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3443U - 消融导管 - Google Patents

消融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3443U
CN216933443U CN202122959024.8U CN202122959024U CN216933443U CN 216933443 U CN216933443 U CN 216933443U CN 202122959024 U CN202122959024 U CN 202122959024U CN 216933443 U CN216933443 U CN 216933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blation
ablation catheter
electrod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90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阴杰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ike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ike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ike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ike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90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3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3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3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融导管,消融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导管本体内且适于与灌注泵连通,所述灌注管路用于向病变部位输送冷却液;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以调节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由此,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能够将灌注管路内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可以保证冷却液冷却效果,也可以避免冷却液对病变部位附近区域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消融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导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消融导管不具备调节灌注管路内冷却液温度的功能,灌注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不能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当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高时,冷却液降温效果差,当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冷却液流到病变部位附近区域后,容易对病变部位附近区域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消融导管,该消融导管能够将灌注管路内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可以保证冷却液冷却效果,也可以避免冷却液对病变部位附近区域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融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导管本体内且适于与灌注泵连通,所述灌注管路用于向病变部位输送冷却液;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以调节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融导管,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能够将灌注管路内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可以保证冷却液冷却效果,也可以避免冷却液对病变部位附近区域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灌注管路接触换热以加热和/或冷却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管路绕设在所述灌注管路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管路在所述灌注管路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灌注管路通过导热胶粘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管路内具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管路、所述灌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所述换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泵适于将换热介质泵入所述换热管路内且适于驱动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管路内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管路内具有相变介质,通过所述相变介质相变吸热冷却所述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与所述换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驱动泵适于将相变介质泵入所述换热管路内且适于驱动相变介质在所述换热管路内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灌注管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路限位,以定位所述灌注管路和所述换热管路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能量切换装置、射频消融设备和脉冲消融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推杆、手柄段和驱动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第一电极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在射频消融模式时消融病变部位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在脉冲消融模式时消融病变部位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脉冲能量电场与电极间距关系图。
