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5102U -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5102U
CN216985102U CN202220034155.7U CN202220034155U CN216985102U CN 216985102 U CN216985102 U CN 216985102U CN 202220034155 U CN202220034155 U CN 202220034155U CN 216985102 U CN216985102 U CN 21698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ixing
axis
fixture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41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峰
耿林丹
王鹏程
任栋
光亮
康博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0341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5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包括主固定物和辅助固定物;所述辅助固定物包括位于主固定物近端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在所述主固定物近端设置用于分别容纳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垂直中心线与主固定物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相对主固定物轴线对称设置;主固定物、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设置排列方式保证了中心性固定和多平面固定,增强主固定物和辅助固定物的支撑稳定性,最大限度接近自然重建,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固定和愈后具有极大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的低能量损伤和年轻患者的高能量损伤,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主要的内固定方式一是DHS动力髋螺钉系统,其力学稳定性较好,但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且手术时间长;另一种三枚空心钉内固定,属于微创术式,但力学稳定性欠佳,术后不能尽早下地,康复时间较长;还有利用FNS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进行内固定,FNS相较于DHS操作简单,切口更小,对骨质造成的创伤小,内固定占位小,更适合股骨颈直径小的患者;与三枚空心钉固定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力学强度;但是在使用FNS进行内固定时,仍然需要切口,医护人员需要切开指定小口先暴露出骨头后再在骨头上进行固定。一旦有切口,就很容易发生伤口感染,伤口恢复慢等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切口愈合速度慢,更是显著增加了伤口带来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髓内钉系统来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包括主固定物和辅助固定物;所述辅助固定物包括位于主固定物近端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在所述主固定物近端设置用于容纳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贯穿孔,用于容纳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贯穿孔和用于容纳第三固定件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垂直中心线与主固定物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相对主固定物轴线对称设置;主固定物、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设置排列方式保证了中心性固定和多平面固定,增强主固定物和辅助固定物的支撑稳定性,最大限度接近自然重建,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固定和愈后具有极大意义。通过此种方式将主固定物拧入股骨内部,利用临床上的医学辅助设备拧入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对股骨颈骨折实现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对称设置;此种中心对称的设置有效实现中心性固定,保证固定稳定性。
进一步,在前视状态下,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重合,但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与第一固定件的投影不重合;在上视状态下,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不相互重合,且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分别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两侧。通过此种设置有效实现对股骨颈骨折的多平面固定,支撑稳定性好。
进一步,在前视状态下,第二贯穿孔与第三贯穿孔的投影重合,第一贯穿孔的轴线一与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二相互平行,形成多平面固定,保证固定效果。
进一步,在前视状态下,第一贯穿孔的轴线一与主固定物的轴线三之间成角度,轴线一与股骨颈平行,轴线一和轴线三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10°-140°;优选地,轴线一和轴线三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25°-130°。
进一步,在前视状态下,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二与主固定物的轴线三之间成角度,轴线二和轴线三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10°-140°;优选地,轴线二和轴线三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25°-130°。
进一步,在上视状态下,第一贯穿孔的轴线一与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二成角度,轴线一与轴线二的角度范围为15°-30°。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轴线与第二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一,第一固定件轴线与第三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二,第二固定件轴线与第三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三,平面一、平面二和平面三形成的图形结构为轴向上呈锥形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第一端横截面的面积小于锥形结构第二端横截面的面积;锥形结构第一端为辅助固定物伸入主固定物的伸入端,锥形结构第二端为辅助固定物伸出主固定物的伸出端。此种多平面的锥形结构有效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一贯穿孔适配;第二固定件为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第二贯穿孔适配;第三固定件为第三固定杆,第三固定杆与第三贯穿孔适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均设置为方便拧入骨质的结构;具体为: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设置为头端带有外螺纹的结构;优选地,头端的外螺纹为整个固定杆的1/5-1/3;或者,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整体均设置外螺纹,且在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内设置对应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头端设置为锥形螺纹旋头;第一固定杆的头端设置圆钝头。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直径为3.5-10mm,优选为6.5mm;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长度为75-130mm;此种尺寸设置增强抗旋能力,保证固定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直径为5-25mm,优选10mm,长度为75-130mm,平行于股骨颈置入。
进一步,所述主固定物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为近端,第二段为远端;第一段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
