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7703U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7703U
CN216897703U CN202220066976.9U CN202220066976U CN216897703U CN 216897703 U CN216897703 U CN 216897703U CN 202220066976 U CN202220066976 U CN 202220066976U CN 216897703 U CN216897703 U CN 216897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bracket
waste liquid
tan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69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凤华
袁宏亮
郑杰
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69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7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7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7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槽;电解模块,用于电解所述水槽内的溶液;废液箱,用于收集所述水槽产生的废液;以及输送组件,设于所述水槽和所述废液箱之间,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废液输送至所述废液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水槽清洁的同时,减少水槽的清洗频次,提升用户满意度。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消毒加湿模块包括水箱、水槽及设于水槽内的电解模块,水箱与水槽相连通。使用时,在水槽中投入盐粒(氯化钠),通过水箱向水槽内注水形成盐水(氯化钠溶液),并通过电解模块将盐水电解成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再经过风机吹出蒸发的消毒液到环境中加湿,并消毒空气。上述消毒加湿模块在完成电解消毒工作后,需要及时清洗水槽,否则水槽内盐分积累会造成消毒液浓度增加,并且水槽内易滋生细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每加一次水就要清洗一次水槽,操作频繁,导致用户满意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旨在保证水槽清洁的同时,减少水槽的清洗频次,提升用户满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水槽;
电解模块,用于电解所述水槽内的溶液;
废液箱,用于收集所述水槽产生的废液;以及
输送组件,设于所述水槽和所述废液箱之间,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废液输送至所述废液箱。
优选地,所述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水箱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设于所述水槽并用于向所述水槽供应溶液,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水槽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并在所述水槽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发出信号,所述输送组件根据所述信号启动废液输送工作。
优选地,所述废液箱设于所述水槽内。
优选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泵体和动力件,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水槽内,所述动力件设于所述水槽外侧并与所述泵体对应设置,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泵体通过磁传递动力。
优选地,所述水槽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水槽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在竖直平面内移动;
和/或,所述水槽的内壁面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支架限制在所述容纳腔中。
优选地,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嘴,所述废液箱设有回收口,以回收从所述出水嘴输出的废液。
优选地,所述废液箱的顶部设有所述回收口,所述出水嘴位于所述回收口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出水嘴自上而下呈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水槽及所述废液箱的容置腔,以及供所述水槽和所述废液箱沿水平方向抽出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动力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水槽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在竖直平面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架,所述电解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解模块插入至所述水槽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解模块与所述水槽相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支架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与所述水槽相对的进出口,所述电解模块能够自所述进出口伸出至所述水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架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三支架设有拨动扣,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动扣与所述限位部锁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拨动扣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限位柱。
优选地,所述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膜组件和风机,所述加湿膜组件设于所述水槽内,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加湿膜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加湿膜组件用于吸附所述水槽内的消毒液,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蒸发的消毒液吹出并加湿环境空气。
优选地,所述水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设有电解腔和抽废液腔,所述第二槽体设有吸附腔,所述电解腔和所述抽废液腔位于所述吸附腔的相对两侧,所述电解腔与所述吸附腔通过第一过液孔连通,所述吸附腔与所述抽废液腔通过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电解模块设于所述电解腔,所述输送组件的进液端设于所述抽废液腔,所述加湿膜组件设于所述吸附腔。
