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5308U - 折叠盒 - Google Patents

折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5308U
CN216995308U CN202220687446.6U CN202220687446U CN216995308U CN 216995308 U CN216995308 U CN 216995308U CN 202220687446 U CN202220687446 U CN 202220687446U CN 216995308 U CN216995308 U CN 216995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wall
cover plate
folding edge
box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74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镇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6874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5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5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5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盒,包括前盒壁、后盒壁、左盒壁、右盒壁、盒底板和盒盖板,盒盖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两半部分,其中左盖板和左盒壁形成可转动连接,右盖板和右盒壁形成可转动连接,左盖板还可转动连接有左盖板折边,右盖板还可转动连接有右盖板折边,前盒壁和后盒壁之间的纵向距离小于侧盒壁的纵向长度;左盖板折边、右盖板折边开设有供前盒壁、后盒壁嵌入的折边缺口,前盒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嵌入的前盒壁缺口,后盒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嵌入的后盒壁缺口;在组装成为三维立体形态后,盖板折边与主盒壁垂直交叉。本实用新型在展平形态和三维立体形态之间的演变步骤简单,另外不必设置魔术贴、纽扣等连接构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折叠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仓储、运输等非使用状态可以折叠起来的折叠盒。
背景技术
传统包装盒在使用、仓储、运输过程是以三维立体形态出现的,盒体在运输、储存、销售或闲置等非使用状态下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耗费运输和储藏成本 。另外,中空的盒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由于外力的意外碰撞、挤压而损坏。后来,人们设计了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展平的包装盒,行内又称折叠盒,例如中国专利ZL 200520067264.5公开的折叠盒,该折叠盒的各面侧壁分别与盒底通过折痕线可转动连接,在每相邻两面侧壁中,其中第一面侧壁增设折边,折边与第一面侧壁可折叠连接,第一面侧壁的折边与第二面侧壁之间利用纽扣或魔术贴活动连接,这样,在仓储或运输等非使用状态下,可将纽扣或魔术贴解开,从而将各面侧壁及折边展平至与底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实现整个盒体展平。但现有上述折叠盒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需要增设魔术贴、纽扣等连接构件,这无疑增加成本,另外也使得盒体在展平形态和三维立体形态相互之间的演变步骤复杂;
二、盒盖无法与盒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因而收藏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折叠盒, 它在展平形态和三维立体形态相互之间的演变步骤简单,另外不必设置魔术贴、纽扣等连接构件,降低成本。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折叠盒,包括前盒壁、后盒壁、左盒壁、右盒壁、盒底板和盒盖板,左盒壁、右盒壁分别和盒底板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前盒壁、后盒壁也分别和盒底板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前盒壁和后盒壁统称为主盒壁,左盒壁和右盒壁统称为侧盒壁;其特征在于,盒盖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两半部分,其中左盖板和左盒壁形成可转动连接,右盖板和右盒壁形成可转动连接,左盖板还可转动连接有左盖板折边,右盖板还可转动连接有右盖板折边,左盖板折边和右盖板折边统称为盖板折边;前盒壁的底沿和盒底板的前沿之间错开有一段纵向距离,后盒壁的底沿和盒底板的后沿之间错开有一段纵向距离,前盒壁和后盒壁之间的纵向距离小于侧盒壁的纵向长度;
