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1650U -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1650U
CN217011650U CN202220702052.3U CN202220702052U CN217011650U CN 217011650 U CN217011650 U CN 217011650U CN 202220702052 U CN202220702052 U CN 202220702052U CN 217011650 U CN217011650 U CN 217011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tension
assembled
friction disc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20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先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020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1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1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1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其张紧机构通过张紧轮压紧在耕作皮带上以张紧耕作皮带,包括张紧架、张紧轮,张紧架安装在旋转机座上,张紧轮压紧在耕作皮带上以实现对耕作皮带的张紧;张紧轮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张紧轮轴上,张紧轮轴安装在张紧力臂上,张紧力臂与张紧转轴一端装配固定,张紧转轴的另一端套装张紧摩擦盘再穿过张紧架后与张紧手柄的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张紧架与张紧转轴可圆周转动、轴向移动装配;张紧摩擦盘与张紧转轴不可相对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张紧摩擦盘的端面压紧在张紧架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张紧机构能够对耕作皮带进行张紧、且张紧力可调,这种设计十分简单,而且皮实耐用。

Description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旋耕挖掘砌埂农田整修以及小型工程施工的综合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农用机械中应用专业化和功能相近转换的农用机械是目前主要的农用机具,就当前的农用机械中,单一功能以及相似功能的扩展是目前农用机械的主要形式,例如耕作机械,它只能耕作和在耕作相关的一些功能上进行扩展;播种和收割类农用机械也是在这方面去进行补充和扩展其使用功能。
对于在农忙时不仅能够完成农田耕作和对农田的整修,而且在农闲时也能作为小型的工程机械,实现一定重物的转运、推土、挖掘以及小型工程的施工,也能对一定重量的物件进行安全吊装,方便其机械维修、功能部件的换装和对小型工程施工的农用机械,就目前这类能跨领域多用途农用工程机械,还不能做到较全面的兼顾。
申请人在申请号为202111372914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已经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但是申请人经过样机的测试,发现上述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存在旋耕模块动力不足、发动机热衰减严重、旋耕刀可调角度偏小等问题,故申请人在在先申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其张紧机构能够对耕作皮带进行张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紧机构,其通过张紧轮压紧在耕作皮带上以张紧耕作皮带,包括张紧架、张紧轮,张紧架安装在旋转机座上,张紧轮压紧在耕作皮带上以实现对耕作皮带的张紧;张紧轮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张紧轮轴上,张紧轮轴安装在张紧力臂上,所述张紧力臂与张紧转轴一端装配固定,所述张紧转轴的另一端套装张紧摩擦盘再穿过张紧架后与张紧手柄的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张紧架与张紧转轴可圆周转动、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张紧摩擦盘与张紧转轴不可相对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张紧摩擦盘的端面压紧在张紧架的端面上。
所述张紧转轴穿过张紧手柄的一端上还套装有张紧弹簧、张紧螺母,所述张紧螺母压缩张紧弹簧,使得张紧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对张紧手柄施加向张紧螺母推动的弹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转轴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与张紧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张紧架上分别设置有张紧导向槽、张紧限位面、张紧限位台、配合弧面,所述张紧导向槽与张紧轮轴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张紧轮轴一端穿过张紧导向槽后与张紧力臂装配;
