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3883U -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3883U
CN216983883U CN202220882469.2U CN202220882469U CN216983883U CN 216983883 U CN216983883 U CN 216983883U CN 202220882469 U CN202220882469 U CN 202220882469U CN 216983883 U CN216983883 U CN 216983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needle
free end
needles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24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24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3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3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3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连接件及穿戴设备,涉及穿戴设备领域,连接件用于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连接件包括管体以及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生耳针,生耳针的自由端部能够伸出至管体外部,生耳针的连接端部位于管体的内部,两个生耳针带有磁性,两个生耳针的连接端部极性相同或相反,外加磁场作用下,生耳针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自由端部伸出至管体外部长度变化。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两个具有磁性的生耳针,外加磁场作用于生耳针时,生耳针能够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生耳针的自由端部伸出管体的长度,实现快速拆装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

Description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表等穿戴设备的表体与表带的连接件方案中,多采用生耳结构。该种结构一旦出现问题,用户想换表带的话需要去售后进行专门换修,导致更换表带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所述连接件包括管体以及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生耳针,每个所述生耳针包括自由端部和连接端部,所述自由端部能够伸出至所述管体外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两个所述生耳针带有磁性,所述两个生耳针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或相反;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所述生耳针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所述自由端部伸出至所述管体外部的长度,所述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或装配位置。
可选地,无外加磁场作用下,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生耳针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处于所述装配位置。
可选地,无外加磁场作用下,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生耳针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处于所述拆装位置。
可选地,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包括限位单元,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限位单元。
可选地,两个所述生耳针中的一个所述生耳针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本体和穿戴部,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件,所述穿戴部套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本体设置两个相对的生耳孔,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生耳针的自由端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生耳孔中;
拆装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从所述生耳孔中脱出。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容置于所述生耳孔中,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产生外加磁场,所述外加磁场的极性与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反。
可选地,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拆装状态下,所述电磁铁通电,所述外加磁场的极性与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同,所述自由端部伸出至所述连接件的管体外部的长度变短,所述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所述自由端部从所述生耳孔中脱出。
可选地,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装配状态下,所述电磁铁通电,所述外加磁场的极性与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反,所述自由端部伸出至所述连接件的管体外部的长度变长,所述自由端部位于所述生耳孔中。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永磁体,所述自由端部处于装配位置,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电磁铁的远离所述自由端部的一侧;
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所述永磁体的靠近所述自由端部侧的极性与所述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反。
可选地,所述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所述本体包括智能表盘,所述穿戴部包括表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两个具有磁性的生耳针,外加磁场作用于生耳针时,生耳针能够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生耳针的自由端部伸出管体的长度,实现快速拆装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连接件处于装配状态下A-A处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处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处的截面图。
图8是图6中的连接件处于装配状态下C-C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手表等穿戴设备的表体与表带的连接件方案中,多采用生耳结构。该种结构一旦出现问题,用户想换表带的话需要去售后进行专门换修,导致更换表带不方便。
