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6644U - 激光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6644U
CN216956644U CN202220776328.2U CN202220776328U CN216956644U CN 216956644 U CN216956644 U CN 216956644U CN 202220776328 U CN202220776328 U CN 202220776328U CN 216956644 U CN216956644 U CN 216956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cover
moto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63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秀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63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6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6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6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保护盖隐蔽性不足的问题。该激光投影设备包括:壳体,投影主机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一壳壁具有出光口;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设置于出光口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出光口;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盖体相对于壳体转动以暴露或封盖出光口;其中,第二盖体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第二盖体旋转暴露出光口时,第一盖体能够避让并遮盖第二盖体,使第二盖体的隐蔽性较好。

Description

激光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电视包括激光投影设备和投影屏幕。激光投影设备包括外壳及位于外壳内的镜头,激光投影设备通过镜头向投影屏幕出射光束,投影屏幕反射该光束,实现画面的显示。由于激光投影设备的镜头为精密部件,因此,为了使激光投影设备内部的镜头不被外力划伤或者落入灰尘,需要设置保护盖对镜头进行防护。保护盖在激光电视开机使用时自动打开,使镜头出射的光束投射至投影屏幕,在激光电视关机状态时自动闭合,对镜头进行防护。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外置滑动式保护盖对镜头进行防护,保护盖的隐蔽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保护盖隐蔽性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括投影主机、壳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壳体围设出第一容纳腔;投影主机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一壳壁具有出光口,出光口用于透过投影主机出射的光束。第一盖体设置于出光口处。第二盖体设置于出光口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第一盖体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出光口。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第二盖体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盖体相对于壳体转动以暴露或封盖出光口;其中,第二盖体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和第一盖体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出光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凸轮,安装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凸轮的轮缘与第一盖体相抵接。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导向件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延伸,第一盖体与导向件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和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平行于第一壳壁;凸轮的轮缘与第一安装板相抵接。导向件包括:导向轴,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导向轴贯穿第一安装板。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直线轴承,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直线轴承位于导向轴和第一安装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件以及弹簧。限位件设置于导向轴上,且与凸轮位于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弹簧套设于导向轴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限位件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子盖体以及第二子盖体。第一转轴与壳体相连接,且垂直于第一壳壁。第一子盖体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子盖体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机构以及第三传动机构。第二电机设置于壳体上。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和第一子盖体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和第二子盖体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分别用于带动第一子盖体和第二子盖体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垂直。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子盖体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靠近第二电机的端部啮合连接。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子盖体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控制板、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控制板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控制板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电连接。