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2684U -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2684U
CN216902684U CN202220649677.8U CN202220649677U CN216902684U CN 216902684 U CN216902684 U CN 216902684U CN 202220649677 U CN202220649677 U CN 202220649677U CN 216902684 U CN216902684 U CN 216902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nit
power supply
supply unit
voltag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96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鑫滔
郑彬
张佳学
徐�明
王振坤
陈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496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2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2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2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所述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供电单元、分压单元、开关控制单元以及开关单元,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接触器设备的第一结点,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还用于通过分压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和开关单元连接接触器设备的第二结点;供电单元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接触器设备的第三结点;开关单元用于在闭合时,使接触器设备的保持线圈和启动线圈处于工作状态;开关单元用于在截止时,使所述保持线圈保持工作状态,启动线圈停止工作。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关控制单元和开关单元,从而实现了从双线圈到单线圈的切换,维持线圈电阻大电流小,提供了一种更加节能的启动控制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因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且可频繁的接通大电流控制,常用于电动机、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的控制端。
常见的接触器启动线路使用一个常闭开关控制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的吸合状态。现有线路在启动线圈断开时会在开关的触点处产生电弧,对开关的材料及结构有较为严格的需求,且开关安装较为复杂,需要从印制板处引线到外部串联开关,现有线路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应用于接触器设备,所述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分压单元、开关控制单元以及开关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分压单元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一结点,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还用于通过所述分压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二结点;
所述供电单元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三结点;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闭合时,使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均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截止时,使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断开,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所述保持线圈处于工作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一PAD引脚、第二PAD引脚、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桥堆整流电路;
所述桥堆整流电路通过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接入交流电或直流电;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桥堆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分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单元,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
所述供电单元的反相输出端接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二滤波电路、第一分压支路、第二分压支路和第三分压支路;
所述第一分压支路、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和所述第三分压支路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延时电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一个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一个保护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结点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分别和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MOS管为N沟道型MOSFET。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结点通过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与所述第三结点连接,其中,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结点通过第三二极管和一个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结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结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设备,所述接触器设备包括前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所述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供电单元、分压单元、开关控制单元以及开关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一结点,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还用于通过所述分压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二结点;所述供电单元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三结点;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闭合时,使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均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截止时,使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断开,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所述保持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关控制单元和开关单元,从而实现了双线圈和单线圈之间的启动切换,提供了一种更加稳定、节能的启动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供电单元-110;分压单元-120;开关控制单元-130;开关单元-1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应用于接触器设备,所述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110、分压单元120、开关控制单元130以及开关单元140;
所述供电单元110与所述分压单元120电连接,所述分压单元120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电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与所述开关单元140电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一结点,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还用于通过所述分压单元120、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和所述开关单元140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二结点;
所述供电单元110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三结点;
所述开关单元140用于在闭合时,使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均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开关单元140用于在截止时,使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断开,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所述保持线圈处于工作状态。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设备可以为交流接触器或直流接触器,所述接触器设备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
所述接触器设备由电磁系统(铁芯、静铁芯和电磁线圈)、触头系统(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和灭弧装置组成。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磁场后使触头吸合,从而达到控制负载电气设备的目的。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电磁线圈包括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所述启动线圈包括两个连接结点,分别为第一结点和第二结点。所述保持线圈包括两个连接结点,分别为所述第一结点和第三结点。所述保持线圈和所述启动线圈共用同一个第一结点。
当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通电时,电流经过所述启动线圈,并使所述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导通,从而能够使得所述接触器设备以控制负载开始工作。