所述张紧摩擦盘上分别设置有驱动销孔、限位弧槽、凸台,所述凸台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端面、凸台弧面、凸台斜面,所述凸台弧面与配合弧面贴合、可转动装配;所述凸台端面面向张紧限位面,所述凸台斜面靠近张紧限位台,使用时利用张紧限位面限制凸台端面,从而限制张紧摩擦盘第一个转动方向的最大转动角度;利用张紧限位台限制凸台斜面,从而限制张紧摩擦盘第二个转动方向的最大转动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张紧摩擦盘上还设置有限位弧槽,张紧螺栓穿过限位弧槽后与张紧架装配,且张紧螺栓与限位弧槽可滑动装配、张紧螺栓的大端压紧在张紧摩擦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张紧摩擦盘上还设置有驱动销孔,所述张紧手柄上设置有张紧销,张紧销装入驱动销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张紧架上还设置有拉簧孔,所述张紧手柄还与张紧拉簧的一端装配,张紧拉簧的另一端与拉簧孔装配,张紧拉簧用于对张紧手柄施加阻碍其向张紧限位面转动的拉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架位于耕作皮带外侧处安装有皮带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其应用有上述张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功能,机械臂上安装振动筛斗、螺旋钻杆、割草刀盘等耕作模块,可进行采收、钻孔、打草等农业作业。耕作模块通过换装不同的机具,可实现旋耕、施肥、开沟、起垄等农业作业。在拆除耕作模块、在机械臂上换装挖斗后,该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可作为小型挖掘机使用,从而可以在农闲时期对农田及工地等场所进行工程作业,大大拓展了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增加了实用性,不会在农闲时搁置,以增加所有者的投资效益。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耕作模块、机械臂均安装在旋转机座上,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打大大增加使用时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通过性,从而适用于更多使用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旋耕模块能够通过旋耕刀对土地进行翻松、耕作,另外旋耕模块与旋转机座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这不仅能够实现快速拆装,还能提高装配精度。旋耕模块与发动机之间具有两种传动结构,各有特点,能够适应于不同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张紧机构能够对耕作皮带进行张紧、且张紧力可调,这种设计十分简单,而且皮实耐用。
4、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齿箱能够将耕作皮带的动力逐级输送至齿箱输出轴,从而实现对旋耕刀轴的稳定驱动。且在传动齿箱的传动箱体上设置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切割面后,可以大大降低传动箱体与土壤等杂物的阻尼,且使得传动箱体具有开沟、辅助翻土、深耕等功能,从而大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7是张紧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是张紧转轴85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8-图9是张紧机构去除张紧手柄830、张紧转轴85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张紧摩擦盘84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3是传动齿箱D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传动齿箱D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齿箱D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机械臂200处安装筛铲23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1是安装另一种张紧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14,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包括行走底盘110、旋转机座120,行走底盘110与旋转机座120可转动装配,从而使得旋转机座120可相对于行走底盘360度旋转。此处为现有技术,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挖掘机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中行走底盘110通过履带行走,其驱动方式可以是电机驱动或液压马达驱动。
所述旋转机座120上分别安装有操控台、座椅、发动机总成300、机械臂200、耕作模块,所述机械臂200、耕作模块分别安装在旋转机座120的两端,且耕作模块与旋转机座120之间可以通过标准连接结构装配,这样可以便于更换不同功能的耕作模块。本实用新型中耕作模块可以是用于耕地的旋耕模块A、用于开沟的开沟模块、用于翻土的翻土模块、用于收割的收割模块、用于破碎秸秆的破碎模块、用于喷火除草杀虫的喷火模块等,理论上只要是可以实现农业作业功能的装置即可。本实施例中,选用旋耕模块A作为耕作模块。
