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1145U - 无线听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听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11145U CN217011145U CN202220420246.4U CN202220420246U CN217011145U CN 217011145 U CN217011145 U CN 217011145U CN 202220420246 U CN202220420246 U CN 202220420246U CN 217011145 U CN217011145 U CN 2170111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listening
- listening device
- panel portion
- charging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40007 Sense of oppre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942 ABS/P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29 laser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听音设备,包括能够放置在佩戴者的外耳道和耳甲腔处的壳体(200,400)和在无线听音设备的端部封闭壳体的顶盖(110,310),顶盖构造有中央隆起部,中央隆起部包括:面板部(111,311)和抬升部(112,312),面板部基本呈平面状延伸,抬升部环绕地连接在面板部的外周处并且至少部分地沿与面板部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朝壳体延伸,其中,面板部和抬升部形成朝向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容纳槽,无线听音设备的充电装置(140)、操控装置(130)和天线(16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容纳槽中,其中,在面板部所在的平面内,充电装置、操控装置和天线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8~16mm的范围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听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数字产品的使用习惯变化以及娱乐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入耳式无线听音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为满足入耳式无线听音设备的多种功能需求,无线听音设备相应地集成有大量电子元器件。然而,在当前的无线听音设备中,电子元器件大多集中布置在无线听音设备的位于用户耳道外侧的区域并且布局不够紧凑。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听音设备的外端部体积和重量均较大,无线听音设备在用户耳部处的支承不稳定,由此一方面造成无线听音设备易脱落于用户耳部,另一方面还容易导致用户在长时间佩戴无线听音设备时耳部受压疼痛。尤其在对无线听音设备进行操作时,由于用户的手指还额外地向无线听音设备施力,容易促使无线听音设备掉落或者加剧对用户耳部的压迫,造成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听音设备,该无线听音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易于操控并且不易掉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听音设备,包括:
壳体,其能够放置在佩戴者的外耳道和耳甲腔处,
顶盖,其在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端部封闭所述壳体并且构造有中央隆起部,所述中央隆起部包括:
面板部,其基本呈平面状延伸,
抬升部,其环绕地连接在所述面板部的外周处并且至少部分地沿与所述面板部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朝所述壳体延伸,
其中,所述面板部和所述抬升部形成朝向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容纳槽,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充电装置、操控装置和天线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
其中,在所述面板部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装置、所述操控装置和所述天线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8~16mm的范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部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装置、所述操控装置和所述天线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10~14mm的范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部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装置、所述操控装置和所述天线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11~13mm的范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部呈大致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装置构造为触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针,并且所述面板部构造有供所述充电针延伸穿过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的平面内,所述触控板的正投影和所述充电针的正投影部分地相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部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针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和所述触控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布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构造为形成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处的金属线路或者构造为沿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延伸的金属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布置在所述中央隆起部的外周处并且形成朝向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面板部所在的平面中,所述凸耳部的正投影外轮廓与所述最小外接圆的圆心的最大距离L在8~12mm的范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还构造有衔接部,其中,所述衔接部连接在所述抬升部的与所述面板部相对置的一端并且至少部分地在与所述面板部相平行的平面中朝向所述壳体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的方向上,所述面板部的外表面相对所述抬升部和所述衔接部的连接部的距离H1为1~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