附图标记:
消融导管100;
导管本体10;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药液出口13;调弯段14;手柄段15;推杆16;连接件17;主体管段18;冷却液出口19;冷却液通道191;导线安装槽192;电偶安装槽193;安装结构194;
灌注管路20;
温度调节装置30;换热管路31;第一驱动泵32;
药液灌输管路40;
驱动装置50;驱动件51;第一驱动部52;第二驱动部53;第一齿部54;第二齿部55;
连接装置60;导线61;热电偶62;能量切换装置63;连接器64;
射频消融设备200;脉冲消融设备300;体外辅助电极400;病变部位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100,消融导管100可以用于手术中,例如:消融导管100可以用于房颤手术中,本申请以消融导管100用于房颤手术中为例进行说明。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如房颤)的常用方法,消融损伤必须足以破坏心律失常组织或实质上干扰或隔离心肌组织内的异常电传导,但过度消融又会影响周围的健康组织以及神经组织。其中,射频消融逐点式消融手术时间长,对操作者的导管操作水平要求高,患者术中不适,术后易有肺静脉狭窄。射频消融可破坏心脏内皮表面,激活外源性凝血级联,并导致焦碳和血栓形成,这又可进一步导致系统性血栓栓塞。同时,向目标组织施加射频能量会对非目标组织产生影响,向心房壁组织施加射频能量可能会导致食道或神经损伤。此外,射频消融还可能导致组织瘢痕形成,进一步导致栓塞问题。但是射频消融在房颤手术时也有其优点,单点消融的操作可以使能量集中于头电极对心肌较厚的组织有很好的消融效果,同时单点消融的模式还便于对消融时露点的位置进行补点消融。
进一步地,脉冲消融也是治疗房颤的方法,脉冲消融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脉冲消融向组织细胞施加短暂的脉冲高压,可以产生每厘米几百伏的局部高压电场,局部高压电场高于细胞电压穿透阈值,从而在细胞膜上形成不可逆穿孔以破坏细胞膜,使生物分子材料跨细胞膜交换,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由于不同的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电压穿透阈值,因此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可以选择性地适用于心肌细胞(阈值相对较低),而不会影响其他非目标细胞组织(例如神经,食道,血管和血液)。并且,施加脉冲电场时释放能量的时间非常短,不会产生热效应,从而避免了组织损伤、肺静脉狭窄等问题。因此,脉冲消融为非产热技术,损伤机制为通过高频电脉冲使某些细胞膜出现纳米级微孔,脉冲消融用于房颤消融的潜在优势包括:①具有组织选择性,能保护周围组织免受损伤;②脉冲电场可在几秒内迅速释放;③无凝固性坏死,肺静脉(PV)狭窄风险降低。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100,消融导管100具有射频消融模式和脉冲消融模式,也就是说,消融导管100具有射频消融模式和脉冲消融模式两种工作模式。消融导管100包括:导管本体10、灌注管路20和温度调节装置30。导管本体10设置有第一电极11(头电极)和第二电极12(环电极),第一电极11可以作为射频消融电极,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工作状态以使消融导管100在射频消融模式和脉冲消融模式间切换,进一步地,消融导管100切换至射频消融模式时,第一电极11可将射频能量施加到目标组织上进行热消融,消融导管100切换至脉冲消融模式时,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形成的电极对可将高压脉冲能量施加到目标组织上进行脉冲消融,这样设置能够将脉冲消融功能和射频消融功能集成在一根消融导管100上,可以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自由切换消融导管100的工作模式,解决在心肌组织较薄处使用射频能量易造成食道或神经损伤、在心肌组织较厚处使用脉冲能量打不透的问题,也能解决在肺静脉口形状不规则漏点的问题,从而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提升了消融效果,也可以大大缩短了消融时间。
进一步地,灌注管路20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导管本体10内,也可以理解为,灌注管路20的整体结构设置在导管本体10内,或者灌注管路20的部分结构设置在导管本体10内,灌注管路20的另一部分结构设置在导管本体10外,灌注管路20适于与灌注泵连通,灌注管路20用于向病变部位500输送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为生理盐水,消融导管100在射频消融模式下工作时,灌注管路20向病变部位500输送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用于射频消融时的降温,使射频消融可以持续进行。温度调节装置30用于加热和/或冷却灌注管路20内的冷却液,以调节灌注管路20内的冷却液温度。其中,消融导管100在射频消融模式下工作时,如果生理盐水的温度较高,此时生理盐水的冷却效果差,生理盐水不能达到好的降温效果,如果生理盐水的温度较低,冷却液容易对病变部位500(目标组织)附近区域造成损伤(冻伤),由此通过本申请的温度调节装置30,能够将灌注管路20内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在保证冷却液冷却效果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冷却液对病变部位500附近区域造成损伤,还可以保证射频消融可以持续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可以采用铂铱合金,铂铱合金具有良好的能量传导性,使消融过程更加高效。
由此,通过本申请的消融导管100,消融导管100能够自由切换为射频消融模式或脉冲消融模式,可以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自由切换,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了消融时间,也可以减少并发症并提升了消融效果,并且,能够将灌注管路20内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可以保证冷却液冷却效果,也可以避免冷却液对病变部位500附近区域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消融导管100还可以包括:药液灌输管路40,药液灌输管路40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导管本体10内,药液灌输管路40用于向病变部位500(目标组织)输送药液。其中,现有的消融导管不具有上药功能,本申请中,通过将药液灌输管路40置在消融导管100上,能够使消融导管100具有上药功能,通过消融导管100可以把药液输送至病变部位500,从而可以省略使用单独的上药装置进行上药,进而可以节约医疗资源。需要说明的是,未使用消融导管100进行消融手术时,也可以单独使用消融导管100进行上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管本体10和/或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2具有药液出口13,优选地,导管本体10设置有药液出口13,药液灌输管路40的出口端与药液出口13连通。