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8733U - 一种短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8733U
CN216958733U CN202220577671.4U CN202220577671U CN216958733U CN 216958733 U CN216958733 U CN 216958733U CN 202220577671 U CN202220577671 U CN 202220577671U CN 216958733 U CN216958733 U CN 216958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hell
short
clamping
shor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76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青
肖体明
任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an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uan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uan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uan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76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8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8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8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路结构,包括插头和短路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所述插头的开口端与所述短路帽的开口端相对应,之后将所述插头向所述短路帽推动,此过程中所述外卡接部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此时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短路组件电性连通,且由于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外卡接部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同理由于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外卡接部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的过程也更加便捷且快速。

Description

一种短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短路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路结构。
背景技术
短路帽,电路上常用的短接设备,用于把电路上的至少2个节点短路。做成各式各样的结构,使操作变得容易。
专利CN211556381U公布了一种人体感应器用短路帽及短路帽与底座的连接结构,设置有底板限位卡槽用于与底座卡扣连接,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提高了短路帽的安装稳定性;设置有顶杆、按压头和弹簧相结合的按压头结构,使得人体感应器用短路帽在底座上的插拔十分方便。一种人体感应器用短路帽及短路帽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外壳、顶杆、弹簧、2根或3根插针,及插针连接线,其中:所述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外壳凹槽,所述外壳凹槽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所述插针,所述插针连接线分别连接2根所述插针的末端;所述外壳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外壳凹槽的侧壁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对应位置开设第二通孔,所述顶杆的外端具有带限位台阶的按压头,所述按压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部分突出在所述外壳的侧壁外侧,所述限位台阶抵靠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内侧,所述顶杆的内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弹簧串设在所述顶杆上,且位于所述外壳凹槽的侧壁的外侧和所述限位台阶的内侧之间;当向内侧按压所述按压头时,所述顶杆的内端向内伸入所述外壳凹槽内,所述弹簧被压缩;松开所述按压头时,所述弹簧复位,带动所述顶杆的内端复位。
现有的短路结构的不足之处:短路帽与连接器装拆结构复杂,不能满足短路帽与连接器的快速装拆,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短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短路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短路帽与连接器的快速装拆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短路结构,包括:
插头,其包括外壳及插接端子,所述外壳一端开口且内部形成有卡接空间,所述外壳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卡接部,所述插接端子内置于所述卡接空间。
短路帽,其包括壳体和短路组件,所述短路组件至少部分内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且其内部具有供所述外壳配合插入的插接间隙,所述壳体内侧面向所述插接间隙延伸形成有用于阻挡所述外卡接部插入或拔出的内卡接部;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指向其另一端为第一方向,所述内卡接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当所述插头与短路帽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短路组件电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均为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卡接部靠近所述插头开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一卡接面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外卡接部远离所述插头开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二卡接面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组件包括安装板、至少两触头以及短路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的插孔,一所述触头设于一所述插孔中,所述短路板用于将每两个所述触头之间电性连通,当所述插头与短路帽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触头电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子和触头各设有两个,当所述插头与短路帽相卡接时,两所述插接端子分别一一对应与两所述触头电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板设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灌封胶层,所述灌封胶层围合于所述短路板远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位于所述灌封胶层远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经由一密封圈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所述插头的开口端与所述短路帽的开口端相对应,之后将所述插头向所述短路帽推动,此过程中所述外卡接部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此时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短路组件电性连通,且由于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外卡接部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同理由于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外卡接部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的过程也更加便捷且快速;本实用新型的短路结构,所述短路帽与插头的装拆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短路帽与插头的快速装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结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帽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结构中部分结构在装配状态下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插头;11、外壳;111、外卡接部;1111、第一抵接面;1112、第二抵接面;12、插接端子;2、短路帽;21、壳体;211、内卡接部;2111、第一卡接面;2112、第二卡接面;22、短路组件;221、安装板;2211、密封圈;222、触头;223、短路板;224、灌封胶层;225、绝缘垫;2000、插接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6所示,一种短路结构,包括:
插头1,其包括外壳11及插接端子12,所述外壳11一端开口且内部形成有卡接空间,所述外壳11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卡接部111,所述插接端子12内置于所述卡接空间。
短路帽2,其包括壳体21和短路组件22,所述短路组件22至少部分内置于所述壳体21内部,所述壳体21的一端开口且其内部具有供所述外壳11配合插入的插接间隙2000,所述壳体21内侧面向所述插接间隙2000延伸形成有用于阻挡所述外卡接部111插入或拔出的内卡接部211;所述壳体21开口的一端指向其另一端为第一方向,所述内卡接部211背离所述壳体21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卡接面2111和第二卡接面2112,所述插接间隙2000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2111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插接间隙2000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2112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当所述插头1与短路帽2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12与所述短路组件22电性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所述插头1的开口端与所述短路帽2的开口端相对应,之后将所述插头1向所述短路帽2推动,此过程中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此时所述插接端子12与所述短路组件22电性连通,且由于所述插接间隙2000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2111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同理由于所述插接间隙2000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2112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也更加便捷且快速;本实用新型的短路结构,所述短路帽2与插头1的装拆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短路帽2与插头1的快速装拆。
