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0932U -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0932U
CN216870932U CN202123414533.9U CN202123414533U CN216870932U CN 216870932 U CN216870932 U CN 216870932U CN 202123414533 U CN202123414533 U CN 202123414533U CN 216870932 U CN216870932 U CN 216870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camera
camera assembl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45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明
张树汉
何引刚
刘静
杨松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uoji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45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0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0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0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圈;所述的第一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材质,其余透镜为塑料材质;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180°≤FOV≤220°。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上述摄像头组件满足了对超广角、大光圈、高像素的要求。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眼摄像头组件,以及采用该摄像头组件的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鱼眼镜头是一种超广角特殊镜头,它的焦距极短并且视场角可达180度以上,甚至可以超过220度。鱼眼镜头的视场角超出人眼的视觉范围,实际拍摄的画面可以容纳更多的场景,因此被广泛地运用在安防监控、运动相机、无人机相机、车载相机等领域。
但是,现有的鱼眼镜头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无人机相机、车载相机领域的鱼眼镜头),比如镜头分辨率较低(普遍低于二百万像素),光学系统总长较长,镜头头部尺寸较大,光圈小(FNo.一般在2.0以上)。当光照度不足时(尤其是夜间),现有的鱼眼镜头无法清晰成像。因此,这种鱼眼镜头已经不能满足无人机相机、车载相机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圈;
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三透镜;以及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四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六透镜;以及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材质,其余透镜为塑料材质;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180°≤FOV≤2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物侧,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像侧,且3.5<R1物侧/R1像侧<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通光直径为D1,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D1/TTL≤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光折射率Nd1>1.8,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色散系数Vd1>3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2<1.6,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2<1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13,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f13/f<-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光折射率1.6<Nd3<1.7,所述第三透镜的光色散系数20<Vd3<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物侧,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像侧,|(R4物侧+R4像侧)/(R4物侧-R4像侧)|<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14,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学焦距为f2,0.7<f14/f2<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光折射率Nd4>1.7,所述第四透镜的光色散系数Vd4<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学焦距为f1,5mm≤f1≤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5<1.6,所述第五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5<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光折射率1.6<Nd6<1.7,所述第六透镜的光色散系数20<Vd6<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7<1.6,所述第七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7<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学焦距为f2,5mm≤f2≤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且IMH/TTL≥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0.95<f/(IMH/(FOV/57.295))<1.0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4;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7;2.1<T1-4/T5-7<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入瞳直径为EPD,f/EPD≤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透镜组和像面之间设有滤光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均为非胶合透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200°≤FOV≤22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圈;
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三透镜;以及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四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六透镜;以及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材质,其余透镜为塑料材质;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180°<FOV<2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物侧,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像侧,且3.5<R1物侧/R1像侧<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通光直径为D1,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D1/TTL≤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光折射率Nd1>1.8,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色散系数Vd1>3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2<1.6,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2<1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13,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f13/f<-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光折射率1.6<Nd3<1.7,所述第三透镜的光色散系数20<Vd3<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物侧,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像侧,|(R4物侧+R4像侧)/(R4物侧-R4像侧)|<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14,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学焦距为f2,0.7<f14/f2<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光折射率Nd4>1.7,所述第四透镜的光色散系数Vd4<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学焦距为f1,5mm≤f1≤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5<1.6,所述第五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5<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光折射率1.6<Nd6<1.7,所述第六透镜的光色散系数20<Vd6<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7<1.6,所述第七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7<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学焦距为f2,5mm≤f2≤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且IMH/TTL≥0.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0.95<f/(IMH/(FOV/57.295))<1.0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4;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7;2.1<T1-4/T5-7<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入瞳直径为EPD,f/EPD≤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透镜组和像面之间设有滤光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均为非胶合透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200°≤FOV≤220°。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包括:
本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的任一种拍摄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平台为车辆或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可移动平台的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合理分配,不仅减小了整个摄像头组件的外径(实现小型化),并且满足了对超广角、大光圈、高像素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采用了两个玻璃制透镜和五个塑料制透镜相结合,在-40℃~105℃可以清晰成像,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特别适用于车辆、飞行器等需频繁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像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摄像头组件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摄像头组件的MTF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像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摄像头组件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摄像头组件的MTF曲线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像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摄像头组件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摄像头组件的MTF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便于透彻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人员。