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壳体和第一盖体之间,且与控制板电连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盖体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发送第一限位信号,以及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盖体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发送第二限位信号;第一限位信号和第二限位信号均用于指示控制板控制第一电机停机。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壳体上,且与控制板电连接;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带动第一子盖体和第二子盖体转动至封盖出光口的位置时,发送第三限位信号;第三限位信号用于指示控制板控制第二电机停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顶板以及第一侧板。第一顶板平行于第一壳壁。第一侧板与第一顶板的边缘相连接且围绕第一顶板周侧设置,第一顶板与第一侧板围设出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盖体转动以暴露出光口时,容纳至少部分第二盖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还包括:承载板,设置于第一侧板朝向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承载板平行于第一壳壁。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机构,设置于第二盖体的边缘,支撑机构位于第二盖体朝向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支撑机构用于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盖体转动以暴露出光口时,与承载板朝向第一顶板的表面滚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通过将投影主机安装于壳体围设的第一容纳腔内,壳体的第一壳壁上具有出光口,使得投影主机出射的光束能够自出光口投射至投影屏幕。通过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设置于出光口处,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第二盖体相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二盖体相对于壳体转动,使得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在激光电视开机使用时,驱动第二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轴线旋转暴露出光口,以保证投影主机的光束能够投射至投影屏幕,以及在激光电视关机时,驱动第二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轴线旋转封盖出光口,以对壳体内的镜头等部件进行防护。通过将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第一盖体相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盖体移动,使得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远离出光口,避让第二盖体并遮盖至少部分第二盖体以提高第二盖体的隐蔽性,以及驱动第一盖体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出光口以使第一盖体朝向壳体外部的表面与第二盖体朝向壳体外部的表面共面,进而使得激光投影设备整机的外表面平整性好,美观性好。
此外,通过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连接,可分别驱动两个盖体的运动,结构的稳定性好,且安装维修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激光电视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外观示意图(第二盖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外观示意图(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仰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一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第二盖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100-激光投影设备;200-投影屏幕;1-投影主机;101-光源;102-光机;103-镜头;104-电路板;2-壳体;201-第一容纳腔;202-第一壳壁;2021-出光口;2022-凹槽;203-侧壁;3-第一盖体;301-盖体本体;3011-第一顶板;3012-第一侧板;302-第一安装板;303-第二容纳腔;304-承载板;4-第二盖体;401-第一转轴;402-第一子盖体;4021-第二顶板;4022-第二侧板;403-第二子盖体;4031-第三顶板;4032-第三侧板;5-第一驱动组件;501-第一电机;502-第一传动机构;5021-凸轮;5022-加强块;503-导向件;5031-导向轴;504-直线轴承;5041-连接板;5042-滑动套;505-限位件;506-弹簧;6-第二驱动组件;601-第二电机;602-第二传动机构;6021-第一连杆;6022-第二连杆;603-第三传动机构;6031-第三连杆;6032-第四连杆;7-安装座;701-第二安装板;702-第三安装板;703-支撑部;7031-立板;8-第一限位结构;801-第一光电开关;802-第一挡板;9-第二限位结构;901-第二光电开关;902-第二挡板;10-支撑机构;1001-支撑座;1002-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激光电视是采用激光光源作为显示光源并配合前投影显示技术成像,配备专用投影屏幕,可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或互联网电视节目的投影显示设备。参见图1,激光电视包括激光投影设备100和投影屏幕200。激光投影设备100能够向投影屏幕200出射激光光束,投影屏幕200反射该光束,实现画面的显示。
该投影屏幕200可以为光学屏幕,示例性的,投影屏幕可以由支撑板和位于支撑板上的膜片构成,膜片可以为以菲涅尔透镜层为主的光学膜片,例如,膜片可以包括沿远离激光投影设备100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层、基材层和菲涅尔透镜层(或者,也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扩散层和菲涅尔透镜层);其中,基材层为透明膜层,在进行图像显示时,光束从激光投影设备100中发出,经过扩散层时,光线被扩散层分散,之后在菲涅尔透镜层的表面发生反射,从而使用户能够观看到图像。又示例性的,支撑板可以通过粘接层与膜片粘接以实现膜片的固定和展平,该粘接层可以是双面胶层,也可以是胶水层。
由于激光投影设备通过镜头出射光束,镜头为精密部件,因此,为了使激光投影设备内部的镜头不被外力划伤或者落入灰尘,需要设置保护盖对镜头进行防护。保护盖在激光电视开机使用时自动打开,使镜头出射的光束投射至投影屏幕,在激光电视关机状态时自动闭合,对镜头进行防护。
基于此,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100,包括投影主机1(如图3所示)、壳体2、第一盖体3、第二盖体、第一驱动组件5以及第二驱动组件6(如图4所示)。