其中,药液灌输管路40具有进口端,药液灌输管路40的进口端用于储存药液的储药装置连通,储药装置内的药液通过药液灌输管路40的进口端流入药液灌输管路40内后,药液灌输管路40内的药液从药液出口13流动至目标组织处,完成上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管本体10可以包括:弯度可调的调弯段14,也就是说,调弯段14的弯曲程度可调节,进一步地,调弯段14调弯后,调弯段14可以恢复至原形状,调弯段14设置有电极,第一电极11设置于调弯段14的自由端,第二电极12套设于调弯段14。其中,调弯段14的自由端是指图1中的左端,第二电极12套设于调弯段14的外表面,通过调节调弯段14的弯度,能够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精准送达至病变部位5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电极1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电极12在调弯段14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其中,调弯段14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进一步地,第二电极12可以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二电极12依次间隔开设置,第一电极11可以设置为一个,在脉冲消融模式,第一电极11与多个第二电极12中的任意一个第二电极12形成正负电极对,或者多个第二电极12中的任意两个第二电极12形成电极对,每个电极对都可以单独产生脉冲电场作用于目标组织(例如心肌细胞),消融导管100消融时可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单对/多对电极消融,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缩短消融时间,可以提升手术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从第一电极11至第二电极12方向,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这样设置能够使多个第二电极12的间隔距离适宜,消融导管100在脉冲消融模式时,可以保证消融导管100具有足够的电场消融强度,也可以保证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组成的电极对具有足够的电场消融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电极12均为圆环状,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中的一个第二电极12的宽度为L1,另一个第二电极12的宽度为L3,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2,满足关系式:2R=c(L1+L3)d+L2,其中R为所需最佳电场半径,c为与第二电极12厚度对应的系数值,d为与第二电极12直径大小对应的系数值,其中,消融导管100在脉冲消融模式下,假设电压固定不变,消融导管100消融效果的好坏与电场范围R呈正相关,进一步地,R可以设置为7mm,第二电极12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5mm,c可以为0.35,第二电极12的直径可以为7F,d可以为2,L1可以设置为2.24mm,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消融导管100具有更好的电场消融强度与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设置为5mm-10mm,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设置为7mm,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使第二电极12同时适应射频消融与脉冲消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导管本体10还可以包括:手柄段15、推杆16和连接件17,连接件17设于导管本体10内,连接件17可以设置为拉线,拉线可以采用镍钛合金丝或者高弹性不锈钢丝制成,拉线需要满足调弯后可以再次恢复到直态,调弯段14远离自由端的端部与推杆16连接,也就是说,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调弯段14的右端与推杆16连接,推杆16与手柄段15连接且相对手柄段15可运动,进一步地,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可滑动,连接件17连接在调弯段14和手柄段15之间,其中,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时以改变调弯段14弯度,起到调节调弯段14弯度的作用,从而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精准送达至病变部位5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管本体10还可以包括:主体管段18,主体管段18连接在调弯段14和推杆16之间。进一步地,调弯段14和主体管段18可以由聚醚嵌段聚酰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等高分子材料制成,主体管段18的硬度大于调弯段14的硬度,主体管段18内部可加入金属编织丝,调弯段14与主体管段18可以通过胶粘、热熔、激光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在调节调弯段14弯度时,主体管段18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消融导管100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50,驱动装置50设置于手柄段15内,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以改变调弯段14弯度。其中,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推杆16在消融导管100的长度方向相对手柄段15移动,如图3所示,消融导管100的长度方向是指图3中的左右方向,通过驱动装置50驱动推杆16在消融导管100的左右方向相对手柄段15运动,可以调节调弯段14弯度,通过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将调弯段14调节至不同的弯度,实现自动对调弯段14弯度的调节,不需要术者手动控制推杆16调节调弯段14弯度,节省术者体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手柄段15内可以设置有安装结构194,安装结构194可以设置为安装柱,连接件17的一端与安装结构194固定连接,连接件17的另一端与调弯段14固定连接,驱动装置50驱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时,例如: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50驱动推杆16向左运动时,在连接件17和推杆16共同作用下,可以调节调弯段14弯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件17穿过推杆16以使连接件17与调弯段14、手柄段15均连接,其中,连接件17穿过推杆16后,连接件17的一端与调弯段14连接,连接件17的另一端与手柄段15的安装结构194连接,如此设置便于连接件17与调弯段14、手柄段15连接,可以将连接件17设置在导管本体1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消融导管100还可以包括:锁紧装置,锁止装置用于锁止或解锁推杆16和手柄段15。其中,当调弯段14的弯度调节完后,通过锁止装置锁止推杆16和手柄段15,使推杆16和手柄段15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推杆16不能相对手柄段15运动,当需要调节调弯段14的弯度时,通过锁止装置解锁推杆16和手柄段15,此时推杆16能相对手柄段15运动,实现调节调弯段14弯度目的。
