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9119U - 拉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9119U
CN216959119U CN202121266847.6U CN202121266847U CN216959119U CN 216959119 U CN216959119 U CN 216959119U CN 202121266847 U CN202121266847 U CN 202121266847U CN 216959119 U CN216959119 U CN 216959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piece
transmission shaft
cab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68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毅
陈晓文
卢佳华
沈慧华
袁洋
孙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68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9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9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9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制装置。拉制装置包括框架、第一传输轴、固定件、固定滚轴、拉伸件、折弯件以及调节组件,第一传输轴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固定件与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从而电缆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之间,通过固定滚轴和第一传输轴相配合,保证电缆在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拉伸件的一端与框架可拆卸连接,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折弯件活动连接,调节组件设于拉伸件和折弯件的连接处,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折弯件进行折弯,从而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调节组件带动折弯件往下运行,形成折弯角度,使得多根电缆同时被拉直和折弯,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保证多根电缆的折弯角度一样,提高折弯精度。

Description

拉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制装置。
背景技术
氧化镁电缆(以下可简称为“电缆”)由于其防火、防爆、耐高温、不燃烧,且外径小、载流量大、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高层建筑、机场、码头、地下、化工厂、核电站及矿井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此外,国内对于在建建筑的空间利用率逐步升高,导致了在建设过程中,氧化镁电缆的敷设由于安装空间狭窄而增加了施工难度。目前,氧化镁电缆的敷设方法是当盘状氧化镁电缆进入施工现场后,采用榔头敲击将电缆逐根弯折或拉直校正后绑定在桥架上,不仅费工费力,且施工效率低下。同时,这样的施工方法很难将电缆弯角拉至统一的直线和弯折角度,即浪费了电缆材料,又影响了电缆布局的美观性。另外,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用力不当而造成的电缆铜套破损,从而增加电缆的受潮的可能性,直接影响电缆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和折弯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拉制装置。
一种拉制装置,用于电缆,所述拉制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一传输轴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传输轴的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
固定滚轴,所述固定滚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滚轴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固定滚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传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拉伸件,所述拉伸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伸件平行设置;所述拉伸件的一端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
折弯件,所述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件活动连接;以及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拉伸件和所述折弯件的连接处,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折弯件进行折弯,以致所述折弯件与所述拉伸件之间形成钝角。
上述拉制装置,包括框架、第一传输轴、固定件、固定滚轴、拉伸件、折弯件以及调节组件,框架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一传输轴设于空腔内,且第一传输轴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固定件固定于框架上,固定件与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多个固定滚轴平行设置与固定件上,且固定滚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电缆设在相邻的固定滚轴之间,从而电缆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之间,进而在电缆拖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缆水平拉直,通过固定滚轴和第一传输轴相配合,保证电缆在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拉伸件的一端与框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拉伸件平行设置,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折弯件活动连接,调节组件设于拉伸件和折弯件的连接处,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折弯件进行折弯,以致折弯件与拉伸件之间形成钝角,从而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调节组件带动折弯件往下方运行,形成折弯角度,固定滚轴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敷设多根电缆,使得多根电缆同时被拉直和折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保证多根电缆的折弯角度一样,提高折弯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折弯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折弯件沿着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折弯轴,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