进一步,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段的直径,此种设置更小巧,方便固定,对骨质损伤小。
进一步,所述主固定物的总长度为10-40cm,优选15cm,第二段长度小于第一段的长度,具体比例不作限定;主固定物第二段的长度为5-20cm。
进一步,所述辅助固定物还包括位于主固定物远端的锁定件;锁定件包括锁定杆和位于第二段用于容纳锁定杆的锁定孔;锁定孔的轴线与主固定物的轴线三相互垂直;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置入锁定杆,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锁定孔的直径为5.0mm。
进一步,所述主固定物和辅助固定物的材质选用Ti-6AL-7Nb钛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主固定物,并在主固定物近端设置起到三角支撑效果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针对股骨颈骨折起到中心性固定、多平面固定的固定效果,手术损伤小,力学优势好更稳定;通过在主固定物远端设置锁定件,有效针对出现骨质疏松现象的老年人群,解决其股骨颈骨折的难题;本内固定装置体积更加小巧,用有限数量的固定件保证了较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对骨质破坏小,创伤更小,符合骨折再生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头端设置外螺纹);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头端设置外螺纹);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视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头端设置外螺纹);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头端设置外螺纹);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上端局部放大的左视结构透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着第二贯穿孔中心面的主固定物上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第一段的上视结构透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上端设置六棱孔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外部整体设置外螺纹);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第一段和第二端部分锥形过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设置内螺纹);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第一段和第二端无过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物(第一段和第二端整体锥形过渡)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固定物;11、第一贯穿孔;111、轴线一;12、第二贯穿孔;121、轴线二;13、第三贯穿孔;14、轴线三;15、第一段;16、第二段;17、锁定孔; 2、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第三固定杆;5、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包括主固定物1和辅助固定物;辅助固定物包括位于主固定物1近端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在主固定物1近端设置用于容纳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贯穿孔 11,用于容纳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贯穿孔12和用于容纳第三固定件的第三贯穿孔 13;第一贯穿孔11的垂直中心线与主固定物1的轴线重合;第二贯穿孔12和第三贯穿孔13相对主固定物1轴线对称设置;主固定物1、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设置排列方式保证了中心性固定和多平面固定,增强主固定物1和辅助固定物的支撑稳定性,最大限度接近自然重建,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固定和愈后具有极大意义。通过此种方式将主固定物1拧入股骨内部,利用临床上的医学辅助设备拧入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对股骨颈骨折实现固定。
医学辅助设备包括X光透视设备,导向器,导向针以及其他相关设备。主固定物1和辅助固定物的材质选用Ti-6AL-7Nb钛合金材料。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图8和图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进行以下具体设置: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对称设置;此种中心对称的设置有效实现中心性固定,保证固定稳定性。
在前视状态下,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重合,但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与第一固定件的投影不重合;在上视状态下,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不相互重合,且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分别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两侧。通过此种设置有效实现对股骨颈骨折的多平面固定,支撑稳定性好。
在前视状态下,第二贯穿孔12与第三贯穿孔13的投影重合,第一贯穿孔11的轴线一111与第二贯穿孔12的轴线二121相互平行,形成多平面固定,保证固定效果。在前视状态下,第一贯穿孔11的轴线一111与主固定物1的轴线三14之间成角度,轴线一111与股骨颈平行,轴线一111和轴线三14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10°-140°;优选地,轴线一111和轴线三14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25° -130°。在前视状态下,第二贯穿孔12的轴线二121与主固定物1的轴线三14 之间成角度,轴线二121和轴线三14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10°-140°;优选地,轴线二121和轴线三14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25°-130°。在上视状态下,第一贯穿孔11的轴线一111与第二贯穿孔12的轴线二121成角度,轴线一111与轴线二121的角度范围为15°-30°。
第一固定件轴线与第二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一,第一固定件轴线与第三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二,第二固定件轴线与第三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三,平面一、平面二和平面三形成的图形结构为轴向上呈锥形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第一端横截面的面积小于锥形结构第二端横截面的面积;锥形结构第一端为辅助固定物伸入主固定物1的伸入端,锥形结构第二端为辅助固定物伸出主固定物1的伸出端。
第一固定件为第一固定杆2,第一固定杆2与第一贯穿孔11适配;第二固定件为第二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3与第二贯穿孔12适配;第三固定件为第三固定杆4,第三固定杆4与第三贯穿孔13适配。
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均设置为方便拧入骨质的结构;具体为: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设置为头端带有外螺纹的结构;优选地,头端的外螺纹为整个固定杆的1/5-1/3;或者,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整体均设置外螺纹,且在第一贯穿孔11、第二贯穿孔12和第三贯穿孔13内设置对应的内螺纹。
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的头端设置为锥形螺纹旋头;第一固定杆2 的头端设置圆钝头。
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的直径为3.5-10mm,优选为6.5mm,第二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4的长度为75-130mm;此种尺寸设置增强抗旋能力,保证固定时的稳定性。第一固定杆2的直径为5-25mm,优选10mm,长度为 75-130mm,平行于股骨颈置入。
实施例3
请参照图5,图11-1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主固定物1 进行以下具体设置:主固定物1包括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第一段15为近端,第二段16为远端;第一段15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第二段16的直径小于第一段15的直径,此种设置更小巧,方便固定,对骨质损伤小。
