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4242U -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4242U
CN216984242U CN202220302671.3U CN202220302671U CN216984242U CN 216984242 U CN216984242 U CN 216984242U CN 202220302671 U CN202220302671 U CN 202220302671U CN 216984242 U CN216984242 U CN 216984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transverse sliding
locking
transvers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26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彬
刘显彬
姚伟雄
李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026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4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4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4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该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左右调节结构、两个背靠板和至少一个高度调节结构,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左右调节结构的两个横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横向滑槽内,横向滑块与缓冲连接部连接,高度调节结构的竖向导向部设置在背板,其竖向滑动部与竖向导向部可滑动连接,横向滑槽与竖向滑动部连接,通过左右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左右间隔调节,通过高度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背靠板上、下、左、右多维调节,进而更好的适应不同使用人群腰背比例,功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满足更多使用人群对背靠装置的调节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市场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背靠装置,较为常见的一类背靠装置,包括两个间隔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背靠板(分体式设计),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为背靠板提供缓冲力,背靠板通过缓冲连接部安装到背板上。该类背靠装置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人们使用座椅时的舒适性。
随着市场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亟需一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高矮胖瘦进行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在其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包括:
背板;
两个背靠板,呈左右间隔设置,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
左右调节结构,包括横向滑槽和两个横向滑块,横向滑槽的横截面为C型,两个横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横向滑槽内,且每个横向滑块与一个背靠板的缓冲连接部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高度调节结构,包括竖向导向部和竖向滑动部,竖向导向部设置在背板,竖向滑动部与竖向导向部可滑动连接,并能够在设定处相对竖向导向部固定,横向滑槽与竖向滑动部连接。
可选地,横向滑块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一个呈横向布置的通槽,其中一侧的通槽壁位于横向滑槽内,相对的另一侧通槽壁位于横向滑槽外。
可选地,左右调节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横向滑块沿横向滑槽移动的限位机构。
可选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孔、阶梯孔、盖板、限位轴和手柄,
其中,限位孔贯穿横向滑槽,且多个限位孔在横向滑槽的横向上间隔设置;
阶梯孔贯穿横向滑块,且阶梯孔的小孔端靠近限位孔;
在盖板上设有贯穿盖板的轴过孔,盖板从阶梯孔的大孔端盖设在横向滑块,并固定在横向滑块,轴过孔与阶梯孔同轴,缓冲连接部与盖板连接;
在限位轴的外侧设有环形凸块,在限位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在环形凸块;以及
手柄设置在盖板外侧,且手柄的一端为支撑端,另一端为操作端;
限位轴的一端伸入阶梯孔,另一端通过轴过孔穿出盖板,并通过转轴与手柄相对转动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支撑端与操作端之间,第一弹簧的一端抵在盖板,另一端抵在环形凸块,使环形凸块抵在阶梯孔的台阶处,限位轴伸入限位孔,限制横向滑块沿横向滑槽滑动,向远离盖板的方向抬起操作端,支撑端抵在盖板,限位轴退出限位孔,移动横向滑块至所需位置时,松开手柄,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限位轴复位并伸入相对应的一个限位孔。
可选地,横向滑槽上与每个限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横向挡位标记;
位于横向滑槽外的通槽壁上设有用于指示横向挡位标记的指示标记。
可选地,横向滑槽的两端设有横向挡部,用于限制横向滑块滑出横向滑槽。