优选地,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抽出口,所述水槽、所述废液箱及所述水箱均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能够自所述抽出口处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解模块将水槽内的溶液电解形成消毒液,以实现消毒作业;并在消毒作业完成后,通过输送组件将水槽内的废液输送至废液箱进行收集,如此能够避免废液中的盐分积累在水槽内而造成消毒液浓度增加,同时也能够避免水槽内滋生细菌。用户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将废液箱内的废液倒掉即可,无需每次消毒之前都清洗水槽,可有效减少水槽的清洗频次,提升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空气净化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空气净化装置去除水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气净化装置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水槽与输送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水槽、废液箱及输送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及电解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水槽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水槽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64926040000041
Figure BDA000346492604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100。
请参照图4及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包括水槽11、电解模块12、废液箱13和输送组件14。其中,所述电解模块12用于电解所述水槽11内的溶液;所述废液箱13用于收集所述水槽11产生的废液;所述输送组件14设于所述水槽11和所述废液箱13之间,用于将所述水槽11内的废液输送至所述废液箱1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解模块12将水槽11内的溶液电解形成消毒液,以实现消毒作业;并在消毒作业完成后,通过输送组件14将水槽11内的废液输送至废液箱13进行收集,如此能够避免废液中的盐分积累在水槽11内而造成消毒液浓度增加,同时也能够避免水槽11内滋生细菌。用户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将废液箱13内的废液倒掉即可,无需每次消毒之前都清洗水槽11,可有效减少水槽11的清洗频次,提升用户满意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水箱15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15设于所述水槽11内并用于向所述水槽11供应溶液,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水槽11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并在所述水槽11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发出信号,所述输送组件14根据所述信号启动废液输送工作。
具体地,水箱15可分离地安装于水槽11内,水箱15的底部设有与水槽11相对的出液口。在消毒作业时,水箱15能够通过出液口持续不断地向水槽11内供应溶液,此时水槽11内的液位处于一个较高液位;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水槽11内的液位进行实时检测,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槽11内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则表明水箱15处于缺液状态已经无法向水槽11内持续供应溶液,此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输送组件14根据信号启动废液输送工作,从而将水槽11内剩余的废液输送至废液箱13内。其中,液位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或者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实现液位检测,例如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光电式液位传感器等。其中,水箱15内可用于存储水溶液,预先在水槽11内加入盐粒,水箱15内的水注入到水槽11,盐粒溶解形成盐溶液(例如氯化钠溶液),再在电解模块12的作用下电解成消毒液(例如次氯酸钠溶液);又或者,水箱15内还可用于存储预先配置好的盐溶液,水箱15内的盐溶液注入水槽11内,再在水槽11内的电解模块12的电解作用下生成消毒液。
可选地,水箱15的出液口处还可设有阀门组件,当需要向水槽11内加入溶液时,阀门组件将水箱15的出液口打开;当消毒完成时,阀门组件可将水箱15的出液口关闭。通过阀门组件控制水箱15的出液口的打开和关闭,可定时定量的控制水箱15向水槽内注入溶液。其中,阀门组件具体可采用手动控制阀或者电动控制阀,较为优选地是采用电动控制阀。
可选地,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报警模块,当水槽11内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报警模块根据液位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发出报警提示,提醒用户水箱15缺液,进而用户可将水箱15加满溶液,同时取出废液箱13将废液倒掉。其中,报警模块具体可包括用于发出光信号的蜂鸣器进和/或用于发出声音信号的指示灯,以向用户起到报警提示作用。此外,为了便于用户取出水箱15和废液箱13,可选地,水箱15及废液箱13分别设有提手,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水箱15的顶部设有提手,废液箱13的侧部设有提手。可选地,水箱15还设有与出液口独立的物料投放口,通过物料投放口能够方便地向水箱15内投放物料(例如固体盐粒和水),从而在水箱15内配置好盐溶液。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物料投放口也可以省略,直接通过水箱15的出液口投放物料。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废液箱13设于所述水槽1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水槽11内设有与废液箱13的底部适配的凹腔,将废液箱13放置于水槽11内的凹腔内,通过凹槽的限位作用,可避免废液箱13左右移动。同时废液箱13位于水槽11内,当废液箱13内的废液溢出时还是会流出到水槽11中,如此能够避免废液箱13内的废液外溢到水槽11之外的地方,从而避免废液对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其他元器件产生腐蚀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14包括第一支架141、泵体142和动力件143,所述泵体142通过所述第一支架141安装于所述水槽11内,所述动力件143设于所述水槽11外侧并与所述泵体142对应设置,所述动力件143与所述泵体142通过磁传递动力。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架141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141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水槽11内,所述第一支架141位于所述水槽11内的部位设有用于安装泵体142的安装通孔,泵体142的进水端容置于安装通孔内,同时泵体142背离进水端的一面紧贴所述水槽11的内壁面。将动力件143设于所述水槽11外侧,且动力件143与泵体142对应设置,动力件143与泵体142之间通过所述水槽11的侧壁相隔开。其中,动力件143具体可采用水泵电机,水泵电机与泵体142之间通过磁传递动力,以确保泵体142能够将所述水槽11内的废液抽出并输送至废液箱13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动力件143与泵体142分离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所述水槽11内的高浓度盐溶液对动力件143产生腐蚀,从而能够延长动力件143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所述水槽11和泵体142需要隔段时间抽出来进行清洗,而动力件143通常需要外接电线,将动力件143与泵体142分离设计,可避免动力件143的外接电线影响到泵体142和所述水槽11的抽出便利性,以方便用户对泵体142和所述水槽11进行清洗。