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4111U - 强光激光电筒 - Google Patents

强光激光电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4111U
CN217004111U CN202220863262.0U CN202220863262U CN217004111U CN 217004111 U CN217004111 U CN 217004111U CN 202220863262 U CN202220863262 U CN 202220863262U CN 217004111 U CN217004111 U CN 217004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light source
laser
laser torch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32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金强
胡兴
张文华
刘共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Shangwei Photo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Seva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Shangwei Photo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Sev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Shangwei Photo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Seva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32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4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4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4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强光激光电筒,强光激光电筒包括供电部及安装在供电部端部的光源部,供电部内部具有电源,光源部包括:本体,本体的端部与供电部连接,本体内部设置有聚光罩;激光发射部,激光发射部安装在本体内,激光发射部与电源电连接,激光发射部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内;LED光源发射部,LED光源发射部安装在本体内,并与电源电连接,LED光源发射部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内;第一散热部,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本体的外壁上;在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时,可以通过LED光源发射部提供更亮的LED光来进行照明,还可以将通过激光发射部发射出激光,可以将明电筒当作激光发射器使用,实现了强光激光电筒的一灯多用的功能。

Description

强光激光电筒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强光激光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简称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之一,一个典型的电筒有一个经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筒大多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进行照明,LED可以用较少的电量但散发出更强的光源,因此它比传统灯泡更省电。这类的手电筒有较长的电池寿命,有的可达数百个小时。
但是,现有的大功率电筒散热结构复杂,产品成本较高,普通电筒的散热面积小,功率做不大,亮度不够,同时不具备一灯多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光激光电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结构复杂,产品成本较高,普通电筒的散热面积小,功率做不大,亮度不够,同时不具备一灯多用的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光激光电筒,强光激光电筒包括供电部及安装在供电部端部的光源部,供电部内部具有电源,光源部包括:本体,本体的端部与供电部连接,本体内部设置有聚光罩;激光发射部,激光发射部安装在本体内,激光发射部与电源电连接,激光发射部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内;LED光源发射部,LED光源发射部安装在本体内,LED光源发射部与电源电连接,LED光源发射部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内;第一散热部,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本体的外壁上。
可选地,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沿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散热槽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槽沿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本体内部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在本体的远离供电部的一端形成开口,聚光罩安装在安装腔中,开口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的侧壁与安装腔的侧壁之间的过渡处形成环形台阶,光源部还包括透光镜片,透光镜片卡设在第一环形槽中,环形台阶与透光镜片之间设置有防水圈。
可选地,光源部还包括灯头盖,灯头盖安装在开口中,开口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位于第一环形槽的远离聚光罩的一侧,灯头盖安装在第二环形槽中。
可选地,LED光源发射部包括灯板,灯板贴靠固定在安装腔的底壁上,灯板与安装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硅胶导热层。
可选地,强光激光电筒还包括第二散热部,第二散热部设置在供电部的外壁上。
可选地,第二散热部包括多个第二散热槽,第二散热槽沿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散热槽沿供电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二散热部还包括第三散热槽,第三散热槽具有与第二散热槽平行的第一散热段,及与第一散热段呈预设夹角的第二散热段。
