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8403U -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8403U
CN216898403U CN202123269547.6U CN202123269547U CN216898403U CN 216898403 U CN216898403 U CN 216898403U CN 202123269547 U CN202123269547 U CN 202123269547U CN 216898403 U CN216898403 U CN 216898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rod
conductive base
heat
magnes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695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晓静
刘军
陈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hengda Industrial Furna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hengda Industrial Furna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hengda Industrial Furna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hengda Industrial Furna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695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8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8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8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包括外壳、隔热耐火层、镁碳导电底座和碳棒,所述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耐火层,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内部设置有镁碳导电底座,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隔热耐火层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碳棒,所述碳棒的上端插设在镁碳导电底座的底部。本申请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在镁碳导电底座使用较长时间后,通过转动旋钮使得螺纹杆转动,继而带动固定卡块从第一卡槽上移开,此时可以将镁碳导电底座从隔热耐火层内取出,从而可以更换一个新的镁碳导电底座,无需对炉底整体进行更换,降低更换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弧炉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电弧炉是将三相交流电经晶闸管整流变成单相直流电,在炉底电极(阳极)和石墨电极(阴极)之间的金属炉料上产生电弧进行冶炼。
目前电弧炉的底部主要由导电电极、镁碳导电层、隔热层组件,其中镁碳导电层为内丹,长时间使用时会产生损耗,导致镁碳导电层越来越薄,需要定期更换,目前传统的直流电弧炉炉底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更换成本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传统的直流电弧炉炉底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包括外壳、隔热耐火层、镁碳导电底座和碳棒,所述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耐火层,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内部设置有镁碳导电底座,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隔热耐火层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碳棒,所述碳棒的上端插设在镁碳导电底座的底部,所述镁碳导电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与碳棒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碳棒的下端设置有铜棒组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卡槽,所述镁碳导电底座的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槽,所述隔热耐火层上端的左右两侧皆开设有与第一卡槽相互配合的安装块,所述第一卡槽卡合在安装块内,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左右两端位于第一卡槽的正上方卡皆合有固定卡块。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左右两组所述固定卡块分别与隔热耐火层左右两端的中部滑动连接,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与固定卡块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隔热耐火层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与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位于隔热耐火层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柱,所述碳棒安装在安装柱的中部,所述隔热耐火层的底部开设有与安装柱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柱通过螺纹拧合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安装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板,所述六角板的上表面与镁碳导电底座的下表面相互贴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碳棒插设在安装柱的中部,所述碳棒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安装柱的中部开设有与限位板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碳棒的下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板的下表面和第二滑槽的下端内壁相互抵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碳棒的上端呈圆锥状设计,所述第二卡槽内部与碳棒之间填充有碳粉。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铜棒组件包括阳极铜杆,所述碳棒的下端安装有阳极铜杆,所述阳极铜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碳棒下端的中部开设有与螺纹柱相互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螺纹柱拧合在第二安装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在镁碳导电底座使用较长时间后,通过转动旋钮使得螺纹杆转动,继而带动固定卡块从第一卡槽上移开,此时可以将镁碳导电底座从隔热耐火层内取出,从而可以更换一个新的镁碳导电底座,无需对炉底整体进行更换,降低更换成本;