当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通电时,电流经过所述保持线圈,并使所述接触器设备的保持线圈导通,从而能够保持所述接触器设备以控制负载持续保持工作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供电单元110为一个可以稳定输出直流电的整流滤波单元。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110还用于连接一个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所述供电单元110的输入端可以用于接入交流电或直流电。所述供电单元110的输入端接入电流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自适应替换,此处不作限定。
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或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经过所述供电单元110处理后,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流。
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结点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10的反相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结点连接,即当所述供电单元110提供电流时,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会持续存在电流,从而使所述接触器设备的保持线圈保持通电状态。
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还与所述分压单元120连接,所述分压单元120用于对所述供电单元110提供的直流电进行分压操作,从而为开关控制单元130的不同输入端提供不同的电压电流,以使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根据不同的电压电流切换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以控制开关单元140的通断。
所述开关单元140根据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变化进行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切换,从而改变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之间的连接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供电单元110包括第一PAD引脚、第二PAD引脚、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桥堆整流电路;
所述桥堆整流电路通过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接入交流电或直流电;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桥堆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110通过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连接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为所述启动控制电路接入交流电或直流电。
当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连接交流电源时,所述桥堆整流电路为交流桥堆整流电路。当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连接直流电源时,所述桥堆整流电路为直流桥堆整流电路。具体的,图1中的芯片U2即所述桥堆整流电路,所述桥堆整流电路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桥堆整理电路的连接结构,此处不一一赘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连接交流电源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的供电单元110在接入交流电后,会经连接在交流桥堆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AC1和第二输入端AC2上的第一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处理,再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AC1和所述第二输入端AC2进行整流处理,以将具有干扰频率的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
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分压单元120,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单元120,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
所述供电单元110的反相输出端接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启动控制电路还包括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接触器设备的工作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结点回流至所述供电单元110,保证所述供电单元110输出电流的稳定。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所述分压单元120、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和所述开关单元140与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有效防止接触器设备的工作电流通过所述分压单元120回流至所述供电单元110,从而保障所述供电单元110的电流的稳定输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分压单元120包括第二滤波电路、第一分压支路、第二分压支路和第三分压支路;
所述第一分压支路、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和所述第三分压支路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第三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110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阻R17,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17的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
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滤波作用,可以对所述桥堆整流电路的正相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进一步过滤,以过滤掉所述直流电中的多余频段电流。具体的,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二电阻R17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自适应替换。
所述第一分压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3、电阻R6和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级管Q1的基极。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第一控制端即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
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1和电阻R7。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第二控制端即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所述第三分压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2、电阻R4和电阻R8。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Q2的集电极。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的第三控制端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串联连接的各电阻的阻值相同,串联连接的电阻数量用于指示每一分压支路上的电阻大小。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串联连接的各电阻可以使用一个等值的电阻进行替换,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自适应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和所述第三分压电路中串联的电阻相同,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和所述第三分压电路中的电压相等。
在所述第二分压电路中,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7之间还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路中的电压要小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或所述第三分压电路中的电压。即当所述供电单元110提供电信号时,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处的电压要大于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处的电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开关控制单元130包括延时电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当所述供电单元110发送的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路传输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Q1的基极时,需要先通过电阻R11对所述第三电容C3进行充电,通过电阻R12对所述第四电容C4进行充电,当所述第三电容C3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电容电压满足Q1基极导通条件时,使Q1导通。
也就是说,当所述供电单元110提供电信号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的电压是延时升高的,第一三极管的通断状态在所述供电单元110给电一段时间后,由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
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的电信号经所述第一三极管Q1到达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此时,所述Q2导通,使得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的电信号经所述第二三极管Q2接地,所述MOS管M1的栅极电压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所述MOS管的状态由导通状态转换为截止状态。
也就是说,当供电单元110发送电信号后,所述MOS管M1的栅极电压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所述MOS管的状态由截止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此时,所述第一结点PAD3和第二结点PAD4处存在电信号,使得所述启动线圈导通,从而使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开始工作。
在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完成后,即启动延时一段时间后,所述MOS管M1的栅极电压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MOS管M1的状态由导通状态转换为截止状态,此时,所述第一结点PAD3和第二结点PAD4处不存在电信号,使得所述启动线圈截止,从而使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停止工作。
