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1077U -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1077U
CN216981077U CN202123346524.0U CN202123346524U CN216981077U CN 216981077 U CN216981077 U CN 216981077U CN 202123346524 U CN202123346524 U CN 202123346524U CN 216981077 U CN216981077 U CN 216981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elastic clamping
bearing seat
elasticity
centre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65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白频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65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1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1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10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转板连接器包括承载座及弹性夹持件弹性夹持件包括围合部,围合部围合形成套接腔,以将弹性夹持件套接于承载座上,围合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的一侧向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第二端的一侧向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与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相对设置,承载座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纳槽,当弹性夹持件套接承载座时,第一弹性夹持部及第二弹性夹持部位于容纳槽内。通过弹性夹持件与承载座配合连接,实现主板或电子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取代传统导人工焊接导线的方式,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这些电子产品数码已经广泛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主板是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
随着近年来电子设备小型化趋势,设备内部空间越来越狭小,而设备内部许多主板之间都需要使用导电线进行电路连接,来实现功能的互通。
现有的小型化设备,内部的主板与连接的导电线尺寸都非常小,通过人工焊接导电线的方式,由于操作空间不足,导致操作难度高,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小型电子设备内各元件之间,通过人工焊接导电线的方式进行电连接,导致的操作难度过高,生产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转板连接器,包括承载座及弹性夹持件,所述弹性夹持件包括围合部,所述围合部围合形成套接腔,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围合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相对设置,所述承载座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纳槽,当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所述承载座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及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于所述承载座上,通过所述弹性夹持件与所述承载座配合,通过所述弹性夹持件夹持的方式,在完成固定的同时,实现了各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焊接导电线进行电性连接的方式,极大程度的降低操作难度小,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围合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所述套接腔,所述第一侧板的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围合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端,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围合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端。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二侧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焊脚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焊脚部。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包括第一夹持支撑部及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呈“L”型。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包括第二夹持支撑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相对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座相对的外侧壁凸起形成定位凸块,在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所述承载座时,所述定位凸块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内,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壁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承载座开设有对应的插接槽,在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所述承载座时,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承载座背向所述容纳槽的一面凸起形成定位柱。
再进一步,所述承载座相对的两侧均套接所述弹性夹持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含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板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弹性夹持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弹性夹持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承载座 10 容纳槽 110
定位凸块 120 插接槽 130
弹性夹持件 20 围合部 210
第一侧板 211 第二侧板 212
连接板 213 第一端 214
第二端 215 第一焊脚部 216
第二焊脚部 217 第一通孔 2110
第二通孔 2120 插接块 2130
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 230 第一夹持支撑部 231
第一接触部 232 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 240
第二夹持支撑部 241 第二接触部 242
定位柱 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板连接器,包括承载座10及弹性夹持件20,所述承载座10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纳槽110,优选地,所述容纳槽110的槽口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容纳槽110的外侧壁形成钝角,通过设置所述倾斜面,在所述容纳槽110内插接主板或电子元件时,即使插接方向略有偏斜,也可通过所述倾斜面进行导向,使主板或电子元件沿所述倾斜面插入所述容纳槽110内。所述承载座10的另一面凸起形成定位柱30,通过设置所述定位柱30,可将所述定位柱30插接于需连接的主板或电子元件上,以实现所述转板连接器的预定位。
所述弹性夹持件20包括围合部210,可以理解地,所述弹性夹持件20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围合部210包括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及连接板213,所述连接板213相对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211及所述第二侧板212,且所述第一侧板211与所述第二侧板212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211及所述第二侧板212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213。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侧板211、所述第二侧板212及所述连接板213围合形成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用于将所述弹性夹持件20套接于所述承载座10上。
所述第一侧板211远离所述连接板213的一端向所述第二侧板212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焊脚部216,所述第二侧板212远离所述连接板213的一端向所述第一侧板211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焊脚部217,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焊脚部216与所述第二焊脚部217相对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焊脚部216与所述第二焊脚部217,可与所述连接板213、所述第一侧板211及所述第二侧板212相配合,更稳固的将所述弹性夹持件20套接于所述承载座10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焊脚部216及所述第二焊脚部217与所述连接板213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座10的高度,当所述承载座10通过所述定位柱30预定位于主板或电子元件上时,所述第一焊脚部216与所述第二焊脚部217抵靠主板或电子元件的外侧壁,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焊脚部216及所述第二焊脚部217,可更为方便的将所述转板连接器焊接于主板或电子元件上,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211的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围合部21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端214,所述第二侧板212的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围合部21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端215,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端214与所述第二端21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214的一侧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230,所述第二端215的一侧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240,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230与所述第二弹性劫持接触部相对设置,当所述弹性夹持件20套接所述承载座10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230及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240位于所述容纳槽110内。通过所述弹性夹持件20与所述承载座10配合,在所述容纳槽110内插接需连接的主板或电子元件,所述弹性夹持件20在完成夹持固定的同时,实现了电性连接,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焊接导电线进行电性连接的方式,极大程度的降低操作难度小,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承载座10相对的两侧均套接所述弹性夹持件20,所述弹性夹持件20沿所述承载座10的中心相互对称,通过两个所述弹性夹持件20相互配合,可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防止夹持物的位置发生偏斜。