构造有收缩部,其中,所述收缩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边缘处并且至少部分地在与所述面板部相平行的平面中朝向所述抬升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的方向上,所述面板部的外表面相对所述抬升部和所述收缩部的连接部的距离H2为1~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是根据佩戴者耳部定制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外部轮廓至少部分地匹配佩戴者的外耳道和耳甲腔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听音设备构造有用于将佩戴者的外耳道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听音设备为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线听音设备的顶盖处构造中央隆起部以及充电装置、操控装置和天线在由中央隆起部形成的容纳槽中的优化布置使得无听音设备的结构紧凑,从而无线听音设备的重心能够更加靠近用户耳道和耳甲腔,无线听音设备在用户耳部的支承得到优化,因此无线听音设备不易掉落并且佩戴舒适性提高。尤其通过中央隆起部的设计,用户能够更加便利地触达操控装置,从对无线听音设备的操控更加精准并且减少、甚至避免因施力不当而对耳部造成的压迫。此外,中央隆起部的设计还有利于无线听音设备的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顶盖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顶盖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顶盖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顶盖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且为了简化而省略其重复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的立体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听音设备构造为无线耳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听音设备构造为TWS(True Wireless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示出无线听音设备中用于佩戴在用户的左侧耳部的单体,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能够包括分别佩戴在用户的左侧耳部和右侧耳部的成对使用的两个单体,这两个单体在结构上基本对称配置并且彼此不通过传统的物理线材连接。在此,为了简化说明,仅结合附图对无线听音设备中的一个单体进行阐述。
参考图1,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听音设备包括壳体200和顶盖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和壳体200以卡接等形状配合的方式和/或过盈配合方式和/或借助粘结剂和/或借助单独的连接构件彼此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能够深入到佩戴者的外耳道的外侧区域并且能够支撑在耳甲腔处。壳体200构造有容纳腔201,参考图1和图3,容纳腔201的开口由顶盖110封闭,从而通过相互连接的壳体200和顶盖 110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无线听音设备的声学模组的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能够根据用户的耳部定制,使得壳体200 的外部轮廓部分地匹配用户的外耳道和耳甲腔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能够深入到佩戴者的外耳道的外侧区域并且能够支撑在耳甲腔以及耳甲艇处。由此,在用户佩戴无线听音设备时,顶盖110位于无线听音设备的远离用户外耳道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还额外地匹配用户的耳甲艇或者耳甲艇的一部分。由此,无线听音设备不易掉落并且不会对用户的耳部造成局部压迫,提高佩戴舒适性。此外,由于定制的壳体 200相对用户的外耳道和耳甲腔的贴合程度高,因此无线听音设备的隔音效果好,尤其在用户专注听音的场景下,例如在欣赏音乐或者通话时,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噪音造成的干扰。
在一些将壳体200配置成定制壳体的实施例中,还能够在壳体200处构造将用户的外耳道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202。无线听音设备的通气管道202的一端可以位于壳体200的靠近外耳道的端部,通气管道202的另一端可以形成在壳体200的远离外耳道的端部,也可以形成在顶盖110 处。在用户佩戴无线听音设备时,可以通过通气管道202平衡用户的耳道与外界之间的气压,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因耳道内部压力提高引起的不适。此外,尤其在用户长时间佩戴无线听音设备时,由于用户耳道与外界连通,用户耳道还能够保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由非金属材料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包括ABS材料、PC材料、PET材料和陶瓷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由ABS材料、PC材料、PC/PET复合材料、ABS/PC 复合材料或者陶瓷构成。
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10构造有中央隆起部。中央隆起部包括面板部111和抬升部112。
面板部111基本呈平面状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部111在朝向声学模组的内表面处构造为平面,从而有利于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的操控装置的稳定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部111在背向声学模组的外表面处、也即无线听音设备的外表面构造为平面或者有轻微的弧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部111在背向声学模组的外表面处光滑构造或者构造有纹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面板部111在背向声学模组的外表面处的设计应当以不影响用户对操控装置的操作为前提。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面板部的方向观察,面板部呈大致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换言之,面板部111能够基本呈平面状延伸成大致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抬升部112环绕地连接在面板部111的外周处并且至少部分地沿与面板部111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朝壳体200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抬升部112能够沿与面板部111整体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朝向壳体200或朝向用户外耳道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抬升部112能够倾斜于与面板部 111整体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朝向壳体200或朝向用户外耳道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面板部111整体延伸方向的平面剖切顶盖110 的中央隆起部的剖视图内,抬升部112可以呈直线地、呈折线地和/或呈弧线地朝向壳体200或朝向用户外耳道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部111和抬升部112形成朝向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容纳槽,无线听音设备的声学模组中的充电装置、操控装置和天线(下文将详细描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容纳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顶盖110还构造有至少一个凸耳部113,凸耳部113布置在中央隆起部的外周处,其中,凸耳部113形成朝向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凹槽。