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2607U -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2607U
CN216942607U CN202220580763.8U CN202220580763U CN216942607U CN 216942607 U CN216942607 U CN 216942607U CN 202220580763 U CN202220580763 U CN 202220580763U CN 216942607 U CN216942607 U CN 216942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input
condenser
output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807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恩乾
余兆开
刘旗
穆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807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2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2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2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热泵系统。车辆包括防火墙,车辆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冷凝器,通过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和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接入制冷剂回路;冷却液回路,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和换热器,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和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接入冷却液回路;其中,制冷剂回路设置于防火墙外侧,换热器设置于防火墙内侧。由于制冷剂回路完全置于防火墙外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进行车辆装配前组装制冷剂回路并充注制冷剂,车辆装配生产线无需专用的充注设备。缩减了车辆装配流程,缩短了车辆生产周期,降低了车辆生产线设备要求,进而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热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更新迭代,车辆热泵系统成为新能源热管理技术新的发展研究方向。
现有的车辆热泵系统往往采用直接换热设计,即制冷剂回路从车辆的发动机舱延伸至乘员舱,制冷剂从防火墙外侧的发动机舱穿过防火墙,到达防火墙内侧的乘员舱,换热后再返回发动机舱。因此需要在车辆装配时分别安装制冷剂回路中的发动机舱部分和乘员舱部分,安装后才能对制冷剂回路充入制冷剂。车辆产线需要配置专用的充注设备,在充注流程中使用专用的充注设备对制冷剂回路进行充注。导致车辆装配流程复杂,车辆生产周期长。对车辆生产线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用以缩减车辆装配流程,缩短车辆生产周期,降低车辆生产线设备要求,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泵系统,车辆包括防火墙,所述车辆热泵系统包括:
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和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接入所述制冷剂回路;
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和换热器,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和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接入所述冷却液回路;
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设置于所述防火墙外侧,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防火墙内侧。
可选的,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干燥储液罐;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连接所述干燥储液罐的输入端,所述干燥储液罐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和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
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对所述制冷剂回路放热;
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通过所述冷凝器对所述制冷剂回路吸热;
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加热器、第一比例三通阀、第一四通阀、三通阀、散热水箱、电机冷却器、第二四通阀和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入端,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四通阀、第二比例三通阀、电池换热器、第三水泵、第二四通阀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三冷却液回路,所述换热器包括暖芯换热器,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加热器、第一比例三通阀、所述暖芯换热器和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暖芯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暖芯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还包括第三冷却液支路,所述第三冷却液支路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比例三通阀、电池换热器、第三水泵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四冷却液回路,所述第四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四通阀、三通阀、散热水箱、电机冷却器、第二四通阀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入端,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可选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的入风侧朝向所述散热水箱。
可选的,还包括乘员舱空气调节模块,所述乘员舱空气调节模块包括暖芯换热器、第二蒸发器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所吹出的风经过所述暖芯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泵系统,车辆包括防火墙,车辆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冷凝器,通过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和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接入制冷剂回路;冷却液回路,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和换热器,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和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接入冷却液回路;其中,制冷剂回路设置于防火墙外侧,换热器设置于防火墙内侧。由于制冷剂回路完全置于防火墙外侧,因此可以在进行车辆装配前组装制冷剂回路并充注制冷剂,省略了现有技术在车辆装配过程中充注制冷剂的步骤,因此车辆装配生产线也无需专用的充注设备。缩减了车辆装配流程,缩短了车辆生产周期,降低了车辆生产线设备要求,进而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制冷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一制热模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二制热模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三制热模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一除湿模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二除湿模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三除湿模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化霜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泵系统,车辆包括防火墙03,车辆热泵系统包括:
制冷剂回路01,制冷剂回路01包括冷凝器2,通过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和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接入制冷剂回路;
