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9527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9527U
CN216979527U CN202220682926.3U CN202220682926U CN216979527U CN 216979527 U CN216979527 U CN 216979527U CN 202220682926 U CN202220682926 U CN 202220682926U CN 216979527 U CN216979527 U CN 216979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29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双童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29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9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9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9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光源,电路板包括元件面,光源设置于元件面上,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电路板的元件面朝向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且元件面覆盖导光板的部分出光面。电路板用于控制光源的发光,光源从导光板的入光面照射经过导光板折射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通过将电路板的元件面朝向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并且电路板同时连接光源以及导光板,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通过导光板折射出,减少漏光现象的发生,提高光线利用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器件中的主流。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自身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在所有液晶显示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消费者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提供一面光源来实现显示的功能,如设置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通常选择在其侧边放置灯条,即灯条设置在显示器的侧边,导光板与灯条上的光源间隔相对的一面为导光板的入光面,用于接收光源入射过来的光线。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跟其内部光源的光利用率有关,光利用率越高,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就越好。但是由于面板有部分未覆盖到导光板,所以导光板未覆盖的部分容易出现光线溢出背板导致漏光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通过电路板对光源起到阻断的作用,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通过导光板折射出,减少漏光现象的发生,提高光线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光源,所述电路板包括元件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元件面上,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所述电路板的元件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且所述元件面覆盖所述导光板的部分所述出光面。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与所述导光板接触的所述元件面上设置有反光层。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反光层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与所述导光板接触的所述元件面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反光层为光学反射膜片或者为涂覆有光学反光材料的部件。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还设置有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下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以及上扩散片。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光学模组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和所述元件面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导光板。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导光板背离其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元件面和所述导光板粘接连接。
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元件面和所述导光板通过散热胶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光源,电路板包括元件面,光源设置于元件面上,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电路板的元件面朝向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且元件面覆盖导光板的部分出光面;综上所述,电路板用于控制光源的发光,光源从导光板的入光面照射经过导光板折射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通过将电路板的元件面朝向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并且电路板同时连接光源以及导光板,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通过导光板折射出,减少漏光现象的发生,提高光线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图1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背光模组;101、液晶显示面板;200、显示装置;
1、导光板;10、入光面;11、出光面;
2、灯条;21、电路板;22、元件面;23、光源;24、反光层;
3、光学模组;31、下扩散片;32、下棱镜片;33、上棱镜片;34、上扩散片;4、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和灯条2,导光板1包括入光面10和出光面11,灯条2包括电路板21以及光源23。电路板21包括元件面22,光源23设置于元件面22上,光源23与导光板1的入光面10间隔设置。电路板21的元件面22朝向导光板1的出光面11设置,且元件面22覆盖与导光板1的部分出光面11。
电路板21用于控制光源23的发光,光源23从导光板1的入光面10照射经过导光板1折射后从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射出,通过将电路板21的元件面22朝向导光板1的出光面11设置,并且电路板21同时连接光源23以及导光板1,使得光源23发出的光线不会从其他地方泄露出去,可以全部通过导光板1折射出,减少漏光现象的发生,提高光线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1为硬质印制电路板21。硬质印制电路板21具有高密度、高可靠性以及可设计性等的优点,此外,硬质印刷电路板21可以进行标准化、自动化生产,并确保一致的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硬质印刷电路板21可以保障电路板21在与光源23以及导光板1连接之后的稳定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光源23出现晃动的可能性,提高装置整体使用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21沿其自身厚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等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3包括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23,更加节能环保。可选地,所述光源23还可以为卤素灯泡,卤素灯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寿命较长且发光效率高。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3采用LED光源23。
同样地,光源23也可以为封装形式的灯珠,具体可选用4014、7016或4012封装形式的灯珠,4014、7016或4012封装形式的灯珠为贴片灯珠,其体积小且亮度高,散热性能较好,采用封装形式的灯珠有利于背光模组100薄型化设计。
具体地,所述光源23与所述电路板21电性连接;故电路板21可以控制光源23的发光与否。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光源23在第一方向阵列分布于电路板21上,多个光源23的出光方向均朝向导光板1的入光面1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以附图图1为例,其中图中的左右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图中的上下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方向互相垂直设置。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的方向布置,故而清晰的得知多个光源23在电路板21上的布置情况。
可选地,光源23正对导光板1的入光面10设置。将光源23正对导光板1的入10光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接收直接入射到入10光面上的光线。虽然可以通过反射等方式将光线导向至导1光板的入10光面,但是经过反射的光线会出现损耗,相比与直接接收入射光,其光利用率会有所降低,因此,将23光源正对入10光面,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0的光利用率。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导光板1接触的所述元件面22上设置有反光层24。通过反光层24的设置对导向至元件面22上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得该部分的光线可以被反射至导光板1中并经过折射从而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进行显示,提高背光模组100的光线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反光层24基于所述导光板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与所述导光板1接触的所述元件面22基于所述导光板1的正投影。通过将反光层24完全覆盖用于遮盖导光板1部分的电路板21的元件面22上,减小通过导光板1折射至电路板21上的光线的损耗,使得该部分的光线可以更多的被导向至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