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141的表面可涂覆有防腐涂层,以避免所述第一支架141长期浸泡在所述水槽11内而被腐蚀,以延长所述第一支架14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水槽11设有容纳腔111,所述第一支架14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1。其中,第一支架141与水槽11之间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插接、卡扣连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支架141相对于水槽11可拆卸设计,能够方便地将第一支架141拆下进行清洗,同时还便于对第一支架141上的泵体142进行清洗,可有效提升第一支架141和泵体142的清洗便利性。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8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41设有第一定位部1411,所述水槽11设有第一配合部112,所述第一定位部1411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12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141在竖直平面内移动。具体地,当第一支架141自上而下安装于水槽11的容纳腔111中后,第一支架141上的第一定位部1411与水槽11上的第一配合部112定位配合,从而能够对第一支架141在竖直平面内的移动进行限制,确保第一支架141不会沿上、下、左、右几个方向移动,保证第一支架141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141的第一定位部1411和水槽11的第一配合部112之间的定位配合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卡接定位配合,插接定位配合等,另外第一定位部1411和第一配合部112两者之间的安装位置也可以进行互换。例如,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1呈沿竖向延伸的长条状,第一支架141的横截面大体呈匚型,第一支架141包括支撑板,及设于支撑板宽度方向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水槽11具有与支撑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泵体142固定于支撑板靠近第一侧壁的一侧,且泵体142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支撑板朝向第一侧壁的一面设有第一定位部1411,第一定位部1411包括朝向第一侧壁延伸的延伸臂,以及自延伸臂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朝竖向折弯的折弯板,折弯板靠近第一侧壁的一面设有卡凸,第一侧壁的顶面设有第一配合部112,第一配合部112设有与卡凸适配的卡槽。当第一支架141自上而下安装到水槽11的容纳腔111中后,第一定位部1411的卡凸与第一配合部112的卡槽卡接配合,从而能够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第一支架141的移动进行限位。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水槽1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凸,在第一支架141上设置有卡槽,同样也能起到上述限位效果,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提升所述第一支架141的结构强度,第一支架141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连接于支撑板和侧板之间。可选地,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加强筋沿竖向间隔设置于支撑板与侧板围合形成的空腔内。例如,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加强筋大体呈匚型结构,加强筋的两侧边段分别与侧板连接,加强筋的中间段与支撑板连接,使得第一支架141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第一支架141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水槽11的内壁面设有止挡部113,所述止挡部113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支架141限制在所述容纳腔111中。具体地,如图7所示,水槽11具有与第一侧壁邻接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的内壁面设有止挡部113,止挡部113呈竖向延伸的长条形。当第一支架141安装于水槽11内后,第一侧壁与止挡部113能够对第一支架14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防止第一支架141前后移动。其中,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可参考图10中箭头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泵体142与动力件143为分离设计,两者之间通过磁传递动力,因此要求两者之间的配合尺寸精准。通过第一定位部1411与水槽11的第一配合部112定位配合,能够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第一支架141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水槽11内壁面设有止挡部113能够对第一支架141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支架141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均保持固定,进而能够确保泵体142与动力件143之间的配合精度,使得动力件143的动力能够通过磁精确传递至泵体142,保证泵体142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和图9,所述输送组件14还包括输水管144,所述输水管144的一端与所述泵体14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输水管144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嘴145,所述废液箱13的设有回收口131,以回收从所述出水嘴145输出的废液。具体地,输水管144的进水端与泵体144的输出端连通,输水管144的出水端顺着第一支架141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通过第一支架141可对输水管144起到支撑作用。当需要收集水槽11内的废液时,动力件143驱动泵体142工作,泵体142将水槽11内的废液抽出并顺着输水管144向上输送至出水嘴145,最后经由出水嘴145输出并自回收口131落入至废液箱13内进行收集。可选地,所述废液箱13的顶部设有所述回收口131,所述出水嘴145位于所述回收口131的上方。可选地,所述出水嘴145自上而下呈倾斜设置。通过将出水嘴145设置于废液箱13上方,且出水嘴145呈倾斜设置,一方面使得废液箱13能够完全收集出水嘴145输出的废液,另一方面便于将废液箱13从水槽11内取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及图5,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第二支架16,所述第二支架16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水槽11及所述废液箱13的容置腔,以及供所述水槽11和所述废液箱13沿水平方向抽出的开口,所述动力件143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16。