可选地,供电部包括筒体,电源安装在筒体内,强光激光电筒还包括开关部,开关部安装在筒体上,开关部包括按钮、控制板及位于按钮与控制板之间的开关压片,控制板与电源电连接,激光发射部与LED光源发射部均与控制板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强光激光电筒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包括:供电部和安装在供电部端部的光源部,其中供电部内部具有可充电的电源,通过供电部内部设置的电源,可以在光源部工作时为光源部提供电力;光源部包括:本体、激光发射部、LED光源发射部和第一散热部,其中本体的端部与供电部连接,并且本体内部设置有聚光罩,通过本体内部设置的聚光罩可以聚集LED光源发射部发出的LED光,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亮度,激光发射部和LED光源发射部均安装在本体内部,并且激光发射部和LED光源发射部的发射端均位于聚光罩的内部,同时激光发射部和LED光源发射部均与电源部电连接,通过电源部可以供给激光发射部和LED光源发射部工作时所需的电力,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本体的外壁上,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部可以有效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光源部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来提高强光激光电筒亮度,同时也可以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时,因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同时设置有激光发射部和LED光源发射部,不但可以通过LED光源发射部提供更亮的LED光来进行照明,而且还可以将通过激光发射部发射出激光,可以将明电筒当作激光发射器使用,实现了强光激光电筒的一灯多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筒体的强光激光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部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供电部;11、电源;12、筒体;121、第二散热槽;122、第三散热槽;1221、第一散热段;1222、第二散热段;13、开关部;131、按钮;132、控制板;133、开关压片;20、光源部;21、本体;211、聚光罩;212、安装腔;213、开口;2131、第一环形槽;2132、第二环形槽;214、环形台阶;22、激光发射部;23、LED光源发射部;231、灯板;24、第一散热槽;25、透光镜片;26、防水圈;27、灯头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手电筒,简称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之一,一个典型的电筒有一个经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筒大多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进行照明,LED可以用较少的电量但散发出更强的光源,因此它比传统灯泡更省电。这类的手电筒有较长的电池寿命,有的可达数百个小时。但是,现有的大功率电筒散热结构复杂,产品成本较高,普通电筒的散热面积小,功率做不大,亮度不够,同时不具备一灯多用的功能。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光激光电筒,强光激光电筒包括供电部10及安装在供电部10端部的光源部20,供电部10内部具有电源11,光源部20包括:本体21、激光发射部22、LED光源发射部23和第一散热部,其中本体21的端部与供电部10连接,本体21内部设置有聚光罩211;激光发射部22安装在本体21内,激光发射部22与电源11电连接,激光发射部22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211内;LED光源发射部23安装在本体21内,LED光源发射部23与电源11电连接,LED光源发射部23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211内;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本体21的外壁上。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部可以有效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光源部20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在提高强光激光电筒亮度的同时,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强光激光电筒的使用寿命;上述聚光罩为反光杯,反光杯上设置有让位孔,在激光发射部22工作时,首先位于反光杯内部的激光发射部22的发射端发出激光,然后激光穿过让位孔从强光激光电筒内部向外射出,上述供电部10内部设置的电源11为可充电电源,具体来说可以是可充电的锂电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可充电的电池;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有激光发射和LED光源照明两种使用模式,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在激光发射模式下工作时,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供电部10内部的可充电电源11,为安装在本体21内且与电源11电连接的激光发射部22直接供电,激光发射部22得到供电部10内部的电源11所提供的电力后,通过位于聚光罩211内的激光发射部22的发射端将激光发射到强光激光电筒的外部;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在LED光源照明模式下工作时,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供电部10内部的可充电电源11,为安装在本体21内且与电源11电连接的LED光源发射部23直接供电,LED光源发射部23得到供电部10内部的电源11所提供的电力后,通过位于聚光罩211内的LED光源发射部23的发射端将LED光发射到强光激光电筒的外部;因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同时设置有激光发射部22和LED光源发射部23,不但可以通过LED光源发射部23提供更亮的LED光来进行照明,而且还可以将通过激光发射部22发射出激光,可以将明电筒当作激光发射器使用,实现了强光激光电筒的一灯多用的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激光发射部22还可以是紫外线光源发射部,紫外线光源发射部安装在本体21内,紫外线光源发射部与电源11电连接,紫外线光源发射部的发射端位于聚光罩211内,在本实施例的紫外线光源发射部工作时,首先通过供电部10内部的电源11,为安装在本体21内且与电源11电连接的紫外线光源发射部直接供电,紫外线光源发射部得到供电部10内部的可充电电源11所提供的电力后,通过位于聚光罩211内的紫外线光源发射部的发射端将紫外线光发射到强光激光电筒的外部;
参见图5所示,为了有效的提高第一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槽24,第一散热槽24沿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在第一散热部上设置第一散热槽24,有效的增大了第一散热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从而提高LED光源发射部23的照明亮度,同时也可以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散热部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槽24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槽24沿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将多个第一散热槽24沿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散热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从而提高LED光源发射部23的照明亮度,同时也可以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部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凸筋,第一散热凸筋沿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散热凸筋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凸筋沿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将多个第一散热凸筋沿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散热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从而提高LED光源发射部23的照明亮度,同时也可以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
