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6174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6174U
CN216876174U CN202123456580.XU CN202123456580U CN216876174U CN 216876174 U CN216876174 U CN 216876174U CN 202123456580 U CN202123456580 U CN 202123456580U CN 216876174 U CN216876174 U CN 216876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ll
air duct
noise reduction
reduct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65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为东
刘金波
张孟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lt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lt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lt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lt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65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6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6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6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吸尘器,设有电机、可在电机带动下旋转而产生抽吸气流的叶轮,吸尘器还设有排风风道、通风的风窗壁、透气的第一降噪件、透气的第二降噪件,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设有风道出风口以供排风风道排风,所述风窗壁位于所述风道出风口的下游,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二降噪件遮蔽于风窗壁的内侧,所述叶轮排出的气流流经排风风道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第二降噪件、风窗壁,如此设计,叶轮排出的气流沿着排风风道流动时借助于穿过封堵于排风风道的第一降噪件而进行初步的消音降噪,并进一步穿过遮蔽于风窗壁的内侧的第二降噪件而进行了进一步的消音降噪。

Description

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吸尘器的降噪。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常见的垃圾清理设备,其常见的使用痛点在于工作噪音较大,用户在使用吸尘器进行抽吸垃圾的日常工作时,若时间比较长,则长时间的吸尘器工作噪音使得用户身心都较为难受,现有的吸尘器通常也会设置一些消音降噪物品(例如用于吸声降噪的海绵进行隔离或吸收噪音),但布局不佳,降噪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叶轮排出的气流消音降噪效果较好的吸尘器。
一种吸尘器,设有电机、可在电机带动下旋转而产生抽吸气流的叶轮,吸尘器还设有排风风道、通风的风窗壁、透气的第一降噪件、透气的第二降噪件,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设有风道出风口以供排风风道排风,所述风窗壁位于所述风道出风口的下游,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二降噪件遮蔽于风窗壁的内侧,所述叶轮排出的气流流经排风风道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第二降噪件、风窗壁。
如此设计,叶轮排出的气流沿着排风风道流动时借助于穿过封堵于排风风道的第一降噪件而进行初步的消音降噪,并进一步穿过遮蔽于风窗壁的内侧的第二降噪件而进行了进一步的消音降噪,从而消音降噪效果较好。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位于所述风道出风口下游的扩张腔室,第一降噪件位于扩张腔室内,风道出风口输出的气流排入扩张腔室,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风窗壁而排出扩张腔室;风道出风口输出的气流在扩张腔室扩散开来,风道出风口构成扩张腔室的入风口。