进一步地,锁紧装置可以包括锁止销,推杆16可以设置有第一锁止孔,手柄段15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锁止孔配合的第二锁止孔,第一锁止孔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锁止孔可以设置多个,或者第二锁止孔可以设置一个,第一锁止孔可以设置多个,或者第二锁止孔和第一锁止孔均可以设置多个,当调弯段14的弯度调节完后,通过锁止销同时插入一个第一锁止孔和一个第二锁止孔,能够将推杆16和手柄段15的相对位置固定,当需要调节调弯段14的弯度时,将锁止销拔出,此时推杆16能相对手柄段15运动,实现调节调弯段14弯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锁紧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主要锁紧装置能锁止或解锁推杆16和手柄段15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段15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推杆16设置有第二导向部,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导向配合可以使推杆16在消融导管100的长度方向相对手柄段15运动。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可以设置为滑块和滑槽中的一个,第二导向部可以设置为滑块和滑槽中的另一个,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消融导管100的长度方向相同,通过滑块和滑槽导向配合,能够对推杆16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可以使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在固定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更好地调节调弯段14弯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50可以包括:驱动件51、第一驱动部52和第二驱动部53,第一驱动部52与推杆16连接,第二驱动部53与驱动件51连接,驱动件51通过驱动第二驱动部53驱动第一驱动部52带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其中,第一驱动部52和第二驱动部53配合连接,驱动件51工作时,驱动件51可以驱动第二驱动部53驱动第一驱动部52带动推杆16在消融导管100的长度方向相对手柄段15运动,实现自动对调弯段14弯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驱动件51驱动第二驱动部53转动以使第二驱动部53驱动第一驱动部52带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其中,驱动件51可以设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驱动部5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第二驱动部53转动,第二驱动部53转动时驱动第一驱动部52带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部52具有第一齿部54,第二驱动部53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齿部54啮合的第二齿部55。其中,第一驱动部52可以设置为齿条,第二驱动部53可以设置为蜗杆,蜗杆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齿部55,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时驱动第一驱动部52带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即可实现自动对调弯段14弯度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消融导管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50连接,进一步地,控制器与驱动装置50通讯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50驱动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的距离。其中,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是否工作,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时间,能够精准控制推杆16相对手柄段15运动的距离,可以精准调节调弯段14弯度。
进一步地,手柄段15上可以设置有调节按钮,调节按钮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术者可以通过调节按钮控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是否工作。例如:术者按动调节按钮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工作调节调弯段14弯度,术者未按动调节按钮时,控制器不控制驱动电机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段15内可以设置有驱动件51安装部,驱动件51安装于驱动件51安装部,且驱动件51与手柄段15间设有缓冲垫。其中,驱动件51的电源线可以连接于连接器64上实现对驱动件51的供电,驱动件51通过驱动件51安装部固定于手柄段15内,驱动件51可以通过螺栓安装于驱动件51安装部处,这样能够将驱动件51稳固地安装于手柄段15内。并且,通过设置缓冲垫,驱动件51工作时,缓冲垫能够吸收驱动件51产生的振动,可以降低消融导管100抖动,从而可以使术者精准将消融导管100移动至病变部位5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电极11可以设置有冷却液出口19,灌注管路20的一端(出口端)与冷却液出口19连通。其中,第一电极11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或圆环或球状等形状,第一电极11的长度不小于3mm,第一电极11的直径不小于7F,第一电极11的的表面积在30mm2-40mm2,以保证消融导管100在射频消融模式时可以达到良好的消融效果。