在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槽24和第一散热凸筋,第一散热槽24和第一散热凸筋沿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散热槽24和第一散热凸筋均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散热槽24和第一散热凸筋沿本体21的周向交错的间隔设置,通过将多个第一散热槽24和多个第一散热凸筋沿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效的增大了第一散热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从而提高LED光源发射部23的照明亮度,同时也可以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
参见图3至图5所示,为了有效的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照明效果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本体21内部具有安装腔212,安装腔212在本体21的远离供电部10的一端形成开口213,聚光罩211安装在安装腔212中,开口213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31,第一环形槽2131的侧壁与安装腔212的侧壁之间的过渡处形成环形台阶214,光源部20还包括透光镜片25,透光镜片25卡设在第一环形槽2131中,环形台阶214与透光镜片25之间设置有防水圈26。通过安装在安装腔212中的聚光罩211可以使强光激光电筒在处于LED光源照明的状态下,可以有效的聚集LED光,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同时通过透光镜片25和防水圈26的共同作用,可以在安装腔212内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能够有效的阻止外界的水、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强光激光电筒的内部,避免了因灯头进水而导致的强光激光电筒失效,有效的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照明效果和使用寿命。
参见图3至图5所示,为了将有效的对透光镜片25进行固定,同时使透光镜片25紧贴防水圈26,从而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光源部20还包括灯头盖27,灯头盖27安装在开口213中,开口213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132,第二环形槽2132位于第一环形槽2131的远离聚光罩211的一侧,灯头盖27安装在第二环形槽2132中。在通过在开口213内壁设置的第二环形槽2132将灯头盖27安装在第二环形槽2132中后,灯头盖27的接近聚光罩211的一端,将透光镜片25紧紧的压在第一环形槽2131内,并使透光镜片25紧贴防水圈26,在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对透光镜片25进行固定。
参见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将灯板231上散发的热量传递到强光激光电筒的本体21的外壁上的第一散热部上,本实施例中的LED光源发射部23包括灯板231,灯板231贴靠固定在安装腔212的底壁上,灯板231与安装腔21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硅胶导热层。通过在灯板231与安装腔212的底壁之间设置硅胶导热层,可以有效的将强光激光电筒工作时灯板231上散发的热量传递到强光激光电筒的本体21上,进而传递到强光激光电筒的本体21的外壁上的第一散热部上,从而通过第一散热部将强光激光电筒工作时灯板231上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空间当中,使工作时的强光激光电筒的灯板231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
参见图1所示,为了保证供电部10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的强光激光电筒还包括第二散热部,第二散热部设置在供电部10的外壁上。通过在供电部10的外壁上设置第二散热部,可以有效的将供电部1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部空间当中,避免因散热不良,导致电源11温度过高,从则造成电源11失效,使强光激光电筒报废。
参见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从而保证供电部10的正常工作,第二散热部包括多个第二散热槽121。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散热槽121沿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散热槽121沿供电部10的周向间隔设置。
参见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散热部的散热效果,从而保证供电部10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散热部还包括第三散热槽122,第三散热槽122具有与第二散热槽121平行的第一散热段1221,及与第一散热段1221呈预设夹角的第二散热段1222。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供电部10包括筒体12,电源11安装在筒体12内,强光激光电筒还包括开关部13,开关部13安装在筒体12上,开关部13包括按钮131、控制板132及位于按钮131与控制板132之间的开关压片133,控制板132与电源11电连接,激光发射部22与LED光源发射部23均与控制板132电连接。开关部13可以实现对激光发射部及LED光源发射部的控制,从而实现激光单独照射、LED光单独照射、激光与LED光均照射的多种工作模式。
为了使光源部20和供电部10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光源部20的本体21及供电部10的筒体12的材料是有良好导热性的,其材料可以是铝合金、铜、不锈钢等具有较好的导热性的材料。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供电部10和安装在供电部10端部的光源部20,其中供电部10内部具有可充电的电源11,通过供电部10内部设置的电源11,可以在光源部20工作时为光源部20提供电力;光源部20包括:本体21、激光发射部22、LED光源发射部23和第一散热部,其中本体21的端部与供电部10连接,并且本体21内部设置有聚光罩211,通过本体21内部设置的聚光罩211可以聚集LED光源发射部23发出的LED光,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亮度,激光发射部22和LED光源发射部23均安装在本体21内部,并且激光发射部22和LED光源发射部23的发射端均位于聚光罩211的内部,同时激光发射部22和LED光源发射部23均与电源11部电连接,通过电源11部可以供给激光发射部22和LED光源发射部23工作时所需的电力,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本体21的外壁上,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部可以有效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光源部20的散热效果,使强光激光电筒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LED光源来提高强光激光电筒亮度,同时也可以避免LED光源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光衰现象,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强光激光电筒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时,因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强光激光电筒同时设置有激光发射部22和LED光源发射部23,不但可以通过LED光源发射部23提供更亮的LED光来进行照明,而且还可以将通过激光发射部22发射出激光,可以将明电筒当作激光发射器使用,实现了强光激光电筒的一灯多用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光激光电筒包括供电部(10)及安装在所述供电部(10)端部的光源部(20),所述供电部(10)内部具有电源(11),所述光源部(20)包括:
本体(21),所述本体(21)的端部与所述供电部(10)连接,所述本体(21)内部设置有聚光罩(211);
激光发射部(22),所述激光发射部(22)安装在所述本体(21)内,所述激光发射部(22)与所述电源(11)电连接,所述激光发射部(22)的发射端位于所述聚光罩(211)内;
LED光源发射部(23),所述LED光源发射部(23)安装在所述本体(21)内,所述LED光源发射部(23)与所述电源(11)电连接,所述LED光源发射部(23)的发射端位于所述聚光罩(211)内;
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所述本体(21)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槽(24),所述第一散热槽(24)沿所述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2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槽(24)沿所述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1)内部具有安装腔(212),所述安装腔(212)在所述本体(21)的远离所述供电部(10)的一端形成开口(213),所述聚光罩(211)安装在所述安装腔(212)中,所述开口(213)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31),所述第一环形槽(2131)的侧壁与所述安装腔(212)的侧壁之间的过渡处形成环形台阶(214),所述光源部(20)还包括透光镜片(25),所述透光镜片(25)卡设在所述第一环形槽(2131)中,所述环形台阶(214)与所述透光镜片(25)之间设置有防水圈(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20)还包括灯头盖(27),所述灯头盖(27)安装在所述开口(213)中,所述开口(213)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132),所述第二环形槽(2132)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2131)的远离所述聚光罩(211)的一侧,所述灯头盖(27)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槽(2132)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发射部(23)包括灯板(231),所述灯板(231)贴靠固定在所述安装腔(212)的底壁上,所述灯板(231)与所述安装腔(21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硅胶导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光激光电筒还包括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在所述供电部(10)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多个第二散热槽(121),所述第二散热槽(121)沿所述强光激光电筒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槽(121)沿所述供电部(10)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还包括第三散热槽(122),所述第三散热槽(122)具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槽(121)平行的第一散热段(1221),及与所述第一散热段(1221)呈预设夹角的第二散热段(12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光激光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10)包括筒体(12),所述电源(11)安装在所述筒体(12)内,所述强光激光电筒还包括开关部(13),所述开关部(13)安装在所述筒体(12)上,所述开关部(13)包括按钮(131)、控制板(132)及位于所述按钮(131)与所述控制板(132)之间的开关压片(133),所述控制板(132)与所述电源(11)电连接,所述激光发射部(22)与所述LED光源发射部(23)均与所述控制板(132)电连接。
CN202220863262.0U 2022-04-14 2022-04-14 强光激光电筒 Active CN217004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3262.0U CN217004111U (zh) 2022-04-14 2022-04-14 强光激光电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3262.0U CN217004111U (zh) 2022-04-14 2022-04-14 强光激光电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4111U true CN217004111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3262.0U Active CN217004111U (zh) 2022-04-14 2022-04-14 强光激光电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4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3423B2 (ja) 照明装置
CN102725579B (zh) 光源装置
CN217004111U (zh) 强光激光电筒
CN110925614A (zh) 便捷替换式led灯具
CN202484612U (zh) 带散热装置的led手电筒
CN211260415U (zh) 一种带有激光一体结构的led户外手电
CN211260410U (zh) 一种工矿防爆手电筒
CN201059468Y (zh) 节能聚光灯具
JP3121905U (ja) 防水照明装置
CN217004091U (zh) Led灯泡
CN214663781U (zh) 便于安装发光灯板的插拔灯
CN219453873U (zh) 一种潜水照明设备
CN216844375U (zh) 一种led吸顶射灯
KR20130014309A (ko) 발광 장치
CN215215804U (zh) 手持信号灯具
CN218883923U (zh) 一种分体式散热灯具
CN217153882U (zh) 一种强光搜索灯
KR101245843B1 (ko) Led 전구
CN113007621B (zh) 手电筒
CN21945387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条形灯铝型材
CN219367510U (zh) 一种手电筒
KR20110085525A (ko) 매입등의 설치구조
CN218441887U (zh) 一种夜光手电筒
CN212644362U (zh) 一种灯头可旋转的感应照明灯具
CN212005249U (zh) 一种新型led灯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