具体地,第二支架16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固定安装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壳体20内,第二支架16可采用钣金件或者塑料件制成。如图6所示,第二支架16包括竖向放置的隔板,自隔板的顶部朝向一侧延伸的顶板,以及自顶板的一侧向下延伸的侧边板,侧边板位于水槽11的第二侧壁上方,隔板、顶板及侧边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第二支架16还包括与侧边板连接的背板,背板位于水槽11的第一侧壁外侧,动力件143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背板。当需要将水槽11及废液箱13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机体内取出时,只需将水槽11及废液箱13沿水平方向从开口处抽出即可。第二支架16不仅可起到安装动力件143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隔板作用以将水槽11与空气净化装置100内的其他部件隔开,例如,空气净化装置100的风机19可布置于隔板远离水槽11的一侧。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8和图11,所述第二支架16设有第二定位部161,所述水槽11设有第二配合部114,所述第二定位部16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14定位配合,以对所述第二支架16在竖直平面内的移动进行限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61为朝向水槽11的第一壁面延伸的凸起,第二配合部114为设于水槽11的第一壁面外侧的凹槽,将凸起插置于凹槽内,通过凹槽的四个壁面对凸起的限位作用,能够对第二支架16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限位,保证动力件143与泵体142之间的配合精度,同时也不会影响水槽11沿前后方向抽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位部161和第二配合部114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16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架17,所述电解模块12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架17,所述第三支架17相对所述第二支架16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解模块12插入至所述水槽11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解模块12与所述水槽11相分离。
具体地,第三支架17用于固定电解模块12,第三支架17与第二支架16之间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滑动连接或者转动连接的方式实现活动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17与第二支架16滑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三支架17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又例如,第三支架17与第二支架16转动连接,进而使地第三支架17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只要保证能够通过第三支架17的运动带动电解模块12插入水槽11或从水槽11内抽出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需要对水槽11内的溶液进行电解时,第三支架17相对于第二支架16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电解模块12插入至水槽11内,从而能够正常电解水槽11内的溶液。当需要将水槽11抽出时,第三支架17相对于第二支架16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电解模块12与水槽11相分离,从而不会对水槽11的抽出产生干涉,保证水槽11能够顺利抽出。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16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支架17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与所述水槽11相对的进出口162,所述电解模块12能够自所述进出口162处伸出至所述水槽11内。将第三支架17设置于收容腔内,使得第三支架17与第二支架16之间的装配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17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16,所述第二支架16设有限位部163,所述第三支架17设有拨动扣171,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动扣171与所述限位部163锁定。具体地,当需要将水槽11抽出时,用户只需要将拨动扣171移动以带动第三支架17运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再将拨动扣171与第二支架16上的限位部163锁定,便可将第三支架17保持在第二位置,用户能够腾出手将水槽11抽出。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16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槽164,所述拨动扣171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槽164内,所述限位部163位于所述导向槽164的上端。通过导向槽164与拨动扣171滑动配合,能够对拨动扣171的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当拨动扣171运动至导向槽164的下端时,导向槽164能够对拨动扣171进行限位,此时第二支架16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电解模块12能够插入至水槽11内;将拨动扣171沿导向槽164向上拨动至导向槽164的上端时,拨动扣171与限位部163锁定,此时第二支架16能够保持在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三支架17和所述第二支架16的其中一者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172,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滑槽172滑动配合的限位柱165。通过滑槽172与限位柱165的配合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三支架17与第二支架16之间的滑动连接,同时,滑槽172还能够对第三支架17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6设有水平延伸的限位柱165,第三支架17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172,限位柱165插置于滑槽172内,从而实现第三支架17与第二支架16的滑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支架16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172,在第三支架17设有限位柱165。此外,滑槽17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17宽度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滑槽172,两个滑槽172相互平行,相应地,第二支架16上设有两个限位柱165,限位柱165一一对应地穿置于滑槽172内,如此,能够保证第二支架16与第三支架17的装配稳定性,同时也使得第三支架17的滑动更为平稳。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膜组件18和风机19,所述加湿膜组件18设于所述水槽11内,所述风机19的进风侧与所述加湿膜组件18相对设置,所述加湿膜组件18用于吸附所述水槽11内电解产生的消毒液,所述风机19用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18蒸发的消毒液吹出并加湿环境空气。