可选的,所述风窗壁暴露于吸尘器外侧,所述风窗壁连通吸尘器外部与扩张腔室,风窗壁设有第一风窗、第二风窗、连在第一风窗与第二风窗之间的不透风挡板,第一风窗位于不透风挡板的靠近风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二风窗位于不透风挡板的远离风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二降噪件贴靠于第一风窗的内侧、第二风窗的内侧及不透风挡板的内侧,第二降噪件将第一风窗、第二风窗完全遮蔽,风道出风口排入扩张腔室的气流从第一风窗及第二风窗排出扩张腔室。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把手、外罩壳,把手位于外罩壳外侧并连接于外罩壳,风窗壁设于外罩壳,外罩壳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与风窗壁夹持第二降噪件,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位于扩张腔室内。
可选的,所述排风风道设有内风道、与内风道相连的外风道、间隔壁,内风道呈环绕于电机的转轴轴线的环形,叶轮可在电机的转轴带动下旋转,外风道位于内风道的外围,外风道位于内风道下游,外风道的一端构成风道出风口,外风道的相反另一端直接连通内风道,间隔壁被内风道与外风道所共用,用以分隔内风道与外风道。
可选的,外风道的所述一端构成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外风道的所述一端以封堵所述排风风道。
可选的,间隔壁是不透气的以避免内风道的气流透过间隔壁进入外风道,排风风道输送的气流皆由风道出风口排出排风风道并皆穿过第一降噪件。
可选的,间隔壁呈弧形,外风道呈弧形;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所述外风道。
可选的,所述排风风道构成螺旋风道,所述吸尘器还设有用于形成螺旋风道的螺旋侧壁,所述螺旋侧壁设有用于围成内风道的周向壁、连接周向壁的外接壁,周向壁呈非闭环的环形,间隔壁属于周向壁的一部分,间隔壁还与外接壁用于形成外风道,间隔壁的一端为自由端并构成周向壁的一端,周向壁的相反另一端连接于外接壁的一端并与间隔壁的自由端之间形成内风道的出风口,内风道的出风口构成外风道的进风口,外接壁的相反另一端与间隔壁的相反另一端之间形成外风道的出风口,外风道的出风口构成所述风道出风口。
可选的,间隔壁、外接壁、外风道呈弧形,周向壁环绕于电机转轴轴线的外围。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下盖、排风风罩,排风风罩位于下盖上侧,排风风道形成于排风风罩与下盖之间,螺旋侧壁属于排风风罩的一部分;吸尘器还设有叶轮罩壳、第三降噪件,叶轮位于叶轮罩壳之内,叶轮罩壳位于排风风罩与下盖之间,叶轮罩壳开设有位于叶轮罩壳的周向上的若干排风口,叶轮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若干排风口进入内风道,第三降噪件位于内风道内,第三降噪件套在叶轮罩壳外周以遮蔽所述若干排风口,排风风罩设有若干第一延伸部,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位于内风道内并位于第三降噪件上侧,第一延伸部向下延伸并抵接第三降噪件。
可选的,内风道包括上环形部分、下环形部分,上环形部分形成于排风风罩,下环形部分环绕叶轮罩壳,第三降噪件位于下环形部分内,下环形部分与所述若干排风口直接连通,叶轮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若干排风口进入下环形部分并向上流入上环形部分,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分别至少部分收容于上环形部分。
可选的,还包括集尘容器,下盖遮盖于集尘容器的上端,电机在下盖的上侧呈竖立状态,排风风罩还设有中筒壁,中筒壁环绕于电机的外围,中筒壁构成上环形部分的内周壁,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分布于中筒壁的外围,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自上环形部分的顶侧向下延伸。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外罩壳,外罩壳位于下盖上侧并罩在排风风罩上,风窗壁设于外罩壳,风窗壁的下端缘接靠下盖;下盖设有抽吸风口、底板、用于围成下环形部分的环形壁,所述抽吸气流流经抽吸风口,抽吸风口贯通底板上下两侧,底板构成下环形部分的底壁,叶轮罩壳位于中筒壁的下端与底板之间,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与底板上下夹持第三降噪件;环形壁自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周向壁与环形壁上下对接,周向壁构成上环形部分的外周壁,环形壁构成下环形部分的外周壁。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位于风道出风口下游的扩张腔室、远端壁,第一降噪件位于扩张腔室内,风道出风口输出的气流排入扩张腔室,远端壁、扩张腔室、风道出风口位于周向壁的外围;螺旋风道环绕于电机转轴轴线的外围,风窗壁构成扩张腔室的相对于吸尘器外界的外壁,周向壁的一部分与风窗壁在电机转轴的径向上相对,远端壁与风道出风口在环绕于内风道的周向上相对,远端壁连接周向壁与风窗壁,远端壁构成扩张腔室的一个侧壁并位于扩张腔室的远离风道出风口的一端。