相关技术中,连接件由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的两个生耳针,以及设置于两个生耳针之间的压缩弹簧构成,其中一个生耳针上设置有拨动开关,拨动开关通过管体侧壁上的开孔凸出于管体。由于拨动开关体积小,从而需要辅助工具(比如镊子)进行拨动,使得穿戴设备拆装不方便且繁琐,并且拨动开关或者辅助工具容易割伤表带,影响用户体验。由于管体上需要设置开孔以便拨动开关来回拨动,使得表带与表体连接处的一体性不好,导致产品的外观表现力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连接件包括管体以及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生耳针,每个生耳针包括自由端部和连接端部,自由端部能够伸出至管体外部,连接端部位于管体的内部,两个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或相反,其中,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生耳针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自由端部伸出至管体外部的长度,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或装配位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件的内部设置两个具有磁性的生耳针,外加磁场作用于生耳针时,生耳针能够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生耳针的自由端部伸出管体的长度,实现快速拆装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示出了一种连接件,连接件1用于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2和穿戴部(未示出),穿戴设备比如手表、手环等设备的本体2,穿戴部比如表带。其中,连接件1包括管体11以及沿管体1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生耳针12,其中,两个生耳针12可以均与管体11滑动连接,也可以任一个生耳针12与管体11滑动连接,而另一个生耳针12与管体11固定连接(比如焊接或者一体成型),也即,只要保证至少一个生耳针12能够在管体11的轴向上相对管体11移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生耳针12均能够相对管体11滑动为例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生耳针12包括自由端部和连接端部,自由端部能够伸出至管体11外部,连接端部位于管体11的内部,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或相反。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生耳针沿管体11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自由端部伸出至管体11外部的长度,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或装配位置。其中,两个生耳针12均为条形磁体,当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时,两个连接端部之间存在互斥力;当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时,两个连接端部之间存在吸力。
在本公开中,通过在连接件1的内部设置两个具有磁性的生耳针12,外加磁场作用于生耳针12时,生耳针12能够沿管体11的轴向方向运动,使得自由端部凸出于管体11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外加磁场,即可控制连接件1内生耳针的状态,实现快速拆装穿戴设备的本体2和穿戴部。
为便于对本公开方案解释,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将两个生耳针12区分为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第一生耳针12a包括第一自由端部121a和第一连接端部122a,第二生耳针12b包括第二自由端部121b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始终位于管体11的内部。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端部122a与第二连接端部122b极性相同,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为N极,第一连接端部122a为S极,第二生耳针12b的第二自由端部121b为N极,第二连接端部122b为S极,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的极性均为S极,使得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之间存在斥力,从而在穿戴部与本体2处于分离状态下,连接件1的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和第二生耳针12b的第二自由端部121b凸出于管体11。示例性地,参照图3,可以在穿戴设备的本体2上设置两个电磁铁22,通电状态下,电磁铁22的靠近生耳针12的一侧的极性,与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同。例如,拆卸过程中,对于靠近第一生耳针12a的电磁铁22来说,该电磁铁22通电后,该电磁铁22靠近第一生耳针12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的一端为N极,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的极性也为N极,使得该电磁铁22与第一生耳针12a之间产生斥力,该斥力推动第一生耳针12a沿第一方向(图3中所示X方向)移动,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从本体2的生耳孔21中脱离(第二生耳针12b原理同上),使得连接件1的第一生耳针12a和/或第二生耳针12b,无法再与生耳孔21配合来连接穿戴部和本体2,实现了穿戴部与本体2的快速拆卸分离。
本示例中提供的连接件1,在穿戴部与本体2的拆装过程中,需要电磁铁22通电从而与生耳针12之间产生斥力,使得生耳针12隐藏在管体11中,以避让本体2的安装结构,而在装配状态下,电磁铁22断电,连接件1的两个生耳针12之间存在的斥力带动两个生耳针12运动,从而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的部分结构进入生耳孔21中。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极性相反,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为N极,第一连接端部122a为S极,第二生耳针12b的第二自由端部121b为S极,第二连接端部122b为N级,由于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的极性相反,因此,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之间存在吸力,从而在本体2与穿戴设备分离状态下(参照图6和图7),连接件1的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的隐藏在管体11中。示例性地,参照图8,可以在穿戴设备的本体2上设置两个电磁铁22,通电状态下,对于靠近第一生耳针12a的电磁铁22来说,该电磁铁22靠近第一自由端部121a的一侧的极性为S极,从而该电磁铁22与第一自由端部121a之间产生吸力,吸力带动第一生耳针12a沿第一方向的反向(图7中所示X方向的反向)运动,从而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自由端部121a进入生耳孔21中(第二生耳针12b原理同上),使得连接件1的第一生耳针12a和/或第二生耳针12b与生耳孔21配合,以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2和穿戴部,实现了穿戴部与本体2的快速组合安装。
本示例中提供的连接件1常态下生耳针12隐藏在管体11中,在需要安装时,给电磁铁22通电,在电磁铁22产生的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由于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的极性与电磁铁22在其上产生的外加磁场的极性相反,两者之间吸力的作用,使得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伸入至生耳孔21中,将连接件1固定在两个生耳孔2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示例,如果想要连接件1始终处于装配状态,需要电磁铁持续处于通电状态,以确保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一直存在。
