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4110U -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4110U
CN216924110U CN202123348990.2U CN202123348990U CN216924110U CN 216924110 U CN216924110 U CN 216924110U CN 202123348990 U CN202123348990 U CN 202123348990U CN 216924110 U CN216924110 U CN 216924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89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会斌
王悦
赵维丹
熊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89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4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4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4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较为集中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导光件,导光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射区、导光区和出光区,光源朝向入射区,导光区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有漫反射结构,漫反射结构在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的宽度方向上连续分布;自入射区向出光区,导光区的宽度递增,漫反射结构在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的分布密度增加。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光源均匀发散,有效解决了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亮度比较集中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室内机和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功能愈发的全面,外观也更加美观。为了便于用户夜间使用空调,落地式空调设置了夜间指示灯。但目前的落地式空调所采用的发光装置的方案多为多个LED光源加灯罩的组合方案,该方案由于采用多个LED光源,存在着成本高、可靠性低的缺陷,而且采用该方案的发光装置的亮度比较集中,在夜间甚至容易形成光污染。虽然有技术采用了嵌入式的灯带,采用导光件来使得发光柔和,但是由于嵌入式灯带的某些位置与光源距离较远,所以这些位置的光强较弱,造成发光非常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较为集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射区、导光区和出光区,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入射区,所述导光区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漫反射结构在所述内侧面和/或所述外侧面的宽度方向上连续分布;自所述入射区向所述出光区,所述导光区的宽度递增,所述漫反射结构在所述内侧面和/或所述外侧面的分布密度增加。
通过在导光件的宽度方向上连续设置漫反射结构,可以在光线经过入射区进入到导光件的实体部分之后,在导光件的实体部分传播的过程中,将射到导光件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光线尽量多得反射到导光件中。而且由于导光区的宽度自入射区向出光区增加,导光件整体上大致成倒等腰梯形,所以漫反射结构对光线的反射,还可以提高传播到出光区的宽度方向上两端的光强,将出光区的远端照亮,使得经光源发出的光线得以均匀发散,有效地改善了现有诸如柜机的空调室内机的发光装置在夜间作为指示灯所发出的光线亮度比较集中的弊端,避免光污染的出现,进而减少对用户眼部造成的不适感,并提升空调柜机的美观性,使得用户所接受。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漫反射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区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的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凹点。
通过设置凹点,可以利用凹点在对于多个方向射来的光线上都能反射的特点,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入射方向反射到对应的方向,当凹点的数量较多时,可以明显提高凹点反射光线后的均匀性。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自所述入射区向所述出光区,所述导光区依次包括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所述第一导光区的所述凹点为第一凹点,所述第二导光区的所述凹点为第二凹点,所述第一凹点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凹点的分布密度。
通过将靠近光源的第一导光区的凹点设置得稀疏,能够减少光线在该区域的反射,使得光线能够尽可能多地向出光面的方向传播,以减少光子在传播路径上的损失;通过将靠近出光面的第二导光区的凹点设置得稠密,能够增大光线在该区域的反射,以提高光子向出光面远端传播的能力,从而保证出光亮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自所述入射区向所述出光区,所述导光区依次包括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所述第一导光区的所述凹点为第一凹点,所述第二导光区的所述凹点为第二凹点,所述第一凹点大于所述第二凹点。
将第一凹点的设置成大于第二凹点,能够进一步减少光线在第一传光区的反射,从而有效防止光子在传播路径上的损失;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光线在第二传光区的反射,从而有效提高光子向出光面远端传播的能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凹点呈半球状,所述第一凹点的直径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所述第二凹点的直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5mm。
如果凹点的直径过大会导致凹点嵌入导光件过深,光线难以通过导光件的实体部分,影响光的传导,而直径过小则导致嵌入导光件的实体部分过浅,漫反射的作用较弱。如此选择凹点的尺寸,能够很好地利用高尔夫凹点效应,对射入导光件的光线进行有效反射,以提高光线向出光面远端的传播能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凹点的直径的1.2-2倍。
