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330U -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330U
CN216953330U CN202220121194.0U CN202220121194U CN216953330U CN 216953330 U CN216953330 U CN 216953330U CN 202220121194 U CN202220121194 U CN 202220121194U CN 216953330 U CN216953330 U CN 216953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pipeline
ice storage
ic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11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雨晖
杜华
高庆礼
殷宝军
高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11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机、蓄冰槽、制冰机组、蓄冰槽、换热器和冷却循环泵,制冷主机包括制冷蒸发器和制冷冷凝器,制冷主机的制冷蒸发器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至制冷蒸发器入口端,蓄冰槽内设置制冰机组,制冷蒸发器的出口端与制冰机组入口端通过第七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晚上用电量小时进行蓄冰储冷,白天时进行冷能释放,供冷终端的供水温度接近零度,可实现集中制冷终端的低温供水,为实现低温送风创造条件,制冰机组只以制冰一种工况工作,其蒸发温度保持恒定,无需频繁调节,大大提高制冰机组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制冰机组的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空调能耗成为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应节能的时代主题,全球对集中供冷系统越来越重视。与分散供冷相比,集中供冷系统比分散式供冷系统更节能,集中供冷不仅机组能效比高,而且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也少很多。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城镇进行集中供冷,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确保安全等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上世纪开始,已经实行峰谷电分时段计费政策,白天用电量多,费用高,晚上用电量少,费用低,对于建筑制冷在白天利用率高,用电量多,提高了用电费用,如果能够使中央空调在夜间进行蓄冷,白天时进行冷能的释放,减少白天用电负荷,将对建筑物制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机、蓄冰槽、制冰机组、换热器和冷却循环泵,制冷主机包括制冷蒸发器和制冷冷凝器,制冷主机的制冷蒸发器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至制冷蒸发器入口端,蓄冰槽内设置制冰机组,制冷蒸发器的出口端与制冰机组入口端通过第七管路连接,制冰机组出口端与制冷蒸发器入口端通过第八管路连接,且连接的第八管路上连接有制冷剂泵,换热器的出口端与蓄冰槽连接,蓄冰槽的出口端连接集中制冷终端,集中制冷终端的回水口连接至蓄冰槽上,集中制冷终端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换热器的入口端,制冷冷凝器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却循环泵连接,冷却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连接至制冷冷凝器上,在各连通管路上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的制冰机组包括设置于蓄冰槽内的制冰蒸发器和设置于蓄冰槽外的制冰冷凝器,制冰蒸发器与制冰冷凝器连通。
所述的换热器与蓄冰槽连接的第三管路上连接有第一冷冻泵和电磁阀,蓄冰槽与集中制冷终端连接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冷冻泵和电磁阀。
所述的制冰机组的制冰冷凝器的冷却水由制冷主机预冷至2-20℃后供给。
所述的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有回流至制冷冷凝器的第六管路,第六管路上连接有电磁阀后与第五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晚上用电量小时进行蓄冰储冷,白天时进行冷能释放,供冷终端的供水温度接近零度,可实现集中制冷终端的低温供水,为实现低温送风创造条件,制冰机组只以制冰一种工况工作,其蒸发温度保持恒定,无需频繁调节,大大提高制冰机组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制冰机组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制冷主机;1.1-制冷冷凝器;1.2-制冷蒸发器;2-制冰机组;3-蓄冰槽;4-电磁阀;5-换热器;6-冷却循环泵;7-第四管路;8-第二管路;9-第五管路; 10-第六管路;11-制冷剂泵;12-第一管路;13-第三管路;14-第一冷冻泵;15- 集中制冷终端;16-第二冷冻泵;17-第八管路;18-第七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蓄冰槽3、制冰机组2、蓄冰槽3、换热器5和冷却循环泵6,制冷主机1包括制冷蒸发器1.2和制冷冷凝器 1.1,制冷主机1的制冷蒸发器1.2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12与换热器5的入口端连接,换热器5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8连通至制冷蒸发器1.2入口端,蓄冰槽 3内设置制冰机组2,制冷蒸发器1.2的出口端与制冰机组2入口端通过第七管路18连接,制冰机组2出口端与制冷蒸发器1.2入口端通过第八管路17连接,且连接的第八管路17上连接有制冷剂泵11,换热器5的出口端与蓄冰槽3连接,蓄冰槽3的出口端连接集中制冷终端15,集中制冷终端15的回水口连接至蓄冰槽3上,集中制冷终端1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换热器5的入口端,制冷冷凝器1.1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7与冷却循环泵6连接,冷却循环泵6的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9连接至制冷冷凝器1.1上,在各连通管路上连接有电磁阀4。
所述的制冰机组2包括设置于蓄冰槽3内的制冰蒸发器2.2和设置于蓄冰槽 3外的制冰冷凝器2.1,制冰蒸发器2.2与制冰冷凝器2.1连通。
所述的换热器5与蓄冰槽3连接的第三管路13上连接有第一冷冻泵14和电磁阀4,蓄冰槽3与集中制冷终端15连接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冷冻泵16和电磁阀4。
所述的制冰机组2的制冰冷凝器2.1的冷却水由制冷主机1预冷至2-20℃后供给。
所述的换热器5的出口端连接有回流至制冷冷凝器1.1的第六管路10,第六管路10上连接有电磁阀4后与第五管路9连通。