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下盖、排风风罩,排风风罩位于下盖上侧,排风风道形成于排风风罩与下盖之间,远端壁、螺旋侧壁属于排风风罩的一部分,排风风罩还设有顶板、用于形成螺旋风道的螺旋顶壁,螺旋侧壁与螺旋顶壁一体连接;远端壁属于排风风罩的一部分,顶板遮蔽于扩张腔室的顶侧,顶板与远端壁的顶边一体连接,第一降噪件设置于风道出风口,螺旋顶壁的与风道出风口相邻的一端的底面A低于顶板的与风道出风口相邻的一端的底面B,所述底面A与所述底面B之间连接有挡壁;所述挡壁挡于第一降噪件的面对排风风道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向螺旋风道内窜,第一降噪件的顶部高于所述底面A并贴靠于底面B。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自顶板一体向下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挡在第一降噪件背对外风道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在排风风道中的气流的冲击下脱离风道出风口;螺旋顶壁呈螺旋上升状态,螺旋顶壁的与风道出风口相邻的所述一端高于螺旋顶壁的相反另一端,螺旋顶壁的所述相反另一端与间隔壁的自由端一体连接。
可选的,第一降噪件设置于风道出风口,风道出风口朝向风窗壁。
可选的,吸尘器还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第一降噪件设置于风道出风口的一预定位置,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挡在第一降噪件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在排风风道中的气流的冲击下脱离所述预定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定位置为风道出风口,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挡在第一降噪件的下游侧。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呈相间隔设置的若干延伸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一竖向剖视图(未示出集尘容器、轮子);
图3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一水平剖视图(俯视,未示出集尘容器、轮子);
图4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另一水平剖视图(仰视);
图5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一个部分分解图;
图6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另一个部分分解图;
图7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的下盖与排风风罩等组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为本专利申请吸尘器排风风罩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至图8所示,揭露了一种吸尘器,设有电机10、可在电机10带动下旋转而产生抽吸气流的叶轮(未图示),叶轮产生抽吸气流从而使得吸尘器可以抽吸垃圾;吸尘器还设有排风风道2、通风的风窗壁30、透气的第一降噪件12、透气的第二降噪件13,排风风道2的末端设有风道出风口20以供排风风道2排风,风窗壁30位于风道出风口20的下游,第一降噪件12封堵排风风道2,第二降噪件13遮蔽于风窗壁30的内侧,叶轮排出的气流流经排风风道2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12、第二降噪件13、风窗壁30。如此设计,叶轮排出的气流沿着排风风道2流动时基于穿过封堵于排风风道2的第一降噪件12而进行初步的消音降噪,并进一步穿过遮蔽于风窗壁30的内侧的第二降噪件13而进行了进一步的消音降噪,消音降噪效果较好。
吸尘器还设有位于风道出风口20下游的扩张腔室6,第一降噪件12位于扩张腔室6内,风道出风口20输出的气流排入扩张腔室6,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12、风窗壁30而排出扩张腔室6;风道出风口20构成扩张腔室6的入风口,风道出风口20输出的气流在扩张腔室6扩散开来。顾名思义,扩张腔室6相对于风道出风口20是空间扩张的或者说尺寸扩大的,从而排风风道2的出风能够在扩张腔室6中扩散开来,因此使得气流的噪音变小。风窗壁30构成扩张腔室6的相对于吸尘器外界的外壁,扩张腔室6中的空气穿过风窗壁30从而流到了吸尘器的外界。