将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控制为凹点直径的上述比例,导光件的实体部分中传播的光线充分照射到凹点的侧面较为接近外表面或内表面的部分,充分利用了凹点的反射能力,提高了光强的出光区宽度方向上的均匀性。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光区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出光区的外表面的高度占所述导光件的高度的10%-15%。
通过将出光区的外表面设置为光滑面,可以减少光线在出光区的损失,从而提高出光区的亮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光区的内表面设有沿所述导光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棱。
通过在出光区的内表面设置凸棱,可以阻挡从上方观察的视线,以避免从上方观察时看到凹点而影响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较为集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
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相应地,该空调室内机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的发光较为集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通过在空调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相应地,该空调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中的导光件从外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的导光件的从内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述的导光件的从内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光件;
110-入射区;120-导光区;121-第一导光区;122-第一凹点;123-第二导光区;124-第二凹点;130-出光区;131-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中的导光件从外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述的导光件的从内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述的导光件的从内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图中未示出)和导光件100,导光件100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射区110、导光区120和出光区130,光源朝向入射区110,导光区120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有漫反射结构,漫反射结构在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宽度方向上连续分布;自入射区110向出光区130,导光区120的宽度递增,漫反射结构在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的分布密度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应用于空调的柜机中,而该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安装在面板的内侧,位于顶部的出光区130的局部露出面板的某个上表面,向外传播光线。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顶”“底”等概念,是基于柜机的正常使用状态摆放姿态而表述的。实际上,该导光件100,也不排除可以应用于壁挂式的室内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顶”“底”的概念,也不一定指的是距离地面高低不同。
通过在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上连续设置漫反射结构,可以在光线经过入射区110进入到导光件100的实体部分之后,在导光件100的实体部分传播的过程中,将射到导光件10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光线尽量多得反射到导光件100中。而且由于导光区120的宽度自入射区110向出光区130增加,导光件100整体上大致成倒等腰梯形,所以漫反射结构对光线的反射,还可以提高传播到出光区130的宽度方向上两端的光强,将出光区130的远端照亮,使得经光源发出的光线得以均匀发散,当光源采用LED光源时,经导光件100发出的光线也可以是柔和光。该实施例有效地改善了现有诸如柜机的空调室内机的发光装置在夜间作为指示灯所发出的光线亮度比较集中的弊端,避免光污染的出现,进而减少对用户眼部造成的不适感,并提升空调柜机的美观性,使得用户所接受。
本实施例中,是在导光区120的内侧面和导光区120的外侧面均设置漫反射结构,实际上,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仅仅在导光区120的内侧面或外侧面上设置漫反射结构,也可以改善出光的均匀性,只不过不如本实施例的在内侧面和外侧面均设置漫反射结构效果更佳。
而且,本实施例中,光源位于入射区110的内侧,光源向外发射,将光线射向入射区110的内侧面。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光源也可以位于入射区110的下方,沿导光件100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向入射区110发射光线。此外,为了减少光线在入射区110的损失,入射区110的内侧面不设置漫反射结构,入射区110的内侧面是平坦的,而在入射区110的外侧面,由于并不需要从这一侧发光,所以也可以设置漫反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漫反射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光区12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凹点。
需要说明的是,呈矩阵分布,不仅仅指的是凹点以横平竖直的矩阵的方式分布,还可以将上述的横平竖直的矩阵整体倾斜一个角度,凹点如此分布。甚至,最近的任意三个凹点呈等边三角形布局,除了位于矩阵的边缘位置的凹点外,每个凹点都有6个距离相等的相邻凹点,也属于本申请的矩阵分布的范畴内。
通过设置凹点,可以利用凹点在对于多个方向射来的光线上都能反射的特点,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入射方向反射到对应的方向,当凹点的数量较多时,可以明显提高凹点反射光线后的均匀性。
