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2120U - 一种电池壳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壳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2120U
CN216872120U CN202220241595.XU CN202220241595U CN216872120U CN 216872120 U CN216872120 U CN 216872120U CN 202220241595 U CN202220241595 U CN 202220241595U CN 216872120 U CN216872120 U CN 216872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hell
electric core
utensil
rub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15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志鸿
蔡霈文
黄昌玥
李柏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ynerg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ynerg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ynerg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ynerg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15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2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2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2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壳具,包括:第一壳体、绝缘胶圈和电芯壳具,所述第一壳体呈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第一壳体的柱体表面开设若干条平行设置的环形沟槽,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壳的柱体外壁连接绝缘胶圈,所述电芯壳具呈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电芯壳具与第一壳体的开口相对,且电芯壳具铆接于绝缘胶圈的外侧,所述的电芯壳具内部用于安装电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壳体进行注塑,形成复合壳具,无需另加套胶圈工序,简化制备程序及减少相应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胶圈的异材质间空隙阻绝能力提升,在第一壳体的表面加工,以提供注胶时留胶的厚度差,形成壳凹面与胶凸面的相契现象,达到胶与金属的紧密贴合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壳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壳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扣式锂二次电池,电池壳具的设计主要为三件式,三件式是指小壳金属、绝缘胶圈、大壳金属,且此三件为分开的各个零件,组装时需有套绝缘胶圈的工站,需配套的入料、检查、套胶圈、定位等行程,制作工艺复杂;且制作的小壳金属与绝缘胶圈之间存在间隙,会形成贯通的微细空间,使电池内的液体,有机会由微细空间中因毛细现象而渗出,造成电池漏液现象,此外,贴合度不佳有可能使得电池于组装过程中产生空隙,导致外界水气进入,造成电池性能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壳具,提升绝缘胶圈贴合度与气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壳具,包括:复合壳具和与其对接的电芯壳具,所述的复合壳具包括:第一壳体和与其连接的绝缘胶圈;所述第一壳体呈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第一壳体的柱体表面开设若干条平行设置的环形沟槽,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壳的柱体外壁连接绝缘胶圈,所述电芯壳具呈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电芯壳具与第一壳体的开口相对,且电芯壳具铆接于绝缘胶圈的外侧,所述的电芯壳具内部用于安装电芯,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电芯壳具采用金属制备;
所述的电芯包括:正极、负极以及设置于两电极间的隔离膜绝缘层,所述正极和负极包含电池活性材料、集电箔材和导电柄;正极、隔离膜绝缘层、负极、隔离膜绝缘层依序排列;所述正极、隔离膜绝缘层及负极采取卷绕方式连接;电芯通过导电柄与复合壳具和电芯壳具,导电柄分别和复合壳具、电芯壳具搭接处设置绝缘材;导电柄和复合壳具与电芯壳具搭接方式可为激光焊接或是电阻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沟槽宽度为0.01mm~2.0mm,深度为在0.001mm~0.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胶圈通过包胶注塑于第一壳体外部,环形沟槽内部填充绝缘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电芯壳具从底部至开口依次包括:负配合区、压制区和封口区,铆接前,所述的负配合区与电芯壳具底部呈80~100°设计,压制区与底部呈85~105°设计,封口区和压制区呈喇叭开口设计,所述的封口区与负配合区相互平行设计,铆接后,封口区角度向内呈现内八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配合区高度尺寸为电芯壳具总高度的1/5~4/5,封口区高度尺寸为电芯壳具总高度的1/1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胶圈包括:高分子材料、绝缘性复合材料或橡胶材料合成,
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醚乙烯、聚二氯亚乙烯、聚乙烯、乙烯乙烯酯、聚苯乙烯、ABS及共聚树脂、聚甲基苯丙醇、醇类、防腐剂、聚对树脂类树脂、改聚氧化二、邻聚石墨质二、聚复合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复合壳具和电芯壳具采用抗腐蚀材料制备,其内含元素至少包括:Mo。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壳体进行注塑,形成复合壳具,无需另加套胶圈工序,简化制备程序及减少相应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胶圈的异材质间空隙阻绝能力提升,在第一壳体的表面加工,以提供注胶时留胶的厚度差,形成壳凹面与胶凸面的相契现象,达到胶与金属的紧密贴合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铆合方式,有效的达到封口气密性能,也维持住壳具薄化时的尺寸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壳具安全性高,本申请无须设置泄压孔;为了避免因使用不当(例如过度充电、不当加热等)导致电芯材料在短时间内反应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造成电池内部压力急剧上升甚至引起爆炸起火之危险;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胶圈的高分子材料受热达到热变形温度临界时,绝缘高分子材料吸收了足够的热能后造成尺寸变形溃缩,藉以形成一种高温泄压机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壳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芯壳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壳具与电芯壳具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壳具与电芯壳具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池壳具,在第一壳体1表面切削加工环形沟槽11,环形沟槽11分布在第一壳体1柱体外侧表面上,在进行注塑时,第一壳体1原表面部位与环形沟槽11凹处的部位,形成了段差空间;
