PEEK或不锈钢。内套壳的材质可以为ABS、PC或PEEK,或者是ABS、PC和PEEK 中的几种混合料,另外还可以加入玻纤牌号制造内套壳。外套壳至少包含一种材料,可用金属,如铝合金、锌合金等;也可用塑胶制造,如PC、ABS、尼龙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成材料以及加玻纤牌号,也可以采用塑胶+金属通过套接、包塑、包胶二次注塑等工艺制造。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烟仓2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方式例如为外周加热或者针式加热。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7,烟仓2通过多段端接延伸形成,包括发热仓24、延伸管251和隔热管252。由于只有发热仓24发热,真空隔热件41和二次隔热件42可以只包裹发热仓24的外周,延伸管251可相对于真空隔热件41和二次隔热件42 沿轴向伸出。而烟仓2与真空隔热件41之间的第二隔热间隙实际上为发热仓24的外壁与真空隔热件内壁之间的间隙。
参考图7和图8,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上端盖26,上端盖26的一端与发热仓24的上端端接连通,另一端延伸并连通至壳体3的顶部,以供气溶胶产生基质从上端盖26送入。隔热管252构成下端盖,与上端盖26共同夹持发热仓24,保证加热仓24位于壳体3的内部。另外,利用第一密封件44和发热仓上定位套将上端盖26与真空隔热件41安装定位并密封,利用第二密封件45和下端盖护套47将隔热管252与真空隔热件41安装定位并密封,从而实现对第二隔热间隙的在轴向上的两端的密封。优选地,第一密封件44和第二密封件45均由硅胶制成,在形成密封的同时通过软胶件降低热量传导速度。
延伸仓25整体仍位于壳体3内,延伸管251作为延伸段可以不容纳烟支,或者当烟支较长时,会有部分烟支从发热仓24延伸到延伸管251。通过端塞1塞入延伸管251实现对烟仓2内烟支的限位。本实施例中发热仓24可以为发热管,隔热管251和延伸管252 与发热仓24内径相同,三者沿轴向对齐连接,形成直通式结构,便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壳组件,用于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烟仓、真空隔热件、二次隔热件、电池等内部组件进行组装固定。
参考图12-15,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包括上述的壳体3和按键机构,壳体3包括内套壳31和外套壳32,本实施例中的内套壳31和外套壳32除了具有上述隔热的作用,还能起到固定内部组件的作用。按键机构包括外按键部62和内按键部61,外套壳32和内套壳31分别设有沿第一安装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穿孔35和第二穿孔36,内按键部61至少部分嵌于第二穿孔36内,外套壳32套设在内套壳31的外周。外按键部62沿上述第一安装方向穿过第一穿孔35和第二穿孔36与内按键部61对接,从而,按键机构构成防止外套壳32脱离内套壳31的销锁结构。
通过按键机构形成的销锁结构,能够在外按键部62安装完成后实现对外套壳32的锁紧。由于外套壳32是沿第二安装方向套接在内套壳31的外周,外按键部62安装后形成销锁结构,使得外套壳32的在第二安装方向上的自由度受限,而不会沿第二安装方向脱离内套壳31。第二安装方向例如为图15中的x方向。其中外套壳32包括第一外套壳321 和第二外套壳322,第一外套壳321和第二外套壳322分别沿第二安装方向的两个相对方向套设在内套壳31外周,从而实现对接。
外壳组件的具体安装顺序为:使内按键部61安装于内套壳31内与电路板51连接,再将前内套壳311和后内套壳312对接夹持内套壳31内部的各组件。接着,外套壳32中的第一外套壳321和第二外套壳322相对对接,相互沿沿第二安装方向上的两个相对方向套设与内套壳31的外周。之后,外按键部62再沿第一安装方向装在壳体3上,与内按键部61对接固定。第一安装方向例如为图16中的z方向。外按键部62安装完成后,无法在不拆除外按键部62的情况下将外套壳32从内套壳31上解除装配关系。同时,外按键部 62也由于和内套壳31卡接使外按键部62被固定而不会相对于第一穿孔35和第二穿孔36 过度内陷或者脱出。如此,即可完成外套壳32相对于内套壳31的固定,避免打胶操作,取消打胶保压时间,提升产线上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按键机构本身用户也不好拆卸,进而外套壳和内套壳也不便拆卸,实现了限位防拆卸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的外按键部62和内按键部61中的“外”和“内”是相对概念,也即外按键部62相对位于外部,内按键部61比外按键部62更处在外壳组件中靠内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内按键部6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穿孔36内,从而与内套壳31内的电路板51、电池52和烟仓2等部件距离更近,会被传递更多的热量,而外按键部62与内按键部61 是非一体成型的,因此即使内按键部61吸收了热量,传递到外按键部62后热量传递得到明显减少。经证明,相比于在外壳组件上仅设置一个按键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按键机构包含两个独立的外按键部62和内按键部61能够有效降低位于外套壳32上的按键外观面温度,用户在按压外按键部62时不会感到烫手。
如上所述,可通过内套壳31上的凸点结构34使得外套壳32与内套壳31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的同时,外套壳32抵接在内套壳31的外周,也即在外套壳32套接并抵接内套壳31后,对内套壳31会施加适当的压力,由于内套壳31包含前内套壳311和后内套壳 312,外套壳32已经锁紧,从而前内套壳311和后内套壳312也会被束缚而不会分离,进而通过按键机构的销锁作用,完成对外套壳32和内套壳的锁紧。
进一步地,在外按键部62对内按键部61对接安装到位后,外按键部62的位置固定,既不会完全陷入向内套壳31内,也不会与内按键部61分离并从外套壳32向外完全脱出,确保销锁作用有效。
具体地,参考图14,内按键部61安装于内套壳31内部并被固定。由于外套壳32的套接使得前内套壳311和后内套壳312之间处于夹紧状态,进而内按键部61的端面一部分由内套壳31内侧覆盖,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穿孔36露出,内套壳31抵接内按键部61,同时内按键部61与壳体3内的电路板抵接,实现对内按键部61的固定。外按键部62沿第一安装方向穿过第一穿孔35和第二穿孔36与壳体3或内按键部卡接,以防止外按键部 62从外套壳32脱出,也即外按键部62与外套壳,或者与内套壳,或者与内按键部卡接,限制其沿第一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例如图14中,也即限制其向左移动。由于外按键部62与内按键部61对接,内按键部61固定,从而也能限制外按键部62沿第一安装方向继续移动,例如图14中,也即限制其向右移动。