在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横向滑槽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滑槽分体,每个横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滑槽分体内。
优选地,每个滑槽分体的两端均设有横向挡部。
在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两个高度调节结构,且两个高度调节结构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可选地,竖向导向部具有竖滑槽,在竖滑槽的底部设有竖向滑道,竖向滑道的一侧壁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单向锁止槽,每个单向锁止槽的上槽面为由下至上向竖向滑道倾斜的引导面,竖向滑道的上部设有与竖向滑道连通的复位滑道;
竖向滑动部包括本体部和台阶部,本体部设置在竖滑槽内,台阶部伸出竖滑槽与横向滑槽连接;
其中,所本体部背离台阶部的一侧内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上侧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上容纳部,下侧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下容纳部,在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二弹簧和锁止块,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容纳空间的一侧壁连接,另一端与锁止块连接,在锁止块上设有锁止柱,锁止块的上端伸入上容纳部内,锁止块的下端位于容纳空间内,锁止柱锁止在单向锁止槽内;
锁止块受到向上的力时,引导面能够引导锁止柱经竖向滑道依次卡入上侧相邻的单向锁止槽内,当锁止柱移动到复位滑道,锁止块的下端卡入下容纳部,向下施力,锁止柱沿竖向滑道向下抵至竖向滑道的下侧壁的向上反弹,使锁止块的下端脱离下容纳部,锁止柱卡入位于最下侧的单向锁止槽内。
可选地,竖向导向部的横截面为C型,在竖向导向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竖向挡部,用于阻挡竖向滑动部从竖向导向部内滑出,其中至少有一端的竖向挡部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竖向导向部上设有与每个单向锁止槽相对应的竖向挡位标记。
可选地,锁止块的上端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设有上缺口,上缺口包括上缺口第一侧面和上缺口第二侧面,上缺口第一侧面和上缺口第二侧面的一端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当锁止柱卡入单向自锁槽内时,上缺口第一侧面与容纳空间的上侧壁紧贴;
当锁止柱保持在复位滑道或竖向滑道内时,上缺口第二侧面与上容纳部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壁紧贴。
可选地,锁止块的下端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设有下缺口,下缺口包括下缺口第一侧面和下缺口第二侧面,下缺口第一侧面和下缺口第二侧面的一端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
当锁止柱保持在复位滑道或竖向滑道内时,下缺口第二侧面与下容纳部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壁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通过左右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左右间隔的调节,通过高度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背靠板上、下、左、右多维调节,进而更好的适应不同使用人群腰背比例,功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满足更多使用人群对背靠装置的调节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市场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背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靠装置的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背靠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背靠装置去除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竖向滑动部与横向滑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横向滑块与缓冲连接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限位结构在限位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限位结构在解除限位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高度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高度调节机构锁止柱向上移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高度调节机构锁止柱移动到复位滑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高度调节机构锁止柱移动到竖向滑道下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锁止柱卡入单向锁止槽时锁止块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图10中锁止柱保持在竖向滑道或复位滑道时锁止块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背靠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板;2:缓冲连接部;3:背靠板;
4:左右调节结构;
41:横向滑槽;411:滑槽分体;
42:横向滑块;421:通槽;
43:限位机构;431:限位孔;432:阶梯孔;433:限位轴;4331:环形凸块;434:第一弹簧;435:手柄;436:转轴;437:盖板;