进一步地,消融导管100在射频消融模式时,只有第一电极11进行射频消融,同时冷却液出口19满足冷盐水可以以50ml/mim-100ml/mim的速率流出,从而满足射频消融模式时的降温需求,使射频消融可以持续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11内可以设置有连通冷却液出口19和灌注管路20的冷却液通道191,也就是说,冷却液通道191连通冷却液出口19和灌注管路20,灌注管路2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冷却液通道191流动至冷却液出口19,起到冷却液灌注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消融导管100还可以包括:连接装置60,连接装置60可以通过导线61分别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连接,导线61设置于导管本体10内,第一电极11和连接装置60通过单独的导线61连接,第二电极12和连接装置60通过单独的导线61连接。进一步地,导线61可以传输射频能量和脉冲能量两种能量,连接装置60可以设置在手柄段15的右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装置60可以设置为连接器64,连接器64具有耐高压、绝缘性能,连接器64满足与射频消融设备200和脉冲消融设备300对接要求,连接器64具有多次插拔性能,连接器64可以与外部消融设备连接传输射频或者脉冲信号,在射频消融模式时,连接器64可以将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一电极11,在脉冲消融模式时,连接器64可以将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形成正负电极对,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脉冲电场,对心肌病变细胞造成不可逆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连接装置60可以设置为能量切换装置63(能量转换器),能量切换装置63可以安装于导管本体10的手柄段15内,射频消融设备200和脉冲消融设备300同时连接在能量切换装置63上,此种连接方式可以直接在能量转换器上实现两种能量的切换,可以使消融手术过程连续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将射频消融设备200、脉冲消融设备300和能量转换器集成于一台系统上也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消融导管100与射频消融设备200、脉冲消融设备300连接的情况可以减少能量切换装置63,直接将射频消融设备200或脉冲消融设备300与连接器64进行连接,此时消融导管100需要两根线缆,当需要射频消融时连接器64与射频消融设备200上的线缆连接,当需要脉冲消融时连接器64与脉冲消融设备300上的线缆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直接切简介,但是对于手术过程连续性有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60和第一电极11间连接有热电偶62,热电偶62设置于导管本体10内,热电偶62用于检测第一电极11温度。其中,热电偶62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连接,热电偶62的另一端与连接装置60(连接器64)连接,热电偶62可以将检测到的第一电极11的温度信号通过连接装置60传输至检测设备,从而可以实时监控第一电极11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11设置有导线安装槽192,导线61的一端安装于导线安装槽192内,其中,与第一电极11连接的导线61的一端安装于导线安装槽192内,便于导线61与第一电极11连接。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11还设置有电偶安装槽193,电偶安装槽193用于安装热电偶62。其中,热电偶62的一端安装于电偶安装槽193内,便于热电偶62与第一电极1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管本体10可以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灌注管路20连接,灌注管路20整体结构设置在导管本体10内,灌注管路20的一端与冷却液出口19连通,灌注管路20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连通,第一接口用于与外部灌注泵进行连接,灌注泵工作时将冷却液泵入灌注管路20内,灌注管路20内的冷却液沿着灌注管路20流动至冷却液出口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与导线61连接,其中,第二接口可以与射频消融设备200和脉冲消融设备300对接,第二接口可以与外部消融设备连接传输射频或者脉冲信号,在射频消融模式时,第二接口可以将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一电极11,在脉冲消融模式时,第二接口可以将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线61和/或热电偶62的外表面设置有具有绝缘和耐电压的防护层。进一步地,导线61和热电偶6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包裹导线61、热电偶62,防护层既能满足射频能量传输时的绝缘要求,又能满足脉冲能量传输时的耐高压要求,防护层可以保护导线61和热电偶62。进一步地,防护层可以由聚酰亚胺树脂、聚醚醚酮树脂和基液制成,如此设置能够使防护层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防护层涂在导线61、热电偶62外表面后不易脱落,可以使防护层的耐高压等级达到2000V以上。
进一步地,由于拉线为金属材质,拉线的外表面涂覆有防护层,可以使拉线达到绝缘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电偶62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绝缘套管,绝缘套管可以保护热电偶62,在脉冲消融时可以避免瞬间高压对热电偶62造成击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的设置数量和第二电极12的设置数量之和为偶数,例如:第一电极11设置为一个,第二电极12设置为三个,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可以随机组成电极对,多个第二电极12中的任意两个第二电极12可以随机组成电极对,每个电极对都可以单独产生脉冲作用于心肌细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调弯段14可以设置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通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通道相互独立,第一管道用于供传输射频和脉冲能量的导线61穿过,第二管道用于供调节调弯段14弯形的拉线穿过,第三管道用于供灌注管路20穿过,第四管道用于热电偶62穿过,这样设置能够便于导线61与第一电极11、导线61与第二电极12连接,也能够便于拉线与调弯段14连接,还能够便于灌注管路20与冷却液出口19连通,还能够便于热电偶62与第一电极11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温度调节装置30可以包括:换热管路31,换热管路31与灌注管路20接触换热以加热和/或冷却灌注管路20内的冷却液。