进一步地,外按键部62具有用于卡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例如为一个或多个卡勾63,安装到位后,卡勾63向壳体3内部凸出。壳体或内按键部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对应匹配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例如为与卡勾63对应匹配的沟槽64。通过卡勾63与沟槽64卡接限位,外按键部62不会脱出到外套壳外部。更具体地,如图14所示,沟槽64 位于第二穿孔36的内侧,也即在内套壳31内侧设置沟槽64,更具体地在内套壳31的第二穿孔36的孔壁周边。沟槽64设置在第二穿孔36内侧有利于保持外按键部和内按键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在外套壳外观表面上不出现结构特征。相应地,卡勾63设置在外按键部62的周边。外按键部62具有开口端621,开口端621与内按键部61相接,卡勾63 设于开口端62。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卡勾63为弹性壁卡勾,即卡勾63的延伸臂具有弹性,能够发生适度变形,有利于卡勾63嵌入第二穿孔36内并对沟槽64进行回勾。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外套壳32沿第二安装方向套设于内套壳31,第一安装方向与第二安装方向不平行。也即,第一安装方向与第二安装方向形成夹角。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二安装方向。基本垂直包括第一安装方向垂直于第二安装方向,也包括本领域制造中适度的误差。此时,第一安装方向与第二安装方向的夹角基本为90度,包括夹角为90度和可以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内按键部61还包括第一导光组件65,第一导光组件65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一导光部651,多个第一导光部651与壳体3内的多个发光组件一一对应,例如在电路板51上设有多个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对应一个第一导光部651进行导光,外按键部62设有多个对应每个第一导光部651透光的透光孔622,每个第一导光部651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通过对应的透光孔622透出以被观察到。本实用新型的内按键部61设有多个由内到外延伸的穿孔611,多个第一导光部651嵌入内按键部61的穿孔611中,由于多个穿孔611相互间隔开,嵌入的第一导光部651被内按键部61相互间隔,这样由第一导光部651传导的光线不会相互影响,透过透光孔622独立透光,避免多束光线相互干扰,便于用户观察指示灯的颜色、灯亮数量等状态变化。
进一步地,外按键部62还包括第二导光组件66,第二导光组件66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二导光部661,多个第二导光部661与多个第一导光部651一一对应,第二导光部661用于将来自第一导光部651的光传递至对应的透光孔622。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内按键部和/ 或外按键部较薄不易安装导光件时,可以不安装导光件,可选用局部减胶成薄壁透光、打孔、二次注塑透光镶件的方式来实现导光点。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外按键部与内按键部无间隙连接,使得外按键部与内按键部同步运动。具体地,该无间隙连接为磁性连接、紧配连接、卡勾连接或点胶连接。当选用磁性连接时,可分别在外按键部62上设置外磁性体623,在内按键部61上设置内磁性体612。内磁性体612固定于内按键部61,外磁性体623固定于外按键部62,通过内磁性体612 和外磁性623体相接,使得外按键部62与内按键部61对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外按键部62的外表面相对于外套壳32的外表面最大凸出高度不超过0.5mm,最大下陷深度不超过2mm。外按键部62的外表面相对外套壳32的外表面过于凸出,容易导致用户误触,而下陷深度过大也不利于用户按压使用。优选将外按键部的外表面与外套壳的外表面设置为基本持平。另外,外按键部适度的下陷不会影响对外套壳 32的销锁作用,可通过设置外套壳表面弧度、或者在外按键部额外设置与外套壳连接部件,只要按键机构能够形成销锁结构,防止外套壳沿第二安装方向脱离内套壳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包括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即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按键机构等部件。
外按键部和内按键部使用具有良好外观处理性能的材料制成,如塑胶(ABS、PP、PC、 POM、PBT等)、金属(铝合金、锌合金等),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使用透明材质如:ABS、PC、亚克力等材质制造,内按键部和外按键部与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的结合方式可以是紧配安装、粘接、二次注塑、灌透光胶等。
关于端塞、烟仓、隔热组件以及外壳组件的多种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气溶胶产生装置。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能够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按键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内套壳和外套壳,所述按键机构包括外按键部和内按键部,所述外套壳和所述内套壳分别设有沿第一安装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内按键部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外套壳套设于所述内套壳外部,所述外按键部沿所述第一安装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内按键部对接,所述按键机构构成防止所述外套壳脱离所述内套壳的销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壳沿第二安装方向套设于所述内套壳,所述第一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方向不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按键部的端面一部分由所述内套壳内侧覆盖,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穿孔露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沿所述第一安装方向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壳体或所述内按键部卡接,以防止所述外按键部从所述外套壳脱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