冷却液回路02,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2和换热器021,通过冷凝器2的冷却液侧输入端和冷凝器2的冷却液侧输出端接入冷却液回路02;
其中,制冷剂回路01设置于防火墙03外侧,换热器021设置于防火墙03内侧。
其中,制冷剂回路01中具有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剂回路中借以完成能量传递的媒介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针对制冷剂的具体种类进行限定。冷却液回路02中具有冷却液,冷却液是冷却液回路02用于传递温度的液体物质,通常不会有可逆的相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针对冷却液的具体种类进行限定。冷凝器2包括冷却液侧和制冷剂侧。在冷凝器2内部,冷却液侧的冷却液和制冷剂侧的制冷剂可以进行互不接触的温度传递。换热器021内部具有可以流过冷却液的通道,用于传递冷却液回路中的温度。通过防火墙将发动机舱和乘员舱隔离,可以避免极端情况下发动机舱失火引燃乘员舱。将发动机舱一侧视为防火墙03外侧,乘员舱一侧视为防火墙03内侧。由于制冷剂回路01完全置于防火墙03外侧,因此可以在进行车辆装配前组装制冷剂回路01并充注制冷剂。无需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在进行车辆装配时拼合防火墙两侧的制冷剂回路部件。省略了现有技术在车辆装配过程中充注制冷剂的步骤,因此车辆装配生产线也无需专用的充注设备。缩减了车辆装配流程,缩短了车辆生产周期,降低了车辆生产线设备要求,进而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回路包括冷凝器2、压缩机1、第一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7、第一电子膨胀阀4-1、第二电子膨胀阀4-2和干燥储液罐3;压缩机1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侧输入端,冷凝器2的制冷剂侧输出端连接干燥储液罐3的输入端,干燥储液罐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4-1的输入端和第二电子膨胀阀4-2的输入端,第一电子膨胀阀4-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蒸发器5的输入端,第二电子膨胀阀4-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蒸发器7的输入端,第一蒸发器5的输出端和第二蒸发器7的输出端均与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储液罐出口分别到达第一蒸发器5和第二蒸发器7的输入端,等焓节流后汇合回到压缩机1的输入端形成循环。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和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
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蒸发器5,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通过第一蒸发器对制冷剂回路放热;
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2,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通过冷凝器2对制冷剂回路吸热;
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
其中,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为高温冷却液回路,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为低温冷却液回路。高温冷却液回路可以通过制冷剂回路与低温冷却液回路交换热量,高温冷却液回路的温度高于低温冷却液回路的温度。制冷剂回路通过冷凝器2向高温冷却液回路供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蒸发器5向低温冷却液回路供冷。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液回路,第一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2、加热器(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散热水箱9、电机冷却器14、第二四通阀16-2和第一水泵12-1,冷凝器2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加热器11的输入端,加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的输入端,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三通阀13的输入端,三通阀1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散热水箱9的输入端,散热水箱9的输出端连接电机冷却器14的输入端,电机冷却器1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水泵12-1的输入端,第一水泵12-1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2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其中,第一比例三通阀17-1可以是任意一种比例三通阀,比例三通阀又被称为比例积分电动三通调节阀,可以根据控制需求调节输入端或输出端的开度。电机冷却器14可以通过其流经的冷却液降低电机以及电机控制系统的温度。第一冷却液回路用于在冷凝器2、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之间传递温度。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液回路,第二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蒸发器5、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电池换热器15、第三水泵12-3、第二四通阀16-2和第二水泵12-2,第一蒸发器5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换热器15的输入端,电池换热器15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水泵12-3的输入端,第三水泵12-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水泵12-2的输入端,第二水泵12-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蒸发器5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其中,第二比例三通阀17-2可以是任意一种比例三通阀。通过电池换热器15可以使电池与流经电池换热器15的冷却液进行温度交互和热量传递。第二冷却液回路用于在第一蒸发器5和电池换热器15之间传递热量。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三冷却液回路,换热器包括暖芯换热器8,第三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2、加热器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暖芯换热器8和第一水泵12-1,冷凝器2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加热器11的输入端,加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的输入端,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暖芯换热器8的输入端,暖芯换热器8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水泵12-1的输入端,第一水泵12-1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2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其中,暖芯换热器8用于将流经暖芯换热器8的冷却液中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从而提升暖芯换热器8所在的乘员舱的温度。第三冷却液回路用于在暖芯换热器8和冷凝器2之间传递热量。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冷却液回路还包括第三冷却液支路,第三冷却液支路包括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电池换热器15、第三水泵12-3和第二四通阀16-2,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换热器15的输入端,电池换热器15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水泵12-3的输入端,第三水泵12-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水泵12-1的输入端。
