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2370U - 一种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换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82370U CN216982370U CN202123257390.5U CN202123257390U CN216982370U CN 216982370 U CN216982370 U CN 216982370U CN 202123257390 U CN202123257390 U CN 202123257390U CN 216982370 U CN216982370 U CN 2169823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module
- heat dissipation
- module
- mounting groove
- dissipation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交换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该交换机包括机壳、主板、光模块、散热模块;主板位于机壳内;机壳设置有安装槽,光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安装槽,光模块与主板电连接;散热模块与机壳活动连接,散热模块用于移动至光模块的表面,并与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还用于脱离光模块的表面,以使光模块能够从安装槽内拔出或使光模块能够插入安装槽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换机。
背景技术
在交换机中,光模块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随着数据带宽的不断提升,光模块的速率也随之上浮,热功耗不断增加,而热量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光模块的正常工作以及使用寿命。
光模块插设在主板上的光模块安装笼中,目前,通常在光模块安装笼的表面设置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将光模块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但是,为了实现插拔,光模块和光模块安装笼之间预留有间隙,这使得光模块产生的热量无法高效地传递至光模块安装笼,导致了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换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换机,该交换机包括机壳、主板、光模块、散热模块;
所述主板位于所述机壳内;
所述机壳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光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光模块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所述散热模块用于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散热模块还用于脱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以使所述光模块能够从所述安装槽内拔出或使所述光模块能够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上述实施例中,光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机壳表面的安装槽内,这样,当光模块发生故障时,可仅对光模块进行替换;同时,散热模块与机壳活动连接,散热模块与光模块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生变化,散热模块具体可以移动至光模块的表面,并与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此时,散热模块与光模块之间的间隙为零,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以高效地传导至散热模块,并通过散热模块向外散发,由此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散热模块还可以通过相对机壳活动从而脱离光模块的表面,此时,散热模块与光模块之间具有间隙,光模块可以从安装槽内拔出或者插入安装槽内。
可选的,所述机壳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
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交汇处,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开口;
所述光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安装槽内拔出;
所述散热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铰接。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这种连接方式下,散热模块可相对机壳转动,散热模块具体可以向外掀起,从而脱离光模块的表面,散热模块也可以向内盖合并抵压在光模块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模块可以通过第二开口滑入安装槽内,并抵压在光模块的表面,散热模块还可以通过第二开口滑出安装槽,解除对光模块的抵压,使得光模块可以通过第一开口插入安装槽内或从安装槽内拔出。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槽,当所述散热模块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当所述散热模块脱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分离。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卡扣与卡槽卡合后,散热模块相对机壳固定,且散热模块与光模块之间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如此,实现了散热模块与光模块之间的零间隙配合,保证了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以高效地传导至散热模块;卡扣与卡槽分离后,散热模块可以相对机壳活动,当散热模块脱离光模块的表面时,光模块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从安装槽内拔出或插入安装槽内,如此,实现了光模块的可插拔操作。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分离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散热模块远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卡扣与卡槽分离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复原力作用下,散热模块可以自动远离光模块,为光模块的插拔提供了便利。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设置有导热面,当所述散热模块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导热面用于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机壳。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模块通过导热面将热量传导至机壳,机壳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与空气充分地进行热交换,如此,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地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翅片,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翅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将光模块传导过来的热量迅速地散发到外部环境中,并且,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窗口,散热窗口可以保证空气的流通,提高翅片表面的散热速率。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光模块之间的导热垫,所述导热垫朝向所述光模块的一面设置有分离膜。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散热模块与光模块的表面发生分离时,分离膜可以避免散热模块与光模块之间产生粘连,使得两者容易分离,并且,分离膜也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会影响光模块与散热模块之间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光模块安装笼,所述光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光模块安装笼内;