风窗壁30暴露于吸尘器外侧,风窗壁30连通吸尘器外部与扩张腔室6,风窗壁30设有第一风窗300、第二风窗301、连在第一风窗300与第二风窗301之间的不透风挡板302,第一风窗300位于不透风挡板302的靠近风道出风口20的一侧,第二风窗301位于不透风挡板302的远离风道出风口20的一侧,第二降噪件13贴靠于第一风窗300的内侧、第二风窗301的内侧及不透风挡板302的内侧,第二降噪件13将第一风窗300、第二风窗301完全遮蔽,风道出风口20排入扩张腔室6的气流从第一风窗300及第二风窗301排出扩张腔室6。第一风窗300、不透风挡板302、第二风窗301三者的布局利于匹配更大尺寸的扩张腔室6,从而利于增进出风口的出风在扩张腔室6中的扩散,降低噪声的产生;由于第二降噪件还贴靠不透风挡板302,流向不透风挡板302的气流也需要穿过第二降噪件,避免或减低气流直接冲击不透风挡板302,降低噪声的产生;不透风挡板302的存在增强了整个风窗壁30的强度,避免风窗壁30整个都开设形成风窗而容易出现强度不够的问题。另外,不透风挡板302的外表面可用于贴标签。
吸尘器还设有把手14、外罩壳3,把手14位于外罩壳3外侧并连接于外罩壳3,风窗壁30设于外罩壳3,外罩壳3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1,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1与风窗壁30夹持第二降噪件13,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1位于扩张腔室6内;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1呈相间隔设置的若干延伸柱,以降低对第二降噪件13的气流的阻挡。
排风风道2设有内风道21、与内风道21相连的外风道22、间隔壁23,内风道21呈环绕于电机10的转轴(未图示)轴线的环形,外风道22位于内风道21的外围,外风道22位于内风道21下游,外风道22的一端构成风道出风口20,外风道22的相反另一端直接连通内风道21,间隔壁23被内风道21与外风道22所共用,用以分隔内风道21与外风道22;如此设计,如此布局结构实用,并且利于延长排风风道2的长度,进而利于降低噪音;第一降噪件12封堵外风道22。叶轮固定于电机10的转轴,叶轮在电机10的转轴带动下旋转。
外风道22的所述一端构成排风风道2的末端,第一降噪件12封堵外风道22的所述一端以封堵排风风道2;如此设置可以简捷方便的实现封堵排风风道2,也利于提高降噪效果。
间隔壁23是不透气的以避免内风道21的气流透过间隔壁23进入外风道22,排风风道2输送的气流皆由风道出风口20排出排风风道2并皆穿过第一降噪件12,从而利于更完整的不遗漏的对气流进行消音降噪,也利于避免气流乱窜。间隔壁23呈弧形,外风道22呈弧形。
排风风道2构成螺旋风道,顾名思义,即呈螺旋形的风道,吸尘器还设有用于形成螺旋风道的螺旋侧壁40,螺旋侧壁40设有用于围成内风道21的周向壁400、连接周向壁400的外接壁401,周向壁400是呈非闭环的环形,间隔壁23属于周向壁400的一部分,间隔壁23还与外接壁401用于形成外风道22,间隔壁23的一端为自由端并为周向壁400的一端,周向壁400的相反另一端连接于外接壁401的一端并与间隔壁23的自由端之间形成内风道21的出风口210,内风道21的出风口210构成外风道22的进风口,外接壁401的相反另一端与间隔壁23的相反另一端之间形成外风道22的出风口,外风道22的出风口构成风道出风口20。如此布局结构新颖,并且利于延长排风风道2的长度,螺旋风道还利于气流的有序排出,从而利于降低噪音,外接壁401呈弧形。周向壁400环绕于电机10转轴轴线的外围。
吸尘器还设有排风风罩4、下盖5,排风风罩4位于下盖5上侧,排风风道2形成于排风风罩4与下盖5之间,螺旋侧壁40属于排风风罩4的一部分。下盖5设有与螺旋侧壁40相对应的螺旋带50,顾名思义,螺旋带50延伸呈螺旋形;螺旋带50与螺旋侧壁40对接,为了方便螺旋带50与螺旋侧壁40对接,螺旋带50可以形成供螺旋侧壁40下端缘嵌入的凹槽和/或嵌入螺旋侧壁40下端缘的筋位,以促进螺旋带50与螺旋侧壁40之间的稳定对接及密封性。
叶轮位于电机10的下方,吸尘器还设有叶轮罩壳15、第三降噪件16,叶轮位于叶轮罩壳15之内,叶轮罩壳15位于排风风罩4与下盖5之间,叶轮罩壳15开设有位于叶轮罩壳15的周向上的若干排风口150,叶轮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若干排风口150进入内风道21,第三降噪件16位于内风道21内,第三降噪件16套在叶轮罩壳15外周以遮蔽所述若干排风口150,排风风罩4设有若干第一延伸部41,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位于内风道21内并位于第三降噪件16上侧,第一延伸部41向下延伸并抵接第三降噪件16,从而可以起到定位第三降噪件16的作用,抑制第三降噪件16上窜。第三降噪件16夹在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与下盖5之间。
