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3289U - 机舱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机舱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3289U
CN216943289U CN202121120273.1U CN202121120273U CN216943289U CN 216943289 U CN216943289 U CN 216943289U CN 202121120273 U CN202121120273 U CN 202121120273U CN 216943289 U CN216943289 U CN 216943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space
water pump
longitudinal beam
motor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02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秀霞
龙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02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3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3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3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舱结构及汽车,该机舱结构包括:机舱本体、第一分隔梁及第二分隔梁,所述机舱本体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分隔梁及所述第二分隔梁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及第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梁相对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高于所述第二分隔梁相对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及所述第三安装空间沿所述安装腔的高度降低方向依次排布。该机舱结构能够使得前悬车型的汽车乘员舱空间设计成较大,提升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该汽车包括前述机舱结构,因此该汽车具备乘员舱空间大,乘员舒适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机舱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舱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利用现有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更有竞争力、更受消费者青睐的新产品,是对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传统能源储量减少和空气质量恶化,促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能源汽车车型有多种,例如前悬车型。然而,传统的前悬车型存在乘员舱空间较小,影响乘员的舒适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前悬车型存在乘员舱空间较小,影响乘员的舒适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舱结构及汽车,该机舱结构能够使得前悬车型的汽车乘员舱空间设计成较大,提升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该汽车包括前述机舱结构,因此该汽车具备乘员舱空间大,乘员舒适性高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机舱结构,包括:机舱本体、第一分隔梁及第二分隔梁,所述机舱本体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分隔梁及所述第二分隔梁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及第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梁相对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高于所述第二分隔梁相对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及所述第三安装空间沿所述安装腔的高度降低方向依次排布。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舱本体包括围板、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连接于所述围板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隔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分隔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围板、所述第二纵梁及所述第二分隔梁围设形成所述第三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舱本体还包括第一悬置支架和第二悬置支架,所述第一悬置支架和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均间隔连接于所述围板,所述第一分隔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第一分隔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悬置支架,所述第一分隔梁、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围板、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梁、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围板、所述第二悬置支架、所述第二分隔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还包括前驱动电机及空调压缩机,所述第二纵梁被设置为装配时沿着所述第二分隔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纵梁相对所述第一纵梁更靠近方向盘,所述前驱动电机和所述空调压缩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空调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还包括电池包水泵,所述电池包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电池包水泵设置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围板之间,所述电池包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还包括空调水泵,所述空调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空调水泵设置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围板之间,所述空调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机水泵、第二电机水泵及副车架,所述第一电机水泵用于向所述前驱动电机的冷却回路加压,所述第二电机水泵用于向后驱动电机的冷却回路加压,所述第一电机水泵和所述第二电机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机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且所述前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水泵和所述围板之间;所述副车架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空调压缩机均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电机水泵连接于所述副车架,且沿所述第二分隔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机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前驱动电机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还包括车载通信装置、加热器、电源分配单元、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保险丝盒及蓄电池,所述车载通信装置、所述加热器、所述电源分配单元、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所述保险丝盒及所述蓄电池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还包括电机膨胀水壶、电池膨胀水壶和制动油壶,所述电机膨胀水壶、电池膨胀水壶和所述制动油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