所述光模块安装笼的侧壁设置有避让窗口,所述散热模块通过所述避让窗口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出的交换机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所示出的交换机中散热模块掀起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出的交换机中光模块拔出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出的交换机中散热模块未插入安装槽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壳;101-第一面;102-第二面;11-安装槽;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20-光模块;30-散热模块;31-散热本体;32-导热垫;301-壳体;302-翅片;303-散热窗口;40a-卡扣;40b-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换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如图1~图5所示,该交换机包括机壳10、主板(未示出)、光模块20、散热模块30;
主板位于机壳10内;
机壳10设置有安装槽11,光模块20可插拔地设置于安装槽11内,且光模块20与主板电连接;
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活动连接,散热模块30用于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30还用于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以使光模块20能够从安装槽11内拔出或使光模块20能够插入安装槽11内。
该交换机中,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活动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活动,当散热模块30相对于机壳10活动时,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发生变化,散热模块30具体可以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此时,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的间隙为零,光模块20产生的热量可以高效地传导至散热模块30,并通过散热模块30向外散发,由此,光模块20可以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散热模块30还可以通过相对机壳10活动从而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此时,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产生间隙,光模块20可以从安装槽11内拔出,或者,插入安装槽11内。
在这里,“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活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铰接、卡接、滑动连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并且,“机壳10”可以为安装槽11的内壁部分,也可以为除安装槽11以外的其它部分。另外,当散热模块30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时,散热模块30可以全部位于安装槽11内,或者部分位于安装槽11内。
光模块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光模块20的数量为多个时,这些光模块20沿安装槽1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如图1所示,该交换机以两个光模块20进行了示例性说明。
散热模块30具有散热的功能,散热模块30通过与光模块20的直接接触能够吸收光模块20产生的大部分热量,这部分热量可以通过散热模块30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直接散发到外部环境中,或者,还可以首先通过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之间的接触传导至机壳10上,然后通过机壳10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间接地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该交换机既实现了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的零间隙配合,使得光模块2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模块30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由此提高了光模块20的散热效率,解决了光模块20部署场景中容易超温的问题,同时,该交换机还支持光模块20的可插拔操作,当光模块20发生故障时,可仅对光模块20进行替换。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的结构,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所示,机壳10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面101、第二面102;
安装槽11设于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的交汇处,且安装槽11包括位于第一面101的第一开口111和位于第二面102的第二开口112;
光模块20用于通过第一开口111插入安装槽11内,且光模块20还用于通过第一开口111从安装槽11内拔出;
散热模块30用于通过第二开口112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且散热模块30还用于通过第二开口112远离光模块20的表面。
具体设置时,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相互垂直,安装槽11设置在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的交汇处,安装槽11包括位于第一面101的第一开口111和位于第二面102的第二开口112,针对光模块20而言,光模块20可以沿垂直于第一面101的方向经第一开口111插入安装槽11内(C2C1方向),也可以沿反方向经第一开口111从安装槽11内拔出(C1C2方向)。
针对散热模块30而言,散热模块30可以经第二开口112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30还可以经第二开口112远离光模块20的表面,从而与光模块20的表面产生间隙。作为示例,散热模块30与安装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5所示,散热模块30可以沿垂直于第二面102的方向经第二开口112插入安装槽11内(D1D2方向),直至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30也可以沿反方向(D2D1方向)经第二开口112从安装槽11内移出,从而与光模块20之间产生间隙,此时,光模块20可以经第一开口111插入安装槽11内或从安装槽11内拔出。
在散热模块30与安装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散热模块30与安装槽11的内壁中的一者设置滑槽,另一者设置与滑槽配合的凸起,通过滑槽与凸起相配合一方面可以为散热模块30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之间的传热效率。
作为示例,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还可以铰接,也就是说,散热模块30可以相对机壳10转动,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散热模块30可以通过相对机壳10转动的形式落入安装槽11内,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30还可以反向转动,从而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