为了实现出射激光光束并在投影屏幕200上显示画面,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投影主机1可以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光源101、光机102和镜头103,光源101、光机102和镜头103依次相连接形成的图形可以呈L型,使激光主机1的结构更紧凑。激光投影设备100在工作时,投影主机1的光源101可以向光机102提供激光光束,光机102可以对光源101提供的激光光束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激光光束投射到镜头103上,使得激光光束由镜头103出射至投影屏幕200上,并在投影屏幕200上进行反射,以使用户观看到图像。
示例性的,上述光源101可以为三色光源,三色光源包括红色激光器组件、蓝色激光器组件、绿色激光器组件和多个光学镜片,多个光学镜片可以对激光光束进行匀化、会聚处理。或者,光源101还可以为非三色激光光源,即光源101可以为单色光源或双色光源。单色光源可以采用蓝色激光器组件激发荧光粉来产生另外两种颜色的基色光(比如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或者产生多于两种颜色的荧光。双色光源可以采用蓝色激光器组件和红色激光器组件,由蓝色激光器组件来激发荧光粉产生绿色荧光(或者其他颜色荧光)。
示例性的,上述光机102中可以包括多片透镜组,例如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Reflection,TIR)棱镜、反向全内反射(Revers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RTIR)镜,用于形成照明光路,以使照明光束可以入射至光机102中的核心器件,即光阀,光阀用于调制光束,并使调制后的光束入射至镜头103的透镜组中以进行成像。在此基础上,又示例性的,光阀可以为数字微镜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
示例性的,上述镜头103可以为超短焦投影镜头,超短焦投影镜头通常包括折射镜组和反射镜组,用于接收DMD反射出的光束以进行成像。超短焦投影镜头将成像光束进行校正、放大,并经过反射后使其入射至投影屏幕200进行成像,超短焦投影设备可以实现较小的投射比(投射比为镜头103出光面的中心点到投影屏幕200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与投影屏幕200上显示区域的宽度的比值,其中,显示区域的宽度是指显示区域沿水平方向的尺寸),比如小于或等于0.3,因此激光投影设备100在投射图像时,可以距离投影屏幕200更近,以减小激光电视整体占用的空间。
为了实现激光电视的功能,示例性的,上述投影主机1还可以包括多个电路板104,多个电路板104可以包括电源板、TV板、控制板和显示板等。多个电路板可以集中设置在激光投影设备100内。
为了对投影主机1的热源部件进行散热,如图3所示,投影主机1还可以包括散热部件。
基于此,为了对投影主机1形成防护及使激光投影设备100形成整机,壳体2围设出第一容纳腔201。投影主机1安装于第一容纳腔201内。壳体2包括第一壳壁202,第一壳壁202具有出光口2021,出光口2021用于透过投影主机1出射的光束。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壳体2整体可以呈矩形,第一壳壁202可以为激光投影设备100的侧壁,即激光投影设备100从侧方出射光束;或者,第一壳壁202也可以为激光投影设备100的顶壁,即激光投影设备100从顶部出射光束,均可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又示例性的,在第一壳壁202为激光投影设备100的顶壁时,壳体2还包括与第一壳壁202相对设置的底壁(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于第一壳壁202和底壁之间的多个侧壁203。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示例中,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壳体2整体也可以呈圆柱形,同样可以应用。
又示例性的,第一壳壁202可以近似为平板。在此基础上,又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壳壁202上可以设置有凹槽2022,出光口2021可以设置于凹槽2022的底部或者凹槽2022的侧壁上,凹槽2022的侧壁可以为相对于第一壳壁202倾斜的斜面,如此,可对第一容纳腔201内的部件进行遮挡;在此情况下,第一壳壁202的主体部分(凹槽2022以外的区域)可以近似为平板。下文中所述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壳壁202均是指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主体部分。
在此基础上,为了在激光电视停机时封盖出光口2021,第二盖体4设置于出光口2021处。第二驱动组件6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且与第二盖体4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第二盖体4相对于壳体2转动以暴露或封盖出光口2021。其中,第二盖体4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
示例性的,第二盖体4可以呈平板状,平行于第一壳壁202;或者,第二盖体4也可以为由彼此连接的顶板和侧板组成,顶板平行于第一壳壁202,侧板用于激光电视关机时与出光口2021周边的第一壳壁202贴合,以完全封闭第一容纳腔201,保证防尘效果。又示例性的,第二盖体4可以为薄壁件,既可以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避让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其他零部件,又可以在视觉上被当做壳体2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隐蔽性。
示例性的,第二驱动组件6可以由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组成;或者,第二驱动机构6也可以由电机和连杆传动机构组成,均可以实现驱动第二盖体4转动。
为了提高激光投影设备100外观的美观性,第一盖体3设置于出光口2021处。第一驱动组件5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21内,且与第一盖体3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靠近或远离出光口2021,即第一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远离出光口2021,以使第二盖体4旋转暴露出光口2021时,避让第二盖体4,第一驱动组件5还用于驱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靠近出光口2021,以使第二盖体4旋转封盖住出光口2021后,在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上,第一盖体3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和第二盖体4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共面(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当第二盖体4封盖出光口2021时,第一壳壁202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第一盖体3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和第二盖体4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可以共面。如此,激光投影设备100整机外表面的平整性好,美观性高。