内风道21包括上环形部分210、下环形部分211,上环形部分210形成于排风风罩4,下环形部分211对应于下盖5,下环形部分211环绕叶轮罩壳15,上环形部分210环绕于电机10的外围,第三降噪件16位于下环形部分211内,下环形部分211与所述若干排风口150直接连通,叶轮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若干排风口150进入下环形部分211并向上流入上环形部分210,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自上环形部分210的顶侧向下延伸,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分别至少部分收容于上环形部分210。
吸尘器还包括集尘容器17,下盖5遮盖于集尘容器17的上端,电机10在下盖5的上侧呈竖立状态,排风风罩4还设有中筒壁42,中筒壁42环绕于电机10的外围,中筒壁42构成上环形部分210的内周壁,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分布于中筒壁42的外围。螺旋风道呈螺旋上升状态,即螺旋风道的上沿随着螺旋方向而逐渐抬高;叶轮罩壳15固定设于电机10的下侧;外罩壳3位于下盖5上侧并罩在排风风罩4上,风窗壁30的下端缘接靠下盖5;下盖5设有抽吸风口51、底板52、用于围成下环形部分211的环形壁53,抽吸气流流经抽吸风口51,抽吸风口51贯通底板52上下两侧,底板52构成下环形部分211的底壁,叶轮罩壳15位于中筒壁42的下端与底板52之间,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与底板52上下夹持第三降噪件16;环形壁53自底板52的周缘向上延伸,环形壁53构成下环形部分211的外周壁,周向壁400构成上环形部分210的外周壁,周向壁400与环形壁53上下对接。环形壁53的上端缘构成螺旋带50的一部分。叶轮罩壳15与中筒壁42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一柔性垫圈180,中筒壁42的下端抵接第一柔性垫圈180,第一柔性垫圈180起到对于叶轮罩壳15与中筒壁42之间的减震及密封作用;叶轮罩壳15与底板52之间设有第二柔性垫圈181,第二柔性垫圈181起到对于叶轮罩壳15与底板52之间的减震及密封作用。本实施例中5个第一延伸部41均匀分布于中筒壁42的外围。环形壁53在下侧的圆筒壁530、在上侧的锥筒壁531,锥筒壁531与圆筒壁530上下一体连接。
扩张腔室6整体呈弧形,扩张腔室6由下盖5的一部分、排风风罩4的一部分、风窗壁30共同围成。本实施例中第二降噪件13呈片状,组装时先将第二降噪件13夹持定位在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31与风窗壁30之间,从而第二降噪件13固定于外罩壳3,再将外罩壳3罩在排风风罩4上并锁定于下盖5,外罩壳3通过螺钉锁定于下盖5。
吸尘器还设有远端壁43,远端壁43、扩张腔室6、风道出风口20位于周向壁400的外围;螺旋风道环绕于电机10转轴轴线的外围,周向壁400的一部分与风窗壁30在电机10转轴的径向上相对,远端壁43与风道出风口20在环绕于内风道21的周向上相对,远端壁43连接周向壁400与风窗壁30,远端壁43构成扩张腔室6的一个侧壁并位于扩张腔室6的远离风道出风口20的一端。远端壁43属于排风风罩4的一部分,排风风罩4还设有顶板44、用于形成螺旋风道的螺旋顶壁45,螺旋侧壁40与螺旋顶壁45一体连接;顶板44遮蔽于扩张腔室6的顶侧,顶板44与远端壁43的顶边一体连接,第一降噪件12设置于风道出风口20,螺旋顶壁45的与风道出风口20相邻的一端的底面A低于顶板44的与风道出风口20相邻的一端的底面B,底面A与底面B之间连接有挡壁46;挡壁46挡于第一降噪件12的面对排风风道2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12向螺旋风道内窜,第一降噪件12的顶部高于底面A并贴靠于底面B。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41自顶板44向下延伸。
吸尘器还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7,第二定位部47自顶板44一体向下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7挡在第一降噪件12背对外风道22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12在排风风道2中的气流的冲击下脱离风道出风口20;螺旋顶壁45呈螺旋上升状态,螺旋顶壁45的与风道出风口20相邻的一端高于螺旋顶壁45的相反另一端,螺旋顶壁45的所述相反另一端与间隔壁23的自由端一体连接。底面A、挡壁46、底面B连接构成台阶状,第二定位部47呈自顶板44一体向下延伸的延伸柱。外接壁401的所述相反另一端形成有拐角部48,第一降噪件12部分容纳于拐角部48,第一降噪件12限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7与拐角部48及挡壁46之间。第一降噪件12呈块状,组装时先将第一降噪件12夹持定位在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7与拐角部48及挡壁46之间,再将排风风罩4安装于下盖5,排风风罩4通过螺钉锁定于下盖5。