继续参考图3、图4,散热模块30的一端与机壳10铰接,当散热模块30沿B2B1方向转动并抵压在光模块20的表面时,散热模块30的表面与机壳10的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平齐,当散热模块30沿B1B2方向转动从而向外掀起时,散热模块30的另一端逐渐从第二开口112内升出,散热模块30的底面脱离光模块20,并与光模块20之间产生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扣40a,另一者设置有卡槽40b,当散热模块30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时,卡扣40a与卡槽40b卡合;当散热模块30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时,卡扣40a与卡槽40b分离。
在卡扣40a与卡槽40b的卡合作用下,散热模块30相对机壳10固定,且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如此,光模块20产生的热量可以高效地传导至散热模块30;卡扣40a与卡槽40b分离时,散热模块30可以相对机壳10活动,例如,散热模块30可以相对机壳10转动或滑动,并且,当散热模块30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时,光模块2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从安装槽11内拔出或者插入安装槽11内。
作为示例,在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铰接的基础上,当卡扣40a与卡槽40b处于分离状态时,散热模块30可以相对机壳10转动,直至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30还可以相对机壳10反向转动,并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
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首先使卡扣40a与卡槽40b处于分离的状态,然后使散热模块30相对机壳10转动,具体可以向使散热模块30沿B1B2方向转动,从而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此时,在外力作用下将光模块20从安装槽11内拔出或者插入安装槽11内;在将光模块20插入安装槽11后,使散热模块30沿B2B1方向转动,直至散热模块30抵压在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实现零间隙接触,此时,将卡扣40a与卡槽40b卡合,使散热模块30相对机壳10固定,进而使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卡扣40a与卡槽40b外,当散热模块30转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方式使两者固定,从而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例如,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并在需要将散热模块30滑出时,可以解除两者之间的固定关系。
作为示例,在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滑动连接的基础上,当卡扣40a与卡槽40b处于分离状态时,散热模块30可以相对机壳10滑动,直至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散热模块30还可以相对机壳10反向滑动,并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
如图5所示,在使用时,首先使卡扣40a与卡槽40b处于分离的状态,然后使散热模块30沿垂直于第二面102的方向远离光模块20(D2D1方向),从而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此时,在外力作用下将光模块20能够从安装槽11内拔出或者插入安装槽11内;在将光模块20插入安装槽11后,使散热模块30沿垂直于第二面102的方向滑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D1D2方向),并与光模块20实现零间隙接触,此时,将卡扣40a与卡槽40b卡合,使散热模块30相对机壳10固定,进而使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卡扣40a与卡槽40b外,当散热模块30滑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的方式使两者固定,从而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例如,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并在需要将散热模块30滑出时,可以解除两者之间的固定关系。
卡扣40a与卡槽40b的具体结构不限,可以为任意一种可以实现卡合以及分离的结构形式,卡扣40a与卡槽40b的设置位置也不限,本实用新型附中仅示出了一种可能的配合形式。
另外,散热模块30和机壳10也可以仅在卡扣40a与卡槽40b的作用下实现相对固定或相对活动,具体来说,在卡扣40a与卡槽40b分离时,散热模块30和机壳10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散热模块30可以相对机壳10活动,并从安装槽11内移出,当散热模块30脱离安装槽11后,光模块2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从安装槽11内拔出或者插入安装槽11内;在将光模块20插入安装槽11后,可以将散热模块30重新移动至安装槽11内,使得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此时,将卡扣40a与卡槽40b卡合,使散热模块30相对机壳10固定,进而使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未示出),当卡扣40a与卡槽40b卡合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卡扣40a与卡槽40b分离时,弹性件用于使散热模块30远离光模块20的表面。
具体而言,在卡扣40a与卡槽40b的卡合作用下,散热模块30相对机壳10固定,且散热模块30与光模块20之间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此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产生弹性复原力,一旦卡扣40a与卡槽40b的卡合关系被解除,散热模块30可以在弹性件的弹性复原力作用下自动弹起,并远离光模块20的表面。
具体设置时,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或扭簧,例如,当散热模块30和机壳10铰接时,可以在转轴上设置扭簧;当散热模块30和机壳10滑动连接时,可以在散热模块30和机壳10之间设置弹簧。
散热模块30在接收光模块20的热量后,可以有多种方式将热量向外散发,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模块30设置有导热面(未标识),当散热模块30移动至光模块20的表面,并与光模块20的表面相接触时,导热面与安装槽11的内壁相接触,导热面用于将热量传导至机壳10。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模块30与机壳10相接触的表面均可以作为导热面。散热模块30通过导热面将热量传导至机壳10,机壳10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与空气充分地进行热交换,如此,光模块20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地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模块30包括壳体301,壳体301内设置有多个翅片302,壳体301表面设置有散热窗口303,散热窗口303与外部环境连通。
散热模块30的壳体301内部的翅片302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将光模块20传导过来的热量散热到外部环境中,并且,壳体301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窗口303,散热窗口303可以保证空气的流通,提高翅片302表面的散热速率。
散热模块30的散热形式不限,既可以通过与机壳10的接触将热量传导至机壳10,从而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也可以通过翅片302直接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或者,还可以为上述两种散热形式的组合。
可选的,如图3、图4、图5所示,散热模块30包括散热本体31以及设置在散热本体31与光模块20之间的导热垫32,且导热垫32朝向光模块20的一面设置有分离膜(未示出)。