示例性的,第一盖体3可以呈平板状,平行于第一壳壁202;或者,如图2所示,第一盖体3也可以为由彼此连接的顶板和侧板组成,顶板平行于第一壳壁202,侧板用于与壳体2的部分第一壳壁202及侧壁相接,以完全封闭第一容纳腔201,保证防尘效果。又示例性的,第一盖体3可以为薄壁件,既可以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避让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其他零部件,又可以在视觉上被当做壳体2的一部分,使激光投影设备100整体的美观性好。
示例性的,第一驱动组件5可以由气缸或电动伸缩杆组成;或者,第一驱动组件5也可以由电机和凸轮传动机构组成;或者,第一驱动组件5也可以由电机和螺纹传动机构组成,均可以实现驱动第一盖体3沿直线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100,通过将投影主机1安装于壳体2围设的第一容纳腔201内,壳体2的第一壳壁202上具有出光口2021,使得投影主机1出射的光束能够自出光口2021投射至投影屏幕200。通过将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均设置于出光口2021处,第二驱动组件6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且与第二盖体4相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二盖体4相对于壳体2转动,使得第二驱动组件6能够在激光电视开机使用时,驱动第二盖体4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轴线旋转暴露出光口202,以保证投影主机1的光束能够投射至投影屏幕,以及在激光电视关机时,驱动第二盖体4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轴线旋转封盖出光口202,以对壳体2内的镜头等部件进行防护。通过将第一驱动组件5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且与第一盖体3相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盖体3移动,使得第一驱动组件5能够驱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远离出光口202,避让第二盖体4并遮盖至少部分第二盖体4以提高第二盖体4的隐蔽性(如图5所示),以及驱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靠近出光口202以使第一盖体3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与第二盖体4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共面(如图2所示),进而使得激光投影设备100整机的外表面平整性好,美观性好。
此外,通过使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二驱动组件6分别与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相连接,可分别驱动两个盖体的运动,结构的稳定性好,且安装维修简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电机501以及第一传动机构502。示例性的,第一电机501可以与壳体2的底壁相连接;或者,第一电机501也可以与壳体2的侧壁203相连接,均可以应用。基于此,又示例性的,第一电机501可以与壳体2的底壁或侧壁203直接相连接;或者,如图6所示,第一电机501也可以通过安装座等安装结构间接地与壳体2的底壁或侧壁203相连接,均可以应用。
在此基础上,第一传动机构502与第一电机501和第一盖体3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502用于带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出光口2021。
其中,上述传动连接是指能够实现将第一电机501的动力传递到第一传动机构502上,并经第一传动机构502传递到第一盖体3上以使第一盖体3沿直线运动的连接方式。示例性的,第一传动机构502可以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安装于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上,齿条安装于第一盖体3上;或者,第一传动机构502也可以为螺纹传动机构,丝杠与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螺母安装于第一盖体3上;或者,第一传动机构502也可以为凸轮传动机构,同样可以应用。如此,即可实现第一电机501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02驱动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出光口202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502包括凸轮5021,安装于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上,凸轮5021的轮缘与第一盖体3相抵接,凸轮502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示例性的,凸轮5021可以通过键连接直接安装于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上;或者,凸轮5021也可以安装于传动轴上,传动轴与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均可以应用。又示例性的,凸轮5021可以直接和第一盖体3相抵接;或者,如图6所示,第一传动机构502还可以包括加强块5022,加强块5022与第一盖体3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接,且位于凸轮5021与第一盖体3之间,即凸轮5021通过加强块5022间接地和第一盖体3相抵接(如图7所示),如此,可防止凸轮5021与第一盖体3直接接触,加快第一盖体3的磨损。
基于此,为了使第一盖体3沿设定方向移动,且运动平稳,第一驱动组件5还包括导向件503,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导向件50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延伸,第一盖体3与导向件503滑动连接。示例性的,导向件503可以为直线导轨,第一盖体3上可以开设相应的滑槽,第一盖体3通过滑槽与导向件503滑动连接;或者,导向件503也可以为导向柱,第一盖体3上开设适配的导向孔,第一盖体3可以通过导向孔与导向柱的配合实现与导向件503的滑动连接,均可以应用。如此,可以保证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出光口2021,且可使第一盖体3平稳地移动。
为了减小第一盖体3移动的阻力,并防止第一盖体3磨损,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包括盖体本体301和第一安装板302,第一安装板302位于第一容纳腔201内且平行于第一壳壁202。凸轮5021的轮缘与第一安装板302相抵接(如图7所示)。示例性的,盖体本体301可以包括第一顶板3011和与第一顶板3011相连接的第一侧板3012,第一安装板302可以与第一侧板3012朝向第一容纳腔201的一侧表面相连接,例如,第一安装板302可以与盖体本体301一体成型;或者,第一安装板302也可以与盖体本体301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接。基于此,加强块50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一安装板302远离出光口2021的一侧表面相连接,凸轮5021的轮缘可以通过加强块5022间接地与第一安装板302相抵接。