如图1、5、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1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2,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和第二透镜组2之间设有光圈(该光圈可以设置为可变光圈或固定光圈)。其中,第一透镜组1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一透镜11、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二透镜12、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三透镜13以及具有正屈光率的第四透镜14。第二透镜组2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五透镜21、具有负屈光率的第六透镜22以及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七透镜23。所述第一透镜11和所述第四透镜14为玻璃材质,其余透镜为塑料材质。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180°≤FOV≤220°。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合理分配,不仅减小了整个摄像头组件的外径(实现小型化),并且满足了对超广角、大光圈、高像素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采用了两个玻璃制透镜和五个塑料制透镜相结合,在-40℃~105℃可以清晰成像,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特别适用于车辆、飞行器等需频繁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领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1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物侧,所述第一透镜1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像侧,且3.5<R1物侧/R1像侧<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1通光直径为D1,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D1/TTL≤0.8。
按照上述条件设置所述第一透镜11的形状参数,能够有效地收集大角度的入射光线,增大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1的光折射率Nd1>1.8,所述第一透镜11的光色散系数Vd1>35。
按照上述条件设置所述第一透镜11的光折射率和光色散系数可以有效的减小摄像头组件的外径,并减少摄像头组件的外视场象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12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按照上述条件设置所述第二透镜12的形状参数,可以使第二透镜12朝向第一透镜11的一侧的形状与第一透镜11相似,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TTL,还可以进一步收集经过第一透镜11折射后的大角度光线,并使该大角度光线经过第二透镜12出射后其光路变得平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12的光折射率1.5<Nd2<1.6,所述第二透镜12的光色散系数50<Vd2<160。
按照上述条件设置所述第二透镜12的光折射率和光色散系数可以有效对第一透镜11产生的象差进行补正,提高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13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13的焦距为f13,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f13/f<-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13的光折射率1.6<Nd3<1.7,所述第三透镜13的光色散系数20<Vd3<30。
按照上述条件设置所述第三透镜13的光折射率和光色散系数可以使全视场的光线得到加快会聚,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有效的改善摄像头组件的后焦温度漂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14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1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物侧,所述第四透镜1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像侧,|(R4物侧+R4像侧)/(R4物侧-R4像侧)|<0.1。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14的焦距为f14,所述第二透镜组2的光学焦距为f2,0.7<f14/f2<0.8。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14的光折射率Nd4>1.7,所述第四透镜14的光色散系数Vd4<30。
按照上述条件设置所述第四透镜14的形状参数、光折射率和光色散系数可以降低摄像头组件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摄像头组件的在高、低温下的光学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1的光学焦距为f1,5mm≤f1≤50mm。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尤其对第一透镜11、第三透镜13和第四透镜14的光焦度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摄像头组件在-40℃~105℃内清晰成像,也满足了对镜头小型化、大光圈和高像素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透镜21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透镜21的光折射率1.5<Nd5<1.6,所述第五透镜21的光色散系数50<Vd5<60。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透镜22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透镜22的光折射率1.6<Nd6<1.7,所述第六透镜22的光色散系数20<Vd6<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透镜23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透镜23的光折射率1.5<Nd7<1.6,所述第七透镜23的光色散系数50<Vd7<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2的光学焦距为f2,5mm≤f2≤6mm。
基于上述结构,第五透镜21、第六透镜22和第七透镜23均为塑料非球面透镜,因此有效降低摄像头组件的生产成本。此外,第五透镜21、第六透镜22和第七透镜23的搭配有助于进一步修正像差,避免周边光线折射度角过大,减少慧差的产生,减小摄像头组件的像散,使光线能够比较平顺的会聚到像面,大大提升了摄像头组件的分辨能力,使得摄像头组件具有超广角和高像素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且IMH/TTL≥0.3。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0.95<f/(IMH/(FOV/57.295))<1.05。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满足以上条件,使其可以缩短光学总长TTL,以利于整个摄像头组件的小型化,并可有效抑制鬼影。同时,可以实现从中心视场到最大视场的角分辨率(角分辨率可以理解成一度视场角在成像面上所呈现的像的高度)一致的特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1物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14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4,所述第五透镜21物侧面到所述第七透镜23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7,2.1<T1-4/T5-7<2.5。控制该条件式的比值可以有效地减小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TTL。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入瞳直径为EPD,f/EPD≤1.8。控制条件式f/EPD,可以实现摄像头组件对大光圈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和像面之间设有滤光片IR。滤光片IR可以过滤掉可见光以外的杂波段,进而提升光学品质,从而实现最佳的成像效果,满足摄像头组件对高像素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1至所述第七透镜23均为非胶合透镜。
基于上述结构,相邻的透镜之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隙,亦即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21、第六透镜22以及第七透镜23为七片单一的非胶合透镜。由于胶合透镜的生产工艺相较于非胶合透镜而言更为复杂,特别是两透镜的胶合面需拥有高准度的曲面,才能够保证两透镜胶合后具有高密合度。然而,在两透镜的胶合过程中,很可能会因偏位而造成移轴缺陷,影响胶合透镜的光学成像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采用七片单一非胶合透镜的配置,可有效避免胶合透镜所产生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200°≤FOV≤22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上)的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摄像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内)的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拍摄装置。所述的可移动平台为车辆或飞行器。
实施例一
图1显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结构示意图,其中摄像头组件的具体光学参数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081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091
本实施例中,塑料的非球面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表面形状满足下列方程: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092
其中,r为光学表面上一点到光轴的距离;z为该点沿光轴方向的矢高;c为该表面的曲率;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A14、A16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十四、十六阶的非球面系数。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的相关光学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f(mm) TTL(mm) 光圈数 视场角(度) f<sub>1</sub>(mm) f<sub>2</sub>(mm) IMH(mm) D<sub>1</sub>(mm)
1.91 22.87 1.80 200 27.02 5.59 6.68 17.5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满足所有的条件式要求,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093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01
图2显示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像差示意图,图3显示了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MTF曲线示意图。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具体非常好的光学品质,其采用不同的透镜组合以及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实现了超广角、高像素等光学性能。