参见图18,机械臂200包括与旋转机座120装配的下臂210、与下臂210装配的上臂220,本实施例的机械臂可直接采用现有小型挖掘机的机械臂。机械臂200也可以采用匹配多种功能模块的设计,如振动筛斗、螺旋钻杆、割草刀盘、挖斗、筛铲、破碎锤等,从而可进行采收、钻孔、打草、挖掘、筛选、破碎等农业作业。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扩展机械臂200的功能,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机械臂安装筛铲230,此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公开号为CN215835975U的在先申请。
参见图1-图4,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在先申请(以下简称在先申请)中,液压泵600、旋耕模块A的动力均是发动机300通过齿轮箱带动,申请人在实际样机测试时发现,这种方式在旋耕模块A和液压泵600同时使用时,旋耕模块A所能获取的实际功率偏低,这就造成了先申请中旋耕深度不大而且一旦遇上树根、树枝等障碍就很容易憋熄火,整体上来说旋耕模块的动力不如人意,对此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改进:
发动机300的动力输出轴3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油泵带轮711、第一旋耕带轮721,所述第一油泵带轮711、第一旋耕带轮721分别通过油泵皮带710、耕作皮带720与第二油泵带轮712、第二旋耕带轮722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第二油泵带轮712、第二旋耕带轮722分别套装在液压泵600的驱动轴、旋耕模块A的旋耕动力轴A370上。
旋耕模块A包括旋耕护罩A110,旋耕护罩A110,所述旋耕护罩A110安装于传动齿箱D上,传动齿箱D用于将旋耕动力轴A370的动力传输至齿箱输出轴D350处,所述齿箱输出轴D350与旋耕刀轴A310装配,旋耕刀轴A310上安装有旋耕刀A410。所述旋耕动力轴A370穿出传动齿箱D的两端分别套装有第一旋耕转轴A381、第二旋耕转轴A382,所述第一旋耕转轴A381的一端、第二旋耕转轴A38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传动齿箱D上,且第一旋耕转轴A381、第二旋耕转轴A382分别通过不同的转轴轴座A460与旋转机座12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旋耕转轴A381的另一端与调节连板A450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所述调节连板A450通过第七销轴A307与切换油缸轴A211铰接,所述切换油缸轴A211装入切换油缸A210内,切换油缸A210通过第六销轴A306与旋转机座120铰接;第二旋耕转轴A382的另一端与张紧架820可圆周转动装配。需要使用旋耕刀时,切换油缸A210启动从而驱动切换油缸轴A211伸长,从而驱动第一旋耕转轴A381、第二旋耕转轴A382圆周转动,第一旋耕转轴A381、第二旋耕转轴A382带动传动齿箱D、旋耕护罩A110向地面转动,直到达到合适的旋耕深度。本实施例旋耕护罩通过第一旋耕转轴A381、第二旋耕转轴A382旋转的方式与先申请相比,具有更大的转动角度,在样机测试时,可以使得旋耕刀向下转动90度,从而达到最深旋耕深度,显然这种设计与先申请相比,其灵活性更大,更加适应实际耕种时的不同需要。
参见图11-图14,所述传动齿箱D包括传动箱体D100,传动箱体D100与换挡杆D211,换挡杆D211一端装入传动箱体D100内且与换挡拨叉D212装配,所述换挡拨叉D212装入第一调速齿D411、第二调速齿D412之间,第一调速齿D411、第二调速齿D412为一体结构且其可轴向滑动、不可圆周转动地套装在第一传动轴D310上;所述换挡杆D211穿出传动箱体D100的一端与换挡手柄D210装配。使用时,可以通过换挡手柄驱动换挡杆D211转动,从而带动换挡拨叉D212驱动第一调速齿D411、第二调速齿D412沿着第一传动轴D310轴向滑动,以此实现传动齿箱D的高速档、低速挡、空挡的切换。
所述第一调速齿D411可与第一输入齿A53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调速齿D412可与第二输入齿A532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调速齿D411和第一输入齿A531、第二调速齿D412和第二输入齿A532择一啮合传动,而第一调速齿D411和第一输入齿A531、第二调速齿D412和第二输入齿A532均不啮合时为空挡。所述第一输入齿A531、第二输入齿A532均设置或安装在旋耕动力轴A370上,旋耕动力轴A370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传动轴D310转动。
所述第一传动轴D310上还安装有第一一号传动齿D421,所述第一一号传动齿D421与第一二号传动齿D422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二号传动齿D422安装在第二传动轴D320上,所述第二传动轴D320上安装有第二一号传动齿D431,所述第二一号传动齿D431与第二二号传动齿D43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二号传动齿D432安装在第三传动轴D330上,所述第二二号传动齿D432还与第三一号传动齿D441啮合传动,第三一号传动齿D441与第三二号传动齿D442啮合传动,第三二号传动齿D442与第四传动齿D450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一号传动齿D441、第三二号传动齿D442、第四传动齿D450分别安装在第四一号传动轴D341、第四二号传动轴D342、齿箱输出轴D350上。使用时,利用第一传动轴D310转动及各个齿轮的逐级传动,从而从驱动齿箱输出轴D350转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箱的齿轮均采用直齿轮,这种设计首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且方便拆装,后期维护成本低。