声学模组中的元器件能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该凹槽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构造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凸耳部113。尤其在顶盖110构造有至少两个凸耳部的情况下,能够将声学模组中相同类型的元器件或者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分别布置在由不同凸耳部形成的凹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耳部以相对中央隆起部的一定间隔布置在中央隆起部的外周处,其中,尤其在从顶盖110的外侧观察,凸耳部113和中央隆起部形成顶盖110处的彼此独立的凸出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凸耳部113的侧面与中央隆起部的抬升部112不连续。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考图2,凸耳部113紧邻中央隆起部地形成在中央隆起部的外周处,其中,尤其在从顶盖110的外侧观察,凸耳部113和中央隆起部共同形成顶盖110处的整体的凸出结构,在此,凸耳部113的侧面与中央隆起部的抬升部1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6,顶盖110还构造有衔接部114,其中,衔接部114连接在抬升部112的与面板部111相对置的一端并且至少部分地在与面板部111相平行的平面中朝向壳体200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14构造为基本呈环形的板状区段,该环形的板状区段在此形成从由中央隆起部以及可能存在的凸耳部形成的凸出结构的靠近壳体200的边缘至壳体200的容纳腔201的开口边缘的连接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14构造为与面板部111相平行的环形板状区段。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14构造为略微呈锥状延伸的环形板状区段。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14至少在局部构造有起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垂直于面板部111的方向上,面板部 111的外表面相对抬升部112和衔接部114的连接部的距离H1为1~3mm、例如2mm。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手指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定位到面板部 111,有利于对操控装置精准地施力,减少或者避免了操控不当的可能性,从而减小对用户耳部的压迫,并且提高了无线听音设备的操控灵敏度。更进一步地,在距离H1的上述尺寸范围内,还能在按照常规顶盖材料厚度设计面板部的材料厚度的情况下,例如面板部厚度在0.5~1mm范围中,使得由中央隆起部形成具有合理深度的容纳槽。
从无线听音设备的外部观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凸耳部113和中央隆起部在垂直于面板部111的方向上的高度基本相同。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耳部和中央隆起部在垂直于面板部111的方向上的高度不相同,例如凸耳部的端面高度相对面板部111的高度更低,也即凸耳部113的端面相对面板部111更靠近壳体200。
从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观察,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中央隆起部形成的容纳槽的深度和由凸耳部形成的容纳槽的深度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隆起部相比凸耳部形成更深的容纳槽或者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中央隆起部形成的容纳槽的深度和由凸耳部形成的容纳槽的深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能够实施为一体式的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10的各个区段、例如面板部111和抬升部112以及可能存在的凸耳部113、可能存在的衔接部114在制造顶盖110的工艺步骤中一体成型,其中,衔接部114的外边缘能够通过切割修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顶盖110的各个区段、例如面板部111 和抬升部112以及可能存在的凸耳部113、可能存在的衔接部114中相邻的区间段之间可以设置圆角,从而各个区段之间可以光滑过渡,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无线听音设备的声学模组能够容纳在由壳体200和顶盖110共同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听音设备的声学模组包括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电池150、天线160、拾音装置181、182、扬声器190和集成有与上述各个元器件电连接的芯片的主板120。
在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听音设备,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天线 160和拾音装置181、182等需要与外界进行交互或者需要连通到外界的元器件在由壳体200和顶盖110共同形成的容纳空间中集成在顶盖110一侧。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听音设备的壳体200能够在一些实施例中构造为根据用户耳部定制的壳体,从而设计者无需针对不同用户的定制壳体分别调整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天线160和拾音装置181、182等元器件的位置,免去了额外的设计耗费。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参见图3和图5,无线听音设备的操控装置 130、充电装置140、天线16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中央隆起部形成的、基本在垂直于面板部的方向上朝向声学模组敞开的容纳槽中。在此,“至少部分地容纳”尤其指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天线160中的一者或者至少两者能够在垂直于面板部111的方向上延伸超出容纳槽。在此,可以理解是,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在面板部111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落入面板部111的范围内。