44:横向挡部;
5:高度调节结构;
51:竖向导向部;511:竖滑槽;512:竖向滑道;513:单向锁止槽;514:复位滑道;515:竖向挡部;
52:竖向滑动部;
521:本体部;5211:容纳空间;5212:上容纳部;5213:下容纳部;
522:台阶部;
523:第二弹簧;
524:锁止块;5241:锁止块的上端;5242:锁止块的下端;5243:上缺口;52431:上缺口第一侧面;52432:上缺口第二侧面;5244:下缺口;52441:下缺口第一侧面;52442:下缺口第二侧面;
525:锁止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有特别说明外,术语“上”、“下”、“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背板1、两个背靠板3、用于调节两个背靠板3左右间隔距离的左右调节结构4,以及用于调节两个背靠板3高度的两个高度调节结构5,两个高度调节结构5左右间隔设置。两个背靠板3左右间隔设置,在每个背靠板3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2。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高度调节结构,该一个高度调节结构5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三个高度调节结构,三个高度调节结构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两个背靠板3通过缓冲连接部2与左右调节结构4连接,左右调节结构4与高度调节结构5连接。
参见图2-图4所示,一种左右调节结构4包括横向滑槽41和两个横向滑块42,横向滑槽41的横截面为C型,两个横向滑块42可滑动的设置在横向滑槽41内,且每个横向滑块42与一个背靠板3的缓冲连接部2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7所示,横向滑块42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一个呈横向布置的通槽421,即纵截面为H形的H形滑块。该横向滑块42的其中一侧的通槽壁位于横向滑槽41内,相对的另一侧通槽壁位于横向滑槽41外,实现横向滑块42与横向滑槽41的可滑动配合。
为了在不需要发生相对滑动时,能够方便的限制横向滑块42的滑动,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图7-图9所示,左右调节结构 4还包括用于限制横向滑块42沿横向滑槽41移动的限位机构4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43包括限位孔431、阶梯孔432、盖板437、限位轴433、第一弹簧434、手柄435和转轴436。
其中,参见图2和图6所示,限位孔431贯穿横向滑槽41,且多个限位孔431在横向滑槽41的横向上间隔设置。每个限位孔431为一个调节挡,例如,可以设置三个限位孔43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横向滑槽41上与每个限位孔43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横向挡位标记,例如,用数字1、2、3或者字母S、M、L作为横向挡位标记。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不同图形或者汉字来表示,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在相邻且相对移动的部件上设置横向挡位指示标记,例如,在位于横向滑槽41外的通槽壁上设置用于指示横向挡位标记的指示标记,随着两者发生相对移动后,指示当前所在挡位。指示标记可以为字母、汉字或者箭头等。便于确定调整位置,提高调整精度。
参见图8和图9所示,阶梯孔432贯穿横向滑块42,且阶梯孔432 的小孔端靠近限位孔431。
在盖板437上设有贯穿盖板437的轴过孔,盖板437从阶梯孔432 的大孔端盖设在横向滑块42,并固定在横向滑块42,轴过孔与阶梯孔 432同轴,缓冲连接部2与盖板437连接,使背靠板3固定在横向滑块 42,并能够与横向滑块42同步移动。
在限位轴433的外侧设有环形凸块4331,在限位轴43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34,第一弹簧434的一端抵在环形凸块4331。手柄435设置在盖板437外侧,且手柄435的一端为支撑端,另一端为操作端。限位轴433的一端伸入阶梯孔432,另一端通过轴过孔穿出盖板437,并通过转轴436与手柄435相对转动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支撑端与操作端之间,优选地,连接处位于中间或者中间的位置。更优选地,连接处位于中间偏向支撑端的一侧,以操作更省力。
盖板437与横向滑块42固定后,第一弹簧434的一端抵在盖板 437,另一端抵在环形凸块4331,使环形凸块4331抵在阶梯孔432的台阶处,限位轴433伸入限位孔431,限制横向滑块42沿横向滑槽41 滑动。参见图9所示,向远离盖板437的方向抬起操作端,支撑端抵在盖板437作为支点,使限位轴433退出限位孔431,移动横向滑块42 至下一限位孔431位置时,在第一弹簧434的作用下,限位轴433插入该限位孔431内。当然,也可以在移动到所需位置,例如二挡处,松开手柄435,限位轴433复位并伸入与二挡相对应的一个限位孔431内,参见图2和图8所示。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限位结构,例如,通过螺钉与多个间隔设置的螺钉配合,或者通过横向长孔与螺栓的配合,螺栓连接在横向滑块42上并在旋松的状态直能够在横向长孔内移动。
为了防止横向滑块42从横向滑槽41内滑出,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横向滑槽41的两端设有横向挡部44,用于限制横向滑块42滑出横向滑槽41。横向挡部44可以是盖设在横向滑槽41 端部的端盖,也可以是设置在横向滑槽41端部的凸起结构或折弯结构。为了方便横向滑块42的拆卸和安装,优选地,至少有一端的横向挡部 44为可拆卸。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不考虑后续拆换,可以在安装横向滑块42后,将横向挡部44与横向滑槽41焊接固定。
针对高度调节结构5,优选地,参见图2、图3和图5所示,竖向导向部51具有竖滑槽511,该竖滑槽511的底部设有竖向滑道512,在竖向滑道512的一个侧壁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单向锁止槽 513,每个单向锁止槽513的上槽面为由下至上向竖向滑道512倾斜的引导面,竖向滑道512的上端设有与竖向滑道512相连通的复位滑道 514。优选地,单向锁止槽513为斜角形槽,上槽面和下槽面的一端相交且呈锐角设置。更优选地,上槽面为倾斜的引导面,下槽面为平面或稍向下倾斜的近似平面。相邻槽的拐角处进行圆角处理。