风道出风口20朝向风窗壁30。第一降噪件12设置于风道出风口20的一预定位置,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7挡在第一降噪件12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12在排风风道2中的气流的冲击下脱离前述预定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置为风道出风口20,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7挡在第一降噪件12的下游侧。排风风道输送的气流从第一降噪件12的上游侧流到第一降噪件12的下游侧而穿过第一降噪件12。
吸尘器还设有集尘容器17、若干移动吸尘器用的轮子7,集尘容器17的容量在0.5加仑至30加仑之间,进一步可选在在1加仑至20加仑之间;集尘容器17的底侧设有移动吸尘器用的若干轮子;电机10的额定功率在100w至3000w之间,进一步可选在200w至1900w之间。第一降噪件12、第二降噪件13可采用消音绵等,比如聚氨酯材质海绵、聚醚材质海绵、玻璃棉、毛毡、岩棉等,为了平衡吸尘器的降噪性能与出风性能,第一降噪件12的透气性高于第二降噪件13的透气性,进一步的,第一降噪件12的PPI(Pores Per Linear Inch,即孔隙密度:单位英寸长度上的平均孔数)小于第二降噪件13的PPI,例如,第一降噪件12的PPI为20,第二降噪件13的PPI为25。过滤器19位于集尘容器17内并安装于下盖5底侧。集尘容器17设有吸污端口170,抽吸垃圾时,垃圾伴随着抽吸气流从吸污端口170进入集尘容器17,抽吸气流流过过滤器19,从而被过滤器19过滤并使得垃圾留在集尘容器17,进一步的,抽吸气流经由抽吸风口51流向叶轮,并由叶轮排出而形成排风气流,排风气流由所述若干排风口150排入下环形部分211并穿过第三降噪件16,进一步的,排风气流流入上环形部分210,并由内风道21的出风口进入外风道22,排风气流沿着外风道22流至外风道22的出风口并穿过第一降噪件12而进入扩张腔室6,接着穿过第一降噪件12并最终从第一风窗300、第二风窗301排出吸尘器。

Claims (21)

1.一种吸尘器,设有电机、可在电机带动下旋转而产生抽吸气流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吸尘器还设有排风风道、通风的风窗壁、透气的第一降噪件、透气的第二降噪件,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设有风道出风口以供排风风道排风,所述风窗壁位于所述风道出风口的下游,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二降噪件遮蔽于风窗壁的内侧,所述叶轮排出的气流流经排风风道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第二降噪件、风窗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位于所述风道出风口下游的扩张腔室,第一降噪件位于扩张腔室内,风道出风口输出的气流排入扩张腔室,并依次穿过第一降噪件、风窗壁而排出扩张腔室;风道出风口输出的气流在扩张腔室扩散开来,风道出风口构成扩张腔室的入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窗壁暴露于吸尘器外侧,所述风窗壁连通吸尘器外部与扩张腔室,风窗壁设有第一风窗、第二风窗、连在第一风窗与第二风窗之间的不透风挡板,第一风窗位于不透风挡板的靠近风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二风窗位于不透风挡板的远离风道出风口的一侧,第二降噪件贴靠于第一风窗的内侧、第二风窗的内侧及不透风挡板的内侧,第二降噪件将第一风窗、第二风窗完全遮蔽,风道出风口排入扩张腔室的气流从第一风窗及第二风窗排出扩张腔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把手、外罩壳,把手位于外罩壳外侧并连接于外罩壳,风窗壁设于外罩壳,外罩壳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与风窗壁夹持第二降噪件,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位于扩张腔室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设有内风道、与内风道相连的外风道、间隔壁,内风道呈环绕于电机的转轴轴线的环形,叶轮可在电机的转轴带动下旋转,外风道位于内风道的外围,外风道位于内风道下游,外风道的一端构成风道出风口,外风道的相反另一端直接连通内风道,间隔壁被内风道与外风道所共用,用以分隔内风道与外风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外风道的所述一端构成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外风道的所述一端以封堵所述排风风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间隔壁是不透气的以避免内风道的气流透过间隔壁进入外风道,排风风道输送的气流皆由风道出风口排出排风风道并皆穿过第一降噪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间隔壁呈弧形,外风道呈弧形;所述第一降噪件封堵所述外风道。