其中,电磁铁22可以安装在本体2的生耳孔21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控制电磁铁22是否通电,还可以控制电磁铁22的极性。智能终端比如穿戴设备本身,或者与穿戴设备内部电磁铁22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连接端部122a为S极,第二生耳针12b的第二连接端部122b也为S极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可以均为N极,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存在斥力即可,当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存在引力时,只要保证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极性相反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件1的内部设置两个具有磁性的生耳针12,外加磁场作用于生耳针12时,生耳针12能够沿管体11的轴向方向运动,控制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凸出于管体11或者隐藏在管体11内部,从而能够控制外加磁场,即可控制连接件1的生耳针12的状态,实现快速拆装穿戴设备的本体2和穿戴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连接件1,连接件1用于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2和穿戴部,穿戴设备比如手表、手环等设备的本体2,穿戴部即表带。其中,连接件1包括管体11以及沿管体1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生耳针12,每个生耳针12包括自由端部和连接端部,自由端部能够伸出至管体11外部,连接端部位于管体11的内部,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或相反,其中,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生耳针12沿管体11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自由端部伸出至管体11外部的长度,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或装配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两个生耳针12区分为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以及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的结构已做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还包括设置于管体11内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之间,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部122a和第二连接端部122b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弹性元件连接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用于固定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避免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单独脱离管体11。例如,参照图2和图3,弹性元件为拉力弹簧13,第一生耳针12a的第一连接端部122a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123a,第二生耳针12b的第二连接端部122b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123b,限位单元比如可以是圆柱结构,拉力弹簧13包括第一限位环131和第二限位环132,第一限位环131套设于第一限位单元123a上,第二限位环132套设在第二限位单元123b上,由于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之间存在斥力,使得第一生耳针12a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反向(图3中所示X方向的反向)的运动趋势,第二生耳针12b具有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趋势,如果不设置拉力弹簧13,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则会脱离管体11,通过设置拉力弹簧13连接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避免了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弹出管体11导致丢失。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各自脱离管体11,可以在管体11的端部设置阻挡环15(参照图4和图5),阻挡环1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沿阻挡环15的轴向贯穿阻挡环15的预设通孔,预设通孔的直径大于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凸出于管体11的部分的直径,对生耳针12进行阻挡的同时,不影响生耳针12功能实现。其中,拉力弹簧13和阻挡环15可以任一单独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阻挡环15的材料为非隔磁性材料,以避免阻挡环15隔离电磁铁22对生耳针12之间的磁性作用,非隔磁性材料例如304不锈钢。
在另一个示例中,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之间,以避免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过于靠近,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由于吸力过大而无法分开,从而导致装配过程中,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不能分别进入两个生耳孔21中。例如,参照图7,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14,压缩弹簧14设置于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之间,压缩弹簧14在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将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隔开一定距离,避免了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吸力过大,使得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能够分别进入两个生耳孔21中。其中,弹性元件还可以为橡胶块等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过于靠近,还可以在管体11的内部设置多个凸起结构(该示例未在附图中示出),通过凸起结构对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进行限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包括本体2和穿戴部(未示出),本体2包括智能表盘,所述穿戴部包括表带。其中,穿戴设备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1,穿戴部套设于连接件1,本体2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生耳孔21,装配状态下,连接件1的两个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分别容置于两个生耳孔21中,拆装状态下,连接件1的两个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从生耳孔21中脱出,隐藏在连接件1的管体11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穿戴设备的本体2的生耳孔21中设置有电磁铁22,通过控制电磁铁22通电与否,能够控制电磁铁22是否对第一生耳针12a和/或第二生耳针12b产生作用力,进而控制第一生耳针12a和/或第二生耳针12b进入或者脱出生耳孔21,与相关技术相比,无需使用辅助工具,且操作便捷,实现了快速拆装穿戴设备的本体2和穿戴部。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了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的情况,拆装状态下,电磁铁22通电,外加磁场的极性与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同,自由端部伸出至连接件1的管体11外部的长度变短,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自由端部从生耳孔21中脱出。原理在上述连接件1侧的实施例中已做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示出了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的情况,装配状态下,电磁铁22通电,外加磁场的极性与生耳针12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反,自由端部伸出至连接件1的管体11外部的长度变长,自由端部位于生耳孔21中。原理在上述连接件1侧的实施例中已做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示例中,如图8所示,本体2还包括永磁体23,自由端部处于装配位置,永磁体23设置于电磁铁22的远离自由端部的一侧,两个生耳针12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永磁体23的靠近自由端部侧的极性为与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二生耳针12b的第二自由端部121b为S极,对于靠近第二生耳针12b的永磁体23来说,该永磁体23的N极与第二自由端部121b相对设置,从而该永磁体23与第二生耳针12b之间存在吸力,以在电磁铁22带动第二生耳针12b伸入生耳孔并断电后,该永磁体23能够对第二生耳针12b提供吸力,以克服第一生耳针12a对于第二生耳针12b的吸力。