参见图2和图6所示,竖向滑动部52包括本体部521和台阶部 522,本体部521设置在竖滑槽511内,台阶部522伸出竖滑槽511与横向滑槽41连接。
参见图6、图14和图15所示,本体部521内设有容纳空间5211,容纳空间5211的上侧设有与容纳空间5211连通的上容纳部5212,下侧设有与容纳空间5211连通的下容纳部5213。第二弹簧523和锁止块 524均设置在容纳空间5211内,第二弹簧523的一端与容纳空间的一侧壁连接,锁止块524与第二弹簧523的另一端连接,即锁止块524在受力后能够在容纳空间5211内进行相应的移动或角度变化,第二弹簧523能够为锁止块524提供力。上容纳部5212和下容纳部5213的尺寸分别大于相对应的锁止块的上端5241和锁止块的下端5242的尺寸,使锁止块的上端5241和锁止块的下端5242能够在其中有一定活动空间,以满足锁止块524能够在容纳空间5211内有一定转动。
锁止块524面向竖滑槽511的槽底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单向锁止槽 513相匹配的锁止柱525,本体部521安装在竖滑槽511内,锁止块的上端5241位于上容纳部5212内,锁止块的下端5242位于容纳空间 5211,在第二弹簧523的作用下,使锁止柱525保持在单向锁止槽513 内,实现位置锁定,参见图10所示,锁止柱525保持在位于最下侧的单向锁止槽513内。在需要调整高度时,向上推/拉背靠板3,带动竖向滑动部52沿竖向导向部51同步移动。参见图11所示,单向锁止槽 513的引导面引导锁止柱525向竖向滑道512方向滑动,并在第二弹簧 523的弹力作用下进入到位于上侧的单向锁止槽513内,实现一挡高度调节。重复此过程,能够依次向上移动将锁止柱525移动到位于最上侧的单向锁止槽513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背靠板3的高度调节。
在锁止柱525锁定于单向锁止槽513内时,参见图14所示,锁止块的上端5241位于上容纳部5212内,锁止块的下端5242位于容纳空间5211内,以此时锁止块524的状态为倾斜状态。当锁止柱525位于复位滑道内时,锁止块的下端5242卡入下容纳部5213内,锁止块524复位竖直状态,在上容纳部5212和下容纳部5213的作用下,锁止柱 525保持与单向锁止槽513脱离,且不沿第二弹簧523的轴向移动。
当需要向下调节高度时,将述锁止柱525移动到位于最上侧的单向锁止槽513内之后,继续向上施力,参见图12所示,锁止柱525会移动到复位滑道514内,锁止块的上端5241和锁止块的下端5242分别置于上容纳部5212和下容纳部5213,此时锁止柱525位于竖向滑道 512内,限制锁止柱525进入单向锁止槽513,并且锁止块524向第二弹簧523施加压力,使第二弹簧523沿轴向收缩。此时向背靠板3施加向下的力,带动位于竖向滑动部52沿竖向滑道512向下移动。参见图13所示,直到竖向滑道512的最下端,继续向下施力,在第二弹簧523的作用下,锁止块的下端5242触底反弹移出下容纳部5213并滑入位于最下侧的单向锁止槽513内实现复位,参见图10所示。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竖向导向部51的横截面为C型,能够较好的限位竖向滑动部52,在竖向导向部5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竖向挡部515,用于阻挡竖向滑动部52从竖向导向部51内滑出,其中至少有一端的竖向挡部515为可拆卸连接。竖向导向部51可以与背板1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背板1上。竖向滑道512、单向锁止槽513、复位滑道514 均位于竖滑槽511的底部,在锁止柱525受到向上或向下的力时,本体部521能够在竖滑槽511内上下移动,竖滑槽511为本体部521提供引导和支撑。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锁止块的上端5241远离第二弹簧523的一侧设有上缺口5243,上缺口5243包括上缺口第一侧面52431和上缺口第二侧面52432,其中,上缺口第一侧面52431和上缺口第二侧面52432的一端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例如,95°、100°、110°、120°、130°、145°、150°等。
当锁止柱525卡入单向锁止槽513内时,上缺口第一侧面52431 与容纳空间5211的上侧壁紧贴,使锁止状态更稳定。
当锁止柱525保持在复位滑道514或竖向滑道512内时,上缺口第二侧面52432与上容纳部5212远离第二弹簧523的一侧壁紧贴。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图14和图15所示,锁止块的下端5242远离第二弹簧523的一侧设有下缺口5244,下缺口5244 包括下缺口第一侧面52441和下缺口第二侧面52442,下缺口第一侧面 52441和下缺口第二侧面52442的一端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
当锁止柱525保持在复位滑道514或竖向滑道512内时,下缺口第二侧面52442与下容纳部5213远离第二弹簧523的一侧壁紧贴,对锁止块524的限制更稳定。
为了方便确定高度调节的位置,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竖向导向部51上设有与每个单向锁止槽513相对应的竖向挡位标记。可以为字母、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竖向挡位标记。横向滑槽41的上侧面所对应的竖向挡位标记即为当前挡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结构5为优选方案,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高度调节结构,优选地,采用自锁式高度调节结构。
实施例二