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除了采用凹点作为漫反射结构外,还可以在导光件100上设置凹槽,凹槽可以为圆环形的凹槽,凹槽的截面可以为半圆形,每个圆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为导光件100的厚度方向,每个环形凹槽的径向外侧的侧壁,也可以起到与凹点的侧壁类似的效果。上述的环形凹槽,也可以沿矩阵分布。此外,漫反射结构,可以采用以入射区110中心为圆心的多根同心圆弧形凹槽,每个凹槽的截面也为半圆形,也可以起到提高导光件100传递光线的均匀性的效果。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自入射区110向出光区130,导光区120依次包括第一导光区121和第二导光区123,第一导光区121的凹点为第一凹点122,第二导光区123的凹点为第二凹点124,第一凹点122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凹点124的分布密度。
其中,在导光件100的内侧面,第一导光区121围绕入射区110设置,入射区110可以为大致圆角正方形的区域。导光区120的底边与该入射区110的左、上、右三边配合。相应的,导光区120的底边可以为一个开口向下的折线,可以根据入射区110的形状来确定折线的各个线段之间是否采用圆角过渡。第一导光区121的高度为导光区120总体高度的80%-85%,第二导光区123的高度为导光区120总体高度的15%-20%。在导光件100的外侧面,第一导光区121的轮廓可以大致为梯形,第一导光区121的高度为导光件100的总体高度的60%-75%,第二导光区123的高度为导光件100总体高度的15-25%。
由于光源位于导光件100的最低位置,所以在导光件100的下部,导光件100的宽度较小,截面较小,光线较强,所以凹点不需要很密集。由于导光件100呈梯形,凹点的作用将光线扩散到顶部的两端。而第二导光区123位于导光区120的顶部,光源的强度已经最小,增大凹点的密度,有利于产生光的漫反射,越能阻碍光线向除了出光区130外的方向的反射,从而达到增加亮度的效果。
通过将靠近光源的第一导光区121的凹点设置得稀疏,能够减少光线在该区域的反射,使得光线能够尽可能多地向出光面的方向传播,以减少光子在传播路径上的损失;通过将靠近出光面的第二导光区123的凹点设置得稠密,能够增大光线在该区域的反射,以提高光子向出光面远端传播的能力,从而保证出光亮度。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凹点122大于第二凹点124。
将第一凹点122的设置成大于第二凹点124,能够进一步减少光线在第一传光区的反射,从而有效防止光子在传播路径上的损失;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光线在第二传光区的反射,从而有效提高光子向出光面远端传播的能力。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凹点呈半球状,第一凹点122的直径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第二凹点124的直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5mm。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内侧面和外侧面的第一凹点122的直径均为1.5mm,第二凹点124的直径均为1mm。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只要第一凹点122的直径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第二凹点124的直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5mm,均可以起到类似漫反射的效果,只不过不如上述的1.5mm和1mm更优。
如果凹点的直径过大会导致凹点嵌入导光件100过深,光线难以通过导光件100的实体部分,影响光的传导,而直径过小则导致嵌入导光件100的实体部分过浅,漫反射的作用较弱。如此选择凹点的尺寸,能够很好地利用高尔夫凹点效应,对射入导光件100的光线进行有效反射,以提高光线向出光面远端的传播能力。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为凹点的直径的1.2-2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为2mm,间隔为直径的4/3倍,第二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为1.5mm,间隔为其直径的1.5倍。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只要凹点间隔在上述的1.2-2倍的区间范围内,也可以充分利用凹点的反射能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指的并非是相邻的凹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而是相邻凹点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以上述的第一凹点122尺寸和间隔尺寸为例,第一凹点122的直径为1.5mm,第一凹点122之间的间隔为2mm,则相邻凹点的中心的间距则为3.5mm。另外,在凹点以横竖间距相等的矩阵分布的情形中,间隔指的是相距最近的两个凹点之间的间隔。并非指的是位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两个凹点之间的间隔。
将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控制为凹点直径的上述比例,导光件100的实体部分中传播的光线充分照射到凹点的侧面较为接近外表面或内表面的部分,充分利用了凹点的反射能力,提高了光强的出光区130宽度方向上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优选的,出光区130的外表面为光滑面,出光区130的外表面的高度占导光件100的高度的10%-15%。
通过将出光区130的外表面设置为光滑面,可以减少光线在出光区130的损失,从而提高出光区130的亮度。
如图2-图3所示,优选的,出光区130的内表面设有沿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棱131。
具体的,该凸棱131距离导光件100顶端3-4mm,该凸棱131向导光件100内侧凸出的高度为2-3mm,该凸棱131的厚度,即在导光件100高度方向的尺寸为1mm。该凸棱131延伸长度可以为出光区130的全部宽度。
通过在出光区130的内表面设置凸棱131,可以阻挡从上方观察的视线,以避免从上方观察时看到凹点而影响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为:
光线自光源射出后,进入到入射区110中,遇到入射区110的第二倒角部,向上反射。虽然向上反射的光线并非绝对平行的光线,但是也有部分光线直接向上到达出光区130。另外部分光线可能会反射到导光区120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由于内侧面和外侧面上设有凹点,光线遇到凹点,会向导光区120的实体内部反射,穿过导光区120的实体部分,直到遇到对侧的内侧面或外侧面继续反射,或者传到出光区130中,最终通过出光区130的顶面射出。其中,遇到第一导光区121的第一凹点122,由于其凹点较大,分布较为稀疏,所以漫反射的效应弱一些;当光线在宽度较大的第二导光区123中,由于横截面较大,光强较弱,遇到第二凹点124,由于其凹点较小,分布较为紧密,漫反射的效应强一些,使得光线可以更集中地透过出光区130射出。
本申请还提供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