将第一壳体1置入注塑设备中,以模内注塑的形态,对第一壳体1外侧沟槽进行包胶注塑形成绝缘胶圈2,得到复合壳具,即第一壳体1与绝缘胶圈2一体成形,注塑流胶时,胶材依空间填注,提供注胶时留胶的厚度差,复合材质会相互卡住密闭;此复合壳厚可控制在0.4mm以内,以同样的外部尺寸相比,较薄的壳厚可得到较佳的内部空间,形成壳凹面与胶凸面的相契现象,达到胶与金属的紧密贴合的现象;
如图3所示,通过拉抽制程或车削制程或铣削制程,得到电芯壳具3,电芯壳具3为特定中空柱体,柱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杯子状型态,将电芯安装于电芯壳具3内部,电芯壳具3柱体侧面具有三段形态设计,分别为负配合段31、压制段32、封口段33;负配合段31为垂直(90°)设计,即与电芯壳具底部垂直,高度尺寸介于总高度的1/5~4/5比例之间,本图示意为3/5比例位置;压制段32不可垂直,为开口处向外放大的喇叭口形式,为提供向内压时的作用面;封口段33为垂直(90°)设计,高度介于总高的1/10~1/5比例之间,本图示意的为1/10比例位置;
将电芯安装于电芯壳具3内部,所述的电芯包括:正极、负极以及设置于两电极间的隔离膜绝缘层,所述正极和负极包含电池活性材料、集电箔材和导电柄;正极、隔离膜绝缘层、负极、隔离膜绝缘层依序排列;所述正极、隔离膜绝缘层及负极采取卷绕方式连接;电芯通过导电柄与复合壳具和电芯壳具3,导电柄分别和复合壳具、电芯壳具3搭接处设置绝缘材;导电柄和复合壳具与电芯壳具3搭接方式可为激光焊接或是电阻焊接;
如图4~5所示,电芯壳具3与复合壳具对接后,因空间尺寸过小绝缘胶材将被压向第一壳体1,同时绝缘胶材已与第一壳体1紧密贴合在构槽凹凸交错的部位处,形成了完全的气密效果;
对电芯壳具3开口处,以外力作用于模具的形式,对压制段32进行施压时,压制段32喇叭口收小,同时连带使封口段33压向内部,伏贴在第一壳体1侧边徧上部位置压向绝缘胶,伏贴后的封口段33角度向内呈现内八形状,形同扣住复合壳具的型式,而完成新壳具组装进行封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壳体进行注塑,形成复合壳具,无需另加套胶圈工序,简化制备程序及减少相应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胶圈的异材质间空隙阻绝能力提升,在第一壳体的表面加工,以提供注胶时留胶的厚度差,形成壳凹面与胶凸面的相契现象,达到胶与金属的紧密贴合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铆合方式,有效的达到封口气密性能,也维持住壳具薄化时的尺寸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壳具安全性高,无须设置泄压孔;为了避免因使用不当(例如过度充电、不当加热等)导致电芯材料在短时间内反应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造成电池内部压力急剧上升甚至引起爆炸起火之危险;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胶圈的高分子材料受热达到热变形温度临界时,绝缘高分子材料吸收了足够的热能后造成尺寸变形溃缩,藉以形成一种高温泄压机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池壳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壳具和与其对接的电芯壳具,所述的复合壳具包括:第一壳体和与其连接的绝缘胶圈;所述第一壳体呈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所述第一壳体的柱体表面开设若干条平行设置的环形沟槽,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壳的柱体外壁连接绝缘胶圈,所述电芯壳具呈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电芯壳具与第一壳体的开口相对,且电芯壳具铆接于绝缘胶圈的外侧,所述的电芯壳具内部用于安装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壳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宽度为0.01mm~2.0mm,深度为在0.001mm~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壳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胶圈通过包胶注塑于第一壳体外部,环形沟槽内部填充绝缘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壳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壳具从底部至开口依次包括:负配合区、压制区和封口区,铆接前,封口区和压制区呈喇叭开口设计,所述的封口区与负配合区相互平行设计,铆接后,封口区角度向内呈现内八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壳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配合区高度尺寸为电芯壳具总高度的1/5~4/5,封口区高度尺寸为电芯壳具总高度的1/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壳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壳具和电芯壳具采用抗腐蚀材料制备。
CN202220241595.XU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池壳具 Active CN216872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595.XU CN216872120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池壳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595.XU CN216872120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池壳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2120U true CN216872120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1595.XU Active CN216872120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电池壳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2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253B (zh) 方形二次电池
CN115986335A (zh) 一种电极端子、集流组件及圆柱电池
US11817560B2 (en) Lithium-ion battery
US20230387514A1 (en) Button battery shell and button battery
CN218182409U (zh) 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6581448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15896541U (zh) 一种纽扣电池及其电子产品
CN216872120U (zh) 一种电池壳具
CN217589182U (zh) 方形电池顶盖密封结构
CN219180634U (zh) 动力电池盖板和电池
CN218783125U (zh) 一种二次电池用顶盖
CN114447413B (zh) 一种电池盖板以及电池
WO2023020231A1 (zh) 一种扣式电池
CN216563466U (zh) 电池
CN216389546U (zh) 电芯盖板结构
CN215896543U (zh) 一种二次封装钢壳的扣式电池
CN211555984U (zh) 一种超薄纽扣电池
CN115020935A (zh)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电池系统
CN217606919U (zh) 一种纽扣电池及其外壳
CN215896629U (zh) 一种扣式电池结构
CN217934013U (zh) 一种针式电池及其外壳
CN217881685U (zh) 动力电池顶盖密封结构
CN219642967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20934237U (zh) 一种二次电池用的顶盖
CN216698522U (zh) 一种微型金属电池及其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