左盖板折边的前端段开设有供前盒壁嵌入的左前折边缺口,左盖板折边的后端段开设有供后盒壁嵌入的左后折边缺口,右盖板折边的前端段开设有供前盒壁嵌入的右前折边缺口,右盖板折边的后端段开设有供后盒壁嵌入的右后折边缺口;前盒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嵌入的前盒壁缺口,后盒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嵌入的后盒壁缺口,前盒壁缺口位于前盒壁的横向中间位置,后盒壁缺口位于后盒壁的横向中间位置;
在盒盖板盖合状态下,前盒壁缺口和后盒壁缺口朝向上方,各折边缺口朝向下方,盖板折边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侧盒壁所在的平面,左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等于右盖板折边的的竖向尺寸,各折边缺口的竖向深度小于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前盒壁缺口和后盒壁缺口的竖向深度也小于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盖板折边和主盒壁形成垂直交叉;左盖板折边和右盖板折边的前部嵌入前盒壁缺口,左盖板折边和右盖板折边的后部嵌入后盒壁缺口,前盒壁中央部位嵌入左前折边缺口和右前折边缺口,后盒壁中央部位嵌入左后折边缺口和右后折边缺口。
较好的是,在前盒壁的底沿和后盒壁的底沿之间还连接有内层底板,内层底板的下表面与盒底板上表面固定粘紧在一起,内层底板的纵向尺寸小于盒底板的纵向尺寸,前盒壁与内层底板形成可转动连接,后盒壁也与内层底板形成可转动连接,由此就使得前盒壁、后盒壁分别和盒底板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成为三维立体形态后,盖板折边与主盒壁垂直交叉并且利用缺口形成卡接(两者各自嵌入对方),因而可使盒盖与盒壁形成相对紧固的连接关系,也就是使盒盖板盖紧;并且主盒壁受到折边缺口的限制而不能前后摆动,而侧盒壁受到主盒壁侧边沿以及盖板折边的限制也不能左右摆动,因而使整个盒体的结构体系紧固,不易变形,不会松垮。
二、本实用新型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将盖板折边从盒壁缺口中脱出,将侧盒壁向外翻转到水平状态,进一步将左盖板、右盖板、盖板折边摊平并翻转到水平状态,最后将前盒壁、后盒壁翻转到水平状态,整体就演变为展平状态,进而可以多个叠置在一起,因此仓储、运输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空间,节省成本。
三、盒体在展平形态和三维立体形态相互之间的演变步骤简单,另外不必设置魔术贴、纽扣等连接构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具体实施例将右盖板折边从盒壁缺口中脱出并展平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3是将图2中的左盖板折边从盒壁缺口中脱出之后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盒体展平为接近水平状态时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5是主盒壁和盒盖折边互相垂直交叉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折叠盒,包括前盒壁1、后盒壁2、左盒壁3、右盒壁4、盒底板9和盒盖板,左盒壁3、右盒壁4分别和盒底板9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前盒壁1、后盒壁2也分别和盒底板9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前盒壁1和后盒壁2统称为主盒壁,左盒壁3和右盒壁4统称为侧盒壁;盒盖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盖板5和右盖板6两半部分,其中左盖板5和左盒壁3形成可转动连接,右盖板6和右盒壁4形成可转动连接,左盖板5还可转动连接有左盖板折边7,右盖板6还可转动连接有右盖板折边8,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统称为盖板折边;前盒壁1的底沿(如图4中AB线段所示)和盒底板9的前沿(图4中CD线段所示)之间错开有一段纵向距离,后盒壁2的底沿(如图4中EF线段所示)和盒底板9的后沿(如图4中GK线段所示)之间错开有一段纵向距离,前盒壁1和后盒壁2之间的纵向距离(相当于图4中AE之间距离)小于侧盒壁(即左盒壁3和右盒壁4)的纵向长度(相当于图4中CG之间距离)。在前盒壁1的底沿和后盒壁2的底沿之间还连接有内层底板10,内层底板1的纵向尺寸(相当于图4中AE距离)小于盒底板9(相当于图4中CG距离)的纵向尺寸,内层底板10的下表面与盒底板9上表面固定粘紧在一起(因此内层底板10和盒底板9可以看成为一体),前盒壁1与内层底板10形成可转动连接,后盒壁2也与内层底板10形成可转动连接,由此就使得前盒壁1、后盒壁2分别和盒底板9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上述各构件均采用厚纸板制作。