2、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当需要对碳棒进行检查或者更换时,通过转动六角板将安装柱从第一安装孔中拧出,从而将碳棒从隔热耐火层上取下,便于检修或更换,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3、通过设置有铜棒组件,在安装柱长时间使用时,由于高温会加速安装柱氧化,从而降低安装柱的导电性,影响直流电弧炉的工作效率,通过转动安装柱使得第一安装孔从六角板内拧出,进而可以便于更换安装柱,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隔热耐火层、固定机构和第一安装孔的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镁碳导电底座、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碳棒、连接组件和第二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外壳;2、支撑腿;3、隔热耐火层;4、镁碳导电底座;511、第一卡槽;512、安装块;513、固定卡块;514、第一滑槽;515、螺纹杆;516、旋钮; 6、碳棒;711、安装柱;712、第一安装孔;713、六角板;714、限位板;715、第二滑槽;716、弹簧;8、第二卡槽;911、阳极铜杆;912、螺纹柱;913、第二安装孔;10、碳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包括外壳1、隔热耐火层3、镁碳导电底座4和碳棒6,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耐火层3,隔热耐火层3的内部设置有镁碳导电底座 4,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固定机构,隔热耐火层3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碳棒6,碳棒6的上端插设在镁碳导电底座4的底部,镁碳导电底座 4的底部开设有与碳棒6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8,碳棒6的下端设置有铜棒组件,固定机构用于将镁碳导电底座4固定在隔热耐火层3内,连接组件用于将碳棒6安装在隔热耐火层3的底部。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卡槽511,镁碳导电底座4的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槽511,隔热耐火层3上端的左右两侧皆开设有与第一卡槽511相互配合的安装块512,第一卡槽511卡合在安装块512内,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位于第一卡槽511的正上方卡皆合有固定卡块513,通过将镁碳导电底座4 两侧的第一卡槽511卡合在安装块512内,在通过固定卡块513将安装柱711 固定在第一安装孔712内,从而将镁碳导电底座4固定在隔热耐火层3上,不易脱落,且将固定卡块513移开,可以快速的将镁碳导电底座4从隔热耐火层3 内取出,便于更换镁碳导电底座4,也降低更换成本。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左右两组固定卡块513分别与隔热耐火层3左右两端的中部滑动连接,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与固定卡块513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514,第一滑槽514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15,螺纹杆515与隔热耐火层3通过螺纹连接,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与螺纹杆515相互配合的螺纹孔,螺纹杆515位于隔热耐火层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16,通过转动旋钮516 使得螺纹杆515转动,继而可以带动固定卡块513在第一滑槽514内滑动,从而可以快速的移动固定卡块513的位置,进而便于对镁碳导电底座4的固定或更换。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柱711,碳棒6安装在安装柱711的中部,隔热耐火层3的底部开设有与安装柱711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装孔712,安装柱711 通过螺纹拧合在第一安装孔712内,安装柱7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板713,六角板713的上表面与镁碳导电底座4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当需要对碳棒6进行检查或者更换时,通过使用扳手转动六角板713,将安装柱711从第一安装孔 712中拧出,从而将碳棒6从隔热耐火层3上取下,便于检修或更换,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板714,碳棒6插设在安装柱711的中部,碳棒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14,安装柱711的中部开设有与限位板714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715,碳棒6的下端套设有弹簧716,弹簧7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板714的下表面和第二滑槽715的下端内壁相互抵合,通过弹簧716,推动给与弹簧716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保证碳棒6的上端始终插设在第二卡槽8内,进而保证碳棒6始终与镁碳导电底座4紧密接触在一起。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碳棒6的上端呈圆锥状设计,第二卡槽8内部与碳棒6之间填充有碳粉10,通过碳粉10可以有效的将碳棒6与镁碳导电底座4之间间隙填充完整,保证碳棒6与镁碳导电底座4之间的导电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铜棒组件包括阳极铜杆911,碳棒6的下端安装有阳极铜杆911,阳极铜杆 9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912,碳棒6下端的中部开设有与螺纹柱912相互配合的第二安装孔913,螺纹柱912拧合在第二安装孔913内,在安装柱711长时间使用时,由于高温会加速安装柱711氧化,从而降低安装柱711的导电性,影响直流电弧炉的工作效率,通过转动安装柱711使得第一安装孔712从六角板713内拧出,进而可以便于更换安装柱711,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的,本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在工作时/使用时:当需要对镁碳导电底座4进行更换时,通过转动旋钮516使得螺纹杆515转动,继而带动固定卡块 513从第一卡槽511上移开,此时可以将镁碳导电底座4从隔热耐火层3内取出,更换一个新的镁碳导电底座4,将镁碳导电底座4两侧的第一卡槽511卡合在第一安装孔712内,反向转动旋钮516,直至固定卡块513移动到第一卡槽511的正上方,此时镁碳导电底座4更换完成;