工作原理,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分为四种,第一种为蓄冰模式,在夜间用电量小的时段,第七管路18和第八管路17上的电磁阀4开启,第一管路12和第二管路8上的电磁阀4关闭,通过制冷剂泵11将制冷剂泵入制冷主机1的制冷蒸发器1.2内,通过第七管路18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到蓄冰槽3中的制冰机组2中,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由制冰机组2内的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制冰机组2的制冰冷凝器2.1内,经冷冻水冷却,冷凝成为低温高压液体,经制冰机组2内的节流装置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进入位于蓄冰槽3内的制冰蒸发器2.2中,吸收蓄冰槽3内水的热量后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使得蓄冰槽3内的制冰蒸发器2.2表面结冰,实现冻结蓄冰模式,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管路返回制冰机组2内,经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制冰机组2的制冰冷凝器2.1中,经冷冻水冷却,冷凝成为低温高压液体,低温高压液体再经制冰机组2的节流装置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继续进行冻结蓄冰,实现循环蓄冰模式。
第二种为蓄冰槽3融冰单独供冷模式,此时,制冷主机1为关闭状态,集中制冷终端15与换热器5连接的管路上的电磁阀4关闭,蓄冰槽3与集中制冷终端15连接的管路上的电磁阀4开启,蓄冰槽3中的冷量通过液体传送至集中制冷终端15中进行冷量释放,为集中区供冷。
第三种为制冷主机1供冷模式,此时,第七管路18和第八管路17上的电磁阀4关闭,集中制冷终端15出口端连接至蓄冰槽3的管路上的电磁阀4关闭,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8、第三管路13上的电磁阀4开启,第三管路13上的第一冷冻泵14开启,蓄冰槽3出口端与集中制冷终端15连接的管路上的电磁阀4 和第二冷冻泵16开启,制冷主机1的制冷蒸发器1.2为换热器5提供冷源,蓄冰槽4内的液体吸收冷量后,冷量通过液体传送至集中制冷终端15进行冷量释放,为集中区供冷。
第四种为蓄冰槽3和制冷主机1联合供冷模式,此时,所有管路上的电磁阀 4开启,这样在夜间蓄冰模式下储存的冷量在白天用电高峰期使用,在白天联合制冷主机1时进行二次降温,可以使得供给集中制冷终端15的水的温度可以降低到很低,冷却循环泵6与制冷冷凝器1.1连接,用于对制冷主机1中的液体进行冷却循环,从而实现提供给集中制冷终端的大温差供水,大幅度减少制冷系统的循环水量及输送能耗,节省用户的运行费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主机(1)、蓄冰槽(3)、制冰机组(2)、蓄冰槽(3)、换热器(5)和冷却循环泵(6),制冷主机(1)包括制冷蒸发器(1.2)和制冷冷凝器(1.1),制冷主机(1)的制冷蒸发器(1.2)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12)与换热器(5)的入口端连接,换热器(5)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8)连通至制冷蒸发器(1.2)入口端,蓄冰槽(3)内设置制冰机组(2),制冷蒸发器(1.2)的出口端与制冰机组(2)入口端通过第七管路(18)连接,制冰机组(2)出口端与制冷蒸发器(1.2)入口端通过第八管路(17)连接,且连接的第八管路(17)上连接有制冷剂泵(11),换热器(5)的出口端与蓄冰槽(3)连接,蓄冰槽(3)的出口端连接集中制冷终端(15),集中制冷终端(15)的回水口连接至蓄冰槽(3)上,集中制冷终端(1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换热器(5)的入口端,制冷冷凝器(1.1)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7)与冷却循环泵(6)连接,冷却循环泵(6)的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9)连接至制冷冷凝器(1.1)上,在各连通管路上连接有电磁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冰机组(2)包括设置于蓄冰槽(3)内的制冰蒸发器(2.2)和设置于蓄冰槽(3)外的制冰冷凝器(2.1),制冰蒸发器(2.2)与制冰冷凝器(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5)与蓄冰槽(3)连接的第三管路(13)上连接有第一冷冻泵(14)和电磁阀(4),蓄冰槽(3)与集中制冷终端(15)连接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冷冻泵(16)和电磁阀(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冰机组(2)的制冰冷凝器(2.1)的冷却水由制冷主机(1)预冷至2-20℃后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5)的出口端连接有回流至制冷冷凝器(1.1)的第六管路(10),第六管路(10)上连接有电磁阀(4)后与第五管路(9)连通。
CN202220121194.0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Active CN216953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1194.0U CN21695333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1194.0U CN21695333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330U true CN21695333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1194.0U Active CN21695333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3515B2 (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cooling system with isolated primary refrigerant loop
US20090293507A1 (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cooling system with isolated evaporator coil
CN100501256C (zh) 制冷剂机械循环式冰蓄冷热泵空调机组
CN100538221C (zh) 一种动态冰蓄冷方法及设备
CN108895691B (zh) 一种制冷过冷循环与蓄冷循环联合供能装置及方法
CN104344479A (zh) 一种蓄冷式节能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980323B (zh) 一种动力热管式中央空调
CN106839486A (zh) Lng冷能制冷循环系统
CN211903454U (zh) 多冷源载冷制冷系统
CN212324592U (zh) 水冷自然冷却的冷媒直冷制冷系统
CN101936613B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216953330U (zh) 一种冰蓄冷集中制冷系统
CN109282397B (zh) 基于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新型蓄能空调装置和方法
CN108180580B (zh) 一种具有跨季节蓄能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16204426U (zh) 一种采用相变工质的集中式冷源机组
CN202393073U (zh) 一种超低温冷库用制冷系统
CN201753994U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208652781U (zh) 一种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203533947U (zh) 一种低温冷水系统
CN201181067Y (zh) 动态冰蓄冷设备
CN217135908U (zh) 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216844955U (zh) 风冷模块机组
CN214276214U (zh) 一种冷、热、蓄一体化能源供应节能系统
CN220169700U (zh) 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
CN217482915U (zh) 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