基于此,导向件503包括导向轴503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导向轴5031贯穿第一安装板302。示例性的,导向轴5031远离出光口2021的一端可以直接与壳体2相连接;或者,如图6所示,导向轴5031远离出光口2021的一端也可以通过安装座等结构间接地与壳体2相连接。在此基础上,第一驱动组件5还包括直线轴承504,与第一安装板302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直线轴承501位于导向轴5031和第一安装板302之间。示例性的,直线轴承504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连接板5041和滑动套5042,连接板5041可以围绕滑动套5042外侧壁设置,连接板504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一安装板302相连接,滑动套5042套设于导向轴5031上,即滑动套5042位于导向轴5031和第一安装板302的贯穿孔之间,这样一来,可防止第一安装板302直接与导向轴5031接触摩擦而加快第一安装板302的磨损,同时,也可减小第一盖体3移动的阻力,便于驱动第一盖体3移动。示例性的,导向轴5031和直线轴承504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凸轮5021轴线的两侧,可以使得第一盖体3的移动更加平稳。
为了保证第一盖体3移动的可靠性,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5还包括限位件505以及弹簧506。限位件505设置于导向轴5031上,且与凸轮5021位于第一安装板302的两侧。示例性的,限位件505可以为开口套环,套设于导向轴5031上,开口套环的两个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接,以将开口套环固定于导向轴5031上,如此,可根据需要调节限位件505在导向轴5031上的位置,且调节及拆卸方便,适用性强。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05也可以为与导向轴5031过盈配合的轴套,同样可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弹簧506套设于导向轴5031上,弹簧5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302和限位件505相抵接。如此一来,当需要第一盖体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靠近出光口2021(或壳体2的底壁)时,在弹簧50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一盖体3会向靠近出光口2021的方向移动,保证了第一盖体3移动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实现第一盖体3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与第二盖体2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共面,从而使激光投影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好。
示例性的,在导向轴5031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限位件505和弹簧506的数量为两个,限位件505与弹簧506一一对应,使得第一盖体3的移动更加平稳。
为了便于组装激光投影设备100整机,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包括安装座7,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安装座7包括第二安装板701、第三安装板702以及连接于第二安装板701和第三安装板702之间的支撑部703。第二安装板701和第三安装板703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第三安装板702相对于第二安装板701更靠近第一壳壁202。
示例性的,第二安装板70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壳体2的底壁相连接;或者,也可以在壳体2的一个侧壁203上设置支撑结构,第二安装板701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支撑结构相连接,均可以应用。又示例性的,支撑部703包括两个立板7031,立板7031与第一壳壁202相垂直,立板7031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701和第二安装板702相连接,如此,支撑部703可以和第一安装板701和第二安装板702围设出安装空间,便于容纳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二驱动组件6的部分零部件,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二驱动组件6的布局更紧凑。在此基础上,又示例性的,在立板7031和第二安装板701之间以及立板7031和第三安装板702之间还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安装座7的稳固性,进而保证了激光投影设备100整机的可靠性。
基于此,第一电机501安装于第二安装板701上。第二驱动组件6安装于第三安装板702上。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盖体3、第二盖体4、第一驱动组件5以及第二驱动组件6形成单独的组装结构,更便于与壳体2组装形成激光投影设备100的整机。示例性的,第一电机501可以通过连接座安装于第二安装板701朝向第一壳壁202的表面上。又示例性的,导向轴503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第二安装板701朝向第一壳壁202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4包括第一转轴401、第一子盖体402以及第二子盖体403。第一转轴401与壳体2相连接,且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示例性的,第一转轴401可以与第三安装板702相连接,即第一转轴401与壳体2通过安装座7间接地相连接。示例性的,第一转轴401可以位于第三安装板702远离第二安装板701的一侧。又示例性的,第一转轴401靠近第三安装板702的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第三安装板702相连接;或者,第一转轴401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如焊接)与第三安装板702相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此,第一子盖体402与第一转轴401转动连接。第二子盖体403与第一转轴401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均可以通过轴承和第一转轴401转动连接,如此,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转动的阻力小,且可防止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直接和第一转轴401接触摩擦而加速磨损。又示例性的,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的部分可以均呈1/4圆形,第二盖体4封盖出光口2021时,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的侧边相互贴合,使第二盖体4整体呈半圆形,如此,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旋转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且外观的美观性好。
