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664U -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664U
CN216953664U CN202220533740.1U CN202220533740U CN216953664U CN 216953664 U CN216953664 U CN 216953664U CN 202220533740 U CN202220533740 U CN 202220533740U CN 216953664 U CN216953664 U CN 216953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ooling water
heat dissipation
fixing box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337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bet Shenghain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bet Shenghai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bet Shenghain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bet Shenghai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337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包括制氧设备本体、水冷散热组件和风冷散热组件,所述制氧设备本体正面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制氧设备本体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水冷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固定箱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泵。该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通过设置水冷散热组件,在使用时,冷却水泵会经由连接管将冷却水箱内部存储的冷却水通过导水管导入环形管的内部,流经环形管内部的冷却水会将制氧设备本体在工作时产生热量的大部分进行吸收,以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背景技术
制氧设备是制造气体氧气的设备,制氧设备包括三方面,工业制氧设备,家用制氧设备,医疗医用制氧设备,工业制氧设备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分离技术,首先将空气以高密度压缩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的不同使之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气液脱离,再进一步精馏而得.工业上的用氧一般是通过此物理方法得到的。
目前现有的制氧设备多种多样,但这些制氧设备大多都有散热效果差的的问题,制氧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容易导致制氧效率变低,降低制氧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具备散热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制氧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容易导致制氧效率变低,降低制氧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包括制氧设备本体、水冷散热组件和风冷散热组件,所述制氧设备本体正面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制氧设备本体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
所述水冷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固定箱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泵,所述冷却水泵的进口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冷却水箱内部的连接管,所述制氧设备本体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环形管,所述冷却水泵的出口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制氧设备本体内部的导水管;
所述风冷散热组件位于制氧设备本体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箱为内部中空且顶部缺失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箱内部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冷却水泵固定连接的固定座。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等距分布于制氧设备本体的内部,所述环形管呈环绕分布于制氧设备本体内部的四周,所述连接管与冷却水箱连通,所述导水管与环形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环形管远离导水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制氧设备本体并延伸至冷却水箱内部的回流管,所述环形管通过回流管与冷却水箱连通。
进一步,所述风冷散热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箱,所述第二固定箱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的顶部,所述制氧设备本体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固定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箱为内部中空且底部缺失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箱内部的四周且位于导热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箱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通过设置水冷散热组件,在使用时,冷却水泵会经由连接管将冷却水箱内部存储的冷却水通过导水管导入环形管的内部,流经环形管内部的冷却水会将制氧设备本体在工作时产生热量的大部分进行吸收,以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风冷散热组件,散热风机能够快速完成制氧设备本体外表面的散热,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利于实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中:1制氧设备本体、2显示屏、3控制按钮、4水冷散热组件、401第一固定箱、402冷却水箱、403冷却水泵、404连接管、405固定板、406环形管、407导水管、408回流管、5风冷散热组件、501第二固定箱、502导热块、503散热风机、504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包括制氧设备本体1、水冷散热组件4和风冷散热组件5,制氧设备本体1正面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显示屏2,制氧设备本体1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3,水冷散热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箱401,第一固定箱401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底部,第一固定箱4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箱402,第一固定箱401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泵403,第一固定箱401为内部中空且顶部缺失的长方体,第一固定箱401内部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冷却水泵403固定连接的固定座,冷却水泵403的进口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2内部的连接管404,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05,固定板40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环形管406,冷却水泵403的出口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导水管407,固定板40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等距分布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内部,环形管406呈环绕分布于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四周,环形管406远离导水管4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制氧设备本体1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2内部的回流管408,风冷散热组件5位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顶部。
本实施例方案中水冷散热组件4主要用于完成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管404与冷却水箱402连通,导水管407与环形管406连通,环形管406通过回流管408与冷却水箱402连通。
如图1-2所示,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风冷散热组件5包括第二固定箱501,第二固定箱501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顶部,制氧设备本体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固定箱5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502,第二固定箱501为内部中空且底部缺失的长方体,第二固定箱501内部的四周且位于导热块5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503,第二固定箱50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504。
为使散热效果更好,散热风机50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等距分布于第二固定箱501内部的四周。
另外,为避免外部灰尘进入,通风孔5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水冷散热组件4,在使用时,冷却水泵403会经由连接管404将冷却水箱402内部存储的冷却水通过导水管407导入环形管406的内部,流经环形管406内部的冷却水会将制氧设备本体1在工作时产生热量的大部分进行吸收,以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风冷散热组件5,散热风机503能够快速完成制氧设备本体1外表面的散热,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利于实际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包括制氧设备本体(1)、水冷散热组件(4)和风冷散热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设备本体(1)正面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显示屏(2),所述制氧设备本体(1)的正面且位于显示屏(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3);
所述水冷散热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箱(401),所述第一固定箱(401)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箱(4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箱(402),所述第一固定箱(401)内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水泵(403),所述冷却水泵(403)的进口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2)内部的连接管(404),所述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05),所述固定板(40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环形管(406),所述冷却水泵(403)的出口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导水管(407);
所述风冷散热组件(5)位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箱(401)为内部中空且顶部缺失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箱(401)内部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冷却水泵(403)固定连接的固定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等距分布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内部,所述环形管(406)呈环绕分布于制氧设备本体(1)内部的四周,所述连接管(404)与冷却水箱(402)连通,所述导水管(407)与环形管(40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406)远离导水管(4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制氧设备本体(1)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2)内部的回流管(408),所述环形管(406)通过回流管(408)与冷却水箱(40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组件(5)包括第二固定箱(501),所述第二固定箱(501)设置于制氧设备本体(1)的顶部,所述制氧设备本体(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固定箱(5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块(5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箱(501)为内部中空且底部缺失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箱(501)内部的四周且位于导热块(5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机(5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箱(501)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504),所述通风孔(5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CN202220533740.1U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Active CN216953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3740.1U CN216953664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3740.1U CN216953664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664U true CN216953664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33740.1U Active CN216953664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6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77643U (zh) 一种投影仪
CN216953664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制氧设备
CN210072533U (zh) 一种用于标准机箱的引流散热装置
CN108323133B (zh) 散热箱体及散热设备
CN113707410A (zh) 一种用于输变电系统的高散热性变压器设备
CN210040945U (zh) 具有多级散热结构的环网柜
CN210937734U (zh) 一种集风冷和水冷一体的散热系统
CN114760810A (zh) 储能电源
CN209946787U (zh) 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钣金机箱
CN216623942U (zh) 电力变压器用散热结构
CN216084491U (zh) 一种用于输变电系统的高散热性变压器设备
CN217718627U (zh) 一种水冷却器
CN211702783U (zh) 一种电源模块散热结构
CN218497442U (zh) 具有防尘冷却功能的机箱及工控机
CN214795826U (zh) 服务器的散热机箱
CN218721979U (zh) 一种户外制冷制热机组
CN214125818U (zh) 冷却散热风道结构
CN211152547U (zh) 一种新型数据库服务器用散热装置
CN21089981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线路板模组
CN217880228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外部散热的装置
CN219918139U (zh) 节能散热电气箱
CN218380563U (zh) 一种异丁烷生产用高效冷却塔
CN218336994U (zh) 一种放电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散热结构
CN218100128U (zh) 一种服务器液冷散热装置
CN220292434U (zh) 一种电解锰整流系统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