折弯轴电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折弯轴沿着所述折弯件的折弯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件包括伸缩部和折弯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部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连接所述折弯部,且所述第二传输轴与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呈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折弯件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所述固定件设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传输轴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以及所述固定滚轴的外壁均设有第一垫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有第二垫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框架的转角处,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楼层顶板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楼层顶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框架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10厘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拉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拉制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拉制装置包括框架110、第一传输轴120、固定件130、固定滚轴140、拉伸件150、折弯件160以及调节组件170。该拉制装置用于多根电缆的拉直和折弯,能同时将多根电缆在固定位置拉制成一定坡度,即拉制成同一折弯角度,又能将其余部分的电缆拉制为直线,且在拉制过程中不损伤电缆。同时,该拉制装置还具有构造简单、占用空间小、调节灵活、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具体的,框架110具有空腔111和第一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10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空腔111的形状与框架110的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110的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等,根据施工场地进行选择。此外,框架11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如钢等。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拉制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框架110所采用的材料为高强度、高硬度的低合金结构钢。为了使得拉制装置100占用空间少,框架110的长可以为50-60厘米,宽可以为35-45厘米,厚度可以为1-3厘米。
第一传输轴120设于空腔111内,且第一传输轴120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从而使得第一传输轴120的两端可以穿设于第一通孔中,第一传输轴120 的中间段位于空腔111内,进而使得传输轴120可以在第一通孔内转动。
固定件130设于框架110上,固定件130与第一传输轴120平行设置,固定件130设有通孔(未示出),固定滚轴140设于通孔内,固定滚轴14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输轴120的中心轴线垂直。又固定滚轴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滚轴140平行设置,电缆200设在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从而电缆200 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进而在电缆200拖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缆200水平拉直,通过固定滚轴140进行固定,固定滚轴140和第一传输轴120相配合,保证电缆200整个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固定滚轴140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敷设多根电缆200,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又相邻的固定滚轴140间的距离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电缆调节固定,以此实现不同直径电缆的拉制,以提高适用性。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从而第一传输轴120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传输轴120平行排列设置。此时,固定件130设于相邻的第一传输轴120之间。电缆通过设在固定件130上的固定滚轴140进行固定,多个第一传输轴120的设置,使得电缆200在拖动过程中更加统一和变直。固定件130设于相邻的第一传输轴120之间,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固定好的电缆拉直。此外,电缆在拉制装置内的拖动速度不超过18m/min,从而使得电缆能够更好地拉直,避免拖动速度过快而引起某部分的电缆未拉直。
拉伸件1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伸件150平行设置,拉伸件150的一端与框架110可拆卸连接。其中,拉伸件150延伸至框架110外,即拉伸件150 的部分悬挂在框架110外。拉伸件150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与框架110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维护等。拉伸件150的另一端与折弯件160活动连接,拉伸件150的另一端可以与折弯件160通过铰接等方式进行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折弯件 160可以相对拉伸件150折弯,从而使得折弯件160能够完成一定角度。
调节组件170设于拉伸件150和折弯件160的连接处,调节组件170带动折弯件160进行折弯,以致折弯件160与拉伸件150之间形成钝角。从而电缆 200在经过第一传输轴120和固定滚轴拉直后,电缆经过拉伸件150,当电缆上折弯位置拉伸至拉伸件150与折弯件160的连接处时,调节组件170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折弯件160与拉伸件150之间形成钝角,即将电缆200进行折弯。