在此基础上,为了驱动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旋转,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电机601、第二传动机构602以及第三传动机构603。第二电机601设置于壳体2上。示例性的,第二电机601可以通过连接座安装于第三安装板702靠近第二安装板701一侧的表面上,即第二电机602通过安装座7与壳体2间接地相连接。第二传动机构602与第二电机601和第一子盖体402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机构603与第二电机601和第二子盖体403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502和第三传动机构603分别带动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沿相反的方向旋转。如此一来,通过驱动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各自向相反的方向旋转90°,即可实现暴露或遮盖出光口2021(如图10所示),操作简便。
可以理解地,上述传动连接是指能够实现将第二电机601的动力传递到第二传动机构602以及第三传动机构603上,并经第二传动机构602和第三传动机构603分别传递到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上,以使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能够绕第一转轴401旋转的连接方式。示例性的,第二传动机构602和第三传动机构603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或者,第二传动机构602和第三传动机构603也可以为连杆机构,均可以应用。
具体地,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602包括第一连杆6021以及第二连杆6022。第一连杆6021的一端与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连杆6021与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相垂直。第二连杆602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60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6022的另一端与第一子盖体402转动连接(如图10所示)。示例性的,第一连杆6021和第二连杆6022可以位于第三安装板702远离第二安装板701的一侧,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贯穿第三安装板702与第一连杆6021相连接。又示例性的,第二连杆6022可以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6021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又示例性的,第二连杆6022可以通过转轴与第一子盖体402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
在此基础上,第三传动机构603包括第三连杆6031以及第四连杆6032。示例性的,第三连杆6031和第四连杆6032可以位于第三安装板702远离第二安装板701的一侧。第三连杆6031与第三安装板702转动连接,即第三连杆6031通过安装座7间接地与壳体2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三连杆6031的一端可以通过转轴与第三安装板702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基于此,第三连杆60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6021靠近第二电机601的端部啮合连接。第四连杆6032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0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子盖体403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四连杆6032与第三连杆6031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又示例性的,第四连杆6032与第三连杆6031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
又示例性的,第三连杆6031的一端可以呈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的近似于圆形的板状(第三连杆6031相对于第三安装板702的旋转中心为圆形板的圆心),圆形板的周侧设置有轮齿,相应地,第一连杆6021与第二电机601相连接的端部也可以呈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的近似于圆形的板状,圆形板的周侧同样设置有轮齿,如此一来,第一连杆6021和第三连杆6031即可形成啮合连接,可以通过第二电机601驱动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同步旋转,可靠性好,同时,可以省却第三传动机构603的动力件。
具体地,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6021、第二连杆6022、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一转轴401形成第一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三连杆6031、第四连杆6032、第二子盖体403和第一转轴401形成第二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一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可以对称设置。如此,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能够以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暴露出光口2021时的停止位置,以及封盖出光口2021时的停止位置。
为了精确地控制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的静止位置,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包括上述控制板、第一限位结构8以及第二限位结构9(如图9所示)。控制板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01内,控制板与第一电机501和第二电机601均电连接。
基于此,第一限位结构8设置于壳体2和第一盖体3之间,且与控制板电连接,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8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板701和第一盖体3之间。第一限位结构8用于:在第一电机501驱动第一传动机构502带动第一盖体3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发送第一限位信号,以及在第一电机501驱动第一传动机构502带动第一盖体3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发送第二限位信号。第一限位信号和第二限位限号均用于指示控制板控制第一电机501停机。这样一来,可以精确地控制第一盖体3的静止位置。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结构8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光电开关801以及第一挡板802。