具体地,请结合图9,水槽11内形成有用于放置电解模块12的第一槽体,以及用于放置加湿膜组件18的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连通,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而使水槽11大体呈现出“L”型构造。第一槽体内还设有用于支撑水箱15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间隔设置,使用时,将水箱15放置于支撑座上,水箱15的出液口向下并位于两个支撑座之间。水箱15内的溶液流入到水槽11中到一定的深度,能够浸没电解模块12的电解片和加湿膜组件18的部分位置。此时用户开启消毒模式,电解模块12工作一定时间,以将水槽11内的溶液电解形成消毒液,加湿膜组件18吸附水槽11内的消毒液,风机19将气流导向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出风口22,气流流动过程中经过加湿膜组件18,以将加湿膜组件18蒸发的消毒液随着气流带走并自出风口22处吹出至室内,从而能够对室内的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杀。风机19具体可包括风道壳,及设于风道壳内的风轮,风轮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贯流风轮、离心风轮等。
具体地,加湿膜组件18包括转轮、吸附膜和驱动件,吸附膜设于转轮上,驱动件与转轮驱动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转轮转动。转轮可通过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水槽11中,转轮包括轮体,以及自轮体中心向周向延伸的多个辐条,转轮竖向放置并可绕水平转轴转动,转轮的底部位于水槽11内,吸附膜固定在转轮上。其中,吸附膜可采用吸湿性较好的网状膜或多孔膜制成。可选地,吸附膜采用网状结构,有利于气流快速、顺畅地经过吸附膜,并且网状结构有利于吸附膜上的液体快速蒸发,从而提升加湿消毒效率。可选地,驱动件与转轮的转轴驱动连接,驱动件工作带动转轮绕转轴转动,转轮转动一圈便可使吸附膜全部浸润,保证吸附膜能够快速充分地浸润消毒液,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从而能够提升加湿消毒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例如,驱动件可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直接连接于转轮的转轴的一端,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与转轮之间也可通过传动组件(例如齿轮组件或者同步带)实现动力传递。
在进行消毒作业时,吸附膜的底部浸润在水槽11内的消毒液中,消毒液能够沿着吸附膜向上蔓延,同时通过驱动件驱动转轮转动,进而转轮带动吸附膜一并转动,从而使吸附膜的不同位置能够充分浸润并吸附消毒液,并且随着转轮的转动,使吸附膜能够快速、均匀浸润,从而能够提升吸附膜的吸附量和吸附均匀性,从而提升吸附效率。当气流通过吸附膜时,转轮转动还能够加速消毒液蒸发,气流将蒸发的消毒液吹向室内及物体表面,以对室内环境或物体表面进行加湿消毒,提升环境舒适度。此外,当加湿消毒作业完成后,驱动件还可以继续驱动转轮转动一定时间,使吸附膜继续吸附水槽11内残留的消毒液,从而将水槽11内的盐分转移并收集在吸附膜上,如此,能够进一步避免盐分在水槽11内堆积,避免水槽11滋生细菌,并且可降低水槽11的清洗频率,提升用户满意度。由于吸附膜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能够积累较多的盐分,并不需要频繁更换吸附膜,只需要在吸附膜上的盐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更换即可。例如,用户可三个月或者半年更换一次吸附膜11,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频率,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
请参照图13和图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槽11包括第一槽体115和第二槽体116,所述第一槽体115设有电解腔1151和抽废液腔1152,所述第二槽体116设有吸附腔1161,所述电解腔1151和所述抽废液腔1152位于所述吸附腔1161的相对两侧,所述电解腔1151与所述吸附腔1161通过第一过液孔117连通,所述吸附腔1161与所述抽废液腔1152通过第二过液孔118连通,所述电解模块12设于所述电解腔1151,所述输送组件14的进液端设于所述抽废液腔1152,所述加湿膜组件18设于所述吸附腔1161。
具体地,所述第一槽体115与所述第二槽体116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槽体115和第二槽体116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垂直相交或者倾斜相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体115与第二槽体116的延伸方向大体垂直。第一槽体115设有用于供水箱15放置的水箱放置区1153和供废液箱13放置的废液箱放置区1154,水箱放置区1153与废液箱放置区1154沿第一槽体115的延伸方向并排布置,水箱放置区1153设有供水箱15的出液口容置的收容腔1155,电解腔1151位于水箱放置区1153靠近第二槽体116的一侧,抽废液腔1152位于废液箱放置区1154靠近第二槽体116的一侧,电解腔1151和抽废液腔1152被第二槽体116所分隔开,上述水槽11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在进行消毒作业时,通过水箱15向电解腔1151内注入溶液,电解模块12将电解腔1151内的溶液电解成消毒液,消毒液经由第一过液孔117进入吸附腔1161,通过加湿膜组件18吸附消毒液进行加湿;在抽废液的过程中,电解腔1151内的残留溶液依次经由第一过液孔117、吸附腔1161、第二过液孔118进入到抽废液腔1152内(如图14中箭头所示),再经由输送组件14输送至废液箱13。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设有进风口21、出风口22和抽出口23,所述水槽11、所述废液箱13及所述水箱15均位于所述壳体20内并能够自所述抽出口23处取出。具体地,壳体20构成了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主体外形,壳体20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方形体、圆柱体或者其他异形体。壳体20具体可采用钣金件制成的金属壳,也可采用亚克力板制成的塑料壳。壳体20上设有进风口21、出风口22和抽出口23。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的数量可设置为一个、两个及以上,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大体呈方形体结构,壳体20包括面板,以及设置于面板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板,壳体20的面板设有出风口22,壳体20的左右两个侧板分别设有进风口21,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处还可设有格栅或者过滤网,可对进风和出风进行过滤。水槽11及废液箱13位于壳体20内并能够自抽出口23处抽出,能够方便用户对水槽11进行清洗,同时也方便用户将废液箱13取出倒掉废液。另外,水箱15也能够从抽出口23处取出,以便于用户向水箱15补充水或者盐溶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水槽;
电解模块,用于电解所述水槽内的溶液;
废液箱,用于收集所述水槽产生的废液;以及