所述第一传动轴D310、第二传动轴D320、第三传动轴D330、第四一号传动轴D341、第四二号传动轴D342、齿箱输出轴D350分别与传动箱体D100可圆周转动装配。上述传动齿箱的结构为图13中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时发动机采用水冷散热,因为水冷式发动机输出的转向与风冷式发动机输出的转向相反,因此利用第三二号传动齿D442作为惰轮调整转向。而图14展示的是采用风冷式发动机时传动齿箱的结构,此时第三一号传动齿D441、第三二号传动齿D442就可以替换为第三传动齿D440,第三传动齿D440直接与第四传动齿D450、第二传动齿D430啮合传动,且第三传动齿D440安装在第四传动轴D340上,第四传动轴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传动箱体D100上。
本实施例设置水冷、风冷两种发动机主要是因为申请人在测试样机时发现,长时间使用时风冷式发动机散热不及时,造成发动机热衰减很厉害,因此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使用。而水冷式发动机的散热性能优良,不存在上述问题,能够有效保证长时间使用时发动机功率的稳定输出。再根据风冷、水冷发动机的特点分别对传动齿箱做一定的优化。
参见图5-图10,在实际使用时,为了确保耕作皮带720对旋耕模块的有效动力输送,对耕作皮带720的张紧就十分重要,本实施例采用张紧机构解决耕作皮带720张紧的问题。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架820,张紧架820安装在旋转机座120上,且张紧架820上分别设置有张紧导向槽821、张紧限位面822、张紧限位台823、拉簧孔824、配合弧面825,所述张紧导向槽821与张紧轮轴731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张紧轮轴731一端穿过张紧导向槽821后与张紧力臂860装配、另一端上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张紧轮730,张紧轮730压紧在耕作皮带720上以实现对耕作皮带720的张紧。所述张紧力臂860还与张紧转轴85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张紧转轴850的另一端套装张紧摩擦盘840再穿过张紧架820后与张紧手柄830的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张紧架820与张紧转轴850可圆周转动、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张紧摩擦盘840与张紧转轴850不可相对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张紧摩擦盘840的端面压紧在张紧架820的端面上,从而利用摩擦力使得张紧力臂860保持调节的状态,此时张紧轮也会保持调节时的状态。一旦耕作皮带720过载时,耕作皮带720会推动张紧轮730、张紧力臂860转动,从而实现防过载功能。
所述张紧转轴850穿过张紧手柄830的一端上还套装有张紧弹簧920、张紧螺母930,所述张紧螺母930压缩张紧弹簧920,使得张紧弹簧920通过自身弹力对张紧手柄830施加向张紧螺母930推动的弹力,也就是对张紧摩擦盘840施加向张紧架820压紧的压力,以此调节张紧摩擦盘840与张紧架820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所述张紧转轴850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杆851,调节螺杆851与张紧螺母93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使用时通过调节张紧螺母930在调节螺杆851上的旋合位置即可调节对张紧弹簧920的压缩量,从而调节张紧摩擦盘840与张紧架820的压力。
所述张紧摩擦盘840上分别设置有驱动销孔841、限位弧槽842、凸台843,所述凸台843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端面8431、凸台弧面8432、凸台斜面8433,所述凸台弧面8432与配合弧面825贴合、可转动装配;所述凸台端面8431面向张紧限位面822,所述凸台斜面8433靠近张紧限位台823,使用时利用张紧限位面822限制凸台端面8431,从而限制张紧摩擦盘840第一个转动方向的最大转动角度。利用张紧限位台823限制凸台斜面8433,从而限制张紧摩擦盘840第二个转动方向的最大转动角度。以此控制张紧手柄830的最大转动角度,从而控制张紧轮对耕作皮带720的最大张紧力、最小张紧力调节。
张紧螺栓940穿过限位弧槽842后与张紧架820装配,且张紧螺栓940与限位弧槽842可滑动装配、张紧螺栓940的大端压紧在张紧摩擦盘840上,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限制张紧摩擦盘840的最大转动角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张紧螺栓940对张紧摩擦盘840施加的挤压力调节张紧摩擦盘840与张紧架82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调节驱动张紧力臂860转动时所需的力量。
优选地,所述张紧手柄830上设置有张紧销831,张紧销831装入驱动销孔841内,这种设计能够使得张紧手柄较好地驱使张紧摩擦盘840转动,降低张紧手柄驱动张紧摩擦盘840转动时所需要的力量,以便于使用。
更优选地,所述张紧手柄830还与张紧拉簧910的一端装配,张紧拉簧910的另一端与拉簧孔824装配,张紧拉簧824用于对张紧手柄830施加阻碍其向张紧限位面转动的拉力。这种设计主要是在为了便于张紧手柄对耕作皮带720进行松时可以快速调节。而且在张紧轮730对张紧皮带处于不张紧状态时,耕作皮带720不运行,以此起到类似于离合的作用,从而切断对旋耕动力轴A370的动力输送。