具有用于卡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壳体或所述内按键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匹配的第二卡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具有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内按键部相接,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开口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按键部还包括第一导光组件,所述第一导光组件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一导光部,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与壳体内的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通过贯穿所述内按键部相互间隔,所述外按键部设有多个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导光部透光的透光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还包括第二导光组件,所述第二导光组件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二导光部,多个所述第二导光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光部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光传递至对应的所述透光孔。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与所述内按键部无间隙连接,使得所述外按键部与所述内按键部同步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间隙连接为磁性连接、紧配连接、卡勾连接或点胶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机构还包括相吸的内磁性体、外磁性体,所述内磁性体固定于所述内按键部,所述外磁性体固定于所述外按键部,通过所述内磁性体和所述外磁性体相接,使得所述外按键部与所述内按键部对接。
13.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外套壳的外表面最大凸出高度不超过0.5mm,最大下陷深度不超过2mm。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按键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套壳的外表面基本持平。
15.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CN202122559096.3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ctive CN217012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9096.3U CN21701276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9096.3U CN21701276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2767U true CN217012767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38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9096.3U Active CN21701276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2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5749B2 (en) Adaptable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N107072299B (zh) 电子烟以及电子烟组装方法
US20180228216A1 (en) A cartridge assembly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nd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 cartridge assembly
CN104687255A (zh) 具有烟油调节功能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10574966A (zh) 一种低温烘焙烟具
CN216416024U (zh) 一种通道封堵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416033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011494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105231489A (zh) 双加热式烟具
US20190082739A1 (en) Cartridge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O2021208714A1 (zh) 电加热气溶胶形成装置
US20210244102A1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1132565A (zh) 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消耗品烟弹
CN217012767U (zh)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JP2023526464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209359684U (zh) 一种低温加热型烟具
CN216393058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812685A (zh) 一种外壳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768200A (zh) 一种通道封堵组件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749308A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749309A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0574967A (zh) 一种低温烘焙烟具
CN109892695B (zh) 低温烟具及烟支
CN208446615U (zh) 一种低温烘焙烟具
CN21899954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