上述机舱结构中,通过所述第一分隔梁及所述第二分隔梁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及第三安装空,机舱部件可以分别呈“层叠”式盛放,占用的是机舱本体的高度方向的空间,进而可以机舱本体宽度方向的空间,如此可以使得前悬车型的汽车前部做短,进而使得乘员舱空间变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
汽车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因此该汽车具备乘员舱空间大,乘员舒适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前驱动电机及空调压缩机与前车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舱结构;100、机舱本体;110、安装腔;120、围板;130、第一纵梁;140、第二纵梁;150、第一悬置支架;160、第二悬置支架;200、第一分隔梁;300、第二分隔梁;410、第一安装空间;420、第二安装空间;430、第三安装空间;500、副车架;610、制冷剂管道;620、冷却液管道;700、防撞梁;20、前驱动电机;22、空调压缩机;24、电池包水泵;26、空调水泵;28、第一电机水泵;30、第二电机水泵;32、车载通信装置;34、加热器;36、电源分配单元;38、车身电子稳定系统;40、保险丝盒;42、蓄电池;44、电池膨胀水壶;46、制动油壶;48、散热模块;50、电机膨胀水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传统的前悬车型存在乘员舱空间较小,影响乘员的舒适性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机舱结构10及汽车,该机舱结构10能够使得前悬车型的汽车乘员舱空间设计成较大,提升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该汽车包括前述机舱结构10,因此该汽车具备乘员舱空间大,乘员舒适性高的优点。
请参照图1,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机舱结构10,包括机舱本体100、第一分隔梁200及第二分隔梁300,机舱本体100围设形成安装腔110;第一分隔梁200及第二分隔梁300沿安装腔110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安装腔分隔为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安装空间410、第二安装空间420及第三安装空间430,第一分隔梁200相对安装腔110底部的距离高于第二分隔梁300相对安装腔110底部的距离,第一安装空间410、第二安装空间420及第三安装空间430沿安装腔110的高度降低方向依次排布。请参照图1,安装腔110的深度方向为F方向。其中,第一安装空间410、第二安装空间420及第三安装空间430相对安装腔110的底部的高度逐渐减低。
请参照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电机膨胀水壶50、电池膨胀水壶44和制动油壶46,电机膨胀水壶50、电池膨胀水壶44和制动油壶46均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410。其中,电机膨胀水壶50用于向前驱动电机20和后驱动电机补水;制动油壶46用于装制动油,例如制动液。电机膨胀水壶50、电池膨胀水壶44和制动油壶46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4,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车载通信装置32、加热器34、电源分配单元36、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8、保险丝盒40及蓄电池42,车载通信装置32、加热器34、电源分配单元36、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8、保险丝盒40及蓄电池42均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420。其中,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8通过转接支架固定于第一纵梁130。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34可以为热敏电阻,可以用于给空调和电池包进行加热;车载通信装置32、加热器34、电源分配单元36、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8、保险丝盒40及蓄电池42,均为新能源汽车中的常规部件,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前驱动电机20及空调压缩机22,前驱动电机20和空调压缩机22均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空调水泵26,空调水泵26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空调水泵26用于向空调中的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加压,施加动力。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电池包水泵24,电池包水泵24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电池包水泵24用于向电池包中的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加压,施加动力。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第一电机水泵28、第二电机水泵30,第一电机水泵28用于向前驱动电机20的冷却回路加压,第二电机水泵30用于向后驱动电机的冷却回路加压,第一电机水泵28和第二电机水泵30均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
上述机舱结构10中,通过第一分隔梁200及第二分隔梁300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安装腔分隔为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安装空间410、第二安装空间420及第三安装空,机舱部件可以分别呈“层叠”式盛放,占用的是机舱本体100的高度方向的空间,进而可以机舱本体100宽度方向的空间,如此可以使得前悬车型的汽车前部做短,进而使得乘员舱空间变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机舱本体100的可选结构。
请参照图1,机舱本体100包括围板120、第一纵梁130、第二纵梁140、第一悬置支架150、第二悬置支架160,第一纵梁130和第二纵梁140、第一悬置支架150、第二悬置支架160均连接于围板120上,且第一纵梁130、第二纵梁140、第一悬置支架150、第二悬置支架160及围板120围设形成安装腔110。
请参照图1,第一分隔梁2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悬置支架150,第一分隔梁20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悬置支架160。其中,第一分隔梁200、第一悬置支架150、围板120、第二悬置支架160围设形成第一安装空间410。