在面板部111所在的平面内,例如在面板部111的朝向声学模组的内表面所在平面内,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8~16mm的范围中。在此,上述最小外接圆可以理解为:由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 140、和天线160各自在上述投影平面内的正投影共同组成的图案的外轮廓的最小外接圆。换言之,最小外接圆指的是在上述投影平面内,能够容纳由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各自的正投影共同组成的图案的外轮廓的最小的圆。在此,当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小于等于16mm时,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在顶盖110处的布局紧凑程度使得带有中央隆起部的顶盖110能够适配约70%用户的耳部,其中,“适配”在此尤其指在用户佩戴无线听音设备时,中央隆起部大致处于用户的耳甲腔或耳甲腔和耳甲艇的区域内,从而无线听音设备在用户耳部的支承得到优化。当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大于等于8mm时,能够在提供操控装置130的合理的操控面积以及实现充电装置140端侧布置的情况下实现天线160在声学模组的远离外耳道的最外侧的布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面板部111所在的平面内,操控装置 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 10~14mm的范围中。在此,当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小于等于14mm时,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在顶盖110处的布局紧凑程度使得带有中央隆起部的顶盖110能够适配约80%用户的耳部。当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大于等于10mm时,能够在提供操控装置130的足够的操控面积以及实现充电装置140端侧布置的情况下提高操作稳定性并且实现天线 160在声学模组的远离外耳道的最外侧的布置。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面板部111所在的平面内,操控装置 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 11~13mm的范围中。在此,当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小于等于13mm时,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在顶盖110处的布局紧凑程度使得带有中央隆起部的顶盖110能够适配约90%用户的耳部。当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大于等于11mm时,能够在保证操控装置130的足够的操作稳定性以及充电装置140端侧布置的情况下实现天线160在声学模组的远离外耳道的最外侧的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控装置130构造为触控板,由此相比机械式的按键开关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和科技感,减少需要用力按压按键带来的不适感。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板例如可以是通过手指等身体部位改变触控板上的触控单元的电阻或电容等参数来实现触摸控制的装置,其与机械旋钮或机械开关等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板通常并不产生可见的机械运动来实现对该触控板的操控。除了采用改变电阻或电容等参数的技术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触控技术,只要其能够在存在顶盖110、尤其面板部111的情况下,实现从无线听音设备的外侧对触控板的操作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充电装置被示出为充电针140。在这种情况下,面板部111构造有供充电针延伸穿过的通孔115。由此能够借助露出于面板部111的充电针的端部对无线听音设备进行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充电针140可以构造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柱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针可以构造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柱体,其中,柱体的横截面可以在整体上呈直线段、弧线段、折线段、曲线段等各种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充电针140在其纵向上呈直线延伸。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针在其纵向上呈延伸能够呈弧线和/或折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用作正极端子的至少一个充电针以及用作负极端子的至少一个充电针,其中,各个充电针可以在形状和/或尺寸上相同地或者不同地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充电针140由专用的支承构件、例如支承板支承,其中,支承构件能够实现同一极性(例如正极或负极)的充电针的电连接,从而成为充电时电流通路的组成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针由具有其他职能的构件、例如声学模组的主板来支承并且实现对相同极性充电针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针可以被刚性支承,例如固定安装在支承构件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针可以被弹性支承,例如以弹簧针(也即所谓的POGO PIN)的形式安装在支承构件处,从而在与充电座的触点相接触时接触更加稳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构件、例如前述的专用构件或者承担其他职能的构件均不参与本文中有关充电装置140的正投影的形状或尺寸的限定。因此,在充电装置构造有充电针的实施例中,在由图5示意性示出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的限定中,充电装置部分仅考虑充电针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面板部111的平面内,触控板130和充电针140的正投影部分地相重叠,从而实现在垂直面板部的方向上的紧凑的布局。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面板部111所在的平面内,充电针140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和触控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实现在平行于面板部的方向上的紧凑布置。例如,参见图3,触控板130构造有通孔,充电针中的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能够从其支承构件处起始,依次延伸穿过触控板130的通孔和面板部111处的通孔115。又例如,触控板在其边缘处构造有朝向触控板中心位置凹陷的凹槽,充电针中的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能够从其支承构件处起始,依次延伸穿过触控板130的凹槽和面板部111处的通孔1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板130不额外构造有供充电针穿过的镂空结构、例如通孔或凹槽,触控板130在此例如具有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充电针中的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能够从支承构件起始,延伸经过触控板的旁侧,再伸入到面板部111的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无线听音设备的天线布置在由中央隆起部形成的容纳槽的侧壁处,从而有利于提高无线听音设备的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构造为形成在容纳槽的侧壁处的金属线路。在此天线例如通过塑胶热融、激光镭雕等方式形成在容纳槽的侧壁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天线160构造为沿容纳槽的侧壁延伸的金属片。在此,天线160例如构造为呈弧形延伸的金属片。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天线的金属片例如能够被支承的在主板120上或者顶盖110 处。