实施例二
图5显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结构示意图,其中,摄像头组件的具体光学参数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02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11
本实施例中,塑料的非球面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表面形状满足下列方程: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12
其中,r为光学表面上一点到光轴的距离;z为该点沿光轴方向的矢高;c为该表面的曲率;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A14、A16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十四、十六阶的非球面系数。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的相关光学设计参数见表5:
表5
f(mm) TTL(mm) 光圈数 视场角(度) f<sub>1</sub>(mm) f<sub>2</sub>(mm) IMH(mm) D<sub>1</sub>(mm)
1.915 20.703 1.80 216 49.979 5.439 7.066 16.552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满足所有的条件式要求,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13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21
图6显示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像差示意图,图7显示了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MTF曲线示意图。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具体非常好的光学品质,其采用不同的透镜组合以及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实现了超广角、高像素等光学性能。
实施例三
图9显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结构示意图,其中,摄像头组件的具体光学参数见表7:
表7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22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31
本实施例中,塑料的非球面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表面形状满足下列方程: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32
其中,r为光学表面上一点到光轴的距离;z为该点沿光轴方向的矢高;c为该表面的曲率;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A14、A16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十四、十六阶的非球面系数。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的相关光学设计参数见表8:
表8
f(mm) TTL(mm) 光圈数 视场角(度) f<sub>1</sub>(mm) f<sub>2</sub>(mm) IMH(mm) D<sub>1</sub>(mm)
1.914 22.296 1.80 200 5.175 6 6.688 17.453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满足所有的条件式要求,见表9:
表9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33
Figure BDA0003450796460000141
图10显示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光学像差示意图,图11显示了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MTF曲线示意图。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具体非常好的光学品质,其采用不同的透镜组合以及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实现了超广角、高像素等光学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的。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设有光圈;
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三透镜;以及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四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光率的第六透镜;以及
具有正屈光率的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材质,其余透镜为塑料材质;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180°≤FOV≤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的光折射率Nd1>1.8,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色散系数Vd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物侧,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像侧,且3.5<R1物侧/R1像侧<4.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通光直径为D1,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D1/TTL≤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2<1.6,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2<160。
6.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光折射率1.6<Nd3<1.7,所述第三透镜的光色散系数20<Vd3<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为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光折射率Nd4>1.7,所述第四透镜的光色散系数Vd4<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物侧,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像侧,|(R4物侧+R4像侧)/(R4物侧-R4像侧)|<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5<1.6,所述第五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5<60;
所述第六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的光折射率1.6<Nd6<1.7,所述第六透镜的光色散系数20<Vd6<30;
所述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的光折射率1.5<Nd7<1.6,所述第七透镜的光色散系数50<Vd7<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光学总长为TTL,且IMH/TTL≥0.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成像面最大像圆直径为IMH,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且0.95<f/(IMH/(FOV/57.295))<1.0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有效焦距为f,所述摄像头组件的入瞳直径为EPD,f/EPD≤1.8。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200°≤FOV≤220°。
14.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
15.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装置。
CN202123414533.9U 2021-12-31 2021-12-31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Active CN216870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4533.9U CN216870932U (zh) 2021-12-31 2021-12-31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4533.9U CN216870932U (zh) 2021-12-31 2021-12-31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0932U true CN216870932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4533.9U Active CN216870932U (zh) 2021-12-31 2021-12-31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0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70612A (zh) * 2024-03-29 2024-05-03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环视镜头、摄像装置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70612A (zh) * 2024-03-29 2024-05-03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环视镜头、摄像装置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56611B (zh) 光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06154501B (zh) 鱼眼镜头
CN207611191U (zh) 成像光学系统
KR20090106242A (ko) 초광각 광학계
CN211206932U (zh) 1.4mm广角光学系统
CN216013794U (zh) 一种定焦镜头
CN113189750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汽车
CN111722378B (zh) 一种大像面高分辨率的鱼眼镜头
CN218497250U (zh) 一种变焦镜头
CN113608337B (zh) 广角镜头
CN216870932U (zh) 用于车辆或飞行器的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CN110333591B (zh) 一种0.95mm车载高清环视光学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WO2023123425A1 (zh) 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CN112269252A (zh) 一种超广角定焦镜头
CN115236843B (zh) 变焦镜头
CN217767016U (zh) 变焦镜头
CN113484988B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汽车
CN214751064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汽车
CN212229314U (zh) 一种车载镜头
CN116724264A (zh) 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CN111538143A (zh) 一种车载镜头
CN115327742A (zh) 一种定焦镜头
CN207051572U (zh) 鱼眼镜头
CN219695552U (zh) 变焦镜头光学系统
CN220773329U (zh) 广角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02, Building 1, Senya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angming High tech Park West Area, Tianliao Community,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32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uoji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57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6/F, Shenzhe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uil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9 Yuexingdao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Z DJ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