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7324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7324U
CN216927324U CN202220682948.XU CN202220682948U CN216927324U CN 216927324 U CN216927324 U CN 216927324U CN 202220682948 U CN202220682948 U CN 202220682948U CN 216927324 U CN216927324 U CN 216927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eep
film
peeping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29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骏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29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7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7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7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及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可调防偷窥组件,所述可调防偷窥组件包括防偷窥膜和驱动件,其中,所述防偷窥膜活动设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所述防偷窥膜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防偷窥膜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以在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所述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本方案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防偷窥膜可在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之间相互切换。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笔记本等显示产品的普及,对多种应用场合显示内容的保护也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故需要对显示内容进行有效保护,以防止周围人群对显示信息的窥视。
常规的防窥显示装置通常是采用将防窥膜贴设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上的设计方式,但这样会对正常显示有影响,容易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防偷窥膜可在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之间相互切换,以保证防偷窥和正常显示效果。
本公开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及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可调防偷窥组件,所述可调防偷窥组件包括防偷窥膜和驱动件,其中,
所述防偷窥膜活动设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所述防偷窥膜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防偷窥膜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以在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所述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件和驱动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杆活动连接,并与所述防偷窥膜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杆能够绕第一水平轴线进行转动,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驱动杆绕所述第一水平轴线转动时绕第二水平轴线进行转动,以带动所述防偷窥膜在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所述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与所述第二水平轴线相交。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与所述第二水平轴线均与所述背板的底平面相平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包括螺纹段,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防偷窥膜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螺纹段相啮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膜设置多块,各所述防偷窥膜沿着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依次排列;
所述齿轮设置多个,并与所述防偷窥膜一一对应连接,且各所述齿轮均与所述螺纹段相啮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膜的转动角度为α,0°<α≤18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偷窥膜上设有多个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至所述正常出光位置时,位于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所述凹陷部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至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时,位于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容置槽,所述发光组件、所述防偷窥膜、所述驱动杆以及所述连接件均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旋钮部,所述旋钮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外,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旋钮部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内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将所述容置槽分割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所述防偷窥膜以及所述发光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区域分别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防偷窥膜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中间区域贯穿所述卡板。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防偷窥膜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方案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将防偷窥膜活动设于发光组件的出光侧,且防偷窥膜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然后通过驱动件与防偷窥膜连接,最后通过驱动件驱动防偷窥膜转动,使得防偷窥膜能够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或者正常出光位置,进而实现防偷窥膜的可调节功能。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背光模组的防偷窥膜转动至正常出光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背光模组的防偷窥膜转动至正常出光位置时的光线路径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背光模组的防偷窥膜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背光模组的防偷窥膜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时的光线路径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二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A处各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背板;111、底板;112、边框;113、卡板;1131、第二固定板;1132、第一固定板;12、发光组件;13、防偷窥膜;13a、第一表面;13b、第二表面;131、凹陷部;14、驱动件;141、连接件;142、驱动杆;1421、螺纹段;143、旋钮部;15、转轴;21、显示面板;
101、容置槽;101a、第一安装槽;101b、第二安装槽;
a、第一水平轴线;b、第二水平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对显示装置提供光源。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及发光组件12,发光组件12安装于背板11上。