无线听音设备还包括拾音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拾音装置包括布置在无线听音设备的外端部的两个麦克风181、18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拾音装置包括布置在无线听音设备的外端部的其他数量的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181、182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前述由凸耳部113形成的凹槽中。在此,在顶盖110处、尤其凸耳部113处构造用于连通麦克风的拾音孔和无线听音设备外界的麦克风通道116、11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能够如此设定麦克风181、182的位置,使得在面板部所在的平面中,凸耳部13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和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圆心的最大距离L在 8~12mm的范围中。在此,能够在声学模组的元器件在无线听音设备的外端部紧凑布置的情况下,保证天线的正常功能。
主板120与操控装置130、充电装置140、电池150、天线160、拾音装置、扬声器190电连接,并且主板120对以上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支承。各个元器件的电连接可以通过主板120上的印刷线路、引线、飞线、球形引脚等各种方式实现。无线听音设备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可以集成在主板120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主板120是硬性主板。在此,硬性主板例如可以布置在操控装置和电池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构造为折叠型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电池150布置在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空间的中间位置。在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空间中,扬声器190布置在靠近用户的外耳道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不对电池和扬声器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无线听音设备还可选地包括磁铁170,以在无线听音设备充电时促使无线听音设备与充电座稳定接触。
图7至图9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 400和顶盖310的构造,可以理解的是,无线听音设备的其他配置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图7至图9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400 构造有收缩部403,其中,收缩部403形成在壳体400的容纳腔401的边缘处。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参见图8,顶盖310没有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衔接部。在通过顶盖310封闭壳体400时,收缩部403至少部分地在与面板部311相平行的平面中朝向顶盖310的抬升部312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在垂直于面板部311的方向上,面板部 311的外表面相对抬升部312和收缩部114的连接部的距离H2为1~3mm。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手指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定位到面板部311,有利于对操控装置精准地施力,减少、甚至避免了操控不当的可能性,从而减小对用户耳部的压迫,并且提高了无线听音设备的操控灵敏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标记列表
110 顶盖
111 面板部
112 抬升部
113 凸耳部
114 衔接部
115 通孔
116 麦克风通道
117 麦克风通道
120 主板
130 操控装置
140 充电装置
150 电池
160 天线
170 磁铁
181 麦克风
182 麦克风
190 扬声器
200 壳体
201 容纳腔
202 通气管道
310 顶盖
311 面板部
312 抬升部
313 凸耳部
315 通孔
316 麦克风通道
317 麦克风通道
400 壳体
402 通气管道
403 收缩部
Claims (19)
1.一种无线听音设备,包括:
壳体(200,400),其能够放置在佩戴者的外耳道和耳甲腔处,
顶盖(110,310),其在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端部封闭所述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构造有中央隆起部,所述中央隆起部包括:
面板部(111,311),其基本呈平面状延伸,
抬升部(112,312),其环绕地连接在所述面板部(111,311)的外周处并且至少部分地沿与所述面板部(111,311)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向朝所述壳体延伸,
其中,所述面板部(111,311)和所述抬升部(112,312)形成朝向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容纳槽,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充电装置(140)、操控装置(130)和天线(16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