其中,第三冷却液支路用于在电池换热器15和冷凝器2之间传递热量。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四冷却液回路,第四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蒸发器5、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散热水箱9、电机冷却器14、第二四通阀16-2和第二水泵12-2,第一蒸发器5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四通阀16-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三通阀13的输入端,三通阀1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散热水箱9的输入端,散热水箱9的输出端连接电机冷却器14的输入端,电机冷却器1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四通阀16-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水泵12-2的输入端,第二水泵12-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蒸发器5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其中,第四冷却液回路用于在第一蒸发器5、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之间传递热量。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扇10,风扇10的入风侧朝向散热水箱9。
其中,为了更好的促进散热水箱9散热,可以在散热水箱9附近设置风扇10,通过风扇10促进散热水箱9周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进散热水箱的散热速度。
继续参见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乘员舱空气调节模块,乘员舱空气调节模块包括暖芯换热器8、第二蒸发器7和鼓风机6,鼓风机6所吹出的风经过暖芯换热器8和第二蒸发器7。
其中,可以在暖芯换热器8和第二蒸发器7周边设置鼓风机6,通过鼓风机6的出风口向暖芯换热器8和第二蒸发器7吹风,以增强暖芯换热器8和第二蒸发器7周边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强暖芯换热器8和第二蒸发器7的换热效果和凝结空气中水蒸气的效果。可选的,鼓风机6吹出的风先后经过第二蒸发器7和暖芯换热器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将在下文提供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下的热泵系统示例,通过多个三通阀和四通阀之间的开启和闭合的配合,以形成不同的高温冷却液回路和低温冷却液回路,从而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需要制冷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制冷模式进行制冷。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制冷模式示意图,参见图3。在制冷模式下,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不工作的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第一四通阀16-1和三通阀13与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连通,将冷凝器2中制冷剂冷凝放出的热量和电机冷却器14放出的热量带走;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第二四通阀16-2与电池换热器15相连,达到冷却电池的效果。
对于需要制热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如下三种制热模式进行制热。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一制热模式示意图,参见图4。在第一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从储液罐出口流出后到达第一蒸发器5的进口,等焓节流后回到压缩机1的输入端,即吸气口形成一个循环。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与暖芯换热器8连通,用冷凝器2中制冷剂冷凝放出的热量加热乘员舱;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与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相连,达到吸收环境和电机电控热量的效果。当乘员舱热量不足时,可开启PTC11,当乘员舱热量充足时,可关闭PTC1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二制热模式示意图,参见图5。在第二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储液罐出口后到达第一蒸发器5的进口,等焓节流后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形成一个循环。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PTC11后分为两路:一路冷却液通过第一比例三通阀17-1与暖芯换热器8连通,用冷凝器2中制冷剂冷凝放出的热量加热乘员舱;另一路冷却液通过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第二四通阀16-2为电池换热器15加热。当制热量不足时开启PTC11,当制热量充足时关闭PTC11。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与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相连,吸收环境和电机电控发热量后,通过第二四通阀16-2回到第一蒸发器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三制热模式示意图,参见图6。在第三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回路不运行。冷却液经过电机冷却器14的加热后通过第二四通阀16-2、不工作的第一蒸发器5、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进入电池换热器15,提升电池温度。冷却液从电池换热器15出来后,经过第二四通阀16-2、不工作的冷凝器2、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之后回到电机冷却器14,从而形成循环。当电机冷却器14的发热量不足以加热电池换热器15时开启PTC11,当热量充足时关闭PTC11。
对于需要除湿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如下三种除湿模式进行除湿。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一除湿模式示意图,参见图7。在第一除湿模式下,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储液罐出口后分别到达第一蒸发器5和第二蒸发器7的进口,等焓节流后汇合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形成一个循环。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暖芯换热器8后回到冷凝器2形成循环。乘员舱的空调箱内,高湿空气先后经过第二蒸发器7除湿和暖芯换热器8升温,为乘员舱除湿。当制热量不足时开启PTC11,当制热量充足时关闭PTC11。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与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连通,吸收环境和电机冷却器14的热量后,通过第二四通阀16-2回到第一蒸发器5。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二除湿模式示意图,参见图8。在第二除湿模式下,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储液罐出口后分别到达第一蒸发器5和第二蒸发器7的进口,等焓节流后汇合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形成一个循环。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PTC11后分为两路:一路冷却液通过第一比例三通阀17-1与暖芯换热器8连通;另一路冷却液通过第一比例三通阀17-1、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第二四通阀16-2为电池换热器15加热。当制热量不足时开启PTC11,当制热量充足时关闭PTC11。乘员舱的空调箱内,高湿空气先后经过第二蒸发器7除湿,而后由暖芯换热器8升温。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第一四通阀16-1、三通阀13与散热水箱9和电机冷却器14连通,吸收环境和电机冷却器14的热量后,通过第二四通阀16-2回到第一蒸发器5。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第三除湿模式示意图,参见图9。在第三除湿模式下,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储液罐出口后分别到达第一蒸发器5和第二蒸发器7的进口,等焓节流后汇合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形成一个循环。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暖芯换热器8后回到冷凝器2形成循环。乘员舱的空调箱内,高湿空气先后经过低温的第二蒸发器7除湿和高温的暖芯换热器8升温,实现为乘员舱除湿。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冷却液经过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与电池换热器15连通,为电池降温后,通过第二四通阀16-2回到第一蒸发器5。