参见图16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横向滑槽4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滑槽分体 411,每个横向滑块42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滑槽分体411内,优选地,每个滑槽分体411的两端均设有横向挡部44。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滑槽分体411的结构与横向滑槽4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横向尺寸小于横向滑槽41。相比实施例一中背靠装置,两个滑槽分体的设置方式在生产制造装配精度方面有更大优势,无需投入较高精度的制造成本,但在使用方面不如整体式方案调节操作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背靠装置能够通过左右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左右间隔的调节,通过高度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背靠板上、下、左、右多维调节,进而更好的适应不同使用人群腰背比例,功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满足更多使用人群对背靠装置的调节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市场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两个背靠板,呈左右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
左右调节结构,包括横向滑槽和两个横向滑块,所述横向滑槽的横截面为C型,两个所述横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横向滑槽内,且每个所述横向滑块与一个所述背靠板的缓冲连接部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高度调节结构,包括竖向导向部和竖向滑动部,所述竖向导向部设置在所述背板,所述竖向滑动部与所述竖向导向部可滑动连接,并能够在设定处相对所述竖向导向部固定,所述横向滑槽与所述竖向滑动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块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一个呈横向布置的通槽,其中一侧的通槽壁位于所述横向滑槽内,相对的另一侧通槽壁位于所述横向滑槽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调节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横向滑块沿所述横向滑槽移动的限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贯穿所述横向滑槽,且多个所述限位孔在所述横向滑槽的横向上间隔设置;
阶梯孔,贯穿所述横向滑块,且所述阶梯孔的小孔端靠近所述限位孔;
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轴过孔,所述盖板从所述阶梯孔的大孔端盖设在所述横向滑块,并固定在所述横向滑块,所述轴过孔与所述阶梯孔同轴,所述缓冲连接部与所述盖板连接;
限位轴,在所述限位轴的外侧设有环形凸块,在所述限位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环形凸块;以及
手柄,设置在所述盖板外侧,且所述手柄的一端为支撑端,另一端为操作端;
所述限位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阶梯孔,另一端通过所述轴过孔穿出所述盖板,并通过转轴与所述手柄相对转动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支撑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盖板,另一端抵在所述环形凸块,使所述环形凸块抵在所述阶梯孔的台阶处,所述限位轴伸入所述限位孔,限制所述横向滑块沿所述横向滑槽滑动,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抬起所述操作端,所述支撑端抵在所述盖板,所述限位轴退出所述限位孔,移动所述横向滑块至所需位置时,松开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限位轴复位并伸入相对应的一个所述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滑槽上与每个所述限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横向挡位标记;
位于所述横向滑槽外的所述通槽壁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横向挡位标记的指示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槽的两端设有横向挡部,用于限制所述横向滑块滑出所述横向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槽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滑槽分体,每个所述横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所述滑槽分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槽分体的两端均设有横向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高度调节结构,且两个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向导向部具有竖滑槽,在所述竖滑槽的底部设有竖向滑道,所述竖向滑道的一侧壁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单向锁止槽,每个所述单向锁止槽的上槽面为由下至上向所述竖向滑道倾斜的引导面,所述竖向滑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竖向滑道连通的复位滑道;
所述竖向滑动部包括本体部和台阶部,所述本体部设置在所述竖滑槽内,所述台阶部伸出所述竖滑槽与所述横向滑槽连接;
其中,所本体部背离所述台阶部的一侧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上侧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上容纳部,下侧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下容纳部,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第二弹簧和锁止块,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块连接,在所述锁止块上设有锁止柱,所述锁止块的上端伸入所述上容纳部内,所述锁止块的下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锁止柱锁止在所述单向锁止槽内;