其中,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接触后,热量可以在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之间传递,可以将冷却液的温度调节至适宜的温度,达到控制冷却液温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换热管路31绕设在灌注管路20外表面,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接触面积,单位时间内,可以提升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将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路31在灌注管路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灌注管路20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接触面积,单位时间内,可以进一步提升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将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路31与灌注管路20通过导热胶粘接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使换热管路31与灌注管路20稳固地装配在一起,可以防止换热管路31与灌注管路2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可以进一步提升换热管路31和灌注管路2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路31内具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通过换热管路31、灌注管路20与冷却液换热,在该实施例中,换热介质可以设置为液态水,通过液态水在换热管路31内流动,可以与冷却液换热,当冷却液温度高于液态水温度时,冷却液的热量传递至液态水,达到对冷却液降温的效果,当冷却液温度小于液态水温度时,液态水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达到对冷却液升温的效果。
进一步地,温度调节装置3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泵32,第一驱动泵32与换热管路31连通,第一驱动泵32适于将换热介质泵入换热管路31内且适于驱动换热介质在换热管路31内流动。其中,消融导管100外部可以设置有存储液态水的液态水存储容器,第一驱动泵32连接在换热管路31和液态水存储容器之间,第一驱动泵32可以驱动液态水在换热管路31和液态水存储容器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可以保证液态水与冷却液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路31内具有相变介质,通过相变介质相变吸热冷却冷却液。其中,相变介质可以设置为液态氮气,可以利用液态氮气汽化吸热原理对冷却液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温度调节装置3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泵,第二驱动泵与换热管路31连通,第二驱动泵适于将相变介质泵入换热管路31内且适于驱动相变介质在换热管路31内流动。其中,消融导管100外部可以设置有存储相变介质的相变介质存储容器,第二驱动泵连接在换热管路31和相变介质存储容器之间,第二驱动泵可以驱动相变介质在换热管路31和相变介质存储容器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可以保证对冷却液的降温效果。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泵调节液态氮气的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加热冷却液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泵32向换热管路31内泵入换热介质,当需要冷却冷却液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泵32向换热管路31内泵入换热介质,也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泵向换热管路31内泵入相变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装置30还可以包括: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冷却液,其中,加热件可以设置为加热管,加热管可以设置在灌注管路20外表面,加热件可以直接加热灌注管路20,从而可以使冷却液快速升温,进而可以更加快速将冷却液温度调节至适宜温度范围内。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加热件也可以设置为灌注管路20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灌注管路20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对换热管路31限位,以定位灌注管路20和换热管路31间的相对位置。其中,限位结构可以设置为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可以设置在灌注管路20的外表面,限位凸起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凸起在灌注管路2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开,相邻两个限位凸起间形成有限位槽,换热管路31安装于相邻两个限位凸起之间,通过相邻两个限位凸起对换热管路31限位,可以定位灌注管路20和换热管路31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射频消融模式下,消融导管100为第一电极11的单极消融,需要借助体外辅助电极400形成一个完整的消融回路,在射频消融模式下进行消融时需保持第一电极11的顶部(即图1中的左端)贴靠心肌组织(病变部位500)以达到较佳的消融效果。进一步地,导管本体10内可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或者磁定位传感器,例如:导管本体10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一电极11连接,消融导管100在射频消融模式工作时,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出第一电极11所受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第一电极11所受压力达到预设阀值时,证明第一电极11的顶部贴靠心肌组织,如果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第一电极11所受压力未达到预设阀值,证明第一电极11的顶部未贴靠心肌组织。