输送组件,设于所述水槽和所述废液箱之间,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废液输送至所述废液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水箱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设于所述水槽并用于向所述水槽供应溶液,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水槽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并在所述水槽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发出信号,所述输送组件根据所述信号启动废液输送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箱设于所述水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泵体和动力件,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水槽内,所述动力件设于所述水槽外侧并与所述泵体对应设置,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泵体通过磁传递动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水槽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在竖直平面内移动;
和/或,所述水槽的内壁面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支架限制在所述容纳腔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嘴,所述废液箱设有回收口,以回收从所述出水嘴输出的废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箱的顶部设有所述回收口,所述出水嘴位于所述回收口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嘴自上而下呈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水槽及所述废液箱的容置腔,以及供所述水槽和所述废液箱沿水平方向抽出的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水槽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在竖直平面内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的第三支架,所述电解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解模块插入至所述水槽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解模块与所述水槽相分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支架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与所述水槽相对的进出口,所述电解模块能够自所述进出口伸出至所述水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三支架设有拨动扣,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动扣与所述限位部锁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拨动扣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其中一者设有沿竖向延伸的滑槽,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限位柱。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膜组件和风机,所述加湿膜组件设于所述水槽内,所述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加湿膜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加湿膜组件用于吸附所述水槽内电解产生的消毒液,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蒸发的消毒液吹出并加湿环境空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设有电解腔和抽废液腔,所述第二槽体设有吸附腔,所述电解腔和所述抽废液腔位于所述吸附腔的相对两侧,所述电解腔与所述吸附腔通过第一过液孔连通,所述吸附腔与所述抽废液腔通过第二过液孔连通,所述电解模块设于所述电解腔,所述输送组件的进液端设于所述抽废液腔,所述加湿膜组件设于所述吸附腔。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抽出口,所述水槽、所述废液箱及所述水箱均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能够自所述抽出口处取出。
CN202220066976.9U 2022-01-11 2022-01-11 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6897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6976.9U CN216897703U (zh) 2022-01-11 2022-01-11 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6976.9U CN216897703U (zh) 2022-01-11 2022-01-11 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7703U true CN216897703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1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6976.9U Active CN216897703U (zh) 2022-01-11 2022-01-11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7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203786B8 (en) Salt water pool chlorinator having a sensor
JP6106844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JP6528081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US11561016B2 (en) Humidifier
JP6330135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16897703U (zh) 空气净化装置
JP2012167899A (ja) 加湿装置
JP5994105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WO2011065289A1 (ja) 給水タン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解装置
JP6167295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09989141U (zh) 一种土木建设用污水处理装置
KR101196886B1 (ko) 폭포형 공기 청정기
CN116465050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10862166A (zh) 多功能水处理机
CN218492032U (zh) 一种带杀菌模块的洗衣机
KR102323338B1 (ko) 가습공기 청정기의 제어장치
KR101565020B1 (ko) 자연여과식 정수기
JP5994104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JP7189612B2 (ja) 浄水装置
JP2014090899A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15216539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4199006U (zh) 加湿装置和空气净化机
CN220201688U (zh) 一种净水器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JP4465758B2 (ja) 電解装置
CN216907879U (zh) 清洁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