所述锁止块受到向上的力时,所述引导面能够引导所述锁止柱经所述竖向滑道依次卡入上侧相邻的所述单向锁止槽内,当所述锁止柱移动到所述复位滑道,所述锁止块的下端卡入所述下容纳部,向下施力,所述锁止柱沿所述竖向滑道向下抵至所述竖向滑道的下侧壁的向上反弹,使所述锁止块的下端脱离所述下容纳部,所述锁止柱卡入位于最下侧的所述单向锁止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向部的横截面为C型,在所述竖向导向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竖向挡部,用于阻挡所述竖向滑动部从所述竖向导向部内滑出,其中至少有一端的所述竖向挡部为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向部上设有与每个所述单向锁止槽相对应的竖向挡位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块的上端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设有上缺口,所述上缺口包括上缺口第一侧面和上缺口第二侧面,所述上缺口第一侧面和所述上缺口第二侧面的一端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当所述锁止柱卡入所述单向自锁槽内时,所述上缺口第一侧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侧壁紧贴;
当所述锁止柱保持在所述复位滑道或竖向滑道内时,所述上缺口第二侧面与所述上容纳部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壁紧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的下端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设有下缺口,所述下缺口包括下缺口第一侧面和下缺口第二侧面,所述下缺口第一侧面和所述下缺口第二侧面的一端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
当所述锁止柱保持在所述复位滑道或竖向滑道内时,所述下缺口第二侧面与所述下容纳部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壁紧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调节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横向滑块沿所述横向滑槽移动的限位机构。
CN202220302671.3U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Active CN216984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2671.3U CN216984242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2671.3U CN216984242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4242U true CN216984242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02671.3U Active CN216984242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4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63116B1 (de) Handstempel
US8474914B2 (en) Armrest adjustment device
DE102014019884B3 (de) Einstellmechanismus und zugehörige Kindertragevorrichtung
EP1559347A3 (en)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 chair
GB2276111A (en) Paper cutter
CN202457362U (zh) 椅扶手高低调整结构
CN216984242U (zh)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
US8677898B2 (en) Adjustable die fixture for a printing press
CN103144557A (zh)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KR102573355B1 (ko) 허리 베개 지지력 조절 구조 및 시트
US20220135163A1 (en) Windscreen with an adjustable height for a motorcycle
US20220175142A1 (en) Cam adjustment device for lifting and lowering armrest and chair having the same
CN104875637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CN202858450U (zh) 扶手升降装置的稳定结构
CN114147644A (zh) 一种方便调节间距的lcd用卡夹装置
CN106539354B (zh) 一种头枕与座椅本体的连接装置
CN220435865U (zh) 一种配套计算机显示设备的固定器
CN210582886U (zh) 一种可多向调节的轮椅扶手
CN219088769U (zh) 一种位置可调的座椅头枕
CN214905260U (zh) 靠背高度调节装置
CN217593716U (zh) 一种动感单车及其座椅调节装置
DE20310590U1 (de) Fahrrad mit einstellbarer Lenkereinheit und Sitzeinheit
KR200331924Y1 (ko) 방향조절이 가능한 의자용 팔걸이의 높이조절장치
CN216449974U (zh) 一种挂壁式触摸一体机
CN214606643U (zh) 一种可调节放纸宽度的纸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