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构成螺旋风道,所述吸尘器还设有用于形成螺旋风道的螺旋侧壁,所述螺旋侧壁设有用于围成内风道的周向壁、连接周向壁的外接壁,周向壁呈非闭环的环形,间隔壁属于周向壁的一部分,间隔壁还与外接壁用于形成外风道,间隔壁的一端为自由端并构成周向壁的一端,周向壁的相反另一端连接于外接壁的一端并与间隔壁的自由端之间形成内风道的出风口,内风道的出风口构成外风道的进风口,外接壁的相反另一端与间隔壁的相反另一端之间形成外风道的出风口,外风道的出风口构成所述风道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间隔壁、外接壁、外风道呈弧形,周向壁环绕于电机转轴轴线的外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下盖、排风风罩,排风风罩位于下盖上侧,排风风道形成于排风风罩与下盖之间,螺旋侧壁属于排风风罩的一部分;吸尘器还设有叶轮罩壳、第三降噪件,叶轮位于叶轮罩壳之内,叶轮罩壳位于排风风罩与下盖之间,叶轮罩壳开设有位于叶轮罩壳的周向上的若干排风口,叶轮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若干排风口进入内风道,第三降噪件位于内风道内,第三降噪件套在叶轮罩壳外周以遮蔽所述若干排风口,排风风罩设有若干第一延伸部,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位于内风道内并位于第三降噪件上侧,第一延伸部向下延伸并抵接第三降噪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内风道包括上环形部分、下环形部分,上环形部分形成于排风风罩,下环形部分环绕叶轮罩壳,第三降噪件位于下环形部分内,下环形部分与所述若干排风口直接连通,叶轮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若干排风口进入下环形部分并向上流入上环形部分,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分别至少部分收容于上环形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尘容器,下盖遮盖于集尘容器的上端,电机在下盖的上侧呈竖立状态,排风风罩还设有中筒壁,中筒壁环绕于电机的外围,中筒壁构成上环形部分的内周壁,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分布于中筒壁的外围,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自上环形部分的顶侧向下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外罩壳,外罩壳位于下盖上侧并罩在排风风罩上,风窗壁设于外罩壳,风窗壁的下端缘接靠下盖;下盖设有抽吸风口、底板、用于围成下环形部分的环形壁,所述抽吸气流流经抽吸风口,抽吸风口贯通底板上下两侧,底板构成下环形部分的底壁,叶轮罩壳位于中筒壁的下端与底板之间,所述若干第一延伸部与底板上下夹持第三降噪件;环形壁自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周向壁与环形壁上下对接,周向壁构成上环形部分的外周壁,环形壁构成下环形部分的外周壁。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位于风道出风口下游的扩张腔室、远端壁,第一降噪件位于扩张腔室内,风道出风口输出的气流排入扩张腔室,远端壁、扩张腔室、风道出风口位于周向壁的外围;螺旋风道环绕于电机转轴轴线的外围,风窗壁构成扩张腔室的相对于吸尘器外界的外壁,周向壁的一部分与风窗壁在电机转轴的径向上相对,远端壁与风道出风口在环绕于内风道的周向上相对,远端壁连接周向壁与风窗壁,远端壁构成扩张腔室的一个侧壁并位于扩张腔室的远离风道出风口的一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下盖、排风风罩,排风风罩位于下盖上侧,排风风道形成于排风风罩与下盖之间,远端壁、螺旋侧壁属于排风风罩的一部分,排风风罩还设有顶板、用于形成螺旋风道的螺旋顶壁,螺旋侧壁与螺旋顶壁一体连接;远端壁属于排风风罩的一部分,顶板遮蔽于扩张腔室的顶侧,顶板与远端壁的顶边一体连接,第一降噪件设置于风道出风口,螺旋顶壁的与风道出风口相邻的一端的底面A低于顶板的与风道出风口相邻的一端的底面B,所述底面A与所述底面B之间连接有挡壁;所述挡壁挡于第一降噪件的面对排风风道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向螺旋风道内窜,第一降噪件的顶部高于所述底面A并贴靠于底面B。