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5199U -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5199U
CN216905199U CN202220224438.8U CN202220224438U CN216905199U CN 216905199 U CN216905199 U CN 216905199U CN 202220224438 U CN202220224438 U CN 202220224438U CN 216905199 U CN216905199 U CN 216905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hand
horn
held micro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44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利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ich X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ich X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ich X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ich X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44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5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5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5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包括发音组件,所述发音组件包括箱体、第一发音元件、以及第二发音元件;所述箱体包括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发音元件包括第一喇叭本体以及壳体;所述第一喇叭本体设置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壳体穿入所述腔体设置;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的发声方向的相对一侧形成一密闭空间,并与所述腔体隔绝;所述第二发音元件包括第二喇叭本体;所述第二喇叭本体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内空气产生振动,并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具有低音效果好,用户体验感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发音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麦克风音箱通常包括两个喇叭,该两个喇叭通常是设置于箱体的两相对侧,平行对称设置,该两个喇叭一般都是不带壳体,且穿入至该发音组件的腔体中;该麦克风音箱一般存在低音效果差,用户体验感低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包括发音组件,所述发音组件包括箱体、第一发音元件、以及第二发音元件;
所述箱体包括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发音元件包括第一喇叭本体以及壳体;所述第一喇叭本体设置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壳体穿入所述腔体设置;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的发声方向的相对一侧形成一密闭空间,并与所述腔体隔绝;
所述第二发音元件包括第二喇叭本体;所述第二喇叭本体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内空气产生振动,并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发音组件还包括第三发音元件;所述第三发音元件包括第三喇叭本体;
所述腔体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且与两个第一侧壁分别相接;
所述第三喇叭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内空气产生振动。
优选地,所述发音组件还包括振膜;
所述振膜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且与所述第三发音元件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喇叭本体、所述第二喇叭本体和/或所述第三喇叭本体为不同频率的喇叭或者为相同频率的喇叭。
优选地,所述腔体包括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发音元件的出声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设定夹角;
所述第二发音元件的出声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二设定夹角,所述第二设定夹角与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不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以供所述第一发音元件或第二发音元件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孔,以供所述第三发音元件安装。
优选地,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箱体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与所述发音组件装配的拾音组件;和/或
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握持手柄;
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连接的功能按键;
和/或,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连接以切换发音元件的切换开关;
和/或,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连接用于进行回音调节的混响开关;
和/或,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连接用于与外置电源和/或信号源连接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发音组件,包括箱体、第一发音元件、以及第二发音元件;
所述箱体包括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发音元件包括第一喇叭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上的壳体;所述第一喇叭本体设置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壳体穿入所述腔体设置;
所述第二发音元件包括第二喇叭本体;所述第二喇叭本体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内空气产生振动,并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通过在箱体的其中一个第一侧壁设置第一喇叭本体且在该第一喇叭本体发声方向的相对一侧套设壳体且该通过该壳体形成密闭空间与该腔体隔绝,并将该壳体穿入箱体的腔体中,从而阻碍振动传递到腔体中,再通过将第二发音元件的第二喇叭本体设置于该箱体的另一第一侧壁,以在发声时带动该腔体内空气产生振动,且将其与该第一喇叭本体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可避免该第一发音元件和第二发音元件的声音产生叠加或者抵消,从而可提高麦克风音箱的整体音质效果。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具有低音效果好,用户体验感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式麦克风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手持式麦克风音箱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手持式麦克风音箱的发音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发音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发音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发音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发音组件的第一发音元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上”、“下”、“第一”、“第二”、“顶”、“底”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差别,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手持式麦克风音箱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可用于K歌,可以理解地,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可不限于K歌使用,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音质效果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可包括发音组件10、拾音组件20、以及握持手柄30。该拾音组件20可用于拾取用户发出的声音。该发音组件10可与该拾音组件20装配,并可与该拾音组件20电连接,可起到扩音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音组件10与该拾音组件20可以分体结构。该拾音组件20可安装于该发音组件10的顶部。该握持手柄30可与该发音组件10连接,可用于供用户握持。