应当理解的是,背光模组还包括可调防偷窥组件,可调防偷窥组件包括防偷窥膜13和驱动件14,其中,防偷窥膜13活动设于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防偷窥膜13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驱动件14与防偷窥膜13连接,用于驱动防偷窥膜13转动,以在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防偷窥膜13活动设于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且防偷窥膜13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然后通过驱动件14与防偷窥膜13连接,最后通过驱动件14驱动防偷窥膜13转动,使得防偷窥膜13能够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或者正常出光位置,进而实现防偷窥膜13的可调节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件14包括连接件141和驱动杆142,连接件141与驱动杆142活动连接,并与防偷窥膜13固定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当外力驱使驱动杆142转动后,连接件141能够随驱动杆142同步转动,最终带动防偷窥膜13转动。
示例的,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杆142能够绕第一水平轴线a进行转动,连接件141能够在驱动杆142绕第一水平轴线a转动时绕第二水平轴线b进行转动,以带动防偷窥膜13在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这样设计可以减小竖直方向上的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水平轴线a与第二水平轴线b相交。
进一步的,驱动杆142包括螺纹段1421,连接件141例如为与防偷窥膜13固定连接的齿轮,齿轮与螺纹段1421相啮合,通过旋转螺纹段1421可以带动齿轮旋转,这样设计可降低驱动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水平轴线a与螺纹段142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第二水平轴线b与齿轮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防偷窥膜13设置多块,各防偷窥膜13沿着第一水平轴线a依次排列,齿轮设置多个,各齿轮与各防偷窥膜13一一对应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多块防偷窥膜13共同覆盖发光组件12的出光面,各防偷窥膜13的一端与各齿轮固定连接,各防偷窥膜13的另一端与背板11转动连接。可选地,背板11上设有轴孔,防偷窥膜13远离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5,各防偷窥膜13与各齿轮通过转轴15与轴孔配合连接于背板11上。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防偷窥膜1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表面13a和第二表面13b,第一表面13a凹陷形成多个凹陷部131,第二表面13b为平面。
其中,凹陷部131在防偷窥膜13转动至正常出光位置时,位于朝向发光组件12的一侧;即第一表面13a相对第二表面13b更远离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面;
凹陷部131在防偷窥膜13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时,位于背离发光组件12的一侧,即第一表面13a相对第二表面13b更靠近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面。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凹陷部131的存在,使得防偷窥膜13设有凹陷部131的第一表面13a凹凸不平,当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先从设有凹陷部131的第一表面13a射入,再从第二表面13b射出时,防偷窥膜13能够对出射光进行准直约束,起到防窥显示效果,实现防窥功能;当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先从未设有凹陷部131的第二表面13b射入,再从设有凹陷部131的第一表面13a射出时,防偷窥膜13能够对出射光起到发散作用,最终和正常显示效果一样,实现正常显示。
进一步的,防偷窥膜13的转动角度为α,0°<α≤180°。
其中,防偷窥膜13初始状态时,第一表面13a相对第二表面13b更远离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面,且第一表面13a与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面相平行。故,通过使防偷窥膜13旋转至180°,使得第一表面13a翻转至第二表面13b的初始位置时,凹陷部131朝向发光组件12的出光反方向,此时,防偷窥膜13位于防偷窥出光位置时,最终实现防窥功能。若通过旋转防偷窥膜13小于180°。
应当理解的是,防偷窥膜13初始状态发生改变时,防偷窥膜13的转动角度为α也随之改变。
进一步的,背板11包括底板111和边框112,边框112固定连接在底板111上,边框112与底板111共同形成容置槽101,发光组件12、防偷窥膜13、驱动杆142以及连接件141均位于容置槽101内;驱动件14还包括旋钮部143,旋钮部143位于容置槽101外,驱动杆142与旋钮部143固定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边框112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边框112并连通容置槽101内,驱动件14的一端经安装孔内伸出后并与旋钮部143固定连接。此外,边框112外表面可设置圆角刻度尺,旋钮部143上设有与圆角刻度尺对应的对位标记,因此,通过旋钮部143上的对位标记与圆角刻度尺相配合实现防偷窥膜13的精准转动。当然,边框112上也可以设置角度为180°的限位槽,旋钮部143或者驱动杆142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可在限位槽内滑动,通过限位槽的槽壁对旋钮部143进行止位,防止防偷窥膜13过度旋转,或者旋转不精确。
进一步的,容置槽101内固定有卡板113,卡板113将容置槽101分割成第一安装槽101a和第二安装槽101b;防偷窥膜13以及发光组件12均位于第一安装槽101a内;驱动杆142位于第二安装槽101b内;连接件141连接于驱动杆142与防偷窥膜13之间。
示例的,卡板113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一安装槽101a和第二安装槽101b的限位孔。齿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用于与螺纹段1421相啮合的啮合部,啮合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限位孔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限位孔的直径。因此,当啮合部与螺纹段1421相啮合,第一连接部安装于限位孔内并固定连接于啮合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防偷窥膜13后,能够在保证整个齿轮转动的情况下,防止齿轮发生位移。
应当理解的是,卡板113包括第一固定板1132和第二固定板1131,第一固定板1132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第二固定板1131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限位槽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共同形成限位孔。在背光模组组装时,先将第一固定板1132固定连接在底板111上,再将齿轮的第一连接部安装在第一限位槽内,最后再固定第二固定板1131,同时使得部分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发光组件12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可选地,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101a内。应当理解的是,光源对应导光板入光面设置,光学膜片覆盖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且光学膜片位于防偷窥膜13与导光板之间。可选地,光源例如为LED灯珠;光学膜片例如为增光膜、增亮膜、反射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通过将防偷窥膜13活动设于发光组件12的出光侧,且防偷窥膜13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然后通过驱动件14与防偷窥膜13连接,最后通过驱动件14驱动防偷窥膜13转动,使得防偷窥膜13能够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或者正常出光位置,进而实现防偷窥膜13的可调节功能。同时,防偷窥膜13设置有多块,多块防偷窥膜13共同覆盖发光组件12的出光面,相比整张防偷窥膜13覆盖发光组件12的出光面,防偷窥的面积未变,但单张防偷窥膜13的面积减小了,能够使得防偷窥在转动时防偷窥的处处同步转动,提高了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提到的背光模组,本公开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1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21固定连接于背光模组,防偷窥膜13位于显示面板21与发光组件12之间。
示例的,显示面板21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21。液晶显示面板21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盒的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且阵列基板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彩膜基板上设置有滤色层。