两个第一光电开关801沿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设置于第二安装板701上,第一挡板802设置于第二盖体3的第一安装板302上,当第一盖体3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挡板802位于一个第一光电开关801两端之间,使第一光电开关801发送第一限位信号;当第一盖体3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挡板802位于另一个第一光电开关801两端之间,使第一光电开关801发送第二限位信号。示例性的,第一预设位置可以为凸轮5021驱动第一盖体3能够达到的最高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可以为凸轮5021驱动第一盖体3能够达到的最低位置,也为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朝向壳体2外部的表面共面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第二限位结构9设置于壳体2上,且与控制板电连接。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9可以设置于第三安装板702上,即第二限位结构9间接地与壳体2相连接。第二限位结构9用于:在第二电机601驱动第二传动机构602和第三传动机构603带动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转动至封盖出光口2021的位置时,发送第三限位信号。第三限位信号用于指示控制板控制第二电机停机。这样一来,可以精确地控制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的静止位置。
示例性的,第二限位结构9可以包括第二光电开关901和第二挡板902,第二光电开关901设置于第三安装板702远离第二安装板701的表面上,第二挡板902设置于第一连杆6021上,当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旋转至封盖出光口2021的位置时,即两个子盖体的侧边相贴合时,第二挡板902位于第二光电开关901两端之间,使第二光电开关901发送第三限位信号。
为了保证第二盖体4的隐蔽性,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包括前述第一顶板3011和前述第一侧板3012。第一顶板3011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第一侧板3012与第一顶板3011的边缘相连接且围绕第一顶板3011周侧设置。第一顶板3011与第一侧板3012围设出第二容纳腔303,第二容纳腔303用于:在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第二盖体4转动以暴露出光口2021时,容纳至少部分第二盖体4。
示例性的,第一顶板3011可以和第一侧板3012相垂直。又示例性的,第一容纳腔201可以和第二容纳腔303贯通,如此,便于安装布置第一驱动组件5和第二驱动组件6。
又示例性的,在第二盖体4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的部分呈半圆形的情况下,第一顶板3011也可以呈半圆形,第一顶板3011的直径略大于第二盖体4的直径。如此,在使用激光电视时,第一盖体3沿着垂直于第一壳壁202的方向远离出光口2021并静止于预设位置,第二盖体4旋转至暴露出光口2021的位置时,可以与第一盖体3层叠分布,如此一来,可以增加第二盖体4的隐蔽性,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盖体3形成的结构空间。
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还包括承载板304,设置于第一侧板3012朝向第二容纳腔303的一侧,承载板304平行于第一壳壁202。示例性的,承载板304可以与第一侧板3012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接。示例性的,通过结构设计,可以使承载板304与第一安装板302集成为一体件。
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机构10,设置于第二盖体4的边缘,支撑机构位于第二盖体4朝向第一容纳腔201的一侧。支撑机构10用于在第二驱动组件6驱动第二盖体4转动以暴露出光口2021时,与所述承载板304朝向第一顶板3011的表面滚动接触。如此,可以防止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盖体4远离旋转轴线的端部下垂,导致出现故障。
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当第二盖体4包括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时,第一子盖体402可以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顶板4021和第二侧板4022,相应地,第二子盖体403可以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顶板4031和第三侧板4032。基于此,支撑机构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侧板4022远离第二顶板4021的边缘以及第三侧板4032远离第三顶板4031的边缘。支撑机构10分别设置于第一子盖体402和第二子盖体403旋转以暴露出光口2021的过程中,两者逐渐相互靠近的端部。
具体地,如图7所示,支撑结构10可以包括支撑座1001以及滚珠1002,支撑座1001与第一盖体4的相应的侧板相连接,滚珠1002位于支撑座1001内,滚珠1002的一部分露出支撑座1001,用于与承载板304滚动接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投影主机;
壳体,围设出第一容纳腔;所述投影主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具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用于透过所述投影主机出射的光束;
第一盖体,设置于所述出光口处;
第二盖体,设置于所述出光口处;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盖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出光口;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二盖体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盖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暴露或封盖所述出光口;其中,所述第二盖体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以及
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盖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盖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出光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凸轮,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的轮缘与所述第一盖体相抵接;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导向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壳壁;所述凸轮的轮缘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抵接;