可选地,所述反光层24为光学反射膜片或者为涂覆有光学反光材料的部件。光源23入射至入光面10上方的光线经过反光层24的反射后又入射至导光板1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导光板1的入光面10上方漏光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光利用率。同时,反光层24结构简单,不会增加背光模组100制作工艺的难度,且对显示产品整体的厚度基本没有影响,又由于增加了反光层24,能够将入射至电路板21的光线最大可能的反射回来,减小光线的损耗,相比于目前通过在遮光层的部分设置小白板对光线进行反射的方案,本方案具有更低的工艺成本。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背离其所述出光面11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4,通过反射片4的设置使得散射出导光板1的光线返回导光板1中,以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上还设置有光学模组3,所述光学模组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上的下扩散片31、下棱镜片32、上棱镜片33以及上扩散片34。光线从导光板1出射后及扩散角度并非在导光板1的出光方向上,因此在显示器的视野角上无法达成亮度上的要求,必须修正光源23的方向及扩散角度,使得光源23能尽量集中在要求的方向。通过设置光学模组3对光源23起到角度修正以及集光的效果。
具体地,下扩散片31可以减小光源23的方向性,使得出射光线均匀性,并将瑕疵模糊化,增广视野角,提高辉度;下棱镜片32和上棱镜片33可以提高正面辉度;上扩散片34则可以起到保护的功能,可以避免受到物理性的破坏,减轻炫光现象,增广视野角,使得出射光线更加均匀。
可选地,所述光学模组3基于所述导光板1的正投影和所述元件面22基于所述导光板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导光板1。通过将光学模组3和电路板21的双重限制下,使得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完全被遮盖住,从而保障从光源23发出的光线均可以通过导光板1被折射出去并且同时还可以保障光线经过往复折射也可以均通过光学模组3而散发出去,使得从光源23散出的所有光线均可以被应用而显示,保障光线的利用率。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元件面22和所述导光板1粘接连接。所述元件面22通过粘结剂可拆卸式固定粘接于导光板1上,可以理解地,在更换电路板21时,只需拆卸下原有电路板21将新的电路板21更换上即可,而不需要对其他的结构做任何改变。
具体地,粘结剂为胶条或胶水,具体选择什么胶条或胶水可依据实际需要而定。
可选地,所述元件面22和所述导光板1通过散热胶连接。通过散热胶的设置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0在工作时的散热效果。
第二实施例
图3示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1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液晶显示面板101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101提供光源23。发光的光源23从导光板1的侧边发光,光线经由导光板1折射而出,并通过光学模组3将光均匀投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01的背面,在液晶显示面板101获得均匀背光后再通过主板驱动液晶分子实现液晶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1可以是基于液晶显示装置200(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技术的液晶液晶显示面板101、基于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技术的液晶液晶显示面板101、基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技术的液晶液晶显示面板101或者基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技术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液晶显示面板101。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申请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文中使用的术语“衬底”是指在其上添加后续材料层的材料。衬底本身可以被图案化。添加到衬底顶上的材料可以被图案化,或者可以保持不被图案化。此外,衬底可以包括宽范围内的一系列材料,例如,硅、锗、砷化镓、磷化铟等。替代地,衬底可以由非导电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或者蓝宝石晶圆等)制成。
文中使用的术语“层”可以指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区域的材料部分。层可以在整个的下层结构或上覆结构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比下层或上覆结构的范围小的范围。此外,层可以是匀质或者非匀质的连续结构的一个区域,其厚度小于该连续结构的厚度。例如,层可以位于所述连续结构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或者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的任何成对的横向平面之间。层可以横向延伸、垂直延伸和/或沿锥形表面延伸。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是层,可以在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和/或可以具有位于其上、其以上和/或其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层。层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互连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体和接触层(在其内形成触点、互连线和/或过孔)以及一个或多个电介质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光源,所述电路板包括元件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元件面上,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元件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且所述元件面覆盖所述导光板的部分所述出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光板接触的所述元件面上设置有反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与所述导光板接触的所述元件面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光学反射膜片或者为涂覆有光学反光材料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还设置有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的下扩散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以及上扩散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和所述元件面基于所述导光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导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其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面和所述导光板粘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面和所述导光板通过散热胶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和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CN202220682926.3U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979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2926.3U CN216979527U (zh)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2926.3U CN216979527U (zh)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9527U true CN216979527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2926.3U Active CN216979527U (zh)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95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691B (zh) 具有半導體發光裝置的背光
US83349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109685A1 (en)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20060077692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511671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064444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060205242A1 (en) Light emitting cluster and direct light emitting type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11960169B2 (en) Backlight modul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477117B2 (en)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US8882322B2 (en) Backlight unit
JP2013016751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1665662B (zh)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210090874U (zh) 直下式背光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CN21697952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80061489A (ko) 백라이트용 광원 및 백라이트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 장치
JP2013037783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4945861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43680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25437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406334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880333A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15407550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30258847A1 (en) Aerial display apparatus
KR20110054783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TWI364602B (en) Led backlight with bare chip l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