导热垫32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以及弹性,导热垫32被压缩后,可以与光模块20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光模块20的导热速率。导热垫32的表面设置有分离膜,当散热模块30脱离光模块20的表面时,分离膜可以避免光模块20与散热模块30之间产生粘连,使得两者容易分离,并且,分离膜也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会影响光模块20与散热模块30之间的导热效率。
可选的,安装槽11内设置有光模块安装笼,光模块安装笼与光模块20的顶面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避让窗口,散热模块30通过避让窗口与光模块20的表面接触。
当光模块20插入光模块安装笼后,光模块20与主板电连接,当光模块20从光模块安装笼拔出后,光模块20与主板断开连接。在光模块20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光模块20安装笼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光模块安装笼与光模块2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光模块20的插拔比较容易,另外,光模块安装笼的侧壁上设置有避让窗口,散热模块30通过避让窗口与光模块20的表面接触,实现与光模块20之间的零间隙配合。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中,通过将散热模块与机壳活动连接,使得散热模块可以移动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如此,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以高效地传导至散热模块,并通过散热模块向外散发,光模块的散热效果得以显著提高;散热模块还可以脱离光模块的表面,从而与光模块之间产生间隙,为光模块的拔出以及插入提供避让空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主板、光模块、散热模块;
所述主板位于所述机壳内;
所述机壳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光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光模块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所述散热模块用于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散热模块还用于脱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以使所述光模块能够从所述安装槽内拔出或使所述光模块能够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
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交汇处,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开口;
所述光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安装槽内拔出;
所述散热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槽,当所述散热模块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当所述散热模块脱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分离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散热模块远离所述光模块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设置有导热面,当所述散热模块移动至所述光模块的表面,并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相接触时,所述导热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导热面用于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机壳。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翅片,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光模块之间的导热垫,所述导热垫朝向所述光模块的一面设置有分离膜。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光模块安装笼,所述光模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光模块安装笼内;
所述光模块安装笼的侧壁设置有避让窗口,所述散热模块通过所述避让窗口与所述光模块的表面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57390.5U CN216982370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交换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57390.5U CN216982370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交换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82370U true CN216982370U (zh) | 2022-07-15 |
Family
ID=82348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57390.5U Active CN216982370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交换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82370U (zh) |
-
2021
- 2021-12-22 CN CN202123257390.5U patent/CN2169823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74643B2 (en) | Thermal connector for transferring heat between remova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US8879262B2 (en) | Cooling device for pluggable module, assembly of the cooling device and the pluggable module | |
US7667972B2 (en) | Connector with a heat sink | |
TWI544315B (zh) | 電子裝置 | |
JP2001091174A (ja) | 熱伝達コネクタ | |
KR20140035844A (ko) | 커넥터 | |
CN114269106A (zh) | 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126216A (zh) | 一种散热壳、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和通信设备 | |
KR200485269Y1 (ko) | 탈착 가능한 모듈의 방열전도 조립구조 | |
WO2022199439A1 (zh) | 一种散热装置和通信设备 | |
JP5686127B2 (ja) | 信号伝送装置 | |
US20220167531A1 (en) | Network adapter and networking device | |
CN216982370U (zh) | 一种交换机 | |
CN111587047A (zh) | 电子设备 | |
JP2018136437A (ja) | プラガブル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プラガブル光モジュールの接続構造 | |
CN113407010B (zh) | 显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885140A (zh) | 导热结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6360553A (zh) | 扩充卡 | |
CN221631962U (zh) | 一种多模块兼容型主板结构 | |
CN112698705A (zh) | 散热机构及采用该散热机构的扩展卡模组 | |
CN218383402U (zh) | 光模块鼠笼组件及光模块设备 | |
WO2023221682A1 (zh) | 一种电路板模组及通信设备 | |
WO2023226745A1 (zh) | 一种发热模块、散热装置和通信设备 | |
CN217506464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计算机主板 | |
CN220731180U (zh) | 硬盘盒及移动硬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