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导向轴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轴承位于所述导向轴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且与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以及
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体包括:
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
第一子盖体,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第二子盖体,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一子盖体传动连接;
第三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子盖体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分别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子盖体和所述第二子盖体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垂直;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盖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第二电机的端部啮合连接;
第四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盖体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
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电连接;
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盖体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发送第一限位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盖体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发送第二限位信号;所述第一限位信号和所述第二限位信号均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停机;以及
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子盖体和所述第二子盖体转动至封盖所述出光口的位置时,发送第三限位信号;所述第三限位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停机。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包括:
第一顶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壳壁;以及
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的边缘相连接且围绕所述第一顶板周侧设置,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围设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盖体转动以暴露所述出光口时,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盖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承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承载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壳壁;
所述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盖体转动以暴露所述出光口时,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第一顶板的表面滚动接触。
CN202220776328.2U 2022-03-31 2022-03-31 激光投影设备 Active CN216956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6328.2U CN216956644U (zh) 2022-03-31 2022-03-31 激光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6328.2U CN216956644U (zh) 2022-03-31 2022-03-31 激光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6644U true CN216956644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6328.2U Active CN216956644U (zh) 2022-03-31 2022-03-31 激光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6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8430A (zh) * 2022-08-11 2022-11-15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8430A (zh) * 2022-08-11 2022-11-15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3210B (zh) 调光装置、照明装置及投影机
JP569125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88243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5838850B2 (ja) 調光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EP2570851B1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US11520224B2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216956644U (zh) 激光投影设备
WO2020059876A1 (ja) 投射装置および投射レンズ
JP201303862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1480856B2 (en) Projection lens
US11604329B2 (en) Optical element adjustment device and projector
WO2020078187A1 (zh) 投影机
CN217587852U (zh) 投影设备
CN217386112U (zh) 投影设备
CN107664907B (zh) 调光装置以及投影仪
CN216817157U (zh) 投影设备
CN113238441A (zh) 一种可90°翻转图像的投影光学引擎及投影机
CN110320731B (zh) 一种多媒体装置及机器人
CN216817156U (zh) 激光投影设备
JP2012118288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CN217356271U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216817159U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112585533A (zh) 光源装置、投影仪和照明装置
CN214623276U (zh) 一种可90°翻转图像的投影光学引擎及投影机
JP607979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