上述拉制装置,包括框架110、第一传输轴120、固定件130、固定滚轴140、拉伸件150、折弯件160以及调节组件170,框架110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一传输轴120设于空腔内,且第一传输轴120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固定件130固定于框架110上,固定件130与第一传输轴120 平行设置,多个固定滚轴140平行设置与固定件130上,且固定滚轴14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输轴120的中心轴线垂直,电缆设在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从而电缆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进而在电缆拖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缆水平拉直,通过固定滚轴140和第一传输轴120相配合,保证电缆在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拉伸件150的一端与框架110 可拆卸连接,两个拉伸件150平行设置,拉伸件150的另一端与折弯件160活动连接,调节组件170设于拉伸件150和折弯件160的连接处,调节组件170 带动所述折弯件160进行折弯,以致折弯件与拉伸件150之间形成钝角,从而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调节组件170带动折弯件160往下运行,形成折弯角度,固定滚轴140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敷设多根电缆,使得多根电缆同时被拉直和折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保证多根电缆的折弯角度一样,提高折弯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拉伸件150具有第二通孔,折弯件160穿设于第二通孔内,折弯件160沿着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即,折弯件160能够从第二通孔内拉伸出来,折弯件160拉伸出来的长度与需要折弯的角度等有关。需要说明的是,折弯件160也可以直接与拉伸件150的末端连接。进一步地,折弯件 160能根据不同施工预制现场和电缆走向要求,实现伸缩段0~50厘米内的调节。
相应的,调节组件170包括驱动件171和折弯轴172,驱动件171与折弯轴 172电连接,驱动件171带动折弯轴172沿着折弯件160的折弯方向运动。换而言之,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驱动件171带动折弯轴172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折弯轴172可以沿着折弯件160的折弯方向运动,折弯轴 172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向下运动。其中,驱动件171可以为液压调节件,其具有旋钮,可通过旋钮的旋转角度来确定折弯的角度。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折弯件160包括伸缩部和折弯部,伸缩部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内,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折弯部固定连接,从而通过伸缩部实现折弯件160的长度的变化。
为了使得折弯后的电缆能够保持拉直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拉制装置还包括第二传输轴180,第二传输轴180连接折弯部,且第二传输轴180与第一传输轴120平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输轴180与第一传输轴120错位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电缆200的折弯精准度,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呈对称分布,且两个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折弯件的两侧,从而位于折弯件下方的调节组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30的端部与框架110的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7厘米。即,固定件130固定于框架110后,固定件130距离框架110 的边缘的距离为3-7厘米。进一步地,固定件130的端部与框架110的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
为了更好地施工,拉制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90,连接件190设于110框架的转角处,连接件190用于与楼层顶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件190与楼层顶板之间的距离和框架110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10厘米。由上述可知,框架 110的厚度为2厘米,从而连接件190的长度小于等于8厘米。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90的长度为8厘米,从而当拉制装置固定在楼层顶板上时,拉制装置的总高度为10厘米。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运用于狭小空间内的电缆敷设,如桥架和顶板之间的距离不足20厘米时,则可在桥架安装前,根据施工图纸中电缆敷设的位置,预先将该拉制装置临时固定在顶板上,以此避免因桥架连接后,空间太小而无法安装该工具;如桥架和顶板距离之间的距离超过20cm,则可在桥架构成后对拉制装置通过连接件190进行临时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拖拉时电缆与拉制装置内各金属部件直接接触,导致电缆铜套或电缆和工具本身的磨损,第一传输轴120、第二传输轴180以及固定滚轴140的外壁均设有第一垫层。进一步地,固定件130的内壁设有第二垫层。其中,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均所采用的材料均可以为耐磨橡胶。既可在输送过程中提供电缆足够的摩擦动力,又能防止氧化镁铜套在运动中直接接触金属部件,从而对机具和铜套造成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拉制装置中的框架、传输轴、固定件、拉伸件、折弯件等所采用的材料均可以为高强度、高硬度的低合金结构钢。
下面以具体施工为例来进行说明:参考某大空间建筑的电气图纸,连接配电柜的氧化镁电缆的单根总敷设段,桥架内相同规格和走向的电缆共三根,电缆的走向因需配合建筑结构,设计一段长度为0.6m,向下与水平方向呈25°坡度的敷设段。由于桥架与顶部空间距离只有22cm,施工难度大,同时电缆敷设层装饰吊顶简单,桥架基本无覆盖,使得桥架内的电缆在敷设后将直接暴露在视线中,故必须提高电缆敷设的观感,做到横平竖直。因此,在桥架连接前将本拉制装置先固定在楼板上,然后利用该拉制装置将成盘的电缆拉制后,再统一移入桥架中,最后固定和连接相应设备和柜体。
首先,分别在桥架的起始端、坡度起始端和终止端安装三个上述拉制装置,利用连接件将框架及其附属部件固定在楼板10上,测量固定后整个装置的高度不超过10cm。起始段由于电缆无需弯折,故该位置的工具上需保持弯折段与框架110在处于同一平面上,或可拆卸下弯折段,并检查其牢固性,做好施工准备,检查拉制装置各部件的可操作性。接着,确定氧化镁电缆的铜套尺寸,将电缆的一端分别从三个不同电缆盘中拉出,固定在拉制装置的相邻的固定滚轴 140之间,调节相邻的固定滚轴140直接之间的相互距离,使得相邻的固定滚轴 140之间的距离与氧化镁电缆的直径相适配,再闭合固定件130,观察并确认氧化镁电缆的铜套四周均有橡胶层保护,同时松紧适度;并在设置坡度的电缆段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接着,将电缆的一头绑定在绳套上,由三名工人同时拉动三条电缆的绳索,电缆在拉制装置内慢慢的以不超过18m/min的恒定速度移动,拉动过程中需注意用力的方向,另设三名工人检查电缆的拉直效果和工具的运作状态,观察三条电缆的一头同时移至桥架坡度起始点的拉制装置内,当电缆拉直调节组件正下方时,停止对电缆的拉动。
然后,缓慢转动调节组件,并测量确认折弯轴将电缆压至水平向下25°,查看说明书中附表,当电缆弯折上述坡度时,相对的折弯件应拉出约32cm,再开始拉动电缆。在拉制过程中,比对图纸观察电缆拉制过程中的走向和一致性,当拉制装置的电缆拉至设置坡度的尾端时,再次停止拉动。此时,再缓慢转动调节组件,使得电缆桥架坡度末端的拉制装置再次实现水平向的拉制。
最后,观察拉制后整体电缆的观感效果,并再次比对图纸,确认无误后进行整体吊装和装配。