对于需要化霜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化霜模式进行化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泵系统的化霜模式示意图,参见图10。在化霜模式下,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冷凝换热,达到加热冷凝器2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进入干燥储液罐3实现气液分离器,确保流出干燥储液罐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储液罐出口后到达第一蒸发器5的进口,等焓节流后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形成一个循环。被冷凝器2加热的高温冷却液通过PTC11、第一比例三通阀17-1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第一四通阀16-1后与散热水箱9、电机冷却器14连通,为散热水箱除霜;另一路去往暖芯换热器8,为乘员舱提供热量。被第一蒸发器5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经过第一四通阀16-1、第二比例三通阀17-2与电池换热器15连通,吸收电池的热量后,通过第二四通阀16-2回到第一蒸发器5。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包括防火墙,所述车辆热泵系统包括:
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和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接入所述制冷剂回路;
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和换热器,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和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接入所述冷却液回路;
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设置于所述防火墙外侧,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防火墙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干燥储液罐;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入端,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输出端连接所述干燥储液罐的输入端,所述干燥储液罐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和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
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对所述制冷剂回路放热;
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通过所述冷凝器对所述制冷剂回路吸热;
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加热器、第一比例三通阀、第一四通阀、三通阀、散热水箱、电机冷却器、第二四通阀和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入端,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四通阀、第二比例三通阀、电池换热器、第三水泵、第二四通阀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三冷却液回路,所述换热器包括暖芯换热器,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加热器、第一比例三通阀、所述暖芯换热器和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暖芯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暖芯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还包括第三冷却液支路,所述第三冷却液支路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比例三通阀、电池换热器、第三水泵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回路包括第四冷却液回路,所述第四冷却液回路包括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四通阀、三通阀、散热水箱、电机冷却器、第二四通阀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输入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入端,所述散热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机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却液侧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的入风侧朝向所述散热水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乘员舱空气调节模块,所述乘员舱空气调节模块包括暖芯换热器、第二蒸发器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所吹出的风经过所述暖芯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
CN202220580763.8U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Active CN216942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0763.8U CN216942607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0763.8U CN216942607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2607U true CN216942607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7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80763.8U Active CN216942607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2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28824B (zh) 一种基于热泵空调的集成电池、电机、电控的综合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2109521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US11192425B2 (e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module for vehicle
KR102183499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CN112074425B (zh) 车用热管理系统
CN109291763B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CN106061777B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US11325445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N106183789A (zh) 一种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2502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5682955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209479352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4515323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108859654A (zh) 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热泵空调总成
CN206579445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683803B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61731B (zh) 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车
CN111251814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09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4407611A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88924B (zh)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
CN216942607U (zh)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
CN111251804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03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8661233U (zh) 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