请参照图1,第一分隔梁200、第一悬置支架150、围板120、第二悬置支架160、第二分隔梁300围设形成第二安装空间420。
请参照图1,第一纵梁130和第二纵梁140均连接于围板120且第一纵梁130和第二纵梁140间隔设置,第二分隔梁3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纵梁130,第二分隔梁30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纵梁140,第一纵梁130、围板120、第二纵梁140及第二分隔梁300围设形成第三安装空间430。请参照图1,第二分隔梁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分隔梁300间隔设置。
安装腔110内的部件在第一安装空间410、第二安装空间420及第三安装空间430布置时,需要考虑适合管路的布置,使得管路走向更加合理和顺畅;安装腔110内的部件的布局还需要考虑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安装空间,以及安装腔110内的部件的布局还需要考虑部件在安装后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驱动电机20和空调压缩机22均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且空调压缩机22设置于前驱动电机20及第二纵梁140之间,第二纵梁140被设置为装配时沿着第二分隔梁300的长度方向上第二纵梁140相对第一纵梁130更靠近方向盘(方向盘设置于左驾驶舱),其中,请参照图1。第二分隔梁300的长度方向如M指示方向;如此,将空调压缩机22设置于前驱动电机20及第二纵梁140之间,可以使得空调压缩机22及前驱动电机20之间安装更加紧凑,进而做短前悬车型,增加乘员舱的空间。进一步地,相对传统的机舱结构10,本实施例中,将前驱动电机20相对第二纵梁140移动一定间距,可以使得前驱动电机20的两个驱动轴等长布置,进而可以解决启动或加速时扭力转向的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水泵24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电池包水泵24设置于前驱动电机20及围板120之间,电池包水泵24连接于第一纵梁130;如此,电池包水泵24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安装,便于电池包水泵24的管路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布置,从而使得电池包水泵24的管路布置更加美观。
可选地,电池包水泵24通过减震支架连接于第一纵梁130。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调水泵26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内,且空调水泵26设置于前驱动电机20及围板120之间,空调水泵26连接于第二纵梁140。如此,空调水泵26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安装,便于空调水泵26的管路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布置,从而使得空调水泵26的管路布置更加美观。
可选地,空调水泵26通过减震支架连接于第二纵梁140。
请参照图1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副车架500,副车架500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前驱动电机20及空调压缩机22均连接于副车架500;请参照图3和图5,第一电机水泵28连接于副车架500,且沿第二分隔梁3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电机水泵28设置于第一纵梁130和前驱动电机20之间。如此,第一电机水泵28偏向第一纵梁130设置,换言之,第一电机水泵28靠近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设置,便于第一电机水泵28的管路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布置,从而使得第一电机水泵28的管路布置更加美观。
请参照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机水泵30连接于第二纵梁140,且前驱动电机20设置于第二电机水泵30和围板120之间;如此,第二电机水泵30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安装,便于第二电机水泵30的管路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进行布置,从而使得第二电机水泵30的管路布置更加美观。可选地,第二电机水泵30通过减震支架连接于第二纵梁140。
请参照图1和图3,第一电机水泵28、第二电机水泵30、空调水泵26及电池包水泵24均设置于第三安装空间430,并且均靠着第三安装空间430的侧壁设置,此时对应管道走向更加合理。请参照图3,第一电机水泵28、第二电机水泵30、空调水泵26及电池包水泵24分别位于第三安装空间430的四个角处,如此,将四个水泵分区布置,便于管道的合理分布。
请参照图6,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冷却液管道620和制冷剂管道610,制冷剂管道610与空调压缩机22连接,该制冷剂管道610靠近第一纵梁130的一侧设置,冷却液管道620靠近第二纵梁140的一侧设置,如此,将冷却液管道620和制冷剂管道610分别沿不同区域布置,使得管路走向更加合理顺畅,使得机舱管线布置更美观。
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6,制冷剂管道610一部分连接于第一纵梁130,另一部分连接于第二分隔梁300;冷却液管道620一部分固定在前驱动电机20上,另一部分连接于围板120上。
请参照图3,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散热模块48,该散热模块48为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集成模块三者的集成结构,该机舱结构10还包括防撞梁700,防撞梁700的一端与第一纵梁130连接,防撞梁700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梁140连接,散热模块48通过橡胶衬套固定于防撞梁700的吸能盒上。
此外,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10。
上述汽车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机舱结构10,因此该汽车具备乘员舱空间大,乘员舒适性高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舱本体,所述机舱本体围设形成安装腔;
第一分隔梁及第二分隔梁,所述第一分隔梁及所述第二分隔梁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沿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及第三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梁相对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高于所述第二分隔梁相对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及所述第三安装空间沿所述安装腔的高度降低方向依次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本体包括围板、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连接于所述围板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隔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分隔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围板、所述第二纵梁及所述第二分隔梁围设形成所述第三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本体还包括第一悬置支架和第二悬置支