应当理解的是,防偷窥膜13位于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即发光组件12的出射光线先经过防偷窥膜13,然后经过阵列基板,最后经彩膜基板后射出。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旋钮部143,使得防偷窥膜13转动至防偷窥出光位置,此时,防偷窥膜13上的凹陷部131对发光组件12的出射光线进行准直约束,显示面板21实现防窥显示功能;通过旋转旋钮部143,使得防偷窥膜13转动至正常出光位置,此时,防偷窥膜13上的凹陷部131对发光组件12的出射光线进行散射,显示面板21实现正常显示功能。因此,该显示装置实现了在防窥显示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之间快速切换。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及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背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可调防偷窥组件,所述可调防偷窥组件包括防偷窥膜和驱动件,其中,
所述防偷窥膜活动设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所述防偷窥膜具有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正常出光位置;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防偷窥膜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以在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所述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件和驱动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杆活动连接,并与所述防偷窥膜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杆能够绕第一水平轴线进行转动,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驱动杆绕所述第一水平轴线转动时绕第二水平轴线进行转动,以带动所述防偷窥膜在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和所述正常出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与所述第二水平轴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与所述第二水平轴线均与所述背板的底平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包括螺纹段,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防偷窥膜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螺纹段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偷窥膜设置多块,各所述防偷窥膜沿着所述第一水平轴线依次排列;
所述齿轮设置多个,并与所述防偷窥膜一一对应连接,且各所述齿轮均与所述螺纹段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偷窥膜的转动角度为α,0°<α≤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偷窥膜上设有多个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至所述正常出光位置时,位于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所述凹陷部在所述防偷窥膜转动至所述防偷窥出光位置时,位于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容置槽,所述发光组件、所述防偷窥膜、所述驱动杆以及所述连接件均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旋钮部,所述旋钮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外,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旋钮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将所述容置槽分割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所述防偷窥膜以及所述发光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区域分别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防偷窥膜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中间区域贯穿所述卡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防偷窥膜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CN202220682948.XU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927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2948.XU CN216927324U (zh)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2948.XU CN216927324U (zh)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7324U true CN21692732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2948.XU Active CN216927324U (zh) 2022-03-25 2022-03-2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7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0135A (zh) * 2023-05-24 2023-06-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0135A (zh) * 2023-05-24 2023-06-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CN116360135B (zh) * 2023-05-24 2023-08-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2119B2 (en) Ligh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80188603A1 (en) Display device
JP346058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8624825B2 (en) Trans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ll-in-one type light guide plate
EP1914574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1938145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10132085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0236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CN21692732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08096979A1 (en) 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060109395A1 (en)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226200B2 (en) Light guiding device with two opposite light emitting surfac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11653340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89480B1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2011629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17196A (ko) 조명 기능을 구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070584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mode
KR20080057652A (ko) 시야각 제어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93974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2892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8267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20075115A (ko) 도광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70015988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20080096077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329028B1 (ko) 광 지향 각 조절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