需要拆卸穿戴部和本体2时,对于靠近第二生耳针12b的电磁铁22来说,该电磁铁22通电后靠近第二生耳针12b的一侧为S极,使得该电磁铁22与第二生耳针12b之间产生斥力,以带动第二生耳针12b沿第一方向的反向(图8中所示X方向的反向)运动,使得第二自由端部121b隐藏在管体11中,第一生耳针12a的实现方式同上,此处不再赘述,待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均隐藏在管体11内时,即可将连接件1取出,完成穿戴部与本体2的拆卸。通过在本体2中设置永磁体23,使得电磁铁22断电后,永磁体23能够对第一生耳针12a和第二生耳针12b提供吸力,从而避免了装配状态下需要电磁铁22一直通电的情况,提升了设备续航能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穿戴设备的本体和穿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管体以及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生耳针,每个所述生耳针包括自由端部和连接端部,所述自由端部能够伸出至所述管体外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两个所述生耳针带有磁性,所述两个生耳针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或相反;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所述生耳针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运动,改变所述自由端部伸出至所述管体外部的长度,所述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或装配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无外加磁场作用下,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生耳针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处于所述装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无外加磁场作用下,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生耳针之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处于所述拆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包括限位单元,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限位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生耳针中的一个所述生耳针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6.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本体和穿戴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所述穿戴部套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本体设置两个相对的生耳孔,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生耳针的自由端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生耳孔中;
拆装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从所述生耳孔中脱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容置于所述生耳孔中,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产生外加磁场,所述外加磁场的极性与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同,拆装状态下,所述电磁铁通电,所述外加磁场的极性与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同,所述自由端部伸出至所述连接件的管体外部的长度变短,所述自由端部处于拆装位置,所述自由端部从所述生耳孔中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装配状态下,所述电磁铁通电,所述外加磁场的极性与所述生耳针的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反,所述自由端部伸出至所述连接件的管体外部的长度变长,所述自由端部位于所述生耳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永磁体,所述自由端部处于装配位置,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电磁铁的远离所述自由端部的一侧;
两个所述生耳针的连接端部的极性相反,所述永磁体的靠近所述自由端部侧的极性与所述自由端部的极性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所述本体包括智能表盘,所述穿戴部包括表带。
CN202220882469.2U 2022-04-15 2022-04-15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16983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2469.2U CN216983883U (zh) 2022-04-15 2022-04-15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2469.2U CN216983883U (zh) 2022-04-15 2022-04-15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3883U true CN216983883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2469.2U Active CN216983883U (zh) 2022-04-15 2022-04-15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3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1191U (zh) 眼镜和双重附接构件
CN110012398B (zh) 一种平衡振动系统
US10103480B2 (en) Attraction device and connector
KR101796618B1 (ko) 헬멧용 골전도 음향장치
US9451347B2 (en) Base station, wireless headset and headband thereto
US20100240345A1 (en) Event notifier device and headset
CN102036141B (zh) 头戴式耳机
CN106708190B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提醒方法
US20230292033A1 (en) Adapter for an earphone
CN216983883U (zh) 连接件及穿戴设备
CN111317226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030023U (zh) 一种表带及穿戴设备
KR102145495B1 (ko) 단축방향 수평 진동모터
WO2006078133A1 (en) A speaker embodying a stereo sound
KR20120011509A (ko) 목걸이형 이어폰
CN107592482B (zh) 显示装置
AU3676600A (e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and driver circuit
CN210747634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073805U (zh) 表带安装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US2143130A (en) Bone conduction hearing-aid device
MX171945B (es) Audifono con dispositivo elastico para insercion
CN209434120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8549961U (zh) 一种挂脖式高续航电话手表
CN219396492U (zh) 生耳结构、穿戴式设备和充电设备
CN210929941U (zh) 连接组件及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