其中,在所述面板部(111,311)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装置(140)、所述操控装置(130)和所述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8~16mm的范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所述面板部(111,311)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装置(140)、所述操控装置(130)和所述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10~14mm的范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所述面板部(111,311)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装置(140)、所述操控装置(130)和所述天线(160)整体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D在11~13mm的范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面板部呈大致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操控装置(130)构造为触控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装置(140)包括充电针,并且所述面板部(111,311)构造有供所述充电针延伸穿过的通孔(115,3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111,311)的平面内,所述触控板的正投影和所述充电针的正投影部分地相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所述面板部(111,311)所在的平面内,所述充电针的正投影的最小外接圆和所述触控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天线(160)布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天线被构造为形成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处的金属线路或者被构造为沿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延伸的金属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顶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耳部(113,313),所述凸耳部布置在所述中央隆起部的外周处并且形成朝向所述无线听音设备的内部敞开的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所述面板部(111,311)所在的平面中,所述凸耳部(113,313)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最小外接圆的圆心的最大距离L在8~12mm的范围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顶盖(110)还构造有衔接部(114),其中,所述衔接部(114)连接在所述抬升部的与所述面板部相对置的一端并且至少部分地在与所述面板部相平行的平面中朝向所述壳体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的方向上,所述面板部的外表面相对所述抬升部和所述衔接部(114)的连接部的距离H1为1~3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壳体构造有收缩部,其中,所述收缩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401)的边缘处并且至少部分地在与所述面板部相平行的平面中朝向所述抬升部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的方向上,所述面板部的外表面相对所述抬升部和所述收缩部的连接部的距离H2为1~3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壳体是根据佩戴者的耳部定制的壳体(200,400),其中,所述壳体的外部轮廓至少部分地匹配佩戴者的外耳道和耳甲腔的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无线听音设备构造有用于将佩戴者的外耳道与外界连通的通气管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听音设备,其中,所述无线听音设备为无线耳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20246.4U CN217011145U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无线听音设备 |
EP23157704.0A EP4236356A3 (en) | 2022-02-28 | 2023-02-21 |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
JP2023000599U JP3241739U (ja) | 2022-02-28 | 2023-02-28 | 無線リスニングデバイス |
US18/175,744 US20230276164A1 (en) | 2022-02-28 | 2023-02-28 |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20246.4U CN217011145U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无线听音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11145U true CN217011145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9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20246.4U Active CN217011145U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无线听音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11145U (zh) |
-
2022
- 2022-02-28 CN CN202220420246.4U patent/CN2170111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96192U (zh) | Tws骨传导耳机 | |
US7756284B2 (en) | Hearing aid circuit with integrated switch and battery | |
KR101830397B1 (ko) | 이어버드들의 무선 페어링 및 케이스 | |
CN110636401B (zh) | 入耳式耳机 | |
CN115967885A (zh) | 耳机框体以及耳机 | |
US20230269512A1 (en) | Customized wireless earphone | |
US11606637B2 (en) | Wireless listening device | |
EP2456228A1 (en) |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317186B2 (en) | In-ear headphone | |
CN114631329A (zh) | 声音输出设备 | |
JP3241739U (ja) | 無線リスニングデバイス | |
CN217011145U (zh) | 无线听音设备 | |
CN211930858U (zh) |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 |
CN217388954U (zh) | 无线听音设备 | |
US20230269511A1 (en) | In-ear wearable device and panel assembly thereof | |
CN217011146U (zh) | 无线听音设备 | |
CN218648925U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CN209767781U (zh) | 基于人体工学设计的耳道式蓝牙耳机 | |
CN216721574U (zh) | 助听器充电盒和助听器组件 | |
CN215734764U (zh) | 一种tws耳机 | |
CN219761285U (zh) | 一种耳挂开放式蓝牙耳机 | |
CN221177709U (zh) | 一种耳挂式对讲机 | |
CN217741885U (zh) | 无线耳机和耳机套件 | |
CN221728485U (zh) | 一种耳机组件和游戏耳机 | |
EP4061013B1 (en) | Completely-in-canal hearing ai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