本工程中运用了本本实施例的拉制装置,与同类工程中手工拉制的氧化镁电缆作业,并采用榔头敲击以拉直或校正电缆的方式,能节约约6%的耗材,将电缆与图纸中的最大偏移量从2cm缩小至4mm,不仅解决了传统电缆敷设遇到狭小空间难以操作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多组电缆共同拉制的功能,节约施工周期80%,减少现场施工垃圾38%。本实施例能充分体现本实用新型的拉制装置适用范围广、调节灵活、效率高同时能节约劳动力等优点。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拉制装置,用于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制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一传输轴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传输轴的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
固定滚轴,所述固定滚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滚轴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固定滚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传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拉伸件,所述拉伸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伸件平行设置;所述拉伸件的一端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
折弯件,所述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件活动连接;以及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拉伸件和所述折弯件的连接处,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折弯件进行折弯,以致所述折弯件与所述拉伸件之间形成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折弯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折弯件沿着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折弯轴,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折弯轴电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折弯轴沿着所述折弯件的折弯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包括伸缩部和折弯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连接所述折弯部,且所述第二传输轴与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呈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折弯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所述固定件设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传输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以及所述固定滚轴的外壁均设有第一垫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有第二垫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框架的转角处,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楼层顶板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楼层顶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框架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10厘米。
CN202121266847.6U 2021-06-08 2021-06-08 拉制装置 Active CN216959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847.6U CN216959119U (zh) 2021-06-08 2021-06-08 拉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847.6U CN216959119U (zh) 2021-06-08 2021-06-08 拉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9119U true CN216959119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6847.6U Active CN216959119U (zh) 2021-06-08 2021-06-08 拉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91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1271A (zh) * 2022-10-17 2022-11-11 南通精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气柜布线的线缆换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1271A (zh) * 2022-10-17 2022-11-11 南通精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气柜布线的线缆换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59119U (zh) 拉制装置
KR101076946B1 (ko) 케이블 포설 장비
CN113471883B (zh) 一种电缆管道牵引绳穿线装置
CN101459323A (zh) 电缆打弯机
CN216911899U (zh) 拉制装置
CN207994481U (zh) 滑动可调式电缆敷设装置
KR102396099B1 (ko) 전력 케이블용 송출장치
CN104377603B (zh) 水平桥架内电缆敷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733166U (zh) 拉直装置及电缆安装系统
CN210926884U (zh) 一种大直径电缆敷设装置
CN204205436U (zh) 水平桥架内电缆敷设装置
CN217010305U (zh) 一种用于采煤掘进机的电缆拖移支撑装置
CN216272381U (zh) 将电缆线穿入附着在被电加热管道上的细管的设备和系统
CN216016323U (zh) 一种高强度的轻质化电缆桥架装置
CN212485980U (zh) 一种桥架电缆敷设装置
CN114809714A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装置
CN109873367A (zh) 一种施工现场用的氧化镁电缆拉直校正工具及施工方法
CN208337040U (zh) 一种电缆敷设装置
CN208423680U (zh) 一种便于放线的线路桥架
CN218161712U (zh) 一种新型防损电缆吊装布设吊具
CN207518190U (zh) 一种竖井电缆敷设设备
CN219018367U (zh) 一种抗弯曲建筑电气管线装置
KR20160116232A (ko) 케이블 포설 장치
JP4201892B2 (ja) 高所吊り用具
CN219041346U (zh)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电线电缆绝缘架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