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之间没有过渡,如图12所示;或者,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之间为部分锥形过渡,如图11所示;或者,第一段15和第二段16之间为整体锥形过渡,如图13所示;在主固定物1的上端设置有六棱孔,方便临床做固定。
主固定物1的总长度为10-40cm,优选15cm,第二段16长度小于第一段 15的长度,具体比例不作限定;主固定物1第二段16的长度为5-20cm。
实施例4
请参照图1-图13,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增加以下技术特征:辅助固定物还包括位于主固定物1远端的锁定件;锁定件包括锁定杆5 和位于第二段16用于容纳锁定杆5的锁定孔17;锁定孔17的轴线与主固定物1 的轴线三14相互垂直;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置入锁定杆5,稳定性更好。锁定孔17的直径为5.0mm。锁定孔17和锁定杆5分贝至少设置1个。
在具体使用时,对于骨质正常的成年人,手术时可不置入锁定杆5;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选择置入远端锁定杆5。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包括主固定物和辅助固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物包括位于主固定物近端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在所述主固定物近端设置用于容纳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贯穿孔,用于容纳第二固定件的第二贯穿孔和用于容纳第三固定件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垂直中心线与主固定物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相对主固定物轴线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相对第一固定件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视状态下,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重合,但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与第一固定件的投影不重合;在上视状态下,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的投影不相互重合,且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分别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视状态下,第二贯穿孔与第三贯穿孔的投影重合,第一贯穿孔的轴线一与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二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视状态下,第一贯穿孔的轴线一与主固定物的轴线三之间成角度,轴线一与股骨颈平行,轴线一和轴线三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10°-1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视状态下,第一贯穿孔的轴线一与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二成角度,轴线一与轴线二的角度范围为1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轴线与第二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一,第一固定件轴线与第三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二,第二固定件轴线与第三固定件轴线确定的平面为平面三,平面一、平面二和平面三形成的图形结构为轴向上呈锥形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第一端横截面的面积小于锥形结构第二端横截面的面积;锥形结构第一端为辅助固定物伸入主固定物的伸入端,锥形结构第二端为辅助固定物伸出主固定物的伸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一贯穿孔适配;第二固定件为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第二贯穿孔适配;第三固定件为第三固定杆,第三固定杆与第三贯穿孔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直径为3.5-10mm;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长度为75-1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物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为近端,第二段为远端;第一段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
CN202220034155.7U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Active CN21698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4155.7U CN216985102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4155.7U CN216985102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5102U true CN216985102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4155.7U Active CN216985102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5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38117C (en) Bone-fixation device
JP3630214B2 (ja) 股関節破損治療用髄内腔平爪
US10631896B2 (en) Elongated pin for an external modular fixation system for temporary and/or permanent fixation applications and external modular fixation system
US8915914B2 (en) Method for treating a fracture of a bone having a medullary canal
MX2011008822A (es) Soporte o placa de fijacion para femur pediatrico.
JP2011522663A (ja) 骨折した長骨内に挿入される皮質間ネイル
US20030176871A1 (en) Devi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medical items
US8758345B2 (en) Interlocking nail geometry and method of use
CN216985102U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稳定型内固定装置
CN114159146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装置
CN204931827U (zh) 解剖型椎弓根螺钉
EP3858272A1 (en) Lateral-wing-encircling bone plate for distal fibula type-b fracture
CN203815554U (zh) 一种胫骨远端外固定装置
CN209751196U (zh) 桡骨桡侧柱针板
CN208640865U (zh) 股骨近端骨折髓内固定装置
RU96756U1 (ru) Штифт для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большеберцовой кости
CN211658313U (zh) 用于股骨颈的骨固定系统的部件以及骨固定系统
EP3804645A1 (en) Anti-burst headless compression hollow screw
CN204581472U (zh) 肩部外固定支架
CN215651472U (zh) 一种自钻无头中空螺钉装置系统
CN216394227U (zh)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
CN216724700U (zh) 一种可调节手指外固定支架
RU187371U1 (ru) Направитель для малоинвазивной имплантации спицевых фиксаторов метафизарных переломов проксимального отдела плечевой кости
CN108210047A (zh) 股骨近端骨折髓内固定装置
CN214128747U (zh) 一种齿状突骨折前路用螺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