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2303U -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2303U
CN216962303U CN202123090351.0U CN202123090351U CN216962303U CN 216962303 U CN216962303 U CN 216962303U CN 202123090351 U CN202123090351 U CN 202123090351U CN 216962303 U CN216962303 U CN 216962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hose
connector
groov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03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峰
谢聪
余水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03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2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2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2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软管及连接管,第二接头连接于第一接头,软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且夹固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之间,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头。采用本方案的连接结构,在安装时,将软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以使软管的一端夹持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再将第二接头连接于第一接头以使软管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之间,再将连接管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接头,即可完成软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安装方便;并且,软管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及第一接头之间,安装稳定性较高。此外,还可以防止软管的一端旋出带来的扭力损坏第二接头。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吸尘器的软管大多数通过第二接头连接于连接管,软管与第二接头的连接方式为分别在软管和第二接头内设置螺纹,软管的一端螺旋旋进第二接头后通过打粘稠胶以使软管和第二接头连接固定,如此设置,一方面,由于软管容易变形,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软管脱胶或脱管的现象,以致需要拆分后重新装配,安装难度大;另一方面,安装完成后,软管容易脱胶松动以致连接处漏气、吸力不足,或,软管脱胶掉落,造成吸尘器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吸尘器的软管的安装难度大且安装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接头;
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
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接头且夹固于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之间;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向内延伸形成承接板,所述软管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夹固于所述承接板与所述第一接头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接头的位置设有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接头插入所述凹槽以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压入所述凹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缘朝向背离所述承接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延伸部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具有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防呆卡槽和防呆卡筋二者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防呆卡槽和防呆卡筋二者中的另一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限位卡槽和限位卡筋二者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接头上设有限位卡槽和限位卡筋二者中的另一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自远离所述第二接头至靠近所述第二接头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的外径自远离所述第二接头至靠近所述第二接头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接头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接头,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三接头外所述软管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槽,所述第三接头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环槽卡接的限位环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软管及连接管,第二接头连接于第一接头,软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且夹固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之间,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头。采用本方案的连接结构,在安装时,将软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以使软管的一端夹持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再将第二接头连接于第一接头以使软管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之间,再将连接管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接头,即可完成软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安装方便;并且,软管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及第一接头之间,安装稳定性较高。此外,还可以防止软管的一端旋出带来的扭力损坏第二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第一接头;11、连接板;12、第一连接柱;13、第二连接孔; 14、防呆卡槽;15、限位卡槽;2、第二接头;21、承接板;22、凹槽;23、第二连接孔;24、防呆卡筋;25、限位卡筋;3、软管;31、第一延伸部;32、第二延伸部;33、限位环槽;4、连接管;5、紧固件;6、第三接头;61、限位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软管3及连接管4,第二接头2连接于第一接头1,软管3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2 且夹固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之间,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头1。
采用本方案的连接结构,在安装时,将软管3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2以使软管3的一端夹持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再将第二接头2连接于第一接头1以使软管3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之间,再将连接管4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接头1,即可完成软管3 与连接管4的连接,安装方便;并且,软管3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 2及第一接头1之间,安装稳定性较高。此外,还可以防止软管3的一端旋出带来的扭力损坏第二接头2。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头2向内延伸形成承接板21,软管3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31,第一延伸部31夹固于承接板21与第一接头1之间,从而将软管3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之间。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软管3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2后,承载板可承载第一延伸部31以避免软管3脱离第二接头2,便于软管3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软管3的端部直接夹持于第二接头2的内壁面与第一接头1的外壁之间的设计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承接板21上对应第一接头1的位置设有设有凹槽22,第一接头1插入凹槽22以将至少部分第一延伸部31压入凹槽22。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第一延伸部31夹固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软管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管4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延伸部31的外缘朝向背离承接板2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第一接头1的端部伸入第二延伸部32内。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第一接头1与软管3之间的对位安装,从而可以提高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的连接,第一接头1上设有具有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连接柱12,第二接头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3,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23通过紧固件5连接。采用紧固件5与连接孔连接的方式,结构紧凑,安装简单合理。
进一步地,由上述可知,第二接头2向内延伸形成夹固第一延伸部31的承接板21,第二连接孔23设于承载板上,相应地,第一接头1对应承载板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板11,第一连接柱12和第二连接孔23设置于连接板11上且朝向承载板延伸设置第二连接孔23处,以便于紧固件5连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23。