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左盖板折边7的前端段开设有供前盒壁1嵌入的左前折边缺口71,左盖板折边7的后端段开设有供后盒壁2嵌入的左后折边缺口72,右盖板折边8的前端段开设有供前盒壁1嵌入的右前折边缺口81,右盖板折边8的后端段开设有供后盒壁2嵌入的右后折边缺口82,前盒壁1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包括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嵌入的前盒壁缺口11,后盒壁2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包括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嵌入的后盒壁缺口21,前盒壁缺口11位于前盒壁1的横向中间位置,后盒壁缺口21位于后盒壁2的横向中间位置;
图1、图5所示,在盒盖板盖合状态下,盖板折边(包括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侧盒壁(包括左盒壁3和盒壁4)所在的平面,左盖板折边7的的竖向尺寸(如图5中尺寸线h所示)等于右盖板折边8的竖向尺寸,各折边缺口(包括左前折边缺口71、左后折边缺口72、右前折边缺口81、右后折边缺口82)朝向下方,前盒壁缺口11和后盒壁缺口21朝向上方,各折边缺口的竖向深度(例如图5中MN距离)小于盖板折边(包括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的竖向尺寸(例如图5中h所示距离),前盒壁缺口11和后盒壁缺口12的竖向深度(例如图5中RS距离)也小于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例如图5中h所示距离);盖板折边和主盒壁形成垂直交叉;具体地说,左盖板折边7分别和前盒壁1和后盒壁2形成垂直交叉,右盖板折边8分别和前盒壁1和后盒壁2形成垂直交叉,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的前部嵌入前盒壁缺口11,左盖板折边7和右盖板折边8的后部嵌入后盒壁缺口21,前盒壁1中央部位嵌入左前折边缺口71和右前折边缺口81,后盒壁2中央部位嵌入左后折边缺口72和右后折边缺口82。
在前盒壁1的底沿和后盒壁2的底沿之间还连接有内层底板10,内层底板10的下表面与盒底板9上表面固定粘紧在一起,内层底板1的纵向尺寸(相当于图4中AE距离)小于盒底板9(相当于图4中CG距离)的纵向尺寸,前盒壁1与内层底板10形成可转动连接,后盒壁2也与内层底板10形成可转动连接,由此就使得前盒壁1、后盒壁2分别和盒底板9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
上述实施例在组装成为三维立体形态后,盖板折边与主盒壁垂直交叉并且利用缺口形成卡接(两者各自嵌入对方),因而可使盒盖与盒壁形成相对紧固的连接关系,相当于将盒盖板盖紧;并且前盒壁1受到左前折边缺口71和右前折边缺口81的限制而不能前后摆动,前盒壁2受到左后折边缺口72和右后折边缺口82的限制而不能前后摆动,而左盒壁3受到前盒壁1左边沿、后盒壁2左边沿以及左盖板折边7、左盒盖5的限制不能左右摆动,右盒壁4受到前盒壁1右边沿、后盒壁2右边沿以及右盖板折边8、右盒盖6的限制不能左右摆动,因此使整个盒体的结构体系紧固,不易变形,不会松垮。
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将右盖板折边8从盒壁缺口(包括前盒壁缺口11和后盒壁缺口12)中脱出,将右盒壁4向外翻转到水平状态,进一步将右盖板6、右盖板折边8摊平并翻转到水平状态,如图2所示,同样的,将左盖板折边7也从盒壁缺口(包括前盒壁缺口11和后盒壁缺口12)中脱出,将左盒壁3向外翻转到水平状态,进一步将左盖板5、左盖板折边7摊平并翻转到水平状态,如图3所示,最后将前盒壁1、后盒壁2翻转到水平状态,如图4所示,整体就演变为展平状态。当需要使用时的组装过程与拆开的过程相反。

Claims (2)

1.一种折叠盒,包括前盒壁、后盒壁、左盒壁、右盒壁、盒底板和盒盖板,左盒壁、右盒壁分别和盒底板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前盒壁、后盒壁也分别和盒底板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前盒壁和后盒壁统称为主盒壁,左盒壁和右盒壁统称为侧盒壁;其特征在于:盒盖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两半部分,其中左盖板和左盒壁形成可转动连接,右盖板和右盒壁形成可转动连接,左盖板还可转动连接有左盖板折边,右盖板还可转动连接有右盖板折边,左盖板折边和右盖板折边统称为盖板折边;前盒壁的底沿和盒底板的前沿之间错开有一段纵向距离,后盒壁的底沿和盒底板的后沿之间错开有一段纵向距离,前盒壁和后盒壁之间的纵向距离小于侧盒壁的纵向长度;