当需要对碳棒6进行更换或者检修时,通过使用扳手转动六角板713,将安装柱711从第一安装孔712中拧出,从而将碳棒6从隔热耐火层3上取下,此时可以对碳棒6进行检修,在安装柱711长时间使用后氧化严重时,通过转动安装柱711使得第一安装孔712从六角板713内拧出,进而可以对安装柱711 进行更换。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包括外壳(1)、隔热耐火层(3)、镁碳导电底座(4)和碳棒(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热耐火层(3),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内部设置有镁碳导电底座(4),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下端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碳棒(6),所述碳棒(6)的上端插设在镁碳导电底座(4)的底部,所述镁碳导电底座(4)的底部开设有与碳棒(6)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8),所述碳棒(6)的下端设置有铜棒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卡槽(511),所述镁碳导电底座(4)的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槽(511),所述隔热耐火层(3)上端的左右两侧皆开设有与第一卡槽(511)相互配合的安装块(512),所述第一卡槽(511)卡合在安装块(512)内,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位于第一卡槽(511)的正上方卡皆合有固定卡块(5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两组所述固定卡块(513)分别与隔热耐火层(3)左右两端的中部滑动连接,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与固定卡块(513)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514),所述第一滑槽(514)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15),所述螺纹杆(515)与隔热耐火层(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与螺纹杆(515)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515)位于隔热耐火层(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柱(711),所述碳棒(6)安装在安装柱(711)的中部,所述隔热耐火层(3)的底部开设有与安装柱(711)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装孔(712),所述安装柱(711)通过螺纹拧合在第一安装孔(712)内,所述安装柱(7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板(713),所述六角板(713)的上表面与镁碳导电底座(4)的下表面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板(714),所述碳棒(6)插设在安装柱(711)的中部,所述碳棒(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14),所述安装柱(711)的中部开设有与限位板(714)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715),所述碳棒(6)的下端套设有弹簧(716),所述弹簧(7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板(714)的下表面和第二滑槽(715)的下端内壁相互抵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6)的上端呈圆锥状设计,所述第二卡槽(8)内部与碳棒(6)之间填充有碳粉(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组件包括阳极铜杆(911),所述碳棒(6)的下端安装有阳极铜杆(911),所述阳极铜杆(9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912),所述碳棒(6)下端的中部开设有与螺纹柱(912)相互配合的第二安装孔(913),所述螺纹柱(912)拧合在第二安装孔(913)内。
CN202123269547.6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Active CN216898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9547.6U CN216898403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9547.6U CN216898403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8403U true CN216898403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9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69547.6U Active CN216898403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8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98403U (zh)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结构
CN105441988B (zh) 一种熔盐电解法制备单质金属或合金的启炉方法
CN214899673U (zh) 一种用于电工电子设备的电力环网柜
CN210765563U (zh) 电镀飞巴及电镀设备
CN208984736U (zh) 一种可调式热烧板查槽器工具
CN211321516U (zh) 一种加热器的绝缘保护罩
CN209227087U (zh) 一种微弧氧化装置
CN209747640U (zh) 一种电极装置
CN113755907A (zh) 一种熔盐稀土电解槽用烘炉装置
CN209896494U (zh) 具有密码装置新型配电箱
CN204574148U (zh) 电陶炉
CN219550576U (zh) 一种工业炉用高强度节能陶瓷点火针
CN219433743U (zh) 稀土电解用石墨阳极烘片炉
CN210242373U (zh) 一种螺栓加工使用的环保型高频感应炉
CN206893823U (zh) 一种新型线夹装置
CN214945523U (zh) 一种绝缘操作杆支架快速锁紧机构
CN204408647U (zh) 一种快速升温的内热式热加载装置
CN220489746U (zh) 一种电炉丝组件及陶瓷纤维马弗炉
CN209496534U (zh) 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装置
CN218970485U (zh) 一种大接触面发热瓷砖
CN217233207U (zh) 一种消防工程用螺杆式电动开窗器
CN214254249U (zh) 一种真空隔离换相开关
CN221177958U (zh) 一种小家电专用超高温ptc加热元件
CN212367819U (zh) 一种电气柜端子固定装置
CN211951994U (zh) 一种固定效果好的锅炉压力容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