优选地,所述张紧架820位于耕作皮带720外侧处安装有皮带保护罩810,皮带保护罩810用于防止异物接触耕作皮带720,造成耕作皮带720的损坏或安全隐患。
参见图15-图17,申请人在图1-图14的样机(以下简称第一次样机)测试中,发现旋耕刀进行深耕时,由于传动齿箱D的传动箱体D100面向旋转机座120的端面比较宽,因此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而且由于这个端面是平的,因此在旋耕、深耕过程中部分土壤会堆积在端面处,这显然造成了较大的行走阻尼。同时由于土壤、根茎等很容易集中在此端面处,因此很容易在旋耕刀、旋耕刀轴处产生干扰甚至卡死。也就是第一次样机中的传动箱体D100设计不仅增加行走阻尼,还增加了旋耕模块处的干涉、卡死风险,同时对于传动箱体D100的磨损也很大。对此申请人经过多次测试后进行了如下改良设计:
所述传动箱体D100包括两个半箱体D110,两个半箱体D110之间装配固定为一体,而两个半箱体D110面向旋转机座120的端面、旋耕时面向地面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两个半箱体D110对应的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连接处构成切割面D120,两个半箱体D110的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之间的间距由与切割面D120连接一端逐渐向另一端远离设置,这就形成了“V”形。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切割面D120处的端面面积大大降低,因此切割面D120处造成的阻尼会很小,而且由于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的设计会形成类似于开沟器的效果,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会对与切割面D120接触的土壤、根茎等进行引导,使得这部分杂物向两侧的旋耕刀移动,并由旋耕刀进行打碎,以此大大降低旋耕刀、旋耕刀轴处被干涉、卡死的概率。
在深耕时,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处还能起到类似于“铧”的作用,可以协助翻土,利于土壤往传动箱体D100的两边翻,这样一方面增加深耕效果,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传动箱体D100的磨损及阻尼。同时传动箱体D100还能作为类似于微耕机上的“开沟器”使用,此时只需要将传动箱体D100插入土壤中,利用传动箱体D100的移动即可在松软的土地上拉出凹槽(沟),以此方便耕种。而且可以利用传动箱体D100插入土壤的深度控制开沟深度,其功能多样化。而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传动箱体D100的寿命及后续检修的经济性,可以至少在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切割面D120外套装一个与之匹配的“V”形套,“V”形套的外壁可以看做是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切割面D120处的向外偏移或等距偏移,也就是“V”形套可以视作第一斜面D111、第二斜面D112、切割面D120处的加厚层。使用时利用这个“V”形套与土壤、根茎等杂物摩擦,从而避免传动箱体D100的磨损,同时可以对“V”形套采用低摩擦系数设计、采用低摩擦系数材料制作,以此进一步降低磨损。且在“V”形套磨损后可以直接更换,检修经济性大大增加。同时由于阻尼降低,因此使用时的油耗降低、效率提高(至少行走速度提高)。当然“V”形套与切割面D120对应处的外部可以设置得更锋利(端面更小或接近于刀刃),也就是尖锐的锐角,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际效果。
参见图19-图21,由于图5-图10中的张紧机构实际上还是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而且在户外使用时可能存在异物卡死以及张紧力不足、张紧力不稳定的情况,对此本实施例将张紧机构进行如下改进:
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油缸750、张紧导轮740,所述张紧油缸750的外壳安装在旋转机座120上,且张紧油缸750的伸缩轴与张紧导轮座760装配,所述张紧导轮座760通过张紧导轮轴741与张紧导轮740可圆周转动装配,张紧导轮740压紧在耕作皮带720上从而张紧耕作皮带720。使用时,张紧油缸750通过驱动其伸缩轴带动张紧导轮座760移动从而调节张紧导轮740对耕作皮带720的挤压力,也就是耕作皮带720的张紧力。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实现较大的张紧力,从而适应耕作皮带传递大扭矩的需求,另一方面张紧方式简单且可以利用张紧油缸750实现稳定的张紧,从而保证耕作皮带720保持稳定的张紧力。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张紧机构,其通过张紧轮压紧在耕作皮带上以张紧耕作皮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张紧架、张紧轮,张紧架安装在旋转机座上,张紧轮压紧在耕作皮带上以实现对耕作皮带的张紧;张紧轮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张紧轮轴上,张紧轮轴安装在张紧力臂上,所述张紧力臂与张紧转轴一端装配固定,所述张紧转轴的另一端套装张紧摩擦盘再穿过张紧架后与张紧手柄的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张紧架与张紧转轴可圆周转动、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张紧摩擦盘与张紧转轴不可相对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