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相应地,该空调室内机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通过在空调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相应地,该空调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和导光件(100),所述导光件(100)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射区(110)、导光区(120)和出光区(130),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入射区(110),所述导光区(120)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漫反射结构在所述内侧面和/或所述外侧面的宽度方向上连续分布;自所述入射区(110)向所述出光区(130),所述导光区(120)的宽度递增,所述漫反射结构在所述内侧面和/或所述外侧面的分布密度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区(120)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的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凹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入射区(110)向所述出光区(130),所述导光区(120)依次包括第一导光区(121)和第二导光区(123),所述第一导光区(121)的所述凹点为第一凹点(122),所述第二导光区(123)的所述凹点为第二凹点(124),所述第一凹点(122)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凹点(124)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入射区(110)向所述出光区(130),所述导光区(120)依次包括第一导光区(121)和第二导光区(123),所述第一导光区(121)的所述凹点为第一凹点(122),所述第二导光区(123)的所述凹点为第二凹点(124),所述第一凹点(122)大于所述第二凹点(1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点呈半球状,所述第一凹点(122)的直径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所述第二凹点(124)的直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凹点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凹点的直径的1.2-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130)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所述出光区(130)的外表面的高度占所述导光件(100)的高度的10%-1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130)的内表面设有沿所述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棱(131)。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3348990.2U 2021-12-28 2021-12-28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Active CN216924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8990.2U CN216924110U (zh) 2021-12-28 2021-12-28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8990.2U CN216924110U (zh) 2021-12-28 2021-12-28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4110U true CN216924110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8990.2U Active CN216924110U (zh) 2021-12-28 2021-12-28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4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1359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differently configured dots
WO2010013672A1 (ja) 照明装置
JP5779096B2 (ja) 照明系、照明器具、コリメータ、及び表示装置
US10338302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1062839B1 (ko) 넓고 균일한 배광을 가지는 led 조명
JP2011159435A (ja) 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CN100378543C (zh) Lcd背光源产生方法
CN100508222C (zh) 基于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模块
JPWO2013035788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スタンド
KR20110001524A (ko) 3차원 구조의 패턴을 이용한 조명기구의 확산판
CN109147605B (zh) 标识结构和电子装置
JP5375234B2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照明装置
KR100970921B1 (ko) 엘이디 천장등
CN216924110U (zh)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114135822A (zh)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KR100970856B1 (ko) 넓고 균일한 배광을 가지는 led 램프
JP2011233308A (ja) 照明装置
TW201510592A (zh) 照明裝置
KR100823702B1 (ko) 도광판과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램프
CN216844288U (zh)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6844287U (zh)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114060750A (zh)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21035401U (zh) 一种线性视觉效果出光吸顶灯
CN114060751A (zh) 空调室内机发光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6113817U (zh) 匀散反光结构及车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