如图3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音组件10可包括箱体11、第一发音元件12、第二发音元件13。该箱体11可用于供该第一发音元件12、第二发音元件13安装。该第一发音元件12和第二发音元件13可设置于该箱体11的两相对侧,且该第一发音元件12和该第二发音元件13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可避免该第一发音元件12和第二发音元件13的声音产生叠加或者抵消,从而可提高麦克风音箱的整体音质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箱体11可大致呈正方体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箱体11可不限于呈正方体状。该箱体11可包括腔体111、两个第一侧壁112、两个第二侧壁113。该两个第一侧壁112和该两个第二侧壁113可以围设形成该腔体111,该两个第一侧壁112可相对设置于该腔体111的两相对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第一侧壁112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21,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12的第一安装孔1121可用于供该第一发音元件12安装。另一个第一侧壁113的第一安装孔1121可用于供该第二发音元件13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第二侧壁113可相对设置于该腔体111的两相对侧,且分别位于该两个第一侧壁112之间,与该两个第一侧壁112分别相接。该第二侧壁113上可设置第二安装孔1131,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13上的第二安装孔1131可用于供该第三发音元件14安装,另一第二侧壁113上的第二安装孔1131可用于供振膜15或者第四发音元件安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腔体111可包括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可以为Z轴方向、该第二方向可以为X轴方向、该第三方向可以为Y轴方向。该两个第一侧壁112可位于该第二方向上,该两个第二侧壁113可位于该第三方向上。
如图6及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音元件12该第一发音元件12的出声方向可与该第一方向形成第一设定夹角。具体地,该第一设定夹角可以为大于零小于等于90度角,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定夹角可不限于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角,也可以为大于90度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发音元件12可包括第一喇叭本体121、以及壳体122。第一喇叭本体121可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12上,其可以为低频喇叭、中频喇叭、高频喇叭或者全频喇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122可套设于该第一喇叭本体121上,该壳体122可穿入该腔体111设置,具体地,该壳体122可从该第一安装孔1121穿入该腔体111中设置,并套设于该第一喇叭本体121的发声方向的相对一侧且形成一密闭空间,其可与该腔体111隔绝,可用于阻碍振动传递至该腔体111中。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音元件13可另一第一侧壁112上。该第二发音元件13出声方向可与该第一方向形成第二设定夹角。该第二发音元件13可与该第一发音元件12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即该第二发音元件13和该第一发音元件12可左右不平行和不对称,或者上下不平行和不对称,该第二设定夹角与该第一设定夹角不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设定夹角可以为大于90度角,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设定夹角也可以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角,只要该第一设定夹角和该第二设定夹角不相等,该第一发音元件12和该第二发音元件13不平行且不对称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发音元件13可包括第二喇叭本体131,该第二喇叭本体131可设置于另一第一侧壁112上,具体地,该第二喇叭本体131可从该第一安装孔1121穿入至该腔体111中,其可通过发声带动该腔体111内空气产生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喇叭本体131可以为喇叭,具体地,可以为低频喇叭、中频喇叭、高频喇叭或者全频喇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喇叭本体121、第二喇叭本体131可以为相同频率的喇叭。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喇叭本体121以及第二喇叭本体131也可以为不同频率的喇叭。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音组件10还可包括第三发音元件14,该第三发音元件14可设置于该第三方向上,其可位于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1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发音元件14可包括第三喇叭本体141,该第三喇叭本体141可设置于该第二侧壁113上且可从该第二安装孔1131穿入该腔体111设置,其可在发声时带动该腔体111内空气产生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喇叭本体141可以为为低频喇叭、中频喇叭、高频喇叭或者全频喇叭。该第三喇叭本体141与该第二喇叭本体131或者第一喇叭本体121为相同频率的喇叭,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喇叭本体141和该第二喇叭本体131以及该第三喇叭本体121也可以为不同频率的喇叭。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音组件10还可包括振膜15。该振膜15可设置于该箱体11上且可与该第三发音元件14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振膜15可安装于另一第二侧壁113上,具体安装于该第二侧壁113的第二安装孔1131处,其可与该第三发音元件14形成共振,进而可朝第三方向发出声音。
再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音组件10还可包括外壳16,该外壳16为两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可套设置于该箱体11的外周,该外壳16可大致呈正方体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壳16可不限于呈正方体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音组件10还可包括底盖17、底座18以及顶盖19,该底座18可拆卸安装于该外壳16的底部开口,用于支撑该箱体11,该底盖17可套设于该底座18的底部。该顶盖19可盖合该外壳16的顶部开口,其可用于供该拾音组件20安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握持手柄30上可设置功能按键,该功能按键可与该发音组件1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功能按键可以为音量调节按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功能按键不限于设置于该握持手柄30上,其还可设置于该外壳16上,也可以省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握持手柄30上设有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可与该发音组件10连接,其可用于切换第一发音元件12、第二发音元件13、第三发音元件14。该切换开关可以为按键开关,也可以为触摸开关或者旋钮开关。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切换开关可以省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握持手柄30上还可设置混响开关,该混响开关可与该发音元件10连接,其可用于进行回音调节。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混响开关不限于设置于该握持手柄30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混响开关可以省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握持手柄30上可设置接口,该接口可以为充电接口或者信号接口。该接口可与该发音组件连接,用于与外置电源和/或信号源连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口可以为USB接口、Type-c接口、或DC接口等。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口可以省去。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音组件(10),所述发音组件(10)包括箱体(11)、第一发音元件(12)、以及第二发音元件(13);