其中,所述插头1导线的一端可与设备电性连通,所述插头1的这一端可与所述短路组件22电性连通,实际应用中,当所述插头1与短路帽2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12与所述短路组件22电性连通,也就是可将设备短路。
其中,所述壳体21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当所述壳体21为塑料壳体21时,与同等规格下的金属短路帽2相比体积更轻,且重量只接近于金属短路帽2的一半,更节省成本(制造成本也接近金属短路帽2的一半),在一些损耗大的系统应用中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其中,当所述外卡接部111通过或伸出所述内卡接部211时,所述壳体21可发生形变,以供所述外卡接部111通过或伸出,能够满足短路帽2与插头1的快速装拆。
特别说明,图1和图4中所示的短路帽2结构部分,除内卡接部211结构不同外,其他结构均相同,图1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卡接部211结构不同的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接面2111和第二卡接面2112均为斜面。所述外卡接部111靠近所述插头1开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接面1111,所述第一抵接面1111和第一卡接面2111相平行。这样设计便于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且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外卡接部111远离所述插头1开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接面1112,所述第二抵接面1112和第二卡接面2112相平行。这样设计便于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211,且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面2111和第二卡接面2112优选为斜面,以便于所述壳体21的实际生产制造,有利于节约成本,且所述第一卡接面2111和第二卡接面2112也可为弧面或其他不规则面,只要能实现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和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也更加便捷且快速即可。
参考图1所示,所述短路组件22包括安装板221、至少两触头222以及短路板223,所述安装板221设于所述壳体21内部,所述安装板2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的插孔,一所述触头222设于一所述插孔中,所述短路板223用于将每两个所述触头222之间电性连通,当所述插头1与短路帽2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12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触头222电性连通。所述插接端子12和触头222各设有两个,当所述插头1与短路帽2相卡接时,两所述插接端子12分别一一对应与两所述触头222电性连通。所述短路板223设于所述安装板221远离所述壳体21开口的一端。所述壳体21内设置有灌封胶层224,所述灌封胶层224围合于所述短路板223远离所述壳体21开口的一侧。所述壳体21内设置有绝缘垫225,所述绝缘垫225位于所述灌封胶层224远离所述壳体21开口的一侧。所述安装板221经由一密封圈2211与所述壳体21相连接。实际实用中,可将所述安装板221、触头222、短路板223、灌封胶层224和绝缘垫225按照上述连接关系进行安装,短路帽2的结构简单,且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安排比较紧凑,占用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短路结构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所述插头1的开口端与所述短路帽2的开口端相对应,之后将所述插头1向所述短路帽2推动,此过程中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此时所述插接端子12与所述短路组件22电性连通,且由于所述插接间隙2000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2111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通过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更加便捷且快速,同理由于所述插接间隙2000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2112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外卡接部111挤压并伸出所述内卡接部211的过程也更加便捷且快速;本实用新型的短路结构,所述短路帽2与插头1的装拆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短路帽2与插头1的快速装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其包括外壳及插接端子,所述外壳一端开口且内部形成有卡接空间,所述外壳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卡接部,所述插接端子内置于所述卡接空间;
短路帽,其包括壳体和短路组件,所述短路组件至少部分内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且其内部具有供所述外壳配合插入的插接间隙,所述壳体内侧面向所述插接间隙延伸形成有用于阻挡所述外卡接部插入或拔出的内卡接部;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指向其另一端为第一方向,所述内卡接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一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插接间隙对应所述第二卡接面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当所述插头与短路帽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短路组件电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均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接部靠近所述插头开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一卡接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接部远离所述插头开口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二卡接面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组件包括安装板、至少两触头以及短路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的插孔,一所述触头设于一所述插孔中,所述短路板用于将每两个所述触头之间电性连通,当所述插头与短路帽相卡接时,所述插接端子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触头电性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子和触头各设有两个,当所述插头与短路帽相卡接时,两所述插接端子分别一一对应与两所述触头电性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板设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灌封胶层,所述灌封胶层围合于所述短路板远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位于所述灌封胶层远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经由一密封圈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CN202220577671.4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短路结构 Active CN216958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7671.4U CN216958733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短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7671.4U CN216958733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短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8733U true CN216958733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7671.4U Active CN216958733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短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8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73247A1 (zh)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CN216958733U (zh) 一种短路结构
CN201066748Y (zh) 快插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3346295A (zh)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CN203839530U (zh) 新型连接器及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新型连接端子
CN215528112U (zh) 一种微型耐压密封连接器
WO2020019888A1 (zh) 连接装置
CN110783743A (zh) 一种新型25kV高压盒电连接器
CN115882279A (zh) 连接器组件
CN210806087U (zh) 一种新型25kv高压盒电连接器
CN218275111U (zh) 复合型连接器
CN218385800U (zh) 一种便捷使用测试线材的端子结构
CN211508064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19627005U (zh) 一种快速铆接气密高防护连接器
CN214589343U (zh) 一种插片式塑胶高压连接器
CN118091377B (zh) 一种金属微颗粒介质芯片测试接口
CN219874167U (zh) 一种模块插接型汽车线束端子
CN218569380U (zh) 改进型vs1高压真空开关特性试验仪连接套件
CN217589503U (zh) 新型高压端子组合
CN221747572U (zh) 一种竖簧式接插结构
CN217882145U (zh) 高低频混装防脱落矩形电连接器
CN211579085U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上的高可靠性接插件
CN218182659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微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8732022U (zh) 一种具有夹持装置的带状电缆连接器插头
CN219696811U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