当所述供电单元110发送电信号后,所述MOS管的状态为截止状态或导通状态,所述第一结点PAD3和所述第三结点PAD5始终存在电信号,使得所述保持线圈导通,从而使接触器设备的保持线圈持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开关单元140包括一个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一个保护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结点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分别和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MOS管M1为N沟道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当所述第二三极管截止时,所述MOS管M1栅极处的电压为正,所述MOS管导通。当所述第二三极管导通时,所述MOS管M1栅极处的电压为0,所述MOS管截止。
通过单MOS管替换常规启动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器件,能够有效的节省启动控制电路的生产成本,且通过MOS管替换常规开关的结构件,稳定性更强,且启动控制电路更加安全,不容易损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结点通过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与所述第三结点连接,其中,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结点通过一个电容C5、串联的电阻R18和电阻R19与所述第三结点PAD5连接。
其中,串联的电阻R18和电阻R19可以用一个等值的电阻进行替换,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电容C5、电阻R18和电阻R19的设置,可以有效阻断第二结点PAD4和第三结点PAD5,使得本实施例的启动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设置三个结点的方式,实现双线圈和单线圈之间的通断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结点通过第三二极管和一个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结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结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结点还通过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二压敏电阻RV2与所述第一结点PAD3连接,其中,D3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结点PAD4连接,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结点PAD3连接。
其中,第三二极管D3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结点PAD3的电流向第二节点PAD4回流。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设置,使得当所述MOS管M1导通时,第二压敏电阻RV2处的电压增大,电阻变小,从而使得第二结点PAD4和第一结点PAD3导通,以使启动线圈进入工作状态。
当所述MOS管M1截止时,第二压敏电阻RV2处的电压减小,电阻增大,从而使得第二结点PAD4和第一结点PAD3截止,以使启动线圈停止工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设备,所述接触器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采用MOS管替换了常规启动控制电路中的开关组件,从而能够实现更加稳定的通断控制。且本实施例通过两个三极管实现对于MOS管的通断控制,防止了MOS管因为电流变化而造成过热损坏,有效保护MOS管。通过延时电路的设置,能够实现MOS管自动转换通断状态,从而实现双线圈和单线圈的开关变化,实现了对接触器设备的节能启动。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设备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电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触器设备,所述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单元、分压单元、开关控制单元以及开关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分压单元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一结点,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还用于通过所述分压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二结点;
所述供电单元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设备的第三结点;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闭合时,使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均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截止时,使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断开,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导通,所述接触器设备的所述保持线圈处于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一PAD引脚、第二PAD引脚、第一滤波电路以及桥堆整流电路;
所述桥堆整流电路通过所述第一PAD引脚和所述第二PAD引脚接入交流电或直流电;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桥堆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
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分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分压单元,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
所述供电单元的反相输出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二滤波电路、第一分压支路、第二分压支路和第三分压支路;
所述第一分压支路、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和所述第三分压支路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延时电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一个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一个保护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结点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分别和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MOS管为N沟道型MOSFET。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点通过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与所述第三结点连接,其中,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点通过第三二极管和一个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结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结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点。
10.一种接触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启动控制电路。
CN202220649677.8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Active CN216902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9677.8U CN216902684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9677.8U CN216902684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2684U true CN216902684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9677.8U Active CN216902684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2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3364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having integrated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CN211266570U (zh) 一种电量耗竭识别自动切换电路
US20120087154A1 (en) Voltage supply device for a load
CN203456389U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115483751A (zh) 用于在线ups系统的具有集成充电器和dc-dc的ac开关pfc
CN102792409B (zh) 混合式继电器
CN214755572U (zh) 放电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6902684U (zh)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CN109104086B (zh)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修正功能的直流对直流转换器
CN107813031B (zh) 便携式逆变弧焊系统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CN216902685U (zh) 一种延时启动控制电路及接触器设备
CN210986522U (zh) 一种开关辅助电路、开关电路及led灯具
JP2008245444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1327194B (zh) 共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器及供电装置
CN206991149U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5733447U (zh) 一种交流过压保护电路
CN110824995A (zh) 一种微待机功耗遥控交流开关模块
JP4030349B2 (ja) 電源回路
CN212083962U (zh) 开关电路、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215498719U (zh) Acdc同口输入自动识别切换的供电电路
CN209803590U (zh) 物联网智能插座控制模块
CN211352550U (zh) 一种启动带载能力增强辅助电路和电源
CN216056811U (zh) 电源开关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9145095U (zh) 一种车载三路交流供电电源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