更进一步地,紧固件5设于第二接头2内并自第二接头2内伸入第二连接孔23和第一连接孔,以连接于第二连接孔23和第二连接孔 23。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得紧固件5可以藏设于第二接头2和第一接头1内,可以提高连接结构的整体性及美观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柱12、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23及紧固件5均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柱12和三个第一连接孔间隔设置第一接头1上,三个第二连接孔23间隔设于第二接头2上,三个紧固件5 分别连接于三个第一连接孔和三个第二连接孔23。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受力均衡且可以提高第二接头2和第一接头1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上设有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二者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头2上设有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二者中的另一个。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第一接头1连接于第二接头2时,可以通过防呆卡筋24和防呆卡槽14进行定位,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的定位准确性,从而提高连接结构的安装效率。
其中,第一接头1上设有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二者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头2上设有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二者中的另一个具体包括:第一接头1上设有防呆卡槽14且第二接头2上设有防呆卡筋24、第一接头1上设有防呆卡筋24且第二接头2上设有防呆卡槽14两种设计方式,本实施例以第一接头1上设有防呆卡筋24,第二接头2上设有防呆卡槽14为例进行示例。
进一步地,防呆卡槽14设于第一接头1的外壁上,防呆卡筋24 设于第二接头2的内壁上,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第一接头1在伸入第二接头2内的过程中进行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的对位卡接。
可选地,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均为两个,通过两个防呆卡槽14和两个防呆卡筋24防呆效果更更佳。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上设有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二者中的一个,第二接头2上设有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二者中的另一个。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的配合可以提高第二接头2和第一接头1的限位效果,进而可以提高连接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第一接头1上设有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二者中的一个,第二接头2上设有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二者中的另一个具体包括:第一接头1上设有限位卡槽15且第二接头2上设有限位卡筋25、第一接头1上设有限位卡筋25,第二接头2上设有限位卡槽 15两种设计方式,本实施例以第一接头1上设有限位卡槽15且第二接头2上设有限位卡筋25为例进行示例。
进一步地,限位卡槽15形成于第一接头1的外壁上,限位凸筋形成于第二接头2的内壁上。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第一接头1 在伸入第二接头2内的过程中进行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槽15的对位卡接。
示例性地,限位卡槽15为环设于第一接头1外周的弧形限位卡槽15,限位卡筋25为围合于第二接头2的内部的环形限位卡筋25。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的内径(如图2中H1所示)自远离第二接头2至靠近第二接头2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管4的一端的外径 (如图2中H2所示)自远离第二接头2至靠近第二接头2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管4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接头1内。在安装时,可以将连接管4的一端旋入第一接头1内以固定于第一接头1。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连接简单,并且能够保证一定的密封性。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接头6,软管3的另一端套接于第三接头6外,软管3通过第三接头6连接于地刷上的进风口。
进一步地,软管3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槽33,第三接头6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卡槽卡接的限位环扣61。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第一方面,软管3上的限位环槽33和第三接头6的限位环扣61的配合,可以提高软管3与进风口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提高软管3与地刷的进风口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软管3与第三接头6 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软管3及连接管4,第二接头2连接于第一接头1,软管3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2且夹固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之间,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头1。采用本方案的连接结构,在安装时,将软管3 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头2以使软管3的一端夹持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再将第二接头2连接于第一接头1以使软管3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2与第一接头1之间,再将连接管4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接头1,即可完成软管3与连接管4的连接,安装方便;并且,软管3的一端夹固于第二接头2及第一接头1之间,安装稳定性较高。此外,还可以防止软管3的一端旋出带来的扭力损坏第二接头2。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1);
第二接头(2),所述第二接头(2)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
软管(3),所述软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接头(2)且夹固于所述第二接头(2)与所述第一接头(1)之间;
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2)向内延伸形成承接板(21),所述软管(3)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31),所述第一延伸部(31)夹固于所述承接板(21)与所述第一接头(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21)上对应所述第一接头(1)的位置设有设有凹槽(22),所述第一接头(1)插入所述凹槽(22)以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31)压入所述凹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31)的外缘朝向背离所述承接板(2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所述第一接头(1)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延伸部(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上设有具有第一连接孔的第一连接柱(12),所述第二接头(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3),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3)通过紧固件(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上设有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二者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接头(2)上设有防呆卡槽(14)和防呆卡筋(24)二者中的另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上设有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二者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接头(2)上设有限位卡槽(15)和限位卡筋(25)二者中的另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径自远离所述第二接头(2)至靠近所述第二接头(2)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管(4)的一端的外径自远离所述第二接头(2)至靠近所述第二接头(2)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管(4)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接头(6),所述软管(3)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三接头(6)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3)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槽(33),所述第三接头(6)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环槽(33)卡接的限位环扣(61)。
CN202123090351.0U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6962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0351.0U CN216962303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0351.0U CN216962303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2303U true CN216962303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0351.0U Active CN216962303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2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62303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CN114041724A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连接结构
CN208041319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管夹
CN206668697U (zh) 滤芯夹和净水设备
CN214046259U (zh) 一种ct机外罩
CN213017091U (zh) 一种u型塑胶件的可拆卸固定结构
CN212346410U (zh) 一种吸尘器的手柄端部连接结构
CN218978755U (zh) 风道结构以及吸尘器
CN207486994U (zh) 接头安装结构及除湿机
CN219273841U (zh) 一种清洗机专用水箱
CN216344441U (zh) 一种空调管路组装用紧固件
CN213816592U (zh) 一种快速安装自锁防水连接器
CN216535136U (zh) 传感模组及扫地机
CN217634479U (zh) 一种抱箍式开口三通
CN216948783U (zh) 一种栅块连接套结构
CN213909784U (zh) 一种饮水机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饮水机
CN211583017U (zh) 进水电磁阀安装结构及洗碗机
CN214579461U (zh) 一种管道安装组合便捷接头
CN216495071U (zh) 一种模块化的吸尘器
CN214424143U (zh) 吸污头过滤袋拆装结构
CN217039961U (zh) 一种尘杯上置式吸尘器
CN2718470Y (zh) 太阳能热水器之真空管尾座
CN220668733U (zh) 一种分集水器尾件连接结构
CN216333449U (zh) 一种简单快捷安装的万能堆箱
CN217079433U (zh) 用于车库顶板加强承压虹吸排水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