架,所述第一悬置支架和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均间隔连接于所述围板,所述第一分隔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第一分隔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悬置支架,所述第一分隔梁、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围板、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梁、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围板、所述第二悬置支架、所述第二分隔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驱动电机及空调压缩机,所述第二纵梁被设置为装配时沿着所述第二分隔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纵梁相对所述第一纵梁更靠近方向盘,所述前驱动电机和所述空调压缩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空调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包水泵,所述电池包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电池包水泵设置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围板之间,所述电池包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水泵,所述空调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空调水泵设置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围板之间,所述空调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水泵、第二电机水泵及副车架,所述第一电机水泵用于向所述前驱动电机的冷却回路加压,所述第二电机水泵用于向后驱动电机的冷却回路加压,所述第一电机水泵和所述第二电机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机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且所述前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水泵和所述围板之间;所述副车架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空间,所述前驱动电机及所述空调压缩机均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电机水泵连接于所述副车架,且沿所述第二分隔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机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前驱动电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载通信装置、加热器、电源分配单元、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保险丝盒及蓄电池,所述车载通信装置、所述加热器、所述电源分配单元、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所述保险丝盒及所述蓄电池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膨胀水壶、电池膨胀水壶和制动油壶,所述电机膨胀水壶、电池膨胀水壶和所述制动油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机舱结构。
CN202121120273.1U 2021-05-24 2021-05-24 机舱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6943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0273.1U CN216943289U (zh) 2021-05-24 2021-05-24 机舱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0273.1U CN216943289U (zh) 2021-05-24 2021-05-24 机舱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3289U true CN216943289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0273.1U Active CN216943289U (zh) 2021-05-24 2021-05-24 机舱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3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0656B2 (en) Cooling conduit arrangement for hybrid vehicle with two radiators
JP6414021B2 (ja) 燃料電池の搭載構造
CN106240330B (zh) 车辆用电池包的安装结构
CN102216100A (zh) 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
US10525811B2 (en) Parts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CN203222035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JP2011068187A (ja) 車両の高電圧ケーブルの配策構造
CN108883697B (zh) 用于可再充电的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的后部分的安排结构及混合动力机动车辆
CN108081910B (zh) 一种空调安装架组件、空调器组件和汽车
CN210212529U (zh) 电动车底盘及电动车
US20210129915A1 (en) Electric drive supporting component platform for semi-tractor and truck vehicles
CN113787920B (zh)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KR20200063396A (ko) 배터리부와 모터 및 프레임이 일체화된 통합형 편평형차대
CN102431429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舱的布置形式
US20220080857A1 (en)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943289U (zh) 机舱结构及汽车
CN103738156B (zh) 适用于横流式散热器系统的安装支架组件
US20140213166A1 (en) Hvac blower
CN216508609U (zh) 后驱纯电动汽车的前舱系统
CN213108959U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
CN115042861A (zh) 一种底盘结构及车辆
WO2014010360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786825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218577506U (zh) 车用电池冷却装置
CN211809000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518000 Baoneng Center, No. 3008 Baoneng North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00 Baoneng Cultural Plaza, 59 lichui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neng (Guangzhou)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