张紧摩擦盘的端面压紧在张紧架的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转轴穿过张紧手柄的一端上还套装有张紧弹簧、张紧螺母,所述张紧螺母压缩张紧弹簧,使得张紧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对张紧手柄施加向张紧螺母推动的弹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转轴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与张紧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张紧架上分别设置有张紧导向槽、张紧限位面、张紧限位台、配合弧面,所述张紧导向槽与张紧轮轴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张紧轮轴一端穿过张紧导向槽后与张紧力臂装配;
所述张紧摩擦盘上分别设置有驱动销孔、限位弧槽、凸台,所述凸台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端面、凸台弧面、凸台斜面,所述凸台弧面与配合弧面贴合、可转动装配;所述凸台端面面向张紧限位面,所述凸台斜面靠近张紧限位台,使用时利用张紧限位面限制凸台端面,从而限制张紧摩擦盘第一个转动方向的最大转动角度;利用张紧限位台限制凸台斜面,从而限制张紧摩擦盘第二个转动方向的最大转动角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张紧摩擦盘上还设置有限位弧槽,张紧螺栓穿过限位弧槽后与张紧架装配,且张紧螺栓与限位弧槽可滑动装配、张紧螺栓的大端压紧在张紧摩擦盘上。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张紧摩擦盘上还设置有驱动销孔,所述张紧手柄上设置有张紧销,张紧销装入驱动销孔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张紧架上还设置有拉簧孔,所述张紧手柄还与张紧拉簧的一端装配,张紧拉簧的另一端与拉簧孔装配,张紧拉簧用于对张紧手柄施加阻碍其向张紧限位面转动的拉力。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架位于耕作皮带外侧处安装有皮带保护罩。
9.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机构。
CN202220702052.3U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Active CN217011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2052.3U CN217011650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2052.3U CN217011650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1650U true CN217011650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2052.3U Active CN217011650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1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5323B1 (ko) 후위 보행형 경운기
CN217011650U (zh) 一种张紧机构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CN217011654U (zh) 一种旋耕模块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CN217011651U (zh) 一种传动齿箱及其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CN110622637B (zh) 一种果树开沟施肥联合作业机
US6865827B2 (en) Utility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rotatable drive mechanism
CN110771285A (zh) 绿肥翻压—果树施肥联合作业机开沟刀的柔性安装结构
KR101939980B1 (ko) 굴삭기용 예초기
CN210042746U (zh) 一种耕地装置
CN114766106B (zh) 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KR100842343B1 (ko) 논두렁 조성기
US20010015278A1 (en) Tool for soil cultivating machine, and machine using such tools
CN2332150Y (zh) 多功能深松碎土机
CN201869526U (zh) 一种前耕后翻的开沟培土机
CN112889435B (zh) 丘陵山地小型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
KR102185477B1 (ko) 쟁기로터리
KR100966623B1 (ko) 쟁기
CN112586109A (zh) 一种深耕粉碎松土机刀具
KR20120049098A (ko) 이중 회전날이 한 쌍으로 구비된 제초기 작업봉 헤드
CN214429956U (zh) 一种深耕粉碎松土机小阻力易排土刀具
CN2660857Y (zh) 一种带螺旋犁头的多功能旋耕机
CN214070540U (zh) 一种深耕粉碎松土机小阻力易排土刀具
KR102207509B1 (ko) 진동 방지구조를 갖는 근채 수확기
KR200298934Y1 (ko) 보행관리기용구근식물줄기분쇄장치
CN216930747U (zh) 挖掘旋耕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