左盖板折边的前端段开设有供前盒壁嵌入的左前折边缺口,左盖板折边的后端段开设有供后盒壁嵌入的左后折边缺口,右盖板折边的前端段开设有供前盒壁嵌入的右前折边缺口,右盖板折边的后端段开设有供后盒壁嵌入的右后折边缺口;前盒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嵌入的前盒壁缺口,后盒壁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供盖板折边嵌入的后盒壁缺口,前盒壁缺口位于前盒壁的横向中间位置,后盒壁缺口位于后盒壁的横向中间位置;
在盒盖板盖合状态下,前盒壁缺口和后盒壁缺口朝向上方,各折边缺口朝向下方,盖板折边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侧盒壁所在的平面,左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等于右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各折边缺口的竖向深度小于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前盒壁缺口和后盒壁缺口的竖向深度也小于盖板折边的竖向尺寸;盖板折边和主盒壁形成垂直交叉;左盖板折边和右盖板折边的前部嵌入前盒壁缺口,左盖板折边和右盖板折边的后部嵌入后盒壁缺口,前盒壁中央部位嵌入左前折边缺口和右前折边缺口,后盒壁中央部位嵌入左后折边缺口和右后折边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其特征在于:在前盒壁的底沿和后盒壁的底沿之间还连接有内层底板,内层底板的下表面与盒底板上表面固定粘紧在一起,内层底板的纵向尺寸小于盒底板的纵向尺寸,前盒壁与内层底板形成可转动连接,后盒壁也与内层底板形成可转动连接。
CN202220687446.6U 2022-03-28 2022-03-28 折叠盒 Active CN216995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7446.6U CN216995308U (zh) 2022-03-28 2022-03-28 折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7446.6U CN216995308U (zh) 2022-03-28 2022-03-28 折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5308U true CN216995308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7446.6U Active CN216995308U (zh) 2022-03-28 2022-03-28 折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5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7184B2 (en) Foldable paper box
CN216995308U (zh) 折叠盒
US20060124710A1 (en) Structurally strong paper box
TW202028069A (zh) 可快速組立的容置盒
CN202080494U (zh) 折叠纸盒
CN206395048U (zh) 一种一片式敞口包装盒
CN212829634U (zh) 便于组装的保险杠用包装箱
CN205952534U (zh) 一种可套叠的包装盒
KR102286540B1 (ko) 이중 잠금 구조가 구비된 친환경 포장 박스
CN201371979Y (zh) 快易组装包装盒
CN209306184U (zh) 改良的包装结构
CN111137528A (zh) 一种抽拉展示包装盒结构
CN205916456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0503581U (zh) 一种可展示可打平七面磁铁折盒
CN214029583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5591265U (zh) 一种瓦楞纸包装盒
CN210192196U (zh) 一种可折叠成三种结构的包装盒
CN207433999U (zh) 包装纸托
CN218056105U (zh) 一种可折叠中空板箱
CN216186787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包装箱
CN219619602U (zh) 一种带展示板的纸盒包装结构
JP2009154890A (ja) 紙箱
CN211167765U (zh) 包装盒
CN215476323U (zh) 基于纸箱生产的可拆分式存储盒
CN212099735U (zh) 一种抽拉展示包装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