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230包括第一夹持支撑部231及第一接触部232,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2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214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2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32,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230整体呈“L”型,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240包括第二夹持支撑部241及第二接触部242,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24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215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2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242,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230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240相对设置,在主板或电子元件插入所述容纳槽110内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32及所述第二接触部242抵靠主板或电子元件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232在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231的回弹力下反向挤压主板或电子元件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接触部242在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241的回弹力下反向挤压主板或电子元件的外侧壁,因所述第一接触部23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42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23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42互相形成施力点,以实现对主板或电子元件的夹持,同时防止受力不均导致主板或电子元件发生偏移。
所述第一侧板211开设有第一通孔2110,所述第二侧板212开设有第二通孔2120,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2110与所述第二通孔2120相对称,所述承载座10相对的外侧壁凸起形成定位凸块120,通过将所述定位凸块120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2110及所述第二通孔2120内,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20固定于所述承载座10上。
所述连接板213的一侧壁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插接块2130,所述插接块2130位于所述第一侧板211与所述第二侧板212之间,所述承载座10背向所述定位柱30的一面内凹形成插接槽130,所述插接槽130与所述插接块2130相适配,且所述插接槽130位于所述承载座10的外侧壁与所述容纳槽110之间,在所述弹性夹持件20套接所述承载座10时,所述插接块2130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30内,进一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20固定于所述承载座10上。优选地,所述插接块2130包括支撑部及卡合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213,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呈三角状,所述卡合部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宽带略大于所述插接槽130的宽度,通过所述插接槽130的内侧壁挤压所述卡合部,以完成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转板连接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板连接器,包括承载座及弹性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件包括围合部,所述围合部围合形成套接腔,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围合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相对设置,所述承载座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纳槽,当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所述承载座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及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所述套接腔,所述第一侧板的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围合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端,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壁沿垂直于所述围合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二侧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焊脚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焊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包括第一夹持支撑部及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夹持接触部呈“L”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夹持接触部包括第二夹持支撑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承载座相对的外侧壁凸起形成定位凸块,在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所述承载座时,所述定位凸块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内,以将所述弹性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承载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壁向所述套接腔的轴心方向弯曲延伸出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承载座开设有对应的插接槽,在所述弹性夹持件套接所述承载座时,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背向所述容纳槽的一面凸起形成定位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相对的两侧均套接所述弹性夹持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板连接器。
CN202123346524.0U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81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6524.0U CN216981077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6524.0U CN216981077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1077U true CN216981077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8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652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81077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1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98318A (ko) 전기 커넥터
US6544058B1 (en) Changeable plug base structure
CN1070263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16981077U (zh) 一种转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1743475U (zh) 电连接器的舌板补强结构及Type-C连接器
WO2006053496A1 (en) A removable plug
CN1033116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16488595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7393234B1 (en)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CN10641054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10130043A1 (en) Combination of socket and plug for battery connector
CN210379481U (zh) 圆形触点连接器端子
CN104716514A (zh) 插头连接器
CN201091041Y (zh) 电连接器
CN219371437U (zh) 接电元件及接电组件
CN104795653B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173U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20031685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2968160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端子
CN216958570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8070278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
CN22120168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7114892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8548859U (zh) 连接器
CN113346265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