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可以与外部检测设备连接,压力传感器可以将检测的压力信号传输给外部检测设备,从而使术者准确了解第一电极11的顶部是否贴靠心肌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在脉冲电压为400v/cm,第二电极12宽度固定时对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间距与损伤深度进行仿真,在电极间距在7mm左右时损伤深度达到最大,电极间距过大或者过小损伤深度都会下降,因此在设计消融导管100时将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间距设置为6mm-8mm,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间距设置为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融导管100,调弯段14上有头电极(第一电极11)和及环电极(第二电极12),可产生有效的射频消融能量和环形脉冲电场,在射频消融模式下时,可对壁厚较厚的心肌组织造成很好的透壁消融效果,在脉冲电场消融模式下时,可选择性消融目标组织,减少对细胞的损伤。在对不规则的形态各异的肺静脉口时,采用逐点消融的方式手术有效性更高,该消融导管100很好的弥补了纯射频消融导管100在心肌组织较薄处易造成食道或神经损伤、纯脉冲消融导管100在心肌组织较厚处打不透的问题,同时在大大缩减手术时间的同时解决了在不规则肺静脉口消融容易漏点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管本体;
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导管本体内且适于与灌注泵连通,所述灌注管路用于向病变部位输送冷却液;
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以调节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灌注管路接触换热以加热和/或冷却所述灌注管路内的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绕设在所述灌注管路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在所述灌注管路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灌注管路通过导热胶粘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内具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管路、所述灌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所述换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泵适于将换热介质泵入所述换热管路内且适于驱动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管路内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内具有相变介质,通过所述相变介质相变吸热冷却所述冷却液。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与所述换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驱动泵适于将相变介质泵入所述换热管路内且适于驱动相变介质在所述换热管路内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冷却液。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路限位,以定位所述灌注管路和所述换热管路间的相对位置。
CN202122959024.8U 2021-11-29 2021-11-29 消融导管 Active CN216933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9024.8U CN216933443U (zh) 2021-11-29 2021-11-29 消融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9024.8U CN216933443U (zh) 2021-11-29 2021-11-29 消融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3443U true CN216933443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9024.8U Active CN216933443U (zh) 2021-11-29 2021-11-29 消融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3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0662B2 (en) Cryogenic balloon device with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region
EP3062721B1 (en) Feedback system for cryoablation of cardiac tissue
CN103561674B (zh) 对消融导管的独立被动冷却设计
US7771420B2 (en) Saline-enhanced catheter for 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
US830871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blating tissue
CN106823131B (zh) 能量传递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US9168093B2 (en) Cooling systems for electrode arrays
US20100057074A1 (en) Irrigated Ablatio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s
EP3041425B1 (en) Radio frequency (rf) balloon catheter having flushing and cooling capability
US20100179537A1 (en)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WO2010129661A1 (en) Irrigated ablation catheter with multiple segmented ablation electrodes
CN114343833A (zh) 消融导管
CN216933443U (zh) 消融导管
CN216933442U (zh) 消融导管
CN111374751B (zh) 电生理导管及消融系统
EP4272665A1 (en) Cryoablation probe assembly having fluid sheath
CN114699163A (zh) 一种具有冷却囊的射频消融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