所述箱体(11)包括腔体(111)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111)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侧壁(112);
所述第一发音元件(12)包括第一喇叭本体(121)以及壳体(122);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设置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112)上,且所述壳体(122)穿入所述腔体(111)设置;所述壳体(122)套设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的发声方向的相对一侧形成一密闭空间,并与所述腔体(111)隔绝;
所述第二发音元件(13)包括第二喇叭本体(131);所述第二喇叭本体(131)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112)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111)内空气产生振动,并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组件(10)还包括第三发音元件(14);所述第三发音元件(14)包括第三喇叭本体(141);
所述腔体(111)包括第二侧壁(113),所述第二侧壁(113)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12)之间,且与两个第一侧壁(112)分别相接;
所述第三喇叭本体(14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113)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111)内空气产生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组件(10)还包括振膜(15);
所述振膜(15)设置于所述箱体(11)上且与所述第三发音元件(14)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所述第二喇叭本体(131)和/或所述第三喇叭本体(141)为不同频率的喇叭或者为相同频率的喇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11)包括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发音元件(12)的出声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设定夹角;
所述第二发音元件(13)的出声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二设定夹角,
所述第二设定夹角与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21),以供所述第一发音元件(12)或第二发音元件(13)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1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131),以供所述第三发音元件(14)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外壳(16),所述外壳(16)套设于所述箱体(11)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与所述发音组件(10)装配的拾音组件(20);和/或
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握持手柄(30);
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30)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10)连接的功能按键;
和/或,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30)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10)连接以切换发音元件的切换开关;
和/或,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30)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10)连接用于进行回音调节的混响开关;
和/或,所述手持式麦克风音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持手柄(30)上且与所述发音组件(10)连接用于与外置电源和/或信号源连接的接口。
10.一种发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1)、第一发音元件(12)、以及第二发音元件(13);
所述箱体(11)包括腔体(111)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111)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侧壁(112);
所述第一发音元件(12)包括第一喇叭本体(121)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上的壳体(122);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设置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壁(112)上,且所述壳体(122)穿入所述腔体(111)设置;
所述第二发音元件(13)包括第二喇叭本体(131);所述第二喇叭本体(131)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112)上且发声时带动所述腔体(111)内空气产生振动,并与所述第一喇叭本体(121)不平行且不对称设置。
CN202220224438.8U 2022-01-26 2022-01-26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Active CN216905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4438.8U CN216905199U (zh) 2022-01-26 2022-01-26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4438.8U CN216905199U (zh) 2022-01-26 2022-01-26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5199U true CN216905199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4438.8U Active CN216905199U (zh) 2022-01-26 2022-01-26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5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87541Y1 (ko) 마이크로폰 사운드박스 일체형 장치
TWI244303B (en) Resonation chambers within a cell phone
KR200488585Y1 (ko) 마이크로폰 사운드박스 일체형장치
US20170164114A1 (en) Ultra-low profile loudspeakers
JP2011501579A (ja) 音響システム
WO2020103589A1 (zh) 扬声器箱
WO2019080789A1 (zh) 振膜式扬声器及可产生三维立体声效果的耳机
CN209767807U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机
US11356761B2 (en) Microphone multi-channel integrated device
CN216905199U (zh)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其发音组件
CN202957969U (zh) 音箱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KR101539064B1 (ko) 다수개의 울림공간을 구비한 이어폰
CN213754838U (zh) 一体式听唱麦克风音箱设备
CN211296916U (zh) 重低音同轴触觉震动耳机结构
TWM624432U (zh) 一種揚聲器結構和一種耳機
CN214591882U (zh)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发音组件
CN201438751U (zh) 小型低音音箱及具有该音箱的音乐播放器
CN210469655U (zh) 音箱及具有音箱的风扇
JP2832951B2 (ja) 電子楽器の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WO2021000104A1 (zh) 扬声器箱
CN214591879U (zh) 手持式麦克风音箱及发音组件
JP7371216B1 (ja) スピーカ及び電子機器
CN214070099U (zh) 一种新型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CN212278410U (zh) 一种具有电子琴功能的蓝牙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