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自顶板一体向下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挡在第一降噪件背对外风道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在排风风道中的气流的冲击下脱离风道出风口;螺旋顶壁呈螺旋上升状态,螺旋顶壁的与风道出风口相邻的所述一端高于螺旋顶壁的相反另一端,螺旋顶壁的所述相反另一端与间隔壁的自由端一体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降噪件设置于风道出风口,风道出风口朝向风窗壁。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第一降噪件设置于风道出风口的一预定位置,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挡在第一降噪件的一侧以阻挡第一降噪件在排风风道中的气流的冲击下脱离所述预定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风道出风口,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挡在第一降噪件的下游侧。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呈相间隔设置的若干延伸柱。
CN202123456580.XU 2021-12-31 2021-12-31 吸尘器 Active CN216876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580.XU CN216876174U (zh) 2021-12-31 2021-12-31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580.XU CN216876174U (zh) 2021-12-31 2021-12-31 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6174U true CN216876174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1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6580.XU Active CN216876174U (zh) 2021-12-31 2021-12-31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6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65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65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8687B1 (en) Handheld dust collector having spiral two-stage tornado dust-air separation structure
CN216876174U (zh) 吸尘器
CN102082480A (zh) 电机罩
CN2274932Y (zh) 低噪音吸尘器
CN116406996A (zh) 吸尘器
CN214017410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风道结构
CN212788389U (zh) 桌面吸尘器
KR100349292B1 (ko) 전기 청소기
CN210613287U (zh) 一种高效环保型除尘装置
CN220516479U (zh) 一种风幕阻流式通风净化打磨台
CN213787158U (zh)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CN215232921U (zh) 一种带降噪结构的工业除尘器
CN209899264U (zh) 一种滤芯卡接式吸尘器
CN211432711U (zh) 盖体组件和桶式吸尘器
CN211130868U (zh) 一种两用吸尘器
CN217185913U (zh) 一种侧出风式吸尘器降噪出风结构
CN211491073U (zh) 一种墙体打磨吸尘装置
CN22101311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
CN215305445U (zh) 一种随手吸尘器
CN216495083U (zh) 一种降噪吸尘器
CN213721712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便携式吸尘器
CN213821234U (zh) 一种降噪吸尘风道及吸尘器
CN217744212U (zh) 一种吸尘器消音降噪结构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8780530U (zh) 一种静音叶轮
CN220937905U (zh) 具有一体式过滤组件的手持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